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算除法

巧算除法

巧算除法
巧算除法

巧算除法

本讲内容:

1、除法的巧算。

2、利用除法运算律、凑整思想等解决问题。

例1计算:2832÷59÷8 10÷25×75 112000÷125

分析

乘法混合运算中留意(1)带符号搬家:每个数连同它前面的符号可以一起移动,第一个数前的符号是乘号;(2)添/去括号:在除号后添/去括号,括号例的数要变号,而在乘号后面添/去括号,括号里的符号不变号;(3)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商不变。

例2计算:19000÷8÷125 11100÷4÷3÷25÷37

分析

除法的基本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先除以后几个数大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数,再连续除以后几个数。

练习1

2520÷28÷5÷6 72÷25×50 5600÷25

例3 1650÷(11×5×3) 56000÷(125×7)

分析

主要考查在除号后面添上/去括号,括号里的符号要变号。

例4 (55+66+88)÷11 (72000-56-24) ÷8

分析

除法中有类似于乘法中的“分配率”,但只针对除数才有效,即(a±b)÷c=a ÷c±b÷c 。

注意:c÷(a±b)≠c÷a±c÷b

例5 1÷7+2÷7+3÷7+4÷7+5÷7+6÷7 856÷8+23÷8+121÷8

分析

观察本题均由一些除法算式通过“+”号连接,而且除数相同,那么可以用类似于乘法中的“提取公因数”,将共同的除数提取出来。

练习2

(1200+240) ÷12 (16000-56) ÷8

15÷30+25÷30+35÷30+45÷30

巩固练习

130÷26÷5 32000÷125÷16

7700÷4÷25 (150÷75)÷15 327÷50+673÷50 240÷(6×8)13×36÷12

课后作业:

125÷25×8 4500÷(25×90)6400÷16÷4 180×15÷18 60000÷125÷2÷5÷8 4000÷125÷8

1÷(2÷3)÷(3÷4)÷(4÷5)÷(5÷6)

= 1÷2×3÷3×4÷4×5÷5×6

= 1÷2×6

= 3

18000÷125÷18 1000÷(25÷4)

3333×2222÷6666 8÷7 + 9÷7 + 11÷7

5÷(7÷11)÷(11÷16)÷(16÷35)

笔记整理

1、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c+b÷c

(a-b)÷c=a÷c-b÷c

2、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a÷b=(a×n) ÷(b×n)=(a÷m) ÷(b÷m) (m≠0,n≠0)

3、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如下。

(1)去括号情形:

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a÷(b×c)=a÷b÷c a÷(b÷c)= a÷b×c

(2)添加括号情形:

括号前是“÷”时,添加括号后,原符号“×”变为“÷”,“÷”变为“×”。a÷b÷c=a÷(b×c) a÷b×c=a÷(b÷c)

(3)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

(a×b)÷(c×d)=(a÷d)×(b÷c)

巧算乘除法

四年级奥数(二)巧算乘除法姓名() 一、怎么简便怎么算 (1)184×17+184×83 (2)(100+1)×99 (3) 796×837-496×837 (4)248×68-17×248+248×49 (5)(125×99+125)×16 (6)25×64×125 (7)301×467 (8)(36+66)×(172÷4)+14 (9) 56000÷(14000÷16)(10)45000÷(25×90) (11) 37500÷4÷25 (12)9600÷25 (13)125×91÷25 (14)136×101-136 (15)(10000-1000-100) ÷10 (16)(35+49+28+42) ÷7 (17)31÷9+13÷9+10÷9 (18)35×37+35×62+35 二、例题讲解 例1.666×444 + 333×112 230×54 + 540×77 例2.计算99999×88888÷11111 4444×9998÷1111

例3.计算1÷(2÷3)÷(3÷4)÷(4÷5)÷(5÷6) 例4.计算3333×2222÷6666 900÷36 例5.你能想办法比较189×121与188×122的大小吗? 试一试:不用计算结果,请你比较242×248与243×247的大小 练习与思考 (1)218×730+7820×73 (2)4444×7777÷1111 (3)454500÷(25×45) (4)9999×2222+ 3333×3334 (5)56×165÷7÷11 (6) 981+5×9810+49×981 (7)5÷(7÷11)÷(11÷16)÷(16÷35)(8)204×312÷197÷312×197÷204 (9)1+3+5+…+17+19 (10)29×28 + 46×72 + 17×28 (11)4200÷84

