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球上的环形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

下载(39.18KB)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现场照片

2009-7-2117:16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现场照片-火箭点火[本帖转自:照片中国(国内最大老照片.社区)]

阿姆斯特朗43年前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阿姆斯特朗82岁辞世

美国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家人25日证实,这名踏上月球的第一人因心脏手术并发症去世,享年82岁。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成功着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病逝刚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美国多家媒体当天报道阿姆斯特朗逝世消息。

他的家人晚些时候发布声明,证实阿姆斯特朗逝世,称赞他先后以“海军飞行员、试飞员和宇航员身份骄傲地服务国家”,是“美国英雄”。

声明没有说明阿姆斯特朗死亡时间和地点。

路透社报道,阿姆斯特朗先前诊断有冠状动脉梗塞状况,本月7日、即他82岁生日后两天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阿姆斯特朗家人的声明说:“我们为失去一个好人而哀悼,同时为他不平凡的人生而赞叹。希望全世界青年人能够视他为榜样,努力实现他们的梦想,愿意探索并超越极限,忘我地投入一项比自身更加重要的事业。”

1969年7月20日,全球数以亿计观众经黑白电视机屏幕,见

证阿姆斯特朗身穿白色宇航服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足迹,完成人类登月梦想。

阿姆斯特朗左脚踏上月球后告诉全球观众:“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如今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之一。

人物6岁开始醉心于航空

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生在俄亥俄州小城沃帕科内塔,6岁时第一次坐飞机,从此开始醉心于航空,学习制作飞机模型,自制风洞试验设备。

他15岁参加飞行课程,16岁生日当天获得飞机驾驶执照,那时,他还没有拿到汽车驾照。大学阶段,他选择就读印第安纳州珀杜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只是,学业没有结束,19岁的阿姆斯特朗便应招入伍,成为海军飞行员并参加朝鲜战争。

战争结束后,阿姆斯特朗重新回到校园,完成本科学业并获得南加州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55年,阿姆斯特朗开始试飞员生涯,测试200多种机型,包括滑翔机和喷气式飞机。

7年后,阿姆斯特朗入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二期宇航员培

训班,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接受训练。一次训练中,阿姆斯特朗所用登月训练机出现故障,在大约30米高度失灵。阿姆斯特朗果断启动弹射

座椅,逃过一劫。

1968年,他成为“阿波罗8”号飞船替补指令长,见证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和其他两名宇航员环绕月球100圈,为他担任“阿波罗11”号指令长成功登月铺平道路。

谦逊不愿谈及登月壮举

返回地面后,阿姆斯特朗等人在美国各地受到英雄般欢迎并巡回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沃帕科内塔这座仅9万居民的小城,超

过5万人欢迎阿姆斯特朗回家。

只是,性格低调谦逊的阿姆斯特朗似乎更向往宁静生活。他1971年放弃航天局高层职位,选择在辛辛那提大学教授航空工程学,直到1979年。那一时期,他买下一座农场,喂牛种粮。

阿姆斯特朗随后出任多个与航空航天技术相关的公职并在一些企业任职,但始终与媒体保持距离,不愿谈及那次登月壮举。

他2005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时说:“我猜想,我们大家都喜欢因日常工作成绩被人记住,而不是因某一次闪光点。”

有人问及,对他的脚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数千年有什么想法时,阿姆斯特朗回答:“我有点希望某个人上去把它们擦掉。”

阿姆斯特朗在辛辛那提大学的同事罗恩·休斯顿评价:“他不接受采访,但不是一个难以沟通的怪人。他只是不喜欢成为新闻焦点。”

阿姆斯特朗的家人25日说:“下一次,大家在晴朗的夜晚外出时看到月亮向你微笑,想象那是尼尔·阿姆斯特朗,冲他眨眨眼。”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延伸

美国共把12人送上月球

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16时17分,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巴兹·奥尔德林乘坐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在全世界大约5亿至10亿电视观众的注视下,阿姆斯特朗率先于22时56分踏上月球荒凉、沉寂的土地,说出了从此以后在无数场合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逗留月球表面将近2个小时13分钟,采集了24.4公斤岩石和尘土标本,拍摄了地貌环境照片。与此同时,迈

克尔·柯林斯正驾驶着指令舱,在月球上空飞行。登月舱再次升空、与指令舱对接之后,3位宇航员开始了返航飞行,于7月24日落到太平洋中。

回顾登月那一历史性的时刻,阿姆斯特朗曾表示,“‘阿波罗计划’只是一个起点。它留下了许多未竟的事业。许多宏伟设想还有待实现,许多突破还有待完成。”

首次登月后,美国又实施了6次在技术方面更复杂的探月活动,其中除“阿波罗13”号飞船未能按计划登月外,其他几次都获得成功,使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达到12人。

