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角色再定位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角色再定位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角色再定位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角色再定位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角色再定位

摘要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观念,全新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趋向,它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所以冷静面对,用心领会,积极参与并实践,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并深入地探讨了在情感模式下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一、引言

目前我们教育界最流行的话题就是新课改了。在我们周围,随处都可以听到对新课改评头论足的声音。有赞扬的声音,也有批判的声音。但是我认为不管赞扬也好,批判也好,有一点我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我们必须接受新课标的事实。一是因为它是一种行政命令,一种政府行为,我们没有拒绝的权力,。二是因为它拥有光芒四射的魅力,让我们无法拒绝。既然这样不能断然割舍,我只好深入其中,探究它的真谛,它的内涵。

英语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只能定好位,扮演好角色,才能搞好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在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不应再采用单纯的传授知识,独霸讲台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在教学中更要突出交际的功能,英语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根本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交际,英语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相互间的交际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基于这一理念,我以为,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英语教师的定位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应起组织者(organizer)、监控者(monitor)、参与者(attender)和导演(director)的作用。

然而面对新课改,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怎样重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呢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念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褪色。所以现在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利与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会或他人对角色的期望

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还不是角色承担者自己的想法。人们对角色的扮演虽然受社会期望的影响,但在更大程度上是他们自己对角色的认识、理解——既角色领悟的结果。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基础、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对同一个角色的理解长有差异,甚至很不相同。有的教师可能把体罚学生以维持课堂纪律看作是角色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则会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是不符合角色行为含义的。由于对角色认识不同,从而导致角色行为有很大的差异。对角色的期望反映的是社会上千差万别的角色扮演。一个人角色扮演是否成功,最终还是要以社会的评价而不是以个人评价为标准。

在课堂中,毕竟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教师在课堂中所作出的行为或决定,对于稳定课堂秩序具有约束作用。如果每个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课堂就会更加混乱。教师的角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是社会的代表;第二,教师是知识的泉源,因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第三,教师是一个裁判员或法官,因为教师经常提示社会的标准、评定学生的成绩;第四,教师是一个辅导者,在生活教育各方面辅导学生;第五,教师是侦探,随时调查学生优良和规范的行为,以此为奖励或惩罚的依据;第六,教师是认同的对象;第七,教师是父母的替身,因为教师经常代替学生父母做实际上应由父母担任的工作;第八,教师是团体的领导者,因为教师经常领导学生做各

种各样的团体活动,包括学校以内或以外的;第九,教师是朋友,教师扮演一个朋友的角色;第十,教师是感情发泄的对象,包括爱、恨或者发牢骚的对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教师应该认真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并把精力集中放在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上,要帮助学生理解交际过程,由浅入深,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使学生逐渐习得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当然,在新教材的实施中并不是不学习结构性知识,而是要做到:以结构为基础,以功能为主线,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英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技能的环境,即在课堂上尽力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用英语交际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氛围,减轻难于启齿的忸怩心态,使学生少一些拘束,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使他们的英语在交流中逐渐准确、流畅、得体。学生在交际中不仅作为学习者参与,也是实际场景中的一员,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每次交际的目标与任务,并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小组活动和“结对”活动(Pair work),课堂的交际活动便更有成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监控者。小组活动和结对活动将课堂教学的中

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应深入学生的活动中,监控、掌握活动进程,并给予指导与帮助。小组活动为学生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也可以了解英语交际活动中的某些规则和常识。由于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大致相同,这样就不会有以往课堂上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出现的紧张,害羞与窘迫的心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小组活动也增加了他们用英语交流即听与说的时间,既有趣味,又能促进学生运用英语交谈的能力和技巧。

在小组活动、结对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语言交际能力这一中心目标。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监控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课堂中不断倾听与观察,尽量做到: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完成给定的目标与任务;随时回答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了解、掌握学生使用英语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状况;观察、发现目标与任务是否有效和有趣。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局部参与者。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演员应该是学生,教师应是总指挥,但偶尔也不妨“示范”、“客串”或“友情演出”。在小组活动、结对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组织并参与其活动,以起示范作用,便于学生模仿和操练。同时,在了解、观察学生完成目标和任务的活动中,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指导、纠正。对那些开展活动困难的小组和对子,教师可以作为局部参与者进入角色,同学生一起

进行英语交际,这样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导演。新教材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我们要高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就好似这一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导演,他必须根据原著即教科书进行构思,设计方案和计划,备课前编写“分镜头剧本”-- 教案,然后,再组织、指导学生这一主体,即多为学生设想。教案设计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以及他们不同的个性爱好与特点,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要求来编排与指导这台戏。

