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肠易激综合征教案-针灸治疗学

30肠易激综合征教案-针灸治疗学

30肠易激综合征教案-针灸治疗学
30肠易激综合征教案-针灸治疗学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发表时间:2010-01-13T09:34:0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刘连武 [导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 刘连武 (临江市医院 134600)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149-02 【关键词】肠道易激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 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 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2)一般状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表现腹部压痛。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表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实验治疗无效。 4 治疗方药 基本方:黄芪4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薏米20g,莲子肉15g,柴胡15g,香附15g,茯神10g,远志10g,石菖蒲10g,龙齿10g,木瓜25g,元胡20g,白芍20g,甘草10g 随证加减:若畏寒肢冷,痛多拘急,腹鸣切痛,大便闭塞不通,加附子、细辛、大黄,若腹中时痛,绵绵不休,喜得温按,按时痛减,加生姜、桂枝、大枣,如腹部痞满,胀痛,拒按,潮热,大便不通,并见口干引饮,矢气频转或泄泻色纯青,腹部作痛,按之硬满,所下臭秽,加大黄、芒硝,若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甚欲便,得大便痛减加枳实、木香、砂仁,若腹泻日行7次以上加秦皮、石榴皮,诃子,若烦躁易怒,胸胁满闷,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夜交藤、郁金、青陈皮,以上15天一个疗程。 5 疗效评定 1.痊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半年无复发者:2.显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3.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尚不成形,便次明显减少;4.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 6 治疗结果 46例经以上治疗,服1~4个疗程后,统计如下:治愈19例(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者)占41%:显效17例,占36%:有效17例,占15%: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7%。 7 病案选录 李某,女46岁,干部。因工作长期紧张,家庭又闹矛盾,饮食不节,致腹痛、腹泻半年,日稀便3~4次左右,并伴有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善太息。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服中西药几十余种,并做辅助检查多次、均无异常,特来本院诊治。刻诊见患者形体瘦弱,精神倦怠,痛苦愁容,查: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心、肺无异常,月经正常经量少色淡。大便常规、培养(一),肠镜示结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脉弦细,舌苔淡白腻。此肝郁气滞,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液聚肠,浊阴频泄,当益气健脾,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燥湿固肠,选基本方加秦皮15g,石榴皮20g,服7贴。水煎服,日1剂,煎3次分早中晚温服,并配合心理治疗,调整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轻松配合治疗,可以使疗效更好。 复诊自诉症状已减,效不更方,守方继进服五贴,其效更神,日便一次成形,腹痛消失,守服20贴后用逍遥丸,人参健脾丸善后服一个月,随方一年未见复发。 8 体会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比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治疗更困难,症状多在思想负担过重,情绪紧张的同时,或以后发生,所谓精神因素的躯体症状化,有人在描记结肠腔内压力时证明:焦虑、愤怒、对抗、抑郁、惧怕等情绪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使结肠运动和分泌失调,激动和对抗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增强,这类患者大多结肠痉挛,便秘和结肠绞痛,消沉失望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减弱和黏液分泌增多,这类患者多发生黏液性腹泻,腹痛不显著,所以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中医“气滞腹痛”为主,正如叶方士《临证指南》中曰:“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而创“泻木安土之法” 可以这样认为,患者因情绪激动,或抑郁导致肝风振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犯胃乘脾,导致胃失腐熟水谷,脾失健运,气机逆乱,而致腹痛、腹泻,这是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分析,故吴昆有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在治疗上,不仅依靠药物,而且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开导,要善于抓住矛盾,根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导读: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中医是怎么治疗以上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常伴有腹泻,粪便稀薄,有黏液,或便秘、腹胀等。在腹泻后,患者腹痛的症状会很快缓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且原因较多。但多数人认为该病与患者的不良精神状态或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中医是怎么治疗以上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偏盛而发病,常在焦虑、恼怒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便后疼痛减少。治疗这个类型型的肠易澈综合征应采用抑肝扶脾的方法,可选用如下药方: 逍遥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薄荷、炒白术、自芍、当归、茯苓和炙甘草。患者可每次口服逍遥丸6~9克,每日服2~3次。 肝郁气滞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郁结而发病,常有腹痛胀闷的症状,并伴有腹痛欲泻、大便常呈团块状、排便先难

