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背诵版

法理学背诵版

法理学背诵版
法理学背诵版

2017法理学背诵版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差别有哪些?

1、指导思想不同,以往法学不同程度以唯心史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认为法律归根到底要被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阶级性不同,以往法学掩饰或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主张法学是超阶级的,“公共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学具备鲜明的阶级性,是为阶级利益和对一定阶级有利的社会制度服务的。

3、法的历史性认识不同,以往法学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的存在,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会伴随阶级与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二、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

程序性。

三、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包括哪些?

1、法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2、法的起源是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由习惯法到制定法地发展过程。

3、法的起源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浑然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

四、资本主义法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1、维护以剥削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具体的三项制度体现为:政党制、普选制、分权制)。

3、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五、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表现在?

1、法的渊源不同。英美法系正式法律渊源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大陆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只有制定法。

2、法的分类不同。英美法系的法律基本分类为普通法和衡平法,大陆法系的法律基本分类为公法和私法。

3、法典编纂不同。大陆法系秉承罗马法传统,法律一般体现为

法典形式。英美法系的制定法主要是单行法律、法规和判例法的汇编。

4、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英美法系采用当事人主义,具体制度体系为诉讼双方的对抗制,法官消极中立。大陆法律深受教会法传统的影响,采用干涉主义,具体制度体现为纠问制,法官居于主导地位。

5、法律思维和法律推理技术不同。大陆法系偏重演绎思维和演绎推理模式,英美法系由于先例制度的存在,倚重类比和归纳推理。

六、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包括哪些?

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试、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入、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法律移植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

1、社会发展和法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然性。

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的移植的的必要性。

3、法治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法的移植则是法治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途径。

4、法的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

七、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包括?

答:法律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

其根据和理由包括:

1、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

2、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3、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决定了法的继承的必要性;

4、法的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

八、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

答: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意志、行为所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与约束作用,具体而言,法律的规范作用有五个方面:

1、法律对于行为人本人行为的指引作用

2、法律对于行为人行为的评价作用

3、法律对于人们相互之间如何行为的预测作用

4、法律对于社会一般公众的教育作用

5、法律对于违法犯罪分子的强制作用

九、法律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答: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法律的社会作用包含维护阶级统治的和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物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具体而言:

1、法律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体现在:(1)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2)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3)调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2、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1)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如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保障生态平衡等方面;(2)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以立法保障劳动条件和调节交易行为;(3)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4)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5)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政治统治的基础在于执行某种社会职能,因此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与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并不矛盾,前者能够促进和保障后者的实现。

十、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1、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法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

2、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主要指法律的概括性、滞后性、稳定性与社会现实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变动性之间的对应困难。

3、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

4、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十一、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机制包括哪些?

答:法的价值之间在某些情形下可能会发生一定范围和程度内的

冲突,一般而言,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位阶原则。即指在同位阶的法律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先于在后的价值。

2、个案平衡原则。即指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律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便利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3、比例原则。即指在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律价值须侵害某一法益时,不得逾越达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

4、人民利益原则。即以是否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来解决一些存在重大疑难的法律价值冲突问题。

十二、法律制定的特征包括哪些?

答:法律的制定也称为法的创制或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修改、补充、废止和认可法律的活动。立法的特征包括:

1、法律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

2、法律制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

3、法律制定是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4、法律制定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即立法技术的活动。

5、法律制定是一项系统性、多层次性的综合性法律创制活动。

6、法律制定的目标是创制出普遍性的、强制性的、规范性的法律规范,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十三、简述我国当前立法体制的特点及必然性

答:当前中国的立法体制可被概括为:一元二级多层次多分枝,形成了“既统一又分层次”的宏观立法格局。我国当前的立法体制的形成具有必然性:

1、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这意味着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中央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国家权力机关。

3、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大,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不能全部集中于中央,地方特别是民族自治地方也应当享有一定的立法权,以适应不同地方的发展需要。

4、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阶段,法律尚不完备,这就决定了行政机关也必须享有一定的立法权,以满足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

十四、法律制定的原则包括哪些?

答:立法的原则是指贯穿于立法活动始终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则,是立法活动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求。法律制定的原则包括:

首先是合法性原则,即立法活动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的精神与规定。

1、合宪性原则:合宪性原则是指法律制定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和规定,包括主体合宪、内容合宪、程序合宪。

2、法制统一原则:要求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应当内部和谐统一,协调一致。包括:(1)统一立法尺度,任何法律不得违背宪法,地方法规不得违背中央法规;(2)避免法律规定的重复;(3)避免法律规定的矛盾。

其次是科学性原则,要求立法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具体包括:

1、立法者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立法还应合理地吸收、借鉴历史和外国的经验。

3、科技法律的大量增加要求立法必须增强科学性。

最后是民主性原则,具体包括:

1、立法内容的民主,即立法的内容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立法活动和立法程序的民主,要求立法主体的组成民主,立法活动和立法程序的民主公开

十五、法律制定的程序有哪些?

