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完美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完美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完美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完美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

此文被安排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梳理探究部分,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汉字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汉字的由来,能分析好汉字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搜集掌握一些汉字“六书”代表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有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去创新发展。

【设计思想】

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

对于汉字“六书”结构的掌握,能较好的分析汉字本义,加深学习知识的巩固。

【教学设想】

明确汉字初始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寻找“六书”各种代表字。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学生分析】

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字典或电脑等搜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汉字的文化”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解晓东一首《中国娃》唱出了汉字的特点: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它的“音美”;横平竖直、端正大方是它的“形美”;以形出义、意蕴深刻是它的“义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它在传承古代文明、创造中国历史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应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领略其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二、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来源

1、提问:想一想,如果我们身处汉字还未产生的远古时代,你想要记事,你会采用什么办法?

明确:(1)结绳记事说。原始记事的一种方法。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时,常用在绳索或类似物件上打结的方法记录数字,表达某种意思,用以传达信息,处理事件。

2)书画说。

(3)仓颉造字说。中国自古就有仓颉造字之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汉字的形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字形由象形到点横竖撇捺的方块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也体现出汉字逐步完善的过程,凸显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特点。汉字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请大家看到书上的相关内容,注意每一种形体的汉字的载体是什么,其功能又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迅速找到相关内容。

3、说一说:你发现了汉字字形演变的什么规律?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从繁到简:

▲象形性逐渐减弱,从图形化演变为线条化、平直化。

▲笔画由多到少,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更快捷,更规范。

三、汉字的构成

师: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因形体方正而被称作“方块字”。

汉字的构成:六书。

(独体)象形、指事

(合体)会意、形声

(用字)转注、假借

1、象形是用描画事物形状的构造方式造字,也就是把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特征,用线条描画出来,作为记录该词的符号。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象形字。这种造字法的特点是:①简约性②典型性③可以是整体的或局部的形象,但局部一定要区别性强。

2、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一种造字方法,也就是在象形字上加简单的批示符号创造新字。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指事字。现行指事字,基本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有些古代的指事字现在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朱、末、甘”等。后起指事字极少,如“卡”是“上、下”共享一横,“乒乓”是近音字,“兵”减去一画,可看作是特殊指事字。

3、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拼合的方法创造新字。会意字是合体字,是会合取义,即把几个独体字的意义组合起来,凭借它们的联系表示新的意义。如忍、家、牢、爨等。

4、形声是利用形旁(意符)和声旁(音符)组成新字的造字法。

形声字虽然是合体字,但不是会意,而是一形一声。如“枝、沐、袒”等,在这里,“木、水、衣”是形旁(形符、意符),“支、木、旦”是声旁(声符)。由此看来,形声是一种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的半意半音的构造方式。形声字的形旁是表示意义的部分,大都是由象形字充当,看见形旁,能在大体上了解字的意义;声旁是表示读音的部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都可以充当。如“沐、沫、沽、湖”,这些字转化为声旁后就丧失了它们原有的表意功能,变为表音成分,实际上就等于是该字的注音符号。而形声字也被称为“最具魅力的形声字”。

形声字几种类型:

左形右声:松城狸帽纺

右形左声:领战放鸭飘歌

上形下声:露花草笠芳景

下形上声:烈忘警恭贷盒

外形内声:圆阁衷病赶厅

内形外声:闻闷辫辩问

声占一角:漾

形占一角:羞(珍羞)

5、转注,许慎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意思是归于同一部类的字,它们的字义可以互为训释。历来各家对转注的解说不一,主要有两种:

(1)形转说,认为「建类一首」指用同类部首作意符,「同意相受」指同类意符的字义连类相承,如「考」「老」同属「老」部而又可以互训(「考,老也。」「老,考也。」)。

(2)音转说,认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的字,如「考」「老」同属一韵,「颠」「顶」同属一声,即意义相同而声韵也相同或相近的字。

6、假借,谓本无其字而依声托事。东汉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例如:“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

四、汉字的文化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音美: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

形美:汉字的字行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有的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意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表音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涵义,都有无穷的意蕴,能给人以美感。

延伸:1、有趣的汉字构成: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大”对“爽”说:就四道题,你怎么全做错了?