乘除法巧算技巧

乘除法巧算技巧

乘除法巧算技巧 1、两位数(三位数)×11 方法: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注意在相加时,哪一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23×11=253 78×11=858 358×11=3938 2、两位数×99 方法:将与99相乘的两位数减1写在前边,后边写上这个乘数的补数。 例:63×99=6237 3、二十以内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尾乘尾(有进位的要向前一位进);所得的的数写在个位。 尾加尾(在计算中个位有进上来的数要一并加上,本位有进位 再向前一位进)所得的的数写在十位 头乘头(有前一位进上来的数要加上)所得的数写在百位 例:16×14=224 4、个位都是1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尾乘尾,所得的的数写在个位 头加头(有进位的要向前一位进)所得的的数写在十位 头乘头(有前一位进上来的数要加上)所得的数写在百位

例:71×81=5751 5、任意两位数×101,三位数×1001 方法:将这个两位数(三位数)直接排两遍写在结果上。例:26×101=2626 368×1001=368368 6、个位数互为补数,十位数相同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个位乘个位,所得的数写在结果的后边(不足两位的在十位上补“0”) 十位其中一个数加1后十位乘十位,结果写在前边 例:62×68=4216 7、个位数相同十位数互为补数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个位乘个位,所得的数写在结果的后边(不足两位的在十位上补“0”) 十位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一个个位数,结果写在前边。 例:26×86=2236 8、两位数乘两位数,其中一组数为相同数,另一组数互为补 数。 方法:同6. 例:66×37=2442

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知识储备 整数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凑整” 。要达到“凑整”的目的, 就要将一些数分解、 变形,再运用乘法的交换律、 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 则,把某些数组合到一起,使复杂的计算过程简便化。 1、 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 冶 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 乘法分配律:(a + b) >C=ac + bc 2、 除法的运算性质 (1) a -b=a >C 说b > c) (c 工 0) (2) a — b=(a 十 c)十(b 十 c 芳(0) (3) a — b — c=a —(t )) (4) a — (b — c)=a -> 3、 乘除分配性质 (1) (a + b ) X c=a X c + b c (2) (a — b ) X c=a X c — b X c (3) (a + b ) —c=a —+ b — c (4) (a — b ) —c=a —— b — c 注意: 除数不能为零。 4、 两数之和乘以这两数之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 . 2 (a + b) > (a — b)= a — b 5、 乘法凑整法:这是利用特殊数的乘积特性进行速算, 如5> 2 = 10, 25 X 4 = 100, 125 > 8 = 1000, 625X 8= 5000 , 625X 16= 10000等等。大家要记住这些结果。 思维引导 例1、计算: (1) 999+ 999X 999 (2) 1111X 9999 (3) 125X 25X 32 (4) 576X 422 + 576 + 577 X 576 跟踪练习:计算:(1) 9999 + 9999 X 9999 (2) 140X 299 (3) 808X 125 (4) 461 + 5 X 4610 + 461 X 49 例 2、计算:34X 172— 17X 71 X 2— 34

小数的除法的运算法则(共篇)

小数的除法的运算法则 (共9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小数的除法的运算法则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篇1 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 除法: 85.44÷16 42.84÷7 101.7÷9 67.5÷15 230.4÷6 21.24÷36 0.736÷23 43.5÷12

39.6÷24 6.21÷0.03 210÷1.4 51.3÷0.27 91.2÷3.8 0.756÷0.18 0.66÷0.3 11.97÷1.5 69.6÷2.9 38.4÷0.8 15÷0.06 (循环小数的用简便方法,除不尽保留2位小数):8.2÷0.12 0.8÷0.9 76.4÷5.4 4.7÷3 1.25÷1.2 32÷42 14.36÷2.7 8.33÷6.2 1.7÷0.03

