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注:本文已经发表在《新余高专学报》(2005.4)

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谢春根

在传统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处于核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纳器。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这种“千人一面、削足适履”的教育方式就是传统教育的一种真实写照。学校教育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学生就应当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构建者、参与者,成为成功的、愉快的和合作的学习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哑巴英语”的怪现状。

因此,《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指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并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转变。由此可以看出,课程的变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也是人的变革。作为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动者和执行者的教师,就成了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下面,就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

展。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存在,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教学,使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转变。凡是学生能懂的,引导学生去听去看;凡是学生会讲的,鼓励学生开口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鼓励学生去想;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找;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一律不得包办代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那么,教师促进者的角色,就在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尊重个性差异,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沟通渠道;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建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来施教。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教师应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这就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索、思考为主。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而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做学生的谦虚的倾听者和真诚的赏识者。让学生,尤其是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合作和交流中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课程的积极情感,挖掘其自身及学习英语方面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民主开放,融洽和谐,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在经历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知识来源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不再以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化身自居;形式不再是含有强加性意味的施予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型“对话”。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应该是谦虚的学习者

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质,英语教师需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自如地驾御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新教材特点,才能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

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英语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英语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英语教师必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学生经验。

新课程需要教师作为紧密的合作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这就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因为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现行的高中英语新教材,涉及的话题很多,文化知识面很广,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其中渗透的学科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环保、宗教、法制、文学、音乐、医学、体育、美术,以及工、农、商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群体的力量,既要强调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又要加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来丰富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应该做扎实的研究者

英语教师角色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要尽快使自己从“教书匠”迈入“研究者”的行列。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

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决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励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

总之,英语教师角色的单一性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时代都呼唤教师向多重角色转变。作为一名好教师,应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顺应改革的潮流,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各位老师,最后让我们用著名教育学家傅道春教授的一段话共勉:“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教研动态信息》泉州师院教科所2002.

3.解读新课标确立新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周春欣

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定位及转换策略

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定位及转换策略 发表时间:2011-02-23T17:03:21.460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董莉 [导读]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被看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董莉徐州市铜山镇中心中学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被看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教学中处于服从地位。这种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积极转变角色,由传授者、支配者、转变为指导者、参与者、理解者,教师只有完成其角色转换并同时扮演多重角色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教师——指导者 教育既离不开教育者的教,也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间的指导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形成师生主体间关系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由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指导者,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有差别的指导;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的充分设计,发挥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目的的指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二)教师——参与者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学从本质上说是师生“对话”与“合作”的活动,在传统教育中,由于仅仅把教学活动视为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被简化和抽象为知识的拥有者,这样教学过程就成了教师的“独白”,而不是“对话”,教师设计的活动仅仅有学生参与,教师无法把握学生在活动中的进展和想法。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和学生互相参与之间完成的,而不仅仅是教师设计学生参与,是师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情感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英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环境。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英语晚会、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合适的指导,因材施教,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而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教师——理解者 中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有些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甚至有些恐惧感,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不敢张口说英语,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沮丧、失去信心等情况,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看,中学生的的情感、心理等正处于形成阶段,恰当的、及时的保护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理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困惑,在教学过程中 “多鼓励、少批评”、赏识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表扬,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等,都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理解和帮助。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策略 (一)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中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也是新课改、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新型教师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教师观念、角色转变的关键。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名语言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外,更应具备适应外语教学这一特殊学科的专门素质。一个优秀的教师能把英语课设计成生动、活泼、气氛活跃的师生互动课,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尽情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主动进行口语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更应不断充实自己,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进行教学科研,积极主动地广泛猎取新知识,具备较高的知识敏锐性。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改变传统教师绝对领导地位的前提条件,“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倡导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中学教师也应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这有助于角色的顺利转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中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应相信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个性,把教师和学生看做具有平等意义上的人。在与学生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机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今中外教育家成功的秘诀概括地说,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学生坦诚相待。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连接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主动沟通也有助于教师参与者身份的实现。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教师应积极做好角色的转变,认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确保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将新的理念运用于教学中,实现英语教学质的飞跃。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中心稿)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把新课程各该改革的教学历年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要广大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变革自己,定好自己的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反省自己在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角色、作用,他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需要如何改变才能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拟对教师作用的传统理解做一些分析,以求就教于方家。一、教师是园丁社会一直歌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知道,园丁的作用是培土施肥,修枝剪叶,而在这过程中园丁是主动的,而园中的花木始终是被动的。园丁有怎样的审美标准,那么他对花木就会做怎样的修枝整形,所以花木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园丁审美情趣的雅俗、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它特别强调学生应能独立地、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因此教师不是园丁,而应是根雕艺术家。对待雕的根必须是因势就形。它本身具有什么形体特征,艺术家的任务就是使它能更好地凸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引导、教育使学生能充分地发展他们的个性,更好地成才。有文学天赋的就发展其文学素养,有艺术细胞的就发展其艺术禀赋,擅长理性思维的就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擅长动手的就培养操作实践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人才。二、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这一观念把教师的工作职责定位在给学生的是具体的东西,即一碗水。也就是教给学生的是死的知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只是你的知识大于课本知