答:法律制定的程序是指在立法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步骤与方法。法律制定的程序包括:

1、法律草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最关键步骤)

4、法律的公布。

十六、法律的对人效力原则有哪些?

答:法律对人效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法律对哪些人发生效力的问题,一般而言,法律对人效力原则包括:

1、属人主义原则,以国籍为判断标志。

2、属地主义原则,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限。

3、保护主义原则,以是否侵犯本国及本国公民的利益为判断标志。

4、折中主义,以属地主义为基础,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

十七、法律的生效时间有哪些?

1、自颁布之日生效

2、由该法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3、由专门决定规定生效时间

4、法律规定的条件具备后生效。

十八、法律体系的特征有哪些?

答: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国所

有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划分成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筑起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系的特征包括:

1、法律体系是指一国本国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

2、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国内法所构成的体系

3、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不同类别的部门法所构成的体系。

4、法律体系是由既相对独立而又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体系。

十九、法律部门的特征有哪些?

1、构筑起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互相之间是统一和协调的。

2、各个法律部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它们的内容是有区别的。

3、各个法律部门的内容与结构是基本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发展变化的。

4、法律部门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

二十、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避免主观臆断。

2、合目的性原则:有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一国的法律规定。

3、发展性原则:避免法律部门的僵化,结合现实变化作出调整。

4、平衡性原则:合理划定不同法律部门的界限与范围

5、主次原则:按照法律规范的主要特征(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进行划分,把握重点。

6、相对稳定原则:保持法律部门的适度稳定,避免频繁变动。

二十一、同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律规范的特征包括那些?答:法律规范相较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体现为:

1、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行为规则,它使用同一标准,对处于其效力范围内的主体行为进行指导和评价,这一特点使它有别于任何个别性调整措施。

2、法律规范规定了一定的行为模式,是一种命令式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这使它区别于不包含确定行动方案或仅具有倡导性的口号或建议。

3、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国家意志性,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最基本特征。

4、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规范要求时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

5、法律规范有明确的、肯定的行为模式,有特殊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行为规则。

二十二、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有哪些?

答: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法律规则是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形式来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

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规范。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同属于法律规范,但二者之间仍有一定的差别,具体包括:

1、在内容上,规则明确具体,原则宽泛抽象

2、在适用范围上,规则适用范围较窄,原则适用范围较大

3、在适用方式上,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原则以衡量强度或分量的方式适用。

4、在作用上,法律规则之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小,而原则的运用则会扩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前者保障法律的硬度,后者保障法律的弹性。

二十三、法律概念的种类有哪些?

答:法律概念是通过对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一些法律术语进行提炼加工以后形成的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概念。法律概念属于法律的构成要素,其基本类型包括:

1、主体概念:用以表达法律关系的主体,如法人、自然人等

2、关系概念:用以表达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如所有权,着作权,债权等

3、客体概念:用以表达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如动产、不动产等

4、事实概念:用以表达各种法律事件和行为的概念,如不可抗力、违约等。

二十四、执法的特征包括哪些?

答:狭义的执法指行政执法活动,执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1、执法主体的特定性:仅限于有执法权的主体,即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以及被委托的组织及其人员。

2、执法内容的广泛性: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执法的范围宽泛

3、执法活动的主动性:执法权属于政府部门的法定职权,往往依赖于执法主体以积极作为的方式行使。

4、执法活动的单方面性:仅凭执法主体的单方面意志即可决定。

二十五、执法的原则包括哪些?

答:执法的原则是指在执法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原则性要求,具体而言,执法的原则包括:

1、依法行政原则(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2、讲求效率原则

3、合理性原则

4、正当程序原则

二十六、司法的特征包括哪些?

司法的特征包括:

1、司法的被动性:不告不理

2、司法的中立性:消极中立

3、司法的形式性:严守程序

4、司法的专属性:仅限于有司法权的司法机关,不可转授

5、司法的终极性:判断具备权威性和最终性

二十七、司法的原则包括哪些?

答:司法的原则是指在司法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原则性要求,具体而言,司法的原则包括:

1、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十八、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与其他任何国家权力一样,司法权的行使也要接受监督和制约,在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下,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司法权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司法权正确行使的政治保证。

2、司法权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3、司法机关的上下级以及同级之间也要互相监督,保障司法权正确行使。

4、司法权要接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二十九、公民守法的原因有哪些?

公民守法的原因包括哪些?

答:公民守法的原因包括:

1、因教育而养成的守法习惯和从众心理

2、对法律合法性的认识

3、对法律制裁的敬畏

4、对违法可能遭受的社会压力二产生的恐惧感和羞耻感

5、对守法和违法导致的利益得失的考虑

三十、法律监督的意义有哪些?

法律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广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在现代国家的法制中,法律监督是法制不可缺少的特殊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全过程,对社会生活或经济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我国,法律监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国家法律体系的完整统一,建立法律权威。

2、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范围内统一实施,维护法律权威。

3、法律监督是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确保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

【分析答案】:

1、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监督将权力及其运行置于监督之下,从而保障民主政治的安全;同时,法律监督也是普通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2、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保证。法律监督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体系的统一完整,保障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确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3、法律监督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三十一、法律解释的特点包括哪些?

