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 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 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 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 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正放,另一个倒放,里面装

有等质量的同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和p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甲和F乙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 F甲=F乙

2.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

分的高度相等。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甲、乙

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甲、乙的重力G甲、G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中

()

①ρ甲>ρ乙②p甲>p乙③G甲>G乙④m甲>m乙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3.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

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

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取g=10N/kg)()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4.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

>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水

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5.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2(b)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p a和p b,则()

A.p>p a>p b B.p a>p>p b C.p<p a<p b D.p a<p<p b

6.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7.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ρ、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可能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C.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8.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下表中列出了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中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限压阀的质量为40g,大气压值取1.0×105Pa.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下表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

气压/×10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水的沸点

100104108111114116118119120 /℃

A.120℃B.118℃C.114℃D.104℃

9.如图,水平面上放置了质地均匀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质量相等,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为使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小海按不同方法把甲乙两物体分别切下一部分后,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下列切法可能达到目的是

A.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B.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C.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

D.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10.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204N:

②.物块A的密度为1.2×103kg/m3;

③.图乙中,B对A的压强为6000Pa;

④.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

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1 3

A.只有①、②、④正确B.只有①、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10-2m2和

1×10-2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4m高的酒精,容器甲中水的质量为______kg,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当质量m的范围为______kg到3.2kg时,才能满足p水>p酒

精。(33

0.810kg/m

ρ=?

酒精

1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5.0×10-3 m2,A的底面向上凸起,B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 N的水,则B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A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的水中同一高度处压强分别为p A、p B,则p A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 B。

13.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 A(底面积为 2×10-2m2)和均匀圆柱体B 置于水平地面上(ρB>ρ水),A 中盛有体积为 2×10 -3m3的水,B 物体的底面积为 5×10-3m2,高为0.2m,现将圆柱体B 沿水平方向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逐个放入容器A 中并叠成柱形,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增加了为Δ p容1和Δp容2,则Δ p容1______Δp容2,Δp 液

1______Δp液2,(均选填“>”、“<“或“=”)

14.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可以判断大气环流的方向,预报相关气象情况。气象站用气压计采集某区域同一时刻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并将气压相等的各点连起来,绘成“等气压线”,如图所示。

等气压线的特征一般天气特征

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低于中心气压晴朗

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阴雨

②根据A处风的方向,可判断A处气压_______B处气压;结合上表,可判断该区域一般天气特征为______。

15.(1)如图1,“全碳气凝胶”的密度仅为0.16mg/cm3,用它做成体积为100m3的实心“人造山峰”质量只有_____kg。

(2)如图2,A砖长、宽、高分别为0.4m、0.2m、0.1m,它的重为160N,A砖的密度ρA =_____kg/m3.另一种外形跟A砖一样的B砖,当A砖侧放、B砖立放在水平地面时,A,B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A、B砖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体积后,两砖对地面的压强变化之比△ρA:△ρB=_____。

16.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和一足够长的圆柱形金属块,其横截面积S容:S柱=3:1,容器中盛有水,金属块吊在一根细线下,现将金属块慢慢放入水中,则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为15厘米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_________帕.若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15厘米,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________帕.

17.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中盛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ρ2,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h2。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

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每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____;若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____(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____。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如果改装满酒精后,酒精的质量一定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2千克,杯底受到的压强一定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A砖长、宽、高分别为0.4 m、0.2 m、0.1 m,它的重为160 N,A砖的密度

ρA=_____kg/m3.另一种外形跟A砖一样的B砖,如图所示,当A砖侧放、B砖立放在水平地面时,A、B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A、B砖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体积后,两砖对地面的压强变化之比ΔρA:ΔρB=_____.(g取10 N/kg).

三、实验题

21.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柱状容器内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先将一个U型管压强计改装为两端都装上扎有相同橡皮膜的金属盒(且两管液面齐平),分别放至两容器的底部,如图所示,据此可发现U型管的左边管内液面位置相对较____(选填“高”或“低”),这说明____容器底部的液体压强较大;然后再将两个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同时都减少一半,则U型管两管液面高度差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小明用2mL 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______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外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5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长度为4.00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______;

②如图乙,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____(选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4N;

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大气压的值为______Pa。

23.小刚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密度时,将两端开口、底部带有阀门K的三通U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容器中,左侧容器盛有密度已知(ρ0)的液体。右侧容器盛有待测液体(ρ)。先用抽气机抽出U形管内的部分空气,再关闭阀门K,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液柱会上升是因为玻璃管内部气压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玻璃管外部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2)为了测量右侧液体的密度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

(3)根据已知液体密度和测量得到的物理量,可得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不能完全抽空,测量结果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24.小丽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小丽将通过观察泡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2)比较甲、乙两图实验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_________________所示实验。本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刻度线长度,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计算活塞的面积

S=____________.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26.如图所示,重为5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为4N,请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7.请在图中画出一本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_____;

28.在图中画出小明对滑梯压力的示意图。 (______)

五、计算题

29.一块长方体花岗岩纪念碑高、宽、厚分别为10m ,3m ,2m ,密度为3

3

2.510kg/m ?,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1.210Pa ?,为使地面能承受纪念碑,现把纪念碑立在高1m ,密度为33210kg/m ?的长方体基石上(g 取10N/kg ) (1)纪念碑的质量是多少?

(2)若纪念碑直接矗立在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3)基石的底面积至少要多大?

