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5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5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53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1.4%。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极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the nursing experience for acute heart failure

zhaolili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 methods: review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asures, illness observ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58 cases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he 58 patients had been treated and nursed, 53 cases gradually took a turn for the better and left hospital, 5 cases dead of lung infection, cardiopulmonary insufficiency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he healed and improved rate is 91.4%. conclusions: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is extremely high. the early using of reasonable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_0

---------------------------------------------------------------最新资料推荐------------------------------------------------------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一、 A1 型题 1、引起左心室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的疾病是★★ A、心肌梗死 B、主动脉瓣狭窄 C、肺动脉高压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高血压 2、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最常见因素是★★ A、劳累 B、情绪激动 C、呼吸道感染 D、输液过快过多 E、心律失常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的机制是★★ A、直接扩张血管 B、促进水钠排出 C、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D、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E、减少心排血量 4、右心衰竭的呼吸困难是由于★★ A、气道反应性增强 B、支气管狭窄及阻塞 C、肺循环淤血 D、体循环淤血 E、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E、多巴酚丁胺中毒 5.减轻心脏负荷主要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预防风湿复发 C.预防心衰 D.防止血栓发生 E.防寒保暖 6、对急性肺水肿的处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端坐位,两腿下垂 B、高流量、 30%乙醇湿化给氧 C、口服地高辛 D、静脉注射呋塞米 E、静脉滴注硝普钠 7、关于洋地黄中毒反应的处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停药 B、纠正心律失常 C、一律补充钾盐 D、停用排钾利尿剂 E、心率缓慢者可用阿托品 8、洋地黄治疗适用于下列哪项情况★★ A、风心病、心力衰竭、快速房颤 B、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C、急性心肌梗死 D、高血压危象 E、急性心脏压塞 9、不需停用洋地 1 / 12

急性心力衰竭诊疗规范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右心衰竭是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衰可以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大多数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性心衰;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对于在慢性心衰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心衰,经治疗后病情稳定,不应再称为急性心衰。 一、分类 1.急性左心衰竭:(1)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高血压急症,(4)急性心瓣膜功能障碍,(5)急性重症心肌炎和围生期心肌病,(6)严重心律失常。 2.急性右心衰竭。 3.非心原性急性心衰:(1)高心排血量综合征,(2)严重肾脏疾病(心肾综合征),(3)严重肺动脉高压,(4)大块肺栓塞等。 二、诊断 1.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和表现:老年人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而在年轻人中多由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所致。2.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因有:(1)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缺乏依从性;(2)心脏容量超负荷;(3)严重感染,尤其肺炎和败血症;(4)严重颅脑损害或剧烈的精神心理紧与波动;(5)大手术后;(6)肾功能减退;(7)急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心房颤动(房颤)或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严重的心动过缓等;(8)支气管哮喘发作;(9)肺栓塞:(10)高心排血量综合征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严重贫血等;(11)应用负性肌力药物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等;(12)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13)心肌缺血(通畅无症状);(14)老年急性舒功能减退;(15)吸毒;(16)酗酒;(17)嗜铬细胞瘤。这些诱因使心功能原来尚可代偿的患者骤发心衰,或者使已有心衰的患者病情加重。 3.症状及体征: (1)早期表现: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检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闻及舒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尤其肺底部有湿罗音,还可有干湿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2)急性肺水肿: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听诊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3)心原性休克:主要表现为:①持续低血压,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且持续30分钟以上。②组织低灌注状态,可有: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出现紫色条纹;心动过速>110次/分;尿量显著减少(<20ml/h),甚至无尿;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如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③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 L/min.m2)。④低氧血症和代性酸中毒。