答: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对于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

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三十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有哪些?

1、法律解释是将抽象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法律事实的必要途径

2、法律解释是寻求对法律规范统一、准确和权威理解和说明的需要。

3、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和立法缺憾的重要手段

4、法律解释是调节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变化之关系的媒介

5、法律解释还具有普及法律知识、推进法制教育的功能。

三十三、立法解释的任务有哪些?

在当代中国,立法解释特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于法律的解释(此处法律为狭义)。立法解释在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当中,占据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解释的任务有三:

1、阐明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疑义

2、适应社会发展,赋予法律新的含义

3、解决法条冲突和司法解释的冲突

三十四、司法解释的作用包括哪些?

答: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在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做的解释。二者若有原则性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新的解释或者决定。

第一,对法律规定不够具体而使理解和执行有困难的问题进行解释,赋予比较概括、原则的规定以具体内容。

第二,通过法律解释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社会情况。法律调整应当与社会现实相协调,应当随社会的发展而赋予某类行为以相应的

法律意义,作出适合社会发展的评价。

第三,对适用法律中的疑问进行统一的解释。

第四,对各级法院之间应如何依据法律规定相互配合审理案件,确定管辖以及有关操作规范问题进行解释。

第五,通过解释活动,弥补立法的不足。

三十五、法律推理的特征包括哪些?

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特征:

1、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

2、法律推理以法律和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

3、法律推理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

4、法律推理的目的是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

5、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

三十六、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的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体而言,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

1、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这一特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其次,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再次,法律关系是

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的具体贯彻。最后,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符合法律规范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一种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首先,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而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次,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和实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三十七、权力和权利的差别有哪些?

1、使用方法不同,我国宪法对中央国家机关使用职权一词,对地方国家机关使用权限一词,对公民使用权利一词

2、主体不同,权力的主体是国际机关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员,权利的主体是一般的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的社会组织。

3、自由度不同,权利主体对其享有的某些权利可以转让或者放弃,权力不能放弃、不能让与。

4、权力的强制性是直接的,权利的强制性则是以权力为中介的,间接的。

三十八、人身利益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特殊性包括哪些?答:人身利益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不得成为买卖、债权和继承的客体。

2、行为人对自己人身的利用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或进行有伤风化的活动。

3、对他人的人身行使权利,需要把握一定的界限,禁止对他人的人身非法强行行使权力。

4、人身的组成部分,即各个人体器官,在与人体相分离之后,视为法律上的“物”,在与人体未分离之前或进入他人的人体以后,视为人身。

三十九、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需要满足那些条件:

答:法律关系客体的物,需满足以下条件:

1、需得到法律的认可。

2、需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3、需要能够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

4、需具备独立性,不可分离之物不能作为法律关系客体意义上的物存在。

四十、法律事实的特征有哪些?

答: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情况的总称,与一般事实相比,法律事实的特征体现在:

1、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无法律规范,无法律事实)

机构法理学背诵笔记

第一部分法、法律 1、法的本质 法的阶级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是“意志”的体现“意志”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满足一种要求,获得某种利益)而产生的自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是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并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 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统治阶级”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因此,“法律就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七 3.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法所反映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由统治阶级的正式代表以这个阶级的共同的根本利益为基础所集中起来的一般意志。 4.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物化为法律规定。 2、法的本质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从终极意义上说,法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在法的意志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性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归根到底又是由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是法的“初级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更深层次”的本质。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内容。 (2)法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这是从终极意义上说的。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归根结底又是由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对法律而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其不同层次的本质。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的 “初级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更深层次的本质。 3、法的基本特征(大纲) 第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法并不会对人的所有行为都进行规范,因而也不会对所有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它只调整它认为重要并且适合由法律进行调整的社会关系。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1)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①国家制定的法,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是由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②国家认可的法,一般是指习惯法。习惯法是根据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由国家立法机关或司法机关赋予社会上既存的某些习惯、教义、礼仪等以法律的效力而形成的法律规范,或者是法官对特殊的地方习惯的认可。 (2)法既然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就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因此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极大的权威性。 ①统一性,指各个法律规范之间在根本原则上的一致,且一个国家一般只能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 ②普遍适用性,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③权威性,主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第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理学知识点口诀记忆