“兵”对“丘”说:兄弟,踩上地雷了吧,两只脚咋都没有了?

“熊”对“能”说:哥们,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啦?

2、有趣的汉字谐音笑话:

北京大学的说:我是北大的。

天津大学的说:我是天大的

上海大学的说:我是上大的。

厦门大学的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3、想想:看下面的的20个字能组成几首五绝?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无论从哪一字起,无论顺读倒读,都能成五绝一首,可得四十首!

五、探究,引导学生思想深化。

1.你认为汉字会在电脑时代被淘汰吗?为什么?

2.你认为汉字将会被“拼音文字”所替代吗?为什么?

3.你认为现在的书刊中常常有汉字夹字母的情况好不好?为什么?

六、师生总结

汉字:民族的根!

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

【教学后记】

学生学习后,能领会《优美的汉字》中所提及的各方面内容。而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对于以前所学汉字有了更好的看法和认识。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学生首先从感性上体会汉字中所蕴含的秘密,而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读柳永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他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背处发的小牢骚,但是他也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词来发牢骚呢,他这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歌词的分量。它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已

经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间的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这使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帮",被逼写检查。但是他写出去的检查大字报,总是浆糊未干就被人偷去,这检查总是交代不了。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来源?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17 年,直到他终于在4 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烁骨,化作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这真应了柳永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寒酸的衣服裹着闪光的才华。有才还得有志,多少人进了红粉堆里也就把才沤了粪。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已传唱9 0 0 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_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

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 1 6 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梁衡《当代》)

-

优美的汉字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讲课讲稿

优美的汉字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洛南中学余社存 教材依据 人教版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中的《优美的汉字》 设计思想 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研究探讨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并树立汉字的起源、形体、文化等知识 能力目标:以作课件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汉字文化内蕴的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文化等知识 教学难点 以作课件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汉字文化内蕴的了解。 教法选择 探究、交流法。 学法指导 学生听歌曲,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用研究探讨交流的方式解决学习重点,用研讨与交流的方式突破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学生准备自己的书法作品 3. 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歌曲《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 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探讨汉字的起源 1.仓颉造字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 创造了汉字。(展示洛南仓颉园汉字相关图片) 2.劳动创造说 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1、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 ——行书——楷书——现在新增字体有:勘亭流、少女字体、电脑字体 等(学生看书了解汉字形体的变化) 2 、用动画幻灯片展示“鱼” “鸟”“羊”的演变过程

《美丽的汉字》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 富源六中语文组杨波 【学习目标】 1、掌握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的相关知识和文化,欣赏汉字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学习重点】 掌握汉字的形体演变、结构和文化。 【学习难点】 汉字承载的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以08年奥运会会徽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内涵美。 二、汉字的起源和形体演变 1.展示一封印第安人奥基布娃部落一个女子的情书,让学生看图,自由说说表达的意思。教师点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由此引导学生明确:图画表意不具有确定性。但图画经过重复、简化,形义约定之后,图画就成为图画性文字。再把它命以约定的读音,就成为文字。(图片见导学案)教师板书:汉字的起源——图画 2.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就是由图画演变而来,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汉字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甲骨文是成熟的汉字。学生自读教材73—74页,明确汉字的演变都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有哪些字体?明确各字体的特点,能区别具体的汉字属于何种字体。 明确: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古汉字阶段字体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阶段字体包括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教师板书: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字形从古汉字到楷书演变途中,遵循象形性减弱,从图形化演变为线