月球表面是什么样子?(图)

发布日期:2006-07-25 字体:大中小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水,大气极其稀薄,大气密度不到地球海平面大气密度的一万亿分之一。没有

火山活动,也没有生命,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已经知道月海有22个,总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较大的月海有10个:位于东部的是风暴洋、雨海、云海、湿海和汽海,位于西部的是危海、澄海、静海、丰富海和酒海。这些月海都为月球内部喷发出来的大量熔岩所充填,某些月海盆地中的环形山,也被喷发的熔岩所覆盖,形

成了规模宏大的暗色熔岩平原。因此,月海盆地的形成以及继之而来的熔岩喷发,构成了月球演化史上最主要的事件

之一。

月球上的陨击坑通常又称为环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环形山(crater),希腊文的意思是“碗”,所以又称为碗状凹坑结构。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陨星撞击的结果,二是火山活动;但是大多数的环形结构均

属于陨星的撞击结果。1924年,吉福德(A.C.Gifford)曾把月坑同地球上的陨石坑作了比较,证实了月坑是陨星撞击形成的。因此,陨击作用是形成现今月球表面形态的主要作用之一。许多大型环形山都具有向四周延伸的辐射状条纹,并由较高反射率的物质所组成,形成波状起伏的地形,向外延伸可达数百公里。环形山周围有溅射出来的物质形成的

覆盖层;溅射的大块岩石又撞击月球表面,形成次生陨击坑。由于反复的陨星撞击与岩块溅落,以及月球内部喷出的

熔岩大规模泛滥,使得许多陨击坑模糊不清,或只有陨击坑中央的尖峰露出覆盖熔岩的表面。

从叠加在月海上的陨击坑的状况判断,以及从月球上带回样品的放射性年龄测定表明,月海物质大致是与陨击坑

同时期形成的。月海年龄大都在35亿年左右,而月陆高地的形成至少在月海熔岩喷发之前10亿多年已经存在,因此原始月壳是更为早期形成的,并且是大量熔岩的不断喷发,月球物质长期圈层分化的结果。研究表明,月球的圈层结构是继大约46亿年前它所经历的一个漫长的天文演化阶段之后,又一个持续了约10亿年之久的一个圈层分化过程。月球上大型环形山多以古代和近代天文学者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开普勒、埃拉托塞尼、托勒密、第谷等。月球表面陨击坑的直径大的有近百公里,小的不过10厘米,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多达33000个,占月球表面积的7~10%,最大的月球坑为直径235公里。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布满了密集的陨击坑,而月海所占面积较少,月壳的厚度也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正面的月壳厚度为60公里左右。由于月球表面之上缺乏大气圈和水圈,所以月球早期的熔岩喷发和陨星撞击形成的月球表面形态特征能够得到长期的保存。自1969年以来,宇航员已从月球表面取回数百公斤的月岩样品,经过对这些月岩样品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月岩曾熔化过,月球表层物质主要是岩浆岩组成。月球的年龄至少已有46亿年。

月球上山峰的阴影是由于太阳照射形成的

朝向地球的月面

月海

蓝色的为月海,土红色的为月陆

月球上的环行山

阿波罗15从月亮轨道上拍下的月球表面

“阿波罗16号”从登月舱看向指令/服务舱的一张照片“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陨石坑旁

