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SP+Servlet+Oracle三层结构分页实现

JSP+Servlet+Oracle三层结构分页实现

JSP+Servlet+Oracle三层结构分页实现
JSP+Servlet+Oracle三层结构分页实现

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分页方法是将查询结果缓存在HttpSession或有状态bean 中,翻页的时候从缓存中取出一页的数据进行显示。这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用户可能看到的是过期数据;二是如果数据量非常大时第一次查询遍历结果集会耗费很长时间,并且缓存的数据也会占用大量内存,效率明显下降[i]。其它常见的方法还有每次翻页都查询一次数据库,从ResultSet中只取出一页的数据(使用https://www.doczj.com/doc/4f17349136.html,st();rs.getRow()获得总计录条数,使用rs.absolute()定位到本页起始记录)。这种方式在某些数据库(如oracle)的JDBC实现中差不多也是需要遍历所有记录,实验证明在记录数很大时速度非常慢[ii]。因此,本系统选用一种利用数据库分页的方法,即每次翻页的时候只从数据库里检索页面大小的块区的数据。这样虽然每次翻页都需要查询数据库,但查询出的记录数很少,网络传输数据量不大,会大大提升查询数据库的效率[iii]。

下面以查询定检记录模块的分页技术为例,详细讲述本系统分页技术实现的具体过程。在查询定检记录的CraftCheckServlet中定义各个变量与分页算法,分页算法为:在数据库中查询得到的总记录数totalnum对每页显示记录数pagesize 取余,如果整除则分页的总页数totalpage = totalnum/pagesize,如果没有整除则totalpage = totalnum/pagesize+1,具体代码如下。在对数据库进行查询的CraftCheckDao中,利用数据库分页查询的技术编写的SQL语句如下所示。最后在CraftCheck.jsp中做好分页的显示,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

1、Servlet中的代码部分

package craf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raftCheck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PrintWriter pr = response.getWriter();

String currentpageno = request.getParameter("currentpageno");//定义当前页码

String pagesizeno = request.getParameter("pagesize");//定义每页数据大小

int startpage= 1;//起始页

int totalpage=4;//总页数

int pagesize =3;//每页显示数据

int totalnum = 0;//总记录数

/*初始化数据*/

if(currentpageno!=null)

{

startpage = Integer.parseInt(currentpageno);

}

if(pagesizeno!=null)

{

pagesize = Integer.parseInt(pagesizeno);

}

CraftCheckDao craftdao = new CraftCheckDao();//该部分为设计者自行设计的功能实现代码

List list = craftdao.findAllCraft(startpage,pagesize);//定义list集合存放定检记录

totalnum = craftdao.count();//数据库中查询总记录数

/*分页具体算法*/

if(totalnum % pagesize!=0)

{

totalpage = totalnum/pagesize+1;

}

else

{

totalpage = totalnum/pagesize;

}

request.setAttribute("craftcheckselectlist", list);//将得到的定检记录传给list

request.setAttribute("currentpageno", currentpageno);//根据计算得到当前页码

request.setAttribute("pagesize", pagesize);//得到每页显示记录数

request.setAttribute("totalpage", totalpage);//得到总页数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WEB-INF/jsp/CraftCheck.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doGet(request,response);

}

2、Dao中的代码部分

主要是用来写查询数据库的SQL语句,在此部分只要学会用ORACLE数据库分页查询语句即

可。具体的SQL分页查询语句如下:

String sql ="select * from (select a.*,rownum num from(select check_no, craft_equipment.craft_no,craft_name,plane_model,workshop,period,result,pers on_name,craft_check_person.person_no,status_name from

craft_equipment,craft_record_info,craft_check_person,craft_dictionary where craft_equipment.craft_no=craft_record_info.craft_no and

craft_record_info.person_no=craft_check_person.person_no and

craft_equipment.status_no = craft_dictionary.status_no order by

craft_record_info.check_no DESC )a where rownum<=? ) where num>=?";

