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生命课堂中实施互动促进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书

小学数学生命课堂中实施互动促进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书

鹤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书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生命课堂中实施互动促进教学的研究立项编号2011HBJGSYXM--SY—007

课题主持人王玉玲

主持人所在单位山城区第五小学

填表日期2011年12月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生命课堂中实施互动促进教学的研究

主持人

姓名

王玉玲民族汉性别女年龄41

行政职务副主任专业

职称

小学高级

研究

方向

小学数学

学历

学位

大专

起止时间 2011 年 4 月 10日至 2013 年 6月 30 日

通信地址山城区卫星街西段9号邮政

编码

458000

联系电话136******** E-mail wx2626422@https://www.doczj.com/doc/521413296.html,

主要参与者姓名

年龄

专业

职称

研究

方向

学历学

工作单位付淑英女44 小学高级小学数学大专第五小学陈海燕女33 小学高级小学数学本科第五小学宋克敏女39 小学高级小学数学大专第五小学耿心华女41 小学高级小学数学本科第五小学

雷朝女30 小学一级小学数学本科第五小学

预期成果A.专著 B.研究报告 C.论文 D.其他预计完成时间 2013 年 6月 30 日

二、研究方案

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预计突破的难点;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课题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与人员分工;主要参考文献等。(如本页写不下,可另附纸。)

理论意义: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

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

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

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

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

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

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

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

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

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实践意义: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

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

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

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

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

“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状况:

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

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

们所研究的是师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和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主要

见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之中,它是作为多种师生关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不是一种师生互动行为的专题研究,且多数都是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探讨,真正从互动行为的角度的研究还不多见。比较具有特色的是吴康宁等人对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探讨和王家瑾构建的课堂互动行为模型,前者是以互动行为主客体的关系为依据的,直观明了,易于观察,且与我国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后者简洁明了,但与动态变化的教学行为相套用,显得呆板而不太切合实际。

课题研究重点:

1、教学中实施互动促进教学方式的研究。

2、实施互动促进教学,激活生命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难点: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4、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课题研究的途径:

(一)从理论的层面深入地研究“互动—促进”教学的内涵,探究“互动—促进”的课堂教学具有的特征。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实施互动促进教学的重要前提。

(三)强化“媒介交叉”促进,实施互动促进教学。

(四)让学生一起参与合作性的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分组方式来增进学生间的互动。

(五)区分不同学习方式,总结教师为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所采取的策略。

(六)把握“互动—促进”教学小学生的具体学习方法。

(七)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通过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兴趣。放飞思维的火花,让“个性”在生成中彰显,捕捉亮点,让“花絮”在课

堂中绽放,研究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酝酿准备、申请立项、开题论证

时间为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

任务是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

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实施阶段——立足实践,规范管理,积极研究

时间为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

任务是立足实践,规范课题的管理,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探究促进式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师生互动促进、媒介互动促进、生生互动促进、评价互动促进),在学科教学中实施促进式教学,以达到课堂的双赢目标。并进行中期评估、调整研究思路和归纳总结。

3、总结阶段——认真总结、归纳整理,形成报告

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

任务是搜集整理归纳资料、完善研究、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验收,开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王玉玲:课题主持人,主管课题研究的协调和组织、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

付淑英、陈海燕、宋克敏、耿心华、雷朝:课题研究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开题报告、专题研究论文、课题的理论支持、课题的汇总报告等。课题研究的教育实践工作,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总结。

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测验量表(智力测验、学习能力测验、成就动机测验),反思记录、学生日记和情况调查表、文献资料等。

参考文献:

《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小学教学参考》《课程改革与评价》《小学数学教育科研》《课程与教育论》《我教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