晶码战士大图鉴

晶码战士 作品概述: 《晶码战士》是由常州银河动漫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动画作品。动画共不止104集,每集约14分钟,在2010年底于央视少儿频道每晚18:12~18:25播出的动画片。也是在金鹰卡通每晚18:00到18:30播出.湖北卫视17:55。目前已经更新到126话。 内容简介: 故事背景 追溯:公元2099年,那时的地球环境已濒临毁灭的边缘!各种各样的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m78太空计划”诞生了。所谓的“B25太空计划”就是将地球上的污染源全部转移到远在星际边缘的B25号小行星上。 当时有一位先知反对这项计划,这位先知预言,一百年后某种灾难将会降临地球,人类终将为此付出毁灭性的代价,然而却没有人听取这位先知的预言,世人将他视为疯子,并将之放逐。先知最后莫名失踪,却为后世留下一个传说: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留下了拯救人类命运的四部晶码机和四块能量水晶,同时,它还具备召唤拯救者的力量…… 故事梗概 2099年,人类开辟新的直达宇宙边缘的太空航道,将地球上所有危险的污染源物体运送到M-78行星,从而使地球摆脱了被污染毁灭的厄运。人们欢欣鼓舞,开始了下一个百年的建设计划……可人类却没有想到,垃圾污染产生了极端危险的魔兽——煞星与它的部下们。他们准备着复仇,继而侵占地球! 2099年,地球上一架巨型运输飞船满载着工业垃圾穿过大气层向M78行星飞去,在进入M78行星航道时,和煞星派出的魔兽飞船遭遇了,魔兽飞船向巨型运输飞船发起突然攻击,飞船爆炸、无数碎片像陨石流星雨一样洒向地球…… 龙炎、亚奇、吉修和美柯是少年科技大学超生物兴趣研究小组的成员,他们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也不同,由这四个人组成的小组总是争吵不休而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眼看着小组就要被学校解散了。 暑假期间,龙炎的兴趣小组在亚古力原始丛林里执行最后一次研究任务的时候突然天空中无数火球像流星雨一样洒向丛林(其实是由于煞星的魔兽军团攻击巨型运输飞船所致),龙炎他们只好先躲进一个山洞里,就在山洞里他们发现了先知留下的四部晶码机,在了解晶码机部分功能时,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作文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作文 自从阿波罗号登陆月球后,人们对于月球的神秘感似乎降低了。以往,人们在中秋节举家团圆,吃着月饼的时候,抬头一看天上的明月,心中不免对它感到好奇与疑惑。好奇的是月亮上究竟有什么?疑惑的是这个月亮是哪里来的呢?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最能表达中国人对于月亮的好奇与憧憬: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航天员登陆月球后,人们知道月球表面是一片荒凉的沙漠,只有无尽的太空尘埃。不过,登陆月球后一些鲜少为人知的发现,反而使科学家对于月球的起源更加迷惑。目前,科学家对于月球的了解已超越当年未登陆月球前的想象,这些新发现的证据可以使人们打开新的思维,重新认识与思考自己与生命的起源。 令人惊异的巧合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都曾观察过月球。月亮的圆缺盈亏,除了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外,更是农民耕作时的参考指标,中国的农历就是以月亮运行周期二八天为基础的历法。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月亮老是用同一面对着人们。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会自转,而自转的周期刚刚好跟他绕着地球转的周期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月球跑到哪里,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面。人们还注意到,月球的大小跟太阳看起来是一样大的。后来天文学家发现,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刚刚好是月球距离地球的395倍,而太阳的直径也刚刚好是月球的395倍,所以在地面上看到的月亮就恰好跟太阳一样大。 科学家们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请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3467公里,为地球直径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万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万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天体。 而且,月球不是绕地球旋转,而是伴着地球对转。其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孝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所应有的速度。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根据常识,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圆的。月亮与同样大小的行星相比,密度要小得多。预示它不同于其他行星,它内部可能是空的。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远远小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但月球却没有被太阳吸引过去而仍留在地球的轨道上。如果月球是一颗宇宙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我们来造环形山》这一课是选自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在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这一课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怎么会形成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的环形山作为重点”,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和一把软尺。让学生从不同的高度,用大小不同的球来砸出结论。既能让学生很好的亲身参与其中,便于学生直观地进行观测研究。也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不但解决了书本上有关环形山的形成这一个问题,还让学生明白了月球上的地貌是由大小不同的陨石砸出来的结果。同时对课题《我们来造环形山》有进一步的升华作用,让学生能造出和月球表面上类似的环形山,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懂得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3、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上节课我们学过了月相的知识,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能不能说出老师展示的哪个月相?展示图片:一轮明月(学生交流)师:很好,这就是满月,很受大家喜欢的月相,还有不少的人写过不少的诗句。我们来欣赏其中一首。(让学生齐声朗读古诗,感受意境!) 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设问: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李白先生眼中的月球是怎样的吗?把它圈出来! 生1:白玉盘、瑶台镜——光滑、平滑 老师:这是李白先生眼中的月球,也是许多古代劳动人民眼中的月球。 但是后来,科技发展了,科学家们就可以近距离的观看月球了,也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精彩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视频播放:月球的表面 (这是月亮女神号在月球上空100千米距离内拍摄到的月球表面) 设问:你看到的月球表面和李白先生看到的月球表面一样吗? (学生交流) 2、为了让大家看的更加清楚,老师还收集了其他航天器近距离拍摄到的月球表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展示图片:月球表面 问: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案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了解月球的地形特征—环形山的特点。 2.用造一个相似“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环形山,推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3.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断。 4.让学生明白,建立模型,提出假说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5.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热爱天文、探索天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但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有没有观察过?对于各种词汇,他们理解吗?探究宇宙的方法—观察、推理与发现学生了解与体验过吗?这节课教学是要让学生来感知月球环形山地貌特征,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环形山模型的构建,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环形山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激趣 1.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 2.课件出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中国宇航员杨利伟、费俊龙登上月球的照片。 3.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二、了解环形山的特点 1.(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月球”号宇宙飞船极可能就是史前人类的避难所——诺亚方舟