浅谈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浅谈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1-07T16:10:03.960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金宇翔1吕静2 [导读] 活动以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疲乏等不适为度。有胸闷、呼吸困难、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立即通知医生、护士。 金宇翔1吕静2(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中心医院浙江台州318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液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脏泵血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所需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前言】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该病发病率极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如今全球范围内,慢性心衰患者人数高达二千二百万,且每年新增人数超过二百万。 【资料与分析】2012-2013年心内科共收治心力衰竭病人46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巩固治疗,平均年龄61岁,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40岁-90岁之间。 1.病因1.1原发性心肌损害(30%):1.1.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1.1.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 1.2心脏负荷过重(25%):1.2.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为克服增高的阻力,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保证射血量。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 1.2.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以下两种情况: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容量负荷增加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尚能维持正常,但超过一定限度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出现失代偿表现。 1.3甲减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25%):1.4其他诱因(20%):感染.严重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妊娠,输液,补盐过多过快,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环境,气候急剧变化。治疗不当,高动力循环:严重贫血,甲亢。肺栓塞。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型发展为心肌梗死,冬季容易感冒并由此引发肺部感染,心脏肌肉功能减退。 2.临床表现2.1左心衰竭: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其它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等。严重脑缺氧时可出现陈一斯氏呼吸,嗜睡、眩晕,意识丧失,抽搐等。 — 134—2.2右心衰竭: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颈静脉怒张。水肿。 少数病人可有胸水和腹水。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最早见于指端、口唇和耳廓,。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2.3全心衰竭:可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 3.护理3.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保证足够的睡眠。 3.2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低盐(2g/d)。易消化、少量多餐,不宜饱餐以加重心脏负担,避免进食腌渍类、罐头、奶酪等食品。 3.3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湿衣裤,防止着凉。 3.4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骨隆处垫压疮垫。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3.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心率、心律、脉搏、呼吸及血压等,并记录。 3.6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以15-20滴/分为宜,对水肿及少尿的患者应减少饮水量,同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7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便秘者给予缓泻剂。 3.8应用洋地黄药物者,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每次给药前询问有无恶心,视力模糊、黄、绿视等,如心率低于60次/分或有严重胃肠道及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时,停药并通知医生。 3.9呼吸困难时,给半卧位,低流量吸氧。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应给予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水肿,高流量吸氧4-6升/分,或氧气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 3.10加强心理护理,态度和蔼,给予精神安慰,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1活动原则:病情缓解后,每日进行适量的活动。开始在室内活动,逐渐到病房外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劳累。活动以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疲乏等不适为度。有胸闷、呼吸困难、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立即通知医生、护士。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起病的时间,方式,诱因。 2.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 3.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4.对疾病认识程度。 二、护理措施 1.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2.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防压疮发生。 3.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 4.用药的护理,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利尿剂时严格记录尿量,用血管扩张剂时要注意调节滴速,硝普钠要现配现用避光,用洋地黄时要稀释,推注速度宜缓慢。 < 5.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忌饱餐。 6.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血栓性静脉炎,坠积性肺炎。 