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和朝鲜半岛朝代对比

中国和朝鲜半岛朝代对比

中国和朝鲜半岛朝代对比

中国和朝鲜半岛朝代对比

中国的秦汉时期---朝鲜半岛属于“三韩”时期(马韩、辰韩和弁韩。)中国的魏晋秦汉南北朝时期至唐朝前期---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高句丽、新罗、百济)

唐朝前期至五代十国中期---朝鲜半岛属于新罗时期

五代十国中期至明朝前期---朝鲜半岛属于高丽时期

从明朝前期到清朝末期---朝鲜半岛属于李氏朝鲜

两周时代,萁子朝鲜

西汉时代,卫满朝鲜

东汉三国时代,三韩(马韩、辰韩、弁韩)

两晋南北朝时代+隋,高句丽、新罗、百济鼎立

唐代,新罗王朝

两宋+蒙元,高丽王朝

明清时代,朝鲜王朝

民国,日据时代

本朝,南北对峙

战国及秦朝--箕子朝鲜

西汉--卫满朝鲜+三韩

东汉至魏晋--三韩+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

晋至隋朝--三国

唐朝--新罗统一半岛

五代--渤海国及后三国

宋朝--王氏高丽

元朝--无,元朝设征东行省

明清--李氏朝鲜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十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作者:杨丹志 2011-6-13 11:07:26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1) 2010年是近10年来朝鲜半岛局势最为危急的一年。不仅世人关注的六方会谈迟迟未能重启因韩国天安号巡逻舰爆炸沉没等突发事件引起的一系列连动效应更使朝鲜半岛局势急转之下进入新一轮动荡时期。2010年11月23日朝鲜在韩国军演的刺激之下炮击延坪岛并造成韩方人员伤亡韩美随后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韩国也在延坪岛附近海域持续举行高强度军事演习更使得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爆发冲突的危险也急剧上升。朝鲜与美韩同盟两个敌对方一度将战争边缘政策演绎至极至。 然而令分析家们大跌眼镜的是此前曾严厉警告将对韩国持续军演进行严厉反击的朝鲜却声称韩方的演习不值得回应。在保持克制的同时呼吁全民族开展反战运动。同以往一样朝鲜的出人意料之举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2011年新年的到来朝鲜方面和韩国方面均对外释放出一些和解的信号。朝鲜半岛局

势似乎出现一些缓和的迹象。但鉴于导致朝鲜半岛危机的深层次矛盾未能化解敌对各方互信缺失当下及未来中长期内冲突和对抗的逻辑仍然支配着朝鲜半岛。在该地区爆发刚性冲突的危险仍将长期存在。这也使得2011年的朝鲜半岛局势更显扑朔迷离。 一、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从战争边缘到重启和解之门? 2010年3月26日正在韩国西海域参加军事演习的韩国海军天安号爆炸沉没。46人死亡。天安号事件很快在朝鲜半岛乃至东亚引起了连动效应。自此朝鲜半岛局势开始了持久的动荡。 朝鲜半岛危机与对立各方的战争边缘政策 天安号事件后韩国总统、韩国外交和通商部反应强烈指责朝鲜策划实施了这次对天安号的攻击。并就今后如何制止和防范朝鲜的挑衅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特别演讲中指出朝鲜半岛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点。朝鲜将为侵害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朝鲜船只将不能通过韩国控制的任何水道[在过去朝韩双方关于海上交通的协定中朝鲜船只可以通过韩国控制的部分水道。]双方过去用于交流与合作之需的海上通道将不能再被朝鲜利用以发动武装挑衅。朝

浅谈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浅谈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摘要:东北亚政治格局是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当今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同时牵动着东北亚政治结构的的变化走向。笔者从东北亚的政治格局的定义及现状入手,概括阐述其范围、含义及其现状,并探讨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和加深朝鲜半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解构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政治格局;东北亚;朝鲜半岛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status quo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in Northeast Asia, summarized elaborated its scope and meaning of the status quo, and to explore the main reason for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in Northeast Asia. Strengthen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issue, we are more in-depth de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Northeast Asia.Key words: political pattern; Northeast Asia; the Korean Peninsula 1、前言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国家,包括西北边的俄罗斯,蒙古,还有中国,其次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北亚地区具有多样性。由于冷战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对各种事务的插手,使得美国反而成为这地区格局的主角之一。 2、东北亚政治格局的现状 东北亚政治格局是东亚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也是其现存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总得来说东北亚政治格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紧张局势不容乐观。众所周知,当今亚洲存在着朝核问题,东亚的朝核问题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问题由来已久,经历了许多年的危机和曲折,朝鲜核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种僵硬的停滞阶段。朝鲜核问题是美国面对的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在美国的安全战略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在合作中推进中日关系发展。日本和中国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两国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中日关系有四根支柱,就是经济合作、历史问题、安全保障以及日本国内政治体系。 再次,就是在东北亚地区内,中国与俄国、朝鲜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冷战”后的朝鲜半岛局势大体上仍然是中俄朝与美日韩的二元格局。具体到中俄之间则

