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3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3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3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3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了解中国古老的汉字。

2、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3、从形、意、神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4、使领会汉字中包含的智慧,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汉字的形美、意美和神美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思路和方法

1、课前布置四个自主探究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汉字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构成及汉字文化等方面的文字介绍和图片,然后把资料制作成可以展示的模式(如幻灯片等),课堂上,每组3分钟左右展示成果,以充分调动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2、欣赏字体变形,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据形定义);感受汉字的意美(意境美);身体力行,感受汉字形神兼备的神韵之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开启探求之旅

导入: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如果说音美足以感耳,形美足以感目,那么汉字所独有的意美更足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走心的形神兼具之美。

二、追根溯源,探求汉字奥秘

学生展示:汉字的起源、字形演变、构成及文化

“汉字起源”组视频简练直观地展示了汉字古老的历史,在各种起源传说中,我们感受到汉字的神秘与先人的智慧;

“字形演变”组展示的各种字体,让我们饱览了篆书的圆匀秀美,隶书的工整精巧,楷书的庄重沉稳,行书的灵动俊美,草书的飘逸洒脱;“汉字构成”组的动画视频生动展示了一段有关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有趣的故事……

顺势提问:“大家这一次搜集资料与制作的整个过程中的感受是什么?”有很多同学站起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虽然收集的资料和图片不尽相同,但是同学们的感受是一样的,那就是“原来中华汉字如此有趣,如此魅力无穷……”。

三、身体力行,感受汉字奥妙

汉字表意,从其构形中即可窥见一斑,

1、据形定义;

比如:会意字——苗、闯、觅

形声字辨析——遐瑕壁璧胫径驰弛

2、感受美丽有趣字体变形,解读汉字意境美;

汉字虽方方正正,四平八稳,但经艺术处理的汉字也跳起纸上舞蹈。变幻的形体与无穷的意蕴,相得益彰,给人以无限美感。

比如: A 北大校徽: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突出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B 2022年北京冬奥的会徽——“墨舞冬奥”

该会徽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带队设计,以中国书法“冬”字为创作主体的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标志自发布以来,便被人们赋予了这个浪漫写意的名字。该标志融汇了中国书法及冰雪运动元素,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融为2022,生动自然。标识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C 奔跑的“京”

D 一中标志

E 世博会

如此相信学生一定会惊叹中国汉字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厚重。3、汉字与我

(1)、请用优美的汉字来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

孙冠群示例:“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2)、运用本课所学,依据你的名字为自己取个字。

要求:读来上口,听来悦耳,又有意境美。

(提示:古人有名有字。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与名字或同义,或近义,或反义,或相关,或拆字……)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陶渊明字元亮、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

②反义相对。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韩愈,字退之;唐王绩.字无功。

③连义推想。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意为鲲鹏高飞)。

老舍,字舍予(原名舒庆春)

◆同学再举例

(3)学生利用汉字字形特点设计自己的个性化签名。

鸿雁:凌空翱翔,纵横千里。

叶翔:绿叶?蜻蜓?任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翔!

四、总结: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的灵动变幻;更美在意境的深邃隽永。我还

要说汉字之中还有人生智慧,有民族精神,还有人间大道:视频《英雄》

电影《英雄》中的残剑:高山先生,即残剑。自小浪荡江湖,四海为家。落寞出尘,意态优悠。总是长袍曳地,衣袂飘飘,挥洒自如;仗剑飞腾时,如此,秉笔练字,亦如此。残剑精通书法,也参悟书法。传说其由书法中悟出一套绝世剑法,威力无比;更从书法的境界中悟出“秦王不能杀”,以天下为大,不忍刺秦。“秦王不能杀,这是我从书法的境界中悟出的道理。”

话说残剑留于沙地之上的,所谓何字?曰:天下。一部《英雄》,诠释汉字,可谓入形入格,神韵兼具。

是的,汉字,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望君能在弱水三千的字海里,独取自己喜欢的那一瓢,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优美的汉字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讲课讲稿

优美的汉字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洛南中学余社存 教材依据 人教版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中的《优美的汉字》 设计思想 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研究探讨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并树立汉字的起源、形体、文化等知识 能力目标:以作课件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汉字文化内蕴的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文化等知识 教学难点 以作课件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汉字文化内蕴的了解。 教法选择 探究、交流法。 学法指导 学生听歌曲,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用研究探讨交流的方式解决学习重点,用研讨与交流的方式突破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学生准备自己的书法作品 3. 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歌曲《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 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探讨汉字的起源 1.仓颉造字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 创造了汉字。(展示洛南仓颉园汉字相关图片) 2.劳动创造说 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1、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 ——行书——楷书——现在新增字体有:勘亭流、少女字体、电脑字体 等(学生看书了解汉字形体的变化) 2 、用动画幻灯片展示“鱼” “鸟”“羊”的演变过程