法理学口诀记忆 1.西方封建制法的主要形式(叫罗锅关城) 叫——教——教会法 罗——罗马法 锅——国——国王的赦令 关——惯——地方习惯法 城——城市的商法 2.英美法系的特点(保程普[者],系判官[也]) 保——保守性——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和“向后看”的思维习惯 程——程序——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 普——普通法——以英国为中心,以普通法为基础 系——系统性——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 判——判例法——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 官——法官——在法律的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的作用 3.大陆法系的特点(学典分骡马) 学——法学——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典——法典——实行法典化 分——分工——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强调制定法的权威 骡马——罗马法——全面继承罗马法 4.两大法系的区别(缘分编程) 缘——渊——法律渊源不同 分——分类——分类不同 编——编撰——法典的编撰不同 程——程序——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 5.社会主义法的特点(国人强权) 国——国家——国家意志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人——人民——人民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强——强制力——国家强制实施和人民自觉遵守的统一 权——权利——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1. 几种非马克思主义法学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阿神理膝盖——神意论(阿奎那);理性论(西塞罗、盖尤斯) 活鬼忆卢梭——规范论(霍布斯);意志论(卢梭) 什么制黑糠——事物性质论(孟德斯鸠);自由论(黑格尔、康德) 傻民射庞德——民族精神论(萨维尼);社会控制论(庞德) 利耶?——利益论(耶林) 2. 1.指引作用的分类及标准(剧院确有鸡飞,[指引]够模糊) 3.剧院——具、原——具体的指引和原则的指引(标准:够——构——构成要素) 4.确有——确定、有选择——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标准:模——行为模式) 5.鸡飞——羁、非——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标准:糊——幅度——权限幅度) 6. 2.法律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生计教社交) 7.生——生活——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8.计——技术规范——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

法理

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1.自然法学派: 古典自然法学派影响最大。主张法是人的理性,强调自然法普遍永恒,且高于人定法,人定法符合自然法事才是真正的法律。 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现代的新自然法学的代表人物则有富勒、罗尔斯和德沃金。 2.分析法学派: 主张恶法亦法,它试图将价值考虑排除在法理学科研究的范围之外,并把法理学的任务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实在法律制度的范围。 早期代表人物有边沁、奥斯丁;20世纪分析法学派代表则有凯尔森、哈特等。 3.社会法学派: 社会法学派强调研究“现实的法学”,研究法律现实的方方面面,反对分析法学派仅仅对法律进行形式逻辑上的研究,但他们对其的批判是从反科学的立场出发的。他们对于法律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论述,着重于宣扬法的社会性。 该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艾尔利希。系统地在美国阐述了这一学派观点的是霍姆斯和庞德。 硕硕说:对于西方主要法学流派是选择题极易考察的知识点,出题人可将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混淆,因此每个流派必须准确记忆,一一对应。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法律现象学科的总称。马克思主义法学具有鲜明的特征: 第一,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二,认为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的法学是不存在的,法学总是为一定阶级利益和一定阶级有利的社会制度服务的。

第三,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随着国家的消亡,阶级意义上的法也将会趋于消亡。 硕硕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理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考生要对此知识点有所熟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内涵: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理论。 第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理论。 第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论。 第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理论。 第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崔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理论。 第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论和良法善治理论。 第八,依法治国与改革开放的关系理论。 2、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我国法治建设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导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增强亿万人民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法治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涵盖了法制几乎所有的领域和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传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借鉴了西方法治理论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 硕硕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点,是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理论,因此考生需要予以掌握。

(完整版)法理学考试归纳总结

法的现象:是指能够经验的、凭直观的方式可以认识的法的外部联系的总和,是直观的感性对象--法本身;法的本质则是深藏于法的现象之后以至凭借直观的方式无从把握的法的内在联系,是人们对可感知的法的外部联系的真实本源的一种主观把握和理性抽象。 法的作用:概念:法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分类:1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之别2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对人与社会的有益性3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作用于人于社会关系的形势与内容之别。 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形式与实质、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法通过其规范作用而实现其社会作用。 法的演进: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法律制度从落后状态向先进状态长期而缓慢发展的过程与路径。 法律权利: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法律义务: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责任: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因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法律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包括了法律制度的变迁、法律精神的转换、法律体系的重构等在内的法律进步过程与趋势。法律继承:不同历史类型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承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原有法)对新法律制度(现行法)的影响,新法律制度对旧法律制度的继受。 法律移植: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律,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律移植的范围:一是外国法;二是国际法律与惯例。 法制改革: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在其社会基本属性和社会基本制度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其现行法律制度的基本属性也不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整体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在法律的时代精神、法律的运作体制、具体法律制度等方面,自我创造、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法制改革的关键与核心是法制观念的确立和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立法:特定主体依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活动。 立法体制: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立法权载体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是关于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立法体制是一国立法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立法原则: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反映立法主体在把立法指导思想同立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什么,是执政者立法意识和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反映。 守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 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依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法理学必背题库习题