朝鲜半岛发展简史

朝鲜半岛发展简史 ??朝鲜民族的主源,或者说朝鲜半岛最早的居民是韩和秽。他们的先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居住在朝鲜半岛。韩种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居住朝鲜半岛的南部。秽种族属于北方蒙古人种,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北部。韩、秽两种族早就人口众多,并创造了灿烂文化。七十万年前:朝鲜半岛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前2333年:传说中的檀君王俭建立古朝鲜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在我国商、周之时),原来居住在我国辽东地区的东夷人,开始迁徙到辽东半岛。商朝贵族箕子率领五千众向东出走到朝鲜半岛,教那民礼仪织田。据《后汉书·东夷传》载:“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又制八条之教。”《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表明古朝鲜是由箕子所率领东走的商人和朝鲜半岛土著的 秽人结合而成。一直传了十四世。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燕人占取辽东,并攻占了古朝鲜西部的土地,促使了居住在辽东的夷人和新牵来的燕人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并入于秦。而居住朝鲜半岛的夷人,则和当地的秽人融合成了古朝鲜族。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燕、齐、赵民避地朝鲜者数万口”。汉初,燕人卫满东走出塞,“度贝水,居朝鲜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满诱亡党众稍多,乃攻准,准逃亡。”箕子末代王箕准在公元前194年被燕人卫满推翻。

中国北方居民更不断移居朝鲜,他们给朝鲜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把箕子朝鲜的末代王箕准推翻,建立了卫氏朝鲜政权,史称卫氏朝鲜。卫氏朝鲜定都险城(今平壤)。表明了燕人的进一步迁入朝鲜半岛北部。与此同时,萁氏的后代萁准南走马韩为王。此外在秦代还有一部分汉人,为逃避秦的徭役,逃亡到朝鲜半岛的东南部,与当地土著韩族结合形成了汉代的辰韩。北方民族进入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兵灭卫氏朝鲜,于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四郡:乐浪(平壤一带),玄菟(咸兴和东北一带)川缶屯(今咸镜南道咸兴以南与江原道之地),真番(汉江南与三韩相接之地)。公元前82年,汉朝撤消临屯郡和真番郡并其地入乐浪,玄菟郡治移入辽东地方。公元196年,据有辽东的公孙氏又分乐浪南部为带方郡。在朝鲜半岛的南部有三韩,即西边的马韩,东边的辰韩,南边的弁韩。三韩中以马韩最大,有五十几个部落,辰韩、弁韩各十二个部落,各部落总合有五十多万户。马韩的月支部酋长称辰王,名义上是三韩的大君长。马韩人已知种田养蚕织布,住的是草屋土室,与汉人接触较多,受汉化影响较大。辰韩又称秦韩,相传秦朝人逃避苦役,逃亡到朝鲜半岛东南部,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在一起,经济、文化水平最高,人民能种五谷、养蚕织布,能制造铁器。弁韩最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总之,三韩的发展水平虽略

浅谈朝韩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朝韩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自朝韩11月23日在有争议的西部海域“北方界线”附近发生相互炮击事件后,韩国的军事演习就一直没有停过,军演密度史无前例。此外,美国政府派出三艘航母会师西太平洋,也大大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安理会闭门磋商陷入严重分歧,尽管中方加紧斡旋,但收效甚微。那么,朝韩局势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未来局势将如何发展?从目前情势看,韩方的态度还属比较克制,总统李明博在宣称“断然应对朝鲜挑衅”的同时,也表示“做好万般准备不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因此,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认为,这是又一场局部的有限冲突。到目前为止,朝韩双方谁都不想、也不敢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受朝韩局势日趋紧张影响,许多中国平民也表示担心和牵挂,本来这一期间要去朝鲜韩国旅游,但是鉴于局势紧张,此次行程无奈取消,前期各种准备工作化为泡影。朝鲜旅游全面遇冷,日韩游报名跌到谷底,报名人数和价格都下滑不少。这段时间,北京的韩国游根本没几个人报名,游客还是觉得安全第一。日本游也受到波及,下滑不少。往年这个时候,日本北海道线路非常热门,一家大型旅行社一个月往往可以出发7—8个团队,但今年一个月才能勉强组成1个团。“有些游客觉得两个国家太近,万一打仗,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干脆这两个地方都不去。”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指出。据了解,现在日本游、韩国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低,这个价格为今年以来最低价格。 据悉,目前,北京多家旅行社已经停止提供赴朝鲜旅游相关线路,也没有市民咨询报名。而在韩国方面,虽然有市民表示担心,但仍希望局势稳定能前往观光。一旦事态恶化或外交部及国家旅游局方面对此发出相关出行预警,旅行社会根据通知做出下一步调整。 鉴于两国民众都曾深受战争危害,而今人人自危、紧张担心,韩朝两国在各自发展道路上提出各种伟大的设想,一旦发生战争,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和废墟,因此就需要韩朝两国拿出智慧,寻求和平的解决之道。战争从不是解决危机的最好的办法,和平手段应该是最理想最美好的出路。 面对美日韩的不断挑衅,中国必须以冷静的态度对待。半岛局势的恶化升级,中国所处位置举足轻重,如果中国听任美日韩对朝鲜任意摆布而坐视不管,朝鲜必然感到穷途末路,孤注一掷与韩国拼个你死我活。这样正中美日韩的计谋,三国必然蜂拥而上,置朝鲜于死地。接下来,韩国失去了亲兄弟,美国下一个要收拾的就是韩国,要知道,美国要称霸世界,并不是真心与韩国结盟,朝鲜灭亡后,韩国其实也更伤心。毕竟是一母同胞。这时候最高兴的就是日本。美国吃掉了朝鲜,然后南韩再也没有贴心的兄弟帮忙了,美国必然有恃无恐轻取南韩,日本这条狗不知真相,必然倾力辅佐美国对南韩痛下杀手。等韩国灭亡了,日本也已经精疲力尽,这时,美国就会露出本来的面目,干掉日本。中国东大门彻底失守。这就是半岛局势最终的结局。 另一个就是中国此时过激的介入半岛争端。中国介入半岛争端,是与美日韩面对面,硬碰硬。战端一开,美日韩联手出兵朝鲜,中国再次越过鸭绿江,从此陷入战争泥潭,一场旷