用竖式计算 0.396÷1.2= 0.756÷0.36= 15.6×13= 0.18×15= 0.025×14= 3.06×36= 0.04×0.12=3.84×2.6≈ 5.76×3=(保留一位小数) 7.15×22 90.75÷3.3 3.68×0.25 16.9÷0.13 1.55÷3.9 3.7×0.016 13.76×0.8= 5.2×0.6 8.4×1.3 6.4×0.5 4.48×0.4 5.25×5 35.4×4.2 0.042×0.54 0.76×0.32 0.25×0.046 2.52×3.4 1.08×25 0.12×0.5×0.16=4.8×0.25=0.125×1.4≈(保留两位小数)2.5÷0.7= (保留三位小数)10.1÷3.3= (商用循环小数)10.75÷12.5= (用乘法验算)3.25×9.04= (用除法验算)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5×7.1×4 16.12×99+16.12 5.2×0.9+0.9 7.28×99+7.28 4.3×50×0.2 64-2.64×0.5 26×15.7+15.7×24 (2.275 +0.625)×0.28 3.94+3 4.3×0.2 1.2×(9.6÷2.4)÷4.8 8.9×1.1×4.7 2.7×5.4×3.9 3.6×9.85-5.46 8.05×3.4+7.6 6.58×4.5×0.9 2.8×0.5+1.58

除法中的巧算

除法中的巧算 (一)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中的巧算,因为“商不变性质”,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一般有这样的公式:()() a b a n b n ÷=?÷? 或 ()() () =÷÷÷≠a n b n n 0 如:()()123122322464 ÷=?÷?=÷= 或 ()()12612262632 ÷=÷÷÷=÷=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82525÷47700900 ÷ 分析:(1)(2)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去计算。 (1)82525 ÷ ()() =?÷?=÷=8254254330010033 想办法使其中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后成为整十、整百、整千,如25扩大4倍得100。 (2)47700900 ÷ ()() =÷÷÷=÷=47700100900100477953 看到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00,这样让它们同时缩小100倍。 在除法运算中,还有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在都能整除的情况下),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 一般公式:()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如:()126212262639 +÷=÷+÷=+= ()126212262633 -÷=÷-÷=-= 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的情况。 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01655 +÷

(2)()7022134143 --÷ 分析: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以上性质去解答,就是“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运算性质。 (1)(2)()2501655+÷()7022134143 --÷ =÷+÷=+=25051655503383=÷-÷-÷=--=7023213341432347113825 除了以上性质外,使计算题简便,同时还有利用乘、除同级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 (1)两个数的商除以一个数,等于商中的被除数先除以这个数,再除以原来商中的除数。 一般有:a b c a c b ÷÷=÷÷ 如:12321223 ÷÷=÷÷ (2)两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等于用除数先去除积的任意一个因数,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一般有:a b c a c b ?÷=÷? 或=÷?b c a 如:1262122636?÷=÷?= 或:1262621236?÷=÷?= 例3. 计算下面各题。 (1)52575÷÷ (2)12858 ?÷ 分析:这两题可以运用乘除混合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 (1)(2)52575÷÷12858 ?÷ =÷÷=÷=52557105715 =÷?=?=1288516580 在运算中经常出现乘除混合运算及括号等,怎么办,仍有一些性质: 1.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 一般公式:()a b c a b c ÷?=÷÷ 如:()126212621 ÷?=÷÷= 例5.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75679÷?

除法中的巧算(含答案)-

除法中的巧算 (一)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中的巧算,因为“商不变性质”,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一般有这样的公式:()()a b a n b n ÷=?÷? 或 ()() ()=÷÷÷≠a n b n n 0 如:()()123122322464÷=?÷?=÷= 或 ()()12612262632÷=÷÷÷=÷=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82525÷ (2)47700900÷ 分析:(1)(2)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去计算。 (1)82525÷ ()() =?÷?=÷=8254254330010033 想办法使其中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后成为整十、整百、整千,如25扩大4倍得100。 (2)47700900÷ ()() =÷÷÷=÷=47700100900100477953 看到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00,这样让它们同时缩小100倍。 在除法运算中,还有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在都能整除的情况下),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 一般公式:()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如:()126212262639+÷=÷+÷=+= ()126212262633-÷=÷-÷=-= 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的情况。 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01655+÷ (2)()7022134143--÷ 分析: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以上性质去解答,就是“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运算性质。 (1)()2501655+÷ (2)()7022134143--÷ =÷+÷=+=25051655 503383 =÷-÷-÷=--=7023213341432347113825 除了以上性质外,使计算题简便,同时还有利用乘、除同级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 (1)两个数的商除以一个数,等于商中的被除数先除以这个数,再除以原来商中的除数。 一般有:a b c a c b ÷÷=÷÷ 如:12321223÷÷=÷÷ (2)两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等于用除数先去除积的任意一个因数,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一般有:a b c a c b ?÷=÷? 或=÷?b c a 如:1262122636?÷=÷?= 或:1262621236?÷=÷?= 例3. 计算下面各题。 (1)52575÷÷

