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入室后于麻醉诱导前以30 ml/min的速度分别输入6%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或万汶20 ml/kg。测定稀释前(t1)、稀释完成(t2)、稀释后15 min(t3)的MAP、HR、CVP。t1、t3均测定血常规及血栓弹力描记图(TEG)各指标。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3的CVP和MAP均显著升高(P<0.01);t3两组HR均升高(P<0.05),Hb、HCT、PLT、MA均下降(P<0.05),贺斯组TEG的K 时间延长,α角减少(P<0.05)。与贺斯组比较,万汶组t3 PLT升高(P<0.05)。结论万汶与贺斯具有相似的扩容效果,但万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抑制程度比贺斯小。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with hydroxyethyl starch(HES 130/0.4)on blood coagulation.Methods Sixty ASA Ⅰ~Ⅱ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edic surgery were entered in the double-blind study.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20 ml/kg of either HES 200/0.5 or HES 130/0.4 in 30 ml/min before induction.MAP,HR and CVP were recorded before AHHD(t1),at the end of AHHD(t2)and 15 minutes after AHHD(t3).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t1 and t3 for determination ofHb,HCT,PLT and thromboelaseograthy(TEG).Results Comparing with the value of t1,CVP and MAP were increased at t2 and t3(P<0.01).HR was increased and Hb,HCT,PLT,MA we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t t3(P<0.05).At the same time,K time was prolonged and angle α was decreased in group HES 200/0.5(P<0.05).PLT in group HES 130/0.4 was higher than in group HES 200/0.5 at t3(P<0.05).Conclusion HES 130/0.4 has same effect on blood volume expansion comparing with HES 200/0.5.HES 130/0.4 compromises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less than HES 200/0.5.

【Key words】Hydroxyethyl starch;Blood coagulation; Hemodilution;Thromboelaseograthy

羟乙基淀粉作为人工血浆代用品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能有效扩容,节约手术用血。第二代的羟乙基淀粉-6%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可影响凝血功能、肾功能,为改进贺斯的药代动力学分子分布,减少以上的不良反应,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应运而生,其分子量、取代级和取代方式与贺斯均不相同。在活体外的研究表明,与贺斯比较,万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1]。本研究拟比较万汶和贺斯用于AHHD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血液稀释及液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选取骨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0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老年肿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影响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老年肿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 影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术中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aemic hemodilution,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CH)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AHHCH组(Ⅰ组),CH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平稳动静脉导管置管完成后(基础值,T0)、手术开始即刻(T1)、停止降压30 min (T2)、术毕即刻(T3)两组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检测T0和T1、T3三个时点血红蛋白(Hb)浓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各个时点血清α1微球蛋白(α1MG)浓度并检测两组T0、T3时点的血浆尿素氮(BUN)和肌酐(Cr)值,记录降压期间尿量、Fromme 术野质量评分、手术出血总量和输血量。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值均低于T0、T2、T3时点(P0.05),两组T2、T3时点的CVP

值高于T0时点(P0.05)。两组T1、T3时点Hb和Hct低于T0(P0.05);在T1时点,Ⅰ组的Hb和Hct低于Ⅱ组(P0.05)。两组T3时点血清α1MG 值均高于T0时点(P0.05),Ⅰ组降压期间尿量多于Ⅱ组(P0.05),输血病例数Ⅰ组少于Ⅱ组(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大手术中应用AHH 联合CH技术与单纯CH,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AHH联合CH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异体血输注。在当今血源紧缺的情况下,推广应用本技术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和重要社会价值。 【关键词】血液稀释;低血压;控制性;老年患者;肿瘤根治术;血流动力学;肾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te hypervolaemic hemodilution (AHH)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 hypotension(CH) on haemodynamics and renal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radical operation of carcinoma. Methods: Forty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scheduled radical operation of carcin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groupⅠreceived AHH combined with CH; groupⅡreceived CH alon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eart rate(HR) a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and recorded before AHH(T0),AHH finished(T1),stop CH (T2), the end of operation (T3) and Hb concentration and Hct were determined at T0 and T1.Serum α1MG was determined at every point and concentrations of BUN