法的基本特征(P32 全面具体复习简答论述) 法的规范作用是什么? 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法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一般性、概括性的特征。 ·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由法的统一性可引出法的普遍适用性。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法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属于“应然”的范畴。 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从终极意义上讲,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概念定义: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律规则(P38 具体全面复习) 法律规则定义: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 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指示和规定。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行为发生的时空、各种条件等事实状态的预设)、 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法律后果(含否定式后果和肯定式后果)。 法律规则的分类: 从性质上可分为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和权利义务复合规则。 从形式特征上可分为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按其功能可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法律原则(P41具体全面复习) 法律原则定义: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 法律原则可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法律原则的特点:较宽的覆盖面;宏观上的指导性;稳定性。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1、原则的适用比较灵活;规则在适用时要么有效,要么无效 2、在一个法律体系中,原则交错的时候,按其相对分量来解决; 规则之间如果互相冲突,其中必有一个无效; 法律价值:是指在人对法律的需要和实践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法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平等的基本含义:是社会主体能够获得同等的待遇。 人权的定义: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或应当享有的权利。 人权的法律分类:(具体复习) 1、通过法律制度的建构把人权转化为法定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权保障方式。 2、按照主体可分为集体人权和个体人权。 ·就集体人权可分为:一般社会群体的权利;特殊社会群体的权利。 ·就个体人权来说,按照联合国人权公约的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法理学客观题背诵口诀(杜洪波)

杜洪波法理学客观题背诵口诀 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自己,评价别人,教育一般人,预测将来事,强制一小撮。 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一、法律的制定、实施等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 “徒法不足以自行”,立法者不一定能正确把握社会的法律需要,执法者或司法者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法律规定。 二、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创造”社会。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是法律的前提或基础,法律与社会发展具有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法律与社会发展具有一致性,这是就整体而言的。如果从微观层面看,法律则可能超前或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三、语言(说)表达的局限,即可能存在“词不达意”的情形。因此,法律解释必然存在。 四、调整范围的局限,即调整的社会关系在范围和深度上是有限的。 一方面,有些社会关系法律不能调整,如纯粹的恋爱关系、日常生活中的好意施惠关系等,一般不属于法律的调整范围;另一方面,有些社会关系虽然归法律调整,但必须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如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的行为,不宜一概归入刑法调整。 五、法律也会受到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 法律尤其受到政策、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 口诀:人会说犯规 法律保留中的绝对不得授权事项 1、犯罪和刑罚 2、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 3、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4、司法制度 口诀:证人死罪 市法规的立法范围 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 口诀:城建环保史

3个经批准 1、区条例全常批 2、州县条例省常批 3、市法规省常批 变通规定(民族、经特可变通) 一、民族自治法规。 民族自治法规有权对法律和行政法规作出变通规定;但限制条件是:(1)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变通;(2)不得违背法律或行政法规基本原则;(3)不得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变通。 口诀:宪专基 二、经济特区法规。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 提出法律案(又称立法议案、法律案) 提案主题: 1、向全国人大提: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或1个代表团;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院、最高检、中央军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口诀:1代3,专门高国军 2、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全国人大常委会10人以上、委员长会议、国务院、最高院、最高检、中央军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口诀:专门高国军 既可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又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是:专门高国军 两处应当邀请:常人法专 1、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2、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院、最高检、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以及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主体可以提出“法律解释建议”。 专门高国军+省常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法理学》200510 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1)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8)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2) ?论述题复习指导 (14)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 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多项选择题为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名词解释题为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简答题为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论述题为1 小题,每题20 分,满分100 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理学(1)

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理学(1) 第一章法的本质和特征第一节法、法律的词义一、汉语“法”与“法律”的演变1.法:(1)在中国古代,法与刑是通用的(2)法从古代起就有公平的象征意义(3)古代法具有神明裁判的特点 2.律:《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即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遵 守的规范。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唐律疏义》更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为律”。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由日本传入。二、法与法律在西语中的区分(1)西文的法,又兼有权利,公平,正义等道德意味的抽象含义(2)西文的法律通常指具体规则,其词义明确、具体、技术性强(3)有学者认为,法指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而法律则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的法律规则,法律是 法的真实或虚假的表现形式。即自然法与实在法对立的法哲学概括。三、我国当代“法”与“法律”的使用 ?在我国当代法学理论中,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狭义的法律则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也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是指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 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第二节法的本质一、如何认识法的本质1.鉴别“本质”与“现象”; 2.界定“内容”与“形式”; 3.区分“实然”与“应然”。“实然”是指事物的实际状态,它回答的问题是“事实上是什幺”;“应然”是指 事物的理想状态,它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幺”。在法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存 在一定距离。实际存在的法与人们期待的法总会有差异。法的定义:法是由

2017法理学背诵版资料

2017法理学背诵版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差别有哪些? 1、指导思想不同,以往法学不同程度以唯心史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认为法律归根到底要被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阶级性不同,以往法学掩饰或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主张法学是超阶级的,“公共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学具备鲜明的阶级性,是为阶级利益和对一定阶级有利的社会制度服务的。 3、法的历史性认识不同,以往法学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的存在,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会伴随阶级与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二、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

程序性。 三、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包括哪些? 1、法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2、法的起源是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由习惯法到制定法地发展过程。 3、法的起源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浑然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 四、资本主义法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1、维护以剥削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具体的三项制度体现为:政党制、普选制、分权制)。 3、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五、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表现在? 1、法的渊源不同。英美法系正式法律渊源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大陆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只有制定法。 2、法的分类不同。英美法系的法律基本分类为普通法和衡平法,大陆法系的法律基本分类为公法和私法。 3、法典编纂不同。大陆法系秉承罗马法传统,法律一般体现为

