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雷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石雷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DOI :10.3969/j.issn.1009-0622.2014.05.001

石雷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谢明璜1,郭家松1,方孝平2,赖嘉裕2

(1.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二队,江西赣州341000;2.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大余石雷钨矿,江西大余341300)

摘要:石雷钨锡矿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崇义—大余—上犹矿化集中区西华山—扬眉寺矿带,是漂塘矿田组

成部分,属外接触带型石英脉型矿床,产细脉带和单脉矿体;成矿围岩以寒武系砂板岩和石英闪长岩,成矿定位和矿化富集受隐伏岩体凸起部位控制。矿床由北、中、东、南四个近东西走向矿带组成,含矿石英脉受近东向裂隙控制,平面上呈疏密相间的侧幕状分布,垂向上脉带呈上宽下窄的“楔形”产出,具“五层楼”结构分带特征。矿区南带勘查程度相对较低找矿潜力较大,北带、东带仍有找矿空间,中带围岩石英闪长岩有浸染型钨矿化线索。

关键词:成矿背景;标志带;矿化规律;钨锡矿中图分类号:P618.67;TF041

文献标识码:A

第29卷第5期2014年10月

Vol.29,No.5

Oct.2014

ChinaTungstenIndustry收稿日期:2014-07-25

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411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3035)作者简介:谢明璜(1962-),男,江西南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野外地质勘查工作。

石雷钨锡矿位于江西省大余县漂塘钨矿北侧,

是通过地表标志带评价探获的隐伏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锡矿床。地表出露矿化标志带,向深部逐渐变为石英单脉和细脉带型工业矿体。笔者以矿区多年的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资料为基础,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矿山深边部找矿提供思路。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石雷钨锡矿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崇余犹矿化集中区,是北东走向西华山—扬眉寺矿带漂塘矿田组成部分。

崇义—大余—上犹钨矿化集中区发育地层有前泥盆纪褶皱基底、晚古生代盖层及中生代—新生代红层。前泥盆纪震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于区域的相对隆起区,为一套巨厚的泥砂质类复理石建造,并伴有间歇性的海底喷发,经褶皱变质,形成变质砂岩、板岩。晚古生代泥盆纪—三叠纪地层带状出露于隆起区之间的山间盆地,中泥盆统至下三叠统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的碳酸盐类岩层或砂页岩。白垩纪至第三纪红色岩系沿北东向大断裂旁侧断陷盆地零星分布。其中,寒武系具有高丰度的钨(36.2×10-6)、锡(6.8×10-6)[1]等金属元素,构成区域上最为重要的钨锡矿床的赋矿层位。

矿集区基底构造层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构成为一系列轴向北北东或北北西紧密褶皱,晚古生代盖层多为平缓背向斜,发育于断陷盆地的红色岩系往往构成倾向区域大断裂的簸箕状单斜构造。区域断裂有东西、北东、北北东及北西走向四组,东西向断裂为基底构造并继承发展切穿盖层,相间发育的北东大断裂控制断隆、断拗的展布。断隆亦是燕山期花岗岩隆起带,奠定了崇义—大余—上犹矿化集中区钨矿床北东成带展布格局。北东向大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复合,控制燕山期成矿花岗岩株和钨锡矿田定位。若以隆、拗分界大断裂作为矿集区一级控矿构造,矿床容矿构造则为三级或以下低级序裂隙为主,以近东西走向为主,其次为北东东、北西西走向。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以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最盛,沿北东向断隆带形成了多期次侵入的复式花岗岩隆起带,地下隐伏延伸,发育众多岩突,呈岩株、岩瘤、岩钟串珠状出露,主要岩体有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九龙脑花岗岩基、天门山岩株、营前花岗岩株等。钨锡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早期至晚期早阶段,时限为185~100Ma [2]。西华山—扬眉寺断隆南段西华山—棕树坑地段,花岗岩隆起带的南西端是西华山花岗岩株,花岗岩向北东隐伏延伸,在大龙山、木梓园、漂塘、新安子、鸭子脑、石雷等矿区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