30.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均为0.01米2、容器重力均为G 0,容器内盛有相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将两个密度不同、体积均为1×10-3米3的实心光滑柱体A 、B 分别竖直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和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容如下表所示。

压强 放入A 柱体 放入B 柱体 p 水

(帕) 1470

1960

p 容

(帕)

1960 2940

(1)求放入A 柱体后,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通过计算确定容器的重力。

(3)判断柱体B 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1.如图所示,将质量为140 g ,底面积为100 cm 2,高为20 cm 的薄壁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逐渐倒入3 cm 深的水。现用手将一系有细绳的圆柱体A 缓慢向下浸入水中,圆柱体A 的质量为360 g ,底面积为40 cm 2,高为10 cm ,最终当圆柱体A 静止后松开手。整个过程中圆柱体不吸水,细绳质量不计。求:

(1)圆柱体A 的密度;

(2)圆柱体A 最终静止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3)圆柱体A 最终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甲、乙是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容器,甲容器口小底大,乙容器口大底小,所以等质量的同种液体放在两容器中甲的液面低于乙的液面,故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 甲<p

,又由液体重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关系,甲图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大于液体重力,乙图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小于液体重力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关系为:F 甲>F

,故答案选C 。

2.D

解析:D 【详解】

由图知,甲切去的体积较小,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由m

V

ρ=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ρρ甲乙>,故①正确; 由题意知h h =甲剩乙剩,由

F G mg Vg Sg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可知,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p >甲剩乙剩,切去部分的质量相同,根据G mg =知,切去部分的压力相同,由图知S S <甲乙,根据F

p S

=

知,p p >甲切乙切,所以 p p p p +>+甲切乙切甲剩乙剩

即p p 甲乙>,故②正确;

由图知切去甲的高度小于切去乙的高度,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根据比例关系知:在剩余甲的高度等于剩余乙的高度时,甲剩余的质量一定大于乙剩余乙的质量,故④正确;

根据G mg =知甲剩余的重力一定大于乙剩余乙的重力,所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故③正确。

综合分析①②③④都正确,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3.C

解析:C 【详解】 乙球受到的浮力

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10﹣3m 3=10N

杠杆左端减小的力乘以力臂等于杠杆右端减小的力乘以力臂,所以

F 浮×OB =F ×OA

所以

10N×(25cm ﹣10cm)=F ×10cm

所以F =15N 。

杠杆左端受到甲的拉力减小了15N ,甲对桌面的压力增大15N , 所以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大了,增大的值为

-42

15==1500Pa 101010m F N P S =

?? 故选C 。

4.C

解析:C 【详解】

A .甲和乙是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 =ps =ρghs =ρgV =mg =G

由图知

S 左>S 右

因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 左=p 右,故

m 水>m 酒精

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增加的压力相等,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所以左边容器增加的压强小,会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故A 不符合题意; B .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因为

ρ水>ρ酒精

所以

m 水>m 酒精

这样可以使水对容器底的增加的压力大于酒精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力,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不好确定哪个增加的压强多,不能确定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

关系,故B 不符合题意;

C .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减小的压力相等,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所以左边容器减小的压强小,会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故C 符合题意;

D .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因为

ρ水>ρ酒精

所以

m 水>m 酒精

这样可以使水对容器底的减小的压力大于酒精对容器底减小的压力,底面积左边容器的大,不好确定哪个减小的压强多,不能确定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5.D

解析:D 【详解】

原来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G Vg Shg p gh S S S

ρρρ=

=== 若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切成a 、b 两部分,由图知对a 两部分 V a <S a h

a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a a a a a a a a a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a <p

对b 两部分

V b >S b h

b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b b b b b b b b b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b >p

综上

p a <p <p b

故选D 。

6.D

解析:D 【详解】 根据浮排F gV ρ=

可知,气泡的体积在变大,那么气泡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气泡的体积

变大,气体质量不变,那么气泡里面气体的压强在变小。

故选D。

7.C

解析:C

【详解】

A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可能大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

等,由ρ=m

V

可知ρ甲可能小于ρ乙;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

力面积相同,由p=F

S

可知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甲>p乙,故

AB错误;

C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等,

由ρ=m

V

可知ρ甲>ρ乙;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

由p=F

S

可知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甲>p乙,故C正确,D错

误。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当高压锅内气体刚好将限压阀顶起时,此时锅内水温度达到最高.高压锅内气体刚好将限压阀顶起时,锅内气体对出气孔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和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之和,根据

p=F

S

、G=mg,则锅内气压为:

p=p0+p阀=p0+

F

S

=p0+

G

S

=p0+

m g

S

=1.0×105Pa +

-62

0.04kg10N/kg

1010m

?

?

=1.4×105Pa.

由表可知,当锅内气压为1.4×105Pa时,水温为114℃,即该高压锅内水温最高可以达到114℃.故C正确.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由柱体体积公式V=Sh知道,

V甲<V乙,

又因为甲乙质量相等,由=m V

ρ知道,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甲乙剩余部分质量仍相等,将切下部分叠加到

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由压强公式

F

p

S

=知

道,当

S甲<S乙

时,

p甲>p乙,

故A不正确。

B.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因为ρ甲>ρ乙,

由=m V

ρ知道,切掉的部分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剩余部分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将

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的总质量小于乙的总质量,甲的总重力小于乙的总重力,甲对地面压力小于乙对地面压力,而

S甲<S乙,由压强公式

F

p

S

=知道,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

故B正确。

C.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因为甲乙质量相等,所以,

ρ甲V甲=ρ乙V乙,ρ甲S甲h甲=ρ乙S乙h乙,

因为

h甲=h乙,

所以,

ρ甲S甲=ρ乙S乙,

设切掉的厚度为△h,则有

ρ甲S甲△h=ρ乙S乙△h,

即切掉的部分质量相等,故C不正确。

D.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剩余部分质量质量仍相等,因为ρ甲>ρ乙,由

=m V

ρ知道,所以剩余部分体积

V甲'<V乙',

因为

h甲=h乙,

所以,剩余部分底面积

S甲'<S乙',

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

据压强公式

F

p

S

=,因为S甲'<S乙',所以p甲>p乙,故D不正确。

10.A

【解析】 【详解】

①物块A 的底面积:S A =L A 2=(20cm )2=400cm 2=0.04m 2,物块A 对地面的压力:F =pS A =5100Pa×0.04m 2=204N ,故①正确;

