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梭罗 消极反抗

梭罗 消极反抗

梭罗 消极反抗
梭罗 消极反抗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

●梭罗

我真心接受这一名言——“最少管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并希望它能更迅速更彻底地得到执行。执行之后,我也相信,它最终会变成:“一事不管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只要人们对此有所期待,他们就会得到那样的政府。充其量政府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是大多数政府往往不得计,而所有的政府有时都会不得计。人们对常备军提出的意见很多,也很有份量,值得广泛宣传。但它最终也可能会用来反对常备政府。常备军只是政府的一个手臂。政府本身是由人民选择用来执行他们意志的一种模式。但是在人民能够通过它采取行动之前,它同样有可能被引入歧途,滥用职权。请看当前的墨西哥战争,这是相对少数人把常备政府当工具使用的例子。因为在一开始人民并不同意采取这种手段。

目前的美国政府——它实际上是个传统形式。虽说人选是新的,它却努力使自己完整地传送到下一代,而每一刻又都在失去它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它又能是什么呢?它的朝气和力量抵不上一个活人;因为一个人也能按他的意志使之屈从。对人民自己来说,它是一种木枪。如果他们一本正经地把它当真家伙用来互相攻击,它肯定会崩裂。但它的必要性不会因此而减少,因为人民必须要有这样或那样的复杂机器,并亲耳聆听它发出运转噪音,以此来满足他们有关政府的概念。因此政府便能显示出人们会多么容易地置身于强制之下,甚至是自我的强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益。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是桩妙事;但政府除了极善于偏离自己职能之外,它可从来没有促进过任何事业。它没有使国家保持自由。它没有安定西部。它没有提供教育。所有已取得的成就都是靠美国人民固有的性格而获得的;而且,要不是政府经常从中阻挠,这成就或许会更大些。如果人们能通过政府这一权宜之计实现互不约束,他们将会非常高兴。正如刚才所说,被统治者最不受约束时,正是统治机构最得计之时。贸易与商业,若没有与印第安人磨擦所造成的刺激,根本不可能越过立法者们不断设置的障碍而得以发展。如果我们仅根据政府行动的后果,而不顾及其动机,我们真应当将这批人当作那些在铁轨上放置障碍物的淘气鬼一样加以惩罚。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公民,而不像那些自称为无政府的人,我并不要求立即废除政府,而是希望立即能有一个好一点的政府。让每一个人都说说什么样的政府能赢得他的尊敬,这将是建立那种政府的第一步。

当权力一旦落入人民手中,大部分人被允许长久地治理国家的理由毕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代表着真理,也不因为这看来对少数人最公正,而是因为他们在力量上最强大。然而,即使是一个在所有情况下都由多数人统治的政府也不可能基于正义,哪怕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正义。假设在政府里不靠多数人,而用良知来判断是非,多数人只决定政府该管或不该管的问题,这样的政府难道不可能实现吗?难道一个公民永远应当在特定时刻,或在最低程度上迫使他的良心服从立法者吗?如果这样,人们要良心又有何用?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是人,其次才是臣民。仅仅为了公正而培养尊敬法律的习惯是不可取的。我有权承担的惟一义务就是在任何时候做我认为是正确的事。公司没有良心,但是由有良心的人们组成的公司是有良心的公司,这样的说法完全正确。法律丝毫没有使人变得更公正些;相反,由于尊重法律,甚至是好心人也在日益变成非正义的执行者。你可以看到一个由士兵、上校、上尉、下士、一等兵和军火搬运工组成的队伍,以令人羡慕的队列翻山越岭,奔赴战争;但是由于他们违背了自己的意志、常情和良心,他们的行军变得异常困难,人人都感到心惊肉跳;这就是过分

尊重法律的一个普通而自然的结果。他们所卷入的是一场可恶的交易,对此他们深信不疑;他们都希望和平。现在他们成了什么?是人吗?还是些小型活动堡垒或弹药库,在为某些不择手段的掌权者效劳?请参观海军基地,目睹一个水兵,那就是美国政府所能造就的人,或者说这就是它能用巫术把一个人改变成的模样:他只是人类的一个影子和回忆,一个被安放在那里站岗的活人。正如人们所说,这位士兵带着陪葬物,埋在武器堆里……

因此这些人并非作为人去为国效劳,而是作为肉体的机器。他们包括常备军、民兵、监狱看守、警察、地方民团等。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自己的判断力和道德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他们视自己为木材、泥土和石块;要是能造出木头人来,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这种人不会比稻草人或一堆土更能引起人们的尊敬。他们只具有与马和狗同等的价值。然而这样的人却被普遍视为好公民。其他人,诸如大多数立法者、政客、律师、牧师、官员等,主要用头脑来为国家服务。但是,由于他们很少辨别道德是非,而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像侍奉上帝一样为魔鬼服务。也有一些真正称得上是英雄、爱国者、殉道者或改革家的人,他们确实用良心为国家服务,因而往往会抵制国家的行径,结果他们通常被国家当作敌人看待。

一个人今天该怎样对待美国政府才合适呢?我说,他不可能与之相联而不失体面。我一刻也不能承认那个政治组织就是我的政府,因为它也是奴隶的政府。

所有的人都承认革命的权利:那就是当人们无法容忍一个独裁或无能的政府时,拒绝效忠并抵抗它的权力。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现在不是那种情况。他们认为只有1775年大革命才属于那种非常时期。要是有人告诉我,这是个坏政府,因为它向进入它港口的外国商品征税,我完全可能不把这种指控当回事,因为我可以不要这些商品:所有机器都有磨擦,这有可能抵消罪恶。无论如何,要是从中进行煽动便是极大的罪恶。但是当这一磨擦开始毁坏机器,当镇压和抢劫已组织起来时,我说,让我们再也不要这样的机器了。换句话说,当一个承诺要保护自由的国家的六分之一人口是奴隶,当一个国家完全被外国军队非法地蹂躏、征服,并由军法管制的时候,我想,过不了多久,诚实的人便会起来造反和革命。使得这一责任更为紧迫的事实是:被蹂躏的国家不是我们自己的,而侵略军却是我们的。