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 2003-07-30 14:09 ] 【内容提要】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自身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和战略地位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一、半岛统一后将成为东亚一极重要力量,对东北亚格局与中国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二、半岛将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关键王牌,中国必须以其为战略要地制衡美国。三、半岛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屏障与助力和合作伙伴。四、半岛将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一大助力。 【关键词】朝鲜半岛中国的战略中朝中韩关系 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是近乎常识性问题。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安全的特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应当说是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但在各个历史的不同时期其意义却不尽相同。20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降临。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自身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和战略地位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 一、半岛统一后将成为东亚一极重要力量,对东北亚格局与中国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从中长期目标看,半岛统一是必然趋势。目前朝鲜半岛由于处于分裂状态,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尚远不能与东亚现有的中、日、东盟几级力量相比,尚够不成亚太乃至东亚一极力量。但半岛一旦统一,势将成为东亚乃至亚太的不可缺少一极。新加坡学者认为:长远来说“东北亚安全和政治格局将出现重组,韩朝加强合作,成为东北亚的重要—员” 1.韩国开发研究院在一份报告认为,21世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所有方面都发挥核心国家作用”。韩国“要以东北亚五大国之一的姿态进入大国的行列,去创造我们民族主导历史的光辉明天。”韩国庆熙大学梁性吉吉教授在北京大学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也形象地宣称在东北亚的新秩序中,四大国位于风筝(新秩序)的四个角上,而统一后的半岛则居中,并担任“领导地位”。 2.对于统一后的朝鲜半岛能否列入五大国之列并在东亚新秩序中起领导作用,笔者不敢苟同。但是,笔者却坚信未来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在东亚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必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1世纪初,朝鲜南北方如能实现统一,完全有可能成为亚太六极结构中的重要一极(美、俄、中、日、韩、东盟),或东亚四极结构中的名符其实的一极(中、日、韩、东盟)。半岛必将迎来如金大中先生的预言的一个“一个姑娘,却有四个小伙子来求婚的时代”。 3.这种多极格局的发展,是东亚乃至亚太多极化的必然趋势,无疑有助于亚太和世界和平与稳定,这正是中国所企盼的。 从经济层面分析,半岛具有经济巨大潜力,韩国已发展到可观程度,朝鲜有朝一日也紧追不舍甚至后来居上,半岛南北的经济力量倘若合而为一,其势不可低估。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基于韩国统计厅的资料和联合国年鉴所做的推测,2010年南方人口将达到4790万,北方将达2850万,合计7820万,与2010年德国人口相近。到2010年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900亿美元(以1990年不变价格为标准),2021年将过2万亿美元。这一统计可能有偏高。但不论如何,统一后的半岛经济实力将比现在分裂的朝韩要强胜得多。南北可以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其发展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对韩国在东亚的经济地位,韩国总统金大中在一次讲演中指出,韩国在东亚过去是一个弱小同家,但现在我们已经决不是弱小国家了。从人口看,就大韩民国本身的人口讲在世界上也占第十七、八位。南北人口要合起来,就可以是占第12位的大国了。所以说“韩国绝对不是一个小国。”金大中还风趣地说,韩国之所以显得矮小,是“因为我们一直是站在一个大个儿旁边。”4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经济虽然受到沉重打击,实现其预定的目标无疑要有所推迟,但其未来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也是无庸置疑的。金融危机后,韩国人民在金大中总统“第二次建国”的口号鼓舞下,决心把自已“建设成为一流国家”而共同努力。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半岛北部也正在为建设强盛大国而努力。朝鲜政府已经将经济建设摆在朝鲜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上。1998年8月,朝鲜首次提出了“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发展战略。此后在1999年和