②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图乙中物块A 、B 的总重力G 总

=F =204N ,由G =mg =ρVg =ρL 3g 可得:G A +G B =ρA L A 3g +ρB L B 3g =204N ,因为ρA :ρB =3:1,所以有:ρA ×(0.2m )3×10N/kg+1

3

ρA ×(0.3m )3×10N/kg=204N ,解得:ρA =1.2×103kg/m 3,故②正确;

③物块A 的重力:G A =ρA L A 3g =1.2×103kg/m 3×(0.2m )3×10N/kg=96N ,物块B 的重力:G B =G -G A =204N-96N=108N ,图乙中,B 对A 的压强:B B BA 2A A 108N =2700Pa 0.04m

F G p S S ===,故③错误;

④图丙中,沿竖直方向切去物块B 后,设剩余部分占物块B 体积的比例为x ,则物块B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为S B ?x ,物块B 剩余部分的重为G B ?x ,A B B B ·x

2800Pa ·x

G G p S +=

=,

()2

96N+108N?x

=2800Pa 0.3m ?x ,解得2x 3=,即将物块B 沿竖直方向切去13

,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二、填空题

11.4kg 2.4 【详解】

[1]水的密度知道,这些水的底面积是2×10-2m2,水的高度是0.2m ,这些水的体积

这些水的质量

容器甲中水的质量是4kg 。 [2]根据液体压

解析:4kg 5:8 2.4 【详解】

[1]水的密度知道,这些水的底面积是2×10-2m 2,水的高度是0.2m ,这些水的体积

-22-33210m 0.2m 410m V S h ==??=?水水水

这些水的质量

33-331.010kg/m 410m 4kg m V ρ==???=水水水

容器甲中水的质量是4kg 。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

33331.010kg/m 0.2m

::5:80.810kg/m 0.4m

p p gh gh ρρ??===??酒酒酒水水水

两者之比是5:8。 [3]由题意可知,酒精的质量

33-220.810kg/m 110m 0.4m 3.2kg m V ρ==????=酒酒酒

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 的水和酒精后,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

()()-22

-4kg -10N/kg

210m m

m g

m p S ?=

=

?水

水水

()()-22

- 3.2kg -10N/kg

110m m m g m p S ?=

=?酒酒酒

由于要满足p 水>p 酒精,即

()()-22

-22

4kg -10N/kg 3.2kg -10N/kg 210m 110m m m ??>??

解得 2.4kg m >,即是当质量m 的范围为2.4kg 到3.2kg 时,才能满足p 水>p 酒精。

12.0×103 大于 大于 【详解】

[1]B 对桌面的压强 Pa

[2]A 、B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均为10N ,但是A 容器底部凸起,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故其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 [3]A 容

解析:0×103 大于 大于 【详解】 [1]B 对桌面的压强

3

3210N 2.0105.010m

F p S -=

==??Pa [2]A 、B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均为10N ,但是A 容器底部凸起,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故其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

[3]A 容器的水面高于B 容器,故A 、B 容器的水中同一高度处所处的深度h A 大于h B ,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A B p p >。

13.= > 【详解】

[1]由题知,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的增加量相同,底面积不变,由p=可知,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相等,即 Δ p 容1=Δp 容2 [2]容器 A 中水的深度

解析:= > 【详解】

[1]由题知,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的增加量相同,底面积不变,由p =F

S

可知,前后两次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相等,即

Δ p 容1=Δp 容2

[2]容器 A 中水的深度

h =V S 水

容=33

22

210?m

210m --??=0.1m 第一次放入时,水的深度增加

Δh 1=B 0.1m S S ?容=3222 510m 0.1m 210m

--???=0.025m 第二次放入时,水的深度增加

Δh 2=B B 0.025m S S S ?-容=322232

510m 0.025m 210m 510m ---???-?≈0.0083m

因为Δh 1>Δh 2,由Δp =ρg Δh 得

Δp 液1>Δp 液2

14.海拔高度相同(同一水平面) 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于 阴雨

【详解】

[1][2]根据可知,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即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采集数据时,应

解析:海拔高度相同(同一水平面) 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于 阴雨 【详解】

[1][2]根据p gh ρ=可知,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即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采集数据时,应使近地面不同地点海拔高度相同,这样才可以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判断大气环流的方向;

[3][4]A 处风的方向从A 到B ,那么可知A 处气压高于B 处气压;从图中可以看到,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那么从表中可知天气特征为阴雨。

15.2×103 1:1 【解析】 【详解】

(1)由ρ=得,100m3的实心“人造山峰”的质量:m =ρV=0.16mg/cm3×100×106cm3=16×106mg=16kg ;

(2)由

解析:2×103 1:1 【解析】 【详解】

(1)由ρ=

m

V

得,100m 3的实心“人造山峰”的质量:m =ρV =0.16mg/cm 3×100×106cm 3=16×106mg =16kg ;

(2)由G =mg 可得,A 砖的质量为:m A =

A 160N

10N /kg

G g ==16kg , A 砖的体积为:V A =0.4m ×0.2m ×0.1m =0.008m 3,

则A 砖的密度为:ρA =A A m V =3

16kg

0.008m

=2×103kg/m 3; 当A 砖侧放、B 砖立方在水平地面时,A 、B 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p A =p B ,规则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F G mg Vg Sgh S S S S S

ρρ=====ρgh , 所以ρA gh A =ρB gh B ,即ρA g ×0.2m =ρB g ×0.4m ,所以

A B 0.42

0.21

m m ρρ==, 将A 、B 砖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体积,底面积不变,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是切去的部分,即:△F =△G =ρV 切g ,

所以,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

A B A

B

A B A

B

A

B 20.2m 0.1m 110.4m 0.1m 1

V g V g

S p p S S S ρρρρ?=

=

?

