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将从前期天气形势分析、暴雨过程特点、成因分析和教训总结四个方面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

析。

一、前期天气形势分析

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之前,济南市处于副高控制下,高压系统稳定,气温较高,天气

晴朗。但是19日上午开始,济南市的天气突然发生了改变。天空乌云密布,气温骤降,热带气旋的影响逐渐加强。加之,西南暖湿气流的不断输入,大气中的水汽增加,形成了较

为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暴雨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暴雨过程特点

从19日中午开始,济南市迎来了一场持续的暴雨。暴雨发生的时间比较长,造成了较长时间的降雨。降雨强度也非常大,短时间内降雨量很大,极大地增加了地表径流,使得

道路积水严重,部分低洼地区被淹没。暴雨过程还伴随着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现象,给

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成因分析

1. 热带气旋的影响:热带气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为济南市的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 西南暖湿气流的输入:西南暖湿气流的不断输入,使得济南市的大气层结较为不

稳定,有利于降水过程的发展。

3. 地形条件:济南市地势呈东西走势,且河贯穿市区,容易形成降水过程中的抬升,对降雨量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上升运动的刺激:地面加暖、热带气旋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得在暴雨过程

中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进一步增加了降雨量。

四、教训总结

1. 预警制度不完善:在此次暴雨过程中,有观测数据显示在降雨临近的时候,济南

市的预警指数并未达到较高水平。这说明现有的预警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

步完善,提高准确率和及时性。

2. 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济南市的排水系统在此次暴雨过程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部分道路积水严重,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城市的排水能力。

3. 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此次暴雨过程中,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救援措施相对滞后。对于今后的暴雨天气,应做好预案,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提高

救援能力。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中,暴雨过程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预警制度不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以及救援措施滞后是此次暴雨过程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暴雨天气,我们需要加强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改善城市的排水设施,提高救援能力,以减少暴雨天气对市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这场暴雨给济南市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人员伤亡,对城市的交通、房屋和农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暴雨的成因。在19号晚上到20号白天,济南遭遇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这场降雨过程是由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交汇形成的。高温和潮湿的气候造成了大量的水汽,而冷空气的来临使得水汽凝结成云,并形成降雨。济南市地势较低,雨水聚集在市区,导致洪水和内涝的发生。 暴雨过程中,济南市受灾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和南部地区,如历下区、市中区和槐荫区等。这些区域的排水系统薄弱,遇到大范围的暴雨很难及时排除积水。加上一些街道沟渠淤积,导致雨水无法顺利流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内涝。济南市的市中心地区人口密集,市区道路狭窄,导致救援车辆和消防车辆无法顺利进入受灾区域。 这次暴雨给济南市的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许多主要道路被积水淹没,车辆无法通行。由于道路被淹没,地铁和公交系统也暂时停运,导致大量的市民无法回家或上班。一些地下停车场也被淹没,许多汽车被水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次暴雨还对房屋和农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这次暴雨导致了济南市超过X万户的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低洼地区的居民不得不被紧急转移。大量的农田被淹没,农作物受灾严重,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这场罕见的暴雨天气,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他们增加了排水设施的维护力度,清理了道路上的积水,组织了大量的消防车辆和救援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济南市政府还派出工作组前往受灾地区,帮助受灾群众疏散和救援。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遭遇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这场暴雨由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交汇形成,给济南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人员伤亡。暴雨导致城市交通瘫痪,房屋和农田遭受重创,但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这次暴雨的经验教训也使得济南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洪排涝措施。

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翟国芳眭晋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01期 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黄淮气旋、切变线、低涡以及低空急流。黄淮气旋东移北上、地面倒槽顶部辐合线影响下,与高低空切断低涡共同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气旋暖区,属短时强降水,低空急流构建及增强同此次暴雨天气开始和变强均有较好相关性。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能量集聚增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不稳定能量条件。 关键词暴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雷达资料;山西昔阳;2016年7月19—20日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201-01 昔阳县地处山西省东境中部,地处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1.9 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极易发生暴雨天气,因暴雨或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时有发生。因此,本文以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暴雨天气为例,研究山西省昔阳县暴雨天气发生发展机制,以提升暴雨天气预报预测水平,做好昔阳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1 天气概况 2016年7月18—21日晋中市大部分县市发生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最大降水出现在昔阳国家基本站,达到216.9 mm,有2个乡镇雨量站降水量>400 mm。19—20日昔阳县暴雨天气过程显著,全县多地道路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晋中市气象局提前72 h发布强降水趋势预报,并与多部门会商联合发布城市内涝、地质灾害、道路交通安全预警等气象风险预警,积极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科学决策服务提供支撑,由于预判及时、科学调度,使此次暴雨天气损失降到了最低。 2 天气形势 2.1 高低空环流形势