后易的表现。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取疏肝解郁的方法,可选用如下方药: 四逆散(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炒枳壳、白芍、炙甘草。可每次用温开水送服四逆散9克,每日服2~3次。 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弱,同时肝气不和而发病,常在进食后即感觉腹痛不适,粪便稀薄,便后感觉舒服。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可选用如下方药: 启脾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人参、山药、炒莲子、陈皮、炒山楂、炒白术、茯苓、炒神曲、炒麦芽、泽泻、甘草等。可每次服启脾丸1丸,每日服2~3次。 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寒而发病。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用健脾益胃的方法。 可选用如下方药: 丁蔻理中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党参、豆蔻、炒白术、干姜、丁香、炙甘草。可每次用温开水送服,每次6~9克,每日服2次。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发表时间:2011-02-22T14:15:01.3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时光宁继强[导读] 根据患者病情中药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脾胃。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临证加减时光宁继强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 137400)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431-02 肠易激综合症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解释的症候群。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胆囊运动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肠道功能的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大便常规及培养、钡剂灌肠、结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均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发现,病理学检查也无异常,肠易激综合征为良性疾病,虽然不危及正常生命和健康,但患者主观痛苦较大,多数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常易反复发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主病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共7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53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年。 1.2诊断标准1986年我国制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为: 1.2.1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 1.2.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 1.2.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 1.2.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1.2.5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1.2.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2 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中药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脾胃。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临证加减 2.2针灸治疗 2.2.1艾条温和灸足三里、天枢治疗 2.2.2中脘、气海、大肠俞、关元、三阴交、大肠俞、上巨虚隔姜温针,并随症配穴 2.2.3每日针灸治疗后取理肠敷脐散(白术、白芍、蛇床子、延胡索各2份,黄连、淫羊藿各1份,研粉)填充于神阙穴,以防过敏胶布帖敷每12天为一疗程,间隔3天,进行下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治疗后无复发。好转:症状消失后,半年内复发。无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3.2治疗结果 痊愈26例(34%),好转48例(64%),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 4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51岁,无职业。2006年3月14日就诊,主诉:腹胀,两胁肋疼痛,半月余。病史9年,曾于长春、北京等地就诊,均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口服中药后缓解,但仍反复发作,发病间隔最长为3个月,最短为半月左右,此次发病与上一次发病间隔2个月。收住院后,每日予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中药一剂,分早晚服。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天枢20分钟,隔姜温针中脘、气海、大肠俞、关元、三阴交、大肠俞、上巨虚等穴位,临床随证加减。针灸后取理肠敷脐散(白术、白芍、蛇床子、延胡索各2份,黄连、淫羊藿各1份,研粉)填充于神阙穴,以防过敏胶布帖敷,留至第二日针灸时取出换药。该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出院,症状消失,随诊3年无复发。 5 讨论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腹痛”、“便秘”与“郁证”范畴。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主要与肝的疏泄有密切关系,其次与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因病理可以概括为: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本治疗方法,意以中药调其本疏肝解郁,理气导滞,以针、灸及敷脐等治法法醒脾健运,暖胃消滞,针药合用,标本兼顾,从而达到消胀,止痛,导滞,防止复发的目的。参考文献 [1]汪慧敏.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上海针灸杂志,1998,17(3):22-23. [2]段彩琴,李爱萍.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1,21(4):226. [3]杨清山,方吉.敷脐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11(6):51.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 *导读:肠易激综合征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由情绪抑郁、胃肠功能紊乱、黏液分泌增多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有腹胀、腹泻、腹痛、便秘。出现症状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治疗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药治疗法还是西药治疗法。下面,编辑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些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方。…… 肠易激综合征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由情绪抑郁、胃肠功能紊乱、黏液分泌增多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有腹胀、腹泻、腹痛、便秘。出现症状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治疗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药治疗法还是西药治疗法。下面,编辑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些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方。 方1:药物:吴茱萸8克,党参、丹参、薏米各30克,茯苓、白芍、白术、五味子各15克,干姜、川弓、制香附、延胡索各12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天1剂,4周为1个疗程。 主治病症:腹痛、便溏、困倦乏力、舌淡或淡红苔白腻。 方2:细辛1克、制附子6克、干姜、川椒各3克,姜黄连、盐黄柏各4克,乌梅15克,当归9克,党参10克,陈醋10毫