浅谈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因素

浅谈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因素 内容摘要:由于朝鲜半岛地处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四大国的交叉点,因而周边大国一直都视其为必须争夺的关键地区。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给朝鲜半岛、周边大国和国际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使得对朝鲜半岛局势的研究更加重要。本文试着分析了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措施,希望能为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周边大国 进入21世纪以来,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多端。尤其是2010年,朝鲜半岛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先是3月份发生的“天安舰”爆炸事件,朝韩各说各话,迄今真相不明。11月23日,朝鲜炮击延坪岛,造成四死、数十伤的惨剧,东北亚情势再度剑拔弩张。朝鲜半岛的局势为何会如此多变?有哪些影响因素?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经过自己的思考,我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下面简单讨论一下。 一、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 朝鲜是具有悠久统一历史的国家。“甲午战争”以后,朝鲜逐渐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终于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由于美苏的干预、冷战格局的形成及朝鲜半岛内部因素的作用,朝鲜半岛被分裂成两个国家。20世纪末,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体制的崩溃对整个国际政治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美苏冷战对峙的前哨阵地,朝鲜半岛也深受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没有摆脱其影响,近十年的朝韩冲突频繁发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2001年11月27日,朝韩边境发生交火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位于汉城东北二十五英里处的边境。在非军事区内的朝鲜岗哨开了两到三枪,韩国士兵随即开火还击。但是没有韩国士兵受伤,也没有朝方士兵受伤的报告。2002年6月29日,朝鲜海军两艘警备艇从韩国延坪岛北方越过“北方限界线”,韩海军以快艇各两艘组成的编队驶往现场,多次以广播警告,但朝鲜舰艇不予理睬,并于9时25分左右向韩国舰艇首先开火,韩国舰艇立即还击。双方交火持续18分钟左右,韩方4人死亡、1人失踪,22人受伤,1艘高速艇沉没;朝方1艘警备艇被击中起火,30余人伤亡。2003年2月20日,朝军1架“米格—19”战斗机于当天上午10时03分在西部海域延平岛附近越过“北方限界线”,然后于10时05分返回北方。韩国空军随即派遣2架F-5E战斗机前往监视,稍后又派了4架F-5E战斗机前去增援。驻扎在仁川地区的韩国导弹防空部队也因此进入战备状态。2006年7月31日晚19时35分左右,朝鲜人民军哨所向韩国军方哨所首先发射了两发子弹,韩国军队当即发射6发子弹回应。 2008年,随着李明博新政府的执政,韩朝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政府终止了金大中、卢武铉政府时期实行的对朝“阳光政策”与“和平繁荣政策”,而提出并执行了以“无核、开放、3000”构想为主要内容以“务实和效益”为基础,以“相生共荣”为战略目标的对朝新政策,并提出三个方面的构想,即为了实现朝鲜半岛真正的和平,在努力解决朝核问题的同时,促进建立南北军事信任并缓和紧张关系;通过相生互惠的南北经济合作,推动朝鲜的发展进程,同时实现南北关系质的飞跃;减少离散家属、被绑架者以及战争俘虏等由分裂状态导致的痛苦,帮助解决朝鲜居民的粮食问题,从而实现南北共同幸福。对此,朝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抵制措施,结果导致所有的官方会谈全部停止;各种南北合作委员会相继“关门”;离散家属企盼团聚变得遥遥无期;已经开展了十年的金刚山旅游中断;现代

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朝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5世纪以前,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交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周秦时期与箕氏朝鲜的交往,两汉时期与卫氏朝鲜的交往和“汉四郡”的设置,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间的交往。其中箕氏入朝鲜的传说,“汉四郡”时期创立的光辉灿烂的乐浪汉文化及其对“三韩”的影响,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各政权展开的政治外交,无疑是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交往的重要事件。 自1910年被日本吞并后,朝鲜半岛人民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独立复国运动有的学者将其称为韩国独立运动。“朝鲜”与“韩国”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称谓,在二战结束前并无特别政治意义。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的爱国者们纷纷组成政党和武装团体进行反日斗争。他们的名称有的冠以“大韩”,有的称为“朝鲜”。所以,在1910年至1945年8月,“朝鲜”与“韩国”的两种称谓是混用的。朝鲜半岛分裂后,朝鲜、韩国分别与北方、南方两个政权相对应,具有特定意义。。由于日本殖民统治者防范严密,以及地理上和中国邻近等原因,朝鲜民族主义者和爱国志士长期把中国作为独立复国运动的基地。 1919年4月10日,朝鲜独立党人在上海建立韩国临时政府,领导国内及海外的独立运动。上海在朝鲜半岛独立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45年9月,韩国临时政府领导人金九在即将凯旋归国之际把上海称为“韩国独立运动的海外发祥地”。参见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1919~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590页。当时的中国也是遭受列强侵略奴役的国家,中国人民也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并在为自己的民族独立进行奋斗。共同的命运遭遇把中朝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并肩作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支援,除对朝鲜国内人民反日斗争的积极声援外,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境内朝鲜革命者反日独立运动的支持。同样,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支持,也表现在中国境内的朝鲜革命者对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支持,甚至许多朝鲜独立运动人士直接参与到中国的革命队伍中来。在这一时期,中国朝野各政党、政治集团对朝鲜独立复国运动的政策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两国自身历史演变过程相关联,中国与朝鲜独立运动的关系呈现出了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从1919年朝鲜的“三·一”运动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朝鲜独立运动成为中日外交交涉的主要内容,当权的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均不愿开罪于日本,对在华的朝鲜独立运动进行压制。与之相反,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护法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虽然不是执政当局,但仍给予朝鲜独立运动力所能及的支持。第二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在国难当头,日本对华侵略扩张企图昭然若揭之时,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对朝鲜的独立运动进行了或明或暗的支持。第三阶段,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随着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朝鲜独立运动通力合作,共同