当我们把学生当作演员时,不妨把教师和家长都按观众来对待。一般而言,学生角色是依照学校规定,奉行学校团体规范和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必须遵守校规校纪、扮演适当的角色。如果学生不服从教师的指导,扰乱课堂纪律、不按规定学习功课、则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维持课堂的正常功能,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希望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努力用功学习,必须学会延缓满足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时间,无论课间玩得多么兴奋,上课铃一响,必须把精力、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否则,将受到教师的批评很指责。

班级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它具有独特的结构。父母对他的社会化影响最大,父母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但进入学校以后,儿童接触的世界更广阔、也更复杂了,并且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和同

学相处,而不是与家人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减少他们对家人的感情依赖。实际上,每个班级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微型社会,语气独特的地位、角色、文化和传统。课堂上的气氛也是有约束力的,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保持安静,不能乱走,不能随便迟到、早退等,所有这一切都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做着个方面的准备,这也是学校中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控制既是一种课堂管理的方法,又是一种社会化的途径。

三、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全新化

教育模式是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规律和教学经验的综合体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实施角色转换,拓宽学。生空间,不断提高自己倾听、提问、解释和积极获取信息的水平。

英语教学应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灌输模式以读、讲、议、练、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使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模式,使问题解决,英语应用,英语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流。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智力与非智力同因素的差异。因此,不能只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要求,使学生各得其所,各

展其长,各成其才,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钻教材,广泛收集课程资源,刨设各种情景

根据单元窗标和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现实生活情景。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动作、表情、电教手段等尹积极创设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精景,布置任务,让学习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识,在展示任务成果时感受自己能用英语做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教“你曾去过某地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 I have ever been to xi'an”,接着布置第二任务:记者采访你的伙伴“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hai?”学生向全班报告:“He has ever been to Shanghai ”。 Xiao wang has been Lo America twice。布置任务型作业虬只要有价值,学生能积极完成。

2、不断变化课型与教法,唤起学生注意

交际课,多给学生创造表演机会,使他们身临其境;阅读课,教学生会捕捉信息,探索信息;经验交流课,鼓励学生互相切磋。这会使学生耳目一新,还可以利用游戏、歌断,小组活动,竞赛等方式时时处处紧抓学生的心,吸弓|学生的一切注意力。

四、新课标下英语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英语语言教学中“角色”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一切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1、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给学生放映纯正口语的电影或者组织外语角,给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情感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教师应重视学生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育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过度阶段,有的学生可能高中

后继续深造,对这部分学生,要重点培养其读写能力和应试能力,保证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又有坚实的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从此就走入社会,对这一部分学生则应该侧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应保证他们能使用平实的语句进行外语交谈,同时应该保证他们的读写能够完成日常工作。整体来说,要有个性的有侧重的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和信息的咨询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英语学习的不同,要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及时的帮助,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和英语报纸杂志,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听力和阅读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外教学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事实上,大学课堂教学时

数相当有限,外语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英语演讲、听力练习和作文比赛,举办英语晚会,开展英语班会,进行英语戏剧表演,举办外籍教师专题讲座,开办英语角,设立英语广播,举办英语俱乐部,成立英语记者团、艺术团、故事组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得到积极性情感的驱动,更加热爱英语学习。去英语角交谈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锻炼英语口语的好机会。当他们能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他们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成功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

“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学生的活动参与给予肯定和赞许,帮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并引导,学生就会情绪激昂、思维活跃、产生创造的欲望。

五、结语

随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换,我们在备课中所作的思考和计划较以往的教学模式而言必须范围更广泛,内涵更深刻。新课程标准正在如火如荼地实践着,重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实践中学

会总结和反思,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尽管在具体的实践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阻力,但是新课程必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才艺的机会。课堂就是舞台,舞台就在课堂。面对新课改,

机遇与挑战共存。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这一舞台上不再唱独角戏,难度和要求却更高了。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必须面对新课标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给自己重新定位,不断调整自我,不断充实,提升自我,努力改变过去传统教学的习惯影响,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传授知识,启发学生,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艺术不断创新与完善,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英语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当今世界英语教育全球化、开放化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以改变课堂教学为己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重点,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 Jeremy ,《How to Teach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00.