两个问号即为要查询数据库中的第几行数据到第几行数据,我这里采用的是动态显示所以用的问号。

3、JSP显示的代码部分

每页显示数据

首页

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下一页 尾页

第${currentpageno}页

共${totalpage}页

最后附一张最后显示的效果图: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007.7 43 1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陕西 7100542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 陕西 710106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温钰1,2 龚尚福1 王照峰2 李红卫2 摘要:本文在分析比较二、三层交换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从网络扩展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多协议支持能力以及冗余通道等多方面阐述了三层交换技术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基于硬件结构和基于软件结构的两种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流程,阐述了三层交换技术在虚拟局域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层交换技术;路由;VLAN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机和路由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千兆交换式以太网的登台亮相,短短的30年间,局域网经历了从单工到双工、从共享到交换、从专用到普及、从第二层交换到多层交换的过程。网络初期,采用局域网技术组网时,使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是集线器,主要工作在物理层,基于CS—MA/CD协议的用户数据的冲突检测和出错重发过程,使传输的效率很低,实现的功能主要局限于主机连接、文件和打印资料的共享,此时,多个用户共享10Mbps带宽即可满足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网络系统已不能胜任。因此采用了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的设备网桥,它可起到使网段细化、减小冲突域,从而优化局域网性能的目的。但它是对高层(第三层以上)协议透明的设备,不能有效阻止广播风暴,因此引入了路由器的概念。路由器在子网间互连、安全控制、广播风暴限制等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但复杂的算法、较低的数据吞吐量使其成为网络的瓶颈,为此迫切需要一种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同时还能减少网络瓶颈的技术,三层交换技术孕育而生。 1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 三层交换是相对于传统的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在大型局域网中,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局域网,也就是一个个的小网段,这样必然导致不同网段之间存在大量的互访,单纯使用二层交换机没有办法实现网间的互访,传统访问方式是单纯使用路由器,但由于路由器端口数量有限,路由速度较慢,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所以这种环境下,就出现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路由技术有机结合而成的三层交换技术。二层与三层交换的示意图如图1 所示。目前,第三层交换技术在硬件上的实现主要通过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插接在第三层交换机的高速背板/总线上,使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100Mbit/s)/。在软件方面,第三层交换技术也界定了传统基于软件的路由器软件,对数据封包的转发等有规律的过程通过物理设备高速实现。对如路由信息的更新、路由表维护以及路由计算、确定等功能则用软件来实现。 图1 二层及三层交换示意图 我们也可以将三层交换机定义为二层交换机+基于硬件的路由器,简单地将三层交换机理解为由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二层交换机有机叠加构成。实际工作时两台处于不同子网的主机通信必须要通过路由,数据包必须要经过三层交换机中的路由处理器进行路由,而在同一子网中的主机通信不必再经过路由器处理。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我们可通过一个具体的通信实例来说明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两个使用lP协议的站点Tom和Rose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发送站点Tom在开始发送数据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Rose站的IP地址进行比较,判断Rose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站点Rose与发送站点Tom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不需要三层路由功能,且此时交换机是工作在二层交换机功能下。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发送站Tom要与目的站Rose通信,发送站Tom要向“缺省网关”发出 ARP(地址解析)封包,而 作者简介:温钰(1980-),女,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集成与数据库。

两栋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结构设计

两栋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结构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

1.2工程勘察和调查资料 由勘测报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165KPa。属于II类场地,地 下水位在地表下6-7m。施工场地宽阔。 1.3主要图集 表1-4主要图集 1.4主要标准 表1-5主要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的建设概况 本工程为合肥某药品有限公司的A、B 两栋3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

公楼,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路边,抗震按七度三级设防,耐火等级为二级,由安徽众成医药食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要在5月份完成;6 月至11 月为施工期。两栋楼房的建筑、结构完全相同,平面呈一字型。 2.2 工程的设计概况 2.2.1 建筑设计 两栋楼房的建筑、结构完全相同,平面呈一字型。两楼并列,相邻两 山墙轴线距离为8.0m。每个建筑总面积1065平方米;房屋总宽为 14.69 米,长为24.4 米,首层地标高为± 0.00 ,室外地面标高为- 0.45 ,女儿墙压顶标高为+11.40 米;层高均为3.60 米。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白灰砂浆,外喷106 涂料,室外装饰以马赛克为主,窗间墙为干粘石,腰线、窗套为贴面砖。散水为混凝土一次抹光。 2.2.2 结构设计 基础结构 该工程采用的是独立柱基础,挖基坑-夯实-做垫层-做钢筋骨架- 浇筑混凝土。基础的埋深为1.00 -1.50m。 主体结构 主体上的混凝土的等级为C30,钢筋的直径? 25?? 12 (H级)、? 12?? 6 (I 级)。 1)首层地面:20厚1: 2水泥砂桨,压实抹光,60厚C15混凝土, 100 厚碎石压实,素土夯实。框架部份楼地面为10 厚1:2 水泥砂桨面层压实抹光,15 厚1:3 水泥砂桨找平层,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清理 干净 2)屋面防水做法:20厚1: 2.5水泥砂桨粉面且抹光,刷油粒子铺高分子卷材一层,20 厚1:2.5 水泥砂桨找平,三粘四油,20 厚水泥砂桨找平