“月球”号宇宙飞船极可能就是史前人类的避难所——诺亚方舟 考古发现的很多文物,以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做不出来,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加蓬距今20亿年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南美第阿瓦拉克城完整的星空图,玛雅的月球背面地图……这些东西,是不是科技比现代人类更发达的史前人类遗留的,还有待考证。

埃及的金字塔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从来未曾有过淹没最高山顶的大洪水,因为地球上的水一直都没有那么多,但核大战洪水(辐射)不仅可以覆盖地表的全部陆地,还能污染地球的整个大气层。数千年前的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描述了核战争令人恐

怖的惨状,核大战才是最凶恶的魔鬼。圣经里记载的淹没地球陆地的洪水,消灭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的恶人,极像史前人类发动的,能摧毁一切生物的核大战,月球在核战时,便是史前人类躲避地球核大战辐射的诺亚方舟------最好的避难所。 核战争令人恐怖的场景 月球上的金属及稀土资源比地球上丰富得多,可用来制作大量的,由金属架支撑的巨型玻璃房。月球土壤里富含氦3,将氦3用作氦聚变容易控制,取之不尽的核电能源,足够生活、生产所需。广寒宫的两极地带有大量的冰冻水,可作为人和动物的饮用水,植物的灌溉用水,将水电解后能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可供玻璃房里的人和动物呼吸,氢气作能源燃烧后生成水,即无污染又可循环使用。无数巨型玻璃房里的所有水份,蒸发后产生的水蒸汽一碰到玻璃房顶,便凝结成“雨”滴灌农作物。植物(用灯光作光源)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可供人和

动物呼吸及燃烧所用,人及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正是农作物合成营养需要的材料,这些玻璃房形成了一个个的生态圈。 月球是最合适的核大战避难所------诺亚方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造“环形山”》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 第3课时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月球上的环形山教学设计

月球上的“环形山”教学设计 潘仁元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分析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在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前两课及过去积累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运用从三年级学习科学以来培养起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造“环形山”,自主探究月球上布满环形山这一特殊地貌的形成原因。造“环形山”的真实目的不在于“造山”,实质上是让学生尝试制作“实验模型”,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月球环形山的成因。使学生自主完成“根据人们已知的事实现象提出问题——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掌握的月球知识和有关宇宙空间特别是月球周围空间的状态作出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的可能原因”,“寻找验证推测的科学研究方法——尝试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推测到的那些力量,看能否造出“环形山”(建立实验模型)”,“分析造出‘环形山’所获得的信息,推想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可能原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科学模型探究、解决问题的严谨、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而就本课而言,学生在发现环形山及它的特点时就已经开始思考,这样形状的月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在此刻学生已经开始对于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想,根据儿童心里发展趋势,在这个时候介入是对于本课教学比较科学的处理。不过早出现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开放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所以本课我课题定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教学重点确定在学生充分的分析、推断、交流上,通过多媒体技术不断为学生的推断提供考量的资料,使学生的主

体性得到落实。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定义为: 1.科学概念 (1)知道月球环形山的主要特征——大小不一、深浅不同、近似圆形、层 层叠叠。 (2)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2.探究过程 (1)推测月球环形山的诸多成因。 (2)模拟陨石撞击月面实验,推断环形山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学生推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成为本课的重点,六年级具备一定的推理、交流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事情的未知性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三、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关于月球知识和现象,但这些都是间接的。如何检验和解释?这正是学习本课的强大动力。通过调查学生了解的环形山的成因有这几种,陨石撞击、火山喷发、人为原因、自然形成等等。其中前两者成因的信服度往往偏高,因为这些同学往往看过类似的科普书籍,这种强烈的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来造“环形山”》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宇宙》单元。教学中,教师试图引 导孩子们利用模拟实验所呈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与真实现象进行比较,帮助他们建立关于“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初步认识。 关于月球环形山成因的假说有很多,各种假说的检验过程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建立假 设(假说)—(模拟)实验设计—检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试图通过观察月球——提出假设——实验检验——形成观点四个方面对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进行探究;教师试图展示一种被称之为“模拟实验型”探究主题的学习指导模式,从而让学生们体验了科学推理 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阅读面的增大,对月球信息已有一定的认识,对月球的探索充满兴趣。由于是农村学校,学生对于月球比较深层知识的了解往往参差不齐;探究的氛围不足,小组合作不够到位,这使得这样的探究型课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不过只要做好充足准备,应该能够顺利完成,达成既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分布杂乱、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环中有环…… 2、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陨石撞击是成因之一。 探究过程 1、通过观察月球表面的图片资料,了解月球地形特点及环形山的观察特征。 2、根据环形山的观察特征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3、利用模拟实验重现“月球环形山”的观察特征,并利用模拟实验推断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月球背面的秘密

