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国际化历程

海尔国际化历程

海尔国际化历程
海尔国际化历程

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海尔集团成功的国际化经营

海尔集团最初是一个连年亏损的小企业--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在对企业进行投资

改造时,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刚起步时,海尔只有一

个产品,而且品质不佳,无人知晓,海尔集团通过不懈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现

在已经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产品虽多质量却毫不含糊,在

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海尔的产品进入世界几十个国家,千万个家庭。海尔正在进

入世界,世界正在接受海尔。向世界500强迈进的海尔,正在圆一个中国企业多年的梦想。总结海尔的成功经验,学习海尔的国际化经营,在我国即将进入WTO的重大历史时刻,进入并开拓国际市场,对于目前很多陷入困境的国企有重要的意义。十几年的海尔投资及

经营的成功的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

国内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有稳定的过硬质量作为基础,才有资格和实力参与

国际竞争,打出品牌形象,不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企业的跨国化

生产营销也无从谈起。海尔先后获得德国TV、VDE认证;加拿大CSA安全、节能认证,美国UL安全、质量认证(并且是中国首家以生产企事业自己的名称列入美国UL名

录的企业);海尔电冰箱产品在德国电冰箱产品抽查检验中获“++”第一名;1998

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1992年,海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海尔产品出口世界各地甚至在高科技产业发达的欧美地区设厂经销所依靠的王牌也正

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

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出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历

年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一整套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这

套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修订和考验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是这些企业集团管理的精华凝聚,有相当强的活力和效率。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不但

吸收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且把他们升华修订,创造了独特的“OEC”管理法

、“PDCA”管理法等一整套的独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卓有成效,为海尔的腾飞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

海尔集团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历来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美

国C-MOLD公司、美国NETSCREEN等15个研究机构成立技术联盟,整合了

国外科技资源,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而且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海尔中央研究院,联合美国、

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建成

了综合性科研基地。在变频空调方面,海尔就由于技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该技

术已在海尔最近上市的其他空调中采用。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2000年,海尔生产的

变频空调总量位居同业第一。

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

国内的大企业相对于当今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来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就是:进入500强的这些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企业”,这些企业在其长时间的经营

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信誉,成了这些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平台。这样,做久促进了做大

和做强,而做强、做大又反过来使企业做得更久,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无形资产变得越来

越关键与重要的现在和将来,做久将会越来越成为这一良性循环的主导环节,因为做久是

无形资产积累的必要途径之一。要真正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企业就必须从主导环节入手

,扎扎实实地抓好做强、做大这两个基础环节。

海尔在面对市场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正是从这一理念出

发,从90年代开始,海尔总裁张瑞敏制定了海尔创世界名牌的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思想

下, 确定了“先难后易”的出口原则,勇敢跨出国门,如今海尔已成功地站稳在世界家

电大舞台。坚持“出口创牌”而不仅是“创汇”,海尔的深谋远虑的举措,开始得到了回

报。

目前海尔已在海外有62家经销商3万多个营销网点。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海尔提出了“本土化战略”。从1996年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

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诞生,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

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海尔的“本土化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当地融智与融资,发

展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

如今海尔的世界名牌战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尔·中国造”已堂而皇之地遍

及全球市场,使其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彻底实现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 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从海尔集团正确实施国际化战略,在短短的17年内从一个亏损小厂转变为大型跨国公司的脚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艰辛和努力,也表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