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电晕处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2021年电晕处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2021年电晕处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2021年电晕处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电晕处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欧阳光明(2021.03.07)

1原理

本文所述的电晕处理是一种在高电压下令电子加速离开电极,并撞击聚合物表面的一种过程。由于两极间的传导被阻断,使得处于电场中的气体因受电子碰撞后离子化浓度急剧增加,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O2+高能量电子→2O+低能量电子

2O+2O2→2O3+热

即:3O2+电能→2O3+热

前式也可写成:

3O2+M→2O3+M

式中M为空气中任何其它气体分子,如氮。它们也可受高能电子冲击离解为氮原子,并引发一系列反应,此处略去。在臭氧生成过程中,伴有弥散蓝紫色辉光的电晕现象,从而被称之为电晕。换言之,薄膜的电晕处理就是把薄膜置于电场中成为阻断传导的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获得高能量,并激活其它离子或分子,同时把这种能量分配到薄膜上,在薄膜表面驻极,形成极性的化学自由基

团,使薄膜表面产生悬挂键。在这一过程中,高能电子碰撞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伴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由于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当它接触到聚丙烯薄膜表面时,会在其表面毫微米发生复杂的有机反应,产生羟基(-OH)、羧基(-COOH)、羰基(> C=O)等。而这些含氧官能团的引入,是增加薄膜表面张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氧化,不仅可以改良薄膜表面张力,还可以提高薄膜表面的可蒸镀性和可印刷性。

电晕处理设备一般包括了一个高频高压发生器和一个附带金属电极和支持卷轴的电晕处理站。它们互相平行,并以一个1.5mm的空气间隙作为分隔。当电晕处理站输入20~40kHz或数千伏高电压时,电极间便会产生放电现象,在薄膜表面形成均匀火花。

2讨论

4.1电晕处理站的设备配置和调整状态

4.1.1理想的电晕处理是电机的作业频率正确,输出电压和电流值适中,放电过程有规律,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处理效果。

4.1.2电晕处理辊与电极之间的间隙大小必须保持一致,亦即两者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距离又要相互平行,这样才能使膜表面处的场强相同,产生均匀的电晕处理。一般二者的间隙在1.5~2.5mm。

4.1.3调整好电晕处理辊与其它牵引辊之间的平行度和电晕处理辊上压辊压力的均匀性,这样才能使膜在运行中平稳,不至于在电晕辊上发生起皱和斜扯,保持得到均匀的、足够的电晕量。

4.2膜面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电晕处理的影响

在电晕处理的过程中,膜面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它的两个显著的变量。

随着空气相对湿度和膜面温度的增大所需电晕处理的时间就越长,也即薄膜越不容易被电晕处理。这是因为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大时,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增大,而电晕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约高13倍,比空气高25倍。由于臭氧浓度的下降,使含氧官能团在膜面生成及驻极的机会大大减小,从而降低电晕处理的效果。随着膜面温度的增高,使驻极分子的稳定性变差,表面分子迁移的比例增大,不利于膜面的高表面能区域的形成,部分抵消了通过电晕增加薄膜表面张力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经验,膜面的温度也并非越低越好。在生产中,电晕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为防止膜面温度过高,通常我们采用循环水辊内进行闭式循环,并增加一套加热装置使冷却水保持一定的温度。过低的温度会使膜面的分子在极化和发生化学变化时基本能量不足,也会造成膜面表面张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把电晕处理辊处的膜面温度控制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是电晕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也是我们在长期生产中摸索发现的。

4.3电晕处理中电晕强度和处理时间的控制

在生产中,为了使薄膜表面张力的处理达到某一等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电晕处理的强度,在一定界限内,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当超过这一界限后,即使再增加电晕,也不会使薄膜表面能等级得到提高,这是因为当膜在瞬时进行电晕处理过程中,电极

与电晕辊之间的空气量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这相对稳定空气量中的氧气分子含量是一定的,即使提高电极的电压和电流值,也不能激活更多的氧分子,使更多的含氧官能团驻极到薄膜表面,达到提高薄膜表面能的目的。

一般说来,电晕处理的时间越长,表面能也会越高。但是,一方面在固有设备的条件下,延长电晕处理时间,必然会降低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过长的电晕处理时间,会使薄膜表面张力太大,出现脆化现象乃至降解,不利于膜的一次收卷和二次复卷,我们在某单位的设备上就此进行过成功的试验。

4.4电晕处理辊和电极平行

辊面和电极面的不平行会导致电晕处理不均,原因是电晕强度有差异,由下式

电晕强度=P/W.V

式中:P——电晕装置放电功率,W;

W——膜宽,m;

V——膜速,m/min;

从上式看出,电晕强度正比于电晕放电功率,而电晕放电的功率方程式为:

P=4CdVsf[V0-(Cd+Cg/Cd)Vs]

式中:Cd——介电体电容,F;

Cg——放电间隙电容,F;

V0——驱动电压(峰值),V;

Vs——间隙发火电压(峰值),V;

f——驱动电压频率,Hz。

由上式显见,间隙大小不一,直接导致单位面积上的放电功率不均,由于各处电晕的差异,最终影响浸润张力的一致性。

4.5膜运行的平稳性

如果膜在运行中,辊筒施加于膜上的张力的不一致,这种差异会发生局部皱折,使该部位在电晕处理时电容量发生变化,最终也会导致浸润张力的不均匀。

除上述辊筒同步有差异外,还有电晕处理辊上的夹辊和电晕处理辊到后扩展辊对膜的扩展,以及辊与辊之间平行度、辊面水平度等,均有可能导致薄膜运行姿态的不够平稳。

4.6薄膜发脆走偏问题

电晕处理中,要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注入功率过大,则会出现水温提得过高,影响到薄膜分子间的次价键力而出现发脆,即影响薄膜的使用,又使卷制电容器时边缘无法卷齐,只得以降低速度来完成卷制任务,从而给电容器的制作工艺造成不利。

4.7废液污染问题

电晕处理过程中,由于两极间施加高压,产生的电子对两极间空气中的分子进行碰撞和激活,产生臭氧及一氧化氮等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于它们的亲水性,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相结合,产生含有亚硝酸盐、硝酸盐成份的废液,并且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对产生的废液不能及时进行很好的清理,在排出管道或电极罩壳中存留下来,就可能流滴到辊面,并随着辊的转动而造成

膜面污染,造成薄膜局部浸润张力降低、附着不牢等,形成产品质量问题。

2. 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影响因素

电晕处理器由电极、高电位器及硅橡胶辊组成,当电压通过

2.5MM的空气间隙时,就会产生连续放电,另外为了排除所产生的臭氧及降温,用抽风风机把电晕处理器附近的空气往外排走以及在硅橡胶辊内部利用工艺水冷散热。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电极类型