三层架构的理解

三层架构的理解 了解C#中的三层架构(DAL,BLL,UI —提三层架构,大家都知道是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而且每层如何细分也都有很多的方法。但具体代码怎么写,到底那些文件算在哪一层,却是模模糊糊的。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带领大家实战三层架构的项目,这个例子只有一个功能,就是用户的简单管理。 首先建立一个空白解决方案,添加如下项目及文件 1、添加https://www.doczj.com/doc/4f17349136.html, Web Application项目,命名为UI,新建Web Form类型文件User.aspx含User.aspx.cs 2、添加ClassLibrary项目,命名为BLL,新建Class类型文件UserBLL.cs 3、添加ClassLibrary项目,命名为DAL,新建Class类型文件UserDAL.cs。添加SQLHelper引用。(这个是微软的数据访问类,也可以不用,直接编写所有的数据访问代码。我一般用自己写的数据访问类DataAccessHelper。 4、添加ClassLibrary项目,命名为Model,新建Class类型文件UserModel.cs 5、添加ClassLibrary 项目,命名为IDAL,新建In terface 类型文件IUserDAL.cs 6、添加ClassLibrary 项目,命名为ClassFactory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这个和Petshop的示例没什么区别,而且更简单,因为在下也是通过Petshop学习三层架构的。但一些朋友对于这几个项目所处的层次,以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比较模糊,这里逐个说明一下: 1、U ser.aspx和User.aspx.cs 这两个文件(以及文件所属的项目,下面也是如此,不再重复强调了都属于表现层部分。User.aspx比较好理解,因为它就是显示页面了。User.aspx.cs有些人觉得

浅谈三层结构的原理与用意

浅谈“三层结构”的原理与用意 对于有经验的Web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来说,“三层结构”一词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其实“三层结构”的开发模式不仅仅可以应用于Web应用程序,在其他应用领域也是可以发挥其巨大作用的。而本文主旨是阐明三层结构的原理与用意,并说明Bincess的三层结构的特点。 “三层结构”指的是什么? “三层结构”一词中的“三层”是指:“外观层”、“中间层”、“数据库层”。其中: ?外观层:位于最外层,直接呈现在用户面前。用于显示数据,并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的界面。 ?中间层:负责处理用户输入的信息,或者是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数据库层进行保存,或者是调用数据库层中的函数再次读出这些数据。 ?数据库层:仅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 为什么需要“三层结构” 在一个软件系统中,如果不分以层次,那么在将来的升级维护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就像一个https://www.doczj.com/doc/4f17349136.html,网页访问数据库一样。例如在https://www.doczj.com/doc/4f17349136.html,后台程序文件aspx.cs中,使用OleDbConnection和OleDbCommand来处理Access 后台数据库。而当数据库服务器从Access2000升迁到SQLServer2000的时候,我们就必须修改原来的OleDbConnection为新的SqlConnection,OleDbCommand为新的SqlCommand来适应新的数据库服务器。但问题是对于一个大型的商业网站,要进行数据库操作的并不只有一两个页面。访问数据库的代码会散落各个页面中,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这样的维护,难度可想而知。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访问数据库的代码全部都放在一个cs文件里,这样数据库服务器一旦变换,那么只需要集中修改一个cs文件就可以了。 namespace Bincess // ListBoard.aspx.cs文件 { public class ListBoard { private void BoardDataBind() { OleDbConnection dbConn=new OleDbConnection(); OleDbCommand dbCmd=new OleDbCommand(); ... } } } namespace Bincess // ListTopic.aspx.cs文件 { public class ListTopic { private void TopicDataBind() { OleDbConnection dbConn=new OleDbConnection(); OleDbCommand dbCmd=new OleDbCommand(); ... } } 注意,这两个文件都进行了数据库操作。那么在数据库服务器改换时,两个文件就都必须修改并重新编译…