三、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精神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诱发肺水肿,应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衰。 2、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忌饱餐。 (1)说明限制盐摄入的重要性,可有效控制心衰引起的消肿。心功能Ⅱ级食盐<5g/d,心功能Ⅲ<d,心功能Ⅳ1g/d或忌盐。告诉患者低钠饮食不仅是限制盐、酱油的摄入,还要限制含钠量高的食品如腌制小菜、面包、海产品等。 (2)说明限制水分的重要性,避免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严重心衰的患者24小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应尽量安排在白天间歇饮用。 (3)说明少量多餐的重要性,由于心衰胃肠道黏膜淤血水肿,消化功能减退,宜进食易消化食物且少量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因为胃肠胀气会加重患者腹胀不适感。 (4)忌饱食,饱餐导致膈肌上抬,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同时消化食物时需要血液增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 (5)多食含纤维多的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排便时避免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协助排便,以免用力大便加重患者心衰或诱发心脏骤停。 (6)严格控制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因为酒精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诱发心房纤颤。吸烟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指导患者戒烟。 3、休息运动指导 依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确定运动和休息方式:对心功能Ⅰ级的患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Ⅱ级者可不限

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循环系统 1、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氨茶碱激素结扎来放血激素,镇静,吸氧 2、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奔马律,杂音清,逆****,第二音。 4、心力衰竭的诱因: 感染紊乱心失常过劳剧变负担重贫血甲亢肺栓塞治疗不当也心衰 5、右心衰的体征:三水两大及其他 三水:水肿、胸水、腹水两大:肝肿大和压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其他:右心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紫绀 6、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 肥厚梗阻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激病窦不应该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刺迷胆碱洋地黄,升压电复抗失常(注:“刺迷”为刺激迷走神经) 8、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两肾原醛嗜铬瘤、皮质动脉和妊高 (注:“两肾”——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瘤”——嗜铬细胞瘤;“皮质”——皮质醇增多症;“动脉”——主动脉缩窄;“妊高”——妊娠高血压) 9、心肌梗塞的症状: 疼痛发热过速心恶心呕吐失常心低压休克衰竭心 10、心梗的并发症: 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 11、心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痛哭流涕、肺腑之言 痛——心绞痛;流——主动脉瘤夹层分离;腑——急腹症;肺——急性肺动脉栓塞;言——急性心包炎。 12、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难、痛、晕 13、二尖瓣狭窄 症状:吸血咳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 关内容。并发症:房颤有血栓,水肿右室衰,内膜感染少,肺部感染多。 14、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难、痛、晕。(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晕厥先兆。)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关内容。并发症:失常猝死心衰竭、内膜血栓胃出血 15、左心衰:端坐位,腿下垂,吸氧打吗啡,快强心,速利尿,茶碱扩管药

急性心力衰竭及药物治疗20091207

急性心力衰竭及药物治疗 目的 1.应用戊巴比妥钠建立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2.运用心导管技术观察心力衰竭时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3.观察强心苷对衰竭心脏的强心作用以及药物过量时对心脏的毒性,同时,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强心苷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原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心脏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导致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肌收缩性能下降、动脉血压下降和静脉压升高。 现已建立的动物心衰模型有以下5大类: ①加重前负荷,包括快速大量输液,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短路和左 房主动脉吻合等。 ②加重后负荷,包括有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狭窄、肺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 ③冠脉缺血:冠状动脉的结扎、夹闭及经过左心导管向冠脉内注入汞,可造成急性冠脉缺血, 而向冠脉内注入400~600 u玻璃珠和冠脉内直流电刺激则可产生慢性的冠脉缺血,进而产生心衰。 ④心室快速起搏:多用于建立慢性心衰模型,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稳定。 ⑤心肌毒及抑制药物:阿霉素多用于建立慢性心衰模型,普荼洛尔、戊巴比妥钠、维拉帕米 多用于建立急性心衰模型。 本实验应用戊巴比妥钠建立心力衰竭模型。戊巴比妥钠能够抑制心肌细胞肌浆网中Ca2+的摄取,增加肌浆网的磷酸酯与Ca2+的结合,由此降低Ca2+的储存并减少心肌可利用的Ca2+含量,因而抑制心肌细胞膜的除极,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的心脏收缩功能可采用心导管技术进行监测。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参数有: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值(LV-dp/dtmax)、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 强心苷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的Na+-K+-ATP酶,提高细胞内Ca2+的浓度,由此发挥 正性肌力作用而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同时,强心苷还能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活性,加速细胞内钾的外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缩短心房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所以也能治疗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 强心苷类药物还可以直接抑制蒲肯野纤维细胞的Na+-K+-ATP酶,导致心肌细胞失K+, 而Na+的排出减少,由于细胞内Na+增多使细胞膜最大舒张电位降低(负值减小),与阈电位的距离缩短,导致蒲肯野纤维自律性增大,不应期缩短,心室频率过快,出现心律失常。