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血液稀释包括三种形式:①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②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 ③高容量血液稀释(HVH)。麻醉科最常用的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术中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是指在麻醉诱导前或诱导后进行采血,同时补充等效容量的晶体液及胶体液(2:1),使血液稀释,同时又得到相当数量的自体血。在手术必要时将采得的自体血回输,以达到不输异体血或少输异体血的目的。 (一)适应证 1、预计出血>400ml; 2、稀有血型需行重大手术; 3、因宗教信仰而拒绝异体输血者; 4、红细胞增多症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缺氧造成的红细胞增多; 5、产生不规则抗体或可能产生不规则抗体者; 6、紧急外伤或其他原因的大量出血; 7、为了避免异体输血引起感染、免疫抑制等。 (二)禁忌症 1、贫血 Hct在30%以下者;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时即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如再进行血液稀释,必然使水肿加重,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 3、凝血功能障碍; 4、老年或小儿 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重要器官存在退行性改变,功能减退,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中度以上的血液稀释可使重要器官发生缺血性损害。但这一禁忌是相对的,老年人一般情况好,无其它禁忌,在条件成熟的医院仍可进行血液稀释。小儿血容量少,不适合稀释; 5、高颅内压如液体稀释度过大,有增加脑水肿的危险; 6、存在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如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三)操作方法 手术当天,麻醉前或麻醉后通过一条动脉或静脉采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同时另一条静脉快速补充相应量的晶体液和(或)胶体液,既保证了血容量的正常,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丢失,又使血液得到稀释。采集的自体血置于4℃冰箱中保存,手术时间短也可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自体血回输的时机根据出血量及预测的Hct值决定,若术中不需要输血,术毕前应将所采血输回患者体内;如果术中需要输血,应先输最后采取的自体血,因为最先采取的血液,最富于红细胞和凝血因子,宜留在最后输入,输完自体血后再根据出血量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输库血。 (四)注意事项 1、采血前、后及手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红细胞压积、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监测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及血气分析;

血液稀释工作常规

血液稀释工作常规 血液稀释疗法是血液保护的措施之一,主要是通过静脉输液,降低患者红细胞压积和血粘度,加速血液,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供氧,以达到治疗目的,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血液稀释技术可大大节约术中输血量,减少输血并发症,通常将Hb降到100g/L,Hct降到30%左右。3 一、血液稀释方法 1、等容性稀释血液稀释剂输入患者的同时进行等容量的放血,使血容量保持不变,一般为500ml。 2、低容性稀释放出的血量高于补充的液体量。 3、高容性稀释只输入一定的稀释液而不放血,使血液呈现一定的稀释度,以减少血液损失。 血液稀释用胶体液或晶体液,用晶体液时要注意血液胶体渗透压的变化,最好同时补充一定量的胶体液,防止组织水肿。 二、临床应用 1、心脏外科心肺机预充。 2、围麻醉期低血容量时扩容,可用胶体液来完成。 3、采集自体血,根据要求术前多次或手术当日采集自体血的同时,必需进行血液稀释。 三、禁忌证 1、严重贫血Hct在30%以下者不作血液稀释,否则体内代偿机能不足以满足重要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导致贫血性缺氧。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时即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若再进行血液稀释,必然使水肿加重,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 3、凝血机能障碍有出血性疾病或其他原因有凝血因子缺乏不应进行血液稀释。 4、老年或小儿70岁以上老年人的重要器官多存在退行性改变,功能减退,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中度以上血液稀释即可使重要器官发生缺血性损害,一般不宜行血液稀释;小儿年龄越小,新陈代谢相对越旺盛,对缺血的耐受性差,血液稀释宜慎重。 5、脑压过高血液稀释度过大,有增加脑水肿的可能,可促使脑压进一步升高。 6、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如有严重心肌梗塞、肺动脉高压、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过度血液稀释将加重重要器官缺血。但在体外循环和低温的支持和保护下,心内直视手术时仍然广泛应用液体作稀释性预充,在停止转流前适当的利尿或经超滤排出过多的液体,使恢复到30%以上,可不发生明显影响。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总 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 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 一.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原(FIB):2-4 g/L 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各项意义: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2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 3s以上异常 TT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纤维蛋白原(FIB):2-4 g/L 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 3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一)参考值 一步法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 凝血酶原比值:0.82~1.15 (二)临床意义 1.PT延长: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延长,主要见于: 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 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等。 2.PT缩短: ①先天性因子Ⅴ增多; ②DIC早期(高凝状态); ③口服避孕药、其它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管损 伤等均为血栓形成的基础)。 3.口服抗凝药的监护临床上当NI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三少或停止用药。INR>4.5时,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一)参考值:33.68~40.32秒 (二)临床意义:基本与凝血时间意义相同,但敏感性高。目前所用的大多数APTT测定方法,凡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异常。 1.APTT延长:APTT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即为延长。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虽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25%甲