朝鲜半岛中国移民考察(精)

2009年4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Apr.2009 第42卷第2期JournalofYanb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42No.2 朝鲜半岛的中国移民历史考察 林坚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渊源久远。从中国大陆移民到朝鲜半岛,其原因主要有:(、东渡谋生),政治因素(政治亡命、外交出使、政治联姻、抗倭援朝)三十,(遇风漂海),等等。经过漫长的岁月,他们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但也保留了许关键词:朝鲜半岛;中国移民;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K3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11(2009)02-0031-08收稿日期:2009-01-08 (32708007)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东亚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男,江西宜丰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博士。作者简介:林坚(1964— 从中国大陆移民到朝鲜半岛的,从夏商周起,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移民原因主要有:战乱避难、政治亡命、外交出使、遇风漂海、犯法避祸、政治联姻、宗[1]族传布、外贸商事、抗倭援朝、东渡谋生,等等。下 周致中的《异域志》卷上载“:朝鲜国,古朝仙,一曰高丽,在东北海滨。周封箕子之国,以商人五千从之。其乙巫卜筮、百工技艺、礼乐诗书,皆从中 [3] 国。” 面按照历史时代的顺序,试作简要的梳理,与此同时,从姓氏、地名、中国名人的后裔的视角对中国移民作一些史实考察。 一、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1世纪(箕氏 朝鲜时期) 公元前11世纪末,武王灭殷,箕子出走朝鲜。据说箕子带领商遗民5000人到朝鲜,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记载箕子去朝鲜的史料始见于西汉,如《尚书大传》《、史记》《、易林》等。《尚书大传》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史记》中记载,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易林》卷七《乾下互上》载“:朝鲜之地,箕伯所保,宜人 [2]宜家,业处子孙,求事大吉。”

浅析朝核问题和国家安全

浅析朝核问题和国家安全 摘要:朝核问题不仅是近二十年来东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也是国际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朝核问题直接影响到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中国作为朝鲜的邻国,又有着特殊的历史联系,同时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与朝核问题利益攸关,国家安全在朝核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收到威胁影响。中国应坚决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但面对中朝之间独特微妙的关系,中国还应同时继续保持中朝传统友谊,采取灵活的对朝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朝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以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朝核问题国家安全中朝关系中美关系 一、朝核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中朝唇齿相依,有共同的安全利益 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拥有1300多公里共同边境,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成属于同一类型,自古以来双方就保持着密切而稳定的联系,且有一种唇齿相依的战略关系。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多次成为列强入侵或觊觎中国的战略通道,其局势对于我国东北以及首都北京乃至整个北部沿海地区的防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美国颠覆并占领朝鲜,将使中国丧失400千米的安全防线,美日联盟军事也会推进鸭绿江。届时,中国东北地区将面临空前的安全威胁,需要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以防美日的攻击,军事压力随之加

重,不利于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因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对中国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朝核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针对美日那样简单 朝鲜的导弹和核武器能威胁讹诈美日,也能威胁讹诈中国;能打到美日,更能打到北京,在这点上其决定作用的是地理空间,只要朝鲜有核武器,就是对北京、对中国的威胁,是实质性的威胁,如同将国家安全暴露于核弹之下,所以中国就必须要防范。并且当中国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关键时期被迫在对朝鲜的防御上将付出巨大的成本。 二)朝核问题可能会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对中国来而言,朝鲜半岛无核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近期来看,朝鲜为了远离美韩控制区域,确保实验秘密性,其核试验的选址北移,越来越靠近中朝边境,朝核试验有可能引发的核污染和“难民潮”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东北三省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同时,朝核试验将引发周边国家研制核武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日本和韩国很可能会跟进,危及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严重破坏中国的良好周边环境。日本本来就一直宣称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并已经为此作了很多的努力。目前以日本的技术、资金和核材料等而言,制造出核武器是轻而易举的事

中国是否介意朝鲜半岛统一

中国是否介意朝鲜半岛统一? 朝鲜半岛2015年即将迎来分裂70周年。从今年初开始,朝鲜和韩国相继表明了以统一为主题的立场。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统一”成为韩国舆论场的热门词汇。自从2013年12月朝鲜处决“二号人物”张成泽以后,韩国国内“朝鲜崩溃论”持续升温,随之而来就是“统一可能很快到来”的乐观情绪在韩国社会蔓延。 事实上,统一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一个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大国”,一直是韩国许多精英人士的最大梦想。他们近来设想的统一场景更加“宏伟”:韩国与朝鲜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一体化,预计会形成韩朝和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同胞共达8000万人的“韩语经济圈”,将成为继中国和日本之后的东北亚第三大市场,一体化效果将远大于欧盟。 明眼人一看,就觉得韩国现在热论所谓朝韩统一,以及宏伟愿景,实在是有点盲目乐观。直到目前,朝鲜方面未对韩国总统朴槿惠宣布将成立总统直属的“统一准备委员会”,探索统一方向等的新举措做出反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当前朝鲜与韩国对立的局面下,无论以谁为主实现统一都不能让对方接受。而且,两国社会发展差异巨大则被外界视为统一难以实现的另一大障碍。 英国利兹大学半岛事务专家艾丹·福斯特-卡特认为,韩国官方对统一能以和平方式实现的假设在些不符现实。要把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整合在一起是长期而困难的,二者的巨大差异就像俗语说的粉笔