《美丽的汉字》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 富源六中语文组杨波 【学习目标】 1、掌握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的相关知识和文化,欣赏汉字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学习重点】 掌握汉字的形体演变、结构和文化。 【学习难点】 汉字承载的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以08年奥运会会徽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内涵美。 二、汉字的起源和形体演变 1.展示一封印第安人奥基布娃部落一个女子的情书,让学生看图,自由说说表达的意思。教师点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由此引导学生明确:图画表意不具有确定性。但图画经过重复、简化,形义约定之后,图画就成为图画性文字。再把它命以约定的读音,就成为文字。(图片见导学案)教师板书:汉字的起源——图画 2.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就是由图画演变而来,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汉字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甲骨文是成熟的汉字。学生自读教材73—74页,明确汉字的演变都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有哪些字体?明确各字体的特点,能区别具体的汉字属于何种字体。 明确: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古汉字阶段字体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阶段字体包括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教师板书: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字形从古汉字到楷书演变途中,遵循象形性减弱,从图形化演变为线

条化、平直和笔画减少,结构变简单,书写更快捷,更规范的规律。 快速区别《导学案》“明”的各种书体。 3.汉字隶变之后,结构固定,字体由象形表意变为符号表意,汉字由点横竖撇捺等笔画构成。于是书法发展起来,成为一门汉字独特的表现艺术,充分展现了汉字的形体灵动之美。 教师板书:汉字的书法 学生自由欣赏“马”字的各种书法作品,教师指一到二人说一说感受。三、汉字的形体构成 学生自读教材74页汉字的构成部分,明确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提出的“六书”说,明确四种造字法的特点,能指出具体汉字的造字法,完成导学案“汉字的形体构成”部分一二题。 教师板书:汉字的构成 1.学生自由读文,明确概念。 2.小组讨论导学案上两个题。教师随机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修正。如果有解决不了的,教书分析引导。 3.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学习中的以意义推导字形的问题。明确,“鬼鬼祟祟”之“祟”是有“鬼”“出”二字会意而成,指鬼出来吓人之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蹊”是“小路”之意,从“足”,“奚”音,乃形声字。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从“足”旁。 四、汉字的文化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里只从汉字在徽标的运用上略说一说。 教师板书:汉字的文化 1.教师展示北大校徽,学生自由分析其构成以及含有的意义。小组交流后, 学生自由发言来说。 2.教师总结,明确:整个会徽的主体部分,上面是两个背靠的人形,下面是一个正面的人形,三个人形又构成“北大”的小篆体。既暗含有“北大”的校名,又体现了北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既说明北大“三人成众”的学习风气,也表明北大肩负启迪国民智慧的责任;下面的人形是教师,他以双肩托起两人,暗示教师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上面的两人是学生,暗示学生“青出于蓝“的追求。