电晕处理的效果与电极的设计有较大关系。设备上采用单电极或双电极方式在处理效果上有一定的差别,双电极比较于单电极有几方面优点:1、能产生更高处理值,耗能更低; 2、能减少储存时,表面张力的下降;3、减少薄膜在电晕处理过程中的受热;4、减少表面感应的静电。

2.2薄膜温度

BOPP是挤出厚片经激冷后,再经纵、横二个方向拉伸后所制得的薄膜,在进入牵引单元后,通过冷却、切边、测厚、预热等工序,然后再进行电晕处理。这时薄膜的温度对电晕处理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而薄膜温度则主要由预热辊的设定温度进行控制,

随着薄膜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表面处理达因值也同时升高。通过预热辊的设定温度来调整薄膜的表面处理达因值,是在工艺控制中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2.3生产线速度

生产线速度是影响电晕处理效果另一重要因素。BOPP薄膜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高压电极间隙,而使表面达因值得以提高,于高压电极间隙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薄膜的电晕处理效果。

由此可见,电晕处理的电极电压要随着生产线速度的变化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随着生产线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2.4电极排风量

在电晕处理过程中,随着空气离子化,会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有电子、氧离子、臭氧等,等离子体会渗透薄膜,破坏其它化学键,激发自由游离基,与氧气离子起作用成氧化极化基,这些基团会对薄膜的表面润湿特性产生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等离子体在薄膜表面的浓度会直接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一般而言,电极排风阀门的开启度越大,薄膜的表面处理达因值会越小;反之,电极排风阀门的开启度越小,薄膜的表面处理达因值会越大。

2.5 表面材料

BOPP的生产会涉及到不同的材料及添加母料。BOPP可分作热封型和非热封型两大类,在表层的基本材料中分别是共聚物及均聚物,由于两者材料本身的差异,在经受同样的电晕处理后,两者表面张力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对于共聚物,如目前国内外常用的SOLVAY KS413、MONTEL PLZ679、BASEAL EP5C37等,离子体渗透进薄膜的表面效能比均聚物更大,所以热封型薄膜会更加容易达到更高的处理强度。

此外,在热封型薄膜的配方设计上,通常为了适应包装机器的要求,需要使用爽滑剂来改善薄膜的摩擦性能,在选择爽滑剂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硅酮类爽滑剂,这是由于硅酮的表面张力比较低,在常温下约为12达因,与PP的31达因有较大的差距,使用硅酮类爽滑剂会大幅降低BOPP的表面张力值。

抗静电剂对BOPP薄膜电晕处理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抗静电剂大多数添加在芯层,其具有迁移性,渗透至表面的抗静电剂会影响薄膜的表面电晕处理特性,处理强度值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6表面材料

BOPP薄膜在生产后还会发生结构状态的变化,在几天内,聚合物由无定形变化成晶体形,从而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处理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逐步下降,最后渐渐保持稳定。电晕处理的消减幅度与贮存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消减幅度越快。

3.电晕处理对薄膜物理特性的影响

电晕处理除了可以改变薄膜的表面达因值外,还会对薄膜的其他物理性能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摩擦系数

由于电晕处理的原理是薄膜经过有两高压电极产生电子流,使薄膜表面产生极性,而薄膜处理面与非薄膜处理面相比,位于薄膜芯层的添加剂(包括抗静电剂及爽滑剂)更加容易通过薄膜处理面渗出。以ABA类型薄膜即内、外两面配方结构相同的薄膜为例,未

经电晕处理的薄膜内、外两面的摩擦系数是一致的,但是在经过电晕处理后,薄膜处理面的摩擦系数值比非处理面的摩擦系数值低。

从生产到14天后,薄膜芯层的添加剂处于高速的迁移期,处理面与非处理面的静、动摩擦系数都呈快速下降趋势,14天后数值趋于稳定。由整体上比较,处理面的摩擦系数较非处理面的摩擦系数低。

3.2收缩率

由于电晕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薄膜的收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3热封强度

在生产BOPP热封型薄膜时,表层使用的材料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如在前面所提及到的,在实际生产上如需达到同样的处理强度,共聚物仅需要比较低的处理电压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电晕处理值会引发共聚物间的交联作用,导致热封型薄膜失去热封效能。因此在实际生产热封型薄膜中,尤其是调节较高电晕处理值时,热封强度是一项必备的检测措施。

电晕处理工艺中的注意事项

电晕处理工艺中的注意事项 目前,电晕处理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通过对内壁进行在线电晕处理,提高了外护管内壁与保温层的粘接力,使直埋式预制保温管中的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聚乙烯外护管到达三位一体的结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在电晕处理的工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工艺控制要点 1、处理电压。施加于处理装置上的电压升高,薄膜的粘附性提高,但不成比例,当处理电压升高到一定值后,基本上不再变化。处理电压主要根据制品厚度来确定,制品越厚,处理电压越高。通常用于薄膜的处理电压控制在10000~20000伏。 2、处理程度。薄膜的处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若处理程度不够,薄膜的润湿性没有明显改善,会出现油墨的附着性差,胶粘带的粘着性差,复合薄膜剥离力小等毛病。反之,若处理程度过头,会出现薄膜表层老化,光泽变差;表面分子过多交联,热封性变差;薄膜容易粘连(特别是夏季高温天),出现分切等加工困难,使用时难以揭开等毛病。总之,处理程度控制原则为:在满足后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处理程度,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处理。常用临界表面张力来检测处理程度。 3、处理间隙。它是指两电极中的空间距离,即放电头到地电极边缘的空间距离。它对处理程度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间隙增大,电晕处理范围变宽,薄膜在电晕处相对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但另一方面,使能量分散到更大的空间,处理强度下降,处理效果变差,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只有在适当的处理间隙下,处理程度才会最好。通常处理间隙控制在1~2毫米之间为宜。 另外,将单头电极改为多头电极,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也能提高处理程度。 4、处理功率(电流)。它是决定处理程度的主要因素,为了达到薄膜印刷、复合所需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必须施加一定的处理功率。由于处理速度,薄膜种类、经历、宽度等不同,施加的处理功率也不同。印刷、涂布和复合用薄膜的处理功率为处理速度25米/分,薄膜宽度0.4米,热膜处理的最低功率。如果处理速度增加1倍,处理功率也应增加1倍。冷膜处理的功率至少比热膜大1倍。以上也可作为选购电晕处理机大小的依据。 处理装置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损耗介质的电容器,当输入电源的频率升高时,电流就增加,功率就增大,反之则降低。电晕处理机就是通过调节电源频率来改变功率的大小。 5、其他。温度也会影响处理程度。温度升高,处理程度加深。在实际生产中,如果电晕处理功率小,处理程度不够,可在处理装置前设置经外辐射灯(指冷膜处理),以提高处理程度。因为电晕放电是在空气中进行,因此,空气温度也将影响处理程度。空气温度大(如南方的梅雨季节),处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处理后的时效影响