和奶酪一样无法兼容。怪不得2/3以上的韩国人认为个人无法从统一中直接受益。 在韩国人看来,韩国从未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即便日后实现朝鲜半岛统一,也不会威胁到周边的中国、日本、俄罗斯。但是,韩国却一直没有实现统一。诸多原因中有一个可以说很小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德国统一时得到了前苏联的应允,但朝鲜半岛没有获得中国的支持。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韩国人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中国对朝鲜半岛统一的态度。只不过,他们的机会终于来了。韩国《朝鲜日报》2月5日援引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4)》中就5至10年内朝鲜半岛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三种预测:南北统一、维持现状、(局部)军事冲突。报告还特别强调,需要走出“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放弃朝鲜”的认识误区。 《朝鲜日报》提到,虽然中国社科院这份报告的主要基调大体是,比起朝鲜崩溃,更希望南北和解、合作,但是在中国国家级研究机构的报告中谈及“放弃朝鲜的可能性”,这本身无疑是令人惊讶的变化。中国将朝鲜视为“战略资产”的现有立场正在改变,究其原因,朝鲜是个让中国不断困惑的“包袱”。 但是,仅凭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就说中国对朝鲜半岛统一的立场发生变化,的确有些牵强附会。对于这一敏感性问题,除了国内部分研究机构或学者撰写文章作出评估外,至今,中国官方并没有发表相关的文件或报告,表明立场。

朝鲜问题现状浅析及展望

朝鲜半岛问题现状浅析及展望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年4月

一、朝鲜问题现状浅析 (一)、三八线与朝韩双方 由来已久的朝鲜半岛问题总离不开那条臭名昭著的三八线。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其北部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为大韩民国。这条约300公里长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半岛,它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重山峻岭,穿过181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显然,对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以及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八线都是一条极不合理的分界线。 然而,由美苏两国共同划分的三八线却包含了深远的政治意义:三八线的划定为美苏两国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三八线成为美苏两国势力在朝鲜半岛对垒的既定疆界。虽然美苏争霸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而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 朝鲜战争爆发的最深刻的根源——美苏势力在远东的对抗,就表现为三八线的划定。历史证明,后来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以及朝鲜民族的分裂也正是围绕这条纬线发展起来的。而涉及三八线的军事行动做为一条主线,也贯穿了朝鲜冲突和朝鲜战争的全过程:南北朝鲜的军事冲突是沿着三八线展开的;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的进攻引起了美国全面卷入战争;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又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军队因未接受停火协议而打过三八线,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最后,战争的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 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处于当今时代,综合日益复杂的朝鲜半岛问题,我们仍不免回首思索这条三八线所带来的一切,并希望可以从中获取冷静和启迪的力量。 位于三八线以北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虽然是社会主义体制国家,但是政权极其不稳定,国家权力的过度集中带来了一系列的内外问题: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国民思想的开放程度过低;军事装备严重倾斜等等。而朝鲜核问题无疑又让朝鲜的处境更加微妙,更加容易触动超级大国敏感的危机神经,也会对周围国家尤其是中国形成巨大的安全威胁。 而位于三八线以南的大韩民国,却是资本主义民主体制国家,由于国防力量的相对薄弱,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大,经济较为发达,却过度追求和平保留现状。 朝鲜半岛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恐怕就在于朝韩两国获得真正的政治经济独立自主,并最终走向统一。虽然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共同的愿望和目标,但是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在政治经济实力方面的力量悬殊,使得这一共同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中国与朝韩局势 纵观历史,朝鲜半岛一直被纳入中国封建中央政府的羁縻统治藩属体系之下。半岛南部又因在公元前二世纪南部有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弁韩而合称为“韩有三种”。至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的1897年,清廷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不再主张其宗主国权利。李氏朝鲜遂宣布建制称帝,将本国国号称为大韩帝国。 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让朝鲜问题开始成为中美关系中最为纠缠不清的存在。 而自美苏争霸落下帷幕以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就开始以亚洲为重。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尤其对美国构成压力。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也是因为中美两国具有很不相同的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并不在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美国有诸多的机制制衡日本;中国则不然。因此,美国把中国视为是竞争者,甚至是敌人。 而朝鲜核问题却让中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微妙。