汉字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今天,来学习《优美的汉字》。 二、展示探究汉字成果:(由四个小组展示,每组不超过5分钟) 1、问:我们现在所写的汉字起源于什么时期? 明确:汉字的起源: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 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 问:这种文字有什么特点? 明确:方笔居多,园笔较少,线条纤细,字形不统一,繁简悬殊,异体字多。 二、汉字起源 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甲骨文之前,我们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历史旧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这些旧说并不都是无稽之谈。 有关文字起源的六种传说,我们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另一类是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原始汉字发生的因由,以及由原始汉字向成熟的文字体系过渡时的一些历史状况。 (一)结绳造字说 结绳记事的说法首见《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庄子?箧篇》也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根据这两个说法,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至于结绳这种记事方法如何施行,《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人们结绳的可区别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标记大事小事。尽管结绳的记录功能很弱,但结绳说既有后代民俗作为确证,又可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分析出它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可信度较大。 (二)契刻传说 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尚书》:“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其中“书”又当别论,“契”是指刻划和经刻划物。(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及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 (三)八卦造字说 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郑樵在其《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中认为,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组成。每两卦相互对立,其中,阴阳的对立是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结合交感产生万物。正反,变化,发展,矛盾,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一级新生是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一个过渡期,大多数学生正处于中学阶段的适应期的,对于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有初步了解还不够透彻,在教学中还需不断地深入和加强。对于社团同学来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作业可以适当的调整,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意在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发生兴趣,产生了了解色彩、研究色彩、学习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愿望。 依照课改新课标要求,着重启发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界开始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色调的形成,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和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和感悟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色彩工具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积极扎实的准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魅力,进而在课堂练习中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主动认识、积极关注和热爱的态度;加深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高雅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2、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法: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大自然的诗词、涂色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导课)罗曼?罗兰曾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美,打开了心灵的窗户;美,掀开了人生的日历;美,展开了追求的蓝图。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美、把握美、创造美。 每天清晨,当我们睁开眼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美最养眼的礼物——色彩。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就存在于大自然中,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无限精彩。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一起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板书) 二、整体感知共同探究 1、课件演示(一组大自然图片) 刚才我们共同漫步于大自然,感受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色彩,把你对色彩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活动(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小结: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呢!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优美的汉字【课前预习案】 1.预习课文,熟悉汉字的形体演变,补充下列表格。 2. 汉字字形演变规律 (1) (2) 3. 汉字的构字法 (1)各种造字法的定义及代表性的字(方框中填构字方法)从四种构字法看,属于独体字的是()(),属于合体字的是()()。

【课内探究案】 1、分别举出5个象形、指事、会意字(教材上的除外),并对特点作简要分析。 2、形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例在90%以上,整理形声字六种结构方式,并各举两例。 3、在小组内讨论归纳辨别错别字的基本方法。 【同步练习题】 一.必做题 1、结构相同的一组字是:() A.箱雾案霖思 B.禾扬郊惜问 C.晨休林飘铜 D.忠干沐娶刃 2、下面不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A.材银脑 B.闷闻栽 C.管露草 D.武休树 3、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4、将下列汉字按造字法分类,分类错误的一项是:() (1)炙-(2)灸-(3)起-(4)见 (5)躬-(6)几-(7)星-(8)磊 (9)鱼-(10)井-(11)仄-(12)田 (13)池-(14)目-(15)级-(16)益 A.(1)(4)(8)(16) B.(2)(3)(5)(7)(13) C.(6)(9)(10)(12)(14) D.(1)(6)(11) 5、对形声字“问、阔、衷、哀”的结构分析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全部是外形内声 B.问、哀是内形外声,阔、衷是外形内声C.全部是内形外声D.问、哀是外形内声,阔、衷是内形外声 E.问、阔是外形内声,哀、衷是内形外声 6、下面四组字中,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A.生, 印, 斥, 冬 B.札, 托, 节, 厉 C.寿, 玛, 戒, 夷 D.皇, 泉, 禹, 乖 7、对下列汉字笔画和笔顺作准确判断的是:() A.“戍”字共六画,最后一笔是撇 B.“层”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C.“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D.“鼎”字共十三画,起笔是竖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字形 ..全都准确的一组是:() ..、解释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瞩.(注视)目戮力 ..(比喻困境) ..(合力) 同心进退维谷 C.勘.(校订)误缀.(停止)学匪.(不是)夷所思蛊惑 ..(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濒.(接近)临桀骜 ..(倔强)不驯否.(贬斥)极泰来 9、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兴高彩烈()一张一驰()怨天忧人()纷至踏来()