=?=?切切::. 16.500Pa 750Pa 【分析】

首先要清楚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为15厘米的过程中,圆柱下降,液面上升;再求出圆柱形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容器底面积和金属块底面积的关系求出容器中

解析:500Pa 750Pa 【分析】

首先要清楚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为15厘米的过程中,圆柱下降,液面上升;再求出圆柱形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容器底面积和金属块底面积的关系求出容器中水面高度差,再求压强;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15厘米时,求出液面升高的,利用

p gh ρ=求压强的增大值.

【详解】

(1)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到15厘米的过程中,金属块排开液体体积V 排1=S 1h , 容器和圆柱形金属块的横截面积比为S 容:S 柱=3:1,那么水的高度增加为:

1112111

15cm 5cm 0.05m 333

V S h h h S S =

===?==排;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值:

△p 1=ρg △h 1=1.0×103kg/m 3×10N/kg×0.05m=500Pa .

(2)金属块下放15厘米,相对于原来液面排开液体体积V 排’=S 1h ,那么水面高度增加为:

1211111

15cm 7.5cm 0.075m 322

V S h h h S S S S =

===?==--排,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值:

△p=ρg △h=1.0×103kg/m 3×10N/kg×0.075m=750Pa .

17.ρ1gh1+ρ2gh2 【解析】 【详解】

设出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为S ,则两种不相溶液体的体积:V1=Sh1,V2=Sh2,

由ρ=mV 可得,两液体的质量: m1=ρ1V1=ρ1Sh1,m2=ρ2

解析:ρ1gh 1+ρ2gh 2

【解析】 【详解】

设出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为S ,则两种不相溶液体的体积:,

可得,两液体的质量:

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18.大于 小于 【解析】

(1)由p=FS=Gs=ρgVs=ρgshs=ρgh ,因为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即p=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 若在每个正方体的上

解析:大于 小于 【解析】

(1)由,因为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即

,且,所以;

若在每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部分,则甲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

剩余的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由于,即,

所以,故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

(2)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

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①

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②

已知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可得

甲切去部分的重……………………③

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④

③:④有

可得………………⑤

若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

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⑥

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⑦

由①⑤⑥可知,………………⑧

由②⑤⑦可知,……………⑨

因为最初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点睛:对于柱状物体的压强,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P=ρgh进行分析解答。

19.千克每立方米小于变小

【解析】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如果改装满酒精后,根据得,m ,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解析:千克每立方米小于变小

【解析】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

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

压强计算专题一【压强思维导图】 i.基础引入

: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 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压强变化类计算 (1) 压强变化量(5)v 、n 取值范围 (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 七大题型 (4)压强变化范围 (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 (3)固体压强: 切割叠放(h 、v 、m ) (2)液体压强: 抽倒加物(h 、m ) :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

压强变化分析压强的估值开放性试题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 三个实心正方体 叠放 切割 水平切割 竖直切割 切去相同质量 切去相同高度 切去相同厚度 施压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杯中球 杯中木块 抽出 倒入 相同质量 相同深度 相同体积 p gh ρ = p gh ρ = p gh ρ = F p s = F p s = 'p p p =+? 原 'p p p =-? 原 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 压强可能是多少?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 ii.例题讲解 1、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A的边 长为0.25米,B的边长为0.4米。 ①求正方体A的密度ρA。 ②求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③若在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ΔV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p A′和p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的取值范围。 ⑴ρA= A V A m = g A V A G= 千克 牛 米) ( 牛 / 8.9 3 25 .0 980 ? = 6.4×103千克/米3(3分) (ρB= B V B m= g B V B G=1.5625×103千克/米3) ⑵p B= B S B F= B S B G=980牛/(0.4米)2 = 6.125×103帕。(3分) ⑶∵⑴p A′=p B′ 图12 B A

2018年上海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含答案)

2018年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秦雷威)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本题3分)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其中盛水的高度也相同,则它们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与压力F之间的关系是( ) A. p A=p B=p C,F A=F B=F C B. p A>p B>p C,F A>F B>F C C. p A<p B<p C,F A<F B<F C D. p A=p B=p C,F A>F B>F C 2.(本题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丁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丁<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丁<p丙 C.p甲>p乙>p丙>p丁 D.p丁<p甲<p乙=p丙 3.(本题3分)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4.(本题3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F 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 A . 只有①和③ B . 只有①和④ C . 只有②和③ D . 只有③和④ 5.(本题3分)【2016·重庆B 卷】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则( ) A . 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 . 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 . 取出小球后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较小的是甲 D . 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6.(本题3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 的关系是( ) A .P P <甲乙,F F >甲乙 B . P P <甲乙,F F <甲乙 C .P P >甲乙, F F >甲乙 D . P P >甲乙,F F <甲乙 7.(本题3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装水的容器,一个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用一个力F 将木块匀速压入水中直至刚好浸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0-2021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问题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50cm 2、高为13cm 、质量为100g 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厚度不计),将一个质量为250g 、体积为200cm 3的实心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放入小球之前容器内水的深度为10cm ,将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400Pa 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为2.5N C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N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600P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小球的密度为 3 3 250g 1.25g/cm 200cm m V ρ= = =球球球 由于小球的密度大于水,故放在容器中时会沉底;假设无水溢出时,将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水面上升高度为 3 2 200cm 4cm 50cm V h S ?===球 容 此时容器中水的高度为 0.1m+0.04m 0.14m h h h '=+?== 由于容器高为0.13m ,故溢出水的高度为0.01m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331.010kg/m 10N/kg 0.13m 1300Pa p gh ρ==???= 故A 错误; B .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33631.010kg/m 10N/kg 20010m 2N F gV ρ-==????=球 故B 错误; C .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431300Pa 5010m 6.5N F pS -'==??= 故C 错误;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水的重力与小球的重力之和,即 F G G G =++压水球容 而

上海市中考物理汇编-压强计算 (2)

