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我市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我市地处亚热带,拥有zz公里的海岸带和两个内海,水质良好,水温常年稳定,水产养殖没有生长停滞期,发展海水养殖得天独厚。全市现有虾池面积xx亩,其中高位池面积xx亩,主要分布:xxzz 亩、zzxx亩、zzx亩、东澳x亩。低位池面积xx亩,主要分布:xxaa亩、xxzz 亩、xxvv亩、xxvv亩、xxzz亩。养殖方式为合作社和专业户,其中合作社有xx家、专业户有xx多户。两个内海有渔排xx 个、vv个栏口,其中老爷海有渔排zz个、

xx个栏口;小海有渔排xx个、 vv个栏口。

由于低位虾池都抽用两个内海海水进行养殖,而两个内海渔排放养长期都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况。因放养过度,水道堵塞,海水交换能力低,导致海水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病害频发,且在渔排和虾池之间相互传染,恶性循环,不仅渔排养殖不能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虾池养殖也效益低下。据调查,在没有发生病害情况下,低位池养殖成本约xx元/亩,产量约xx公斤/亩,价格xx元/公斤左右,经济效益较好,可一旦发病就会严重亏损,有些养殖户难于维持下去。为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经过广泛宣传发动

和政府扶持,很多地区养殖户对其虾塘进行更新改造,据统计,全市已改造的虾池有zz亩,其中xxvv亩、zzvv亩、xxvv 亩、zzxx亩、xxvv亩。经过更新改造后的虾池养殖效益明显上升,据调查,更新改造后虾池产量约xx公斤/亩,养殖成本约vv元/亩,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尚有vv亩低位池等待改造。

我市低位池大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早期建设没有科学规划,布局不合理,排灌系统不科学,进排水不分家,容易造成病毒交叉感染。从现未改造的低位池状态来看,存在池塘陈旧老化、池水浅、漏水严重、技术落后等,加上渔排放养密度过高,水质差及病毒交叉感染严重

等因素影响,严重制约我市海水养殖业发展。因此,引导和扶持农民从内海养殖向外海养殖和进行低位池改造,对发展我市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非常必要。

二、发展我市海水养殖业的意见

(一)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

鉴于小海海域现有养殖渔排x个、x个栏口,且都放养在港门口的狭小水道上,严重地影响海水交换,影响小海周边x亩虾池的养殖。同时,因渔排放养过度,病害频发,很多渔排养殖连年亏损。为使渔排养殖和虾池养殖达到双赢,一方面要加强对小海渔排养殖规划管控,迁移港区及狭榨通道渔排,严禁新增渔排。同时,在

港北附近划定一片海域,通过政府扶持,引导渔排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拆除小海养殖渔排转向深海网箱养殖。

据了解,制作周长x米双浮管圆式深水网箱成本约为x万元/个,建议由市政府补贴制作,安排给愿意拆除自家渔排的养殖户养殖。实施计划为:XX年安排x万元制作x个深水网箱进行养殖试验,成功后,每年安排x个,争取5年内把港区及航道上渔排转移完成。

(二)引导和扶持低位虾池改造

鉴于我市目前尚有x亩低位虾池未改造,这些虾池大都陈旧破损,设施差,病害多,产量低,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需分步实施改造。改造要求为:①池塘水

深1.8米以上;②四周水泥硬化式增铺地膜;③进排水分开;④每亩配1-2台增氧机;⑤有条件的进行中央排污。据测算,每亩改造成本约为4000元。

为调动农民改造低位池积极性,促进养殖增效,建议市政府每亩补贴xx元,从XX年起,每年改造xx亩,争取3-5年内全部完成低位池改造。

(三)扶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1、扶持和乐蟹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近年来,由于和乐蟹天然资源的过度捕捞以及养殖环境的恶化,造成天然捕捞和乐蟹种苗量急剧下降,未能满足我市养殖和乐蟹的需求,制约和乐蟹的发展壮大。因此建议政府予以扶持,并引进资金

技术,兴建和乐蟹育苗场来解决我市养殖户养殖和乐蟹苗种问题。初步设计规模为:投资xx万,占地面积x亩,育苗车间x座,育苗池x个,育苗水体x立方,年产和乐蟹苗x亿尾。通过扶持发展和乐蟹种苗基地,发挥品牌效益,推动和乐蟹产业发展。

