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电子教案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电子教案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电子教案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电子教案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

课题名称: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深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涵;

2、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3、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初步建立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重点/难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涵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题名称:第二节——第五节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组织、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评价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确定依据及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表述方式;

2、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及组织类型;

3、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和影响实施的主要因素;

4、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及评价原则;

5、初步树立幼儿园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重点/难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课程内容组织类型、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例三的目标表述,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再结合同学们作业设计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点评,请同学们自己说明活动内容选择是依据是什么?

教师举例:《我是有本领的孩子》和《各种各样的纸》主题活动设计中内容的选择

引导同学们分析、总结出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请学生举例说明课程的组织类型,讨论:两类课程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综合课程就是活动课程吗?

教师强调环境的影响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判断: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如同建筑工人【例二】幼教小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大苹果

目标:1.根据要求进行美工创作。

2.通过美工活动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3.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例三】语言活动:小鸭找朋友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2、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知道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以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来分:

生活活动内容、游戏活动内容、学习活动内容(教学活动)

课程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主题《各种各样的纸》

一、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基础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类型

学科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学科。(五大领域)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课题名称:幼儿园典型课程方案介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案、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三种课程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典型课程方案的学习了解进一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3、进一步树立幼儿园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重点/难点: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题名称:幼儿园典型课程方案介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了解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领域教育课程主要内容;

2、通过对典型课程方案的学习了解进一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3、进一步树立幼儿园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重点/难点: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与爱同行----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与爱同行” ———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提到幼儿园课程在座的各位都不陌生,当代的幼儿园课程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园现在开设的现有课程就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蒙氏课程、礼仪课程、亲子课程、托班课程、准妈妈胎教课程、特色班选修课程(舞蹈、爵士鼓、戏曲、美术、跆拳道、轮滑、奥尔夫、逻辑狗思维训练、口语训练、茶道表演、幼儿模特表演等)。这么多异彩纷呈的课程都是我们引入的成熟的课程,在此不再赘述。今天重点给大家谈一谈我们的园本特色课程—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该课程研究从2008年至今历时三年,通过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已初具雏形。下面我就和大家来谈一谈: 一、选择传统节日教育特色教育课程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正是形成各种观念、习惯的良好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来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幼儿园及家庭重智轻德的教育愈演愈烈,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许多教师经常发出无奈的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育了”。无论家庭还是幼儿园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目前青少年罪犯在罪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岁以下罪犯已达到罪犯总数的三分

之一强。因琐事跳楼轻生的事件有之,简单的自我服务意识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的有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教育,智力的开发,缺乏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存在严重的德育教育的缺失。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是儿童接受情感刺激的敏感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期。幼儿正是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逐渐掌握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该时期的幼儿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传统文化节日以其独有的特点存在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是儿童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以每年一循环的方式反复出现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之中。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因此,我们选择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做为我们的园本特色课程,并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有机地将传统文化节日的内容与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和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既丰富了幼儿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也对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二、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的核心理念 课程理念是我们对课程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包括课程框架设计思路的确立,课程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 考与实践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作者:黄凡 来源:《求知导刊》2017 年第23 期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如何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福建省福州市直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 点,尝试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通过观察探究、游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让幼儿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世代相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 2016 年11月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作为后辈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承、护、扬,学会挖掘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已有的,保护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的使命。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开始思考:尝试让二十四节气走进幼儿园课程,和孩子们一起聆听天地之歌……

思考一:二十四节气传递给儿童什么? 第一,我们要厘清概念: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对生活有何意义?一般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 个特定节令,每一个分别相 应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始于立春,终 于大寒,周而复始。作为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既是指导农业生产、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又是官方颁布的时令(节)准绳。 第二,二十四节气传递给儿童什么?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些浪漫而古老的传说,而这些传说之中,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有着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未来,而且每个节气都是人们试图与天地沟通的一个庄严仪式,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 因此,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要基于儿童的视角、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让儿童感受和认知大自然的节奏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尊重;体会节气的民俗内涵,从中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生活气息和中国传统智慧;感受节气所呈现出相应的自然和人文景象,唤起至真至美的感受,学会诗意地生活。 思考二:二十四节气如何成为儿童的课程? IS 乩能用□己喜圧的为式衣挽 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就是自然对人类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他所推崇的自然教育”,就是任由幼儿身心自由发展,服从自然的法则。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了解自然的一道桥梁,是打开大自然之门的钥匙。一年当中的自然现象,都与节气息息相关。贯穿二十四节气这条线索,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感受自然的奥秘。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选择题 单选 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融合课程 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 B、教学层次的课程 C、观念层次的课程 D、体验层次课程 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 B、经验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 B、古德莱德 C、普洛佛斯 D、费尼克斯 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A ) A、核心课程 B、分科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C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 B、活动论 C、过程论 D、体验论 多选 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ABCD )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 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 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是各种活动 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ABCD ) A、幼儿园课程目标 B、幼儿园课程内容 C、幼儿园课程实施 D、幼儿园课程评价 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AB ) A、理想课程 B、领悟课程 C、隐性课程 D、悬缺课程 填空题 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2、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实质是学科课程。 3、悬缺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课程。 4、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具体样式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