20届法硕考研复习:法理学重要必背考点.doc

A归责 归责也叫法律责任的归结,它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 和确认的活动,归责是对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具体包括判断、认定、追究、归结以及减轻和免除法律责任等活动。 一、归责的四个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违法行为或违约行 为发生后,应当按照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违约者或相关人的责任。责任法定原则具体的有四个方面的含义:①要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的机构归责。②反对责任擅断和主观猜想。 比如我见了这个人神志慌张,就判定老黄家的电视机肯定就是他偷的,这样就不行。③反对有害追溯,不能以事后的法律追究在先行为的责任或加重责任,不能以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为由而扩大制裁面、加大制裁程度。 ④责任法定一般允许人民法院运用判例和司法解释的方法行使自由裁最权,正确认定归结法律责任。 (2)公正原则。法律责任追究方面的公正,书上讲了以下几个意思:第一,任何违法行为、违约行为都应 该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第二,责任与违法或者损害相均衡、相平衡。第三,要综合考虑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至恰理的区别对待。第四,要依据法律程序归结、追究责任。第五,要平等追究。 G)效益原则。效益原则简单的讲,就是进行责任追究的时候,要考虑到投入或产出的问题、成本或收益的问 题。 ⑷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意思为,在设定、归结法律责任的时候要考虑到人的心智与情感因素,以真正发挥 法律作用的功能,也就是整个来说要考虑到他的一种人性基础,他的一种人的心智状况,也就是要合乎天理人情。 比如说我为了过个好年去偷”我为了希望工程去盗,从合理性角度恐怕在追究法律责任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所以要考虑到人的心智与情感因素的影响,实现法、理、情的最大程度的统一。 所以真正在最后,归结到法律责任的四个原则就只有八个字:合法、公正、有效、合理。

【精品】2019年法理学笔记整理篇汇总完整版

法理学笔记整理篇汇总 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习惯法,习惯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具有法律效力后,即成为习惯法。 理论法学: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法学分支学科,如法理学,法律思想史。 应用法学:通常是指在社会中实际运用的法学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法学和国内法学以及关于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的学问。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有关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准则和标准。当这些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一般是指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方面的准则和标准,技术规范如被法律确认,就成为技术法规,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行为模式]:是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 ①可以这样行为→授权性法律规范(鼓励性规范、容许性规范) ②应该这样行为→命令性法律规范(“令行”法律设定了积极的、行为的义务;) ③不应该这样行为→禁止性法律规范(“禁止”法律设定了消极的、不行为的义务;) [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①肯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以至奖励。②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法的概括性(一般性):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即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使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它意味着同样情况同样适用,也就是通常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的评价准则:它是法的价值一个方面,它是指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

法律重要知识点(背诵)

法理学 一、法得规范作用 法得规范作用就是法作用于社会得特殊形式。 1、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得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2、评价作用,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她人行为合法与否得评判作用。 3、教育作用,指通过法得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得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示警与示范作用。 4、预测作用,指凭借法律得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 5、强制作用,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二、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就是表现法律规则得形式,法律规则就是法律条文所要表现得内容。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得关系一般就是对应得: 1、一个完整得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2、法律规则得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得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可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得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三、法律责任竞合得免除条件 1、时效免责 2、不诉及协议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 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 四、法律关系得概念与特征 法律关系,就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得过程中所形成得人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1、法律关系就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得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2、法律关系就是体现意志性得特种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就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五、法律责任得竞合及特点 法律责任得竞合,就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得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得法律责任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得现象。 1、数个法律责任得主体为同一法律主体。 2、责任主体实施了一个行为。 3、该行为符合两个货两个以上得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4、数个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 六、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就是立法主体进行立法活动得准则,就是立法活动中应该遵循得指导思想。 1、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 2、科学立法原则 3、民主立法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七、执法得含义及特点 执法,又称法得执行。 广义得执法,就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与程序实施法律得活动。狭义得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得活动。 1.执法就是以国家得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 2.执法得主体,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过程同时就是行使执法权得过程。 4.执法具有主动性与单方面性。 八、司法得含义及特点 司法,又称法得适用,通常就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与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得专门活动。

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理学(8)

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理学(8) 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一节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构成1、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责任方式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2、法律责任的特点:(1)法律责任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2)法律责任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通常有两种,补偿与制裁。(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破坏性责任关系是前因,追究责任或承受制裁是后果。(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和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3、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我国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方面。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研究主体的意义在于(1)不同的行为主体其后果可能是不同的;(2)法律责任存在转移或继受的问题;(3)法人犯罪的理论问题得以解释。2)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在刑法领域,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在民法领域,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3)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4)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即是业已