当然,一个人没有责任一定要致力于纠正某种谬误,哪怕是最不公正的谬误。他仍可以适当地从事其他事情。但他起码有责任同这谬误一刀两断。既然他不再拿它当回正事,他就应该基本上终止对它的支持。要是我致力于其他追求和思索,我首先至少得保证我没有骑在别人肩上。我必须先从他身上爬下来,好让他也能进行他自己的思索。请看这社会是多么地不和谐。我曾听到城里有些市民说:“我希望他们命令我前去镇压奴隶起义,或开赴墨西哥;——看我是否会去。”但正是这些人,他们每人都直接而忠诚地,起码是间接地通过出钱,提供了一个替身。拒绝参加一场非正义战争的士兵受到人们的赞美。可这些赞美者中的某些人并没有拒绝拥护那个发动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政府。这些人的行为和权威正是士兵们所蔑视和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看来,似乎国家在犯罪时也有追悔之意,因而要专雇一人来鞭笞自己,但又没有后悔到要停止片刻犯罪的程度。因此在秩序和公民政府的名义下,我们最后都被迫对我们自己的卑劣行径表示敬意和支持。人们在犯罪的首次脸红之后学会了满不在乎。不道德似乎也变成了非道德。这种适应在我们的生活里并非完全没有必要。

如果你被邻居骗走一元钱,你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自己受骗,或对别人说自己受骗,或要求他如数偿还。你会立即采取有力步骤获得全部退赔,并设法保证自己不再受骗。出于原则的行动,——出于正义感并加以履行的行动,——能够改变事物及其关系。这种行动基本上是革命的,它同以前任何事物截然不同。它不仅分离了政府与教会,也分离了家庭;是的,它还分离个人,将他身上的恶魔从神圣的部分中分离出去。

非正义的法律的确存在。我们究竟是满足于服从它们,还是应当一边努力修改、一边服从它们直至我们成功,或者干脆超越它们?在目前这种政府统治下的人们通常认为他们应该等待,直至他们说服了多数人来修改法律。他们认为,如果他们抵抗,这种纠正方法将比罪

恶的现状更坏。但造成这种无可补救局面的责任应当归咎于政府本身。它使之越改越坏。它为什么不能事先预计到改革并为之提供方便?它为什么不爱护少数明智的人?它为何在还没有受到伤害时就嚎叫着抵抗?它为何不鼓励公民们及时指出它的错误,并让他们主动地干好事情?它为何总是把基督钉在十字架上,将哥白尼和路德革出教门,并宣判华盛顿和富兰克林为叛逆?

有人会认为,政府对于那些故意而切实冒犯它权威的人往往是熟视无睹的。要不然,它怎么没有为此规定过明确、恰当和相应的惩罚?一个没有财产的人只要有一回拒绝向州政府交纳9个先令,他就会被送进监狱,关押他的时间不受我所知道的任何法律限制,仅仅由把他送进去的那伙人任意决定。但是,如果他从州里偷了90倍于9先令的钱,他很快就能逍遥法外。

如果这样的不公正是政府机器必要磨擦的一部分,那就让它去,让它去吧。可能它会自己磨掉这些不平——当然,这机器到时也会完蛋。如果这种非正义有它专用的弹簧,滑轮,绳子,或曲柄,你可能认为改造它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但是如果它的本性就要求你对另一人施虐,那么我要说,请犯法吧。用你的生命来反磨擦,好让这机器停止运转。在任何情况下,我必须保证自己不参与我所谴责的罪过。

至于说要执行州政府提出的消除罪恶的方法,我不知道有这种方法。它们费时太久,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我有其他事要做。我来到这世界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将它建成生活的乐园,而是在此地生活,无论它好还是坏。一个人不必样样事都去做,而只需做一些事。正因为他不能样样事都做,他就不应该将一些事做错。假如州长或州议会没有义务向我请愿,我也没有义务向他们请愿。如果他们听不到我的请愿,我该怎么办?在目前情况下,州政府对此并没想出任何办法。真正的罪过在于它的宪法本身。这听来可能过于严厉、固执或不通情达理。但惟有这种精神才是我们对待宪治的态度,它含有最大程度的善意和最深刻的思考。这也是所有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规律,就像人在同疾病的生死搏斗中会全身痉挛一样。

我毫不犹豫地敬告那些自称为废奴论者的人,他们必须立即真正地收回无论在个人和财产方面对马萨诸塞州政府的支持,不要等到他们形成多数后再在他们中间执行正义。我认为,只要有上帝站在他们那一边就够了,不必等待其他。再说,任何比他邻居更勇敢的人都可以形成一个多数。

我每年仅有一次机会通过收税官直接面对面地和美国政府,或它的代表——州政府打交道。这是像我这种处境的人必然和它打交道的惟一方式。这个政府十分清楚地要求我承认它。而我为了要在这种情况下应付它,并表达对它微乎其微的满意和爱戴,我的最简单、最有效、并在目前形势下最有必要的方式就是否认它。我的邻居,收税官,正是我要对付的人,——因为毕竟我并不跟羊皮纸文件,而是要跟人争论,——他已自愿当了政府的代理人……

在一个不公道地关押人的政府的统治下,一个正义者的真正归宿也是监狱。今天,马萨诸塞提供给那些较自由和有点朝气的人的合适地方就是她的监狱,州政府按自己的法令将他们驱逐出去或监禁起来,因为这些人已经按照他们的原则把自己放逐出去了。在监狱里,在那些逃亡的奴隶、保释的墨西哥战俘和前来投诉种族迫害的印第安人中间,他们找到了归宿。在那个与世隔绝,但更自由、更诚实的场所,州政府关押的不是赞成它,而是反对它的人,——那是一个蓄奴州里的自由人可以问心无愧地生活的惟一地方。如果有人认为,自由人的影响在监狱里会消失,他们的声音再也不能刺痛官员们的耳朵,他们在大墙之内也不再是敌人,那就错了。他们不知道真理要比谬误强大许多倍,也不知道亲身经历过一些非正义的人能够多么雄辩而有效地同非正义作斗争。投上你的整个选票吧,不单单是一张小纸条,而是你的全部影响。少数服从多数则软弱无力;它甚至还算不上少数。但如果尽全力抵制,它将势不可挡。一旦让州政府来选择出路:要么把所有正义者都关进监狱,要么放弃战争和奴隶制,我想它是会毫不迟疑的。要是今年有一千人拒交税款,那还算不上是暴力流血的手段。

我们若交了税,则使州政府有能力实行暴力,造成无辜流血。事实上这就是和平革命的定义,要是任何这种革命是可能的话。假如那位收税官或任何其他政府官员问我,正如有人已问过的:“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真要干点事,就请辞职吧。”当臣民拒绝效忠,官员辞去职务,那么这场革命就成功了。就算这种作法可能会引起流血吧。当人们的良心受到创伤时,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流血吗?由于这种创伤,一个人将失去他真正的勇气和不朽的气质。他会如此流血不止,直至精神上的死亡。现在我看到这种无形的血正在流淌。