朝韩统一对中国有何影响

朝韩统一对中国有何影响 发表于 2009-07-02 08:57:54 类别:历史思辨 据韩联社报道,李明博总统6月23日表示:“如果朝鲜重返国际社会,就可以在韩国和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奠定自主发展的基础。”李明博当天出席在首尔的华克山庄举行的2009年世界韩人会长大会,通过贺词说出了此番话。更有意思的是,李明博总统还充满自信地说:"只要在朝鲜建立工厂、培养人才,我想可以在短时间内追赶中国。" 自然,作为同文同种又同在朝鲜半岛的南北韩,从理论上讲应该统一。问题是:在现实上,这种统一的可能有多大? 朝鲜半岛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朝鲜与韩国),这种不幸的局面是二战结束时由美国与苏联在完全背着朝鲜半岛民众意志的情况下形成的。不过,历史发展到今天,朝鲜半岛的统一,只能由两国自主决定和完成,外国不应干预。应该看到,虽然朝韩双方都认为半岛应该统一,但是对于应该如何统一,统一以后的朝鲜半岛应该是怎样的国家,还远没有形成共识。但是随着朝核问题的解决与和平协议的签订,统一的议题也就将成为朝鲜半岛最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妨来看看同样是同文同种,也同样是因为外国干涉而分裂最后走向统一的两德情况。两德统一,是冷战的结果,从外部来说,是苏联放弃了对东德(和整个东欧)的控制;从内部来说,是资本主义的西德吞并了社会主义的东德。统一后的德国,到2003年为止,向德东地区投入12800亿欧元,东部人均GDP占西部比例由1990年的33.4%提高到2004年的64.3%。东部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西部的83%。基础设施基本达到西部水平,还建立、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但德国东西部实际差距依然很大。东部停止了持续近10年的快速增长,增长率低于西部,与西部的差距继续扩大。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德东的南北、城乡差距增大。失业率居高不下,2004年高达20.1%,为西部两倍多。由此造成严重的人口流失,1990年以来东部人口已减少近9%。德国为统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德国的东部和西部仍然在磨合之中。另外德国的学者也一直在研究德东与德西人民心理的差距,认为德东地区中老年普遍存在对德西的不满,以及对东德的怀念。当然,这是统一带来的阵痛,德国人民终将克服这一痛苦。德国作为欧洲强国的地位只会加强。我们可以看到:两德所以能够统一,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就其内因而言,是因为同为日耳曼民族的德国,其国民理性色彩十足,因而在选择国家应该走什么样的路这个问题上,很容易达成一致——走西德道路,西德统一东德。而在外因方面,则是苏联放弃可对东德控制,从而使东德人民有了自己选择国家道路的权力。 这两个条件在今天的南北韩存不存在呢?就内因而言,韩国与朝鲜在政治、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的差距太大,韩国无法像德国那样在统一之后对东部地区提供巨额援助,朝鲜社会的封闭性与对主体思想的坚持,也远远超过德东地区。韩国一些工商界人士和民间组织认为,朝鲜劳动力素质高,在统一之后与韩国资金、技术结合,朝鲜半岛的经济就能迅速发展。但专家在研究了朝鲜社会和劳动力的一系列研究数据之后,批驳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韩国与朝鲜实际上已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在根本的价值概念与社会心态上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仓促统一

2020-08-12中国大战略

2020-08-12中国大战略 近日偶得一报告,是兰德公司的中国大战略。因为是兰德公司的分析报告,所以要第一时间分析。 兰德公司发布的这份名为《中国的大战略:趋势、轨迹和长期竞争》(China’s Grand Strategy: 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的报告,预测了中国在实现其2050年目标方面的可能。报告声称:美国必须要为中国的崛起做好准备。 - 报告分析了中国未来可能四种的结果。1、获得胜利。即中国实现了所有的战略目标;2、大国崛起。中国实现了部分目标,但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强国;3、经济停滞。中国主动或被迫放弃所有战略目标;4、经济崩溃。即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兰德公司的报告排除了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改善的可能性,一厢情愿的得出结论:中国的崛起、停滞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该报告建议美国增加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资金,并提高联合部队的作战能力。 - 全文分为1、前言;2、引言;3、中国大战略;4、构筑未来;5、外交与经济; 6、重组国防; 7、未来场景。共7个部分

报告中提到的中美关系未来可能的三种关系。1、并行伙伴。2、大国竞争。3、各行其是。 - 兰德公司对中美关系双赢不认可,报告认为中国在制定战略目标方面已变得越来越清晰,中国关于这些目标最终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赢”的说法经不起推敲。同时,兰德公司提出美国方面,应在与中国寻求在不破坏其(中国)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处理好中美关系以获得竞争优势,并解决竞争所带来可能的军事冲突。在亚太地区控制地区现状的变化,并且不激化双方矛盾。 - 兰德公司的报告中并未把中国列为假想敌,同时却提到日本、韩国、菲律宾一线的军事人员将会面临更大的冲突风险。兰德公司在评述中美关系时认为,中美关系将会是一种长期对抗、合作、竞争的关系,军事冲突只是可能之一的选项,不是必然选项。 - 对于中美大战略的问题。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很多学者质疑中国是否有这样一个大战略,显然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连贯的整体规划,只是历届中国领导人所制定的总体愿景和国家目标。事实上,另外一些学者坚持认为,美国也没有大战略(亚太战略),美国政府没有一份文件明确称美国大战略,但通过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等政策文件和高级官员的讲话,可以从中推断出一个美国