优美的汉字教学提纲

优美的汉字

《优美的汉字》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查找有关文化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明史上,埃及的象形字(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中国的汉字并称为三大古文字。然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销声匿迹,圣书字也在公元前5世纪折戟沉沙,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沿用至今,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的汉字》。 二、汉字的魅力: 什么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一)汉字的意境美。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听听那冷雨》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牵动少男少女们纯真的爱;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意境享受,也传达出作者的豪迈之情。 (思考问题:同学们是否还能举出体现汉字意境美的例子,请举例说明?)(二)汉字表意美。尽管如今学外语成风,但是我们能得承认汉字在表意上具有其他表音文字所不能及的魅力。余光中先生对中文汉字的推崇很是精彩:“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最新优美的汉字导学案(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感 情。 二.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考试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 习惯。 一.汉字的演变与构字方法。 阅读课本74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观察下面的字的字形说说汉字的字形演变有什么特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考试提醒: 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名句默写) 2.先用楷书写出下面的字,再指出下面汉字属于什么构字方法构成的字。 3.指出下面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再看看它属于形声字的六种构成方式中的哪一种? 铜骑秧 削瓢鹉 露爸界 架慈赏 固病裹 问闻辩 总结:形声字在汉字体系中最多,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次是会意字,形声字的形旁具有表意的功能,故抓住了形声字的形旁,就抓住了字的本义。会意字注意观察组成字形的各部分综合起来推断其意义。这些知识对我们解决语文学习考试中的具体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二.汉字的这些知识在语文学习考试中的实际运用。 (一).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商君书·垦令》 2. 抚军亦厚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3.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谭嗣同传》 4.及门而贽。《与荆南乐秀才书》2012年高考浙江卷 5.反赆以货,遣归 《文宪集·李疑传》2012高考北京卷 6.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小仓山房文集》2012天津卷 归纳:比如在汉字扌旁一般和 ________ 有关系。 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贝字旁一般和 ________有关系。 如:贪赃枉法。 月字旁一般是和_________有关系。 如:脍炙人口。 王旁一般是和 __________有关系。如:瑕不掩瑜,璋,瑾,璟等. (二).字形辨析题。在做字形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字义,结合汉字构成知识,推断字形。 下面词语中有些地方有书写错误,先听写,再根据汉字构成的有关知识,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写 鬼鬼崇崇 祟山峻岭 梦魇 笑靥 脉膊 影牒 松驰 沤心沥血 神洲大地 萧索 舟楫 编辑 缉拿 陨身不恤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吓马威 明信片 扭怩不安 钓鱼杆 目不暇接 白璧无瑕 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针砭 (三).徽章类题目.设计徽章时往往借用汉字之美来表现,所以要注意观察蕴含于其中的变形的汉字或汉字的拼音的首写字母,再去分析。 你能从以下徽章标识中看出哪些汉字或汉字的首写字母?请结合这些汉字或字母说说这些徽章的创意。 北京奥运会会徽 上海世博会会徽 妇联会徽 沈阳全民读书月标识 新沟中学校徽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doc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能力目标: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指导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以及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 2.比较联想法:发现差异,把握特点 3.逆推思维法:逆推规律,指导应用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美的评价 “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这句话所盛赞的正是我们的汉字!汉字是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比四大发明更早。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使得一个外国人也对她如此地赞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优美的汉字”到底美在何处。 二、溯源:创造美 1.“美”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片展示) ①甲骨文(象形字):一个人头戴羊角或羽毛等饰物 ②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2.“马”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片展示) ①甲骨文(象形字):一匹势欲奋蹄的骏马

《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

《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 2009年新乡市语文学科优质课大赛落下了帷幕,我以极其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胜利,可以说这是我的幸运。 本课是中学语文课本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板块的第一篇,梳理重在积累与整合,侧重于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探究重在发现与创新,侧重于文学与文化。从性质上看,梳理探究属于活动课。讲课之前,我认真阅读文本,仔细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因此,我倾向于从设计思路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上、从活动的有效性上入手,争取做到整节课浑然一体,使学生学有所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提高。从教学的效果和评委的评价两个方面来看,有些得到认可,有些还有待提高,我得到了很多平时教学中没有注意或没有刻意要求自己的宝贵的教学理念。 第一:设计思路及反思 当前语文教学当中对汉字的介绍是个盲点,简化字在方便的同时也损害了汉字的美感,因而教材的编写也试图通过对古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对汉字本身的美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文化。 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汉字的构造上,意图在于让学生对汉字的构造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产生对汉字的兴趣,并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整体结构上看,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汉字的字体、汉字的构造和汉字的文化。第一个板块设计思路为重点突出汉字七种字体的形体特征,并选择一些比较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第二个板块的设计思路是用连贯的层次分析甲骨文中汉字的构造原理,将六书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第三个板块思路为从汉字的构造、用汉字书写的文学形式以及汉字的创新使用当中表现汉字的文化内涵。 现在反观自己的设计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进行了丰富和创新,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教材对这方面的说明只是一个框架,如何将这个框架丰满起来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我在今后的梳理和探究教学中会更加注意。 第二:活动设计思路及反思 汉字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生活的艺术和文化的沉淀。本节课我力求使得理论结合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童趣入手,不让教学过程囿于理论的说教。六书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备课过程中我找了大量的甲骨文字体,为了避免学生在了解甲骨文时候因为字体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畏难思想,我精挑细选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字。同时将这些字体的构造进行分类,比如象形字我选择了一些字体相近的动物,“鹿、马、象、豹、虎”,它们的字体在表现事物特征方面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因而学生在比较起来兴趣盎然;在指事字讲解中,我找了一些图片帮助学生分析“本、末、果”字当中的指事符号,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直观。会意字当中,我挑选了“解、骑、虐”等字,学生对这些字也很有兴趣;在讲汉字的构造与文化时,我选择了一些与生活结合较为密切的字,分析它们的构造,并从中找出与汉民族文明的一些关联。 梳理和探究课的重点就在于学生的活动,以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活动较为热烈,尤其是甲骨文方面,学生参与度高。但是在“汉字的文化”板块中,学生的活动设计得不够,内涵也不够深刻。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及课例评析