防静电知识培训

防静电知识培训 培训时间:2009年5月16日 培训地点:项目部办公室 参加人员:项目部全体工程师 中国通信建设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潮州项目部

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静电放电现象,特别在干燥的冬天,衣服,头发都极易带上静电,但在生产与电气操作中,防护静电特别重要,处理不好,会破坏设备,搞乱生产,甚至造成大灾难。所以了解以及掌握静电知识十分重要。 一、静电的产生、放电与引燃 1、静电产生的原因 cΩ.cm,因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静电将很快泄漏。但如汽油、苯、乙醚等,它们的电阻率都在1011-1014Ω.cm,都很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因此,电阻率是静电能否积聚的条件。物质的介电常数是决定静电电容的主要因素,它与物质的电阻率同样密切影响着静电产生的结果,通常采用相对介电常数来表示。 2、产生静电的几种形式 A.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可发生在固体-固体、液体-液体或固体-液体的分界面上。气体不能由这种方式带电,但如果气体中悬浮有固体颗粒或液滴,则固体颗粒或液滴均可以由接触方式带电,以致这种气体能够携带静电电荷。B.破断起电 不论材料破断前其内部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破断后均可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分离,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裂过程的起电都属于破断起电。 C.感应起电 导体能由其周围的一个或一些带电体感应而带电。任何带电体周围都有

电场,电场中的导体能改变周围电场的分布,同时在电场作用下,导体上分离出极性相反的两种电荷。如果该导体与周围绝缘则将带有电位,称感应带电。导体带有电位,加上它带有分离开来的电荷。因此,该导体能够发生静电放电。 D.电荷迁移 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相接触时,电荷将按各自导电率所允许的程度在它们之间分配,这就是电荷迁移。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在固体上(如静电除尘)时,会产生有力的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初始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电荷迁移。 3、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静电产生受物质种类、杂质、表面状态、接触特征、分离速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 A.物质种类 相互接触的两种物体材质不同时,界面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亦不同,起电强弱也不同。在静电序列中相隔较远的两种物体相接触产生的接触电位差较大。 B.杂质 一般情况下,混入杂质有增加静电的趋向。但当杂质的加入降低了原有材料的电阻率时,则有利于静电的泄漏。由于静电产生多表现为界面现象,所以,当固体材料表面被水及其污物污染时会增强静电。 C.表面状态 表面粗糙,使静电增加;表面受氧化也使静电增加。

电晕处理容易出现地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电晕处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1原理 本文所述的电晕处理是一种在高电压下令电子加速离开电极,并撞击聚合物表面的一种过程。由于两极间的传导被阻断,使得处于电场中的气体因受电子碰撞后离子化浓度急剧增加,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O2+高能量电子→2O+低能量电子 2O+2O2→2O3+热 即:3O2+电能→2O3+热 前式也可写成: 3O2+M→2O3+M 式中M为空气中任何其它气体分子,如氮。它们也可受高能电子冲击离解为氮原子,并引发一系列反应,此处略去。在臭氧生成过程中,伴有弥散蓝紫色辉光的电晕现象,从而被称之为电晕。换言之,薄膜的电晕处理就是把薄膜置于电场中成为阻断传导的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获得高能量,并激活其它离子或分子,同时把这种能量分配到薄膜上,在薄膜表面驻极,形成极性的化学自由基团,使薄膜表面产生悬挂键。在这一过程中,高能电子碰撞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伴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由于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当它接触到聚丙烯薄膜表面时,会在其表面毫微米发生复杂的有机反应,产生羟基(-OH)、羧基(-COOH)、羰基(> C=O)等。而这些含氧官能团的引入,是增加薄膜表面张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氧化,不仅可以改良薄膜表面张力,还可以提高薄膜表面的可蒸镀性和可印刷性。

电晕处理设备一般包括了一个高频高压发生器和一个附带金属电极和支持卷轴的电晕处理站。它们互相平行,并以一个1.5mm的空气间隙作为分隔。当电晕处理站输入20~40kHz或数千伏高电压时,电极间便会产生放电现象,在薄膜表面形成均匀火花。 2讨论 4.1电晕处理站的设备配置和调整状态 4.1.1理想的电晕处理是电机的作业频率正确,输出电压和电流值适中,放电过程有规律,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处理效果。 4.1.2电晕处理辊与电极之间的间隙大小必须保持一致,亦即两者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距离又要相互平行,这样才能使膜表面处的场强相同,产生均匀的电晕处理。一般二者的间隙在1.5~2.5mm。 4.1.3调整好电晕处理辊与其它牵引辊之间的平行度和电晕处理辊上压辊压力的均匀性,这样才能使膜在运行中平稳,不至于在电晕辊上发生起皱和斜扯,保持得到均匀的、足够的电晕量。 4.2膜面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电晕处理的影响 在电晕处理的过程中,膜面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它的两个显著的变量。 随着空气相对湿度和膜面温度的增大所需电晕处理的时间就越长,也即薄膜越不容易被电晕处理。这是因为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大时,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增大,而电晕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约高13倍,比空气高25倍。由于臭氧浓度的下降,使含氧官能团在膜面生成及驻极的机会大大减小,从而降低电晕处理的效果。随着膜面温度的增高,使驻极分子的稳定性变差,表面分子迁移

电晕处理和原理

电晕处理于BOPP薄膜加工上的应用 下面是电晕原理 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晕处理在BOPP加工上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探讨。重点讨论了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因素,包括有电极类型、薄膜温度、生产线速度、电极排风量、表面材料和表面材料等几方面。另外就薄膜的摩擦系数、收缩率和热封强度等方面的物理性能与电晕处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BOPP薄膜;电晕处理;测试;控制;薄膜性能 BOPP在应用于食品、挂历、画册、胶粘带等时,往往需要进行印刷、涂层、粘合等操作,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的表面张力值相对偏低,仅为31达因,而在应用于上述几方面时,一般要求薄膜单面表面张力强度在38达因以上,因此,在生产BOPP时往往需要对薄膜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表面张力,改善聚合物的粘接性和润湿性,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有两种:一为电晕处理;另一为火焰处理。电晕处理的原理是薄膜经过有高压存在的两电极间,高压使电极间的空气发生电离,使电极间产生电子流,在薄膜表面形成氧化极化基,使薄膜表面产生极性,便于印刷油墨吸附;火焰处理是用特指的喷灯,燃烧一定组成和配比的煤气和空气,形成温度高达2100~2800℃的氧化火焰,来达到在瞬间改变薄膜表面性能的目的,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火焰的温度、火焰与薄膜之间的距离和处理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上,由于电晕处理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因此在BOPP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方式。以下是对电晕处理在BOPP加工上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探讨。 1.1 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测定 通常用于BOPP薄膜的表面张力的测试办法是涂液法,其原理是利用甲酰胺和乙二醇乙酯两种液体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得到一系列不同达因值的测试液(见表一),操作时,将测试液涂拭在薄膜表面上,于2秒钟液面破裂的测试液所对应的达因值即表示薄膜电晕处理强度。 作为三层共挤的烟膜,其表层主要成份是具有自粘合的聚丙烯共聚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BOPP热封材料主要有聚丙烯无规二元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如SOWAY KS413、Montel PLZ697、CHISSO XF7511等,无规三元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如Solvay KS309、Sumitomo SP89 E-1、Montel EP3C39F以及混合物(三元共聚物与丁烯的混合物)如Schulman IS2739 ,这三种热封材料各具特点,它们对烟膜的热封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测定薄膜受电晕处理后澳达达因笔测试原理