几年前,州政府曾以教会的名义要求我支付一笔钱以供养一个牧师,他的传道我父亲听过,而我从来未听过。“付钱吧,”它说,“要不然就进监狱。”我就是不付。但不幸的是另一个人觉得应该付。我不明白为什么教师要付税给牧师,而不是牧师付给教师。我不是州立学校的教师,但我靠自愿捐款为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学校就不能像教会那样,在州的支持下,提出自己的税单。然而,在当选议员们的要求下,我屈尊写下了这样的声明:“谨以此言为证,我,亨利?大卫?梭罗,不希望被认为是任何我没有加入的联合团体的一员。”我把这声明交给了镇公所的文书,他还保留着。虽然州政府当时说过,它必须坚持它原先的决定,但听说我不希望被认为是那个教堂的成员,打那以来,它一直没对我提出类似要求。我愿意一一签字,以表示与我从未签字认可的一切社会团体断绝关系。可惜我不知道这些团体的名称,也不知道该到何处去寻一份完整的名单。

我有六年没交人头税了。就为这我曾进监狱住了一晚。当我在那里站着思考,面对那二三英尺厚的坚实石墙、一英尺厚的木铁门和透光的铁栅栏时,我禁不住强烈地感到这监狱把我仅当作一个血肉之躯关进来是何等愚蠢。我怀疑它最后是否会断定这就是它对付我的最好方法,而从没想到要以某种方式来叫我做点事。我在想,虽然我和我的街坊邻里们之间隔了一堵石墙,但他们要达到像我一样自由,还有一堵更难攀越、更难打破的墙。我一刻也没感到被监禁,那墙似乎是石块和泥灰的巨大浪费。我似乎感到,全体市民中,只有我一人付了税。他们完全不知该怎样对待我,他们的言行缺乏教养。无论他们对我进行威胁或赞扬,总是错看了我的本意。因为他们认为,我的主要愿望是站到石墙的另一边。看到他们在我沉思时如何勤奋地锁门,我只好付之一笑。我的思绪不必开门,不必设障,又跟他们出去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危险。因为他们已无法理解我,他们便决定惩罚我的肉体;就像一群顽童,当他们无法接近他们所痛恨的人时,便虐待他的狗。我感到州政府智能低下,它就像拿着银汤匙的孤独女人一样胆小。它敌友不分。我对它剩下的一点尊敬已经荡然无存,我真为它遗憾。

由此看来,州政府从未有意识地正视过一个人的心灵,无论是从理智还是道义的角度。它只看到一个人的肉体和感官。它并不具备高级智能,也不见得诚实,只是在物质上强大罢了。我不是生来就受强制的人。我要按自己的方式呼吸空气。让我们看看谁最强大。民众有什么力量?他们只能强迫我,而我要服从比我更高的法规。他们强迫我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我没听说有人应当服从多数人的强迫而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生活。那样算是什么样的生活?当政府命令我说“交钱还是交命”时,我为什么要匆忙地把我的钱给它?它可能困难重重,不知如何是好;然而我怎么可能帮助它?它必须像我这样自己帮助自己。为此哭鼻子不值得。社会这部机器是否成功运转我不负责任,我不是工程师的儿子。我发现,当一粒橡子和一粒栗子并排落地后,没有哪个停下来谦让另一个。两者都按它们自己的规律,尽最大的能力去发芽、生长、变得茂盛。可能直至一个超越并毁灭另一个。一株植物如不能按自己本性生长则死亡;一个人也同样如此。

我不想与任何人或国家争吵。我不想无故挑剔,找出细微差别,也不想标榜自己高邻居一等。可以说,我甚至是要寻找一个借口来遵守国家法令。遵守国家法令我是再高兴不过了。但在这一问题上,我确实有理由怀疑自己。每年当收税官到来时,我总要审查一下国家和州政府的法令和态度,以及人民的情绪,以便找到一个遵守的前提。我相信州政府很快就会使我放弃所有这些作法,然后,我将变成一个和我的同胞相似的爱国者。从放低了的角度看,

宪法虽然有许多缺陷,它仍不失为一部很好的宪法。法律和法庭令人尊敬。甚至本州政府和美国政府在许多方面也是相当令人钦佩而又罕见的机构,令人感恩不尽,许多人对此已作出描述。但是从略高一点的角度看,它们正如我已描述过的那样。要是换成最高的角度,有谁说得出它们是什么,或它们还真值得一看或一想?

然而政府与我没有多大关系,我将尽量不去想它。甚至在这个世界里,我在政府统治下生活的时刻不多。要是一个人思考自由,幻想自由,想象自由,不存在的事物从不会很久地被他看作是存在之物,那么,不明智的统治者和改革家的阻碍对他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我知道大多数人与我想的不一样。但是那些专门以研究这一类问题为职业的人也很少令我满意。由于政治家和立法者们完全处于这一机构之内,他们决不可能清楚而客观地观察它。他们常说要推进社会,但他们舍此就没有立足之处。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经验和见识,毫无疑问,也可能想出了一些有独创性的甚至是有用的制度,对此我们诚挚地感谢他们。但他们所有的智慧和效用都很有限。他们经常会忘记这世界并不是由政策和权宜之计所统治。丹尼尔?韦伯斯特从未调查过政府,因此,他也无权谈论它。对那些不考虑彻底改革现行政府的议员们来说,他的话就是智慧。而在思想家,那些一直在参与立法的思想家眼里,他从未正视过这一问题。据我了解,有些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宁静和明智的思考,不久将会揭示,韦伯斯特的思考范围和坦荡胸怀都是有限的。

