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数据标准

空间数据标准

空间数据标准
空间数据标准

1.空间数据库建库标准

说明:本数据标准,是针对潜江试验区空间数据建库及省厅规划监管数据库制定,其中部分重点图层的数据结构适用于本项目其他三家规划局空间数据建库。

1.1.总体规划图

1.1.1.城区现状用地图

1.1.

2.城区规划用地布局图

1.2.控制性详细规划图1.2.1.控规界限

1.2.2.控规用地现状图

1.2.3.控规用地布局图

1.2.4.道路边线

1.2.5.道路中线

1.2.6.道路设施

1.2.7.环保环卫区

1.2.8.环保环卫设施

1.2.9.建设开发引导图

1.2.10.建筑色彩控制图

1.2.11.电力线

1.2.12.开闭所

1.2.13.电信管线

1.2.14.电信设施

1.2.15.给水排水管线

1.2.16.燃气管线

1.2.17.燃气设施

1.3.规划控制线1.3.1.道路红线

1.3.

2.道路中线

1.3.3.河道水域面

1.3.4.河道蓝线

1.3.5.河道中线

1.3.6.绿化控制面

1.3.7.绿化控制线

1.4.规划审批图(重点图层)

1.4.1.选址示意图——《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1.4.

2.用地红线图——《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4.3.建筑红线(设计)——《审核建筑设计要求》

1.4.4.建筑红线(工程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4.5.竣工验收图——《审核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

1.5.其他

1.5.1.行政区

1.5.

2.行政区划

1.5.3.道路骨干网

1.5.4.主要地名

1.5.5.重要设施

1.6.1:1000地形图

以下是湖北省测绘二院为湖北咸宁生成Shape数据的数据标准:

以上分类与编码根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199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2004)编写,GIS层名前三位为各大类要素英文缩写,后两位为数据的几何特征代码: py(面)、ln(线)、pt(点)。

1.6.1.GIS图层分层表如下

1.6.

2.属性结构

地形数据库数据包括要素图形定位信息和属性信息。目前只涉及点、线和面的属性信息。ARC/INFO软件对上述属性信息的管理是将线状要素属性信息存放于AAT表中,点和面要

素属性信息存于PAT表中。

ARC/INFO自动生成的属性表部分:

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地形数据库各层数据涉及13种属性内容,分别存于AAT(线)、PAT(点)和PAT(面)表中,其中1~9种为ARC/INFO自动生成,10~13种为用户定义。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定

各层属性表内容及属性项顺序:

说明:①、以下各表省略ARC/INFO自动生成的属性项;

②、以下各表中所列第一个属性项,为COVER-ID后的第一项;1——控制点(conpt)

respt)

12——图廓(netln)

1.6.3.地形图建筑物(居民地层)

对于城南新区4Km2地形图中的建筑物,需要按照下列标准完善数据:

CELTS-42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1

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 (CELTS-41) 教 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CELTS-42 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CELTS-42 CD1.6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发布

目录 1 概述 (2) 1.1 目的 (2) 1.2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3) 3.1 本应用规范使用的基础术语 (3) 3.2 缩略语 (5) 4 元数据元素属性定义 (6) 4.1 元数据元素的属性描述 (6) 4.2 数据元素定义的规定 (7) 5 元数据结构 (7) 5.1 元数据的基本结构 (7) 5.2 元数据元素及定义 (7) 6 限定词汇与编目词汇表 (11) 6.1 限定词汇 (11) 6.2 本规范的限定词与编目方式定义 (14) 6.3 受控词汇和编目方案 (22) 6.4 一致性 (29) 7 参考文献 (31) 附录 A 供参考的部分教育学科课程分类第三级词汇表(课程内容) (33) A.1 语文课程内容分类 (33) A.2 数学课程内容分类 (34) A.3 英语课程内容分类 (37) A.4 地理课程内容分类 (38) A.5 历史课程内容分类 (39) A.6 化学课程内容分类 (40) A.7 物理课程内容分类 (43) A.8 生物课程内容分类 (48) A.9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类 (49) A.10 音乐课程内容分类 (50) A.11 美术课程内容分类 (50)