除法运算

“除法运算”的课例研究 实验小学:赵素芳背景分析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算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中,关于“除法运算”的内容,基本划分成3个知识组块,它们分别是“除数是一位数的整数除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整数除法”、“小数除法”,且分布在不同的年级段学习。然而,无论是哪个年级段的“除法运算”学习内容,相对于同年级段的其它的算法学习内容来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小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一般存在以下困难。 (1、)难以理解和讲清算理。 (2、)学生算法掌握基本停留在记忆各种算法程序上,优化意识、估算意识不强,计算灵活性也较差。 (3、)学生对算法学习的认识存在思维偏差--算法课的学习通常就是实现教师给出的方法。主动探究算法的经验较少,能力较弱。 对于算法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积累数感;在从实际情境提出计算的过程中,积累四则运算的感性认识;通过尝试,探究计算方法。……,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

中,提高计算正确率,培养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逐步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课例描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算理。 2、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交流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下面是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实践为例展开的分析与研究。) 1、初次实践 课堂实录节选(执教:海江小学王蔚) 师:出示(复习引入) 120÷30=44.5÷15=0.3 12÷3=□ 0.45÷1.5=□

1.2÷0.3=□ 0.045÷0.15=□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推演结果进行验证,然后指出商不变性质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 师:(创设情境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平台。)(1)、买9本练习本共10.8元,平均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2)、一块橡皮0.7元,用10.5元可以买几块橡皮? (3)、小气球每个0.15元,1.8元可以买几个小气球? 师:能列出解答这3个问题的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演:10.8÷910.5÷0.71.8÷0.15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的竖式计算。) 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会计算,那么,象10.5÷0.7、1.8÷0.15这样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着重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提问:有没有办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 (此时,大部分学生想到了利用商不变性质解决新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 乘法除法 速算与巧算

第二讲乘法中的巧算 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计算①123×4×25② 125×2×8×25×5×4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② 56×125③ 125×5×32×5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②67×12+67×35+67×52+6 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以此类推:如:15×10=15015×100=1500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12×99=1200-12=118812×999=12000-12=11988

例7222×11 2456×11 [分析]为了速算,可以记一句口诀:“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 2 2 2 4 4 2 222×11=2442 2 4 5 6 2 7 0 1 6 2456×11=27016 例8、16×5 [分析]一个数×5,可以除以“2”添上“0”。 16×5=(16÷2) ×10=80 例924×15 [分析]一个数×15,“加半添0”。 24×15=(24+12)×10=360 例4 从10到20×之间的两位数相乘(十几×十几) 13×14 [分析]个位数相加后再加“10”,然后乘“10”,个位数相乘后,所得两个数相加。 13×14=182 想:(3+4+10)×10=170 3×4=12 170+12=182 例5 62×68 81×89 [分析] 62×68,一首数6+1=7,头×头是: 7×6=42,尾×尾是2×8=16, 42与16在一起:4216 81×89,一首数8+1=9,头×头9×8=72, 尾×尾是1×9=9,因为9小于10,所以72与9相联时,在9的前面添一个0。答案是81×89=7209 例6 72×32 68×48 [分析] 72×32头乘头+尾是7×3+2=23 尾×尾是:2×2=4 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联时,在4前边补一个0,答案是: 72×32=2304 68×48头乘头+尾是6×4+8=32 尾×尾8×4=64 答案是: 68×48=3264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练习 1.(5×25)×4 8×(125×5)(37×25)×4 (33×125)×8 2.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56×101 125×81 25×41 4.除法分配率 (1)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加,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 应用要领:a与b都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用和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 公式:a÷c+b÷c=(a+b)÷c 练习 (63+54)÷9 (52+65)÷13 96÷24+24÷24 (2)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被减数和减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减。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公式:(a-b)÷c =a÷c-b÷c 应用要领:a与b都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减,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减,再用差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公式:a÷c-b÷c =(a-b)÷c 应用要领:a与b的差必须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1600-96)÷16 (4000-96)÷8 782÷17-422÷17