测定薄膜受电晕处理后澳达达因笔测试原理 澳达达因笔,又名表面张力测试笔、电晕处理笔、及塑料薄膜表面张力检测笔。是薄膜表面电晕度(达因)的测试工具,专门用于测定薄膜受电晕处理后的效果。 澳达达因笔使用方法 使表面张力测试笔垂直于薄膜平面,加上适当的压力,在薄膜表面上画一条线.量程稍小的表面张力测试笔较易画上直线,因此不须太大压力;而40、42、44的表面张力测试笔需在画线时多加一点压力。一般情况下,初次测试为保测量的准确度,需备6支不同型号的表面张力测试笔;若确定薄膜表面张力度数字变化极小,则至少需要3支不同型号的表面张力测试笔。 澳达达因笔测试原理 应用表面张力测试笔,能够很容易的分析出不同固体的表面能、亲水性、润湿度等微小变化。分析方法简单且有效,仅在基材表面上划一道痕就能迅速知道准确结果。这是专为生产线的测试而设计的,由工厂经过培训的操作者进行。 测试时,应选择一个中间值来作起点,如38mN/m,测试时,如果在2秒内测试笔湿了基材表面,则基材表面张力比所选值要大或正好,那么须要选一更大值的测试笔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此类推,直到测试结果在2秒内改缩成水珠(球状),则这次测试之前一次的值就被视为基材的表面能。并以此作比较分析用。 如果第一次测试就收缩成水珠(球状),则换上数值更小的测试笔进行第二次测试,直到表面湿为止。这种方法能准确测出基材的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并判定工作前基材表面因素是否符合要求以便调整到工作所需。

澳达达因笔分析结果 1、已经适当电晕处理的薄膜若画线很平均地分布,不起任何珠点,则说明该薄膜表面达因,高于或等于表面张力测试笔上所标出的指数。 2、没有适当电晕处理的薄膜若画线慢慢地收缩,则说明该薄膜表面达因,低于表面张力测试笔上所标出的指数。 3、没有电晕处理的薄膜若画线立即收缩,并且形成珠点,则说明该薄膜表面达因,极低于表面张力测试笔所标出的指数。 在工业性实践中,塑料表面能量(表面张力)的测定是通过测试油墨按照DIN ISO 8296,是以已知不同表面能量的墨在拟测的薄膜上刷上约100mm长的墨条,并观察其90%以上的墨条边在2秒钟内是否发生收缩并形成墨滴,如有,则换低一级表面能的墨再刷墨条,进行同样的观察,直至不收缩和出现墨滴,此测试墨的表面能即相对应为该薄膜的表面能。这种方法能准确测出基材的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并判定工作前基材表面因素是否符合要求以便调整油墨、涂层、粘度到工作所需。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国家专利产品电晕放电设备适用于硅橡胶、塑胶和其他材料的表面前处理,目前运用在真空电镀、真空镀膜、溅镀、PVD、物理气相沉积、印刷、移印丝印特印、粘和、涂层等动作前处理,产品如:手机外壳、手机按键、P+R按键、笔记本电脑、汽车灯、汽车内饰件、眼镜片、家用电器、化妆品包装容器、洗涤用品包装容器、各类材质板材和薄膜、纸张、织物、人造革、金属,用于喷漆喷涂印刷前处理。我们承诺杜绝剥落。电晕机就是利用高频高压的电源对所处理的塑料、纸张、编织袋等表面进行处理,增加了处理表面的极性基团,从而有利于涂胶、复合、印刷等工艺要求。 电晕机是干什么用的?主要是用于哪些行业的? 数码型系列薄膜表面电晕处理机,在包装行业俗称电晕机、电子冲击机、电火花机。在学术上被称为介质阻挡放电。 适用范围:处理各种均质薄膜材料。如:塑料薄膜、金属板材、金属薄膜、真空镀铝膜等; 主要用途:印刷、吹膜、复合、涂布、金属膜的电晕处理及均质高分子薄膜材料改性、接枝、聚合等。 电晕机处理会产生静电吗 电晕处理时会产生磁力,高压放电都会有的,从而带有很强的静电, 一般来说:以1米幅宽、厚度0.074mm、线速度100米/分钟的LDPE薄膜过双面电晕为例:所需的电晕功率为1.95kw (要求表面张力为45dyn/cm时),一台30KW的电晕机可以做到、一台2.5KW的电晕机(电晕机的效率是81%-85%左右)同样可以做到,并不存在大机比细机好的问题,但却存在浪费资源与电力损耗问题(无论用电量还是机价,细机会比大机节约好几倍),你愿意用一台合适的设备来作为生产所需还是宁愿浪费资源去买一台大机呢?当然,材料越厚、幅宽越大,线速度越快、所需的电晕机的功率就越大,但有一点请记住:电晕处理只是要对材料作表面处理,通过处理,让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和附着性改善而已,材料厚度的增加只会影响电子的穿透能力,使处理效果下降、而增大电晕机的功率或电子输出量,并不能使电晕机的输出电压增加,所以如果因为材料太厚而导致电晕处理效果不理想的话,最好是选择有升压功能或通过测试确定输出电压可符合要求的电晕机、问题就可解决 聚合物的电晕放电处理方法1、引言: a.一般物质存在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等离子体状态时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是1928年由Langmuir命名的,它由 几乎相同的电子密度的带正电荷的颗粒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整体式电中性的,获得等子体状态的最简单方式是在气体状 态下诱导放电; b.电晕放电处理是一种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平衡和非平衡的等离子体,这些非平衡等离子体常用于 化学应用,又称为低温等离子体或冷等离子体,它又可以分为两类:常规低压低温等离子体和大气压下电晕放电,其中前者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的化学改性,特别是在半导体工业和聚合物上; c.流动放电时最广泛制备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技术,这种方法的典型实例为CASING(用惰性气体的活性种交联)技术,放 电产生的活性气体物质与待处理的聚合物表面反应并诱发交联,如果样品放置在电极之间,样品的表面将受到高温电子的轰 击和活性气体的攻击,采用的电极类型可分为容量型(电容器)和诱导型(电感线圈),与使用的各种电源(直流电、商用 交流电及高频率)对应; 2、试验结果: a.电晕放电处理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真空系统,设备投资比常规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低很多,因而电晕处理在早期用作改善聚 合物表面的润湿和印刷性能; b.电晕放电处理主要用于聚烯烃的表面处理,如改善聚乙烯的自粘性,此外,在氧或含氧气体的电晕处理中发现形态的变化,表面粗糙度和树枝的大小随处理时间增加,粘接前木材表面经过电晕处理后与聚乙烯或聚苯乙烯的热粘接性能得到改善; c. 电晕放电处理时,要掌握最佳处理程度,过犹不及,另外冷却速率也会影响电晕放电处理的效果; 3、电晕处理机理:为解释电晕放电处理效果已经提出了两种理论:驻极体形成理论和化学变化理论: a.电中性的分子在同一分子中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所有分子由于外部影响在材料的表面产生取向,表面存在正电荷或负电