幼儿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加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不断提升办园水平,以培养健康、快乐、有竞争力的儿童为目标,积极构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探索幼儿园个性化与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园教育模式。 二、现状分析 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探索,保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任存在一些了列问题。 就我园现状分析:幼儿园现有教学班个,设正副园长各1名,工会主席1名,我园的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经验和幼儿园管理经验。但由于幼儿园正处于发展阶段,课程方案不健全、课程基础薄弱、基础课程园本化处于初始阶段,部分教师对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幼儿年龄特点解读不深入。围绕“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学习、成长”的教育理念,遵循学前教育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建立符合我园的规范性、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的幼儿园

课程体系,能有效落实课程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全面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幼儿园办园品质、彰显办园特色、提高我园教师专业素养,站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角度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教育机构通过为0-6岁婴幼儿提供专业、完整、高品质的立体教育方案,致力于培养健康、快乐、有竞争力的儿童。 1.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教育部部《3-6岁儿重学习与发展指南》) 2.快乐:快乐的表层含义是指心情愉悦;快乐的深层含义是儿童得到尊重,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成功时体验到的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 3.竞争力:人的综合能力的集合体,主要包括探究与创造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个性。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发展的命脉,我园确立了以“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学习、成长”的教育理念,以“艺术教育”为办园特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幼儿园课程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有竞争力发展的途径。 四、主要任务

浅论幼儿园课程价值多元和文化适宜

浅论幼儿园课程价值多元和文化适宜 浅论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多元和文化适宜从文化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最优秀的人类文化(包括本民族的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体现的是人类或者是特定群体(如一个民族)的文化积累。然而,在全球化呼声铺天盖地的今天,多元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国家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协调发展的挑战,既要发展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又要保持国家的统一。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幼儿园课程在接纳多元文化的同时,应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适宜性问题重新审视。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反思当前幼儿园课程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分析其原因,并进行初步的课程构建探讨,以期对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提供帮助。 一、幼儿园课程面临的问题: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与文化断裂应该说,“一部世界课程发展的历史,正是一部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交织融合的历史,是旧文化的衰亡、新文化不断被创造的历史”。〔1〕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交流,使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问题。进入幼儿园,墙上贴的英语单词、走廊里挂的英语卡片随处可见,?孩子用的图书上,西方的卡通和儿童形象比比皆是。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幼儿园英语教学竟占到了近50%的比例;课程中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常常被忽视,孩子们过的却是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最

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戏曲、美术、歌谣、故事和传统民间游戏在课程内容中似乎不多见。另外,我国幼教改革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同时,大量引入国外的幼教课程和理论,如皮亚杰的建构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舒伯特的后现代课程论,还有瑞吉欧课程、美国生成课程、蒙台梭利课程、前瞻课程等。这些课程和理论一方面为我国幼教课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参照模式,对我国幼教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具体到实践层面中,这些幼教课程理论有的不过是昙花一现,有的则是几起几落而难以推行,有的虽被保持下来,但走了样,变了味。难怪有专家发出了“近来,断章取义,不明其源地讲别人东西的现象比较多”的叹息。〔2〕以我国引进的蒙台梭利课程为例,在有关论文格式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其规则意识或教具操作,而其强调关注儿童的一面却被淡化了,很多幼儿园用满屋子的蒙台梭利教具代替了蒙台梭利课程。我们并没有吸取其中的精髓,有时甚至还没有搞清楚某些西方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就忙于引进并用其来指导幼教课程改革。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的幼儿园课程如同浮萍,找不到落脚的根,始终漂浮于幼教本土课程的实践之外。幼儿教育就像四季之春,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但面对可塑性极强的孩子,该播什么样的“种子”,确实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才能作出决定。因为对幼儿而言,正如洛克所说“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面对这些“水性极柔”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让孩子在“领略多元文化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 2.课程的要素 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