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分析439个背诵知识点

刑法总则(67题) 1.刑法的特征 2.刑法的任务和机能★ 3.刑法的基本原则 4.刑法在中国领域内的效力★ 5.刑法在中国领域外的效力★ 6.但书的内容和意义 7.犯罪的基本特征★ 8.犯罪客体的种类 9.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0.危害行为的概念、特征 11.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 12.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 13.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特点 14.单位犯罪的概念、要件、处罚原则★ 15.无罪过事件的特征 16.犯罪故意的概念、特征★ 17.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18.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19.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20.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21.犯罪既遂的形态 22.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23.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分类★ 24.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 25.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 26.共同犯罪的认定 27.犯罪集团的特征★ 28.主犯的概念、种类、处罚原则★ 29.教唆犯成立的条件及刑事责任★ 30.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31.继续犯的概念、特征、法律后果★ 32.结合犯的概念、特征、处断原则★ 33.集合反的概念、特征★ 34.连续犯的概念、特征、法律后果★ 35.牵连犯的概念、特征 36.吸收犯的概念、特征、形式 37.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38.特别防卫的成立条件★ 39.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40.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1.刑罚的概念、特征 42.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43.刑罚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概念、关系★ 44.禁止令的含义、内容★ 45.死刑的适用及限制性规定★ 46.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内容 47.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 48.免除处罚情节的适用 49.酌定情节的概念、作用、种类★ 50.正确适用酌定情节 51.一般累犯的概念、构成要件★ 52.特别累犯的概念、构成要件★ 53.累犯与再犯的区别 54.自首制度的概念、意义★ 55.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 56.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57.立功的概念、意义、条件★ 58.数罪并罚制度的特点及意义★ 59.数罪并罚原则的特点★ 60.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69,70,71条)★ 61.缓刑的概念、意义、适用条件★ 62.减刑的限度条件★

法律硕士联考(非法学)即记忆口诀之法理学部分记忆

法律硕士联考(非法学)即记忆口诀之法理学部分记忆 众所周知,法理学在法硕考试中的地位,60分的分值并不好拿,因为有简答题和论述题,更要命的是书上面抽象的文字,刚开始看的时候很晦涩,有点哲学的味道,不像专业课刑法民法那样学起来带劲。可是如果学好了,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信心,还能够为学习刑法民法作出指导,更有甚为法硕的复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己的梦想增加一份筹码,别忘了,你的录取,是初试和复试共同的结果。 关于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看法或者思维能够给你带来高分就行了,而且必须是很简单的记忆,为你带来高分,如果我的思维或者记忆方法,比你自己看书还复杂,那我的存在就完全没必要了。 我是二战北大的炮灰,呵呵,总分考的也不高367分,英语没过线,连复试的机会都没有,我的梦想就在分数出来亦或者是我写完了英语试卷的那一刻而破灭。我希望你们不要像我一样,你们完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把时间留给那些更需要你做的事情上面。下面谈一下我对法理学学习的看法 我认为法理学应该早点复习,因为其理论难度,对于初学者不亚于哲学,更别说考点了,所以,我要嘱咐各位朋友的是,在前期复习刑法民法的同时,应该开始看一下法理学,等到暑期你再看他,他的晦涩会让你感到恐慌的,(这一点二战的朋友应该有体会的)。 法理学的学习过程,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让自己理解书中所说的内容,第二个阶段是找出考点并记忆阶段,理解了并不一定代表自己能掌握他,考试的时候是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出来的,尤其是论述题,可能你也理解,但是笔却写不出来几个字,或者根本就记不住书上面的知识点,何谈让你写呢! 对于法理学的记忆,网络上一直流传的是《超级奇特联想记忆》,这本书写的很不错的,前辈们花了不少心思,是按照指南编写的,但内容很少,尤其是法理学,对于想取得高分的朋友来说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呢,有些口诀也很拗口,不好记忆,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乃至大部分知识都采用一种方法记忆,势必给自己最后的冲刺造成知识的混淆,口诀的乱用。(二战的朋友也是应该有体会的)。 对于法理学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很多人是只听法硕考试的录音,这点我不反对,但法硕录音对你理解知识是不够的,你自己可以花2—3天听一下,自己尝试一下,那些考高分的人,哪个没有听过司法考试的录音啊,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司考录音都适合法硕考试的,很多人去年也听了法硕的录音,可是分数照样很低,原因是他没有找对适合法硕考试的司考培训老师。 对于法理学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找出考点并有意识的记忆他。有些知识,不需要用什么口诀的,只要你找到考点,看过你就能得分,然而有些考点(历年真题出现过的,去年刚刚考过的)在指南或者分析力压根就找不到,这些知识需要你自己从考题中总结,而不是看分析或指南就能够完事的;有些知识自己也明明 知道是考点,可是自己却记不下来,原因在于你想把书上所有的字都记下来,不会把后书看薄,有些可以用口诀的,你自己却无能为力,有些用口诀越用越麻烦,你也没好办法。 不要着急,凡是都是有解决办法的,只是你没发现而已。我今年(2011年)在法硕联考中,综合课考了126分,很高兴,也很幸运,如果问,我怎么能考的,好的方法的话,我想说,选对老师,多听,多看。这点很重要,如果说,我记忆的好,那是因为有前辈的《超级奇特联想记忆》给我我参考的方向,司考的老师让我理解了考试分析上面的几乎所有的知识,所以我和很幸运。 如果说,我看的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朋友们,你们如果想看的更远,应该听