识就行。这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教给学生的如果仅是一碗水,远没有达到社会对一个人才的要求。社会是发展的,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仅有老师教的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在终身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的水源源不断的能力。所以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一种探求水源、汲取水流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水就是活水就会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第一,一桶水有量的局限性。第二,一桶水有质的怀疑。如果一桶水长期不动,它就会是死水变质的水,这样的水交给学生,只会贻害无穷,如果那样,教师岂不就无异于扼杀幼苗的刽子手。话虽然说得重一点,但理确实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坚持自我知识的更新、理念的更新,要力争把自己的一桶水变为活水、长流水。三、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过去为了强调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就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但我以为这还是有局限性的。我以为应该是师傅指指门,入门在自身。严格地讲,师傅是很难把学生引进门的,老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找门、入门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进门的目的,达到进门后能够识宝、取宝的目的,这都应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否则,学生尽管可能会进得门去,但不一定就能真正体味到门内的精彩,不一定能取到其中的精华。我一直认为教师不应是放牛娃,而应是牧羊人。小时侯放牛时,总要拉着缰绳,走在牛的前面,不然,要吗它不走,要吗它不按你的意图走。以故就常常羡慕牧羊人,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学者萨尔曼?可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后经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引入,一时蔚然成风。我校自去年对此引起关注,今年暑假又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昌乐二中实地考察学习,收获想来不菲。我虽不敏,但也略知一二。下面选择其中的一 个方面谈谈看法,供大家参考。我想要阐发的是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对于教材是十分虔诚的,奉之若神灵,诚惶诚恐,不敢越雷池半步。相应的教参也被奉为圭臬,成为教学“圣经”,只能亦步亦趋。新课程早就看到这一弊端,提出教师要突破教材制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材。就此而言,翻转课堂与新课程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翻转课堂尤其需要教师有处理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案”,并利用电子学习平台制作“微课”,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学习,以弥补吃不饱,消化不良的不足,最大限度提高教学实效,服务每一个学生。同时,又满足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师由学习活动的掌控者向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转变。 我在新课程改革初期就提出,教师要从教育的神坛上走下来,不要专制,不要暴虐,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唯我独尊”,你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游、导演、导师,你不是游客、演员,置学生于不顾,使其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快乐,以及由此带来了愉悦感、幸福感。 翻转课堂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身份,即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传统教学中,老师们习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布置作业,你写。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被动者,成为学习的接收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仅策划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规划学生的学习活动。譬如课堂上对成果交流的组织,问题讨论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评估,都需要教师关注。课堂延伸的学习教师更要关注。譬如,学习进程,学习平台,学习方式,学习检测都需要教师贴身指导。 翻转课堂有两个关键性学习环节,教师早精心策划的。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而且是每一个学生。譬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综合素质(特别是作用现代学习技术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思维特点、计算机网络学习能力等等。还包括课堂上学生呈现出困惑与不足。如果教师不是对此了然于胸,相反,眉毛胡子一把抓,翻转课堂必将流于形式,最终也只能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其次是“后教”的组织,谋划。考察中就有教师指出翻转课堂会出现的几种可能: 1,教师甘当旁观者,放任学生自流。这种现象一度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出现过,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一无所获。 2,小组讨论或者集中交流时,不少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被课堂遗忘的对象,结果事与愿违。不久前河北涿州市的“三疑三探”教改就存在这种弊病,以致家长感到不公平,群起而攻之,最后不欢而散。 3,议而不决,最终教师一槌定音。这样,教师仍然掌控课堂,掌控真理,不利于培养

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导读:本文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马彦萍 (盐池高级中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目前的现状 (一)教师讲,学生听,依然是比较普遍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虽然英语课堂教学较以往有所变化,但大多数教师仍然沿袭过去的陈旧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角色作用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语言错误的纠正者,文字的搬运工,自始至终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没有真正起到学生和语言学习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得语言的教与学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更谈不上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了。 (二)语言教学空洞、盲目,缺乏使用真实环境的过程 语言的交流是在一定的真实环境下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语言情境,一切交流都变得非常空洞、盲目。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许多教科书在编排过程中都有意识地在每个单元的第一课里设计了一个听说课,其目的就是要加强语言情境教学的功能,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