电晕处理工艺

电晕处理工艺 一、工艺路线形式电晕处理的工艺路线大体上有3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热膜处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处理质量好,但一般只适用于当即进行再加工(如印刷、涂布或复合)的薄膜的处理。处理装置设置在薄膜冷却定型段后面、卷取装置之前。 第二种形式是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冷膜处理。这种形式的处理质量还与薄膜的经历有关。若薄膜生产后存放时间长,析出的添加剂附在薄膜表面增多,处理质量就会变差。选用这种形式还应注意电火花是否会对所使用的溶剂产生着火的可能。处理装置设置在印刷(涂布或复合)装置之前。 第三种形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组合,即先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处理,然后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第二次处理。它适用第一次处理质量差,或第一次处理后存放时间已长,处理效果已消退许多的薄膜。 二、生产操作电晕处理的操作非常简单,操作过程大体如下:(1)根据薄膜规格调整好处理装置的宽度(有的设备不用调)。(2)按规定走向,穿好薄膜。单面处理只需穿过一对电极;双面处理需要穿过两对电极。需要指出的是,印刷面或涂布面、复合面必须是电晕处理面(即朝放电头那面),若是两次电晕处理,第二次的处理面应是第一次的处理面。(3)待薄膜运行

后,开启电晕处理机电源。(4)调节电位器,对处理装置施加适宜的功率,使处理程度达到规定的要求。(5)卷取后,作好记录。若是单面处理,还应将处理面作好标记。(6)停止生产时,应先关电晕处理机电源。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两点:(1)必须在电晕处理机电源关掉的情况下,才能穿薄膜,否则,处理装置上的高压电会灼死人!(2)必须在薄膜运行状态下,才能启用电晕处理机电源,否则,电火花老打在一处,会损坏绝缘层或使薄膜有着火的危险。 三、工艺控制要点 1、处理程度。薄膜的处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若处理程度不够,薄膜的润湿性没有明显改善,会出现油墨的附着性差,胶粘带的粘着性差,复合薄膜剥离力小等毛病。反之,若处理程度过头,会出现薄膜表层老化,光泽变差;表面分子过多交联,热封性变差;薄膜容易粘连(特别是夏季高温天),出现分切等加工困难,使用时难以揭开等毛病。总之,处理程度控制原则为:在满足后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处理程度,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处理。常用临界表面张力来检测处理程度。 2、处理间隙。它是指两电极中的空间距离,即放电头到地电极边缘的空间距离。它对处理程度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间隙增大,电晕处理范围变宽,薄膜在电晕处相对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但另一方面,使能量分散到更大的空间,处

提高油墨附着力的电晕处理基础知识

提高油墨附着力的电晕处理基础知识 电晕处理是广泛用于对塑料、纸张及金属箔作表面处理以改进油墨、油漆;连接剂及涂料的附着力。它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效果好、能控制及便于掌握。尤其是因为电晕处理设备的效率及作用不断改进,与高产的加工设备保持着同步并进。 一、可湿性与附着力 电晕处理是改变不少非吸收性基材表面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使油墨有更好的湿润及附着性能,即所谓可湿性,这就是诸如油墨、底胶、涂料等对塑料、纸张或金属箔附着的基础。可湿性决定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表面上的展延性。水滴在亲水性表面就展延成一薄水层,而在亲油性表面却形成小水滴。水滴外表层的切线与固体表面间所形成的接触角(夹角),即表示该表面润湿性能的强弱,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能越差。润湿性视化学组成及表面结构而异。对塑料进行印刷或烫箔时,塑料表面的可湿性必须比油墨或箔的可湿性高,否则其展延、转移及附着均会发生困难。几种聚合物的表面性能大致如下: 聚乙烯(PE)31-33mN/m 聚丙烯(PP)29-30mN/m 涤纶聚酯(PET) 4142mN/m 通常用作油墨溶剂的表面能为;乙醇22mN/m、醋酸乙酯24mN/m,而水为72mN/m,就难以湿润塑料,所以水基油墨一般不用来印塑料。 塑料是一种复合物质,含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及多种添加剂,如填充料、抗氧化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颜料等。虽然塑料的主体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基团)决定油墨或底胶的可湿性和附着力,但其添加剂会从塑料内部向表面迁移,而影响塑料的表面能。所以,塑料存放的时间越长,或某些添加剂的含量(如润滑剂)越高时,其表面能的变化也越大。故塑料在印刷前还需对其表面能进行测试,并作电晕处理,以免发生转移或附着力不足的问题。一般来说,20-40千赫的中频处理大多就可以了。特殊处理(如复杂的产品)则可采用特定的电极进行处理。 UV油墨比溶剂性油墨要求塑料薄膜有更高的表面能,水基油墨系统含醇量高的也要求较高的表面能力,而且要求在狭的范围内,才能有好的附着力。 以不同类型油墨印聚乙烯时;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剂型油墨38-42mN/m UV油墨42-46mN/m 水溶性墨42-48mN/m 水基墨38-42mN/m 对聚乙烯上涂料肘,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剂型胶38-42mN/m uV,涂料42-46mN/m 乳剂42-48mN/m 无溶剂胶粘剂4448mN/m 二、可湿性和附着力的测试 在工业性实践中,聚合物表面能的测定是通过测试油墨按照DINIS08296或ASTMD2578-99a来进行的。

薄膜电晕处理电气原理(ME.RO)(中文)