CELTS-42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1 概述 1.1 目的 本规范提供一个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数据模型。制定本规范旨在对希望在学校、企业、其他机构和个人的教学资源中使用元数据的用户提供一套资源编目准则,以使读者能快速、有效地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门户网站中检索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广泛地实现资源共享。 1.2 范围 本规范在《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信息模型规范》(以下简称《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定义了一组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元数据元素。 本规范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同时参考《都柏林核心集元数据(DCMES)》、《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GEM项目及澳大利亚EdNA项目的词汇分类方法,定义了一组用于元数据元素编目的受控词汇及相应的词汇表。 本规范通过与《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的元素间映射来实现与CELTS的一致性。 本规范包括﹕ ?概述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元数据元素属性定义 ?元数据结构 ?限定词汇及编目词汇表 ?一致性 ?参考文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应用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应用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应用规范。 ?ISO 639:规定人类语言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ISO 646:规定ASCII字符集的国际标准。 ?ISO 8601:规定日期和时间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ISO 3166:规定国家名称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20080123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 (2007)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007年12月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007年12月

目录 1.前言 (1) 2.引言 (1) 3.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4.引用文件 (2) 5.工作流程 (2) 6.质量监控体系 (3) 7.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 (4) 8.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 8.1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 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5) 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6) 8.1.2 有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7) 8.2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9) 9.元数据文件格式 (19) 10.成果报告 (20) 10.1成果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20) 10.2成果报告质量要求 (20) 11.成果汇交 (21) 11.1成果汇交的内容 (21) 11.1.1 成果数据 (21) 11.1.2 彩色喷墨图 (21) 11.1.3 其它资料 (21) 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 (22) 11.2汇交数据的文件格式 (22) 12.成果数据质量检查验收 (26) 12.1计算机数据检查及记分方法 (26) 12.1.1 计算机检查内容 (26) 12.1.2 计算机检查缺陷类型 (27) 12.1.3 计算机检查记分方法 (28) 12.2地质图图面检查及记分方法 (28) 12.2.1单幅地质图图面检查内容 (28) 12.2.2 单幅地质图图面错误类型 (28) 12.2.3 单幅地质图图面记分方法 (29) 12.3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及记分方法 (29) 12.3.1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内容 (29) 12.3.2 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评价及记分方法 (29) 附录A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质量检查表目录 (35) 附录B质量监控表实例(单独文件) (35) 附录C《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数据项说明(单独文件) (35) 附录D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属性卡片目录 (42)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标准(草案)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的内容,包括NFGIS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本标准可用于对NFGIS数据集的全面描述、数据集编目及信息交换网络服务。 2. 参考标准 ISO 15046-15地理信息--元数据(CD 2.0) FGDC 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CSDGM)v.2.0 3. 术语 3.1 元数据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也可译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3.2 元数据元素(元数据Element) 元数据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3.3 元数据实体(元数据Entity) 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 3.4 元数据子集(元数据Section) 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3.5 信息交换网络(Clearinghouse) 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子连接的网络。 3.6 数据志(Lineage) 数据继承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3.7 引用文献(Citation) 数据集引用或参考使用的资料、数据集、模型、文献等。 4. NFGIS 元数据层次结构和性质 4.1 元数据层次结构 本标准规定NFGIS元数据分为三层: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元数据实体是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子