浅析朝鲜战争的原因

浅析朝鲜战争的原因 朝鲜战争是战后最重要的局部战争之一, 它对而后的国际形势有着深刻的影响。朝鲜战争是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虽然参战的国家有18国之多但其主要作用的是美国、苏联、中国和朝鲜。因此本文试从这四国来分析导致朝鲜战争的原因。 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其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指导,但他们也不讳言,战后美国的外交目标之一就是“为腐蚀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好战一面创造前提。”二战后反共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二战后美国政治中的经常性内容。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美国主要是从冷战的角度用遏制的态度来看待共产主义问题。该政策的基本假设是美国面临坚如磐石和紧密联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威胁”。他受莫斯科操纵,致力于世界革命。随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变为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将将世界视作一分为二的敌对阵营,双方被无法调和的思想和既存的危险均势分割。共产主义的任何进展自然成为美国所谓的“自由世界”的损失。鉴于此,美国提出了遏制全球“共产主义威胁”的冷战方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更是升华了这一意识把朝鲜战争看作是世界性的事件,看作是美国在全世界的信誉反共问题,看作是一个“意识形态战场”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当朝鲜发生内战的时候美国加入了进来。 美国加入朝鲜战争当然不可能只是基于意识形态上,也有他对当前的局势的分析。华盛顿当事认为苏联在战略态势上以西线为防务的重心,北约的建立更是使苏联忧心匆匆,不得不把其庞大的常规兵力布局在欧洲地区来弥补与美国的核差距。杜鲁门及他的战略顾问们知道只要在西线保持相当的力量,斯大林是不会轻易将战略重心东移的。他们又认为新中国中共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肃清大陆残敌,解放西藏和台湾的严峻任务,无论是在东京的麦克阿瑟还是在华盛顿的杜鲁门都按照他们自己的战略逻辑一致认为中国没有出兵的可能。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对苏联和中国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分析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了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当然美国对苏联用空军袭击的方法来试探苏联的态度收到的是苏联没有扩大事端的结果及苏联的犹豫不决也增强了美国的信心。 再者是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战略考虑。新中国成立后,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美国曾考虑与新中国缓和关系,有人还认为美国将台湾和朝鲜作为筹码和中共交涉,但中共和无聊苏联签订的和约使美国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向台湾开出军舰出兵朝鲜,并以此更好的限制日本。 苏联从一开始不支持金正日用武力统一朝鲜到以不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但是支持朝鲜战争的方式可能与正在莫斯科进行的中苏谈判有关。苏联一直希望保留与国民政府所签订的条约中所获得的对旅顺、大连港和中东铁路的权益,1950 年1 月26 日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旅顺口、大连和中国长春铁路的协定》草案,要求苏联要在1952 年归还这些地方,1 月28 日苏联方面基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这让斯大林想长期在远东占有不冻港的希望破灭,基于此,苏联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限制中国,将战争转嫁给中国。,苏联可以获得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支配权,获得其矿藏和良港。如果美国参战,有中国人顶着,不会导致苏美冲突,中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 这一学期的形势政策我们讲的其中一个是关于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存在至今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朝鲜问题是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和存在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朝鲜半岛是打开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钥匙”,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不但关乎东北亚、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近年来,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让我们首先关注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原因。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后期日本对朝鲜的占领。1868年,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通过大肆向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日本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 (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大国就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在开罗会议和菠茨坦会议上都提到关于朝鲜独立的问题,并提出由四国托管建立临时民主政府的主张。但最终由于美苏两国只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这上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上产生严重分歧,使得朝鲜独立的提议遭到搁浅。而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美苏两国加紧了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的争夺。 (三)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积怨很深,互不信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又相互对立,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再加上各大国在朝鲜半岛追求各自利益,又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复杂性。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国际问题,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建立新的和平保障机制,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近年来,由俄罗斯提出,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参加的六方会谈,不失为一个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二.中国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爆发,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中国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朝鲜半岛现状。我们不希望朝鲜进攻韩国,但也绝不容许韩美方面进攻朝鲜。 中国要支持朝鲜迅速从“核危机国家”转型为“和平发展国家”,阻止美日韩利用朝鲜半岛的任何冲突事件,把战火播撒到中国东北境内。朝鲜的稳定是中国东北亚战略的重要基石。无论朝鲜国内是何种制度,何人掌权,朝鲜都是中国的一级核心利益国家,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友好邻邦。对朝鲜半岛的安全与和平,中国必须全面重新审视、慎重对待和精心维护,确保这些国家不发生战事。 我国可以重启六方会谈,动用软实力,加强与美国各国的沟通,这些必然有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 三、当前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也必须采取好应对措施。但就当前而言,战争并没有发生。所以,中国在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战争准备的同时,更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的爆发。 当前比起担心美韩方面挑起战争,有可能更应该担心朝鲜挑起战争。美韩方面虽然在日本海、黄海举行军演,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虚张声势。毕竟局势还未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