指令如何设置启动了发生器 给基板端子的端子LL-L2-L3,在发生器的内部,以在发生器的背面的标签上指示的电压。 为最大输入使用合适的供电电缆。 替换上高压变压器油盖,检查水平。拆卸在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的保护和连接供给到绝缘子的高压电缆。 高电压连接的另一端的一个电极,在放电站或,如果它存在,在高电压开关根据附在技术文件图纸 N.B.开展一次接地连接从发生器排放站到排辊。 调节电极与绝缘辊2-3mm之间的放电间隙的站。 检查电极是完全在轴与绝缘 特德卷。? 连接到控制(BMS)根据附带的图表排出站的发生器和的终端。已经开展了,你可以继续在发生器开关的连接。 这是不可取把发生器开在最大功率期间的机器的开关接通相位,因为有可能是在放电站上工作的残基,它们可以是潮湿的,因而可能会导致电气接地放电。 开关“ON”,在做这件事,本身就应该点亮的开关和表冠的效果可以看出放电站上。检查治疗的水平,根据所需的治疗调节功率。运作的原理 来自发生器的框图,它可以看出,它基本上由3个部分: 整流器级其将交替线电压转换成 持续可变电压。? 逆变器(逆变器),其转换成连续的电压来自。,整流阶段成正弦电压具有自动可变频率从16到20KHz的根据的电极的长度,排出辊的绝缘和各种能力的分布在自然界卸货站。 戒严电压变压器,其增加了逆变器电压交流科丁获得的气隙上电极,因此冠效应电离。

对于以下的描述指的是发生器的框图。 交流线电压被施加到端子RST和由IN1开关的手段,向自耦变压器TR1从而降低了线路电压250伏。 该电压,通过熔断器FL-F2-F3和CN1被施加到三相半由电源模块SL-S2-S3的整流器控制桥构成的接触: 这个桥把交流线电压转换成的一种方式,脉冲电压:一个扼流IM4和一个电容器组成的滤波器C11级别它续流二极管回收扼流圈目前1M4在SL-S2-S3模块的关断阶段。 命令电路MC.R4确保来自整流器相的输出电流,根据在“功率控制”的设定值被调节和稳定化,(5,TO14,5-安培。最小的最大输出功率)保护的桥从任何过载,由整流器,飞轮的输入电流的高电压变压器的最大为300-350,放大器的装置限制了稳压器的输出电压到最高290-300伏,极限。 逆变器是由/晶闸管TH1-TH2,快速二极管D5,D6中,扼流圈 1M5-1M6和电容器C15-C16。 二极管ES TH1-TH2交替带入扼流圈传导,从电路MC-13的冲动。 次级高压变压器与电极和各种能力的分布在卸货站的容量绕组一起形成一个谐振电路,它围绕振荡为20KHz的频率和表示所述逆变器的负载的共振(频率主要取决于放电电极的表面上:,因而改变所述电极的长度将改变运作频率和发生器的负载)。 晶闸管与扼流圈的主要形式的谐振电路具有C15或C16的扼流的1M5或1M6和半一起烧成。 在D5-D6二极管功能恢复diodes.The负荷,因此兴奋与晶闸管TH1电流脉冲,并交替从恢复二极管D6,可控硅TH2和二极管05。 电阻R10-R11一起与电容器C17-C18的来自两个滤波器的RC来限制对DV\DT上的二极管TH1和TH2。 变阻器VR1和VR2吸收电压的任何短暂尖峰可能损坏二极管。

熔喷布详细工艺数据及驻极处理

目前熔喷无纺布在过滤材料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荷电技术以及通过混合不同纤维的带电技术等各具特色的带静电过滤器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现在的静电驻极工艺。目前的驻极方法主要有静电纺丝法、电晕充电法、摩擦起电法、热极化法、低能电子束轰击打法、纯水喷射法等,由于材料的静电驻极工艺不同,所形成的驻极体的性质亦大不相同,过滤性能提升和静电持久性有差异。 熔喷无纺布本身的过滤性能其实只有70%以下的,纯粹靠熔喷超细纤维的纤维细、空隙小、孔隙率高的纤维三维集合体的机械阻挡作用是不够的。不然,一味增加材料克重厚度反而会大大增加过滤阻力。所以熔喷过滤材料普遍都是会通过静电驻极的工艺对熔喷布进行添加静电电荷效应,利用静电的方法提升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9.9%到99.99%。也就是达到KN95标准或以上。 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利用纤维本身驻极性,对粉尘静电吸附,捕获细菌和病毒。聚丙烯熔喷纤维驻极的带电不同于普通材料摩擦带的电荷。用摩擦起电的方式吸引纸碎去判断熔喷是否带电和口罩是否有过滤性能是不科学的。摩擦起电是暂时带电,是表面电荷被暂时聚集的现象。摩擦带电是表面极化的正负电荷,而驻极体纤维的电荷是在驻极工艺时通过外加高压电荷额外加上去的部电荷。这些电荷随着驻极母粒纳米形式分散在熔喷超细纤维多孔部结构里。熔喷材料本身拒水加上超细纤维的阻隔,这些电荷被牢牢的锁在部,只有微细颗粒进

入熔喷层部时,静电作用和超细纤维结构就开始发挥作用。所谓静电是因为聚丙烯熔喷材料本身是绝缘的,也是一种驻极材料,所以电荷不会随意中和,随意散失。通过额外高压放电的电荷在纤维部保存,时间较久,带电量充足,而且是多种电荷共同存在,不是摩擦起电的一种电荷,用宏观吸附不能直接反应微观电荷性能。以超细纤维三维聚集高孔隙率和纤维开放式静电驻极体性能提供高效低阻的过滤品质。驻极抗菌熔喷布的作用机理是驻极体产生的强静电场和微电子流刺激细菌,使其蛋白质和核酸变异损伤,破坏细菌的表面结构,导致细菌死亡,电气石本身释放负离子阻断了一些细菌微生物的代过程,这包括呼吸系统,酶的活性,来自细胞壁的物质传递,从而抑制细菌细胞起到抗菌作用。 熔喷驻极过滤材料主要是通过机械阻挡和静电吸附双重作用来捕获粒子。机械阻挡作用与材料的结构以及性质密切相关:当熔喷布经过电晕充电后带有几百到几千伏电压,由于静电的排斥作用使纤维扩散成网状孔洞,纤维间的尺寸远大于粉尘的尺寸,从而形成一种开放式结构。当粉尘经过熔喷过滤材料时,静电作用不仅能有效吸引带电粉尘粒子,而且以静电感应效应捕获极化的中性粒子。材料静电势越高,材料的电荷密度越大,带点电荷越多,静电作用越强。电晕放电能大大提高聚丙烯熔喷布的过滤性能。加入电气石微粒能有效改善驻极效益,过滤效率增加,过滤阻力降低,纤维表面电荷密度增加,纤网贮存电荷能力也增强。加入6%的电气石驻极综合效果较好。太多驻极材料反而会增加载流子的移动中和现象。驻极母粒要有纳米或