月球背面的秘密 最高机密曝光震惊世界:月球背面秘密 编辑:ufo爱好者发布时间:2011-07-26 08:58:04 自1972 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30多年来,美国、苏联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促使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了载人登月任务。 25名宇航员都遇到过月球UFO 1973年,NASA第一次公开了登月任务的一些结果。在一份秘密声明中,NASA称,所有25名参与“阿波罗”登月任务的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空遭遇过不明飞行物UFO 。美国前登月计划负责人韦赫·冯布朗生前称,数次“阿波罗”登月任务都遭到某种地外神秘力量的监控。1979年,美国NASA前通讯主任莫里斯·查特连称,宇航员在月球上空和不明飞行物相遇是一件“平常事”。 恐惧使美苏30年没有再登月 一种阴谋论观点认为,人类所有“载人登月任务”在30年前突然中止,是出于对在月球上存在的外星力量的恐惧。阴谋论者认为,月球是外星智能生物研究地球的最好平台,它距离地球不算太远,并且月球的一面永远面对地球,这意味着外星生物可以安全地栖身在月球的另一面。UFO专家称,月球黑暗的另一面有好几个外星生物基地,今年,日本天文学家就在月球表面拍摄到了好几个500米到1000米长的黑色物体,它们以Z字形的运行轨迹快速穿过月球表面。 NASA档案证明月球"空心说" 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柴巴可夫和米凯·瓦辛甚至认为月球是"空心"的,他们认为月球是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NASA一份解密档案显示,月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真是"空心"的:1970年4月,"阿波罗"13号飞船服务舱里的液氧贮箱突然过热导致爆炸,接着一截15吨重的火箭金属部分坠向了月球表面,设置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到了长达3小时的震荡余波。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声音只能持续一分钟左右 数百年来的怪异现象 一六七一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学家卡西尼就曾发现月球上出现一片云。 一七八六年四月,现代天文学之父威廉赫塞尔发现月球表面似乎有火山爆发,但是科学家认为月球在过去三十亿年来已没有火山活动了,那麽这些"火山"是什麽? 一八四三年曾绘制数百张月球地图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史谷脱,发现原来约有10公里宽的利尼坑正在逐渐变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个小点,周围全是白色沈积物,科学家不知原因为何? 一八八二年四月廿四日,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亚里斯多德区"出现不明移动物体。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月面「达尔文墙」出现三个明亮光点。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晚上,美国明尼苏达州天文台台长和其助手,观察到皮克洛米尼坑里面,出现一道黑线,过不久就消失了。一九五五年九月八日,"泰洛斯坑"边缘出现二次闪光。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九日,日本明治大学的丰田博土观察到数个黑色物体,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 一九六六年二月四日,苏俄无人探测船月神九号登陆"雨海"後,拍到二排塔状结构物,矩离相等,依凡桑德生博士说:"它们能形成很强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记号。"伊凡

月球上的环形山教学设计

月球上的“环形山”教学设计 仁元 一、教材和教学容的分析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在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教学容。教科书上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前两课及过去积累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运用从三年级学习科学以来培养起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造“环形山”,自主探究月球上布满环形山这一特殊地貌的形成原因。造“环形山”的真实目的不在于“造山”,实质上是让学生尝试制作“实验模型”,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月球环形山的成因。使学生自主完成“根据人们已知的事实现象提出问题——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掌握的月球知识和有关宇宙空间特别是月球周围空间的状态作出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的可能原因”,“寻找验证推测的科学研究方法——尝试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推测到的那些力量,看能否造出“环形山”(建立实验模型)”,“分析造出‘环形山’所获得的信息,推想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可能原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科学模型探究、解决问题的严谨、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而就本课而言,学生在发现环形山及它的特点时就已经开始思考,这样形状的月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在此刻学生已经开始对于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想,根据儿童心里发展趋势,在这个时候介入是对于本课教学比较科学的处理。不过早出现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开放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所以本课我课题定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教学重点确定在学生充分的分析、推断、交流上,通过多媒体技术不断为学生的推断提供考量的资料,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落实。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定义为: 1.科学概念 (1)知道月球环形山的主要特征——大小不一、深浅不同、近似圆形、层层叠叠。 (2)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月球是人造天体的11个证据及推论