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在同一个子集中,实体可以有两类即简单实体和复合实体,简单实体只包含元素,复合实体既包含简单实体又包含元素,同时复合实体与简单实体及构成这两种实体的元素之间具有继承关系。 4.2 元数据性质 本标准定义三种性质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 必选(Mandatory)──元数据的核心内容,适用于各种被描述对象,是元数据文件必须包含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一定条件下必选(Conditional )──针对不同的被描述对象特征元数据文件所必须提供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可选(Optional)──该子集、实体或元素是可选的,由用户决定是否将其包含在元数据文件中。 5. NFGIS 元数据分级和特征 5.1 元数据分级 本标准规定元数据分为两级,即: 基本元数据──提供地理数据源基本文档所需要的最少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包括回答下列问题的元数据元素: "是否有特定主题的数据集('什么')?"、"是否有特定地区的数据集('何处')?"、"是否有特定时段的数据集('何时')?" 以及"订购或了解数据集更多情况的联系人('谁')? 完全元数据──提供完整的地理数据源(单独的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各种地理要素)文档所需要的必选的和可选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完整地定义全部元数据,以便标识、评价、摘录、使用和管理地理信息。 5.2 元数据特征 本元数据标准定义了8种特征: 5.2.1 名称 赋给元数据实体或元素的标记。 5.2.2 标识码 计算机中使用的定义每个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唯一代码。代码结构为: xx xx xx 前两位为元数据子集,两位数字码 中间两位为元数据实体/独立元素,两位数字码 后两位为元数据实体包含的元素,两位数字码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 1 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发达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全球信息化浪潮,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加快了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 90年代初,美国信息探索研究所在它出版的《1993--1994年鉴》中,以《知识经济:21世纪信息时代的本质》为总标题,发表了6篇文章,从6个不同的方面审视了“明天信息社会”的特征和本质。明确地提出:“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能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正如资本和能源在200年以前取代土地和劳动一样。” 1991年,美国政府智囊团首先提出“信息社会”概念。1992年,西方七国集团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信息技术部长会议”,会上通过了建立信息社会的原则和中间试验计划,并首次确定了“全球信息社会”的构想。1996年5月,联合国在约翰内斯堡召开了“信息社会和发展大会的部长级会议”,会上讨论了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社会的到来,将引起世界深刻的变化及国际间的合作问题,会上通过了全球Internet的建设计划、全球环境与资源管理计划、全球紧急情况(如特大自然灾害)管理计划、全球卫星计划(包括遥感卫星)和海洋信息社会建设等重大计划。 知识经济是世界进入信息传递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的一种新经济,实质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1993年2月,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法令,建设全美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信息技术推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扩展到全世界。1994年4月,克林顿又签署了“协调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访问: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12906号行政令,为信息高速公路生产和提供地理空间数据。 美国从其自身的利益和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目标出发,于1998年1月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认为“数字地球”是指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由海量数据组成的、能立体表达的虚拟地球。并将数字地球描述为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示。 同样,具有高度洞察力的一些企业家已感受到现代信息社会、网络经济的脉搏与挑战,并采取相应对策。如比尔·盖茨在它的一部著作中提出了“数字神经系统”的概念,并认为只有驾驭数字世界的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他说:如果80年代的主题是质量,90年代的主题是结构调整的话,那么2000年以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就是速度。这种变革的发生,完全决定于数字信息流。无论是文字、声音或影像,都将以数字的形式让电脑储存、处理和输送。 由此可知, 信息流带动资金流进而推动物质流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1.1 发达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发展情况

元数据与元数据标准现状

元数据与元数据标准现状 福建省空间工程研究中心黄瑞垠 目前国内外研究领域对元数据含义的理解虽然存在认识深浅的区别,但总体上达成了共识[[i]]。学者们大都认可“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描述数据的数据”的观点,但对于其具体含义,又有不同阐述。张晓林等[[ii]]认为“元数据是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等对象的数据,其使用目的在于: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简单高效地管理大量网络化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查找、一体化组织和对使用资源的有效管理”。肖珑[[iii]]认为元数据“是用于提供某种资料的有关信息的结构化数据(Structured data)”。张智雄[[iv]]将元数据定义为“描述任何Internet数据和资源,促进Internet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发现的数据”。李郎达[[v]]引用国际图联对元数据的定义:“Metadata即描述资料的资料,可用来协助对网络电子资源的辨识、描述、指示其位置的任何资料”。 根据以上定义,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关于元数据,可小结如下: (1)元数据的目标:元数据的根本目标是使数据库更易于使用,或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服务。 (2)元数据的内容:元数据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来源、数据所有者、数据生产历史)等的说明;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分辨率、源数据的比例尺等;数据处理信息,如量纲的转换等;数据转换方法;数据库更新、集成的方法等等。 (3)元数据的性质:元数据是数据的描述性数据;对不同领域的数据库,元数据的内容有很大差异;元数据应尽可能反映数据的特征及规律。 (4)元数据的作用:通过元数据可以检索、访问数据库,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二次开发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元数据概括为以数据高效利用和交换为目的的数据集说明性数据,它主要包括对数据集、与数据集相关信息、数据集各数据项说明以及数据用户访问、检索、更新数据库的方法,同时元数据也包括基于不同数据领域,如何尽可能全面反映基本数据的信息。