此为强心苷类的心脏毒性之一。 对强心苷类引起心脏毒性的治疗,主要根据症状进行选药。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补充钾盐(氯化钾)滴注,因为细胞外钾能够阻止强心甙与Na+-K+-ATP酶的结合,缓解心脏毒性。对室性早博或室性心动过速可选择苯妥英钠和利多卡因治疗。如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可选择阿托品治疗。 材料 动物: 健康家兔雌雄不拘,3 kg以上。 药品: 20%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3%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去乙 酰毛花苷Deslanoside、毛花强心丙(为同一个药)、0.2%阿托品atropine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环境的清洁舒适,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根据病人心功能的分级决定活动量,尽量保证病人的体力和精神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3)督促病人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同时监测活动中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劳等症状。如有不适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4)心功能Ⅰ级者,不限制病人的一般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5)心功能Ⅱ级者,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增加午睡时间,可做轻体力工作和家务活动。 (6)心功能Ⅲ级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允许病人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等活动。 (7)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和翻身,逐步过渡到坐床边或下床活动。当病情好转后,鼓励病人尽早做适量的活动,防止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便秘、等的发生。 (8)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应协助端坐位,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 (9)注意病人体位的舒适与安全,避免受压,防止坠床。 (10)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发心脏骤停。 (二)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病人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 (2)注意观察水肿消长的情况,每日监测体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监测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发绀情况,肺部啰音的变化以及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的拜年话,根据缺氧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和给氧方式。 (4)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三)用药护理 (1)观察洋地黄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黄视,绿视,有无室性期间收缩二联律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尽量在白天使用,避免夜尿频多而影响病人的休息,观察患者的尿量,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血钾的表现,有无高尿酸,患者体重是否减轻。 (3)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的变化,患者有无支气管哮喘以及心衰恶化,液体潴留等。 (4)使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脉搏,严格掌握输液速度,硝普钠先配现用,避光输液。 (5)使用ACEI患者时,注意观察血压,血钾的变化,有无血管神经性的水肿,干咳,肾功能的损害。 (6)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以防诱发急性肺水肿,补液量以量出为入的原则,输液速度控制在15-30滴/分,避免输入氯化钠溶液。 (四)饮食护理 (1)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及不胀气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2)限盐,限水,轻度心衰,食盐<5克/d,中度心衰食盐在2.5-3克/d,重度心衰,食盐在1克/d,大剂量利尿的病人,盐的摄入量应<5克/d. (3)根据各种中医证型给与饮食指导。 (五)运动指导 (1)制定活动计划,告诉患者运动训练的治疗作用,鼓励患者活动,根据心功能的分级安排活动量。六分钟步行试验也可以作为制定个体活动量的依据。 (2)活动过程中的监测,若病人在活动过程中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大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与用药时间尽量错开,以避免血压下降的危险,避免运动中大量出汗,患者运动时应有人陪同,以确保安全。 (4)心衰稳定期,可教会病人打太极拳。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症状反复发作,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状态[1]。目前,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约有40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高达0.9%[2]。有证据表明未来10年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将明显增加[3,4],因此,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十分重要,同时也十分必要。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护理评估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首先应该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目前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标准为NYHA分级(Ⅰ~Ⅳ级),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气短的程度进行分级,分级不同,护理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应首先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从而制定个体化,有针对性地护理方案。 2 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减少,使肾脏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可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如心功能Ⅲ级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每天需有充分的休息,但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均可自理;心功能Ⅳ级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食、洗漱、大小便均需在床上,一切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除了体力上需得到充分的休息,还要使病人精神上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都直接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又会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和消化不良,而间接地加重心脏负荷。