三层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综合实例讲解

建筑工程 设计说明 一、建筑层数:三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设总高度:12.45m 安全等级:二级 室内外高差:450mm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二级设计抗震烈度:8度 二、1.尺寸单位:图中尺寸单位除注明者外,柱高以米计,其他均以毫米计。 2.室内±0.0001高出室外0.45m,±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放线时由甲方与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3.墙体材料:250厚混凝土砌块。 4.地面排水:a.各有水房间找1%坡,坡向地漏。 b.入口处平台向室外找坡1%,找坡后完成面高处低于室内完成面20mm。 5.门窗:a.外门窗坐樘中。 b.内门坐樘开启方向为平开。 c.所有开启扇处均加以设纱扇、纱窗。 6.油漆维护:所有外露铁件均刷银粉漆,做法图集。 7.构造柱做法详见图16。 8.防潮层做法:在墙体0.060处铺设20厚1∶2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 三、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1.地面:地16#陶瓷地砖地面用于卫生间外地面见详细做法 地26#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用于卫生间见详细做法 2.楼面:楼16#陶瓷地砖楼面用于除卫生间外楼面 楼26#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用于卫生间 楼36#PVC塑胶卷材楼面(做详见说明)用于净化区部分楼面 3.踢脚:踢脚16#.面砖踢脚用于除卫生间外楼地面部分 4.墙裙:裙16#釉面砖墙裙用于卫生间部分 5.室内墙面:内墙16#水泥砂浆墙面用于除踢脚墙裙以外部分 6.天棚:顶16#.彩钢板吊顶吊顶采用50厚彩钢复合析,内填不燃材料 顶26#.水泥砂浆顶棚要求耐火等级不低于1.0小时,用于净化区,吊顶高2.2m。 7.外墙面:外墙16#涂料外墙面见立面图 涂料16#乳胶漆 8.屋面:屋16#.高聚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面 9.台阶:台16#.地砖面层台阶

经典三层架构模式

三层:表示层;BLL业务逻辑层;DAL数据处理层! DAL数据处理层包括:DALFactory抽象工厂,IDAL接口类库,DAL 再加上一个Model实体类模型层!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应用程序(表示层),5个类库(BLL,IDAL,DAL,DALFactory,Model) 三层载体尽量别用Dataset 太麻烦!还是用实体类好! 下面给你列下大概步骤(10大步): 1. 先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即表示层 2. 添加5个类库项目:Models,Bll,IDAL,DAL,DALFactory 3. 添加项目引用 a) IDAL应用:Models b) DAL引用:Models,IDAL,System.configuration c) DALFactory引用:IDAL,DAL,System.configuration d) BLL引用:Models,DALFactory,IDAL e) 表示层引用:Models,BLL 4. 把表示层设为启动项目,并生成解决方案 5. 在表示层添加应用程序配置文件 6. 编写Models中的所有实体类:一个表对应写一个实体类 7. 编写抽象产品,即IDAL a) 可以使用接口或者是抽象类充当抽象产品 b) 一个表写一个抽象产品,定义所有操作所对应的方法 8. 编写实体产品,即DAL a) 根据使用数据库的个数情况创建多个文件夹分别管理实体产品 b) 创建DBHelper类,读取App.config中的连接字符串 c) 实体产品即实现了接口或抽象类的具体类 9. 编写DALFactory a) 定义一个抽象类AbstractFactory b) 有几个接口就在抽象类中定义几个抽象方法,返回值是接口 c) 编写实体工厂类,继承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实现所有的抽象方法。 10. 编写BLL a) 一个表写一个Manager操作类 b) 引入命名空间: using DiskModels;//

三个层面理论

三个层面理论 一、 增长的三个层面 1. 第一层面 是指处于企业的心脏位置的核心业务,它对企业近期业务关系重大,它们提供的现金,培育的技能充当增长的资源。在企业中,它们常常还有一些增长潜能,但最终将耗尽余力,衰落下去。没有成功的第一层面的支持,二、三层面的项目很可能停滞以致死亡。 在第一层面,管理的首要挑战是维持竞争地位并且发掘出核心业务中的所有潜力。甚至在这些业务臻于成熟时,继续创新能够大大扩展其增长量和利润度。传统销售力量的激励办法,产品线的扩展以及营销策略的改进全都能发挥作用。企业重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成本等措施也将有助于企业尽可能久地维持健全的经营业绩。