附X《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

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 1.技术标准依据 (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 (3)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4)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规定》 (5)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6)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 (7)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 (8)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9)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 2.地理数据普查建库与实景三维影像采集

3.坐标系统及测量基准 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万米单元网格及责任网格划分原则 单元网格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基本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监管工作需要,划分的边界应清晰,并呈多边形的闭合图形.单元网格作用在于:作为城市监管的基本单位,将城管部件和事件划分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管理; 责任网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责任网格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组成的)是对街道、社区及城市监督员的责任鉴定的最小单位.其划分原则是: (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越社区分割. (3)地理分布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湖泊等地理自然布局进行划分. (4)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 km2,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位进行划分.

面向空间大数据的GIS

面向空间大数据的GIS 摘要:大数据因具有巨大的研究发展潜力,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持续关注和利用。本文总结了目 前的大数据利用现状,以及大数据引发的科学研究新思维和新观念。空间数据作为大数据的主体数据集, 在泛在测绘、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等方面给传统GIS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文章总结了大数 据环境下GIS应该具备的基础特征,以及在空间数据挖掘和空间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从商业 模式、智慧城市、云计算、城市计算和大数据驱动的人类移动规律等方面展望了大数据背景下GIS的研究 热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空间大数据, GIS,空间数据挖掘,空间分析, 云计算 1空间大数据 1.1 大数据倍受关注和利用 在学术界, 0’Reilly Media于2008年出版了《数据之美》,随后Nature、Science 等陆续刊登了大数据专辑,麦肯锡从经济和商业维度分析了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潜力。2012年,我国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 南中把大数据研究列在了首位。在产业界,IBM、亚马逊、Google、甲骨文等信息技术巨头都纷纷推出了大数据解决方案和应用。在中国,百度、腾讯、淘宝、阿里巴巴等也采用了Hadoop处理大规模数据。大数据的研究与发展涉及国防安全、生活健康、气候变化、地质 调查、减灾防灾、智慧地球等众多领域。以美国为例,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率先在全 球宣布推出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发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投资2亿多美元 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等6个联邦政府部门的大数据项目,以提高从大 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1.2 空间数据是大数据的基础 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多种多样、高速变化、真实质差等特点。在这些数据中,大约80%的数据与空间位置有关。空间数据描述了对象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包括空间 实体的位置及其空间关系等,涵盖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整个层次,可以是点的高程、道 路的长度、多边形的面积、建筑物的体积、像元的灰度等数值,也可以是空间关系等拓扑 结构。空间数据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多维性、空间关系复杂等特性。用于采集空间数据 的设备包括红外、卫星、多光谱扫描仪、全站仪等各种宏观与微观传感器或设备,也包括 野外测量、人口普查、土地资源调查、地图扫描、地图数字化等空间数据获取手段,还可 能是计算机、GPS、RS和GIS等技术应用和分析空间数据的过程。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形成 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的全球立体对地观测网,传感器的地面分辨率数 量级从千米到厘米,波段范围从紫外到超长波,探测深度从几米到万米,新型的高分辨率 卫星遥感数据如Quick Bird等已提供使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积累了大量的城市电子地图数据库、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用地现状信息数据库、市政红线数据库、建筑红线与用地 红线数据库、地籍数据库,以及土地利用及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数据库等空间基础数据。此外,人类活动每时每刻还在采集和产生新的空间数据集[1,2]。