月球是人造天体的11个证据及推论 1.月球是一个空心球体 月球,这一地球的卫星,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经过科学家的长期观察和研究,以及通过太空人登陆月球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发现了月球的许多人造特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月球不是一个自然天体,而更像一个人造天体;月球在去掉久远年代积存在表面宇宙尘埃包括陨石碎片后,是由一个坚硬金属构成的球体,球体内部是空心的。 2.月球的天文参数证明月球不是自然天体 科学家们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太阳系若干行星拥有卫星,这是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月球却有一个“不自然”的大小,也就是说做为一个卫星,它的体积和母亲行星相比实在是太大了。请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3467公里,为地球直径的27%, 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自然天体。 3.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对著地球 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对著地球,它的背面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后人类才能一窥容颜。月球为何永远以同一面向著地球?这是因为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著地球公转。其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小、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所应有的速度,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 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卫星都没有这种情形,为何月球“正好”如此,这又是一种巧合中的巧合?难道除了巧合之外,不能找一种其他的解释吗? 以前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陨坑和熔岩海。但是,太空船照片却显示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当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坑和山脉,竟然只有很少的熔岩海。 此种差异性,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星体,不管哪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机率应该相同,怎会有内外之分呢? 4.月球轨道是圆形的 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轨道半径为38万公里),我们知道,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圆的。 5.地球属类地行星,不应有卫星 地球属于类地行星,而类地行星除地球外,其他的都无卫星。也就是说月球不是地球的卫星,它更象人造天体。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远远小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但月球却没有被太阳吸引过去而仍留在地球的轨道上。如果月球是一颗宇宙中的天然星体,那么它一进入太阳系就会被个大无比的木星吸引过去而不会跑到地球身边。所以,很难想象月球是在宇宙中自然形成的。 6.月震试验证明月球内部是空的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科学家们可以用月震波

六年级科学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案 教科版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3.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书设计: 3、我们来造“环形山” 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六年级下册 科学 3单元 3.我们来造“环形山

北闸口第二小学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3.我们来造“环形山”日期10周3 课时 3 总课时19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知道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了解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结合图片观察环形山的特点;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 3.合理设计实验,以“陨石撞击”为例,合理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习天文的兴趣;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知道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盆面粉,不同大小、轻重的一组小球,鹅卵石、湿抹布 教师:一组学生材料、课件、翻页笔、贴纸 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

课前谈话: 推测年龄:大家知道老师姓什么吗?(赵),你们知 道赵老师今年几岁了吗?请你仔细观察老师的外貌、衣着等特征,然后推测一下我的年龄。 看来推测必须有证据,他能使我们的认识离客观真实越来越近,这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把刚才这种有依据推测的方法,带到今天科学课的探究中来,好不好?那我们上课吧。 一、分析对象 今天,我们要用有证据地推测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贴有证据地推测),来研究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月球。 让我们再来从整体到局部地好好地观察他。 (投影环形山近照,逐一简介)。 月球的表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环形山”——板书课题) 你知道为什么把它叫做环形山吗?——形状近圆(板书) 那环形山还有哪些特点呢? 我们先来小组讨论(拿出图片)。 掌握了环形山的特点了吗?我们不急着来回答,PPT——我们接着在面粉盒里建造一些环形山的模型,力求体现环形山的特点。 (造什么?怎么造?) 我们刚才不是讨论得出了关于环形山的许多特点了吗,我们用模型把它表现出来。——开始实验 音乐响起,实验停止。 手造环形山,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嫦娥、吴刚)(转换到实物投影)(学生推测)——你的证据是什么。(学生说一个,就问依据是什么。注意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说出证据) 根据学生板书环形山的特点,并随机进行进一步说明 提问: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怎样的呢?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3我们来造“环形山”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3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下面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 B. 环形山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分布没规律 C. 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的深浅都是一样的。 2.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 A. 圆形的 B. 方形的 C. 梯形的 D. 椭圆的 3.()认为,环形山是长期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A. “撞击说” B. “火山说” C. “地震说” D. “神话说” 4.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 火山 B. 环形山 C. 海洋 D. 空气 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5.“火山喷发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6.我们在月球的正面可以看到环形山,反面看不到环形山。() 7.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8.环形山大多数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 9.月球表面的运动非常频繁,经常会发生地震。() 10.月球上的环形山公认的观点是“火山说”。这种观点认为如此多的环形山是陨石撞击月球的结果() 三、填空题(共5题;共7分) 1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________。 12.科学家们曾观察到月球遭到流星撞击的现象。爆炸所用的时间还不到秒。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不曾有过激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根据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知道,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________形成的。 13.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多是________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14.月球上环形山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现在比较公认的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的猜测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3分) 16.下图是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最神秘的月球飞船-外星基地作用之谜