如何有效促进教师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

如何有效促进教师参与幼儿园课程 建设工作?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倍受关注。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建设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幼儿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这一角色是与中小学教师有重要区别的。幼儿园教师能否全程、主动、积极参与课程建设虽由主观意志所决定,但也需要通过园所管理来推动。 研究者认为,幼儿园可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支持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有效参与课程建设。 一、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的园所文化能够有效激发和维持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机,有利于教师将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可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动对话机制,关心并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积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如走廊、区角、活动室、会议室、食堂、卫生间等)、制度与精神环境(如办园理念、核心价值、课程愿景等),让教师在充满尊重、理解、关爱、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工作与生活。

具体而言,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可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审议、实施、评价过程中来。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1.充分体现民主化 幼儿园的管理其实是一种服务。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制度应是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制定和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也不例外。例如,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课程愿景应是在园长带领下,全体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办学历史和现状特点,基于幼儿需要、家长期望、社区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而制定的。 在制定课程愿景前,幼儿园可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幼儿、家长及社区等的意见,再组织教师充分讨论、研究,达成共识。此外,幼儿园还可根据课程评价及反思,定期组织教师对课程愿景进行修订,以使其更加丰富、合理和适宜。 2.逐步实现规范化 教科研引领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可通过教科研组织、教科研制度的建立,对教科研计划、有关课题研究过程(申报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中期总结、结题报告、结题鉴定)、资料档案、经费、成果、奖励表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逐渐形成务实、高效的教科研管理机制,从而为教师通过教科研开展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资料讲解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 究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绍兴民间文化为例 绍兴县教育局沈国香 一、课题的来源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波,西邻杭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 乡”称号,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绍 兴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资源。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除了 旅游产业开发外,目前,对民族民间文化内涵的开发与应用整体意识不强,使 民间文化遗产逐渐趋于消亡。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传承文化,幼儿园教育是传播 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了解和体验家乡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十分重 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 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 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 社会的认同感,加深人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传统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行为得到了一些改变, 但不少幼儿教师仍停留于执行现成的“教材”,对由专家开发的“教材”疏于 分析,习惯拿来就用,至使课程设计者与执行者之间思想距离无法弥合,给课 程理解和落实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立足教师熟悉的地方民间文化开展幼儿园 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二、课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 域,历史上曾两度为都,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 证。 绍兴城市临水而居,有别具一格的水乡风貌,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水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绍兴的许多地理、建筑、人物、传说、名胜、古 迹、河道、湖泊、路桥、风土、人情等等都闪耀着水文化的灿烂光辉。历代名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五章幼儿园经典课程方案 第一节国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 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支柱。(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目标——协助儿童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内容:由5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感官教育(训练)(核心、最重要、最富特色的内容)、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 (三)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观察者 ?观察不是最终目的,观察为的是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必要时及时给以指导或适 当的刺激,为的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成自我的发展。 ?榜样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合理性:1、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尊重和信任儿童; 2、强调个别化学习; 3、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 4、有完整成套的教具,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局限性:1、孤立的感官训练。 2、忽视创造力。 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 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二、海伊斯科普课程 (一)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二)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关键经验”是该课程的核心 早期,“主动学习”是作为一个关键经验提出并要求儿童掌握;到了后期,“主动学习” 已成为课程实施的一个基础 课程内容:不是明确规定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围绕关键经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具体内容反映在课室内外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以“活动区”为中介开展;关注与发展 过程有关的经验 课程组织:具体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让10类58条关键经验反复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活动中;兴趣区(自选)活动、小组活动、团体活动 课程实施:没有一个特殊的教学方法,其课程实施是通过每日的例行活动来完成; 由“计划-操作-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小组活动、户外活动、团体 活动)组成;把这些环节安排成一日生活时间表;只要这几个环节都包含在内, 具体如何安排并不重要;但计划时间、操作活动时间、打扫整理时间和回忆时 间的先后顺序不能变;操作活动时间应该是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 (三)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建设

幼儿园课程建设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推出将幼儿教育改革融入到与世界接轨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体系中,它需要教育者用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全新理念,看待幼儿教育的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的改革”,而课程建设是一个从更新观念,到观念如何转化行为的探索过程.其间,各种教育思想的学习、引入,教育过程的探究,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弊端,如盲目追崇新的课程模式,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千篇一律,而教师养成了重视形式,忽视追求教育本身价值的 思维习惯,出现了“只顾低头走路,不习惯抬头看路”现象.其结果教师的创造性得不到发展,理论上得不到提高,对新的改革思想感到茫然,渐渐减少了改革创新的 热情,最终失却了自身的特色. 因此我们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应该是立体的,丰富的,它不是简单的拿来就用,它既是思想的渗透,也是方法 的体现.幼儿园实施任何一种课程必须先深入地学习课程,理解该课程建立的理论基础、设计思想、课程特点以及实施课程的方法,弄清《纲要》与课程之间的内在