2、扶持东风螺种苗基地建设

目前我市养殖东风螺有xx多户、x千多口,主要分布在xx镇,年产东风螺xx 吨,产值xx万元。可市内没有一座育苗场,苗种均来自文昌及琼海。由于东风螺养殖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我市水质跟文昌、琼海又有差别,所以养殖户每次购苗,都要测验苗场的水质是否与本地水质

相近,才确定购苗,选择苗种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建议政府扶持在xx镇建设一座东风螺育苗场,初定规模为:投资x万,年产x亿粒。通过扶持东风螺种苗基地建设,推动东风螺产业发展。

(四)加强水产病害防治

做好水产病毒防治,是促进农民增收、养殖增效的重要措施。对此,我们将与海南大学、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等一些专家联系,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指导:一是指导农民根据水体情况确定养殖类型和品种;二是指导农民根据水体空间,适度放养;三是指导农民做好病害预防,养殖前期进行消毒,调节养殖水体ph值,改良水质;四是指导农民养殖中控制好ph值,

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变化,定期施有益生物,降低水中有害因子,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增强免疫抗病能力。同时,设立养殖科技110,对病害及时组织专家会诊防治,把病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战略是,着力改善海水养殖环境,加强海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构建病灾风险预警体系,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海水养殖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重视海水养殖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大政策扶持,提高海水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科学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适度控制规模。 关键词:海水养殖;发展规划;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确定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将渔业发展中心由捕捞业转向养殖业。2008 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895. 6 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340. 3 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7. 4%,海水养殖业在中国水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一直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30% 以上,水产养殖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 左右。 一、海水养殖业发展优势 1.海水养殖资源丰富,碳汇功能突出 海水养殖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中国海域面积居世界第四,邻接中国大陆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水深在200 米以内且适宜于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为227. 0 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宽广,适宜于养殖的面积有133. 3 万公顷。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进入21 世纪之后,在陆地资源有限和开发空间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 2.海水养殖品种多、产量高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0 年世界海水养殖品种为99 种,在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有67种,占总数的2/3。其中鱼类35 种、甲壳类14 种、贝类42 种、藻类8 种,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分别有18 种、9 种、30 种和8 种。 3.市场前景广阔 联合国营养组织和粮农组织研究发现,鱼类是人类21 世纪最佳动物源蛋白质,全世界有1/6 人口将鱼类作为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海水养殖产品相对于畜产品,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不同于畜产品,产品差别使得海水养殖产品拥有自身的市场;另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属于高档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1-05-03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了解,中国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公顷,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公顷,只占可养面积的19.6%。但是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是因为甚而设施简陋,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破坏性经营造成了设施的老化,另一方面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如何,可持续利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世办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农林牧渔行业报告目前全球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有良好发展前景-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日前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水产养殖业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世界水产养殖学会和中国水产学会共同举办的“2002年世界水产养殖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齐景发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时说,中国地区间水产品消费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有的地方人均高达40公斤,内陆地区有的人均消费量不到1公斤,说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看,世界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天然捕捞,在当前全球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捕捞产量不可能有大的增加,国际水产品市场的供求矛盾将为中国以及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客观需求。

福建海水养殖业现状

福建海水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1-11-11信息来源: 宁岳1,曾志南1*,苏碰皮2,郑乐云1,叶金聪1 (1、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13;2、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福建漳州 363000)福建濒临东海,南接南海,在夏、秋两季受北上黑潮暖流支流的控制,冬春两季又受南下沿岸流的影响,加之有闽江、九龙江、晋江等河流的大量淡水注入,水质肥沃,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为海水养殖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福建海水养殖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本文就福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一简要概述。 一、福建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加快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福建省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并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等特点。2009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133942公顷,产量达293万吨,其中海水鱼类养殖面积11454公顷,养殖产量15.88万吨;贝类养殖面积69378公顷,产量212.58万吨;藻类养殖面积31195公顷,产量55.43万吨;对虾养殖面积13691公顷,产量4.87万吨。同时建立了以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南北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等一批特色优势主导品种生产基地和一批集约化出口商品基地,初步形成了以优势主导品种养殖为主的发展格局,其中大黄鱼、鲍、牡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等品种养殖产量居全国首位[1]。2010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又增至303.9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的51.7%。 1 海水鱼类养殖现状 (1)人工繁育、养殖的种类及规模 福建的海水鱼类繁殖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已成功培育出大黄鱼、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真鲷(Pagrosomus major)等鱼类苗种。90年代以来,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本世纪初斜带石斑鱼(青斑,Epinephelus coioides)规模化育苗技术取得突破,迄今我省已开展海水鱼类繁殖和人工育苗研究、生产的种类多达34种(表1),主要是石首鱼科鱼类,其次是鲷科、石鲈科、鮨科和笛鲷科。在种苗生产方面有的已达到规模化水平,如大黄鱼年育苗量已超过20亿尾,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真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黑鲷、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a)、斜带石斑鱼、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和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等年育苗量超过千万尾。在养殖品种及规模方面,迄今我省海水鱼类养殖品种多达30种(表1),年产量15.9万吨,其中大黄鱼5.9万吨,占37.1%;鲷科鱼类1.6万吨,占10.1%;鲈鱼1.3万吨;占8.2%;眼斑拟石首鱼1.1万吨,占6.9%;石斑鱼类1.0万吨,占6.3%,其它鱼类5.0万吨,占31.4%。其养殖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海水鱼类的繁殖和育苗技术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人工育苗及养殖的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海水鱼类人工育苗已向批量化和多品种化方向发展,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方式也从原先单一的室内水泥池工厂化育苗转向室内水泥池与室外池塘人工育苗相结合