最神秘的月球飞船-外星基地作用之谜 -来自月亮高灵的传导信息- 徐女士是北京某单位职工,为人正直不阿,处事平和近人。由于练功之故,不知不觉悟会说“宇宙语”。1993年2月日夜,徐女士开始道出不属于自己的思想-----来自宇宙高灵的信息。 (一)来自宇宙的高灵 1。地球的身世与演化历史“一万年以前,太阳还非常的炽热。烤焦了许多土地。有一个青年提出了改变行星运行轨道的建议,就是变动地球的自转角度。但是,没有人能作出正确的结论。青年便发明了太阳角度转换理论:如果在地球夹角处送出一颗思维火箭,当它转动向前飞行时,发出强烈的电磁波,可使地球向外转动3度,从此,地球可以凉风徐徐,气候十分凉爽。此理论使发明者受到星球统治者的嘉奖。”上面这段话是一个很严谨的科学问题。我们知道黄道赤道交角是23。5度,那么徐女士信口说转动3度,是否受了这23。5度的影响?是向内还是向外,是否受了已学知识的影响?她认为她自己的思维是参与活动了我们知道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如果对信息中提到的事情有所知道的话,那是最糟糕的事!所以,从这以后徐女士不敢再看新书了,否则容易将学过的知识和潜意识从大脑中调出来,反映的信息就不真实了。但是,不让脑子想事也是不可能的。静坐是一个基本功,它可以练习将思维减到最低程度。只是徐女士在这次收信息前,练习得还不够,使信息接收受到影响,为此感到深深的遗憾。 2。地球旋转轴斜角的作用徐女士曾到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编辑部,将1979年至1993年过期的和新出版的杂志全部买来翻看,终于在1979年第四期《地球的轨道变化与气候变迁》这篇文章中找到一段这方面的知识,引出如下:“是什么原因使气候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迁呢?十九世纪以来出现了很多假说,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释。认为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影响了太阳辐射量变化而导致气候变迁的看法,解释得更好一些是地球轨道参数共有四个:地球轨道半长径a,轨道偏心率e,近日点黄经//和黄赤交角E.从天体力学的研究及几百年来观测表明,尚未发现a具有长期变化.e很小,可以忽略.黄经//决定季节在轨道上的分布.其赤交角E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黄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赤道面的交角.地轴倾斜是产生四季的原因之一.现在E为23。5度,E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太阳辐射量沿纬度的分布.有人计算,当E减少1度时,太阳辐量在赤道区域增加0。35%,在两极区域减少4。01%;纬度45度处保持不变.因此,E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在高纬度比低纬度剧烈得多.当E增大时,效应相反.所以,E变小时,高纬度地区变冷,有利于冰川气候产生。E的数值在20。8度到24。4度之间变动,变化周期为41000年。”这些内容徐女士以前是不懂的,也是一般读者不懂的。但透过宇宙高灵的灌输,让我们知道地球轨道偏转3度所产生的影响,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但确又经她之口说出。“你们在1957年,有一个报纸披露过一个事情真相(实际是指前苏联人瓦西里和谢尔巴科夫提出的月球是宇宙飞船------编者注)。但是事过境地迁,无人问津。现在大家遥望的月球,就是外星球控制地球的‘轨道偏离控制器’,你们有些科学家已经注视到月球的变化。不过,在控制器上,确实存在着意想不到的月球人。他们的任务是:准确地控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一旦月球失控,地球便进入金星轨道,无法回转,地球生物将会完结。” (二)宇宙高灵的的名字叫娲兮在与宇宙高灵对话快结束时,徐女士忙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以后怎么和你联系呢?”“我的名字叫WAXI。”后来有一天,徐女士闭上眼睛冥想:WAXI长得是啥样子?忽然一个极美丽,朴实,大方的年轻女子形象出现在她眼前,一瞬间又消失了。后来徐女士将全部资料输入电子计算机时,在字幕上出现了两个最美好的汉字:‘娲兮’。因为女娲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她会用黄土造人。后来水神共工因争夺天帝的宝座未能取胜,气得一头向不周山撞去,天柱被撞断,天庭发生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阿波罗登月只是轻描淡写的描述了地球的外貌等等,而对背对地球的月球的背面却是一字不提。昨天美国解密了月球ufo事件。在月球背面有一个心型坑,其实那是外星人的门。通道长有4公里,在里面就是庞大的外星基地。而月球是这些外星人造的。外星人其实也不是外星人,应该称为史前文明。而我们看到的飞碟其实是外星人的战机,他们战机是使用双重重力厂提供动力的,就是在飞机上在制造个重力场,和星球重力场两个场,以同向相斥,异向相吸来提供飞机动力。月球人生活在史前大洪水前,由于地球自然灾害,他们不得不移居别的星球。月球人中的保守派不想丢去自己的家园,而创新派主张寻找新的星球。保守派就在地球旁边建立了月球基地,创新派去了银河系外的天狼星座。后来洪水退后,科技被毁了。部分保守派主张从新建设我们的家园,于是少部分人从新回到地球,由于科技毁了,教育严重缺乏,在子孙后代慢慢的科技也就丢失了。而月球人提出不干涉地球文明,只是帮助地球文明的口号。因此就演变成今天的状况。其实地球许多文明就是月球人提供的,比如核武器,天气武器等等都是外星人冒名成地球科学家搞来的。 自从阿波罗号登陆月球后,人们对于月球的神秘感似乎降低了。以往,人们在中秋节举家团圆,吃着月饼的时候,抬头一看天上的明月,心中不免对它感到好奇与疑惑。好奇的是月亮上究竟有什么?疑惑的是这个月亮是哪里来的呢?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最能表达中国人对于月亮的好奇与憧憬: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航天员登陆月球后,人们知道月球表面是一片荒凉的沙漠,只有无尽的太空尘埃。不过,登陆月球后一些鲜少为人知的发现,反而使科学家对于月球的起源更加迷惑。目前,科学家对于月球的了解已超越当年未登陆月球前的想象,这些新发现的证据可以使人们打开新的思维,重新认识与思考自己与生命的起源。 令人惊异的巧合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都曾观察过月球。月亮的圆缺盈亏,除了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外,更是农民耕作时的参考指标,中国的农历就是以月亮运行周期二十八天为基础的历法。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月亮老是用同一面对着人们。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会自转,而自转的周期刚刚好跟他绕着地球转的周期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月球跑到哪里,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面。人们还注意到,月球的大小跟太阳看起来是一样大的。后来天文学家发现,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刚刚好是月球距离地球的395倍,而太阳的直径也刚刚好是月球的395倍,所以在地面上看到的月亮就恰好跟太阳一样大。 科学家们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请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3467公里,为地球直径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万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万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天体。 而且,月球不是绕地球旋转,而是伴着地球对转。其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孝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所应有的速度。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根据常识,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圆的。月亮与同样大小的行星相比,密度要小得多。预示它不同于其他行星,它内部可能是空的。