因此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常需反复就诊住院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体力活动受限,生活上常常需要他人照顾,加之对自身疾病的担忧会使患者陷入焦虑不安、绝望的情绪之中,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应密切观察和掌握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与家属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研究表明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5]。调查显示34.15%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知识来源于护士,排在各种知识来源的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病程的心力衰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6]。因此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及其预防保健知识,对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病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把文化程度低和病程短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 4 饮食护理 一项研究将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低钠饮食(2~ 2.4g/d),并严格限制液体的摄入,每日不超过1.5L;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正常饮食。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临床处理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临床处理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 Keywords Heart failure,congestive 进入新千年以来.急性心力衰竭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临床热点,相继有EHFI、ADHERE、EHF2三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的公布及ESC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推出。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新现的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两种情况急性期处理原则是一样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分为4个阶段:紧急治疗期、院内治疗稳定期、出院前规划期及长期治疗期。早期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避免或限制进一步的心肌损伤,逐渐过渡到临床稳定,根据病因制定不酬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的神经内分泌拈抗剂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接诊后.应迅速明确病因或诱困,并进一步将急性心力衰竭分类: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心源性休克,高心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右心衰竭。尽可能积极去除病因及诱因.如对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降压治疗最重要。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血运重建最关键,急性心力衰竭伴有甲亢危象时,应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及释放,对一时无法明确病因的患者,先减轻症状,有感染征象者,抗感染治疗。糖尿病伴有急性心力衰竭时,暂时停用口服的降糖药,通过滴定短效的腆岛素控制血糖等。 1 一般处理 保持气道通畅及吸氧:对神志清醒有自主呼吸的急性肺水肿或低氧血症的患者给面掣持续气道IF呼吸或无创正压通气(CPAP/NIPPV),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5%~98%)。如果经药物及CPAP/NIPPV治疗,仍有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或心脏停跳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 药物治疗要点 利尿剂:对存在液体潴留、肺淤血或肺水肿的患者,首先选用静脉注射攀利尿剂,减轻症状。根据液体潴留的程度,选择个体化的剂量,依照治疗后的反应,决定是否加量。密切监测血电解质和肾功能,补充钾镁的丢失。一旦出现利尿剂抵抗,应排除干扰因素,如限盐限水,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肾功能和肾脏灌注等,通常可采用大剂量利尿剂持续静脉滴注(速尿40mg,静脉注射,继之10~40rflg/h,静滴);或增加利尿剂使用的频度;两种或多种利尿剂合用;利尿剂与多巴胺或多巴蚧胺介川等法缓解。以上方法无效时,可考虑超滤。 吗啡:一且建立静脉通道,对在焦虑、气促的重症患者,尽早注射吗啡3mg,必要时,可重复。 根据血压的情况决定其他药物的使川原则,对收缩压大于l00mmHg(1mmHg=0.133kPa)者,选择血管扩张剂;对收缩压界于85~l00mmHg者。选择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扩张剂;对收缩压小于85mmHg者,首先明确有无血容量的不足,有血容量不足者补容,同时使用药多巴胺[>5ug/(kg·min)]或去甲状腺素。上述治疗无效时,考虑机械辅助治疗或性肌力药。 血管扩张剂:对大多数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如果表现为低灌注,血压仍可维持正常,使用利尿剂后仍有充血的症状时,选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外周循环,减轻前负荷。急性肺水肿、严重的高血压时,推荐静脉给予管扩张剂、硝酸酯类或硝普钠。高血压危象时,选硝普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无低血压时。可以在利尿的基础上静脉给予硝酸酯类、硝普钠或重组的B类利钠肽缓解状.并密切监测血压。硝酸酯制剂的使用应在监测血压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到能够耐受的大剂量.一般以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为宜,收缩压不宜低于90~100mmHg硝酸酯与小剂量的速尿联合优于单用大剂量的速尿。 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九其是以后负荷加大为主,如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二尖瓣反流时,推荐使用硝普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l0.3ug/ (kg.min),l ug/ (kg.min)).5