压强计算 宝山:21.如图所示,高为1.3米,底面积分别为0.15米2和0.05米2的甲、乙两个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在下部用轻质细管连通后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1米深的水. (1)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2)若将一体积为0.04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到甲容器中的水里(已知ρ球=1×103千克/米3),求:直到小球在水中不动为止,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F乙. 嘉定:22.如图14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底面积为9S,乙的底面积为10S,分别盛有1.8×10-3米3体积的水和0.25米高的酒精。(ρ酒=0.8×103千克/米3)求:(1)水的质量m水。 (2)若甲容器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求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 (3)若水和酒精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为了使甲、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水和酒精的压力相等,以下方法可行的是(选填“A”、“B”或“C”)。并计算出抽出(或加入)的ΔV或Δh。 图14

A 抽出ΔV体积的水和酒精 B 加入Δh高的水和酒精 C 抽出Δh高的水和酒精 闵行:25.质量为 0.2 千克、底面积为 0.01 米2 、容积为2×10-3 米 3 的薄壁容器内装入 0.15 米深的某液体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 11.76 牛。 (1)求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2)求该液体的密度、体积。 (3)若在容器内再放入一质量为 1.5 千克、体积为1.5×10-1 米3 的实心物块,且物块浸没。求物块静止 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 黄浦:21.如图11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若甲中盛有质量为3千克的水,求水的体积V1及水对甲底部的压力F1。 ②若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S,其内装有深为H、密度为ρ的液体;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S高h。现将乙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甲的液体中,此时液体对甲底部压强P恰等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P1。求乙的密度ρ1。

上海中考物理固体压强综合试题

固体压强变化练习 例题分析: 1、如图3所示,把质量为m 甲、m 乙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甲=2ρ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为P 0。若在乙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四分之一高度,并将甲块叠放在乙块上面,此时乙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 乙,则m 甲、m 乙及P 乙、P 0的大小关系为() A .m 甲=4m 乙 P 乙=1/4P 0 B .m 甲=2m 乙 P 乙=1/2P 0 C .m 甲=1/2m 乙 P 乙=P 0 D .m 甲=1/4m 乙 P 乙=P 0 2、如图6所示,边长分别为a 、b 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 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 ,则甲物体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体的质量。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 积均为V 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Δp 甲:Δp 乙为。 3、甲、乙两块砖体积相同,长、宽、高之比是4∶2∶1,已知ρ甲<ρ乙,现将它们按图3所示方法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上面砖块对下面砖块的压强与下面砖块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的是() 4、如图1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为0.2米,B 的边长为 0.3米,A 的密度为3000千克/米3 ,B 的密度为2000千克/米3 . ①求正方体A 的质量;②求正方体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③若正方体A 、B 在底部中间挖去厚度为0.1米,底面积为S 的相同柱形后,如图16乙所示, A 、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A P '和 B P '.则A P '、B P '(选填“能”或“不能”)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 综合练习: 1.如图(a )(b )所示,若分别沿虚线方向切去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正方体的左侧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A 、只有(a )图发生变化 B 、只有(b )图发生变化 C 、图(a )(b )均会发生变化 D 、图(a )(b )两种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 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三块物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若把它们都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三个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A 、p 甲=p 乙=p 丙 B 、 p 甲

p 乙>p 丙 D 、以上都有可能 3.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 的大小关系为() A 、p 甲

m 乙。 图6 甲 乙 A . B . C . D . 图3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乙 甲 图12 A B A B (甲) (乙)

2015上海初三物理二模压强计算题汇总

压强计算 1.如图1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质量均为8千克,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体积为l×l0-3 米3 ,B 的边长为 0.2米。求: ① 物体A 的密度 ρA 。 ② 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 ③ 现沿竖直方向分别将A 、B 切去相同厚度h ,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请比较叠放前后A 、B 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 A 、△P B 的大小关系,并写出推导过程。 2.如图2所示薄壁容器A 放在水平地面上,高0.5米,底面积为0.12米,内装有0.3米深的水,求: (1)容器内水的质量m 水; (2)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P 水; (3)若将体积为3810-?3米的正方体B 轻轻放入A 容 器中,此时: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1P ?,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2P ?.请通过计算比 较1P ?和的2P ?大小关系及对应的正方体B 的密度. (本小题可直接写出答案,无需解题过程) 3.如图3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正方体物块A ,其密度为1.2×103千克/米3。求:(1)若物块A 的边长为0.2米时,物块A 的质量m A 及对地面的压强p A ; (2)若物块A 边长为2a ,现有实心正方体物块B 、C (它们的密度、边长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当选择物块________(选填“B ”或“C ”),并将其放在物块A 上表面的中央时,可使其对物块A 的压强与物块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计算出该物块的密度值。 图 1 (图2) 图3

4.如图4所示,质量为2千克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① 若该正方体的体积为1×10-3 米3 ,求它的密度ρ和对地面的压强p 。 ② 若该正方体的边长为l ,现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为Δl 的部分甲,如图4(a )所示,然后将切去部分旋转90度后叠放在剩余部分乙的上表面的中央,如图4(b )、(c )、(d )所示。此时甲对乙的压强和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请通过推导得出p 甲与p 乙的大小关系及Δl 的取值范围。 5.如图5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10-2米2,盛有足够多的水,置于水平面上。 ①若容器内水深为0.3米,求水的质量m 水。 ②求水面下0.1米深度处水产生的压强p 水。 ③现将一个边长为a 、质量为m 的正方体放入容器内的水中后(水未溢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Δp 容恰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 水,求该正方体的质量m 。 (a ) (b ) (c ) (d ) 图4 图5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分类汇编_压强选择题

压强选择题 1、(杨浦10). 如图4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并将切除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p p <甲乙 B. p p >甲乙 C. p p =甲乙 D. 都有可能 2、(松江8).如图5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物块密度大于液体甲的密度),一个浸没在液体甲中,另一个放在圆柱体乙上。液体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和压强增加量分别为ΔF 甲和Δp 甲,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力增加量和压强增加量分别为ΔF 乙和Δp 乙,则( ) A .ΔF 甲一定小于ΔF 乙 B .ΔF 甲可能大于ΔF 乙 C .Δp 甲一定大于Δp 乙 D .Δp 甲可能等于Δp 乙 3、(徐汇8)、 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 ) A. P 甲可能等于P 乙 B. P 甲一定大于P 乙 C. P 甲可能小于P 乙 D. P 甲一定小于P 乙 图5