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

Johnson,K,《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吴秀娟、陈子良,《学生心理与班级管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年。

项茂英,“情感因素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外语与教学》,2002(4)。

张金福、刘翠兰,“新课程与课堂管理”,《谈中英语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

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 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英语组潘文姬 首先,教师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管理者,这个我们老师都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然而,管理学生并不简单,它是一门学问。认为管理学生就是紧盯不放,就是让学生怕老师,或是哄得学生听话,都是不正确的。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善于管理学生,不是看他是否管住了孩子,而是看他“管”中有多少的教育因素。瞪眼、怒喝也能管住学生,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教育因素。说到底,学生只是惧怕你才“听”你,并不是他真正受到了教育。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人,哪个老师凶一点,他就多听点;一旦遇到一个好说话的老师,他就很可能会发泄出来。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真正替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而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聊学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难教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毛病?说着说着,我们会感叹:哎!我们以前哪会这样呀!以前的我们是多么

听老师的话啊!是呀,现在教书的确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因为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在过去,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师的脑子里有所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学生崇拜老师,尊敬老师,视老师的话为权威。而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学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学生知道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这些大众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夺走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的课再生动,也不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幽默;你的内容再丰富,也比不上电视的专题记录片;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声音色彩俱佳的电视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传播者”和“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然,我们老师的课只会是越来越难教的。 第三,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毛病是让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话。但是,教师的成长,他必定要经历学习与反思的阶段。每一位教师,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自我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先应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从中,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而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的控制者与管理者。新课程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角色从原有的传道授业者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当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出版业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作为学生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铺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因循守旧,陷入僵化。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的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有专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参考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中心稿)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把新课程各该改革的教学历年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要广大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变革自己,定好自己的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反省自己在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角色、作用,他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需要如何改变才能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拟对教师作用的传统理解做一些分析,以求就教于方家。一、教师是园丁社会一直歌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知道,园丁的作用是培土施肥,修枝剪叶,而在这过程中园丁是主动的,而园中的花木始终是被动的。园丁有怎样的审美标准,那么他对花木就会做怎样的修枝整形,所以花木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园丁审美情趣的雅俗、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它特别强调学生应能独立地、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因此教师不是园丁,而应是根雕艺术家。对待雕的根必须是因势就形。它本身具有什么形体特征,艺术家的任务就是使它能更好地凸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引导、教育使学生能充分地发展他们的个性,更好地成才。有文学天赋的就发展其文学素养,有艺术细胞的就发展其艺术禀赋,擅长理性思维的就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擅长动手的就培养操作实践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人才。二、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这一观念把教师的工作职责定位在给学生的是具体的东西,即一碗水。也就是教给学生的是死的知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只是你的知识大于课本知

识就行。这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教给学生的如果仅是一碗水,远没有达到社会对一个人才的要求。社会是发展的,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仅有老师教的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在终身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的水源源不断的能力。所以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一种探求水源、汲取水流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水就是活水就会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第一,一桶水有量的局限性。第二,一桶水有质的怀疑。如果一桶水长期不动,它就会是死水变质的水,这样的水交给学生,只会贻害无穷,如果那样,教师岂不就无异于扼杀幼苗的刽子手。话虽然说得重一点,但理确实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坚持自我知识的更新、理念的更新,要力争把自己的一桶水变为活水、长流水。三、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过去为了强调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就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但我以为这还是有局限性的。我以为应该是师傅指指门,入门在自身。严格地讲,师傅是很难把学生引进门的,老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找门、入门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进门的目的,达到进门后能够识宝、取宝的目的,这都应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否则,学生尽管可能会进得门去,但不一定就能真正体味到门内的精彩,不一定能取到其中的精华。我一直认为教师不应是放牛娃,而应是牧羊人。小时侯放牛时,总要拉着缰绳,走在牛的前面,不然,要吗它不走,要吗它不按你的意图走。以故就常常羡慕牧羊人,

浅谈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浅谈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辽中育才小学英语教师: 王超 摘要: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教师的作用及其重要。在英语的课堂中,教师的价值观念、行为甚至个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和结果,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所以英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再一次强调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作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价值观念,经济建设,英语教师,重要性。 一、引言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学习英语不仅取决于本身的爱好取向,外界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就使得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产生新的思考,探索教师角色的位置。但是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仍摆脱不了单纯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的倾向,视管理教学为己任,不但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忽视了 教师本身的中介作用。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限制了