月球上的环形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 下载(39.18KB)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现场照片 2009-7-2117:16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现场照片-火箭点火[本帖转自:照片中国(国内最大老照片.社区)] 阿姆斯特朗43年前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阿姆斯特朗82岁辞世

美国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家人25日证实,这名踏上月球的第一人因心脏手术并发症去世,享年82岁。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成功着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病逝刚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美国多家媒体当天报道阿姆斯特朗逝世消息。 他的家人晚些时候发布声明,证实阿姆斯特朗逝世,称赞他先后以“海军飞行员、试飞员和宇航员身份骄傲地服务国家”,是“美国英雄”。 声明没有说明阿姆斯特朗死亡时间和地点。 路透社报道,阿姆斯特朗先前诊断有冠状动脉梗塞状况,本月7日、即他82岁生日后两天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阿姆斯特朗家人的声明说:“我们为失去一个好人而哀悼,同时为他不平凡的人生而赞叹。希望全世界青年人能够视他为榜样,努力实现他们的梦想,愿意探索并超越极限,忘我地投入一项比自身更加重要的事业。” 1969年7月20日,全球数以亿计观众经黑白电视机屏幕,见 证阿姆斯特朗身穿白色宇航服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足迹,完成人类登月梦想。 阿姆斯特朗左脚踏上月球后告诉全球观众:“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如今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之一。

人物6岁开始醉心于航空 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生在俄亥俄州小城沃帕科内塔,6岁时第一次坐飞机,从此开始醉心于航空,学习制作飞机模型,自制风洞试验设备。 他15岁参加飞行课程,16岁生日当天获得飞机驾驶执照,那时,他还没有拿到汽车驾照。大学阶段,他选择就读印第安纳州珀杜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只是,学业没有结束,19岁的阿姆斯特朗便应招入伍,成为海军飞行员并参加朝鲜战争。 战争结束后,阿姆斯特朗重新回到校园,完成本科学业并获得南加州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55年,阿姆斯特朗开始试飞员生涯,测试200多种机型,包括滑翔机和喷气式飞机。 7年后,阿姆斯特朗入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二期宇航员培 训班,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接受训练。一次训练中,阿姆斯特朗所用登月训练机出现故障,在大约30米高度失灵。阿姆斯特朗果断启动弹射 座椅,逃过一劫。 1968年,他成为“阿波罗8”号飞船替补指令长,见证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和其他两名宇航员环绕月球100圈,为他担任“阿波罗11”号指令长成功登月铺平道路。 谦逊不愿谈及登月壮举 返回地面后,阿姆斯特朗等人在美国各地受到英雄般欢迎并巡回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沃帕科内塔这座仅9万居民的小城,超 过5万人欢迎阿姆斯特朗回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