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中学霸高中历史手写笔记

衡中学霸高中历史手写笔记

衡中学霸高中历史手写笔记
衡中学霸高中历史手写笔记

首发!衡中学霸高中历史高清无码手写笔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古代农业文明 1、农耕经济黄河流域粟 长江流域水稻 2、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 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Ps: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ps:北魏到唐均田制(国家授予无主荒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四、赋税制度★ 五、水利工程★ 1、春秋战国: 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 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 ③西门豹在河北修西门豹渠 2、秦:灵渠(湘江——珠江) 3、两汉:①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今:新疆,吐鲁番-坎儿井 ②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水利工程,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灌溉工具 ①春秋战国:戽斗翻车 ②隋唐五代:北:立井水车南:高转筒车 ③宋:水转翻车 ④明清:风力水车 ▲人力→水力→风力 六、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初一数学学霸笔记(下册)52994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一、知识框架 单项式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二、知识概念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3、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 ﹒a n =a m+n 。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 ﹒a n 。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 m )n 表示n 个a m 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 )n =a mn 。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m )n =(a n )m 。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 )n =a n b n 。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 b n =(ab )n 。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 (a ≠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 ÷a n (a ≠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 0=1(a ≠0)。 十一、负指数幂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即:1(0)p p a a a -=≠ 十二、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 十三、平方差公式 1、(a+b )(a-b)=a 2-b 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

高中历史笔记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9C40S—50S) 背景: ①国际:欧美崛起,侵略扩张。 ②国内:清朝衰落,闭关锁国。 ③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代表人物及活动 ⑴林则徐: ①贡献:设译馆; 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⑵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评价林、魏的思想: 积极: ①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②为洋务思想奠定基础。 局限: 局限于少数开明分子,对西方认识停留在器物方面,几乎没有实践。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 背景(内忧外患):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侵略。 含义: “中学为体”: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用西方近代科技挽救清统治。 提出者:地主阶级洋务派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首要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次要目的:抗击外来入侵。 根本目的:挽救清朝统治。 实践:洋务运动 ⑴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⑵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C60S,自强)。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9C70S,求富)。 创立近代海军。 创立近代教育制度。 评价: 积极: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消极:以维护封建制度为目的,限于器物方面,最终失败。

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9C6070S—90S) ●早期维新思想(19C60S) 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②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 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主张: 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消极: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 背景: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政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④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维新思想的核心: ①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②政治: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思想:倡西学。 代表人物及主张: ⑴康有为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将儒学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活动:创办万木草堂。 思想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减少变法阻力。 作用: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⑵梁启超 代表作:《变法通议》 主张: ①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②提出“新民”说,提高国民素质。

高中历史_一轮复习_二轮专题__笔记_非常详细_打印版

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 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 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 a.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 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 在一起 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 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担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 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 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高中历史全套笔记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 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 夏商西周 东周 秦西汉新东汉春秋战国 -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 魏 西晋十六国 439 北魏东魏北齐 隋唐 蜀西魏北周

吴东晋宋齐梁陈 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 五代辽、夏、金夏、金、蒙古 元明清民国十国北宋南宋 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中 中 秦汉隋明清 秦汉: 察 方 唐明:设置按察监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央 官 僚 机 构 地方行政机构 央 职 能 部 门 朝 : 三 公 九 卿 制 朝 : 中 外 朝 制 度 唐 : 三 省 六 部 制 朝 : 内 阁 制 朝 : 军 机 处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秦始皇确立世袭皇帝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 :设御 史大夫监 察百官 设刺 史监诸 侯和地 官 行省制度 :在全 国设立10 个道作为 监察区 司,掌管地方 的监察 察 制 度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整理