型血友病,但对于亚临床型血友病(因子Ⅷ大于25%)和血友病携带者敏感性欠佳。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Ⅺ(血友病乙)、Ⅻ和Ⅶ缺乏症;血中抗凝血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时,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也可延长,但敏感性略差;其它尚有肝病、DIC、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2.APTT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监护: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此时要注意APTT测定结果 必须与肝素治疗范围的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否则不宜使用。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 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 倍为宜。

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入室后于麻醉诱导前以30 ml/min的速度分别输入6%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或万汶20 ml/kg。测定稀释前(t1)、稀释完成(t2)、稀释后15 min(t3)的MAP、HR、CVP。t1、t3均测定血常规及血栓弹力描记图(TEG)各指标。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3的CVP和MAP均显著升高(P<0.01);t3两组HR均升高(P<0.05),Hb、HCT、PLT、MA均下降(P<0.05),贺斯组TEG的K 时间延长,α角减少(P<0.05)。与贺斯组比较,万汶组t3 PLT升高(P<0.05)。结论万汶与贺斯具有相似的扩容效果,但万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抑制程度比贺斯小。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with hydroxyethyl starch(HES 130/0.4)on blood coagulation.Methods Sixty ASA Ⅰ~Ⅱ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edic surgery were entered in the double-blind study.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20 ml/kg of either HES 200/0.5 or HES 130/0.4 in 30 ml/min before induction.MAP,HR and CVP were recorded before AHHD(t1),at the end of AHHD(t2)and 15 minutes after AHHD(t3).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t1 and t3 for determination ofHb,HCT,PLT and thromboelaseograthy(TEG).Results Comparing with the value of t1,CVP and MAP were increased at t2 and t3(P<0.01).HR was increased and Hb,HCT,PLT,MA we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t t3(P<0.05).At the same time,K time was prolonged and angle α was decreased in group HES 200/0.5(P<0.05).PLT in group HES 130/0.4 was higher than in group HES 200/0.5 at t3(P<0.05).Conclusion HES 130/0.4 has same effect on blood volume expansion comparing with HES 200/0.5.HES 130/0.4 compromises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less than HES 200/0.5. 【Key words】Hydroxyethyl starch;Blood coagulation; Hemodilution;Thromboelaseograthy 羟乙基淀粉作为人工血浆代用品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能有效扩容,节约手术用血。第二代的羟乙基淀粉-6%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可影响凝血功能、肾功能,为改进贺斯的药代动力学分子分布,减少以上的不良反应,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应运而生,其分子量、取代级和取代方式与贺斯均不相同。在活体外的研究表明,与贺斯比较,万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1]。本研究拟比较万汶和贺斯用于AHHD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血液稀释及液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选取骨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0

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标准

YZB 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 YZB/ 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 测定试剂盒 (凝固法) 2012-05-03发布2012-05-03实施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 /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的格式编制,作为产品质量保障和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美创新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劲松。 本标准由北京美创新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首次公布日期。

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凝固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凝固法)的分类及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美创新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凝固法)(以下简称试剂)。该产品是手工或血凝仪测定活化部分的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凝固法)的体外诊断试剂。本产品为淡黄色悬液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YY 0466-2003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ISO 15223:2000IDT) 3 分类 3.1原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氯化钙测定是指血浆加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及 CaCl2 后凝血因子被激活,血浆凝结时间。 3.2试剂盒组成 A.APTT: 5x4ml (液体) CaCl2: 5x4ml (液体) B.APTT:10x4ml;10x5ml;10x2ml;10x8ml;10x10ml (液 体) CaCl2:10x4ml;10x5ml;10x2ml;10x8ml;10x10ml (液体) C.APTT: 4x4ml;4x2ml;4x8ml;4x5ml;10x1ml;4x1ml (液 体) CaCl2:4x4ml;4x2ml;4x8ml;4x5ml;10x1ml;4x1ml (液体) 4 要求 4.1外观 a) 产品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标识、标签清晰; b) APTT 应为淡黄色液体,CaCl2 为无色透明液体。