图3 甲 乙 4、(青浦8).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 甲、△F 乙的关系是( ) A .△F 甲 一定大于△F 乙 B .△F 甲 可能等于△F 乙 C .△F 甲一定小于△F 乙 D .△F 甲可能小于△F 乙 5、(嘉定8).如图3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甲、乙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 甲、V 乙,则( ) A .V 甲一定大于V 乙 B .V 甲一定小于V 乙 C .V 甲可能小于V 乙 D .V 甲可能等于V 乙 6、(闵行8).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如图4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乙对水平地面 的压强为p 1。若将两正方体同时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ΔV 后(ΔV=0.5V 甲),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1一定大于p 2 B .p 1一定小于p 2 C .p 1一定等于p 2 D .p 1可能小于p 2 7、(奉贤8).如图4所示,均匀圆柱体甲与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甲、乙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甲并从容器中抽出乙,且切去甲和抽出乙的 甲 乙 图3 图4 甲 乙

2017上海物理一模各区县压强计算汇编(含答案)

2017年压强计算题汇编 1.(2017奉贤21)如图13所示,一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求: (1)当容器内盛有1×10-3米3的酒精时,酒精的质量m 酒;(已知ρ酒=0.8×103千克/米3) (2)当容器内盛有0.1米深的水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当容器中盛有质量、体积分别为m 、2V 的液体时,把一质量、体积分别为2m 、V 的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此液体中,设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液,试计算Δp 容:Δp 液的值。 2.(2017嘉定22)如图14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底面积为9S ,乙的底面积为10S ,分别盛有1.8×10-3米3体积的水和0.25米高的酒精。(ρ 酒 =0.8×103千克/米3)求: (1)水的质量m 水。 (2)若甲容器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求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甲。

图14 (3)若水和酒精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为了使甲、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水和酒精的压力相 等,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选填“A ”、“B ”或“C ”)。并计算出抽出(或加入)的ΔV 或Δh 。 (1)m 水=ρ水V =1×103千 克/米3×1.8×10-3米3 = 1.8千克 3分 (2)F 甲=G 水+G 甲=(m 水 +m 甲)g =(1.8千克+0.2千克)×9.8牛/千克 =19.6牛 1分 p 甲=F 甲/S 甲 =19.6 牛/(1×10-2米2)=1.96×103帕 2分 (3)B ; 1分 p 水=p 酒 ρ水gh 水=ρ酒gh 酒 1×103千克/米3 h 水=0.8×103千克/米3 ×0.25米 h 水=0.2米 1分F 水’ =F 酒’ ρ水gh 水’ S 水=ρ酒gh 酒’ S 酒 ρ水g (h 水+△h )9S =ρ酒g (h 酒+△h )10S 1分 1×103千克/米3(0.2米+△h )×9=0.8×103千克/米3 (0.25米+△h )×10 △h =0.2米 1分 3.(2017黄浦21)如图11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若甲中盛有质量为3千克的水,求水的体积及水对甲底部的压力。 ②若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S ,其内装有深为H 、密度为的液体;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S 高h 。

上海初三物理 压强计算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知识要点 初三物理压强计算 知识点1 基本计算公式 密度公式: ρ = V ,密度、质量、体积知道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压强定义公式:P = F,分析压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明确受力面积。 S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p = ρgh,注意:当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时,可以用这一公式。 知识点2 基本方法与技巧 (1)牢记两个压强公式,理解式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注意统一用国际单位; (2)要能正确地确定压力、确定受力面积、确定深度; (3)相关的物理量(如重力、质量、密度等)及计算也要搞清楚; (4)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并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 (5)计算有关固体、液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时,先求压力还是压强的次序一般不同。 例题精讲 正确理解物体间的压力 【例题1】有一重50N,边长为20㎝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0N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但没有拉起来,求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分析】压强的计算,需要确定压力、面积。要注意面积的计算与单位,其中压力的确定是难点。如果认为压力F=G=50N,那就要犯错误了。本题中压力虽然是由于物 体受到重力产生的,但用10N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虽然没有拉起来(那样对 地面的压力就为零了),却减轻了木块对地面的压力。要问减轻了多少压力?向 上用多少力,压力就减少多少。即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为F=50N–10N=40N。 当然,还可以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共受三个力:重力G=50N,方向竖直 向下;施加的力F1=10N,方向竖直向上;地面对木块向上的力F2,方向竖直向 上.由于木块静止,所有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即F2=G-F1=50N-10N=40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就等于F2。 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F2 = S 40 N 0.2m ? 0.2m = 1000Pa 【答案】1000Pa

上海中考物理压强选择专题附答案

压强选择专题【压强思维导图】 i.基础引入

: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 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压强变化类计算 (1)压强变化量(5)v 、n 取值范围 (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 七大题型 (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 (3)固体压强: 切割叠放(h 、v 、m ) (2)液体压强: 抽倒加物(h 、m ) :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

压强变化分析压强的估值 开放性试题 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 三个实心正方体 叠放 切割 水平切割 竖直切割 切去相同质量 切去相同高度 切去相同厚度 施压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杯中球 杯中木块 抽出 倒入 相同质量 相同深度 相同体积 p gh ρ = p gh ρ = p gh ρ = F p s = F p s = 'p p p =+? 原 'p p p =-? 原 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 压强可能是多少?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 ii.例题讲解 1.如图2 (a)、(b)所示,若分别治虚线方向切去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实心正方体的左侧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 A只有图(a)所示情况会发生变化 B只有图(b)所示情况会发生变化 C图(a)、(b)所示两种情况均会发生变化 D图(a)、(b)所示两种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D