但是与大多数改革者的平庸职业相比,与那些更为平庸而普通的政客的智慧与口才相比,韦伯斯特的话几乎是惟一有理智,有价值的话。我们为有他而感谢上帝。相比而言,他总是坚强有力,有独创性,尤其是讲究实际的。然而他的本质不是智慧,而是谨慎。律师的真理不是真理,只不过是协调,或协调的权宜之计。真理的自身永远是和谐的,它不是用来揭示那些可能与错误行为相一致的正义。韦伯斯特被称为“宪法的捍卫者”完全当之无愧。他对宪法只有捍卫,而从未真正攻击过。他不是领袖,而是随从。他的领袖是1787年起草宪法的人。“我从未作出努力,”他说,“从未建议作出努力,从未支持过努力,也从未打算支持那些企图打扰原定安排的努力。正是由于宪法的安排,各州组成了目前这个联邦。”在考虑宪法对奴隶制的默认问题时,他甚至说,“既然这是早先契约的一部分,——那就让它存在下去。”尽管他精明过人,才能超群,还是无法将一件事从它的纯政治关系中分离出来,把它看作是绝对要用才智来处理的事,——比如:在当今美国,就奴隶制这一问题,一个人到底应该干些什么。可是韦伯斯特只能或是被迫绝望地作出下列回答,同时还声明他是作为一个私下的朋友已把话说绝了,——他这么说话,还能有什么新的和个人的社会责任的准则可谈?“方法,”他说,“以及那些蓄奴州的政府应该按什么形式来调整这一制度,必须由他们自己考虑,他们必须对他们的选民,对有关适度、人性和正义的普遍常规及上帝本身负责。在其他地方形成,从某种人类感情中产生,或由其他原因组成的社团都与此毫不相干。他们从未得到过我的鼓励,将来也永远不会得到。”

那些不知真理有更纯洁的源泉的人,那些不再沿真理的小溪往高处追寻的人,他们很聪明地守在圣经和宪法旁边,必恭必敬地掬水解渴。而那些看到水是从哪儿汇入这些湖泊的人们却再次整装出发,继续他们探寻真理源头的历程。

在美国没有出现过立法天才。这种人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演说家、政治家和雄辩者成千上万,但是有能力解决当前棘手问题的发言人却尚未开口说话。我们喜欢雄辩只是因为它是一门技术,而不太考虑它可能表达的真理或激起某种英雄主义。我们的立法者们尚未懂得自由贸易和自由、联盟、公正对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相对价值。他们没有天资或才能解决诸如税收、金融、商业、生产和农业等世俗政务。要是我们完全听凭国会里废话连篇的立法者们的指导,而他们的指导又得不到人民及时与合理的纠正,要不了多久,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便会丧失。《新约全书》问世已有一千八百年,虽然我可能没有资格说下面的话,但是具有足够智慧和实际能力以《新约》精神来指导立法科学的人又在哪里?

政府的权威,甚至是我愿顺从的权威,——因为我乐于服从那些懂得比我多、干得比我好的人,甚至在许多事情上服从那些懂得和干得都不如我的人,——仍然是不够纯洁的。严格说来,它必须得到被统治者的承认和同意。只要我没让步,它对我个人和财产就没有纯粹的权利。从绝对君主制到有限君主制,再从有限君主制到民主制的进程就是通向真正尊重个人的进程。我们所知道的民主制是否就是政府可能做的最后改进?难道就不能再迈进一步,承认并组织人权?州政府必须将个人作为一种更高和独立的力量而加以承认,并予以相应对待,因为政府所有的权力和权威都来自于这一力量。在此之前,决不会有真正自由和文明的州。我自鸣得意的是,我最后还是设想了一个州,这个州能公正对待所有的人,彬彬有礼地将个人视为邻居。即便有些人离群索居,只要他们不捣乱,也不听命于人,而是完成作为邻居和同胞的所有义务,州政府仍能处之泰然,任其自由。一个州如能结出这种果实,并忍耐到瓜熟蒂落的时刻,那将为我所设想的,另一个更完善、更壮丽的州铺平道路,尽管这个州至今任何地方都还看不到。

梭罗 作文素材

梭罗作文素材 海子说《瓦尔登湖》是他读到的最好的书。 徐志摩说“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就远似一天。” 于是他“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 梭罗,哈佛大学毕业多年后,单身只影,拿着借来的一把斧头,跑到自己家乡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枝,为自己盖了一座木屋。在没有工业污染的大自然怀抱中,他上午耕作,中午在树荫下休息,下午读书。 他始终聆听自然的声音。他穿梭于一行行亲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松土、施肥;他光着脚丫投入地细数瓦尔登湖畔第一片落叶的脉络;他戴着草帽爬到树上去找老鹰或松鼠的窝;他时常夹着旧乐谱来采集植物标本而乐此不疲;他顶着最灿烂的星空,静静观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 “我生活在瓦尔登湖,没有地方比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了。我是他的石岸,是他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殷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

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人类唯我独尊的行径。他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以一颗高贵而智慧的头颅俯看着茫茫众生。他在工业革命初期便预见到了一两百年后的今天的现状。他关怀着人类,又蔑视着人类。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 世界嘈杂多变,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了,生存的紧迫感和焦虑感带来的是一张张匆忙麻木的脸。透过繁华而喧嚣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而热闹的人群,我们是否还能静下心来,留一点空间对失去的珍贵东西进行回味,留一点时间可以倾听来自纯粹和生命深处的吟唱。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在文字里得到美妙的慰藉,你的心中是否还藏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遐思,你的眼底是否还藏着“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情谊。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 当我们在生活中因为顾虑和追逐过多的东西而感到不堪重负、不知所措的时候,别忘了去感受梭罗。读完《瓦尔登湖》,心仿佛也成为了一潭宁静而深邃的湖,耳畔有海德格尔在说“人,当诗意地栖居”。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

我心中的瓦尔登湖

我心中的《瓦尔登湖》 很多人都向我推荐《瓦尔登湖》,有人说这是一本很安静的书,安静到可以听到银针坠落的声音;有人说这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字字句句沁人心脾;有人说这是一本很孤独书,又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这些风格迥异的评价不禁挑动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我怀着一探庐山真面目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可是在我阅读到第十页的时候我竟然已经有想放弃它的念头了,“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没看懂?”“这是中文吗?难道是翻译的不靠谱?”我在心里抱怨着,本来想放弃了,但是看到介绍说“浮躁的人是读不懂书中的奥义的”,心中又有些不服气,于是我随手向后翻,看到这一章节:最高的法则,心中对最高法则充满了好奇便开始读了起来,然后我便深深地陷入到《瓦尔登湖》的宁静中了。 这是一本描绘田园风光的美景画卷,读完全书,仿佛跟作者完成了一次难忘的、纯美的自然之旅。你会走近湖畔,走进松林,你能看到悠然而过的田野上的飞鸟、看到在丛林里四处溜蹿的土拨鼠、欣赏森林深处的蚁群大决战;湖水的静美、雨中的奇景、变幻的雪冰、乡野的美梦,让你在真切的体验中深深沉醉。在这里,没有嘈杂的商业区,没有工厂的浓烟滚滚,没有政治的攻心斗角。如果说一篇优美的文字是我们风沙苍茫的旅程上一处小小的绿洲,那么《瓦尔登湖》赐予我们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我们既可以让自然和人的心灵探索野马般狂野地奔腾,又能让个人体会到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那些经验和感悟,是如何在清晨闪动着露珠的光芒。所以在自然界里,独处的梭