元数据的标准

元数据的标准 1、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框架 2. 元数据开发应用框架 元数据的基本意义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元数据为分布的、由多种数字化资源有机构成的信息体系(如数字图书馆)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 离开元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将是一盘散沙,将无法提供有效的检索和处理。 3. 元数据应用环境 3.1 Metadata的应用目的 (1)确认和检索(Discovery andentification),主要致力于如何帮助人们检索和确认所需要的资源,数据元素往往限于作者、标题、主题、位置等简单信息,Dublin Core是其典型代表。(2)著录描述(Cataloging),用于对数据单元进行详细、全面的著录描述,数据元素囊括内容、载体、位置与获取方式、制作与利用方法、甚至相关数据单元方面等,数据元素数量往往较多,MARC、GILS和FGDC/CSDGM是这类Metadata的典型代表。 (3)资源管理(Resource Administration),支持资源的存储和使用管理,数据元素除比较全面的著录描述信息外,还往往包括权利管理(Rights/Privacy Management)、电子签名(Digital Signature)、资源评鉴(Seal of Approval/Rating)、使用管理(Access Management)、支付审计(Payment and Accounting)等方面的信息。 (4)资源保护与长期保存(Preservation and Archiving),支持对资源进行长期保存,数据元素除对资源进行描述和确认外,往往包括详细的格式信息、制作信息、保护条件、转换方式(Migration Methods)、保存责任等内容。 3.2 Metadata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根据不同领域的数据特点和应用需要,90年代以来,许多Metadata格式在各个不同领域出现 例如: 网络资源:Dublin Core、IAFA Template、CDF、Web Collections 文献资料:MARC(with 856 Field),Dublic Core 人文科学:TEI Header 社会科学数据集:ICPSR SGML Codebook 博物馆与艺术作品:CIMI、CDWA、RLG REACH Element Set、VRA Core 政府信息:GILS 地理空间信息:FGDC/CSDGM 数字图像:MOA2 metadata、CDL metadata、Open Archives Format、VRA Core、NISO/CLIR/RLG Technical Metadata for Images 档案库与资源集合:EAD 技术报告:RFC 1807 连续图像:MPEG-7 3.3 Metadata格式的应用程度 不同领域的Metadata处于不同的标准化阶段: 在网络资源描述方面,Dublin Core经过多年国际性努力,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接受和应用的事实标准;在政府信息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大力推动和有关法律、标准的实行,GILS已经

电子文件元数据规范

电子文件元数据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九省区各级国家档案馆、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电子文件进行以保证凭证性为目的的管理活动。其他社会组织可参照执行 在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使用元数据可实现以下目的: ——确保并证明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有效性,从而保证其凭证价值; ——有利于归档电子文件的保护,实现长期保存; ——在异构的信息系统中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可捕获、可收集、查长期利用; ——对归档电子文件及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资源进行集成管理,实现有效、方便地查询、检索与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T 37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T 3792.1-1983 文献著录总则 GB/T 7156-2003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 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9704-1999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 11714-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11821-2002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3959-1992 文件格式与代码编制方法 GB/T 13967-1992 全宗单 GB/T 15418-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 GB 18030-2000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 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DA/T 1-2000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 12-1994 全宗卷规范 DA/T 13-1994 档号编制规则 DA/T 18-1999 档案著录规则 DA/T 19-199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DA/T 22-2000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DA/T 31-2005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中办发[1996]14号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国发﹝2000﹞23号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国档发[1987]4号关于颁发《编制全国档案馆名称代码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家档案局第6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7月28日 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2006年12月19日ISO 15489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ecords management ISO 23081-1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ecords Management Processes – Metadata for Records—Part 1: Principles

空间数据库建库复习资料

第一章 1.GIS的名词分析与推论 GIS概念:具有地理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表达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地理信息的系统。 推论1:地理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空间数据,即具有空间位置,又具有属性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因此又称为空间数据库。 推论二: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地理数据和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空间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库的应用两个层次。 推论三:地理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但由于处理和分析的是地理数据,因此,在通用的硬件、软件基础上,还有体现专业特点的硬、软件。 2.GIS空间数据体系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矢量有混合式、扩展式和开放式