升,白蜜糖30毫升。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连服观察2个疗程,症状消失即表明疾病痊愈。 主治病症:腹痛不适、腹泻不止、恶心呕吐、腹胀肠鸣、舌质淡红苔薄白。 方3:炙甘草6克,川弓、白术、半夏、黄岑各10克,李根皮、葛根各15克,白芍24克,干姜3克,当归12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 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泻天数超过3天,舌质淡太白者。 方4:炙甘草、秦皮、陈皮各9克,木香、乌梅、防风、炮姜各10克,炒白术12克,白芍、赤芍、党参各15克,黄连6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 主治病症:腹痛、腹泻、有水样便、便带粘液、舌质淡苔红。 以上都是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标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温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胀、黏液便、大便形状异常等,呈反复性或持续发作,临床分为便秘型和腹泻型。笔者运用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3例纳入病例来自2012年7月-2013年9月本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及社会招募的志愿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对照组。温针灸组36例,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39.58±12.83)岁;病程1~30年,平均(7.81±10.19)年;对照组37例,男性14例,女性23例;年龄21~63岁,平均(36.47±14.20)岁;病程1~40.6年,平均(8.58±9.66)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拟定[1]。近3个月每月至少3 d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2项以下症状:排便后症状改善,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改变。IBS-D: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25%,硬便或块状便<25%。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IBS-D分型标准者;②年龄18~65岁;③肠镜下肠黏膜无器质性病变,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④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由本人或直系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意识不清,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及精神病患者;②进展性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易合并感染及出血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消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近6个月有妊娠要求、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温针灸组取穴:天枢(双侧),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单侧)。选择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0.25 mm×25 mm。常规消毒、进针,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关元、天枢针刺后,点燃艾柱(25

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法

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法 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治疗最佳根治方法; 肠易激综合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胃肠激素、胃肠反射、情绪等等方面有关。临床以腹泻或便秘、腹痛为特点,属难治的疾病。中药对其有较好的作用,疗效的好坏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治法和方药。例如,止泻药有多种,但性味功效差异很大,治疗腹泻并不是随意堆砌止泻药。应选出最恰当的药物使用,应对同类药再作进一步的划分。 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几种治法和药物的分类。 1.理气法 肠易激综合症常常表现出肝气郁结、脏腑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滞不通的现象,理气法对其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各证型的肠易激综合症均可使用理气药。理气药可细分为: ⑴疏肝理气,这是最主要的治法。药物有郁金、香附、元胡、川楝、姜黄等。肝郁不疏、肝木克土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很常见,处方中加入这类药可调整脏腑平衡,缓解紧张情绪,使疗效提高。 ⑵健脾理气,药物有木香、陈皮、佛手、砂仁等。这些药能行气消滞、健脾开胃,是处方中常用的药。 ⑶理气止痛。有这种功效的药较多,前两类药中有一些

也有这方面作用。常用药有木香、台乌药、香附、佛手、川楝、元胡、姜黄。每一个理气药都有多种功能,在临证时应选最适合病人的药物。另外,理气药有寒热之分,选药时也应注意。 2.清热解毒法 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常用治法,对肠易激综合症属热证的病人适用。常用中药有: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黄芩、连翘、荆芥、白花蛇舌草、葛根、马齿苋、穿心莲等等。每剂药可选1~3种,不宜太多,用量也不宜过大。白头翁、秦皮、黄连大剂量使用会出现毒副作用,应该注意。 3.止泻法 主要针对以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症。能直接止泻的中药很多,应辨明证型,不可混用。按药性可细分为: ⑴清热解毒止泻,药物如葛根、马齿苋。用于热毒泄泻患者。 ⑵健脾止泻,药物有淮山、莲子、芡实、薏苡仁。适用于有明显脾虚之象的患者。 ⑶涩肠止泻,药物有五味子、诃子、乌梅、金樱子、赤石脂、五倍子、石榴皮。多为酸味药,各种证型的腹泻均可使用。根据腹泻次数,每剂药可选1~3味。 ⑷温中止泻,药物有肉豆蔻、补骨脂。主要用于虚寒型腹泻,不可用于热象明显者。这些治则和药物在临床上须正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以支持对症为主,目前以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为原则。