2.第二层面 是指正在崛起的业务:这些业务带有快速发展和创业性的特质,经营概念已基本发展完全,并且具有高成长性。第二层面是为了修建新的收入渠道,这需要时间,并要求有新的技能。 第二层面的项目通常突出表现为一心一意追求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它们需要不断追加投资来加以推广或者加速其发展。很快,第二层面上马的项目就会补充和替代公司现有的核心业务,像第一层面的业务那样盈利。他们可以代表现有业务的拓展方向或者公司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3.第三层面 是指明天的业务,即未来更长远业务选择的种子。它们是研究课题,市场试点、联盟项目、少量投资的尝试和为加深对行业了解所作的努力,似乎标志着走向实质性业务的第一步。要是它们证明成功,就有指望达到第一层面的利润率水平。 建立成功的业务,意味着从培育数量很多的“种子”项目做起。有些会因为内部原因失败;另一些将沦为产业风向转换的牺牲品。大多数中途夭折,不会拓展成为成功的新业务。尽管有这些不利条件,企业仍有必要开展大量的第三层面活动来确保将来有足够的选择。一家公司的目标,应当是保持有选择项目而又毋须投入过多的资金或其他资源。挑战在于培育有发展前途项目的同时,也要无情地砍掉那些潜力越来越小的业务。 4.同时管好所有三个层面的业务

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承德某办公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为1800㎡。办公楼建筑层高分别为:3.9m、3.6m、3.6m,结构层高分别为:4.9m、3.6m、3.6m。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2设计资料 一、气象资料 =0.4KN/㎡ 1、基本风压:W 2、基本雪压:0.30KN/㎡ 二、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属于Ⅱ类场地土,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80KN/㎡,不冻胀,标准冻深1m,常三、地质条件:场地土为中砂,承载力特征值f ak 年地下水位低于-2.5m。 四、材料: 1、混凝土:梁、柱、板均使用C30混凝土。 2、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RB335,其余采用热轧钢筋HPB235。

第二章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1 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尺寸的初选 §2.1.1平面形状验算 根据设计规范,结构高宽比H/B (B 是建筑物平面轮廓线较小的边长)控制在3以下。办公楼高11.70m ,宽14.92m, H/B=0.78<3,符合要求。同样建筑物长宽比L/B=41.02/14.92=2.75<5(L/B 宜小于4,不应大于5)也满足要求。 §2.1.2梁柱截面尺寸初选 主体结构共3层,底层高为3.9m ,其余各层高为:3.6m ;内外墙的做法:外墙做法:外墙砌240厚陶粒空心砌块,内墙砌200厚陶粒空心砌块;门窗详见门窗表;楼层屋盖均为现浇钢筋砼结构。 一、梁截面尺寸的估算: 1、框架主梁截面尺寸: (1)AB 、CD 跨:L=6000㎜ 0)81 ~121(l h ==500mm ~750mm,取600㎜ h b )21 ~31(==200mm ~300mm ,取250㎜(框架梁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 ) =≤≤5.32b h 2.4,故框架横向AB 、CD 跨框架梁截面尺寸为b ×h=250 ㎜×600㎜ (2)BC 跨:L=2400 0)81 ~121(l h ==200mm ~300mm,取450㎜ h b )2 1 ~31(==100mm ~150mm ,取200㎜(框架梁宽度不宜小于200mm) =b h 2.25>2,故框架横向BC 跨框架梁截面尺寸为b ×h=200㎜×450㎜, (3)①②、②③、③④、⑤⑥、⑥⑦、⑦⑧跨:L=6000㎜ 0)81 ~121(l h ==500mm ~750mm,取600㎜ h b )2 1 ~31(==200mm ~300mm ,取250㎜ =b h 2.4,故①②、②③、③④、⑤⑥、⑥⑦、⑦⑧跨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为b ×h=250㎜×600㎜ (4)④⑤跨:L=4500mm 0)8 1 ~121(l h ==375mm ~563mm,取450㎜

软件三层架构

本文转自 https://www.doczj.com/doc/4f17349136.html,/zzyoucan/article /details/8637376 基于软件三层架构的研究报告 引言 三层结构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了企业级应用的未来,典型的有Web下的应用。多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细节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双层、三层这些提法,是因为应用程序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软件架构和分层 (一)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 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计算机科学)来实现。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二)分层 分层是表示将功能进行有序的分组:应用程序专用功能位于上层,跨越应用程序领域的功能位于中层,而配置环境专用功能位于低层。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维护。子系统的分组标准包含以下几条规则可见度。各子系统只能与同一层及其下一层的子系统存在依赖关系。 (三)使用分层架构开发的必要性 1、分层设计允许你分割功能进入不同区域。换句话说层在设计是就是逻辑组件的分组。例如,A层可以访问B层,但B层不能访问A 层。

web三层架构概述

web三层架构概述 web三层架构概述 2009-05-23 10:23 关于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概述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

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四川大学结构设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3套题