罗丝毫不感觉孤独,林中花开花落的声音,一年四季湖边景色的更迭,与松鼠、耗子、野兔、红蚁、梭子鱼、潜鸟等为邻,还有大自然独有的声音:“风向合宜时,我能听到柔和甜美,几近自然的旋律,在很远的树林里,有着震动的嗡嗡声,地平线里的松树针,似乎是竖琴的弦,所有的声音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产生了完全相同的效果,这就是宇宙的震动……”这是一幅何等美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瓦尔登湖》是返璞归真生活的真实记录。梭罗在湖畔自得其乐地种豆耕锄、觅食野果、追猎狐狸。“在温暖的暮色中,我常在船中吹起晚笛,看鲈鱼围着我环游,好像沉醉于我的笛音。月亮徜徉在湖面的粼粼波光之上,湖底倒映着森林的丛丛幽影。”看到这一景象不得不让我想到我国历史上那位有名的“隐居专家”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何等怡然自得心境。 说梭罗是“大自然的挚爱者”也许还不够,因为他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不把花从枝子上摘下来,但把汗洒进土里。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联系当今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的因为人类过度发展而出现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受到污染的事件,我们有理由相信,《瓦尔登湖》所描绘的世界正是人类保护自然、净化心灵的理想目标。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梭罗在湖畔自耕自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 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演绎自身的传奇,同时对我们后世社会发展也有很大作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历史的洪流中,统治者一般会采取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儒内法”,而道家思想一直被放在若即若离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作用也被大家忽略了。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之一的道家文化虽然有其时代的固有弊端,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在道家学派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本原。道可以用于区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和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认识了道就可以认识世界万物。道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曾经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比如说老子、关尹、列御寇、庄周。学习道家的思想有利于我们了解道家思想的利与弊,从而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政治理想方面,道家的思想家们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社会,把“道”或“至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境界,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他们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历史,带有浓重的复古倾向,否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性特征,轻视人类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标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相违背,但是他们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揭示了人与人质之间利害冲突不可避免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敢于批判敢于否定,勇敢批判现实,改变现实。 在政治主张方面,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二,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三,绝圣齐贤,绝仁弃义;第四,慎征罚。道家认为如果不尚贤就可以制止社会纷争,他们虽然想制止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但是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尚贤与争之间的关系,尚贤并不是社会纷争的根源,不尚贤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社会纷争。道家认识到了物价过高会引发百姓的负面情绪,使民“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民众对于稳定统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认识到货物的贵重与否取决于货物的内在价值,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而且难得之货也不是产生盗贼的根源。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道家主张统治者对待战争应该慎重,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能发动战争,战争必然导致经济的萧条,而且道家也反对横征暴敛,体恤民众。虽然他们的政治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但是相比于一般的统治术高明得多。在当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借鉴,政府应该维护人民合法利益,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家应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采取高明的管理策略。而且道家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被应用于实践,在休养生息上效果十分显著。从汉高祖至文景时期,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百姓困苦,政局动荡,统治不稳,统治者无法取得完全的剥削利益,于是被迫采纳黄老学说(“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黄老学说即黄老学派假托黄帝的名义引进法家学说,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的清静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及“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等政策,对农民做出一些让步,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刚刚建立的西汉封建政权,由于这些措施,很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这本书写成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特立独行,怀着一颗质朴纯真之心踏上了这样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这种勇气和魄力令人无比钦佩,而在梭罗心中能存有这样的不带有一丝一毫受世俗之气污染的纯净思想更是让我肃然!这澄明的思想如同一阵清新长风掠过所有读过此书之人的心际,不禁让人为之精神一振,他要让人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就是可以带来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物质生活确实很诱人,有了钱财便好象可以为所欲为,有华丽的别墅,有高级的私家车,有丰盛的饭菜,有夺目的衣裳和珠宝等等等等,于是人们都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财富,有了可观的钱财后还想得到的更多,永无止境,直到他老之将至之时,他才会意识到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充当的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这让我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儒家的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孔子。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孔子还提出“中庸之道”。对于“中庸”的概念,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辛博士介绍了自己的观点,‘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去做事。而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张博士对发源于齐鲁大地的“中庸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从山东走出来的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 此外,中庸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一直发挥着或隐或显的作用。

道家的思想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长寿。一个国家只有顺应自然和民意,才能国运昌隆。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庄子在《应帝王》中认为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无所累的至人。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超越生死、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至人是庄子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极端发展。顺应自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湖光水色 梭罗 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

湖光水色 梭罗二、作者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是约翰和辛西娅·邓巴·梭罗的第三个孩子。其父母是当地的平民,而梭罗从小就在田间劳动,对野外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1829年至1833年在康科德中学学习,1833年至1837年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和文学名著,在思想和文化上为他后来成为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言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37年8月30日,梭罗大学毕业,或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过教书、制造铅笔、测绘多种职业,后隐居于瓦尔登湖,从事专业写作。1862年5月6日,因肺结核逝世,享年44岁。 梭罗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不少思想深奥文字精美的作品,主要有《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科德角》等,而以《瓦尔登湖》最著名。 梭罗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者。梭罗关于“听另一种鼓声”(《瓦尔登湖》,217)的人和关于自然保护的那些名言常常被引用在毕业典礼、演讲和招贴画上,然而,不管这些话变得如何耳熟能详,它们都是梭罗近两百万字作品中的标志。同样,他那些更加有名的生活插曲——在瓦尔登湖两年又两个月又两天的“旅居”,因为拒付人头税而在监狱度过的那个夜晚,或是他在康科德中心学校当教师时曾经鞭打过学生——这些都可以帮我们简化他的复杂个性,只把他当作是美国大传统下的一个怪人,这样,即使他和他的思想(无论其“节拍”如何)是那样“遥远”(《对市政府的抵抗》,217),我们都能够接受。 在梭罗的时代,有一些人十分重视他。一位早期评论家称他是“美国的第欧根尼”(布里格斯[Briggs],314),认为梭罗类似于那个古希腊伟大的愤世嫉俗者。当梭罗力图成为在精神生活上更有影响力的人,而不是从事更实用的职业时,他亲密的良师益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很是失望(《梭罗》,331-332)。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梭罗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思想却延续下来。哲学家斯坦利·卡维尔(Stanley Cavell)也很看重梭罗,例如,在《<瓦尔登湖>的意义》中曾将梭罗与维也纳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相比较。而且梭罗对会哲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对穆罕德斯·甘地(MohandasGhandi)和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思想有很大作用。在大部分人心目中,梭罗的形象仅限于那些被引来引去的话,而上面如此种种不同的比较点或影响点,开始让我们对梭罗有了新的认识——他要复杂得多。 在梭罗的复杂性中,他表现和揭露了可以说已充斥于美国生活的矛盾。一方面他似乎背弃大众生活而去实验“森林生活”,而另一方面,他又似乎具有颠覆社会秩序的革命冲动。1859年,约翰·布朗发起哈帕斯渡口起义,袭击美国军火库,同年12月布朗被判处死刑时,梭罗曾发表了激烈的演讲来为布朗呼吁。而且,梭罗决不只是说说而已,正如他谴责那些空谈者一样,他用实际行动来说话,比如帮助逃亡的奴隶,以及帮约翰·布朗起义军中的一个人逃往加拿大。即使因为梭罗的反战态度而使他看起来象个不抵抗主义者(比如反对1846至1848年间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他同时也是好战的。所以梭罗的思想具有矛盾性,而且很难在其前辈中找到与之相近的例子。至少在这方面,借用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CarlJaspers)的话,可以说梭罗是个“楷模”。雅斯贝尔斯曾用这个词来形容梭罗的四位