矢量数据的空间数据组织:空间坐标数据的非结构化和属性数据的结构化 栅格数据:像元阵列 3.GIS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简单数据结构(面条结构):如Shapefile、拓扑数据结构:如Coverge、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如Geodatabase 栅格数据模型:栅格文件常用格式:*.tif,*.jpg,*.bmp等。GIS中的栅格格式:ESRI 的Grid、Geodatabase的栅格数据集等。遥感图像的格式:PCI的* .pix,Erdas 的*.img等。 4.空间数据库设计核心 将现实世界抽象为GIS数据模型,这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 5.名词解释: 面条结构:数据按点、线、面为单元进行组织,点、线、面都有自己的坐标数据。最典型的是面条结构。 拓扑数据结构:不仅存储空间位置,同时存储空间关系。 拓扑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如结点与弧段、弧段与多边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数据词典:以词典的方式描述和定义E-R模型设计中出现和形成的实体、关系。数据模型匹配:实现将实体类型和特征类型(Coverage、Shapefile、Grid等)的匹配。 区:基于现有的面特征来描述复杂的区域如多个独立的多边形组成的区域、相互

中国数字地球战略中的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数字地球战略中的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金祥文 (国家测绘局,北京100830)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CNSDI)在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介绍了国家测绘局致力于建设CNSDI已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发展CNSDI必须考虑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中国数字地球;数字化测绘;国家测绘局 当今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新技术革命正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去获得有关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巨量信息,并对他们进行有机集成和分析,从而主动面对全球变化的挑战,积极地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灾害等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全球信息总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空间信息”倍受重视并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同时,如何充分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也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相应地,一个新的产业——“地理信息产业”和一个新的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也在

世界各地蓬勃兴起和发展起来了。 一、建设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在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数字地球”是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计划的自然延伸,从其所描述的在智能化网络界面体系和虚拟现实空间下利用巨量地理信息数据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星球作多分辨率和3维数字化整体表达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地球”是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基础,是发展“数字地球”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 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的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CNSDI)。国家测绘局致力建设的CNSDI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机构体系,包括领导并组织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权威领导机构,从事数据获取和加工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专门从事空间数据维护更新和提供服务的单位等;二是基础数据集,包括空间定位控制数据、地形框架数据、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地籍测绘数据以及其他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基本自然人文数据,这是CNSDI建设的框架和核心;三是法规和标准,包括有关信息共享机制的法规和政策、地理信息技术标准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2004DKA20180 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五年三月,北京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矢量数据库建库规范 (征求意见稿) (二○○五年三月) 前 言 资源环境领域的历史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把历史数据及时数字化、建库管理,不仅能够使积累的历史数据更方便地为科技工作者使用,同时这也是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长期矢量数据库建库(以下简称矢量库)的过程中,对其建设路线、操作规程和实际应用进行总结提炼、制定出本矢量数据库建设规范,以期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的矢量建库进行指导。 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规范由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1 适应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地学领域的矢量数据建库建设以及相关的空间数据处理工作。 2 引用标准 GB/T 14512—93 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 16831--1997 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 GB/T 17278—1998 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GB/T 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GB/T 18317—200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 14051—93 地形图用色 GB 12409—90 地理格网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is数据标准