BOPP薄膜的电晕处理的测试及控制

BOPP薄膜的电晕处理的测试及控制 2005-6-13 16:59:52 中国包装网 摘要:主要对BOPP薄膜进行电晕处理的测试、控制及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重点讨论了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因素,另外就薄膜的摩擦系数、收缩率和热封强度等方面的物理性能怀电晕处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BOPP薄膜电晕处理测试控制薄膜性能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包装薄膜。在BOPP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经过了纵横两个方向的延伸,分子链得到较好的定向,因此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光学特性、较低的水汽透湿量;与其它薄膜相比较,更具备包装材料所要求的较好的综合性能。因此,BOPP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领域。 BOPP在应用于食品、挂历、画册、胶粘带等制品时,往往需要进行印刷、涂层、粘合等操作。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的表面张力值相对偏低,仅为31达因,而在应用于上述几方面时,一般要求薄膜单面表面张力强度在38达因以上。因此,在生产BOPP时往往需要对薄膜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表面张力,改善聚合物的粘接性和润湿性,满足使用的要求。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有两种:一为电晕处理,另一为火焰处理。电晕处理的原理是将薄膜经过有高压存在的两电极间,高压使电极间的空气发生电离,使电极间产生电子流,在薄膜表面形成氧化极化基,使薄膜表面产生极性,便于印刷油墨吸附;火焰处理是用特指的喷灯,燃烧一定组成和配比的煤气和空气,形成温度高达2100℃一2800℃的氧化火焰,来达到在瞬间改变薄膜表面性能的目的,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火焰的温度、火焰与薄膜之间的距离和处理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上,由于电晕处理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因此,BOPP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方式。以下是对BOPP薄膜进行电晕处理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1 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测定 通常用于BOPP薄膜表面张力的测试办法是涂液法,其原理是利用甲酰胺和乙二醇乙酯两种液体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得到一系列不同达因值的测试液,如表1所示,操作时,将测试液涂拭在薄膜表面上,于2s液面破裂的测试液所对应的达因值即表示薄膜电晕处理强度。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

线损异常处理知识培训 第一节线损管理基础知识 一.线损基本概念 1.1.电网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 电能从发电机输送到客户需经过各个输、变、配电元件,这些元件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通常可用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两种形式表示。 功率损失是瞬时值,电能损失是功率损失在一段时间上的累计效应。 1.2.线损电量 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的损耗与损失体现为线损电量。对电网经营企业来说,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出来的只是全部实际线损电量的一部分,即技术线损;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从发电厂至客户电度表所产生的全部电能损耗和损失还包含管理线损,其中管理线损是无法进行理论计算的。为此,线损电量通常是根据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即 线损电量 = 供电量-售电量 其中,供电量是指供电企业供电生产活动的全部投入电量; 售电量是指供电企业向所有客户(包括相邻电网等)销售的电量以及本企业电力生产以外的自用电量。 1.3.线损率与统计线损率 线损率是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率,其计算公式为:

线损率= ?供电量线损电量100% =?供电量 售电量供电量-100% 显然,线损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供、售电 能表抄录的同期度和营销抄表、核算的准确度。 上式中的线损电量是根据统计范围内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 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线损率是实际上 的统计线损率。我们通常所说的线损率都是统计线损率。 1.4.无损电量 供电企业通过电网从发电厂或相邻电网购买电量的同时,又通过 电网把电量售给各类用户。在电力营销和线损统计管理中,有一类电 量被称为无损电量。无损电量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1.4.1.全无损电量:营销管理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存在由 于购电的计量点和售电的计量点是同一块计量表计或者是在同一母 线上(且有购、售关系)的两块表计,如果忽略电流在母线上损耗, 这类供电量和售电量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不承担电能在电网传输、以 及电力营销中的任何损耗,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电量称之为全无损电 量。 1.4.2.本级电压无损电量:在实际线损管理中,通常将以变电站 出线关口表计费的专线电量称作无损电量。需强调的是,这种无损电 量的所谓“无损”是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对10kV 电压等级而言, 10kV 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是无损电量;但对于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 From KeyinWiki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牛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忆-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电晕处理对塑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理及化学影响是复杂的,其效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控制:①特定的电极系统,②导辊上的物介质,③特定的电极功率。 由于不同的化学结构有不同的原子键,所以对塑料电晕处理的效果也视塑料的化学结构而异。不同的塑料需要进行不同强度的电晕处理。实践证明:BOPP薄膜在生产后还会发生结构状态的变化,在几天内,聚合物由无定形变化成晶体形,从而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 经过电晕处理后,塑料表面层的交联结构比其内层的交联结构减少,因此其表面层的功能团有较高的移动性。所以,在储存中,不少塑料出现电晕处理效果的衰退,添加剂由内部向表面迁移,也是使表面能下降,影响附着力的因素,这种负面影响无法完全抑制。 实际上相对湿度也会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湿度是去极化剂,但一般来说由于影响并不严重,往往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被忽略不计。如果采用连机电晕处理,则更可不必考虑。 电晕处理的日的是为了改变许多承印物的表面能量,使之易于同印刷油墨、涂布材料及胶粘剂相粘结。所有承印物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一些处理之后便具有较好的粘着特性。电晕处理属于后期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电晕处理并不是在生产承印物时所能运用的改变承印物表面能的唯一处理法。其它处理方法包括火焰处理及涂布处理法。具体采用哪种处理法主要取决于承印物的结构。 许多人认为,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变得粗糙,从而易于吸附印刷油墨及胶粘剂,但是这种看法却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出的观察结果所否定。目前流行的理论认