条化、平直和笔画减少,结构变简单,书写更快捷,更规范的规律。 快速区别《导学案》“明”的各种书体。 3.汉字隶变之后,结构固定,字体由象形表意变为符号表意,汉字由点横竖撇捺等笔画构成。于是书法发展起来,成为一门汉字独特的表现艺术,充分展现了汉字的形体灵动之美。 教师板书:汉字的书法 学生自由欣赏“马”字的各种书法作品,教师指一到二人说一说感受。三、汉字的形体构成 学生自读教材74页汉字的构成部分,明确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提出的“六书”说,明确四种造字法的特点,能指出具体汉字的造字法,完成导学案“汉字的形体构成”部分一二题。 教师板书:汉字的构成 1.学生自由读文,明确概念。 2.小组讨论导学案上两个题。教师随机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修正。如果有解决不了的,教书分析引导。 3.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学习中的以意义推导字形的问题。明确,“鬼鬼祟祟”之“祟”是有“鬼”“出”二字会意而成,指鬼出来吓人之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蹊”是“小路”之意,从“足”,“奚”音,乃形声字。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从“足”旁。 四、汉字的文化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里只从汉字在徽标的运用上略说一说。 教师板书:汉字的文化 1.教师展示北大校徽,学生自由分析其构成以及含有的意义。小组交流后, 学生自由发言来说。 2.教师总结,明确:整个会徽的主体部分,上面是两个背靠的人形,下面是一个正面的人形,三个人形又构成“北大”的小篆体。既暗含有“北大”的校名,又体现了北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既说明北大“三人成众”的学习风气,也表明北大肩负启迪国民智慧的责任;下面的人形是教师,他以双肩托起两人,暗示教师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上面的两人是学生,暗示学生“青出于蓝“的追求。

汉字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今天,来学习《优美的汉字》。 二、展示探究汉字成果:(由四个小组展示,每组不超过5分钟) 1、问:我们现在所写的汉字起源于什么时期? 明确:汉字的起源: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 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 问:这种文字有什么特点? 明确:方笔居多,园笔较少,线条纤细,字形不统一,繁简悬殊,异体字多。 二、汉字起源 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甲骨文之前,我们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历史旧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这些旧说并不都是无稽之谈。 有关文字起源的六种传说,我们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另一类是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原始汉字发生的因由,以及由原始汉字向成熟的文字体系过渡时的一些历史状况。 (一)结绳造字说 结绳记事的说法首见《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庄子?箧篇》也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根据这两个说法,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至于结绳这种记事方法如何施行,《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人们结绳的可区别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标记大事小事。尽管结绳的记录功能很弱,但结绳说既有后代民俗作为确证,又可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分析出它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可信度较大。 (二)契刻传说 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尚书》:“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其中“书”又当别论,“契”是指刻划和经刻划物。(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及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 (三)八卦造字说 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郑樵在其《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中认为,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组成。每两卦相互对立,其中,阴阳的对立是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结合交感产生万物。正反,变化,发展,矛盾,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优美的汉字【课前预习案】 1.预习课文,熟悉汉字的形体演变,补充下列表格。 2. 汉字字形演变规律 (1) (2) 3. 汉字的构字法 (1)各种造字法的定义及代表性的字(方框中填构字方法)从四种构字法看,属于独体字的是()(),属于合体字的是()()。