GIS数据的标准化与数据共享 范志坚1,2,方源敏1,汪虹 2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2.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昆明 650034)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数据的标准化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也是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数据共享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数据的标准化和数据共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GIS;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共享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sharing in GIS Fan Zhi-jian1,2,Fang Yuan-min1,Wang-Hong2 (1.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2.Yunnan Provincial Geomatics center,Kunming 650034,China) Abstract:The cor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data.Data standardization is the key to carry out data sharing and also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promot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data sharing is the core problem that 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eeds to be resolved,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sharing are the key technolog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s:GIS;data standardization;data sharing 0 前言 过去几年我国GIS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这些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和行业中。由于历史和机制的原因,各个部门基于各自的部门利益,不愿意对外共享数据;另外,由于不同的行业部门采用不同的GIS软件,各部门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方法各不相同,同时,各部门在使用同一商业GIS软件时,又做了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于是形成了许多独立、封闭的系统,对数据的共享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再就是不同用户提供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途径,其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因而给数据共享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格式转换后丢失信息的棘手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软件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数据的标准化,以至于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与利用,导致重复投资和信息资源浪费。降低采集、处理数据的成本,促进数据的共享,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随着“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的兴起,GIS 正走向社会化、大众化,并且融于主流的信息技术。国家有关部门正逐步将GIS 嵌入到电子政务系统中,使之成为信息社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数据的标准化 1.1 数据标准化的定义 数据标准是指数据的名称、代码、分类编码、数据类型、精度、单位、格式等的标准形式。数据标准的制定对于GIS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数据标准的研究仍然落后于GIS的发展。 数据的标准化是在数据应用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

《元数据的作用 [元数据的构成方式]》

《元数据的作用[元数据的构成方式]》 (徐枫宦茂盛)通过元数据的描述,能够使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了解数据的内容、特征、作用、获取方式等信息。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在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过程中,元数据主要是对信息资源从外部特征进行而非从内部结构进行描述。通俗地讲,元数据就是信息资源的标签或卡片,通过元数据的描述,可以使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能够了解数据的内容、特征、作用、获取方式等信息,能够对信息资源是否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做出适当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获取该信息资源。 元数据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立的基础,构建一个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首要和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建立描述各个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库,元数据库中存储的是描述各种来源、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无论用户以何种方式查询信息资源目录,包括以分类目录的形式进行查询、或者以多关键词的形式进行查询,其本质都是对后台元数据库的检索,只是从表现层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人机查询接口。根据所描述的信息资源对象的不同,可以建立不同的元数据库,分别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描述。 元数据的组成 为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准确和高效的描述,元数据本身具有自身的逻辑结构。一般来说,元数据本身是层次化、树状结构的。处于树状结构最底端的叶子节点称之为元数据元素,包含了元数据元素的节点称之为元数据实体,当然元数据实体也可以只包含元数据实体。根

据实际需求,元数据实体或者元数据元素可以多次出现。例如,信息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的不同应用主题进行分类,因此,“信息资源分类”元数据实体就可以出现多次。 元数据一般分三个方面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 一是对信息资源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信息资源的标题、摘要、关键词等基本信息。标题是信息资源的名称,通过标题使用者能够初步掌握信息资源的基本范围。其次,使用者可以通过摘要,了解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用途等各种信息。一般情况下,用户主要通过摘要作为信息资源适用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信息资源元数据的著录过程中,摘要的填写一般都由专业人员完成,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够对信息资源的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能够提供有关信息资源内容的更加权威的解释。根据信息资源对象的不同,描述信息资源基本内容的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还可以进行有选择的增加。例如,描述空间信息资源时,可以增加空间参照系、图示表达等元数据实体,描述科学数据资源时需要增加数据质量等元数据实体。 二是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进行描述。包括信息资源的分发者信息、信息资源的在线获取地址信息等。通过提供分发者联系信息,使用者可以直接联系信息资源的分发部门,这对于不能直接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交换的信息资源获取非常有效。其次,使用者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在线地址来下载、查询、浏览信息资源。使用者甚至可以提供专门的电子订单处理系统,并将入口信息加入到元数据内容中,方便

数字城管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案

“数字城管”部件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案1、概述 “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是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正在推进的项目,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引入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城市管理部件的普查和建库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数据的质量及可靠性是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 2、前期准备 2.1 已有资料收集 一般在城管部件数据普查与建库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资料: (1)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数据:一般为1∶500比例尺,作为万米单元网格划分的基础数据,同时也是城管部件测绘定位的主要依据和普查的基础地形底图; (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满足街道、社区及万米单元网格概略划分及作业组测区划分的需要; (3)各类参考境界线数据:万米单元网格划分不可或缺的基础界线数据; (4)其他资料:如地下管线数据、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及权属单位信息等。 2.2 相关参考标准与定义 2.2.1 参考标准 城管数据普查过程中将参考以下标准作为建库标准: CJJ/T106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T21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CJ/T214《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部件管理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