急 性 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8-18T11:09:48.1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敬涛垢建华 [导读] 临床上具备以下2个主要条件或1个主要条件和2个次要条件时可判断患者有心力衰竭。 刘敬涛垢建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体检中心河北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3-045-01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也可以说是由于心室功能失常及病理重构而导致的渐进性综合症。在2000~2006年对236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护理工作在治疗心力衰竭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现总结几点护理体会如下: 1 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 按发生障碍部位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急性左心衰最早发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人不能平卧,夜间熟睡后1—2小时突然胸闷、气急、惊醒、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大汗,咳粉色泡沫样痰,心率脉搏增快,若不及时救治,可因缺氧发生休克而死亡,因此一个称职的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对预防心衰起着关键作用。 2 做好护理评估 2.1心力衰竭的评估临床上具备以下2个主要条件或1个主要条件和2个次要条件时可判断患者有心力衰竭。①主要条件: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奔马律、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静脉压上升超过12mmHg(1.6kPa),循环时间>25s,肝颈静脉反流阳性。②次要条件:踝部水肿、夜间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淤血性肝肿大、胸腔积液、潮气量减少到最大量的1/3、心率大于120次/min的心动过速。 2.2诱因评估身体或精神过度疲劳,急性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钠盐过多、输液过多或输液速度过快,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和各种快速心律失常、饮食不当、用力排便、强心、利尿药物不足或过量;心脏负荷加重,如妊娠、分娩等。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病人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护士不仅要了解病人的思想改变,解除顾虑,而且在抢救中神态自若、忙而不乱、准确无误,以增强病人的安全、信赖感,对于烦躁不安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安定10毫克肌肉注射。此外,应随时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努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转化他们的不良心态。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时,除了给予及时的治疗措施外,应安慰病人、守候在病人身边,给病人以安全感,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健康指导;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融洽关系,避免精神应激,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提供有关治疗信息,介绍治疗成功病例,注意正面效果,使病人树立信心,必要时寻找合适的支持系统,如单位领导和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慰和关心。 3.2体位选择协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位、端坐卧位、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3.3氧气疗法根据病人缺氧程度给氧。一般缺氧每分钟1~2L,中度缺氧每分钟3~4L,重度缺氧及肺水肿每分钟吸氧4~6L。肺水肿病人可用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3.4记24小时出入量应用快速、效强的利尿剂如速尿静脉注射40毫克可减少水钠在体内潴留,减少循环血量、减轻心脏负荷,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同时减轻肺瘀血,使呼吸改善。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小时测尿量、尿颜色及尿比重,若尿少、色深、比重高说明循环血量不足,此时不宜用血管扩张剂并注意出现低血钾。 3.5严密控制输液速度 24小时输液总量不超过1200毫升,大量快速输液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是心脏急症之一,应迅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免危及病人生命,让病人端坐位,两腿下垂,鼻导管吸入通过20—30%乙醇的氧气,但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病人咳痰,必要时可考虑放血300—500毫升,四肢结扎止血带、轮流放松,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6休息休息对心力衰竭的病人尤为重要。休息可使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减轻,心率减慢,从而使心脏耗氧量降低,轻度心力衰竭的病人有时仅仅通过休息便可达到控制心衰的目的,反之可加重心力衰竭。休息可根据心力衰竭的程度合理安排。如心功能Ⅲ级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每天需有充分的休息,但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均可自理;心功能Ⅳ级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食、洗漱、大小便均需在床上,一切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除了体力上需得到充分的休息,还要使病人精神上得到充分的休息,如病人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都可直接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又会引起失眠和消化不良,而间接地加重心脏负荷。因此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 3.7活动指导指导卧体病人每2h进行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协助肢体被动运动。随着病人心力衰竭的好转,心功能逐渐改善,根据病人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量不宜增加过快、过大,以活动时不出现心慌、气促为宜。 4 小结 心衰时多脏器充血、缺氧、功能下降、尿少、肝功异常,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病情,加强护理,熟练掌握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并注意出院前的指导工作。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5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5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53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1.4%。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极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the nursing experience for acute heart failure zhaolili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 methods: review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asures, illness observ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58 cases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he 58 patients had been treated and nursed, 53 cases gradually took a turn for the better and left hospital, 5 cases dead of lung infection, cardiopulmonary insufficiency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he healed and improved rate is 91.4%. conclusions: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is extremely high. the early using of reasonable