【课内探究案】 1、分别举出5个象形、指事、会意字(教材上的除外),并对特点作简要分析。 2、形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例在90%以上,整理形声字六种结构方式,并各举两例。 3、在小组内讨论归纳辨别错别字的基本方法。 【同步练习题】 一.必做题 1、结构相同的一组字是:() A.箱雾案霖思 B.禾扬郊惜问 C.晨休林飘铜 D.忠干沐娶刃 2、下面不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A.材银脑 B.闷闻栽 C.管露草 D.武休树 3、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4、将下列汉字按造字法分类,分类错误的一项是:() (1)炙-(2)灸-(3)起-(4)见 (5)躬-(6)几-(7)星-(8)磊 (9)鱼-(10)井-(11)仄-(12)田 (13)池-(14)目-(15)级-(16)益 A.(1)(4)(8)(16) B.(2)(3)(5)(7)(13) C.(6)(9)(10)(12)(14) D.(1)(6)(11) 5、对形声字“问、阔、衷、哀”的结构分析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全部是外形内声 B.问、哀是内形外声,阔、衷是外形内声C.全部是内形外声D.问、哀是外形内声,阔、衷是内形外声 E.问、阔是外形内声,哀、衷是内形外声 6、下面四组字中,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A.生, 印, 斥, 冬 B.札, 托, 节, 厉 C.寿, 玛, 戒, 夷 D.皇, 泉, 禹, 乖 7、对下列汉字笔画和笔顺作准确判断的是:() A.“戍”字共六画,最后一笔是撇 B.“层”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C.“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D.“鼎”字共十三画,起笔是竖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字形 ..全都准确的一组是:() ..、解释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瞩.(注视)目戮力 ..(比喻困境) ..(合力) 同心进退维谷 C.勘.(校订)误缀.(停止)学匪.(不是)夷所思蛊惑 ..(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濒.(接近)临桀骜 ..(倔强)不驯否.(贬斥)极泰来 9、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兴高彩烈()一张一驰()怨天忧人()纷至踏来()

最新优美的汉字导学案(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感 情。 二.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考试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 习惯。 一.汉字的演变与构字方法。 阅读课本74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观察下面的字的字形说说汉字的字形演变有什么特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考试提醒: 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名句默写) 2.先用楷书写出下面的字,再指出下面汉字属于什么构字方法构成的字。 3.指出下面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再看看它属于形声字的六种构成方式中的哪一种? 铜骑秧 削瓢鹉 露爸界 架慈赏 固病裹 问闻辩 总结:形声字在汉字体系中最多,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次是会意字,形声字的形旁具有表意的功能,故抓住了形声字的形旁,就抓住了字的本义。会意字注意观察组成字形的各部分综合起来推断其意义。这些知识对我们解决语文学习考试中的具体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二.汉字的这些知识在语文学习考试中的实际运用。 (一).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商君书·垦令》 2. 抚军亦厚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3.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谭嗣同传》 4.及门而贽。《与荆南乐秀才书》2012年高考浙江卷 5.反赆以货,遣归 《文宪集·李疑传》2012高考北京卷 6.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小仓山房文集》2012天津卷 归纳:比如在汉字扌旁一般和 ________ 有关系。 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贝字旁一般和 ________有关系。 如:贪赃枉法。 月字旁一般是和_________有关系。 如:脍炙人口。 王旁一般是和 __________有关系。如:瑕不掩瑜,璋,瑾,璟等. (二).字形辨析题。在做字形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字义,结合汉字构成知识,推断字形。 下面词语中有些地方有书写错误,先听写,再根据汉字构成的有关知识,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写 鬼鬼崇崇 祟山峻岭 梦魇 笑靥 脉膊 影牒 松驰 沤心沥血 神洲大地 萧索 舟楫 编辑 缉拿 陨身不恤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吓马威 明信片 扭怩不安 钓鱼杆 目不暇接 白璧无瑕 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针砭 (三).徽章类题目.设计徽章时往往借用汉字之美来表现,所以要注意观察蕴含于其中的变形的汉字或汉字的拼音的首写字母,再去分析。 你能从以下徽章标识中看出哪些汉字或汉字的首写字母?请结合这些汉字或字母说说这些徽章的创意。 北京奥运会会徽 上海世博会会徽 妇联会徽 沈阳全民读书月标识 新沟中学校徽