(完整word版)三年级奥数乘除法中的巧算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一、乘法中的巧算 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 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计算①123×4×25 ② 125×2×8×25× 5×4 解:=123×(4×25) =(125×8)×(25×4) ×(5×2) =123×100=12300 =1000×100× 10=1000000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2计算①24×25②56×125 ③ 125×5×32×5 =6×(4×25) =7×8×125=7×(8×125) =125 ×5×4×8×5 =6×100 =7×1000 = (125×8)×(5×5×4) =600 =7000 =1000×100=100000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计算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解: =175×(34+66) =67×(12+35+52+1) =175×100 = 67×100 =17500 =6700 例4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解: =123×(100+1)=123×100+123 =123×(100-1) =12300+123 =12300-123 =12423 =12177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 一个数×100,数后添00; 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 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 x b=b x a 2■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 x b)x c=a x (b x 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 分配律。 (a + b)x c = a x c + b x c 练习 1. (5x 25)x 4 8x( 125x 5) (37x 25)x 4 (33x 125)x 8 类 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 2; 81看作80+ 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x 102 56x 101 125x 81 25x 41 4.除法分配率 (1)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_ 商 相加,这就是除法分配律。… 公式:(a + b )宁c = a 宁c + b 宁c 应用要领:a 与b 都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再把商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 再用 和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 公式:a *c + b *c =( a + b )* c 练习 (63 + 54)* 9 (52+65)* 13 96* 24+ 24* 24 (2)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_(被减数和减数)先分别除以_一._ 这个数,再 把两个商相减。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 公式:(a — b )* c = a * c — b * c 应用要领:a 与b 都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函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减,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减亠再用差一一._ 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一。(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 公式:a *c — b *c =(a — b )* c 应用要领:a 与b 的差必须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1600— 96)* 16 (4000- 96)* 8 782* 17— 422* 17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2.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 (40+ 8)x 25 125 x( 8+80) 36x( 100+50)

7除法中的巧算(含答案)-

奥数专题——除法中的巧算 (一)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中的巧算,因为“商不变性质”,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一般有这样的公式:()()a b a n b n ÷=?÷? 或 ()() ()=÷÷÷≠a n b n n 0 如:()()123122322464÷=?÷?=÷= 或 ()()12612262632÷=÷÷÷=÷=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82525÷ (2)47700900÷ 分析:(1)(2)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去计算。 (1)82525÷ ()() =?÷?=÷=8254254330010033 想办法使其中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后成为整十、整百、整千,如25扩大4倍得100。 (2)47700900÷ ()() =÷÷÷=÷=47700100900100477953 看到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00,这样让它们同时缩小100倍。 在除法运算中,还有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在都能整除的情况下),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 一般公式:()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如:()126212262639+÷=÷+÷=+=

()126212262633-÷=÷-÷=-= 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的情况。 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01655+÷ (2)()7022134143--÷ 分析: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以上性质去解答,就是“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运算性质。 (1)()2501655+÷ (2)()7022134143--÷ =÷+÷=+=25051655 503383 =÷-÷-÷=--=7023213341432347113825 除了以上性质外,使计算题简便,同时还有利用乘、除同级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 (1)两个数的商除以一个数,等于商中的被除数先除以这个数,再除以原来商中的除数。 一般有:a b c a c b ÷÷=÷÷ 如:12321223÷÷=÷÷ (2)两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等于用除数先去除积的任意一个因数,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一般有:a b c a c b ?÷=÷? 或=÷?b c a 如:1262122636?÷=÷?= 或:1262621236?÷=÷?= 例3. 计算下面各题。 (1)52575÷÷ (2)12858?÷ 分析:这两题可以运用乘除混合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 (1)52575÷÷ (2)12858?÷

除法里的巧算

?第六讲简算与巧算(3)除法里的巧算 在整数除法中,有许多题目我们可以利用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这儿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常见的速算方法。 一、除变连除。当除数可以拆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时,可以变除法为连除,达到口算的目的。 如:560÷35=560÷7÷5=80÷5=16 1476÷18=1476÷2÷9=738÷9=82 13156÷26=13156÷13÷2=1012÷2=506 二、带号移动。没有括号的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通过带符号移动,改变运算顺序,实现速算的目的。 如:7500÷4÷15=7500÷15÷4=500÷4=125 2107×12÷7=2107÷7×12=301×12=3612 三、添去号变号。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如果括号前面是除号,添、去括号,括号里的符号都要改变,从而达到局部凑整进行速算的目的。 如:4500÷25÷4=4500÷(25×4)=4500÷100=45(添括号) 4500÷(9×4)=4500÷9÷4=500÷4=125(去括号)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乘除混合运算,如果括号前是乘号,添括号或者去括号都不需要改变运算符号。 如:324×36÷9=324×(36÷9)=324×4=1296(添括号) 48×(2700÷12)=48×2700÷12=48÷12×2700=4×2700=10800