心力衰竭护理计划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计划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临床上是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未主要特征,故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护理问题有:(1)气体交换受损;(2)心输出量减少;(3)体液过多;(4)活动无耐力;一、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肺循环瘀血 肺部感染( 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改变。)。 不能有效排痰与咳嗽。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困难和缺氧改善或减轻。能做有效咳嗽与咳痰。 [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 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3.根据病人缺氧程度予(适当)氧气吸入,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 3-4L/min,严重缺氧及肺水肿4-6L /min。肺水肿病人用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4.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5.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屏气3-5s,用 力地将痰咳出来,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 6.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向病人/家属解释预防肺部 感染方法:如避免受凉、避免潮湿、戒烟等。 [重点评价] 呼吸频率、深度改变,有无呼吸困难、紫绀。痰量、色改变,病人能否做有效咳嗽排痰。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改变。 二、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 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脏后负荷增加。原发性心肌损害。

病人心输出量改善,如血压、心率正常,四肢温暖,脉搏有力,尿量正常。[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脉压差、心电图改变。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并限制水、钠摄人。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如利尿药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强心剂可引起洋地黄中毒;扩血管药可引起血压下降等。 [重点评价] 心率、血压、脉搏。皮肤的温度、颜色。出入水量、尿量改变。 三、体液过多 [相关因素] 静脉系统瘀血致毛细血管压增高。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和血管加压素水平均有升高,使水、钠潴留。[护理目标] 水肿消退,出入水量基本平衡。皮肤无破损。 [护理措施] 1.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按病情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盐摄入量 为重度水舯1g/d、中度水肿3g/d、轻度水肿5g/d。每周称体重2次。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单、衣服干净平整。 3.观察病人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时间受压,防 止皮肤破损和褥疮形成。 4.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防止下床时跌倒。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期间,监测 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补钾。 [重点评价] 病人水、电解质平衡状况。水肿是否减退。体重、尿量改变。 四、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四肢无力。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专业、全面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各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提出的护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从而总结出护理体会。结果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29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后症状缓解,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通过专业、全面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做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共收治30例心力衰竭患者。3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分布在51~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其中左心衰竭4例,右心衰竭5例,全心衰竭21例。 2 护理方法 2.1 休息与活动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肾供血增加[1],有利于水肿的消退。慢性心衰患者白天应增加卧床休息时间。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患者则应卧床休息。当心功能好转后,应在家人陪同下进行床下适当活动,注意要掌握活动量,当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分以及感到有心慌、气急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2.2 饮食 ①限制钠盐摄入,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 g,服利尿剂者可适当放宽。同时限制含钠高的食物,如发酵食品、烟熏制品、海产品、味精、香肠、酱油、碳酸饮料等。也可根据患者口味适量使用一些调味品如香料、醋、葱、蒜等,以促进病人食欲。②低热量饮食,可降低病人基础代谢率,从而减轻心脏负荷,但时间不应过长,以防致使营养不良。③由于病人胃肠道瘀血,食欲不振,因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④少食多餐可避免因消化食物而引起心脏负担加重。⑤避免产气食物,如萝卜、大豆等,以免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症状反复发作,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状态[1]。目前,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约有40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高 达%[2]。有证据表明未来10年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将明显增加[3,4],因此,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十分重要,同时也十分必要。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护理评估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首先应该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目前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标准为NYHA分级(Ⅰ~Ⅳ级),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气短的程度进行分级,分级不同,护理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应首先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从而制定个体化,有针对性地护理方案。 