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3和3341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333和3341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333和3341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333和3341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3.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333资源量

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

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

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

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

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

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

6.1 地质填图质量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工程和重要

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释。

6.3 探矿工程质量

槽、井、坑、钻等各种探矿工程达到相应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机械岩心钻探一般全孔岩心采取率不低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各3-5m 的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5%。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4 采样质量

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基本分析样不允许用拣块法采取,应依据矿种和探矿工程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取样方法。槽探、浅井、坑探工程应采用刻槽取样法,根据主要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样槽横断面规格可选择10×3cm或10×5cm。钻孔岩心样按1/2均分原则取样,并注意样品的代表性。样品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误差不大于15%。

6.5 样品加工质量

基本分析样品的加工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样品缩分遵循切乔特公式(Q=kd2),K值可取经验值,或根据样品特征和加工设备要求经

实验确定。样品加工总损失率不大于3%。样品分析应由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实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

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批次进行。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个。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类型应具有代表性。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8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中概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由于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进一步勘查意义做

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

8.1 资源量估算范围

333和3341资源量仅估算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部分。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床特点、勘查技术方法及工程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资源量估算方法,一般可采用地质块段法或平行断面法。

8.3 工业指标选择

矿床工业指标一般采用《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年,地质出版社)中推荐的指标或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推荐的工业指标,也可采用邻近地区同类矿床矿山生产的实际指标。在确定边界和最低工业品位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矿床的区位、地理、交通、配套资源等客观条件。

8.4 平均厚度计算

矿体平均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很大时,用工程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计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

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样品长度差别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加权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

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时采用下限值。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理。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处理的办法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8.6 矿体(块段)面积计算

可用求积仪法、几何图形法或座标计算法等方法计算。用求积仪法测定面积不得少于两次,当差值不大于2%时即为有效,以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用几何图形法计算面积时,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测定的面积值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8.7 矿体的圈定与连接

8.7.1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应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进行。矿体内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应予剔除。

在连续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以外,若存在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可允许将“夹石剔除厚度”值以内的样品圈入矿体范围,但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对于具一定厚度且在相邻工程中具有连续性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单独圈出。

8.7.2 矿体的连接及外推

矿体的连接和外推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矿体一般采用直线连接,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

矿体的外推采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方法。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有其它未见矿工程控制,采用有限外推法,外推距离可按照自然尖灭规律或基本工程间距的1/2-1/4确定。当边缘见矿工程见矿厚度小于可采厚度时,不再外推。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无其它工程控制,采用无限外推法,外推距离根据边缘见矿工程见矿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基本工程间距的1/2。对于金属矿床如经可靠的物探或其它资料证实矿体稳定外延的,外推距离可适当增加。

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控制时,其推深应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确定,最大推深不得大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不得大于400米。

8.8 资源量估算边界

矿床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程度较低,资源量估算时,矿体外推零点边界

即作为资源量估算边界,不再内插最小可采厚度边界。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

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算资源量。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独圈算。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北山地区金矿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文章编号:1006-6616(2000)03-0217-07 收稿日期:2001-05-25 基金项目:原地质矿产部定向研究基金(地科定96-21) 作者简介:陈柏林(1962)),男,研究员,从事区域构造、矿田构造和成矿预测研究。 北山地区金矿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陈柏林1,吴淦国2,叶德金3,刘晓春1,舒 斌1,杨 农 1 (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31甘肃酒泉地调队,甘肃酒泉735009.)摘 要:北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广,主要类型有韧性剪切带型、岩浆热液型和海相火 山岩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和石炭系海相火 山岩和次火山岩。除基底变质岩和石炭系火山岩外,其他层位赋矿选择性不明显。 成矿流体以岩浆来源为主,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动力 变质热液。构造控矿作用研究表明,区域大地构造控制成矿岩系分区,二级构造控 制成矿带和成矿岩体的分布,主要赋矿构造形式有韧性剪切带、低角度推覆构造和 岩体构造裂隙。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以晚古生代为主。金矿有利找矿远景区是小西弓 外围地区、白墩子-石板墩地区、金窝子-照壁山地区,拾金坡-南金滩地区、马庄山 -南金山外围地区和古堡泉-老金厂地区。 关键词:金矿床类型;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甘肃北山 中图分类号:61815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北山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西邻新疆、北接蒙古,处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西段。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北山地区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聚合部位。地层及岩石由3个构造层组成:(1)长城系和前长城系中-深变质岩系。包括敦煌群、白湖群、原勒巴泉群部分和太古宙及早元古代侵入岩类等。主要为片麻岩、片岩类为主;(2)青白口系)下古生界中-浅变质岩系。岩性主要有浅变质杂砂岩、浅变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浅变质火山岩等;(3)上古生界)中生界构造层。主要为砾岩、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生物碎屑灰岩、炭质页岩及石英角斑岩、流纹岩、凝灰岩、安山玢岩等[1,2]。 区域构造以近EW 向展布为特色,主要构造有3类:(1)韧性-超韧性变形构造层。发育于长城系和前长城系中-深变质岩系中,糜棱岩面理和a 线理发育;(2)中浅层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层。发育于青白口系)下古生界中-浅变质岩系中,紧密褶皱、片理置换和劈理 第7卷 第3期 2001年9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 Vol 17 No 13Sep .2001