新课标下的有效性教学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昭通市一中方仕勇 一.教材分析: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表意文字,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形体的演变,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同时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种造字法以及转注和假借两种用字法,使汉字具有音、形、意美的特点,因而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本课的编者着意从整体上让学生了解汉字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造、文化等知识。所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气氛,拓展眼界,激发兴趣,在听、看、读、品、练的过程中学习本课,就成了我们我们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襁褓时的牙牙学语到孩提、小学、初中时的识字、读书、写字,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学习汉字,但能真正热爱汉字、体会汉字的

重要作用和无穷魅力的学生在今天这样一个“言必称英语”的时代几乎少之又少。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推广,许多学生已都不愿再用笔书写,导致认字能力的减弱。汉字是我们智慧的祖先创造的这一最古老美丽,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如何传承它,弘扬我们民族文化,提高国人的国学文化素养,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课题“优美的汉字”的提示,体会汉字的“三美”,激发兴趣,拓展视野,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及构造,培养学生因形推义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中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讲练结合——讲以激趣,练以启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扣紧“优美”二字,以欣赏与猜字谜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汉字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方法 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书法展示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汉字的艺术和文化。

《优美的汉字)教案(正)

《优美的汉字》教案 用案时间2013年月日主备 任纯 审核 黄明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教学难点 探究汉字文化,了解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了解知识。 目的:自主学习,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 (注:课堂不逐一讲解,仅作督促学生预习之用。详见学案) 二、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种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你要好好学习。”对子女言,其言必真!这句话所盛赞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汉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使得一个外国人也对它如此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优美的汉字”到底美在何处。 三、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有“三美”:“音美以感耳,一也;形美以感目,二也;意美以感心,三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探讨汉字的这“三美”。 四、合作探究:感受“三美”。 (一)听:感受汉字的音美: 1、朗诵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先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PPT展示整首诗汉字的音节)诗歌韵律之美是以汉字的音节之美来作为基础的。请大家思考一下,汉字音节的哪些特点使汉字更具有声韵之美? Qīng hǎi cháng yún àn xuěshān,gūchéng yáo wàng yùmén guān。 Huáng shābǎi zhàn chuāng jīn jiǎ,búpòlóu lán zhōng bùhuán. 教师点拨小结: 汉字的音美: 1、四声平仄,起伏相间,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2、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发音饱满,字正腔圆。 3、短音促而平,长音舒而缓,轻重缓急,各有变化。 其中第一点,汉字的声调变化带来的音韵上的美感,这是其他语言所没有的,是汉语独一无二的一个特点,所以汉字被誉为“最具有音乐美的文字”。 (二)看:感受汉字的形美: 汉字的形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汉字的演变之美、汉字的艺术之美、汉字的构成之美。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 1、感受汉字的演变之美。 A、关于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历史:甲骨文是最早的吗? 距今约3000年甲骨文 距今约4500 年象形字(大汶口)

《设计色彩》讲课教案

《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1.设计色彩的定义 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 20 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 ( 白色 ) 、水 ( 黑色 ) 、空氣 ( 紅色 ) 、土 ( 綠或黃色 ) 認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直到 1666 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 ? 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色彩原理 ?光是色彩的本原 ?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 1 )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 0.39 微米到 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 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 0.39 称紫外线。 ?( 2 )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体色的呈现 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日光灯,钨丝灯,蜡烛等,它们自身有发射光波的能力,是发光体。与太阳的光谱相比,其他的发光体的光谱都不平衡,难于像日光那样形成白光,日光灯光偏绿,钨丝灯光偏橙黄色,蜡烛光偏黄红色。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XX版高一必修一)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XX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设想: 梳理探究部分最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既不能忽视不管,也不能只是教师的讲解,应该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梳理探究的主动性、体验过程的实践性。为此,本篇内容安排学生课前尽量多地准备、查找有关资料(占有资料),初步整合资料,课上与教师一同展示探究成果、分析资料并获得一定的结论,运用有关结论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了解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查找有关文化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通读文本《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 2.按照共同爱好原则自由组合成小组(4-8人),确定一个专题,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3.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梳理,整理获得的知识或得出初步结论。