压强知识连线2018中考物理真题

《压强》知识连线2018中考物理真题 压强知识点透视 一、压力与压强 1.压力 (1)压力的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产生的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3)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4)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5)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6)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 (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 面积有关。 (4)压强公式:P=F/S。P=F/S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①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②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 面的压强P=ρgh (5)压强的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6)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

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7)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 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 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测量:可以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液体压强公式: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①P=ρgh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②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③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④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 充分说明这一点。 3.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①首先确定压强P=ρgh;②其次确定压力F=pS

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及评分标准

2014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 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 16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 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A .彗星 B .卫星 C .行星 D .恒星 2.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 .15° B .20° C .30° D .60° 3.能区分不同歌手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4.上海一年中最高气温约为 A .20℃ B .30℃ C .40℃ D .50℃ 5.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 A .变大 C .先变大后不变 B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 .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7.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 , 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的 示数不变。若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 1、R 2上,用某完好的定值电阻 R (R <R 1)替换R 2,替换前、后两电表的示数恰好不变,则 A .R 1一定断路 B .R 2一定断路 C .R 1可能断路 D .R 2可能断路 A R 1 R 2 V 图 1 S 8.如图2所示,水平面上的圆柱形容器A 、B 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

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标准答案

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

————————————————————————————————作者:————————————————————————————————日期:

压强计算专题一【压强思维导图】 i.基础引入

: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 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 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年 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压强变化类计算 (1)压强变化量(5)v、n取值范围 (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 七大题型 (4)压强变化范围 (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 (3)固体压强: 切割叠放(h、v、m) (2)液体压强: 抽倒加物(h、m) :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

压强变化分析 压强的估值开放性试题 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 三个实心正方体 叠放切割 水平切割 竖直切割切去相同质量切去相同高度切去相同厚度 施压 竖直向上竖直向下 杯中球杯中木块抽出倒入 相同质量相同深度相同体积 p gh ρ=p gh ρ=p gh ρ=F p s =F p s = 'p p p =+?原'p p p =-?原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压强可能是多少?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 ii.例题讲解 1、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A 的边长为0.25米,B 的边长为0.4米。 ①求正方体A 的密度ρA 。 ②求正方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若在正方体A 、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ΔV 后,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和p B ′,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 的取值范围。 ⑴ ρA =A V A m = g A V A G = 千克牛米)(牛 /8.9325.0980?= 6.4×103千克/米3 (3分) (ρB = B V B m =g B V B G =1.5625×103 千克/米3 ) ⑵ p B = B S B F = B S B G =980牛/(0.4米)2 = 6.125×103 帕。 (3分) ⑶ ∵⑴p A ′=p B ′ 图12 B A

(完整版)2019年4月上海中考物理二模汇编—压强计算

2019年4月上海中考物理二模汇编—压强计算 徐汇22.如图10所示,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盛有适量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S和3S,圆柱体A的质量为m。 ①若从容器内抽出质量为0.5千克的水,求抽出的水的体积。 ②求圆柱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③若容器高为0.12米、底面积为3×10-2米2,现沿水平方向从圆柱体A上方截取一部分?A放入水中,截取部分?A的质量为4.8千克,分别测出?A放入容器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如下表所示。求圆柱体A密度的最大值。 图10

杨浦25.如图 14所示,圆柱体甲的体积为3210-?米3。高为0.2米,甲的密度为3210?千克/ 米3。 ①求甲的质量m 甲。 ②求甲竖直放置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 ③现有一底面积为2210-?米3,高危0.25米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在容器乙中盛有质量为2千克的某种液体,将甲竖直放入其中至容器底,并分别测出甲放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如下表所示。求容器乙中液体密度的最小值。 放入物体前 放入物体后 p 甲(帕) p 0 2p 0 25.①3333210/2104M V kg m m kg ρ-==???=甲甲甲 ②33 210/9.8/0.23920P gh kg m N kg m Pa ρ==???=甲甲甲 ③-33 22210==1100.2V m S m h m -?=?甲甲甲 ∵2S S =乙甲,=2h h '乙乙 ∴甲沉底,且h h '≤乙甲 ∴=0.1h m 乙大 ∴3322 2110/2100.1m m kg kg m V S h m m ρ-= ===???小乙大大

(完整)初二物理压强的计算题及答案

物理压强计算题 1、如图13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300克,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内盛0.6千克的水,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水平桌面中央。 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多大? ⑵当小明将100克的玻璃球放入茶壶内,水面上升了1厘米,但水 并未溢出。此时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 2、如图8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的容器容积为1.5×10-3米3,底面积为1.0×10-2米2,高为20厘米,容器重1牛,当它盛满水时求: (1)水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3、随着电热水器的不断改进,图l4所示的电热水壶深受人们的喜 爱。它的容积为2L,壶身和底座的总质最是l.2kg,底座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2,装满水后水深l6cm。(ρ水=1.0×l03kg/m3)求: (1)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2)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 (3)装满水后桌面受到的压强。 4、两只容积相等、高度和底面积都不相等的圆 柱形容器A和B的平面图如图所示,容器A的底面积为400厘米2,高为10厘米。两个容器都盛满水且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考虑两个容器本身的重力和体积大小。求: (1) 容器A中水的质量。 (2) 容器A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 容器B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5、如图重为120N、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 (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6、质量是20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 面积是2,每条履带的宽度是0.4m,求: (1)坦克所受的重力是多大?(g取10N/) (2坦克在平路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如果坦克垂直路过一条宽度是0.5m的壕沟,当坦克位于壕沟的正上方时,坦克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7、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 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 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4, A对B的压强是2000Pa, B的密度是3×103kg/m3. 求: (1) 圆柱体A的密度; (2) B对地的压强(g=10N/kg). 8、“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 形象如图所示。在上海街头布置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密度为1.5×103kg/m3,体积为3m3,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取g=10N/kg,请问: (1)这座“海宝”的质量是多大? (2)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9、如图10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 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A. B的密度之比ρA:ρB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1和PB1.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2020年上海中考物理二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轴:压强专题