电除尘器基本知识

除尘器地分类 目前,除尘器地种类繁多,根据在除尘过程中是否采用液体除尘和清灰,可分为干式和湿式除尘器两大类.按捕集粉尘地机理不同,可将各种除尘器分为机械式除过滤式除尘器、洗涤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四类. ()机械式除尘器 机械式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这类除尘地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方便,但除尘效率不高,往往用作多级除尘系统中已预除尘. ()过滤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包括袋式除尘器和颗粒层除尘器.其突出地特点是除尘效率高、能净化微粒子、能适应大风量或小风量地气体净化. ()静电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分为干式电除尘器(干法清灰)和湿式电除尘器(湿法清灰).其特点是牧率高、阻力小、耐高温、处理风量大. ()洗涤式除尘器洗涤式除尘器分为低能耗洗涤式除尘器(如重力喷淋除尘器、水膜除尘器等)、高能耗除尘器(如文丘里除尘器).主要特点是除尘效率高,可以用水作为除尘介质;主要缺点是耗能高,必须对产生地污水进行处理,否则造成二次污染. 根据除尘器地压力损失可以将除尘器分为:①低阻除尘器——△<;②中阻除尘器△=~;③高阻除尘器△=~. 根据除尘器对微细粉尘捕集效率地高低,把除尘器分成高效、中效和低效除尘器.一般来说,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和文丘里除尘器属于高效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属于中效除尘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属于低效除尘器,常被用于多级除尘系统中地初级除尘. 静电除尘器地工作原理静电除尘器(简称或)是利用静电力实现粒于与气体分离地一种除尘装置.静电除尘器地放电极(又称为电晕极)和收尘极(又称为集尘极)与高压直流电源相连接,当含尘气体通过两极间非均匀高压电场时,在放电极周围强电场力地作用下,气体首先被电离,并使尘粒荷电,荷电地尘粒在电场力地作用在电场内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在集尘极上,得以从气体中分离并被收集,从而达到除尘目地. 静电除尘器地除尘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①气体地电离;②粉尘获得离预电;③荷电粉尘向电极移动;④将电极上地粉尘清除到灰斗中去. ()电晕放电和尘粒荷电 ①电晕放电 ②尘粒地荷电 尘粒地荷电机理有两种,一种是电场荷电,另一种是扩散荷电.电场荷电是指电晕电场中地电子在电场力地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与尘粒碰撞后使尘粒荷电地方式.扩散荷电是指电子由于热运动与粉尘颗粒表面接触,使粉尘荷电地方式. 尘粒地荷电方式与粒径有关. ()荷电尘粒地运动和捕集 尘粒荷电后,在电场力地作用下,按其所带电荷地极性而向极性相反地电极运动,并沉积其上. ()被捕集粉尘地清除

澳达电晕笔测试原理

澳达电晕笔测试原理

澳达电晕笔,、达因笔、澳达电晕处理笔、及澳达塑料薄膜表面张力检测笔。电晕笔是薄膜表面电晕度(达因)的测试工具,专门用于测定薄膜受电晕处理后的效果。电晕笔有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或以上十多种不同张力的试笔,能准确地测试出塑料薄膜表面张力是否达到试笔的数值。令使用者清楚了解此薄膜是否适合于印刷、复合或真空镀铝等等,从而有效地控制质量,减少因材质不合格所造成的损失。 澳达电晕笔适用范围 适用于凹版印刷、胶印印刷、UV印刷。 澳达电晕笔规格 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 澳达电晕笔测试原理 应用电晕笔,能够很容易的分析出不同固体的表面能、亲水性、润湿度等微小变化。分析方法简单且有效,仅在基材表面上划一道痕就能迅速知道准确结果。这是专为生产线的测试而设计的,由工厂经过培训的操作者进行。 测试时,应选择一个中间值来作起点,如38mN/m,测试时,如果在2秒内测试笔湿了基材表面,则基材表面张力比所选值要大或正好,那么须要选一更大值的测试笔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此类推,直到测试结果在2秒内改缩成水珠(球状),则这次测试之前一次的值就被视为基材的表面能。并以此作比较分析用。 如果第一次测试就收缩成水珠(球状),则换上数值更小的测试笔进行第二次测试,直到表面湿为止。这种方法能准确测出基材的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并判定工作前基材表面因素是否符合要求以便调整到工作所需。 在工业性实践中,塑料表面能量(表面张力)的测定是通过已知不同表面能量的墨在拟测的薄膜上刷上约100mm长的墨条,并观察其90%以上的墨条边在2秒钟内是否发生收缩并形成墨滴,如有,则换低一级表面能的墨再刷墨条,进行同样的观察,直至不收缩和出现墨滴,此测试墨的表面能即相对应为该薄膜的表面能。这种方法能准确测出基材的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并判定工作前基材表面因素是否符合要求以便调整油墨、涂层、粘度到工作所需。 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对于准确测定印刷油墨和其他材料在表面的粘结状况是非常明确的标准,但影响粘度的还有其他因素,如静电及诸多的添加剂。然而这些因素在测试时却不常显示出,甚至是测试结果很好但实际却不合要求。这就需要和原料供应商讨论这些技术问题。一般而言,以上情况对他们来说是不会发生的,且表面值在38-

从电晕处理到单层涂覆

从电晕处理到单层涂覆 电晕技术是广泛应用于塑料、纸和金属箔表面处理,以提高表面对油墨、油漆、粘合剂和涂料粘附性的一种重要技术。电晕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可控性强、易操作且可靠性高而获得广泛应用。从SOFTAL 公司首创的多刀电极设备开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晕处理设备的效率和功能性逐步提高,与高产量加工和挤出设备技术保持着同步发展。 聚合物表面经电晕适当处理后,可改变其浸润性和附着性,而聚合物基体的性能则不会受到影响。典型的处理设备由一个高压电极和一个反相接地电极构成。反相电极一般为一个辊子,同时对被处理物起导向作用。在所施加的电压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压后,电极间就会放电,生成常压等离子体。高压电极和/或反相电极上的绝缘涂层可保持平稳、均匀放电,避免转变成高温电弧。 电晕放电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非常复杂,主要是等离子体在气相中和聚合物表面上诱导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使氢氧化物、酮、醚、碳酸及酯等化学基团以化学键结合在聚合物表面上。这些基团有极性,从而提高了表面能,最终改善了表面对印刷油墨、油漆、粘合剂及各种其他涂料等的粘合性能。 电晕处理系统 最近,SOFTAL 推出了专为窄幅印刷开发的新CLN 站。这一处理系统是方便的即插即用型,包括处理站本身,操作触摸屏,易使用的发电机及废气排放系统。该处理站是在经过长期使用检验的CLE 系列的基础上开发的,CLE 系列现已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和优化。 牢固的结构及所用的防腐材料,使产品经久耐用,并由于采用了 新的模块结构,维护时更加方便。其紧凑的悬臂结构使其易于安 装或改装到生产设备中。用于吹塑薄膜生产线的新型CMB 处理 站及用于超宽幅面处理的著名CR 站是针对吹膜工业开发的电晕 处理设备。它们基于模块结构概念,并针对应用场合进行了多种 优化。 所有SOFTAL 电晕处理机 都由最新技术发电机供电。 7000系列是新一代的电晕 发电机,其硬件和软件都是创新的产品。7000系列的输出功率 为1 kW 到4kW 。6000系列单个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6 kW 到 50 kW 。通过集成多个发电机可获得大功率。所有6000和7000 系列发电机都具有SOFTAL 产品的著名配置,如CCP 自动速度 和宽度依赖功率控制,跳动处理用SCT ,超低功率下均匀电晕处 理用DCR 及PROFI 总线和CAN 总线接口。 可靠性是关键 在所有环境条件下始终可靠工作是实现经济生产的关键。尽管现代一般的机电技术已可应对苛刻的 Softal 首创的多刀电极 取向生产线电晕处理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