围手术期血液稀释操作指南

围手术期血液稀释操作指南 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局麻醉指控组 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H) 是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或手术操作前抽取患者适量的自体血在室温下备用,同时补充等效容量的胶体液或/和晶体液,使血液适度稀释、红细胞压积降低、减少术中血液有形成份丢失。在手术必要的时候再将自体血回输,达到不输异体血或少输异体血之目的。 (一)、适应症: 1、预计出血较多或有血液破坏的手术(根据各医院前期单病种输血率定义需要采用此方法的手术种类)。 2、需外科手术的稀有血型或配血型困难的患者。 3、宗教信仰或其他原因拒绝输注异体血液者。 4、需手术的红细胞增多症患者。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医学原则: 1、保证组织氧供 ①确保不出现血红蛋白过低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影响。 ②理论标准是Hct>20% , Hb>7g/dl,组织供氧不变。 2、维持正常凝血功能 ①确保不出现稀释性凝血病”。 ②理论标准:血小板>50 x 109/L,凝血因子>30%,能满足凝血的需要。 3、不严重干扰血流动力学稳定

4、不造成严重低蛋白血症及组织水肿 5、执行此操作过程中确保器官功能正常。 (三)禁忌症: 1 贫血:血红蛋白vl0g/dl或红细胞压积<30%。 2、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10 1012/l,或出凝血时间延长的患者。 3、脏器功能不全。 5、低蛋白血症。 6、高龄患者或小儿患者。 7、不具备必要的临床监测设备及技术单位。 (四)、方法: 1、路径:建立独立的大孔径输注静脉及大孔径输出静脉;或从外周动脉及中心静脉抽血(应用带抗凝剂的专用储血袋)。 2、稀释:应用胶体液或同时输注适量晶体液(如1:1胶体+1:0?5 晶体),输入液体应加温输注。 3、监测: (1)、血流动力学常规监测。 (2)、全麻状态下常规监测。 (3)、重点监测急性心肺功能障碍。 (4)、床旁血红蛋白浓度及血球压积监测。 4、质控:麻醉记录单应体现抽取血液总量,血液稀释期间的监测指 标及特殊事件。 5、抽取的血液保存方法:确保4小时内完全回输,可以室温保存, 否则应放血库冰箱保存,严格遵循血液科提供的抽血操作流程执行。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大家复习一下血凝常规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5.D-二聚体(D-Dimer)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一、测定原理: 1、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纤蛋白原变位纤维蛋白。当待检血浆中抗 凝物质增多是,凝血酶时间延长。 二、标本要求: 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 充分混匀。10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100ul血浆 三、试剂: 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THROMBIN? 2、保存条件:2-8℃ 3、使用条件:使用前干粉与稀释液混匀,放入搅拌珠,以保持试剂为混悬 液,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特定位置。 四、仪器和材料: 1、STA全自动血凝仪 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 五、标准和质控: 1、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 2-8℃。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即可使用,试剂开启后在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六、操作程序: 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特定孔(带搅拌珠混匀功能)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根据每批试剂的标准曲线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则仪器会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吸样针加100ul血浆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 TT试剂并开始计时。秒数计算均由仪器根据曲线自动完成换算。 4、传送并核收结果。 5、注意事项: a、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 结果。 b、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 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14-21秒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稀释血液的食物

一、稀释血液的食物有 1、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 2、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 3、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 另外,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阻止胆固醇的吸收,也有利降低血粘稠程度。 二、人的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血液过于黏稠,血流速度必然减慢,严重时可影响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脏病和中风.通常见大量出汗,长期用利尿剂等导致血液中水分减少,或是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如血细胞,蛋白,血脂等物质增多时也会影响血粘稠度的,而且这是很常见的原因.要防止或是控制血粘稠,首先要注意饮水量,早晨起床后,三餐前(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最好饮水200毫升.低盐饮食.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医学家推荐以下具有血液稀释功能的食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 三、近几年,患心脏病和中风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疾病与血液黏稠度有很大的关系。人的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如果血液过于黏稠,血流速度必然会变慢,严重时可影响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脏病和中风。 水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剂、腹泻等引起的身体失水,都可使血容量减少,此时血液中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相对增多,血液黏稠度自然增加。一旦饮水充足,体内水分得到补充,黏稠的血液便