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就英语教师角色在教学中的作用来谈几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 二、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1.传播者(Spreader)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承担着社会所赋予的教书育人的任务,在其知识结构中,包含着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内容。这些内容,无形之中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会影响到学生。也就是说,英语教师在传播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教授了学生英美文化传统,他们的生活方式等等。所以,英语教师不仅仅是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 2.评估者(Assessor)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职责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业情况。如今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峥别与与选拔的功能”。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整个评价制度上寻求新的突破。教学中的很多评价原则都是需要教师来掌握的,比如:诊断性评价、教学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等都需要教师来进行的,另外,在英语教学,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这些原则,因为对于英语的学习者而言,教师的评价关系到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年级低的学生有甚。所以英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从而进行良好的评价。此外,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性评价,是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教育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教师角色定位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它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角色也单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只要熟悉教材,教案得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就是一个好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简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甚至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习惯了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角色定位: 一、明确教师的双重身份 1.教师自身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受众 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种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绎。作为受众,教师在接受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时是要面对一些传统理念的挑战的,这些传统的东西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到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根基是比较牢固的,这也正是禁锢教师的思想、吸纳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为受众,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放飞梦想,让心灵去旅行”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谭夏瑜 以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诸如春蚕、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褪色。新课程在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的同时,也期待着教师尽快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以适应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放飞梦想,回归本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凸现其主体地位。而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人格魅力的影响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新课程还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建设者、研究者,故而,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是引导型、方法型、创新型、人格魅力型以及研究型的教师。 1、回归主权,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引导型的教师。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是知识的拥有者,是权威。而在新课程下,教师要重新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也由知识输出者的角色转变为给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候给予引导和支持的导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2、因势利导,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方法型的教师。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工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促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新知识以爆炸的速度更新和递增,人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得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此,教师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把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更何况这些知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可能很快就过时。这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进行终身学习,而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主人翁的过程中,新课程要求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的操作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学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解决问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

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做专家型、学术型的专业化教师转变。 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师的师生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交往互动、教学相长的协作关 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考试负责,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做规划”° 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功能观: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由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所决定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角色的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也相对应的重新定位。它要求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在学习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教育的社会职能来看,教师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社会义务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学习中,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问题,交流想法和启发学生。其次,优化知识结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教师不能前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的变化形式,并且有所创新。再次,要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重视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在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中,学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个体,不具备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则是主张信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探究世界;主张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立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最后,从课程复制者向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转化。新课程要求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的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资源的能力。由此,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假设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必然引发教师职业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促成其从原来的课程复制者向建构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从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包括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新角色定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教师应该认清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积极作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有利于未来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最终站稳讲台,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方式标准、知识观,成才观等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教书育人。 新课程目标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进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 欢喜让我忧”。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发现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 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 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 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师的角色已变成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变 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具等待点燃的火把; 教师的责任是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将教师定位于“塑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的蜡烛”“甘为人梯的 导师”“桶水滴注的巨匠”。这种定位,无疑是对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和肯定。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在人们的阵阵称赞声中,很好地扮演着这种角色,有效地推动着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伴随着全球教育的改革,我国也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如果再用 传统的方式给教师定位,那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所以,笔者认为应当给教师的角色重 新定位。 一、变“塑魂的工程师”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定位,是对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充分肯定,但却忽视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不能像工程师那样,将学生用一种固有的模式进行塑造,打磨成形,而应当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的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师开发的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智力品质,为将来 的成长、学习、工作、做人打下良好的智力、品格、精神基础。 二、变“辛勤的园丁”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种定位,形象地肯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但它忽视了学 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园丁对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必要的培土、浇水,更主要的是修剪工程。 园丁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对花草树木进行人为的修剪、整理、压制等,创造出一种园林艺术, 很大程度上使花木呈病态的美。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 能像花木一样任人宰割,而毫不旁溢斜出。他们有自己的做人标准和奋斗目标,教师只能对 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绽放出万紫千红的千姿百态 的人生之花,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三、变“无私的蜡烛”为师生互补的发展者 “教师是无私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评价,是对教师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爱 岗敬业精神的高度赞扬,但它忽视了教师的自身发展。蜡烛有固有的质和量,它们在照亮别 人时,燃烧着自己,当身尽光亦尽。但教师不应该是这样,他们是人,也应该在照亮别人的 同时,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永不熄灭的星辰,像太 阳一样,永恒地为人类带来光和热。并且,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照 亮别人。 四、变“桶水滴注的巨匠”为学生探究的促进者 传统的说法是“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种观点是对教师具备渊博的知 识的要求和肯定,也说明了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那就是教师主动地灌输,学生被动地 接受,教师灌输多少,学生接受多少。这样就把学生置身于被动地位。其实,在教学过程中,

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我们应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 由“一桶水”向“长流水”转变 我们曾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具有取之不尽的“长流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实施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学习资料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 定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英语组潘文姬 首先,教师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管理者,这个我们老师都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然而,管理学生并不简单,它是一门学问。认为管理学生就是紧盯不放,就是让学生怕老师,或是哄得学生听话,都是不正确的。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善于管理学生,不是看他是否管住了孩子,而是看他“管”中有多少的教育因素。瞪眼、怒喝也能管住学生,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教育因素。说到底,学生只是惧怕你才“听”你,并不是他真正受到了教育。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人,哪个老师凶一点,他就多听点;一旦遇到一个好说话的老师,他就很可能会发泄出来。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真正替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而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聊学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难教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毛病?说着说着,我们会感叹:哎!我们以前哪会这样呀!以前的我们是多么