我教《瓦尔登湖》(人教版高二教学案例)

我教《瓦尔登湖》(人教版高二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瓦尔登湖》是美的,然而初读《瓦尔登湖》是难的。起初它甚至令我也难以卒读,很难想象它能让高一学生接受,所以它一直让我有些怀疑教材编者是否有点眼高手低。但是,后来我接受并喜欢上了她。起初,只是缘于我极想揭开一个谜——它何以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读了几遍,开始觉得里面的景物描写很美妙,继而觉得美妙景物的背后有一颗梭罗的心;再后来,接触到有关它的一些背景资料,再走进《瓦尔登湖》,仔细聆听梭罗的心音,我不禁觉得要被她的纯真、纯美俘获。她,给了我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 我们这个世界的喧嚣和浮躁需要经典来过滤和沉淀,然而经典的深邃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对于经典,中学生是向往甚至神往,然而对很多经典绝对又感到可望而不可即,他们刚一踏上森林的边缘便迷路了,他们需要有切身经历的导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初涉瓦尔登湖的足迹或许能给学生亲历经典的旅程以一些帮助。

身边的很多老师对《瓦尔登湖》是尽量回避的,编者也在2007年第2版中把它删去。但我们还是不能回避文学经典的森林——不能怕迷路就绕过它,我想带学生勇敢地走一遭,同时也期待着更多的经典回归教材,回归我们的课堂。 三维目标 1、感受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学会从写景手法着眼欣赏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写。 2、领会作者丰富深刻的感受,能具有追求简朴、宁静、纯洁、高尚的生活的欲望。 3、通过本文的阅读实践,了解较深邃的经典著作的一般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写,了解较深邃的经典著作的一般读法。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较晦涩的语句,领会作者的丰富深刻的感受。 教学方法 对话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道家思想的精髓

第一律道法自然律 新一章(老子原著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有物混成」道,它在混沌时已存在了。「寂」静、悄。「寥」空、无。「不殆」永恒。「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指道的永恒的、往复的运动。这一运动独立于宇宙一切事物和意识之外而不改其本性,它似日、月一样周行不止。「道」客观总规律。 新译:有那样一种存在,它混沌时已成。它先天地而生;它空荡荡地,然而独立永恒,它静悄悄地,然而周行不已,它是天下万物之母。 我不知用什么名字称呼才合适,姑且勉强取名为“道”;由于“道”有普遍性,我又勉强称之为“大”;可是“大”又是要变的,它要流逝,它要远离,于是就为小了,然后又重新返回。所以说,我称“道”为“大”,用词是很勉强的,因为“道”要通过这种变来保持它的“大”。 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作为万物之灵之王的人也是伟大的。它们构成了一座四层高台,台顶那一层就是人。人遵从地,地遵从天,天遵从道,而道遵从自然。 简评:老子在本章中,描述了“道”这一客观总规律,指出它是天下万物之母,是自然界最为本质的东西。

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表明人、地、天(实际上是指整个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服从“道”这一客观总规律,然而老子又指出“道法自然”,说明这一规律是对自然界一切现象的总结,从而为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奠定了朴素唯物论的基石。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两者亦组成新一轮的往复运动。是对立统一运动在新形式下的再现。 本章是老子哲学的核心理论部分,这里既有朴素唯物论又有朴素辩证法,因此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把老子的朴素唯物论按老子原话取名为“道法自然”律。“道法自然”律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律,是老子的“道”这一客观总规律中的第一律。 [[学习笔记: 关键词是“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先明确“人、地、天、道”概念。老子在开篇提出“道”之后,紧接着就是“有、无”二态,然后就提到了“天、地、人”三才。一个法字,“法”是师法,效法,依据于。“法”使“人、地、天”与“道”及“自然”之间的关系表明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次从属关系。人(物质)从属于地(空间),而(局部)空间必须由天(时间)来定位,天(时间)不受任何因素影响,只由道决定其定位尺度。道则法于自然,整个没有上帝与天神的事情。这使人们相信,老子是唯物主义。其实,老子只唯“自然”。既不唯物也不唯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近百年才有的哲学分支。中国古人是反对“唯”的。凡“唯”皆偏,“不如守中”。老子是守中的。