中药具有副作用小、多靶点、综合调节整体治疗的优势,对IBS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对IBS等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关注。现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针灸推拿其他疗法三方面对近些年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 一、辨证分型治疗 从报道看,目前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治疗为主,疏肝健脾、理气温肾法最为常用。其次为清热、化湿、祛瘀、活血、滋阴、润肠。常用方剂有: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干草泻心汤、六磨汤、柴胡疏肝饮、藿朴夏苓汤、平胃散、枳术丸、三黄汤、连理汤、香连丸、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胃汤、当归四逆散、少腹逐瘀汤、乌梅丸、真武汤、理中丸、附子温胆汤、一贯煎、增液汤、润肠丸、麻子仁丸等。治疗中应抓住主证,注重兼夹,灵活辨证治疗。 目前临床辨证一般分3-4型较多。我所宋德勇等对近40篇关于IBS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文章进行分析,所有收录文章的作者都来自县级以上的医院,结果这些文章主要的辨证分型有肝不乘脾、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脾胃阴虚、脾肾阳虚6种,还有少量辨证为痰湿、气滞血瘀型的统归为其它类,共为7类。蔡茜虹等将其分为肝郁脾虚型、寒热夹杂型、肠道津亏型四型,并配合吴茱萸加生粗盐炒热后外敷脐周腹部进行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口服得舒特,每次50mg,每天三次,疗程为六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刘永奇则将IBS分为脾胃虚弱、肝木乘脾、脾胃阴虚三型治疗,结果:84例病人痊愈68例,占81.0%;好转12例,占14.3%;无效4例,占4.7%;总有效率为95.3%。在80例有效病例中,疗程最短14d,最长58d,平均22d。其中脾胃虚弱证平均疗程30d,肝木乘脾证平均疗程25d,脾胃阴虚证平均疗程为21d。于氏则主要分为脾胃虚弱及肝郁气滞两型进行治疗。刘咏等辨证治疗IBS30例,肝脾不和型用痛泻要方加减,脾胃虚弱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胃阴虚型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脾肾阳虚用四神丸加减,结果总有效率为90%。林立本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6例,主要分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及肝郁脾虚、气郁化热两型治疗。 二专病专方及自拟方治疗 根椐中医对IBS的独特认识,组成专方或自拟方,观察中药治疗IBS的疗效,是目前文献报道中医治疗IBS最多的,也是开发治疗IBS的中成药所必须的。近些年随着开发治疗IBS中成药的兴起,一部分中西医脾胃专家开始了对中药专病专方的药理及治疗机理的探讨。从目前已有的报道看,专病专方或自拟方以调和肝脾居多,其中痛泻要方的加减方又居多。如徐延年以加味痛泻要方治疗IBS126例,加味痛泻要方基本方:香附15g,小茴香10g,丹参30g,郁金15g,陈皮30g,白芍20g,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白术15g,升麻10g。加减:泄泻者加黄芪20g~30g,五味子6g~10g,乌梅10g;便秘者加大黄6g~10g,肉苁蓉10g~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空腹温服,2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53例,占42.06%;好转61例,占48.7%;无效12例,占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得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得《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得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得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障碍,临床特征以腹痛或不适伴随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1]。IBS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在全世界成年人和青少年中,IBS 发病率达10%~20%[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IBS表现为至少25%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且为硬粪或干球粪<25% 的排便。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与因人制宜,在治疗腹泻型IBS方面有独到之处。本文拟中医方法治疗IBS 的成果综述。 一、发病机制 中医学并无IBS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多归于“泄泻”、“腹痛”、“郁证”等疾病范畴,《脾胃论》曰:“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倦怠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胆者,少阳春升之气……胆气不升,则飧泄、肠。”《医学求是》云:“木郁不达,风郁不达,风木冲击而贼脾土,则痛于脐下”。《医方考》云:“泻责之脾,……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汪昂曰:“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从以上文献可以 DOI:10.3877/cma.j.issn.2095-3240.2014.03.007 作者单位: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沈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吴敬) 通讯作者:吴敬,Email:drwj98@https://www.doczj.com/doc/4e892221.html, ·研究生论坛·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 沈冰吴敬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尤以腹泻型IBS多见。患者以腹痛、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目前认为,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近年中医各医家虽对治疗和改善IBS临床症状见解不一,但都为治疗IBS提供了参考,其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日益引起医学界重视。结合目前相关研究文献,概述中医对IBS病机、治疗方法、基础实验等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草药;针刺疗法;灸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hen Bing*,Wu Jing. *Graduate School,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u Jing,Email:drwj98@https://www.doczj.com/doc/4e892221.html, 【Abstrac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is a common chronic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especially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ost commonly,abdominal pain,abdominal discomfort and changes in bowel habi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which are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eizures.The organic diseases causing these symptoms can be ruled out through inspection.Now that,IBS is a kind of functional bowel disease.I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although no life-threatening.