2 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减少,使肾脏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可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如心功能Ⅲ级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每天需有充分的休息,但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均可自理;心功能Ⅳ级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食、洗漱、大小便均需在床上,一切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除了体力上需得到充分的休息,还要使病人精神上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都直接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又会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和消化不良,而间接地加重心脏负荷。因此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常需反复就诊住院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体力活动受限,生活上常常需要他人照顾,加之对自身疾病的担忧会使患者陷入焦虑不安、绝望的情绪之中,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应密切观察和掌握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与家属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研究表明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5]。调查显示%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知识来源于护士,排在各种知识来源的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病程的心力衰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存在显著性(P<[6]。因此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及其预防保健知识,对不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专题笔谈?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卢永昕 进入新千年以来,急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成为一个医学界关注的热点,相继有EHF1、ADHERE、 EHF2三个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公布及ESC急性心衰治疗指南的推出。急性心衰包括新出现的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两种情况急性期处理原则是一样的。急性心衰的治疗分为4个阶段:紧急治疗期,院内稳定治疗期,出院前规划期及长期治疗期。早期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避免或限制进一步的心肌损伤,逐渐过渡到临床稳定,根据病因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治疗。 急性心衰的患者接诊后,应迅速明确病因或诱因,并进一步将急性心衰分类: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衰伴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心源性休克,高心排血量性心衰及急性右心衰。尽可能积极去除病因及诱因,如对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衰,降压治疗最重要。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的急性心衰,血运重建最关键。急性心衰伴有甲亢危象时,应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及释放。对一时无法明确病因的患者,先减轻症状。有感染征象者,抗感染治疗。糖尿病伴有急性心衰时,暂时停用口服的降糖药,通过滴定短效的胰岛素控制血糖等。 一、一般处理 给氧,对神志清醒有自主呼吸的急性肺水肿或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面罩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或无创正压通气(CPAP/NIPPV),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5%~98%)。如果经药物及CPAP/NIPPV治疗,仍有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或心搏停止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利尿剂,对存在液体潴留、肺淤血或肺水肿的患者,首先选用静脉注射襻利尿剂,减轻症状。根据液体潴留的程度,选择个体化的剂量,依照治疗后的反应,决定是否加量。密切监测血电解质和肾功能,补充钾镁的丢失。一旦出现利尿剂抵抗,应排除干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扰因素,如限盐限水、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肾功能和肾脏灌注等,通常可采用大剂量利尿剂持续静脉滴注(呋塞米40mg,静滴,继之10~40mg/h,静滴);或增加利尿剂使用的频度;两种或多种利尿剂合用;利尿剂与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合用等方法缓解。以上方法无效时,可考虑超滤。 吗啡,一旦建立静脉通道,对存在焦虑、气促的重症患者,尽早注射吗啡3mg。必要时,可重复。 根据血压的情况决定其他药物的使用原则,对收缩压大于100mmHg(1mmHg=0畅133kPa)者,选择血管扩张剂;对收缩压界于85~100mmHg者,选择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扩张剂;对收缩压小于85mmHg者,首先明确有无血容量的不足,有则补容,同时使用升压药,多巴胺(>5μg?kg-1? min-1)或去甲肾上腺素。上述治疗无效时,考虑机械辅助治疗或给予正性肌力药。 血管扩张剂,对大多数急性心衰的患者,如果表现为低灌注,血压仍可维持正常,使用利尿剂后仍有充血的症状时,选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外周循环,减轻前负荷。急性肺水肿、严重的高血压时,推荐静脉给予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或硝普钠。高血压危象时,选用硝普钠。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无低血压时,可以在利尿的基础上静脉给予硝酸酯类或硝普钠或重组的B类利钠肽缓解症状,并密切监测血压。 硝酸酯制剂的使用,应在监测血压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到能够耐受的大剂量,一般以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为宜,收缩压不宜低于90~100mmHg。硝酸酯与小剂量的呋塞米联合优于单用大剂量的呋塞米。 严重的急性心衰,尤其是以后负荷加大为主,如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衰,二尖瓣反流时,推荐使用硝普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到大剂量(0畅3μg?kg-1?min-1,1μg?kg-1?min-1,5μg?kg-1?min-1),停用前应逐渐减量,避免反跳。密切监测血压,并观察其副作用,对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避免使用该药。 重组B类利钠肽:充血性心衰急性失代偿,血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