《瓦尔登湖》中的中国、印度及其世界性

《瓦尔登湖》中的中国、印度及其世界性 王学良 (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00871)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的一部作品。其中描写了作者在瓦尔登湖两年又两个月的隐居生活。在湖畔,他自己建造了用来居住的小木屋,吃自己种植的玉米、大豆等庄稼。他的大量时间用于在湖边散步、林中沉思。也是在那里,他完成了他的两部著作的初稿,《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其中的《瓦尔登湖》也许还处于日志形式。《瓦尔登湖》曾被奉为美国超验主义圣经;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美国人从《瓦尔登湖》中寻找支持和力量;当代美国文学界生态批评文论家将其视为生态文学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现代城市生活的烦躁和工业、信息社会的喧嚣,回归自然的冲动又使许多读者重新阅读《瓦尔登湖》。由于《瓦尔登湖》不断地被重新提起从而确立和巩固了它在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的意义在于文化,文化的建立同样来源于生活。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原点。在这样的生活基础上,梭罗在作品中引证了大量的东西方文化经典,包含了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等文化典籍,涉及了世界各大文化圈,以此与他的林中生活进行互相印证,以探索更高的生活规律。其中中国和印度的文化经典的引用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可见《瓦尔登湖》有着深刻的东西方跨文化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意味。 1827年1月,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在与爱克曼谈论他刚刚读完的一部中国传奇(可能是《风月好逑传》的法译本)时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快来临了。”[1]歌德以天才的眼光预言了世界文学时代的来临,认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是有意识的世界文学写作,他批评了德国人“不过说句实在话,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2]强调了关注他国文化的重要价值。他认为文学的模范不是中国、德国、也不是其它个别国家,而是希腊。“不过我们一方面这样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为典范。我们不应该认为中国人或塞尔维亚人、卡尔德龙或尼伯龙根就可以作为模范。如需要模范,我们要经常回到古希腊那里去找……”[3]熟悉世界文明史的人知道希腊的文学的繁荣是和其对东方文化的吸收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看,希腊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它与后来日益分裂的各国国别文学是不同的,歌德以十分独到的眼光认识到希腊文学的典范性。从世界文学的角度上看,梭罗的《瓦尔登湖》同样进行了东西方文化整合的努力,奠定了其写作的世界性胸怀。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曾经兴起梭罗的阅读热潮,从中国读者阅读接受的角度也可以说明《瓦尔登湖》的世界性意义。[4]在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整整二十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5](编者注:“文学”一词的德文是literatur,这里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著作),中国学者钱理群先生说:“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世界文学’译成‘世界文化’可能更恰当一些。”[6]马、恩的世界文学概念在这里更偏于指向精神产品——文化产品,他们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世界文化的来临(当然也包含世界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详细论述要等到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了),世界文化的形成和建立重要的问题是文化的沟通与理解,它的实现可能要由敏感的文学写作

梭罗的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梭罗的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1、倒不是我比别人残忍,而是我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恻隐之心。——梭罗《瓦尔登湖》 2、我主张他们不应该以生活为游戏,或仅仅以生活作研究,还要人类社会花高代价供养他们,他们应该自始至终,热忱地生活。除非青年人立刻进行生活的实践,他们怎能有更好方法来学习生活呢?——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3、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4、绝对而言,财富越多,美德就越少。——梭罗 5、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的房子是完美无缺的。帕德农神庙、圣彼得大教堂、哥德式大教堂、豪华宅邸、茅舍,这些也都是一种不完美想法的不完美的实践而已。谁愿意居住在里面?也许,在众神眼中,村舍要比帕德农神庙更加神圣,因为他们俯视时,不必特别眷顾正式供奉著他们的神龛,而且村舍应该是庇护著大多数人类的最神圣的住房。——亨利·大卫·梭罗《远行》 6、我们离不了罪恶,那是我们通向美德的阳关道。——梭罗《日记》 7、我虽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梭罗 8、"Happiness is like a butterfly; the more you chase it, the more it will elude you, but if you turn your attention to other things, it will come and sit softly on your shoulder. 幸福就像一只蝴蝶,你越是追逐它,它就越是躲着你。但是如果你转移视线,它便会轻轻地落到你的肩头。——梭罗" 9、琐琐的恐惧与碎碎的欢喜不过是现实的阴影。现实常常是活泼而崇高的。由于闭上了眼睛,神魂颠倒,任凭自己受影子的欺骗,人类才建立了

第四讲 道家学说及主要思想

第四讲道家学说及主要思想 老子、孔子在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各自把握一端,分别创立了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如果说儒家代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那么道家则代表中华民族的“自然”精神;如果说儒家重视的是“道德”,相对来说道家则表现了“智能”;如果说儒家反映宗法的思想文化,那么道家则是对宗法思想文化的怀疑、否定和批判。儒、道两家相互抗衡,又相互吸收和补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同时也给中国文化的开拓、演进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鲁迅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在道教。”(《鲁迅全集》第11卷)英国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专家李约瑟博士也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家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在社会上层有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下层,人民大众中有雄厚基础,它不仅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而且滋养着我国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学与养生学的产生和发展。道家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精华主要表现在“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法自然”的自然的精神;对立相依,相互转化的思维方式;“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处世哲学和“逍遥游”的自由观等方面。天道观经过历史的检验,确证是绝对真理的粒子;思维方式包含着经验、理性、直觉、洞察四个要素,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可以根据其观点去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奥(妙)秘;法自然、求超脱的人生哲理有助于人们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安身立命。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道家学说中的这些思想

火花就不会熄灭,它会一直照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道家学说经过了2500多年的发展、演进过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最突出的有黄老之学(包括《荀子》、《管子》和稷下学派)、庄学、韩非的解老(解释老子的思想)、魏晋玄学等。汉代以后,解老的著作源源不断,历代史书皆有著录。有关《老子》的(著)注说,就有千余种之多。椐不完全统计,《老子》一书在目前世界上有30多种译本。道家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 一、老子的思想述评 关于老子其人,司马迁的《史记、老子列传》有这样的记述: 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逢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遇,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优秀书籍作品介绍

优秀书籍作品介绍 纯净素雅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著名散文集,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伟大著作。书中记述了作者梭罗独自一人隐居瓦尔登湖畔,身心融入大自然,在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梭罗把两年零两个月的隐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一些千奇百怪的思考全都记录在这本书中。梭罗是寂寞的,所以《瓦尔登湖》也是寂寞的。但这本寂寞的作品却又是健康向上、纯净素雅的。细细品读此书,你将获得心灵上的纯净和精神上的升华。 《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诗人、改革家和自然主义者。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在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村,183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从事教师一职。在教书期间,他和哥哥约翰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艾伦,艾伦拒绝了约翰和梭罗,后来哥哥约翰因病不幸早逝,这两件事成为梭罗一生的痛,从此他再也没有爱上过任何人。1941年梭罗弃教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代表作有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梭罗虽毕业于哈佛大学,但他却向往平静、自由、简朴的自然生活。他于1862年5月6日因肺病去世,享年45岁。