资源量估算

资源量估算 按照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与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200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本次工作对主要由钻探工程控制的下营子区Ⅲ-1、Ⅲ-2、Ⅲ-8银多金属矿体与Ⅳ-4、Ⅳ-7、Ⅳ-8、Ⅳ-9、Ⅳ-10、Ⅳ-12、Ⅳ-18、Ⅳ-19、Ⅳ-21、Ⅳ-25、Ⅳ-26、Ⅳ-32、Ⅳ-34、Ⅳ-41号钼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对由坑道工程控制吕家区Ⅲ-1号金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其它矿体未进行资源量估算。 第一节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一、金矿工业指标 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推荐的岩金矿参考工业指标,结合邻区东韩家金矿的生产情况,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金矿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1×10-6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3×10-6 矿床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5×10-6 最小可采厚度:0.8m 夹石剔除厚度:2m 根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中岩金矿伴生组份评价参考指标,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伴生矿工业指标为: Ag>2×10-6、Cu>0.1×10-2。 二、银矿工业指标 根据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G.2.5银矿床一般工业指标要求,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银矿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40×10-6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80×10-6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150×10-6 最低可采厚度:0.8m

夹石剔除厚度:2m 银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 (质量分数) Pb0.2×10-2、Zn0.4×10-2、Cu0.1×10-2, Pb、Zn、Cu为伴生元素参与储量计算。 三、钼矿工业指标 根据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G.2.4钼矿床一般工业指标要求,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的钼矿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03×10-2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0.06×10-2 最小可采厚度:1m 夹石剔除厚度:4m 工业米百分值:0.06% 钼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 (质量分数)Cu0.1×10-2,Cu为伴生元素参与储量计算。 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随着地质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日益增多,国外克里格法和国内SD(标准偏差)法已经开始在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全面推广施行,传统的几何法正在逐步被地质统计方法所取替。然而,由于受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约束,以及对新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掌握程度有限,为准确和把握起见,本次资源量估算仍采用传统的几何法。 一、方法选择及依据 (一)下营子区 1.方法选择:选择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将本次控制的矿体投影到纵剖面上,根据矿石不同工业类型、品级、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一个矿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厚度的理想板块体,即块段,然后在每个块段中用算术平均法(品位用加权平均法)的原则求出每个块段的储量。各部分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进行资源量估算。 2.选择依据:①根据不同阶段普查工作初步查明的矿体形态、规模、范围、勘探线间距及方位不一致,矿体在不同标高水平切面图上是以北山爆破角砾岩筒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以及矿体在走向和倾斜方向上的工程控制网度不足的特点,勘探线以北山爆破角砾岩筒为中心呈放射状布