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

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 血液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组成。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非细胞成分主要是血浆,其中包括胶体成分和晶体成分。血浆占血液总体积的50%-60%,红细胞占血液总体积的40%-50c/0。血液稀释时,红细胞容量相对降低,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但血液稀释在一定限度内,机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代偿,包括组织氧的摄取增加,心排血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以及氧离曲线右移等,使组织氧代谢不受影响。血液稀释,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对血液黏度的影响 血液黏度与红细胞容量及血浆蛋白的浓度密切相关,其中Hct是影响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血液黏度的增高主要是由于细胞-血浆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红细胞的聚集和叠连。稀释式自体输血时,部分血液黏度高的患者在人工放血的同时输入外源性液体置换血液,此时血液中红细胞容量减少,液体容量增高,聚集的红细胞出现解聚,叠连的红细胞分散,使血液黏度显著下降。血液黏度的降低,可改善组织灌注,即血黏度越低,血的流速越快。 (二)对心排血量及器官血流的影响

定律,血流量与灌注压成正比,Hagen-Poiseuille根据 与血管阻力成反比。血液稀释能降低血液黏度,使末梢循环血管阻力降低,血液流速加快,静脉回流量增加,心脏每搏排出量增加。当Hct降至0.29时,心排血量是血液稀释前 的123%;当Hct至0.21时,心排血量增加到稀释前的136%。一般来说,血液稀释至Hct 0.25-0.30时,降低的血黏度和增加的心排血量可以取得对组织最佳的送氧效果。但如果血液继续稀释,血黏度的再下降则有限,患者处于“有效循环血量失血”状态,将出现失血性休克,导致毛细血管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心率加快是由血液稀释导致Hct下降的继发性代偿机制引起。但血容量正常的血液稀释,仅出现心率轻度加快。如心率明显增快,提示血容量低、静脉回流量减少,心搏出量的增加受限,此时应立即补充血容量。血液稀释时,循环血流量会重新分布,脑与心脏血流量增加,以保证生命中枢的血液供给。各器官血流灌注量可随心排出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冠状动脉血流的增加与心排血量的增加不成正比。只要Hct>0.20,冠状窦氧分压不会降低。 (三)对组织氧供的影响 在生理条件下,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几乎完全由Hb运输。血液中的Hb浓度决定着血液向组织运输氧的能力。每克Hh 能携氧1.34ml,机体氧代谢的调节取决于氧供和氧耗,此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调查研究(一)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 调查研究(一) 作者:顾小红,蒋汉茂,邹晓清 【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剂治疗中,使用PT(prothrombintime)监测时,PTINR(intertionalnormalizedraio,INR)值的允许范围。方法对不同华法林用量、性别、年龄以及术后病程的230例患者的PT及PTINR值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用仪器及试剂均符合国际标准。结果在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时,女性患者PTINR允许范围要比男性患者小;随患者术后病程的延长,抗凝剂使用剂量有所增加,PT 及PTINR允许范围也有所增大。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中,PTINR允许范围为1.98±0.65,远比欧美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性别和使用时间及剂量不同时,PTINR允许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个体化〔1〕。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华法林;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valvereplacementpatients,PTINRallowablerange,when theywereinoralanticoagulanttherapy.MethodsAnalysistheresultsof230case sPTandPTINRinvariableage、sex、coumarinquantityandyearsofsurgery.Reslu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PTIN Rrangeoffemalewasnarrowerthanthatofmale,andgowithyearsofsurgeryincr ease,theoralanticoagulantquantityandtherangewereincreased.ConclusionT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百科名片 凝血酶 凝血酶原时间,简称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意义。应用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曲线,对比患者血浆的PT,可以求出活动度。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100%。目录[隐藏] 原理与临床意义 PT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PTA与INR在肝病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PTA组间差异的相关因素

[编辑本段] 原理与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实验室报告PT有4种方式:秒、活动度(prothrombintimeactivitypercentage,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种形式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同。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 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编辑本段] PT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PT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决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急性肝炎PT异常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型肝炎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轻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偿期PTA>60%、失代偿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1]。Child-Pugh分级中PT延长1~4s计1分、4~