2016年7月19—20日潍坊市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潍坊市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王婉王皓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3期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7月18-21日山东省潍坊市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7月19-20日潍坊市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受到低涡、切边线、低空急流及黄淮气旋的共同影响,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过程降水量大、造成危害严重;500、700、850 hPa形势场较为相似,水汽通量的大值中心都是从安徽省经过鲁东南后移动到了潍坊市;19月20:00 850 hPa低空处,山东半岛、鲁东南到安徽一带都是辐合区,辐合中心主要位于山东半岛,700 hPa中低空处的潍坊市上空主要表现辐散,在200 hPa高空处,除了山东北部地区以外,其他地区都是辐散区。由此不难看出,200 hPa高空辐散的抽吸作用对垂直运动的发展较为有利,在200 hPa高空处的强辐散中心内出现有强降水。 [关键词] 大暴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潍坊市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3-87-2 暴雨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气象灾害,会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1]。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表明,2004-2011年,暴雨洪涝是我国各个灾种中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大的灾害。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东南部为崂山山脉的余脉,中部洪积、冲积平原区,是由弥河、丹河、白浪河和潍河的长期冲积而形成的,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市域处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作为潍坊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暴雨天气进行研究引起了气象学者的高度的关注。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7月18-21日潍坊市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为本地暴雨天气的预报积累一定的经验,也为地方政府部门抗旱、防汛减灾提供科学依据[2]。 1 天气实况 2016年7月19-20日,受到黄淮气旋的影响,潍坊市出现大暴雨天气。7月19日8:00-20日20:00,潍坊市平均降水量为23.1 mm;昌乐最大,为51.3 mm;峡山最小,为3.5 mm;市区为42.8 mm,临朐为35.8 mm,青州为32.5 mm,寿光为26.3 mm,寒亭为25.7 mm,坊子为23.6 mm,滨海为22.2 mm,昌邑为14.8 mm,安丘为12.0 mm,诸城为7.8 mm,高密为3.8 mm。此次最大点降水量昌乐县鄌郚雨量站为84.5 mm。1月1日8:00至7月20日20:00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57.4 mm,2015年同期为175.1 mm,历年同期为304.7 mm。

首都机场2016年7·20暴雨与2012年7·21暴雨对比分析

首都机场2016年7·20暴雨与2012年7·21暴雨对比分析 文章通过对2016年7月20日华北区域暴雨过程分析,指出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是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北抬加强,外围东南和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在华北南部形成黄淮气旋造成。通过与2012年7·20暴雨过程对比,分析了两次暴雨过程的异同。并针对暴雨对民航生产运行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 标签:华北暴雨;黄淮气旋;民航运行 引言 华北地区的降水80%至90%出现在6-8月,而又主要集中在雨季,其中又以7月下半月和8月上半月最集中,几乎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60%[1]。2016年7月19日至20日,受黄淮气旋北上影响华北区域出现了2016年首场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北京、太原、石家庄、天津等机场都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达210.7毫米,最大小时雨强56.8毫米,多个地区打破历史极值,首都机场20日全天累计降水量161.2毫米,达到大暴雨量级。不禁使人联想到2012年罕见的7·21暴雨。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都具有过程雨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两次过程在形成原因等方面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本文即对两次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 1 天气实况对比 2016年7·20暴雨过程是由黄淮气旋东移北上产生。19-20日降雨主要影响华北、山东半岛及东北南部,21日强降雨已移动至东北。根据北京气象台自动观测站资料,此次降雨过程北京地区平均累计雨量210.7毫米,超过2012年7·21暴雨,而首都机场2016年7月20日单日降雨161.2毫米,在2000年以来本场最大日降水量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2012年7月21日的日降水量195毫米。 首都机场降雨从19日9时(BJT下同)开始,以小雨或阵雨为主;20日6时,雨势加强转为中雨;20日11-17时机场持续大雨。21日7时主要降水基本结束。本次过程首都机场降雨持续40余小时,以稳定性降雨为主,降水过程中未出现雷雨及CB云。因此可以看出2016年7·20暴雨具有强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雨势较平缓和对流性较弱的特点。 2 2016年7·20天气形势分析 我国夏季暴雨的水源是由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偏南气流输送而来。夏季大陆上出现暴雨时,多数是由于有此类潮湿气团流到该地区,并且必须不断有潮湿气团供应[3]。由2016年7月19日和20日500hPa位势高度和温度图可以看出,副热带高压位于长三角以北至华南西部,位置稳定。其外围来自南海的水汽与西南季风携带的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在华北南部汇合,打开一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水