大多数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使得这一设计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 二、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说明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紧迫性,笔者对本校高三某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英语教师课堂印象的问卷调查(见下表): 通过上表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主要是在向往一种"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正如李岚清同志在第二个教师节与一些教育工作者座谈时强调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家。" 三、新型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应扮演哪些角色 (一)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 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根据本地区、本班级的英语课堂的具体实际情况,创造适应于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学习指导,善于激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 (二)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 教师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就是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参加教学活动,做好示范,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通过教师的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参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的一个交际合

英语老师职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五年发展规划 一、当前教育形式分析 当前我们义务教学阶段,已经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都在不断提高和改善;另一方面,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教师这个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作为教师的只有不断充电,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二、自我剖析 从1999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我收获很多。我较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学校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与发展空间,使我积累了一些个人教学经验。 优势分析: 1.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热爱教育事业,在工作中踏踏实实,认真勤恳,仔细钻研教材,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面对新的挑战,我不会畏惧,而是怀着一份期待,一份欣喜。曾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有一点关于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 3.我又是一个工作负责的人。平时无论做任何事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 4.课堂上比较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不足之处,罗列如下: 1.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容易被条条框框束缚,能够自觉地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但无法自如地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指导自己的工作,科研能力还有待加强。 2.对于工作上的想法不少,虽敏于思,却很少落笔提升到理论高度,付诸行动的就更少了。 三、发展目标 2016-2021年,我将全力投入到中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苦练内功,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争取在中学英语学科中有所突破,能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

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做专家型、学术型的专业化教师转变。 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师的师生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交往互动、教学相长的协作关 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考试负责,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做规划”° 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功能观: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由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所决定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

增强服务意识以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增强服务意识以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增强服务意识以促进教师教学 什么叫服务?服务意识是指工作人员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为与自身工作有关的对象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比如我们到派出所办事儿,就希望民警有热情的态度;我们到某个维修中心,就希望那里的售后服务能尽善尽美;我们到商场购物,就希望导购员体贴周到的服务……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服务意识很重要,而且是所有的单位:公共事业也好,私企也罢,都必须有服务意识,那么才能让自己投身于从事的工作,勇于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好!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它要为学习者服务。这是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本质。这就需要教育者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以人性化的方式去把握、体现出教育服务的公平性。教师要树立新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将其变成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从而实现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化。有了服务意识,你就会真心实意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

万万在自己岗位默默奉献的老师们。从他们身上,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老师的含义,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面对的是千人千面、生龙活虎的一群孩子,他们是一个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惟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让我们承载起家庭和社会的全部期望,甘守一生清平,甘守一方净土而忠诚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 第二,用爱心服务提高教育效果。我们所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通过流水作业生产出 来的标准化产品,而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孩子。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更何况身心处在发展变化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更迫切需要爱。教师只要真心付出爱,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教师角色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是这样阐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角色,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我想应该要一系列地转变。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溶化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止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作为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的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如下变化:1、教师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当前,学生的学习正在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下向探究式、研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播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变化的一个飞跃和突破。2.从独白到对话。由于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

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吧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说话,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扮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和参与;体现了独断和专制,忘却了民主和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所有的话语权,从而吧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与此相反,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语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3.由权威转化为民主平等的关系。我国解放以后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情境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创制者和教学成果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不很规范,但很有见地的,甚至是创造性的想法,按自己的要求进行“模式化”。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说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必须得到改善。 其次,从教师的自身角度看教师角色转变。1、终身学习者。“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的角色。当今社会,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

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注:本文已经发表在《新余高专学报》(2005.4) 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谢春根 在传统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处于核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纳器。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这种“千人一面、削足适履”的教育方式就是传统教育的一种真实写照。学校教育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学生就应当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构建者、参与者,成为成功的、愉快的和合作的学习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哑巴英语”的怪现状。 因此,《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指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并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转变。由此可以看出,课程的变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也是人的变革。作为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动者和执行者的教师,就成了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下面,就英语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教学观念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变化。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讲练。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正襟危坐。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虽然也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师生互动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高,教师以为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讲得声情并茂,讲到口干舌燥,课堂的教学效果以讲者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的标准。课堂上也设置了问题情境,也进行了启发诱导,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按道理学生应该能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如果学生还不会,教师不乐意,可能会说学生“基础不好”,或者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甚至斥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然后就是一遍又一遍讲概念,讲方法,讲步骤,一直到学生听懂为止。被动学习模式下,教师讲得累,学生学的累。恨铁不成钢会演变成语言暴力,变相体罚这些事例曾经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过,由此带来的懊悔内疚,曾经让我的内心产生过迷茫和挣扎。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潜能,新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具备特别的爱心和耐心,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学生渴望的眼神和柔弱的心灵。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理念呈现教学活动,实实在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说到底是服务者,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问难质疑,教师着重点拨,学生分层练习,重视反馈检测,巩固学习效果。新型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给于学生更多的信任,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相信学生能养成独立钻研的能力。 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自由,通过自主探究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概念,理清知识脉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模型,在教师点拨下强化重点解决难点,化难为易,逐步学会归纳演绎推理,合理进行抽象概括总结。这样的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也偏重于启发、鼓励、赏识。宽容积极的学习氛围,特别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高效实用的课堂形成过程,体现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优化课堂教学,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