使用EDTA抗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使用EDTA抗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作者:季明德,魏源华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 现阶段进行凝血项目检测都是用枸橼酸钠抗凝,抽取血液量与枸橼酸钠的比例是9:1,在真空采血管中包含固定量的0.3 ml抗凝剂,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保证了从血管中吸出2.7 ml血液。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偶尔会发生血液量不足的问题,比例发生改变会影响凝血结果[1]。使用EDTA抗凝管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EDTA粉末在抗凝过程中几乎不对血液造成稀释,也就不会发生稀释比例的改变。本文研究在于诠释用EDTA抗凝时所测得的PT、INR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时的相关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Stago 公司生产的STA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使用Stago 公司配套试剂,配套质控品。Dade-Behring公司生产的INR校准血浆; 1.2 标本来源收集本院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0~53岁;收集本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长病人标本60例,男35 例,女25例,年龄21~55岁。 1.3 实验方法 1.3.1 枸橼酸钠抗凝血MNPT的计算同一仪器使用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号的凝血活酶试剂所计算出的正常人平均PT(MNPT)值是不一样的,故我们应重测所用凝血活酶试剂匹配的仪器MNPT 值,而不应使用生产厂家给我们提供的MNPT值[2]。计算MNPT需要至少20份正常血浆。本实验我们挑选60名健康体检者,经过仪器测试PT值,剔除>2S的数据, 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枸橼酸钠抗凝血的MNPT值。 1.3.2 EDTA抗凝血MNPT的计算 60名健康体检者的EDTA抗凝血,测试PT结果后,剔除>2S的数据, 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EDTA抗凝血的MNPT值。 1.3.3 Local ISI(仪器区域国际敏感指数)的建立仪器不可使用试剂说明书上附带的ISI值,因为此ISI值是试剂制造商用手工方法所测出的,并非是实验室仪器对所用批号凝血活酶试剂的Local ISI[3],所以要重新建立Local ISI。用已标注INR值的校准血浆复溶后,在Stago仪器上测PT 2~3次,得出PT秒数均值,INR=(PT/MNPT)Local ISI,将枸橼酸钠及EDTA抗凝血各自的MNPT 结果及已知的INR结果代入上式,即可求出Local ISI=lgINR/(lgPT-lgMNPT),故能分别求出两种抗凝方式各自的Local ISI。 1.3.4 PT、INR的检测本院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本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长病人标本60例用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管各抽一管血,3 500 r/min离心5 min,以制备乏血小板血浆,在4 h内完成检测。根据公式INR=(PT/MNPT)Local ISI,得到INR值。

稀释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稀释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一、目的 为节约血液资源,减少手术中异体输血,规范稀释式自体输血的操作,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麻醉医师施行自体输血。 三、职责 经过培训的麻醉医师,负责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并履行告知义务。 四、管理要求 1、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及病例选择标准。 1)适应证 a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无明显肝功能障碍及心肺疾患,Hb >110g/L(Hct>0.33),估计手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稀释式自体输血。 b手术需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注时,也可以采用。 2)禁忌证:Hb<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均不宜进行血液稀释。 3)病例选择标准 a Hb>110g/L,Hct>0.33;

b 血小板数>100×109/L; c PT正常。 d无心肺及肝肾疾病。 2.操作步骤 1)放血:在麻醉后,待患者病情稳定,手术尚未开始时放血。按采供血机构采血方法进行无菌操作,选择两条较粗的静脉,用16G穿刺针穿刺。采血速度以动脉血压、心电图监护维持正常为条件。成人按20-40ml/min的速度抽取血液。血液收集于枸盐酸钠葡萄糖(ACD)保存液的血袋中,室温下保存备用。若手术时间较长也可臵4℃冰箱保存。采血量依据患者的体重、Hct及预期的失血量确定。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采血达全身总血量的20%-30%. 2)血液稀释:人工放血时要输入等量的胶体和晶体液,以使血容量维持正常。稀释剂常用佳乐施、万汶、50%白蛋白、平衡盐液、搏脉力A等,依据不同病情选用。血液稀释度以Hct 为观察指标,一般以Hct不低于0.25为适度。 3)回输:手术后期,患者出血量超过600ML时,以相反顺序回输自体血液,即先输最后放出的稀释血,最先放出的血富含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所以应留臵在手术将结束时回输,以增加红细胞量,减少手术后出血。 4)监测: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Hct 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 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 一.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原(FIB):2-4 g/L 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各项意义: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TT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纤维蛋白原(FIB):2-4 g/L 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