《结构设计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 可靠度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其中“规定的条件”是指()、正常施工、正常使用。 2.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是这样取的: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组合取1.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组合取();对结构有利时,一般取()。 3. 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确定,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确定。 4. 砼徐变是指在压应力不变的情况下,()随时间增长的现象,它使受弯构件挠度和柱的附加偏心距()。 5. 适筋梁中规定ρ≤ρmax的工程意义是();ρ≥ρmin的工程意义是()。 6.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块体和()强度、块体尺寸、砂浆特性以及砌筑质量等,当采用水泥砂浆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 7.在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可采用等效矩形压应力图形代替实际的曲线应力图形。两个图形等效的原则是()和()。 8.现行钢结构规范所示轴心受压构件的λ-?曲线是考虑初始缺陷按()理论进行计算而确定的,并根据板厚和截面形式共分为()条曲线。 9. 钢筋砼受力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随砼保护层厚度增大而(),随纵筋配筋率增大而()。 10. 先张法轴心受拉构件完成第一批损失时,混凝土的预压应力为(),完成第二批损失时,混凝土的预压应力为()。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32分) 1.按使用功能划分的土木工程结构指以下何项? A. 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B. 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组合结构、木结构; C. 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岩土工程结构、水利工程结构; D. 网架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特种结构。 2.若用S表示结构或构件截面上的荷载效应,用R表示结构或构件截面的抗力,结构或构件截面处于极限状态时,对应于下列何式? A. R>S; B. R=S; C. R<S; D. R≤S。 3.荷载代表值有荷载的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下列何项为荷载的基本代表值? A. 组合值; B. 准永久值; C. 频遇值; D. 标准值。

三层架构程序设计实例

三层架构C/S程序设计实例(C#描述) 1.三层之间的关系: 三层是指:界面显示层(UI),业务逻辑层(Business),数据操作层(Data Access) 文字描述: Clients对UI进行操作,UI调用Business进行相应的运算和处理,Business通过Data Access对Data Base进行操作。 优点: l 增加了代码的重用。Data Access可在多个项目中公用;Business可在同一项目的不同地方使用(如某个软件B/S和C/S部分可以共用一系列的Business组件)。 l 使得软件的分层更加明晰,便于开发和维护。美工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设计UI设计,并在其中调用Business给出的接口,而程序开发人员则可以专注的进行代码的编写和功能的实现。 2.Data Access的具体实现: DataAgent类型中变量和方法的说明: private string m_strConnectionString; //连接字符串 private OleDbConnection m_objConnection; //数据库连接 public DataAgent(string strConnection) //构造方法,传入的参数为连接字符串 private void OpenDataBase() //打开数据库连接 private void #region CloseDataBase() //关闭数据库连接 public DataView GetDataView(string strSqlStat) //根据传入的连接字符串返回DataView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ataAgent { private string m_strConnectionString; private OleDbConnection m_objConnection; #region DataAgend ///

/// Initial Function /// /// public DataAgent(string strConnection) { this.m_strConnectionString = strConnection; } #endregion #region OpenDataBase /// /// Open Database /// private void OpenDataBase() { try { this.m_objConnection = new OleDbConnection(); this.m_obj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this.m_strConnectionString;

三层结构

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1.什么是三层架构 所谓的三层开发就是将系统的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开发、维护、部署和扩展。 分层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问题划分开来各个解决,易于控制,易于延展,易于分配资源。 ?表示层:负责直接跟用户进行交互,一般也就是指系统的界面,用于数据录入,数据显示等。意味着只做与外观显示相关的工作,不属于他的工作不用做。 ?业务逻辑层:用于做一些有效性验证的工作,以更好地保证程序运行的健壮性。如完成数据添加、修改和查询业务等;不允许指定的文本框中输入空字符串,数据格式是否正确及数据类型验证;用户的权限的合法 性判断等等,通过以上的诸多判断以决定是否将操作继续向后传递,尽量 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数据访问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显示等。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数据对象只在这一 层被引用,如System.Data.SqlClient等,除数据层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引用。 https://www.doczj.com/doc/4f17349136.html,可以使用.NET平台快速方便地部署三层架构。https://www.doczj.com/doc/4f17349136.html,革命性的变化是在网页中也使用基于事件的处理,可以指定处理的后台代码文件,可以使用C#、VB、C++和J#作为后台代码的语言。. NET中可以方便的实现组件的装配,后台代码通过命名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自己定义的组件。显示层放在ASPX页面中,数据库操作和逻辑层用组件或封装类来实现,这样就很方便的实现了三层架构。 2.为什么使用三层架构 对于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来说,代码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一层结构或二层结构开发完全够用,没有必要将其复杂化,如果对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设计为一层结构或二层结构开发,那么这样的设计存在很严重缺陷。下面会具体介绍,分层开发其实是为大型系统服务的。 在开发过程中,初级程序人员出现相似的功能经常复制代码,那么同样的代码为什么要写那么多次?不但使程序变得冗长,更不利于维护,一个小小的修改或许会涉及很多页面,经常导致异常的产生使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最主要的面向对象的思想没有得到丝毫的体现,打着面向对象的幌子却依然走着面向过程的道路。 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初级程序人员开始将程序中一些公用的处理程序写成公共方法,封装在类中,供其它程序调用。例如写一个数据操作类,对数据操作进行合理封装,在数据库操作过程中,只要类中的相应方法(数据添加、修改、