梭罗的全部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而写成的,在他的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独自度过的一段隐居的田园生活。文章自然朴实,简练有力,却思想深刻,内容丰厚,意义深远,生动的语言下埋藏了深邃的意境。 《瓦尔登湖》于1854年出版,寂寞的著作出世时也是寂寞的,它没有引起轰动,而是迎来了冷落和讥评。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梭罗及其著作《瓦尔登湖》才被世人广泛地认识和传颂,成为了世界名著。《瓦尔登湖》不仅处处闪耀着哲理的灵光,而且充满了高山流水那样的自然境界。品读此书,你将会走进一个纯净素雅的世界。 在喧闹、物欲横行的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安静祥和的乐土,而澄明恬静的《瓦尔登湖》将是一个不错的心灵栖息之地。这本超凡入圣的好书,那亲近自然的思想,将让你的灵魂得以升华。 中国古典处世哲学:《菜根谭》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此等修身励志之哲言,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梭罗《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我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此时此刻当你闭上双眼,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象?是一片静谧的花园?是熙熙攘攘的街道?还是一片空白?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内心。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努力奔忙着,却又担负着泰山般的压力。如果说想要让自己浮 我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此时此刻当你闭上双眼,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象?是一片静谧的花园?是熙熙攘攘的街道?还是一片空白?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内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努力奔忙着,却又担负着泰山般的压力。如果说想要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不妨拿起《瓦尔登湖》,翻开它跟随梭罗的脚步来一场心灵之旅,来一次灵魂的涤荡。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徐迟先生在序言中说道:"《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

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梭罗,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 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 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 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 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 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 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 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 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 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 的简朴生活,(范_文_先_生_网)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 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 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 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

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

梭罗名言名句大全_名人名言

梭罗名言名句大全 1、富裕是全然体验生活的能力。——梭罗 2、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3、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梭罗 4、一所精美的房子又有何用,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容忍的摆放它的星球?——梭罗 5、活出你的信念,你就能转动世界。——梭罗 6、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梭罗 7、清晨的散步是对一整天的祝福。——梭罗 8、当我们从容不迫而睿智,我们就知道,只有大事和有价值的事才是永久的和绝对存在的,而细微的害怕和愉悦只是真实的阴影。——梭罗 9、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梭罗 10、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梭罗 11、有时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休闲。——梭罗 12、人类,犹如一支浮标,任何风浪也无法使它沉没。——梭罗 13、当你过于注意细节的时候,却是在一点一滴地浪费你的人生。倘若真心地做事,约莫用你的双手就够了。如果还嫌不足,无防再加1/ 2

上你的双足,便会能做成了。一切要简化!简化!再简化!——梭罗 14、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这一生,没有别的生命。——梭罗 15、天堂在我们的头上,也在我们的脚下。——梭罗 16、能处处寻求快乐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梭罗 17、一本真正的好书教给我的远不止只是阅读它。我必须很快将它放在一边,然后按照它来生活。我始于阅读,终于行动。——梭罗 18、我们能够爱的人,我们也能恨他们。而其余的人,则对我们无关紧要。——梭罗 19、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梭罗 20、不要回头看,除非你想走回去。——梭罗 相关内容 梭罗 2/ 2

梭罗 消极反抗

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 ●梭罗 我真心接受这一名言——“最少管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并希望它能更迅速更彻底地得到执行。执行之后,我也相信,它最终会变成:“一事不管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只要人们对此有所期待,他们就会得到那样的政府。充其量政府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是大多数政府往往不得计,而所有的政府有时都会不得计。人们对常备军提出的意见很多,也很有份量,值得广泛宣传。但它最终也可能会用来反对常备政府。常备军只是政府的一个手臂。政府本身是由人民选择用来执行他们意志的一种模式。但是在人民能够通过它采取行动之前,它同样有可能被引入歧途,滥用职权。请看当前的墨西哥战争,这是相对少数人把常备政府当工具使用的例子。因为在一开始人民并不同意采取这种手段。 目前的美国政府——它实际上是个传统形式。虽说人选是新的,它却努力使自己完整地传送到下一代,而每一刻又都在失去它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它又能是什么呢?它的朝气和力量抵不上一个活人;因为一个人也能按他的意志使之屈从。对人民自己来说,它是一种木枪。如果他们一本正经地把它当真家伙用来互相攻击,它肯定会崩裂。但它的必要性不会因此而减少,因为人民必须要有这样或那样的复杂机器,并亲耳聆听它发出运转噪音,以此来满足他们有关政府的概念。因此政府便能显示出人们会多么容易地置身于强制之下,甚至是自我的强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益。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是桩妙事;但政府除了极善于偏离自己职能之外,它可从来没有促进过任何事业。它没有使国家保持自由。它没有安定西部。它没有提供教育。所有已取得的成就都是靠美国人民固有的性格而获得的;而且,要不是政府经常从中阻挠,这成就或许会更大些。如果人们能通过政府这一权宜之计实现互不约束,他们将会非常高兴。正如刚才所说,被统治者最不受约束时,正是统治机构最得计之时。贸易与商业,若没有与印第安人磨擦所造成的刺激,根本不可能越过立法者们不断设置的障碍而得以发展。如果我们仅根据政府行动的后果,而不顾及其动机,我们真应当将这批人当作那些在铁轨上放置障碍物的淘气鬼一样加以惩罚。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公民,而不像那些自称为无政府的人,我并不要求立即废除政府,而是希望立即能有一个好一点的政府。让每一个人都说说什么样的政府能赢得他的尊敬,这将是建立那种政府的第一步。 当权力一旦落入人民手中,大部分人被允许长久地治理国家的理由毕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代表着真理,也不因为这看来对少数人最公正,而是因为他们在力量上最强大。然而,即使是一个在所有情况下都由多数人统治的政府也不可能基于正义,哪怕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正义。假设在政府里不靠多数人,而用良知来判断是非,多数人只决定政府该管或不该管的问题,这样的政府难道不可能实现吗?难道一个公民永远应当在特定时刻,或在最低程度上迫使他的良心服从立法者吗?如果这样,人们要良心又有何用?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是人,其次才是臣民。仅仅为了公正而培养尊敬法律的习惯是不可取的。我有权承担的惟一义务就是在任何时候做我认为是正确的事。公司没有良心,但是由有良心的人们组成的公司是有良心的公司,这样的说法完全正确。法律丝毫没有使人变得更公正些;相反,由于尊重法律,甚至是好心人也在日益变成非正义的执行者。你可以看到一个由士兵、上校、上尉、下士、一等兵和军火搬运工组成的队伍,以令人羡慕的队列翻山越岭,奔赴战争;但是由于他们违背了自己的意志、常情和良心,他们的行军变得异常困难,人人都感到心惊肉跳;这就是过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