求》 CJ/T21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 2.2.2 定义 1.数字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简称,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2.部件 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的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 3.网格 按照一定规则划分的(一般以社区、道路交通线等划分)每一个信息采集员所负责巡查的区域。 2.3 普查软件建设 由于城市部件数据多而且分类复杂,权属单位比较多,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普查登记系统,加快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1)部件登记录入系统 主要实现城管部件数据的录入、符号化、部件属性编辑输出等功能,为数据入库做准备。 (2)PDA城管部件采集系统 在PDA上开发“PDA城管部件采集系统”,可以实时外业普查城市部件数据,并进行属性录入等操作,并可将数据实时更新到部件登记录入系统中去,加快了部件采集的速度,避免了二次输入造成的人为错误。

智慧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智慧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013年4月

1、引言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智慧郑州”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郑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智慧城市”理念和框架,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建立了全市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城市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提出并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跨平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模式,打破了城市不同行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在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市政建设、交通监管、城市网格化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智慧郑州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 图1智慧郑州中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定位 2、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构建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简称“UGIS”。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存贮、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处理城市各种空间实体及其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它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一种城市现代化管理、规划和科学决策的先

进工具。郑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可概括为数据中心、系统平台、业务应用三个方面。 图2 平台构建图 2.1云计算数据中心 云计算数据中心即全市建立一个地理空间云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更新、维护和分发全市核心地理空间信息。该数据中心集成全市域7446.2平方公里范围内历年的9大类30余种数百层的城市空间基础和专题信息,具体包括基准数据、基础地图数据、扩展地图数据、地籍地政数据、自然资源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政务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其他数据等,建立了丰富详实的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需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和更新维护机制。在组织管理上,采用了“集中建库管理、分工更新维护”的工作模式,空间数据集中存储在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空间数据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负责数据的生产、更新和维护,做到“数源法定、部门联动、分工负责”,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现势性和有效性;在数据组织方法上,提出了“分层存储、分幅更新”的数据组织与更新策略,兼顾了数据生产、数据管理的需要,提高了数据组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2系统平台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

空间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内涵

空间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内涵 (仅供学习参考) 一、定义 空间基础设施是指利用空间资源环境,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用户提供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授时、地球综合观测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设施,由功能配套、长期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与地面系统组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带动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国家战略资源和先进公共服务系统。 二、内涵说明 1、空间资源环境 空间资源环境指外层空间(80km以上)中可为人类利用的各种条件、环境、能源和物质资源。如高远位置、轨道、频率资源、空间特殊环境(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强辐射等)、太阳能以及卫星、行星等。 2、组成结构 空间基础设施包括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两大部分。 空间系统由面向应用提供业务化服务的空间飞行器组成。为保证空间基础设施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前期科研和试验验证阶段

的应用空间飞行器进行统筹规划。 地面系统是发挥空间飞行器的应用效能所必需的基础性数据与应用服务系统,包括地面站网、数据处理系统和应用支撑服务系统。其中: ●地面站网系统是接收空间飞行器下行信号和发射上行信 号的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是承担任务规划、运行控制、数据统一处 理、存储、分发、服务的系统; ●应用支撑服务系统是面向各类应用提供共性基础性试验 设施、共性技术研发和集成服务的系统。 为保障空间基础设施的高效建设运行和持续发展,需要对空间基础设施的支撑环境进行统一规划。支撑环境主要指支撑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所需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软环境。 3、主要功能 空间基础设施主要面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用户,提供基于空间资源环境利用的产品与服务,包括标准化、系列化、开放共享的基础产品与服务等,并支撑应用系统发展。 现阶段,空间基础设施主要由通信、导航和遥感等应用卫星及其地面系统组成,通过系统融合、业务集成和开放共享发挥最大效益,提供不受时间、环境和地域限制,基于时空基准的、泛在的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授时、地球综合观测及其综合应用服务,是信息化时代国家基础设施向空间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