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思路

三层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思路,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本文在介绍三层交换技术和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款三层交换机的设计,依照该设计实现的三层交换机已投入实际运行。 1. 引言传统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隔离网络、隔离广播、路由转发以及防火墙的作业,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路由器的负荷也在迅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等方面的考虑,VLAN (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中大量应用。VLAN 技术可以逻辑隔离各个不同的网段、端口甚至主机,而各个不同VLAN 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由于局域网中数据流量很大,VLAN 间大量的信息交换都要通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这时候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路由器就成为了网络的瓶颈。为了解决局域网络的这个瓶颈,很多企业内部、学校和小区建设局域网时都采用了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技术将交换技术引入到网络层,三层交换机的应用也从最初网络中心的骨干层、汇聚层一直渗透到网络边缘的接入 2. 第三层交换技术 2.1三层交换的概念第三层交换技术也称为IP 交换技术或高速路由技术等,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 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第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第三层交换技术就是:第二层交换技术+第三层转发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信息来加强第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一个具有第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简单地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2.2 三层交换的原理从硬件的实现上看,目前,第二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板/ 总线交换数据的。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 ——100Mbit/s )。在软件方面,第三层交换机将传统的基于软件的路由器重新进行了界定: (1)数据封包的转发:如IP/IPX 封包的转发,这些有规律的过程通过硬件高速实现; (2)第三层路由软件:如路由信息的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的确定等功能,用优化、高效的软件实现。 假设有两个使用IP 协议的站点,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的过程为:若发送站点 A 在开始发送时,已知目的站 B 的IP 地址,但尚不知道它在局域网上发送所需要的MAC 地址,则需要采用地址解析(ARP )来确定 B 的MAC 地址。 A 把自己的IP 地址与 B 的IP 地址比较,采用其软件中配置的子网掩码提取出网络地址来确定 B 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 B 与 A 在同一子网内, A 广播一个ARP 请求, B 返回其MAC 地址, A 得到 B 的MAC 地址后将这一地址缓存起来,并用此MAC 地址封包转发数据,第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 地址表确定将数据包发向目的端口。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则 A 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 (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已经在系统软件中设置,这个IP地址实际上对应第三层交换机的第三层交换模块。当 A 对"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广播出一个