优美的汉字教学提纲

优美的汉字

《优美的汉字》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查找有关文化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明史上,埃及的象形字(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中国的汉字并称为三大古文字。然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销声匿迹,圣书字也在公元前5世纪折戟沉沙,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沿用至今,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的汉字》。 二、汉字的魅力: 什么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一)汉字的意境美。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听听那冷雨》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牵动少男少女们纯真的爱;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意境享受,也传达出作者的豪迈之情。 (思考问题:同学们是否还能举出体现汉字意境美的例子,请举例说明?)(二)汉字表意美。尽管如今学外语成风,但是我们能得承认汉字在表意上具有其他表音文字所不能及的魅力。余光中先生对中文汉字的推崇很是精彩:“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doc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能力目标: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指导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以及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 2.比较联想法:发现差异,把握特点 3.逆推思维法:逆推规律,指导应用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美的评价 “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这句话所盛赞的正是我们的汉字!汉字是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比四大发明更早。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使得一个外国人也对她如此地赞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优美的汉字”到底美在何处。 二、溯源:创造美 1.“美”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片展示) ①甲骨文(象形字):一个人头戴羊角或羽毛等饰物 ②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2.“马”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片展示) ①甲骨文(象形字):一匹势欲奋蹄的骏马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及课例评析

新课标下的有效性教学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昭通市一中方仕勇 一.教材分析: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表意文字,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形体的演变,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同时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种造字法以及转注和假借两种用字法,使汉字具有音、形、意美的特点,因而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本课的编者着意从整体上让学生了解汉字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造、文化等知识。所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气氛,拓展眼界,激发兴趣,在听、看、读、品、练的过程中学习本课,就成了我们我们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襁褓时的牙牙学语到孩提、小学、初中时的识字、读书、写字,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学习汉字,但能真正热爱汉字、体会汉字的

重要作用和无穷魅力的学生在今天这样一个“言必称英语”的时代几乎少之又少。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推广,许多学生已都不愿再用笔书写,导致认字能力的减弱。汉字是我们智慧的祖先创造的这一最古老美丽,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如何传承它,弘扬我们民族文化,提高国人的国学文化素养,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课题“优美的汉字”的提示,体会汉字的“三美”,激发兴趣,拓展视野,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及构造,培养学生因形推义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中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讲练结合——讲以激趣,练以启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扣紧“优美”二字,以欣赏与猜字谜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汉字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方法 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书法展示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汉字的艺术和文化。

《优美的汉字)教案(正)

《优美的汉字》教案 用案时间2013年月日主备 任纯 审核 黄明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教学难点 探究汉字文化,了解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了解知识。 目的:自主学习,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 (注:课堂不逐一讲解,仅作督促学生预习之用。详见学案) 二、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种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你要好好学习。”对子女言,其言必真!这句话所盛赞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汉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使得一个外国人也对它如此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优美的汉字”到底美在何处。 三、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有“三美”:“音美以感耳,一也;形美以感目,二也;意美以感心,三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探讨汉字的这“三美”。 四、合作探究:感受“三美”。 (一)听:感受汉字的音美: 1、朗诵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先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PPT展示整首诗汉字的音节)诗歌韵律之美是以汉字的音节之美来作为基础的。请大家思考一下,汉字音节的哪些特点使汉字更具有声韵之美? Qīng hǎi cháng yún àn xuěshān,gūchéng yáo wàng yùmén guān。 Huáng shābǎi zhàn chuāng jīn jiǎ,búpòlóu lán zhōng bùhuán. 教师点拨小结: 汉字的音美: 1、四声平仄,起伏相间,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2、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发音饱满,字正腔圆。 3、短音促而平,长音舒而缓,轻重缓急,各有变化。 其中第一点,汉字的声调变化带来的音韵上的美感,这是其他语言所没有的,是汉语独一无二的一个特点,所以汉字被誉为“最具有音乐美的文字”。 (二)看:感受汉字的形美: 汉字的形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汉字的演变之美、汉字的艺术之美、汉字的构成之美。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 1、感受汉字的演变之美。 A、关于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历史:甲骨文是最早的吗? 距今约3000年甲骨文 距今约4500 年象形字(大汶口)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XX版高一必修一)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XX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设想: 梳理探究部分最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既不能忽视不管,也不能只是教师的讲解,应该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梳理探究的主动性、体验过程的实践性。为此,本篇内容安排学生课前尽量多地准备、查找有关资料(占有资料),初步整合资料,课上与教师一同展示探究成果、分析资料并获得一定的结论,运用有关结论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了解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查找有关文化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通读文本《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 2.按照共同爱好原则自由组合成小组(4-8人),确定一个专题,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3.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梳理,整理获得的知识或得出初步结论。