听老师的话啊!是呀,现在教书的确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因为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在过去,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师的脑子里有所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学生崇拜老师,尊敬老师,视老师的话为权威。而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学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学生知道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这些大众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夺走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的课再生动,也不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幽默;你的内容再丰富,也比不上电视的专题记录片;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声音色彩俱佳的电视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传播者”和“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然,我们老师的课只会是越来越难教的。 第三,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毛病是让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话。但是,教师的成长,他必定要经历学习与反思的阶段。每一位教师,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自我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先应

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进行角色的改变

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进行角色的改变 一、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事实也确如此。然而,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哆来咪’,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市的音乐教育者们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信念,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新课改之后,我市的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展现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而学生们则在教师的引领下步入了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在艺术殿堂里尽情畅游。“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扭转。也正因为如此,我市的音乐教育才真正肩负起了“培养人”的神圣使命。 二、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

英语教学中当代英语教师的新角色

英语教学中当代英语教师的 新角色 The Modern New Roles Played by the Teacher of English

Contents Abstract (1) Key Words (1) I.Introduction (1) II. Changes of Teacher’s Role (3) 2.1 Teachers’ Code Switching as Adaptation to the Teacher’s Role (4) 2.2 Teacher’s “Macro-Role” (5) 2.2.1 The Teacher Should Serve as a Conductor For Communication Learning (7) 2.2.2 The Teacher Should Develop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Foster Students’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8) 2.2.3 The Teacher Should Attempt to Help Students Open Up to Communicate in Class (8) 2.2.4 The Teacher Should Fulfill the Obligation of an Evaluator in Communicative Class (8) III.Roles of Teachers of English and Requirements of ELT (9) IV.Conclusion (11) References (12)

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角色定位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随着新技术的推广而诞生的,它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教师必须主动调整自己,适应时代对教育改革和教师角色定位的要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技术;教师角色 一、引言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传统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电脑教育家Bork曾于1978年预测:“到21世纪初,学校里各门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将是通过电脑的互动学习来进行。”今天,这一预言已成现实。2000年12月,美国教育部向国会递交“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用“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作为提高年青一代“21世纪能力素质”的根本措施。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调: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理论的进步创造了条件。近十几年来,把学生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逐步让位于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生作为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即建构主义理论。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学习环境。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也译作建构论或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奥苏贝尔、维果茨基、布鲁纳等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予以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为其应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 1. “同化”与“顺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组成 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也就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世界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来,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与发展。 2. “情景”、“协作”、“监控”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景: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它既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及教师、学生、社会之间的协作。监控:学生对现有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进行监控和整合,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学习计划,交流彼此的意见与学习成果,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智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Teacher’s Rol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lassroom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ubject Teaching in class is the main form of teaching in our middle schools. It is in the classroom that an English teacher is to cultivate th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give knowledge of phonetics, grammar and vocabulary and train the mind of students and get them educated morall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So, teachers playing proper roles in the classroom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he roles of the teacher will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function he performs in different activities. A lot of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researches on teacher’s roles. For example, from Richards’s (1990) understanding, the following are among the kinds of roles teachers may see for themselves in the classroom: 1) monitor of student learning; 2) motivator; 3) organizer and controller of pupil behavior; 4) provider of accurate language models; 5) counselor and friend; 6) needs analyst; 7) materials developer; 8) evaluator. Based on the function the teacher performs in different activities, Harmer defines the teacher’s role s as controller, assessor, organizer, prompter, participant and resource-provider (Harmer, . The latter are the most common roles that teachers play in present-da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are the ones we talk in this paper. 2. Definitions of Role and Teacher’s Role The word “role” derives from the drama. In 1934, G. H. Mead used it firstly to refer to a part a person play in the performance of social life. Later, Ellis& McClintock (1990) defines the role as the participant in any act of communication which involves his particular status, identity and behavior. They involve different kinds of work, levels of responsibility, kinds of relationships,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relationships. In education, according to Nunan (1993), the role refers to the social and inter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ssumed by teachers and learners as class participants and the part teachers and learners play in fulfilling learning tasks. The role of teacher is primarily an occupational role, pre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schools and of teaching. Teachers interpret their roles in different ways depending on the kinds of schools in which they work,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y employ, their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and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teaching behavior happens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can use a varie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