选修二笔记整理 一、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一)近代以来西方的民主进程 1、背景:封建专制统治(基督教会与封建王权—两个阶段) 2、条件:资本主义的兴起 3、结果: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二)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进程 1、背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国主义的入侵 2、条件: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过程: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制度 4、结果: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 (1)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的统治地位(中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王权衰落而基督教会则拥有超越国家的宗教权力) (2)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3)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教正统教会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4)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协调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目的)2、内容: (1)“宇宙秩序论”(《神学大全》) (2)阿奎那的国家观 ①解决王权与神权之争的方法:确定二者权力界限 ②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③君权神圣:王权源于上帝的授予 (3)阿奎那的政体观——中央集权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3、作用: 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 对君主:提高了君主的地位,论证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神圣性、重要性,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背景: (1)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社会需要王权的强化 (2)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王权的空前强大 (3)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关系的恶化) 2、内容: (1)君权神授、王权至上(王权源于上帝,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2)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 (3)对民众横征暴敛,对清教徒实行宗教迫害 3、影响: (1)王权与农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2)查理一世继位,最终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笔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的学者和不同思想学派。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他们围绕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2.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网罗人才; 3)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4)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思维拓展1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 . 主要流派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 墨家: 墨子 4、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一)、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生平(前551——前478):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孔子的思想主张 ①“仁”的学说(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②人性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政治思想 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进步)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②“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社会行为规范,是外在的。 仁:自我的道德约束,是内在的

初一数学学霸笔记(上册)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常见的几何体及其特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各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棱柱:上下两个面称为棱柱的底面,其它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是四棱柱。 棱锥: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圆。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底面是圆。 球:由一个面(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 棱柱有两个底面,n 个侧面,共(n+2)个面;3n 条棱,n 条侧棱;2n 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注意:①、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边数最多的图形是六边形. ②、长方体、棱柱的截面与正方体的截面有相似之处. 三个方向看:从正面看,从左面(或右面)看,从上面看看到几何体的形状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 总体特征:早期政治制度,带有原始性(血缘色彩浓厚) 一.夏、商 1.王位世袭制(夏朝) ——经济上私有制→政治权力也变为私有(“家天下”) 2.中央官制:相、卿士 3.地方:侯、伯(臣服、方国→松散) 二.西周 1.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统治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拱卫王室(服从、镇守、作战、贡赋、朝觐)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积极:开发、扩大、趋向严密→加强统治;消极:地方独立性(官员、武装、赋役)→西周后期遭破坏 ③影响: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①目的: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解决矛盾→统治秩序 ②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世袭制、分封制的规则) ③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大小宗 ④作用:贵族特权、垄断→稳定、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2课: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提示:从第2课至第4课,主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强化) 春秋战国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的建立 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71718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3)水利灌溉的发展:

【上海高考历史复习笔记整理】【中国古代史整理】(详细版)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中华文明起源(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 ·夏文化(考古发现与后世文献记载对比互证) ·商朝文化(考古发现、当时文字与后世文献记载多重印证) 史料的分类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 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 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 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标志:采集、狩猎→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南稻北粟、南北并立) 意义:①第一次经济变革 ②农耕聚落,聚族而居(陕西临潼姜寨) ③对中华文明产生影响(重农思想、农业科技等) 2、中华文明的起源 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多元文化) 核心: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3、史料 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前21世纪—前1600年)】 1、后世文献(《礼记》) 大同之世(原始社会)→小康之世(阶级社会) 公天下→家天下 禅让制→世袭制 部落联盟→国家(基本特征: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2、考古(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宫殿式建筑:社会分化 石制农具:农耕经济 青铜器:青铜时代 礼器、祭器:体现等级贵贱 3、结论:二重证据证实夏王朝 争论:缺少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资料 三、【商朝与青铜文化(前1600—前1046)】 1、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朝 2、政治体制:内外服制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控制的地区 关系:松散的联盟 3、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社会分工) 4、文化:青铜文化(青铜器的象征和功能、甲骨文) 结论:通过考古挖掘,商朝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西周(前1046—前771)牧野之战,定都镐(西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隋、唐) 东周春秋(前770—前476)奴隶制度瓦解时期 战国(前475—前221)封建制度形成时期 秦(前221—前206)

初一数学学霸笔记(下册)

初一数学学霸笔记(下 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一、知识框架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二、知识概念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3、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 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 ﹒a n =a m+n 。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 ﹒a n 。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 m )n 表示n 个a m 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 )n =a mn 。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m )n =(a n )m 。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 )n =a n b n 。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 b n =(ab )n 。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 (a ≠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 ÷a n (a ≠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 0=1(a ≠0)。 十一、负指数幂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即:1(0)p p a a a -=≠ 十二、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 十三、平方差公式 1、(a+b )(a-b)=a 2-b 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