联系,在头脑里建立清晰的思想脉络,再来考虑如何实 施的问题. 幼儿园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能否将课程所希望反映的思想贯彻到幼儿园的工作中,落实到幼儿发展中,对 课程实施的管理至关重要,它是幼儿园能否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围绕教育改革,确立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纲要》体现的教育思想将在较长的时间里,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改革方向.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将有一个学习――探索――完善――创新的循环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提高. 幼儿园进行课程建设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幼儿园教育现状,制定出明确的教育改革思路.将幼儿园长期课 程建设的目标与近期发展需求统一起来.如我园提出了“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在课程建设 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全面提高”的总体思路.思路中,我们突出课程建设的主线,来推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进而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为课程的实施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应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探究性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最鲜明的

幼儿园计划总结之幼儿园“节日文化课程”方案

幼儿园计划总结之幼儿园“节日文化课程”方案 一、课程理念幼儿园课程是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导向的、引导幼儿获得有意经验的各种活动,是幼儿全身心投入的主动的活动过程,是影响幼儿生活的各种感性的事件,是幼儿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我园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园本特色,在“把最宝贵的给予幼儿,让每个幼儿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开发了“节日文化教育”这一园本特色课程,设置了“主题文化节”、“校园国际日”、“传统节庆日”三大课程内容,尝试将教育内容有机渗透,以主题课程的形式一步步深入拓展,不仅让幼儿积累和提升主题经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还充分体现了我园教师根据本园、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使园本课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过程.真正达到开发园本课程,营造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幼儿园综合实力的整体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文化观园本课程需要在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考虑目标、已有经验等多种因素,追求一种适宜性.幼儿、社区、教师和课程文化是园本课程的四个出发点,其中从幼儿出发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园本化从本质上说就是课程人本化.在节日教育课程中,我们抓住节日与教育的融合点,通过节日教育来塑造符合时代发展的幼儿精神观、文化观.我们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使中西文化进行有机的交叉与融合,充分挖掘家庭、幼儿

园、社区的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构建课程,以此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了解幼儿是教育的前提,因此,我园树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每个幼儿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快乐,体验成功”的人本课程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给幼儿真实的机会,激发真实的情感,而不是空洞的练习;允许幼儿有独特的表现、表达方式和自己的见解.以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建构、内容的人本化处理、形式的多样化选择、评价的多元化实施,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发挥教师在课程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为教师创设有利于潜能挖掘、能力提升、个人价值实现的人文环境.节日教育也提供了一个相当大而深厚的平台,让幼儿能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促进自主性发展的课程文化观幼儿个体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从外部依赖到自主的过程,自主性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可以自主地探索自己想知道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自主的交往,协商实现自己的意愿.为了这一美好愿景的深入实现,我们把节日教育的课堂变成幼儿活动的乐园,努力为幼儿提供各种他们需要的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我们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亲自参与,获得直接的感性的经验,在操作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坚持整合教育的课程文化观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建构文