丰城区块煤层气地质特征及资源量估算

地质研究 丰城区块煤层气地质特征及资源量估算 周尚忠 张文忠 (中石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周尚忠,张文忠.丰城区块煤层气地质特征及资源量估算.录井工程,2011,22(2):62-64 摘 要 从丰城区块煤层气已探明资料入手,介绍了该区块钻探、开发井排采试气现状,同时从主力煤层赋存情况、煤层水文地质、煤层含气性、煤层渗透性和煤的等温吸附性5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块煤系地层及煤层气地质特征。该区块主力煤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的B 4煤层,该煤层厚度较大(平均厚度1.73m),含气量高(平均15.00m 3/t),依据相关行业标准规定的煤层气体积计算方法,结合已钻井资料,估算煤层气资源量约为5.45 1010m 3,预示丰城区块有较好的煤层气开发前景。 关键词 丰城区块 煤层气 含气量 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 估算 周尚忠 高级工程师,1962年生,现在中石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通信地址:100011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甲88号。电话:(010)64240708。E -m ail:z housz8816@vip.s https://www.doczj.com/doc/4e15950748.html, 0 引 言 煤层气是煤在煤化作用[1](泥炭或腐泥转变为煤的地球物理化学作用,包括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内[2] ,成分以CH 4为主。煤层气是优质的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具有热值高、污染少、安全性高的特点,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地质能源的重要补充。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我国油气供应的紧张局面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 丰城区块位于江西省丰城市、樟树市以及新余市范围内。近年来,有关部门对该区块煤层气储集层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开发工作,钻探过程中气测录井见到了很好的煤层气显示,试排气效果也比较理想,显示出该区块煤层气开发前景较好,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块地质特征和储量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该区块煤层气提供可靠的依据。 1 勘探开发现状 1994年1月第一口煤层气试验井QSH 1井开钻,至3月完井,完井井深1038m ,B 4煤层埋深为963.00~966.45m,煤层厚度3.45m,煤层含气量为18.33m 3/t,气测录井储集层的甲烷体积分数最高为96.17%。进行排采试气207d,最长一次连续试气112d,试气最高产量为7122m 3/d,稳定产气 量为140~160m 3/d 。 1996年11月第二口试验井GSH 2井开钻,完井井深863m,B 4煤层埋深为803.58~806.38m,其中含气层3层。B 4煤层含气量为17.46m 3/t,渗透率为3.34m D,地层压力为8.48M Pa,压力系数为1.056,气测录井储集层的甲烷体积分数平均为95.4%~97.0%。排采试气306d,前期正常产气量为600~1100m 3 /d,峰值产气量为1460m 3 /d,后期稳定的产气量为500~700m 3/d [3]。 自1999年至今,已钻井19口,对其中的13口井进行了排采作业,其中00X 井最高产气量达到了1700m 3/d 。一系列钻探和排采试气工作的进行,为该区块地质特征研究和煤层气资源量估算提供了基础资料。 2 地质特征 2.1 构造概况 丰城区块所在区域的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东南缘与华南褶皱系东北隅之间部分地域,属于萍乐坳陷带之中段。萍乐坳陷带呈反 S 形展布,为一复式向斜构造,以向斜相对宽长、背斜相对窄短的隔挡式构造为特点,总体构造较复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6-2010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其构造类别为 类,龙潭组煤系地层以隔挡式褶曲为主,在丰城区块内自东向西构 62 录井工程 2011年6月

资源量估算要求

资源量估算要求 1、估算的工业指标 1.1主要有用矿产工业指标 根据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经验算报批制定的工业指标。 锌矿体:边界品位0.5%,最低工业品位1.6% 最低可采厚度≥2米,夹石剔除厚度≥4米 1.2共生矿产工业指标 1.硫根据《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硫矿体(Ts):边界品位8%,最低工业品位14%;最低可采厚度≥2米,夹石剔除厚度≥2米。 锌矿体矿石类型主为单锌和锌硫型,二者选冶流程一致,为充分利用资源,将其中硫(Ts)元素视作伴生组分进行资源储量估算。Ts作为基本分析项目,按4%综合评价指标,随主要组分一并估算。 2、矿体圈定原则 2.1单工程矿体边界圈定 1.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按所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2.在单工程中,将同一矿体中符合工业指标的连续样品圈在一起,其平均品位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部分为工业矿石,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但Zn品位在0.5~1.6%之间的部分为低品位矿石。优先圈出工业矿石,一般不能因样品合并将其贫化为低品位矿石。 3.工业矿体顶、底板连续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允许带入小于夹石剔除厚度(4m)的样品。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并保证矿体的连续性,减少复杂程度,部分分布在厚大工业矿体中的部分厚度较小的低品位矿