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与天气分型

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与天气分型 张永婧;高帆;于丽娟;褚颖佳;尹承美;孙长征 【摘要】利用2007-2015年济南市区及历城区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逐小时降水量资料,以及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统计了198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范围和强度特征,年际、月际变化特征,按照短时强降水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分为切变线型、低槽冷锋型、西风槽型、冷涡型、台风外围型及无系统型6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 和不同范围短时强降水的关键环境参量.研究表明:短时强降水的强度与范围有较好 的相关性,7月中旬—8月中旬出现强降水的次数最多;切变线型短时强降水发生范 围与强度分布最广,7、8月的低槽冷锋型过程极易造成大范围高强度降水;地面露点(Td)、850 hPa假相当位温(θse)、对流有效位能(CAPE)以及暖云层厚度能较好地 区分不同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在天气分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降水范围和不同降 水类型环境参量箱线图与阈值表,可为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名称】《山东气象》 【年(卷),期】2017(037)003 【总页数】8页(P109-116)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天气分型;预报概念模型;关键环境参量 【作者】张永婧;高帆;于丽娟;褚颖佳;尹承美;孙长征 【作者单位】济南市气象局,山东济南250102;济南市气象局,山东济南250102; 济南市气象局,山东济南250102;济南市气象局,山东济南250102;济南市气象局, 山东济南250102;济南市气象局,山东济南25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6 短时强降水作为对流性天气的一种,具有突发性强、局地性强、灾害严重等特点,且短时强降水主要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造成,预报难度大。近年来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各区域或大城市的短时强降水天气,陈炯等[1]研究了中国暖季(4—9月)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郑媛媛等[2]、郝莹等[3]利用安徽省的短时强降水个例,研究了不同尺度下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机制与邻近预警指标;陈元昭等[4]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68个重大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流型配置与环境参量特征;徐娟等[5]分析了山东省短时强降水天气特征;侯淑梅等[6]对山东省2000—2009年39个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分型,并建立了极端强降水概念模型。此外还有很多专家学者结合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对该地区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天气分析与分型,寻求有效的预报指标[7-14]。 济南市区南依泰山山脉、北临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南北落差大。由于地形特殊、泄洪能力薄弱,极易产生城市内涝,对城市防汛、交通等都有较大影响,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出现罕见的大暴雨(“7·18”大暴雨),市区在3 h内有19个站点降水量超过100 mm,这次大暴雨造成多人死亡、受伤、受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13.2亿元。2016年6月21日济南高新区附近出现了局地性短时强降水,义和庄自动气象站小时雨量达100.5 mm,造成了低洼路段短时间内严重积水,交通瘫痪。尹承美等[15-16]曾统计研究过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与预报指标,但早期市区自动气象站数量有限,实际观测到的过程也较少。近几年在市区布设的自动气象站明显增多,站点分布也更加合理。本文基于近年来市区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变化特征,建立了天气学概念模型,并统计凝练了关键环境参量阈值,以期为短时强

2016年7月9日新乡暖区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2016年7月9日新乡暖区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马月枝;张霞;胡燕平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9日新乡暖区特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分布不均匀、致灾严重,属暖区极端强降水,500 hPa低涡和700 hPa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台风外围东南暖湿气流在太行山迎风坡(新乡西部)辐合抬升使特大暴雨区上空长时间维持深厚湿层,500 hPa低涡南压所携带的弱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在新乡上空叠加进一步增加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水汽和位势不稳定条件;200 hPa显著分流区"抽吸作用"、太行山地形抬升和中低层低涡和切变线使新乡上空出现深厚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华北中南部大范围高湿环境、深厚暖云层和湿层以及异常偏低的自由对流高度和抬升凝结高度与中等偏强的对流有效位能,是导致新乡高降水效率的有利条件;新乡强降水中心由2个孤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合并造成,其系统内部若干低质心对流单体则由太行山东侧山前长时间维持的中尺度辐合系统产生;雷达反射率因子反映出低质心暖云降水回波特征,强回波列车效应明显,新乡特大暴雨由积云(对流)为主的积层混合降水回波长时间滞留造成.%Using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satellite images, ra-dar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we have conducted a synergic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a warm-sector excessive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Xinxiang on 9 July 2016.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event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warm-sector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is long in pre-cipitation duration, high in intensity, inhomogeneous in distribution and serious in disaster, who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