四、双扩或双缩。也就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当除数是15、25、35、 45、125等数时,我们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达到速算的效果。 如:910÷35=(910×2)÷(35×2)=1820÷70=26 2400÷25=(2400×4)÷(25×4)=9600÷100=96 87200÷160=(87200÷8)÷(160÷8)=10900÷20=545 正确掌握这几种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可以使自己的计算越来越快捷。如1260÷45我们可以用以下多种方法速算。 ①1260÷45=(1260×2)÷(45×2)=2520÷90=28(双扩) ②1260÷45=(1260÷9)÷(45÷9)=140÷5=28(双缩) ③1260÷45=1260÷9÷5=140÷5=28(除变连除)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也跟着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计算时要特别注意。 教你一招: “同头无除”巧定商和余数 象230÷24,被除数和除数的首位数字相同(都是2),我们简称之为“同头”,但被除数前两位23要比24小,不够商1,就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我们简称之为“无除”。象这种“同头无除”的除法题一般商9或者是8。那么到底商9还是商8,又怎样很快写好余数呢?

乘除法运算定律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练习 1.(5×25)×4 8×(125×5)(37×25)×4 (33×125)×8 2.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56×101 125×81 25×41 4.除法分配率 (1)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加,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 应用要领:a与b都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用和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 公式:a÷c+b÷c=(a+b)÷c 练习 (63+54)÷9 (52+65)÷13 96÷24+24÷24 (2)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被减数和减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减。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公式:(a-b)÷c =a÷c-b÷c 应用要领:a与b都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减,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减,再用差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公式:a÷c-b÷c =(a-b)÷c 应用要领:a与b的差必须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1600-96)÷16 (4000-96)÷8 782÷17-422÷17

巧算除法

巧算除法 本讲内容: 1、除法的巧算。 2、利用除法运算律、凑整思想等解决问题。 例1计算:2832÷59÷8 10÷25×75 112000÷125 分析 乘法混合运算中留意(1)带符号搬家:每个数连同它前面的符号可以一起移动,第一个数前的符号是乘号;(2)添/去括号:在除号后添/去括号,括号例的数要变号,而在乘号后面添/去括号,括号里的符号不变号;(3)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商不变。 例2计算:19000÷8÷125 11100÷4÷3÷25÷37 分析 除法的基本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先除以后几个数大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数,再连续除以后几个数。 练习1 2520÷28÷5÷6 72÷25×50 5600÷25 例3 1650÷(11×5×3) 56000÷(125×7) 分析 主要考查在除号后面添上/去括号,括号里的符号要变号。

例4 (55+66+88)÷11 (72000-56-24) ÷8 分析 除法中有类似于乘法中的“分配率”,但只针对除数才有效,即(a±b)÷c=a ÷c±b÷c 。 注意:c÷(a±b)≠c÷a±c÷b 例5 1÷7+2÷7+3÷7+4÷7+5÷7+6÷7 856÷8+23÷8+121÷8 分析 观察本题均由一些除法算式通过“+”号连接,而且除数相同,那么可以用类似于乘法中的“提取公因数”,将共同的除数提取出来。 练习2 (1200+240) ÷12 (16000-56) ÷8 15÷30+25÷30+35÷30+45÷30 巩固练习 130÷26÷5 32000÷125÷16