法理学背诵重点

法理学背诵重点 Parasite 2019.1.18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广义的法律 ?宪法 ?狭义的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政法规(国务院)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门)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大代表) 3:法的基本特征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4:法律规则 A从法律规则的内容上分 授权性规则: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 义务性规则:是指直接要求人们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 权利复合性规则:兼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则 B 从法律的规则形式特征上分 规范性规则:指规则的内容明确、肯定和具体,且可直接适用的规则 标准性规则:指法律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具有一定伸缩性,须经解释方可使用且可适当裁量 C从法律规则的功能上分 调整性原则:是指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功能在于控制行为的规则 构成性规则:组织人们按照规则授予的权利去活动 D从法律规则强弱程度分 强行性规则: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法理学上政专升本笔记整理

法理学 !重点?/红色不确定或者没找到 →索引导向* 备注 加粗重点背诵定义 第一编 第一章法学研究 一、法学及其研究对象的观点 (一)不同时代的对人法学的研究对象有着不同的认识。 法学:来源于古拉丁语原意为“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 ?中国古代“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定义为: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 (二)不同学派的法学家对法学的研究对象也有不同的理解。 ?古典法自然法学派:以正义为研究对象。格劳秀斯定义为“关于正义的生活的学问。” ?分析法学派:以实在法为研究对象。法学的定义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社会法学派:以法律及法律与社会的互相作用为研究对象。 (三)法学并非是单纯的法律条文,法学家经常偷过法律来研究社会的观念、制度和过程 (四)法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复杂 二、法学及其研究对象的界定 定义:法学是围绕权力、义务及其界限而展开的。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一)法律说到底就是权利、义务现象。 (二)法律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明确权利和义务的界限,并且努力试着中介先确定的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从而通过法律来保障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法律现象不仅包括法律的文本,也包括法律产生和运行的一切环节,而且,法律现象是用科学抽象方法所形成的概念。 (四)法学既是一种研究活动,也是一种知识体系。 三、法律体系的划分 ?法律部门的角度划分被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 ?从认识论的角度划分: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边缘法学:横跨两个学科或有两个学科整合而成。 四、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法学与哲学 ?黑格尔曾经明确宣布“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 (二)法学与政治学 (三)法学与经济学 1.法律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以及法律所定型化的权利和义务及其界限,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 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对经济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3.民主和法制的进程取决于社会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 4.经济学的许多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引入法学领域,可以加深和丰富人们对法律的认识。 (四)法学与社会学 (五)法学与历史学 (六)法学与逻辑学 (七)法学与科学技术 第二章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起源于古希腊 ?奥斯丁等人创立了法理学

xx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背诵笔记

xx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背诵笔记 出guo司法考试专栏为大家了xx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背诵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对广大考生们复习法理学能有所帮助。 法的局限性反对法律万能论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 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3.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相对于其他社会规范而言,法的调整范围最小,要求最低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a存在立法空白和立法漏 洞b法律的滞后性: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变化性之间的矛盾c法律的僵硬性:法律的抽象性与待决案件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d法律的模糊性:语言表达力上的局限。在实践活动中,法律必须结合自身特点 发挥作用。 法与秩序1.法律的根本而首要的任务就是确保统治秩序的建立,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2.秩序是法的其他价值的基础。3.秩序本身又必须以合乎人性、符合常理作为其目标。秩序难以涉及社会生活的实质,需要接受正义、自由的规制 法与自由1.法律最本质的价值和最高价值是“自由”。“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2.自由衡量国家的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但自由内在的需要限制。(“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成为真正的法律。哪里法律成为实际的法律,即成为自由的存在,哪里法律就成为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自由体现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

法与正义1.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2.正义是法的评价体系。3.正义也极大地推动着法律的进化。 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1.价值位阶。一般而言,自由﹥正义﹥秩序2.个案平衡。综合考虑具体情况,予以平衡。例如“行使权利时,不得危害他人权利”。3.比例原则。“必要限度”“合理补偿”类规定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形式,并以规定权利义务和相应法律后果为内容的行为规范。1.三大逻辑结构:假定条件(主要包括行为条件和主体条件)+行为模式(可为、勿为和应为)+法律后果(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2.三大逻辑结 构在法律规则上缺一不可;但在法律条文中,上述结构则可省略。 法律规则与语言1.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以“法律语句”表达出来,具有语言依赖性。2.法律规则是通过特定语句表达的;法律人适用法律解决具体案件时适用的是语句所表达的意义。(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滂和诬告陷害。”)1.表达法律规则的往往是规范语句。(例如“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送养人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由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再生育子女”;“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2.表述法律规则的还可能是陈述语句表达。(例如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