VB三层结构设计示例

浅谈如何建立三层体系结构的ASP应用程序随着互连网应用的深入和发展,三层体系结构的应用模式也得到更多人的青睐。本文介绍了三层结构应用程序的概念和优点,并结合一个实例介绍了如何建立三层结构的ASP应用程序。 一、两层结构的ASP应用有何缺点 在Browser/Server 应用程序开发领域,微软公司的IIS/ASP以其强大的功能,良好的扩展能力,及与其它微软产品的一致性,迅速地流行起来。它能使一个具有VB/VC经验的程序员,很快地成为一个Web程序员,开发出看上去非常专业的应用。但是,ASP有一个天生的缺点,就是ASP代码和HTML代码是混在一起的,ASP程序员既需要考虑与数据库打交道,需要关心如何与HTML配合,有时还需要用ASP直接生成HTML代码。其结果是,当程序逻辑足够复杂时,.asp源文件非常长;而且,无论客户提出用户界面的改变,还是商业逻辑的改变(比如,在考试系统中,"合格"的标准可能从达到60分就算合格,改为进入前100名才算合格),都需要对.asp文件进行改动,而商业逻辑的改变,很可能需要改动很多文件。 二、三层结构的概念 在传统的Client / Server应用中,也存在着上述同样的问题,多层结构的应用正是在对C/S 结构的总结基础上产生的,并且也已经扩展到了B/S应用开发领域。即将应用划分为三层(可以有更多层,但三层最常见): 用户界面层,商业逻辑层,数据库层。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的输出,但并不负责解释其含义(出于效率的考虑,它可能在向上传输用户输入前进行合法性验证),这一层通常用前端工具(VB,VC,ASP等)开发;商业逻辑层是上下两层的纽带,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SQL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一层通常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并注册到服务器的注册簿(Registry)中,它与客户端通讯的接口符合某一特定的组件标准(如COM,CORBA),可以用任何支持这种标准的工具开发;数据库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有了这样的结构,上面的问题迎刃而解:还是以考试系统中的合格标准为例,在客户端所有需要显示合格人员名单的地方,调用这样一个函数GetQualifiedList,至于这个函数如何编写,如何与数据库打交道,以至访问的是何种数据库都与其无关(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种数据库系统上运行得很好的SQL语句,有时换到另一种数据库系统上必须加以修改); 在中间层DLL中实现这个GetQualifiedList函数,如果用户对"合格"的定义变了,只需要修改这个函数就可以了,只要此函数的入口参数和返回内容不变,在客户端不需作任何改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之一封装性的优点,而这一点在开发大型应用时尤其有用--我们可以把开发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开发界面层,另一组负责开发商业逻辑层,双方只要按照事先商定的函数接口,并行地开发就可以,而不必向从前那样,后面的工作必须等前面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当然,这样的开发模式需要很好的项目协调和文档作支持。 你也许会问,如果我把这些函数些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再在需要调用的地方把它包含进来,不是同样能达到目的吗? 第一,这种方法效率不高,无论你把这些函数分散到多少个文件中,当你需要调用其中一个时,总会包含进一些实际上并不需要的函数,这无疑加重了服务器的负担,对服务器性能要求较高的Web应用尤其如此。而DLL只在需要时才调入内存且只调入需要的函数,并且多个应用程序实例可以共享同一个DLL实例;第二,设想一个员工,有20个属性(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现在给定某工号,要求返回此员工所有信息。此时如果单纯用函数,只能定义20个全局变量,在函数中改变这些变量值,或者定义一个有20个传参(by reference)参数的函数。显然,第一种方法很麻烦而一旦增加一个属性后一种方法就需要更改函数接口。而在一个对象里,既包含成员方法(即函数和过程),也包括成员属性。如果我们采用对象的方法,则在函数中只需要改变对象的属性,在函数外可以直接引用改变了的对象属性值。这种方法有些类似第一种方法,但1.属性值无需在函数外逐一说明;2.这些属性值只属于对象,与对象无关的代码不会无意地改变属性值;3.一旦对象被释放,这些值会被一起释放。 三、如何开发三层结构的ASP应用程序 ASP具有良好的扩充性,我们访问数据库时,采用的时ADO对象,访问文件时,采用的是文件系统对象(FSO),其实这时程序已经是三层结构的应用程序了,只不过由于是利用内置的对象而为意识到罢了。这些对象都遵循COM/ActiveX接口,因此我们自己开发的对象也要遵循这个接口。下面,我们就以上文提到的"合格"标准为例,演示如何创建自己的三层结构的ASP应用。 1、在数据库系统中建立如下数据库表: Employee: EMPLID char (5) not null, Name char (10) not null, Gender char (1) not null, Score int not null 此表存储员工信息和考试成绩,为简单起见,这里只包含工号,姓名和性别三项,并且只有一门考试,EMPLID为主键。 2、建立动态链接库 启动VB(这里以VB为例,你可以用你喜欢的任何支持ActiveX接口的开发工具开发),新建一工程,工程类型为ActiveX DLL。在工程中新建一个类,取名为Employee。你可以Class Builder可视化的向类中填加属性和方法,也可以直接手工编辑。首先填加EMPLID属性如下:Private msEMPLID as string Property Let EMPLID(sEMPLID as string)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 五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五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注:(内聚: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耦合: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优缺点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6、扩展性强。不同层负责不同的层面,如PetShop可经过简单的配置实现Sqlserver 和oracle之间的转换,当然写好了也可以实现B/S与C/S之间的转换 7、安全性高。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8、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3、增加了代码量,增加了工作量 三层架构是: 一:界面层 界面层提供给用户一个视觉上的界面,通过界面层,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界面层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确保用户不用看到不必要的机密信息。 二:逻辑层 逻辑层是界面层和数据层的桥梁,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面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