1 图10 计算压轴:压强专题 1.(15年奉贤区二模)如图15所示,边长为0.1米、密度为2×103 千克/米3 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求: (1)正方体的质量; (2)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3)若正方体的边长为a ,密度为ρ,现设想把该正方体截取一半,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方的中央,使截取部分对剩余部分的压强与叠放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相等。 小华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用下表的方法进行截取,判断能 截取方法 能否满足上述要求 小华 沿竖直方向截取一半 小明 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半 小强同学把该正方体截取一半并将截取部分放在水平面上,使其对水平面的压强最小,求出最小压强(用字母表示)。 2.(15年虹口区二模)如图13所示,圆柱体甲的质量为 3.6千克,高为0.2米,密度为1.8×103 千克/米3 。 ① 求甲的体积。 ② 求甲竖直放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③ 现有一薄壁圆柱形容器乙,质量为0.8千克。在容器乙中倒入某种液体,将甲竖直放入其中,并分别测出甲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液,如下表所示。 (a )求容器的底面积。 (b )求液体密度的最小值。 3.(15年黄浦区二模)如图10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质量为3千克的水,置于水平面上。 ①求容器内水的体积V 水。 ②求水面下0.2米深度处水产生的压强p 水。 ③现将一个边长为a 的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入容器内的水中后(水未溢 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恰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求该正方体密度ρ的范围。 4.(15年闵行区二模)如图12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轻质圆柱形容器A (容器足够高)和实心圆柱体B 。容器A 内装有深为0.1米的水,实心圆柱体B 的质量为4千克、高为0.2米、底面积为0.01米2 。求: 放入物体前 放入物体后 p 容(帕) 1960 2940 p 液(帕) 1568 1568 图12 A B

(2020上海中考物理考纲)第六单元 压强

第六单元压强 一、概述 本单元由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部分组成。压强概念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的一条主线;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两个重要的力学规律;压强和浮力的知识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压强的概念是在生活实例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形成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在液体内部有压强的事实基础上,经过实验探究得到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经过实验验证得到的。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学会控制变量、理想模型等研究方法,重视提高运用压强与其他力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感悟压强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本单元需13课时。 二、学习内容与要求 (―)学习内容与水平

(二)具体要求 6.1.1理解压力。①知道压力的概念;②能根据受力情况计算物体受到的压力。 6.1.2掌握压强。①经历压强概念的形成过程,得岀结论;②知道压强的概念;③知道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④能用公式p =F/S 计算压强、压力或受力面积;⑤知道增 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⑥能联系密度知识或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6.2.1学会“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①能根据生活经验、自然现象或 实验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会实验操作;③能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④能分析归纳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6.2.2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①知道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②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③能用公式P=pgh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密度或深度。 6.2.3知道连通器。①知道连通器的原理;②知道连通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6.3.1知道大气压强。①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②知道托里拆利实验;③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与海拔高度、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有关系;④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6.4.1知道浮力。①知道浮力的概念;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6.4.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表达式;②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 力;③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问题。 6.4.3学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①知道实验目的;②会依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③会实验操作;④能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⑤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 理。 说明: ⑴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学习,不涉及器壁侧面承受液体压力的计算。 (2)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不涉及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三、学习指引 (―)学习重点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压强。

4-2018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压强计算题

2018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压强计算题 1.如图12所示,均匀立方体A 和薄壁柱形容器B 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A 的体积为1×10-3米3,密度为2×103千克/米3;B 的底面积为6×10-2米2,其内部盛有质量为6千克的某种液体。 ⑴求立方体A 的质量m A 。 ⑵求液体对容器B 底部的压强p 液。 ⑶若从B 容器内抽出2千克液体,求此刻立方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液体对B 容器底部压强之比p A ∶p ′液。 2.(奉贤区)如图11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10 -2 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2×10 -1 米,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求: ① 水的质量m 水。 ②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③ 现有A 、B 两物体,它们的密度、体积的关 系如表所示,当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时(水不溢出),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 水 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的增加量?p 桌 的比值之差。 (用字母表示) 图12 图11

3.(虹口区)如图12(a)所示,薄壁密闭长方体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为245帕。现在容器中装入深度h为0.2米的水,如图12(b)所示。 ①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水。 ②若将密闭容器放倒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2(c)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784帕,求此时水的深度h水′和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 4.(黄浦区)簿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重为0.2牛。底面积为2×10﹣2米2,其内盛有1千克的水。 ①求水的体积V。 ②求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P。 ③现将一体积为1×10﹣4米3的实心均匀小球浸没在该容器的水中,放入前后水 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 水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变化量△p 液 如下表所示,求 小球的密度ρ。 0.(a)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二模汇编 压强选择(含答案)

压强选择 杨浦 10. 如图 5 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 A、B,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别浸没在 A、B 液体中(液体不溢出),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A > ?pB B.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FA > ?FB C.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A > pB D.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 FA > FB 8.C 奉贤 8.如图4所示,轻质圆柱形容器A、B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S A<S B),现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实心球(ρ甲>ρ乙),若选择其中一个球放入某个容器中,球浸没且液体没有溢出,要使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为最小,则 A.甲放入A中 B.甲放入B中 C.乙放入A中 D.乙放入B中 8. B 金山 7.如图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后,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仍相同,则关于切去的质量△m和高度△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甲>△m乙。 B.△m甲=△m乙。 C.△h甲>△h乙。 D.△h甲=△h乙。 7.B。

静安 7.如图 3 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 、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 >S B 。现分 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 压强恰 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 m A 、?m B 以及底面积?S A 、?S B 的判断,正确的是 A .?S A >?S B ,?m A =?m B B .?S A >?S B ,?m A >?m B C .?S A ?m B D .?S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