新三第14讲 乘除法巧算

乘除法巧算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三个徒弟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说: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沙僧说: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悟空说: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知道他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桃子吗? 同加减法速算一样,乘除法速算大部分也是通过“化零为整”的思想来实现的。但更多地,乘除法速算是利用对数的拼、拆及改变运算顺序与符号等方法,使得某些数成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为了更好地“凑整”,同学们要牢记这样几个性质: 乘法的性质: 1.乘法交换律:两个或几个数相乘,任意改变乘数的位置,其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c = b × a × c = a × c × b = c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 =(a × b)× c = a ×(b × c)。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之和(或差)与一数相乘,可用此数先分别乘和(或差)中的各数,然后再把这两个积相加(或减)。 用字母表示为:(a + b)× c = a × c + b × c;(a–b)× c = a ×c–b × c。 除法的性质: 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a × c)÷(b × n)(n ≠ 0);a ÷ b =(a ÷ m)÷(b ÷ m)(m ≠ 0)。 2.两数之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除以那个数,然后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 用字母表示为:(a ± b)÷ c = a ÷ c ± b ÷ c。 注意,此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之和(或差)的情形。 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 1.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例如:a × b ÷ c = a ÷ c × b = b ÷ c × a。 2.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当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a ×(b × c) = a × b × c,a ×(b ÷ c)= a × b ÷ c。当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 ÷(b × c)= a ÷ b ÷ c,a ÷(b ÷ c)= a ÷ b × c。 添加括号时,当括号前添“×”时,原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a × b × c = a ×(b × c),a × b ÷ c = a ×(b ÷ c);a ÷ b ÷ c = a ÷(b × c),a ÷ b × c = a÷(b ÷ c)。 3.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a × b)÷(c × d) = (a ÷ c)×(b ÷ d) =(a ÷ d)×(b ÷ c)。 此外,还有一些乘除算式有一些特殊的计算方法,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简便运算》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简便运算》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我们前几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 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2、汇报:(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二、展开 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猜测:根据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生举例子验证 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 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 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 3、应用: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 28035 36045 (1)独立做、个别板演。(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567 =405 =729 =405 =8 =8 =8 =8 (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说自己的想法。 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 (得出:分的时候怎么简便就怎么分) 6、试一试:70028 25632 独立做、个别板演。 7、小结:今天学了什么?采用怎样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呢?

7除法中的巧算含答案-

- - -总奥数专题——除法中的巧算 (一)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中的巧算,因为“商不变性质”,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一般有这样的公式:()()a b a n b n ÷=?÷? 或 ()() ()=÷÷÷≠a n b n n 0 如:()()123122322464÷=?÷?=÷= 或 ()()12612262632÷=÷÷÷=÷=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82525÷ (2)47700900÷ 分析:(1)(2)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去计算。 (1)82525÷ ()() =?÷?=÷=8254254330010033 想办法使其中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后成为整十、整百、整千,如25扩大4倍得100。 (2)47700900÷ ()() =÷÷÷=÷=47700100900100477953 看到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00,这样让它们同时缩小100倍。 在除法运算中,还有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在都能整除的情况下),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 一般公式:()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 - -总 如:()126212262639+÷=÷+÷=+= ()126212262633-÷=÷-÷=-= 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的情况。 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01655+÷ (2)()7022134143--÷ 分析: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以上性质去解答,就是“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运算性质。 (1)()2501655+÷ (2)()7022134143--÷ =÷+÷=+=25051655 503383 =÷-÷-÷=--=70232133414323471138 25 除了以上性质外,使计算题简便,同时还有利用乘、除同级运算带着符号“搬家”的 性质: (1)两个数的商除以一个数,等于商中的被除数先除以这个数,再除以原来商中的除数。 一般有:a b c a c b ÷÷=÷÷ 如:12321223÷÷=÷÷ (2)两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等于用除数先去除积的任意一个因数,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一般有:a b c a c b ?÷=÷? 或=÷?b c a 如:1262122636?÷=÷?= 或:1262621236?÷=÷?= 例3. 计算下面各题。 (1)52575÷÷

加减乘除算法(运算法则)

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加减(笔算): 1、整数 ①列竖式时,各个位数对齐; ②加法时,从低位算起,满十就往前进一; ③减法时,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10,再和该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减。 2、小数 ①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 ②加法时,从低位算起,满十就往前进一; ③减法时,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10,再和该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减; ④相加减时,得数中的小数点和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⑤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利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 3、分数 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③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乘法: 1、整数 ①从最低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乘数上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乘数; ②用第二个乘数上的哪一位数去乘的,积的末尾就写在哪一位数上; ③最后将各部分的积相加。 (补充:算理:12*3,可以看成1个10乘以3,加上2个1乘以3) 2、小数 ①从最低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乘数上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乘数; ②用第二个乘数上的哪一位数去乘的,积的末尾就写在哪一位数上; ③最后将各部分的积相加; ④看两个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把末尾0去掉,位数不够时,在前面用0补足。 (补充:算理:0.5*0.7,可以看成5个十分位,乘以7个十分位,最后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也要有几位小数) 3、分数 ①分数与整数相乘,整数与分子相乘,积为分子,分母不变,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可以在计算中进行约分); ②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积为分子,分母相乘积为分母,结果化成最简分数(可以在计算中进行约分)。 除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