课堂展示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奥运会徽、开幕式中国文字形义的特质导入课文。(展示幻灯片)。 二、展示探究成果:(由四个小组展示,每组不超过5分钟) (一)汉字的起源: 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 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 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 (二)汉字的形体: 1.汉字形体演变过程 (1)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六国古文----小篆(形声占87.39%) 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 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 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思路和方法】 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着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1、听汉字的音美: 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看汉字的形美: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师: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 3、味汉字的意美: ⑴欣赏汉字日、月、山: 板书: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

高中优美的汉字教案

高中优美的汉字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优美的汉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过程与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思路和方法 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着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1、听汉字的音美 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看汉字的形美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 3、品味汉字的意美 (1)欣赏汉字日、月、山(板书:)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 学设计 编写意图 一、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二、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三、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建议 一、中国人学习语文,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汉字。本单元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二、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 三、在“课外延伸”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文章。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1~2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出学习成果。

有关资料 一、汉字寻根(周有光) 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号102处之多。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岩画是汉字的父母。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岩画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大约有3300年。 岩画以圆圈代表太阳,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以月牙代表月亮,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弓”,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田”(土地),与甲骨文相似。岩画中画的动物,有全身,有半身,有直立,有蹲坐,有侧面,四足只画两足,扩张具有特点的部分,如马有长脸和长鬃,虎有大嘴和利齿,诸如此类的手法,跟甲骨文完全一样。岩画的雕刻技法,跟甲骨文和金文也极为相似。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万物静观皆自得探究性学习——民俗文化探究》12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川大附中语文组 任志恒 授课班级:高一·9班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30日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对联》是在语文出版社2003课标版第三册探究性学习——民俗文化探究想引导学生学习一个专题,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范围,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和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该专题的学习将分为两节课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对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重大节庆和诸多场所几乎都会看到对联,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从短文编写体例及例联的选择来看,教材编者旨在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积累

来感受对联的美妙,学习对联的知识,品评对联的奇妙。因此本专题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集对联素材梳理对联常识,要结合生活场景、民俗风情等,探究对联奇妙之处,注重联系社会,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中探究对联的奇妙。 同时,《奇妙的对联》这一专题与汉字文化和语言运用关系紧密,因此在学习本专题时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汉字和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之间的关联,体会对联上下两联之间形式和内容上的关联,体会汉字、对联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艺术样式的兴趣,享受审美乐趣。在具体学习中需要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中注重梳理,体现新课改语文课程“积累·整合”的目标;通过阅读名联和赏析对联的奇妙,实现“感受·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语文素养;在反思提升中达到思维和认识的提升,从而达成“思考·领悟”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对联,对对联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知道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知道一些与对联有关的趣味故事等,但对对联的相关知识缺乏基本和系统的了解,对对联的奇妙之处更难做出具体而微的鉴赏评价。因此需要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感性知识,为核心任务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2