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进行角色的改变

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进行角色的改变 一、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事实也确如此。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哆来咪’,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市的音乐教育者们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信念,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新课改之后,我市的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展现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而学生们则在教师的引领下步入了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在艺术殿堂里尽情畅游。“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扭转。也正因为如此,我市的音乐教育才真正肩负起了“培养人”的神圣使命。 二、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

教师角色的转换初探

教师角色的转换初探 传统的教育理念封闭和狭隘,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俨然形象,再加上陈旧的课程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经验和发展需求,如何推进中学素质教育?老师要努力适应新课标要求,蜕旧更新,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重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职能可以说刻不容缓。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传统中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学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要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要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要及时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确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

如何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角色转换

如何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角色转换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如何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角色转换 张湾二中刘静 关键词:教师角色合作 内容摘要:新形势下教师只有进行角色转换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将自己 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一来,教师应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并转换角色。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初中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为了提高我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有必要进行教师的角色转换,于是我们尝试着采用了新的5P教学模式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而且也使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成绩能够整体提高。 记得着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如5P教学模式中的Practice 中组织小组活动、同伴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Production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使之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就要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双管齐下。 一、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总是忠实执行课程方案,让教学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机械地运行,以“不变”应“万变”,缺少灵活性,难以摆脱“填鸭式”的说教。而5p教学模式下,我们本着追求

新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教师的角色转变 江口中学刘振 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走出大学校门,同时又迈入中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角色的转换与定位,一方面尚未摆脱学生的稚气,另一方面又要以一名教师的身份重新走进校园,踏上讲台,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在完成这个角色的转换时难免会产生问题和困惑,我想这个困惑可能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新教师都可能面临的一个问题。哪么,新教师在角色转变中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怎样顺利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给像我这样的新教师提供一点借鉴。 一、新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的主要原因 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在心理上是一次大的跳跃,可以被称之为一次心理的“断乳”。造成新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对未来工作的忧虑,包括工作的环境、同事关系、教学工作、师生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担忧,而正是这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较长时间里面都觉得有些不适应。 从大学校园到中小学校园,环境的变化是引发这种心理忧虑的首要原因。大学的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场所,生活、学习都可以自主的安排,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任务,一切由自己自我安排。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有着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和明确的教学任务,这对于习惯了不紧不慢的大学生活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困难的适应过程。 如何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导致新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学生到教师的变化不仅仅只是一个称谓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这个责任在我们看来又是十分重大的。虽然在学校里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实际的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理论的学习那般,坐在下面听和站在上面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况。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课堂时间的掌握,课堂节奏的把握,重难点的理解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知识点的遗漏与错误也在所难免,而这些问题会带来严重的挫败感与自责,对于新教师而言,我们的确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完美,但是这样的问题出现之后就会让我们的心理产生变化,造成一系列的不适,会对自己的能力与工作产生怀疑。这个应该是造成新教师角色转变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此外,如何处理同事关系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在大学期间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都是同龄人,在思想观念,事物的看法及兴趣爱好方面都是相似的,因而比较容易沟通交流。然而,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自己的同事可能都比自己年长,有些甚至与自己的父母年纪相差无几,由于不是同辈人,因而在兴趣爱好的差距是很大的,自己该如何与这些年长的同事和领导相处,也是一个困惑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恰恰是影响我们角色定位的重要因素。究竟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与同事交流往往不易把握,产生一定的焦虑与不安,而这也正好影响了我们角色转变的过程。 师生关系是影响我们角色定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新教师,尤其是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与学生之间走的太近,可能会丧失教师的“权威性”,在课堂上容易导致课堂失控,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如果新教师过于严肃,则会失去亲和力,在师生之间造成隔阂,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影响对新教师任教学科的兴趣。最终也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运用教学的艺术,合理掌控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既不会过于活跃,同时又保持学习的兴趣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逐步掌握的艺术。

教师角色的转换

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无疑,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决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网络时代教育的特征 人类的教育型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知识型从诞生之日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则持续到70年代),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推一和至高的目的。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智能型教育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网络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 (专题辅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教学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当今的时代,是走向信息化、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对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着新时代、新方针下的中学语文新教学该如何找到一条更好的实践之路。我认为:作为新时期下的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个性发展的乐园;是探究知识的平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第二、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爱每一个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将尊重植入的课堂,将真情注入的课堂,将关爱倾入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阳光中。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立平等对话的机制,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必须具备开放的思想,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变革。教师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在学法上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第一、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