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IBS has low recurrence rate and few side effects,which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https://www.doczj.com/doc/4e892221.html,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literature,this study reviewed current status of IBS research in fields of Chinese medicine pathology,therapies and experiment. 【Key word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rugs,Chinese herbal;Acupuncture therapy;Moxibustion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导读: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中医是怎么治疗以上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常伴有腹泻,粪便稀薄,有黏液,或便秘、腹胀等。在腹泻后,患者腹痛的症状会很快缓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且原因较多。但多数人认为该病与患者的不良精神状态或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中医是怎么治疗以上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偏盛而发病,常在焦虑、恼怒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便后疼痛减少。 治疗这个类型型的肠易澈综合征应采用抑肝扶脾的方法,可选用如下药方: 逍遥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薄荷、炒白术、自芍、当归、茯苓和炙甘草。患者可每次口服逍遥丸6~9克,每日服2~3次。 肝郁气滞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郁结而发病,常有

腹痛胀闷的症状,并伴有腹痛欲泻、大便常呈团块状、排便先难后易的表现。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取疏肝解郁的方法,可选用如下方药: 四逆散(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炒枳壳、白芍、炙甘草。可每次用温开水送服四逆散9克,每日服2~3次。 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弱,同时肝气不和而发病,常在进食后即感觉腹痛不适,粪便稀薄,便后感觉舒服。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可选用如下方药: 启脾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人参、山药、炒莲子、陈皮、炒山楂、炒白术、茯苓、炒神曲、炒麦芽、泽泻、甘草等。可每次服启脾丸1丸,每日服2~3次。 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寒而发病。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用健脾益胃的方法。 可选用如下方药: 丁蔻理中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党参、豆蔻、炒白术、干姜、丁香、炙甘草。可每次用温开水送服,每次6~9克,每日服2次。 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吴茱萸50克,广木香80克,肉桂60克,公丁香50克。 将上药研末混匀,取药粉3~5克,取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伤湿止痛膏覆盖。用热水袋湿敷30分钟,24小时换药1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及经典处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e892221.html,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及经典处方 作者:葛建国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21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需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起病通常缓慢,间歇性发作,有缓解期。腹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但不会进行性加重,睡眠中不发作。伴有腹泻者粪量少,夜间不出现,约1/4患者可因进食诱发,不少患者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以便秘为主者,便秘可间断或为短期腹泻所暂时中止,排便不尽感叫显。 【治疗要点】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积极寻找并祛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一般治疗需要告知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知识和性质,解除患者的顾虑和建立对治疗的信心,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一般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有助于改善便秘。 药物治疗对于大部分患者可选择药物对症治疗。其中抗胆碱药物可作为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钙通道阻滞剂(如匹维溴胺)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对腹痛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对腹泻症状较重者可口服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但不宜长期使用。对轻度腹泻者宜使用吸 附止泻药如蒙脱石散、药用炭等。对便秘患者酌情使用轻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以免产生药物依赖。肠道菌群调节药如双歧杆菌等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对腹泻、腹胀有一定疗效。对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对腹痛症状重,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抗抑郁药。 心理和行为疗法 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予以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经典处方】 处方1 匹维溴铵片50 mg,3次/d,饭时口服。 适应证肠易激综合征以腹痛症状为主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