高一语文 YW-10-01-043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二) 编写人:潘林萍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编写时间:2010年11月29日班级:组别:姓名: 完成等级更正等级 【学习目标】 1.学习有关汉字知识,巧记现代汉字字形。 2.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3.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学习方法】 1、通读导学案,并理解运用。 【知识链接】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一、明义记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因而,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实际中,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产生“巧记”的效果。如“脉搏”的“搏”字,常同“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可以和“脉搏”的词境相吻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作“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融会贯通”容易写成“融汇贯通”,有人还振振有词地为这种错误写法寻求理由,说“融合汇聚了多方面的东西,有了通彻的理解”。其实不然,“融合”“汇聚”的意义是相同的,“融汇”相连,就会语意重复,表意狭窄。“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这里需要“体会”的含义,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如果把词语中易错字的意义搞明白了,就会有效地避免写错。下面这些词语都可以从意义上“纠错”(加点的字是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赏析、领悟及运用汉字的音、形、意三美。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等。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底蕴,增强对中华汉字文化的热爱,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学情分析】 此次活动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于汉字的基本构成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和鉴赏层面,因此有必要据此做一番梳理和展示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以及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 2.比较联想法:发现差异,把握特点。 3.逆推思维法:逆推规律,指导应用。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甲骨文的演变》(详见ppt)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所以我们这节课主要探讨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 二、音美·感耳 1.听朗诵《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这首诗音韵美体现在每节押韵,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1.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2.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相关知识 3.激情投入,积极探索,对汉字进行研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课前积累:读读划划,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汉字起源 2.汉字的形体 3.汉字的构成 4.汉字文化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一、将下列汉字按照类型归类 恭、慕、灸、忽、超、钢、亦、湖、忠、泳、鹅、珠、描、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雾、梨、上、下、寸、刃、本、未、甘、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二、找出符合条件的汉字填在横线后(每项不得少于3个) ①、左形右声—— ②、右形左声—— ③、上形下声—— ④、下形上声—— ⑤、内形外声—— ⑥、外形内声—— 三、订正错别字 翱游()通辑()肖象()渲泄()骠悍()蜇居()煤碳()躁热()撕杀()呕气()亵赎()膺品()疏峻()按磨()报筹()中裁()辩析()喝采()蓦捐()毗临()下功夫()座标系()天然汽() 显象管()照像机()煤汽机()爆发户()暖哄哄()引伸义()造事者()明信片()雄纠纠()裨官野史()爱乌及屋()半途而费()百步串杨()安份守己()飞扬拔扈()哀声叹气()百尺杆头()山洪爆发()白壁微瑕()暗然泪下()百战不贻()鞭僻入理()骠肥体壮()涣然一新()变换莫测()彬彬有理()不共带天() 四、猜字谜 1 字谜(打一字) 夫人何处去 2 字谜(打一字)打断念头 3字谜(打一字)日落香残,洗却凡心一点 4 字谜(打一字)人对人 5 字谜(打一字)表里如一 6 字谜(打一字)果断有力 7 字谜(打一字)黄昏前后 8 字谜(打一字)推开又来 9字谜(打一字)拉她也不来 10字谜(打一字)后来者居上 11字谜(打一字)重逢 12字谜(打一字)凶横 13字谜(打一字)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 14字谜(打一字)二小姐 15字谜(打一字)有口难言 16字谜(打一字)依山傍水 17字谜(打一字)因小失大 18 字谜(打一字)一曲高歌夕阳下 19 字谜(打一字)黄昏时候 20 字谜(打一字)挥手告别 21字谜(打一字)一箭穿心 22字谜(打一字)上任之前,落榜之后 五、典型试题解析 1.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瓦长片毋 B.瓜乌凹辽 C.廷岌祁丞 D.延孜舛尧

优美的汉字(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老的汉字,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积累并梳理有关汉字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教学设想: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展示图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让有兴趣的学生动手学画古汉字。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种有文字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精妙。 二、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一)汉字的意境美。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其他拼音文字所能满足?” (二)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各种笔画分布在一个方块里,构成匀整的形体。汉字的书法,能够成为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 (多媒体书画展示) (三)汉字有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信息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原、司马迁,才有了曹雪芹、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取代,汉字以它的方正之气傲立于华夏大地。 (思考问题:大家是否还发现汉字有其他优点,请各抒己见?) 总之,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学习汉字,等于进入一个奇妙多彩的世界,越学越有意思。有人说:“有这样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说汉字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当之无愧。” 三、汉字起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