石,在保证单工程平均品位不低于最小工业品位的前提下不再单独圈出。4.当锌矿体小于可采厚度,其米百分值大于或等于3.2时,亦将其圈入矿体。 5.根据本次勘探目的,本着优先圈定工业矿石的原则,首先圈定锌(铅)矿体,然后圈定硫矿体,后圈定铜、铁矿体。对于锌矿体中的硫组分(TS),由于二者具有相同的选矿流程,均合并于锌矿体中,不再单独圈定。 2.2矿体外推的确定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各矿体边界首先严格划定在探矿许可证所规定的范围内。 各矿体边界与钻孔控制见矿边界或外推边界一致。 1、有限外推边界的确定: 两相邻钻孔中一孔见矿厚度大于等于2米,而另一孔未见矿时,在剖面上楔形外推孔距的一半(当两孔间距大于200米时,则外推到100米),资源储量估算到外推长度的一半;在两剖面间此种情况尖推50米,外推点或线均视为资源储量估算边界。 相邻两孔,当一孔可采,另一孔不可采时,在剖面上楔形外推孔距的 2/3(当两孔间距大于200米时,则外推到100米),资源储量估算到外推长度的一半;两邻线同一矿体一为可采,一为不可采时,资源储量估算边界仍为两线的中间线。 2、无限外推边界的确定 在地质剖面图上按边部见矿工程楔状外推100米,资源储量估算到外推长度的一半;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上均外推50米,作为资源储量估算边界。推点矿体铅垂厚度等于工程见矿铅垂厚度。在加密的4条勘探线中由于工程多未控制矿体边界,视情况在剖面图上板状外推50m。 3、资源量分类 勘探区内9号矿体为Ⅰ类勘查类型,根据以上要求,将钻孔工程加密区约100×100m网度块段内的资源储量分类为331;将钻孔工程加密区外约

资源量估算编写提纲

8 资源量估算(以某铝土矿为例) 8.1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根据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参考《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推荐的一水硬铝石型沉积矿床坑采一般工业指标,确定本次普查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如表7-1。 8.2 资源量估算的方法和原则 8.2.1 估算方法 采用地质块段法,伴生有益组分的估算方法主要是以主矿种矿石量为基础的普通估算法。 本次估算对象为民主村矿段。矿段于民主村向斜东西两翼分别产出Ⅱ、Ⅲ两个层状-似层状矿体,分别由18个探槽、3个钻孔及19个探槽、1 个钻孔控制,矿体平均倾角50°及72°,均采用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8.2.2 估算原则 根据矿床地质构造特征和可能的开采设计需要,按矿体、资源量类型划分块段,分别估算; 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用组分分别进行资源

量估算; 资源量是按地下实有矿石量估算的,不考虑将来开采时的贫化、损失量,但扣除了采空区的矿石量并圈定其范围; 矿体的圈连遵循了矿床自身的地质规律,并结合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矿体任意位臵圈连的厚度,都不大于相邻地段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厚度; 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各项工作成果质量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矿石储量单位以“万吨”表示,取小数点后一位。 8.3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8.3.1 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参数 参数包括:垂直纵投影面积、品位、水平厚度、体重等都是实际测定的。数据准确可靠。 8.3.2 面积 是在计算机上于MapGis软件绘制的矿体资源量估算投影图上直接读取各估算块段的图上面积,再按比例尺折算为矿块面积,所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8.3.3 品位 单工程平均品位以样长加权求得; 块段平均品位(及铝硅比)以所涉及工程矿体水平厚度加权求得,区内上世纪50年代施工的探槽、浅平坑工程,与本次施工的探槽位臵分布稀密不均匀时,进行二次平均求得,即先将密集工程计算一个平均值,再与其它工程进行平均;

资源量估算报告章节(仅供参考)