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一部分填空 1幼儿园课程概论活动论 2幼儿园课程由四个要素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4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学科中心取向;学习者中心取向;问题中心取向 5幼儿园的课程五大领域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 6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曾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教育目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清晰的形式标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大类。 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7幼儿园课程的层次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纵向结构 8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9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分成三类: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 10影响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国家政策法规;幼儿园硬件;社会因素。 11课程评价的主体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 1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成为“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对目标模式的评价:确定对偶然分解对整合外显对内隐 3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4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案(1-2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案任课班级: 12级学前教育班 任课教师:陈海锋 日期:2014年9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并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历史,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当代著名的课程方案。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育活动 教学难点:当代幼儿园课程方案 学情分析:学生都已经学完五大领域的教育方法,而且在幼儿园见习多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 课时:6 教具:黑板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介绍本教材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 第三章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四章幼儿园各学习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 第六章中、外著名学前教育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七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 二、导入 提问:根据在幼儿园见习所见,想想自己如果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还欠缺什么? 三、新课 那么在学习本教材中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密切联系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深入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 养成收集整理教育信息的良好习惯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二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里的“教育过程”可以说包括了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是广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而狭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则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过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广泛性和启蒙性 (二)趣味性和游戏化 (三)综合性和整合型 (四)随机性和潜在性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一)按特征分类 1、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等,几乎占了幼儿在园的一半时间。 2、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径。常见的活动区有:角色游戏区、积木区、音乐角、嬉水区、沙池区、科学区、语言角、美工区、故事角、图书区等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依据目标专门设计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节日的庆祝、做操、劳动、参观、运动会、郊游等。 (二)按教育内容分类 1、分学科式教学活动 分学科教学历史久远,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90年代初,受苏联幼儿园教育思想的影响,按学科划分的课程成为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课程模式。 学科课程是指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即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科目或学科,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课程。幼儿园的学科课程具有启蒙性的特点。幼儿园一般开设计算、语言、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 对于新教师来讲,掌握分科教学的方法仍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待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进行综合、整合,灵活地运用。 2、综合主题式活动(或称单元式主题活动) 综合主题式活动主要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打破学科或领域的界限,把学习内容融会成一种新的体系。综合主题式活动的特点在于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自然的、有机的联系。其教学内容既可以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线索,渗透其他学科知识的知识体系,又可以是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的有益的系列活动内容。 3、按领域分类的活动 《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按组织形式分类 1、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组织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此种形式最为普遍,效率也较高。 2、小组活动:就是将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的活动。分组可以使教师安排的,也可以是自发组织的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是容易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操作材料,促进幼儿和小伙伴、教师的谈话或交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此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幼儿的欢迎。 3、个体活动:一般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自由的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更易于教师增强对幼儿的了解,因材施教。 集体、小组、个体活动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必须互相配合、合理交替、互相补充。 (四)按学习方式分类 1、接受式学习:指幼儿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过程。这种方式相对简单,易于操作。 2、体验式学习:指幼儿亲身介入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特点:情境性和活动性。这种方式的组织适宜教师在比较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 3、探究式学习:指以幼儿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是目前在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五大领域: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隐性课程: 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即非预期的影响。 3.园本课程: 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4.单元主题活动: 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五指活动课程: 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分别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两个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的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7.维果斯基“心理工具”: 指的是认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能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 8.有准备的环境: 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 二、选择/判断: 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的标志)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 (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4)评价教育计划 2.高瞻理论(High/Scope)的来源: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注重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智力。《认知中心课程》的出版,标志着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70-80年代。1979年,High/Scope课程模式的著作《活动中的儿童》诞生,它进一步发展了High/Scope课程,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