课堂展示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奥运会徽、开幕式中国文字形义的特质导入课文。(展示幻灯片)。 二、展示探究成果:(由四个小组展示,每组不超过5分钟) (一)汉字的起源: 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 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 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 (二)汉字的形体: 1.汉字形体演变过程 (1)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六国古文----小篆(形声占87.39%) 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 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 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

【最新人教版】【人教版】(高考)高中物理(选修3-4):13.7《光的颜色色散》精品教案(含答案)

课时13.7光的颜色色散 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 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 利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认识对同一介质而言,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 重点难点:薄膜干涉的原理及应用,折射、色散的原理。 教学建议:本节主要讲述色散的概念和发生色散现象的两种情况。要让学生动手做肥皂液膜的干涉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在讲解时要辅之以光路图来说明其原理。对于棱镜折射的色散,主要涉及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速度、折射率、偏折角的影响。关于颜色、频率和波长,应当明确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光的频率决定于光源,与介质无关。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颜色)不变,但速度(从而波长)要 改变。 导入新课:大雨过后,彩虹的绚丽多彩,雨后马路上油膜的彩色以及肥皂泡的五颜六色,这些彩色是怎么形成的?产 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吗?

1.光的颜色 (1)不同颜色的光①波长(或频率)不同。白光发生干涉 时条纹是彩色的,说明白光是由②多种色光组成的。 (2)人眼睛的③视杆细胞对光非常敏感,但不能区分颜色;人的眼睛靠④视锥细胞来分辨颜色。 2.色散与光谱 (1)色散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⑤单色光的现象叫色散,白 光由⑥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光谱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波长的有序排 列叫光谱,在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⑦红光,频率最高的是 ⑧紫光。 3.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中相干光来源于⑨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 (2)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在单色光照射时,薄膜干涉条 纹是⑩明暗相间的条纹,干涉条纹呈水平(填“水平”或 “竖直”)且相互平行,明条纹的颜色与入射光的颜色相同。 (3)薄膜干涉的应用:在光学镜头上涂一层增透膜可以 增加透射光的强度;薄膜干涉用来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4.折射时的色散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思路和方法】 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着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1、听汉字的音美: 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看汉字的形美: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师: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 3、味汉字的意美: ⑴欣赏汉字日、月、山: 板书: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

高中优美的汉字教案

高中优美的汉字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优美的汉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过程与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思路和方法 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着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1、听汉字的音美 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看汉字的形美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 3、品味汉字的意美 (1)欣赏汉字日、月、山(板书:)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 学设计 编写意图 一、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二、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三、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建议 一、中国人学习语文,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汉字。本单元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二、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 三、在“课外延伸”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文章。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1~2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出学习成果。

有关资料 一、汉字寻根(周有光) 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号102处之多。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岩画是汉字的父母。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岩画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大约有3300年。 岩画以圆圈代表太阳,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以月牙代表月亮,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弓”,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田”(土地),与甲骨文相似。岩画中画的动物,有全身,有半身,有直立,有蹲坐,有侧面,四足只画两足,扩张具有特点的部分,如马有长脸和长鬃,虎有大嘴和利齿,诸如此类的手法,跟甲骨文完全一样。岩画的雕刻技法,跟甲骨文和金文也极为相似。

优美的汉字

优美的汉字 一、教学目标 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思路和方法 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说出了汉字的那些特征?汉字还有哪些特点?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 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1、听汉字的音美 播放诗歌《送元二使安西》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的音美:字正腔圆,一字一音,四声平仄,起伏相间,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短音促而平,长音舒而缓,轻重缓急,韵律和谐,各有变化。 2、看汉字的形美(演变之美、书法之美、构成之美) 鼠牛虎兔龙蛇马 羊猴鸡狗猪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 你发现了汉字字形演变的什么规律?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从繁到简:象形性逐渐减弱,从图形化演变为线条化、平直化。笔画由多到少,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更快捷,更规范。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从字形的角度来看汉字的书体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