高中数学学霸笔记图片

高中数学学霸笔记图片 【篇一:高中数学学霸笔记图片】 淘宝全球购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包括美国、日本、澳洲等海外学 霸笔记高中全套代购,学霸笔记高中全套洋货直邮,学霸笔记高中 全套海外品牌等全球购商品 【篇二:高中数学学霸笔记图片】 一淘网为您找到高中学霸笔记产品的详细资讯,实时报价,价格行情,高中学霸笔记商品分类,论坛问 答/求购等相关产品信息。 【篇三:高中数学学霸笔记图片】 权利声明: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 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 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 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 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 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 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 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高等数学学霸笔记

目录 第一讲极限 一极限定义 (3) 二极限性质 (4) 三函数极限基本计算 (8) 四综合计算 (11) 五数列极限计算 (14) 六函数连续与间断 (16) 第二讲一元函数微积分 一概念 (17) 1. 导数 (18) 2. 微分 (20) 3. 不定积分 (21) 4. 定积分 (23) 5. 变限积分 (28) 6. 反常积分 (29) 二计算 (29) 1. 求导 (29) 2. 求积 (33) 三应用 (40) 1. 微分应用 (40) 2. 积分应用 (43) 四逻辑推理 (43) 1. 中值定理 (49) 2. 等式证明 (50) 3. 不等式证明 (51) 第三讲多元函数的微分学(公共部分) 一概念 (51) 1. 极限的存在性 (51) 2. 极限的连续性 (52) 3. 偏导数的存在性 (52) 4. 可微性 (53) 5. 偏导数的连续性 (54) 二计算 (54) 三应用 (56) 第四讲二重积分(公共部分)

一概念与性质 (59) 二计算 (60) 1. 基础题 (60) 2. 技术题 (61) 三综合计算 (62) 第五讲微分方程 一概念及其应用 (63) 二一阶方程的求解 (64) 三高阶方程的求解 (66) 第六讲无穷级数 一数项级数的判敛 (67) 二幂级数求收敛域 (69) 三展开与求和 (69) 四傅里叶级数 (71) 第七讲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基础知识 (73) 二应用 (75) 第八讲多元函数积分学 一三重积分 (76) 二第一型曲线、曲面积分 (78) 1. 一线 (78) 2. 一面 (79) 三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 (80) 1. 二线 (81) 2. 二面 (83)

高一历史必修1资料整理全册课堂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1资料整理全册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中国古代早期指:夏商周时代 2、夏朝继承王位的主要方法是:王位世袭制 3、分封制 内容:周王把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 疆土,随同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统治,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分封制无法实行。 特点:“分封诸侯,以藩屏周”用分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 4、宗法制 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 1、始皇名称来源: 泰王赢政认为自己比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功劳大,各取一字而成皇帝,皇帝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统治者专用称谓。 2、郡县制史实:春秋时,诸侯国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行政机构,初有36郡,后有40余郡。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最高的长官是守,县分大小分别称令、长,均由中央任命。 3、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 形成:秦统一中国后,首创皇帝制,并以战国官制为基础,建立了皇权为中心的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在地方设置郡县。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 秦朝的统治机构,职权明确,相互配合,并彼此牵制,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确保了地方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影响:1、增强国力,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世界大国。 2、促进统一,有生于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形成。 3、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对人民的过度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导致秦二世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中央政治制度:汉朝完善皇帝制,汉武帝时设中朝与外朝,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魏晋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 2、▲原因 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经济: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私人讲学)出现 3、代表人/性质 影响最大儒、道、墨、法→儒、墨、法,重政治道德→道家重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归宿)→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春秋(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有优秀学生七十二贤,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①思想观: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仁:爱人、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克己复礼” ②政治观:以德治民 →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任意刑杀 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反映中国文化重人性 ③教育观: a.首创私人讲学 b.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性相近(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 e.整理《诗、书、礼、易、春秋》言行载于《论语》 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前372-前289)亚圣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①提倡“仁政”学说 ②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性本善 3、★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前313-前238)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是中国最早的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 ②“仁政”“王道”(秩序化、有序化),礼法并重?董仲舒继承和发展荀子思想 ③“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④人之性恶(人性本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