浅析成都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模板

浅析成都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当前成都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本课程建设目的不清,价值迷失 园本课程是指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建构的课程。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在尝试着园本课程研究,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园本课程建设、园本课程的价值指向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对成都市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多数园长进行园本课程建设的根本动力是为了所谓办园特色的彰显,固化成果的展现,如编写教材、开展特色课程等。一些私立园更是将园本课程建设作为了对外宣传、增强招生竞争力的手段。还有部分幼儿园将园本课程看作是迎合主流价值观(如评级评奖、获得专家肯定、体现某种理论等)的主要途径。 (二)园本课程顶层设计不明确,建设过程缺方向 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包括课程框架的建构、课程目标的明确、课程与本园理念的结合等,是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对成都市幼儿园的调查显示,%的园长认为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难度较大。一些幼儿园对于本园的办园定位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办园理念,出现了人云亦云的现象,不管是否适用、是否符合本园实际,只管生搬硬套,有些甚至言必某某理论某某学说某国做法某专家说,等等。这都反映出幼儿园领导层对于本园实际的把握还不清楚,对于到底要建设怎样的幼儿园课程还不明晰,于是盲目模仿,一味追随主流价值思想,在园本课程实施前缺乏总体的思考与架构,也就难以确保园本课程实施的总体走向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三)园本课程实施过程困难,缺乏具体操作的方法 园本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本研究调查显示,成都市%的一线教师对于如何确定具体活动方案的目标、选择哪些资源作为园本课程开发内容、怎样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园本课程、如何评价园本课程效果等都存在困惑,其中园本课程的资源开发是最大的挑战。 (四)园本课程评价缺位,建设效果难以评估 在本研究调查中,成都市的教师和园长虽然没有将园本课程的评价作为难点,但事实上,%的幼儿园并没有对自己所建设的课程进行评价,另有%的幼儿园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电子教案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 课题名称: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深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涵; 2、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3、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初步建立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重点/难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涵 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题名称:第二节——第五节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组织、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评价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确定依据及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表述方式; 2、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及组织类型; 3、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和影响实施的主要因素; 4、学习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及评价原则; 5、初步树立幼儿园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重点/难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课程内容组织类型、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例三的目标表述,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再结合同学们作业设计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点评,请同学们自己说明活动内容选择是依据是什么? 教师举例:《我是有本领的孩子》和《各种各样的纸》主题活动设计中内容的选择 引导同学们分析、总结出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请学生举例说明课程的组织类型,讨论:两类课程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综合课程就是活动课程吗? 教师强调环境的影响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判断: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如同建筑工人【例二】幼教小班美术教案:可爱的大苹果 目标:1.根据要求进行美工创作。 2.通过美工活动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3.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例三】语言活动:小鸭找朋友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2、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知道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以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来分: 生活活动内容、游戏活动内容、学习活动内容(教学活动) 课程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主题《各种各样的纸》 一、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基础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类型 学科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学科。(五大领域)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多元和文化适宜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多元和文化适宜 从文化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最优秀的人类文化(包括本民族的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体现的是人类或者是特定群体(如一个民族)的文化积累。然而,在全球化呼声铺天盖地的今天,多元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国家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协调发展的挑战,既要发展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又要保持国家的统一。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幼儿园课程在接纳多元文化的同时,应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适宜性问题重新审视。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反思当前幼儿园课程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分析其原因,并进行初步的课程构建探讨,以期对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提供帮助。 一、幼儿园课程面临的问题: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与文化断裂 应该说,“一部世界课程发展的历史,正是一部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交织融合的历史,是旧文化的衰亡、新文化不断被创造的历史”。〔1〕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交流,使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问题。进入幼儿园,墙上贴的英语单词、走廊里挂的英语卡片随处可见,?孩子用的图书上,西方的卡通和儿童形象比比皆是。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幼儿园英语教学竟占到了近50%的比例;课程中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常常被忽视,孩子们过的却是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戏曲、美术、歌谣、故事和传统民间游戏在课程内容中似乎不多见。另外,我国幼教改革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同时,大量引入国外的幼教课程和理论,如皮亚杰的建构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舒伯特的后现代课程论,还有瑞吉欧课程、美国生成课程、蒙台梭利课程、前瞻课程等。这些课程和理论一方面为我国幼教课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参照模式,对我国幼教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具体到实践层面中,这些幼教课程理论有的不过是昙花一现,有的则是几起几落而难以推行,有的虽被保持下来,但走了样,变了味。难怪有专家发出了“近来,断章取义,不明其源地讲别人东西的现象比较多”的叹息。〔2〕以我国引进的蒙台梭利课程为例,在有关论文格式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其规则意识或教具操作,而其强调关注儿童的一面却被淡化了,很多幼儿园用满屋子的蒙台梭利教具代替了蒙台梭利课程。我们并没有吸取其中的精髓,有时甚至还没有搞清楚某些西方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就忙于引进并用其来指导幼教课程改革。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的幼儿园课程如同浮萍,找不到落脚的根,始终漂浮于幼教本土课程的实践之外。幼儿教育就像四季之春,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但面对可塑性极强的孩子,该播什么样的“种子”,确实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才能作出决定。因为对幼儿而言,正如洛克所说“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面对这些“水性极柔”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让孩子在“领略多元文化风情”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面对轰轰烈烈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我们真的应该沉静下来认真思考:国外的幼教课程在我国的文化适宜性如何?适宜本土课程的土壤在哪里?我们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土壤里绽放? 二、幼儿园课程问题的成因:忽视文化适宜和文化自觉 可以说,造成当前幼儿园课程文化尴尬局面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现实层面上,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开放性、民主化、多样性的特征。这一方面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和活动领域,为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更新提供了视野和转机;另一方面,这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矛盾冲突,全面而充分地展示出来。除此之外,最具体的原因是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文化缺乏对文化适宜和文化自觉的关注。所谓文化自觉,是指对自身文化有一种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文化的来源和发展,也是一种历史自觉与主动的历史精神之唤起。文化自觉还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思考,是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是一种执著的文化追求,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3〕文化自觉肯定不是简单的文化回归,也不是文化它化,而是适应新的历史来调整自身的文化,是在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心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为中外文化的关系问题所困扰,要么是“中体西用”的文化保守主义,要么是“全盘西化”的文化激进主义。不断地从钟摆的一端滑向另一端,说到底就是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与能力。正如教育文化学家费曼所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