第8章资源量估算 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依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结合普查区矿体实际情况,本次金矿资源量估算采用的一般工业指标如下: (1)边界品位(质量分数):1×10-6; (2)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2.5×10-6; (3)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4.5×10-6; (4)最低可采厚度(真厚度):陡倾斜矿体0.8m;缓倾斜矿体1.00m; (5)米·克/吨值:陡倾斜矿体0.8(m·g/t×10-6),缓倾斜矿体1(m·g/t×10-6)。 (6)夹石剔除厚度(真厚度):2m; (7)无矿段剔除长度:对应工程时15m,不对应工程30m;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 区内共圈定金矿体7个(M24矿脉内圈定金矿体4个,M68矿脉内圈定金矿体2个,M69矿脉内圈定金矿体1个),均为单工程见矿。矿体形态较简单,厚度稳定,除M69矿脉矿体倾角为65°,属陡倾斜矿体,采用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其余矿脉揭露矿体倾角最小为7°(M68-Ⅰ),最大为28°(M68-Ⅱ),一般在15°左右,为缓倾斜矿体,均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水平投影计算公式为:P=S/cosα·h·d·c 式中:P-金属量(kg); 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 α-块段平均倾角(度) h-块段平均厚度(m) d-矿体平均体重(t/m3) c-块段平均品位(ω(Au)×10-6) 垂直纵投影计算公式为:P=S/sinα·h·d·c 式中:P-金属量(kg); 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

α-块段平均倾角(度) h-块段平均厚度(m) d-矿体平均体重(t/m3) c-块段平均品位(ω(Au)×10-6) 8.3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数值修约:数据计算中,厚度与品位加权值、权值和取到小数点后4位,面积(m2)、体积(m3)、矿石量数值取整数位;厚度(m)、品位(10-6)、质量(t/m3)、金属量数值取到小数点后2位。本次资源储量估算采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计算,所取位数以后一位采用四舍五入、五逢单进双舍的原则处理。 8.3.1 面积(S) 借助MAPGS软件支持,由计算机在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上直接测定各块段投影面积,然后按块段倾角或矿体平均倾角换算成斜面积。经检查无误后参加资源量估算。 块段倾角在勘探线剖面上量取。 8.3.2 厚度(m) 普查区各矿体无明显自然边界线,矿体的圈定根据化验结果,按照边界品位圈定。 (1)单个样品的厚度 ①槽探单个样品的真厚度计算: 在探槽、坑道、老硐等工程中,样品真厚度在野外现场直接量取。有的样品不垂直矿体时,根据样槽方位、坡度、矿体倾向、倾角等参数,计算样品真厚度。计算公式为:M=L·sinβcosγ 式中:M—样品真厚度 L—样品长度 β—矿体倾角 γ—样槽方位角与矿体倾向之夹角 ②钻探工程样品厚度计算:由于钻探工程无法测得矿体倾向倾角,故矿体倾向利用矿区不同矿段的总体倾向,矿体倾角则利用剖面图量其视倾角,同时考虑到影响矿体厚度计算的钻孔方位角和天顶角等因素,故采用下列公式为:

水平投影资源量的估算

水平投影资源量的估算 资源量的估算,在电脑高度普及的今天,一般都在电脑中直接完成。手工计算即慢、又容易出错,在大量数据面前,与电脑相比真是望尘莫及,故已被完全淘汰出局。 现就水平投影资源量估算方法谈谈个人做法,不足之处,请朋友指教。 下面是一张用EXCEL表格制作的全铜(钼按当前价格折算成铜)、铜、钼矿的水平投影资源量估算表,所有计算结果均采用函数公式进行自动计算,这样就避免了人工计算的错误,只要相关数据及公式录入正确,基本上就万无一失。在此,以332(1)号块段为例阐述各要素所应赋予的公式。 其内容主要包括:A列矿体号、B例资源量级别、C例块段号、D例组成工程。 E、F、G为铅直厚度(m):即E例单工程铅直厚度、F例计算公式、G例平均铅直厚度带公式:=ROUND((E4+E5+E6)/3),2 ,其中E为单工程铅直厚度,即表中的(3.27+12.59+4.54)/3即为平均铅直厚度,这里说明一下,函数ROUND为保持绝对小数位,逗号后面的2即为保持二位小数。 H、I、J单工程品位(%):即H例Tcu、I例Cu、J例Mo, 这三列的数据是组成单工程矿体的样品经加权后的平均品位(公式在单工程圈定表中另外给定)。 K、L、M例为块段平均品位(%):即Tcu、Cu、Mo 在块段中的加权平均品位,其公式为:TCu=ROUND(SUM(E4*H4+E5*H5+E6*H6)/(E4+E5+E6),2),Cu=ROUND(SUM (E4*I4+E5*I5+E6*I6)/(E4+E5+E6),Mo= ROUND(SUM(E4*J4+E5*J5+E6*J6)/(E4+E5+E6),在此Tcu、Cu赋于2位小数,Mo赋于3位小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