我国海水养殖现状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产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80年代开始,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已由小范围、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1985年产量达到125万t,1995年增加到722万t,2005年达到139万t,2005年产量是1985年的11.1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50余年间,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以藻类养殖为代表,第二次热潮以对虾养殖为代表,第三次热潮以扇贝养殖为代表,近年来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热潮正在兴起。 1990~2006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产 量 中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虽然发展的相对较晚,但随着海水鱼类苗种繁育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设施养殖技术与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产量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图1990~2006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产量)。2006年全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715275t,其中海水网箱养殖产量342387t,工厂化养殖产量85718t,分别占海水鱼类养殖总产量的47.87%和11.98%。在海水鱼类养殖产量中,主要10个养殖品种(类)的产量为436305t,占总产量的61%。2006年全国10个主要养殖鱼类的产量情况如图所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2006年全国海水网箱养殖产量达到34.24万t。普通小型网箱养殖面积2545.4万m2;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有3800多个,养殖水体51.8万m3。海水网箱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世界上海水鱼类的种类约有1.3万种。我国有海水鱼类1694种,现已开发的约60种,产业化的约30种。海水鱼类养殖,尤其是海水网箱养殖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详细资料)

1、简介:在过去20 年,水产养殖是世界范围内食品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 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2、产量分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达到4300万吨,有50%是不依赖饲料的,其中滤食性种类,草食性种类超过50%,再加上大量的杂食性种类,这三类占了全部种类的92%,肉食性种类仅占8%。中国的水产养殖是低营养级别的,我们用很少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每年消耗的鱼粉大概是160万吨,其中100万吨是进口,但从2000年以后中国进口鱼粉量就停止增长。最近20年中国消耗的鱼粉产量没有增加,但是我们的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这说明中国使用鱼粉的效率在提高。中国每年使用的160万吨鱼粉,大概有55%是用于水产养殖,我们用少量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是绝对的净鱼生产国。中国的水产养殖不但解决了我国的水产品需求、粮食安全问题,还为三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中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更为友好。 尽管我国水产品产量每年都有变化,但 总体格局不会变化。其基本概念是: (1)世界生产 3 条“鱼” ,其中 1 条是中国产的。 (2)中国生产 3 条“鱼” ,其中近 2 条是养殖生产的。 (3)养殖生产的 5 条“鱼” ,其中 3 条是淡水生产的,2 条是海水生产的。(4)淡水产品中70%是由池塘小水体生产的。 (5)海水产品中80%是贝类(1000 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都不能出口。(6)自1996 年起,我国渔产量统计方法与FAO 接轨:藻类(138 万吨右)属植物蛋白质,不计入渔产量,而贝类直接统计重量(以往去壳,为体重的1/5 计)。 3:农业大环境下的产业比重:水产养殖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农村养殖产业中,凡有水面的农村,绝大部分都将水产养殖放在首位,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但它们的发展均需要粮食为依托。而水产养殖,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高,它们对粮食的依赖性远低于生猪和家禽。2007 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为1 亿吨,其中水产配合饲料仅占养殖总饲料的10%左右。而且鱼类等水产品均为冷血动物,不必消耗大量的能量维持其体温,故饵+料报酬低,饲料利用率高。因此,对粮食不富有的我国,优先发展水产品养殖应是粮食安全的重国策之一。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但它们的发展均

水产养殖的发展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论述我国淡水养殖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 姓名:尹玲学号:20105071101 班级:生科1班指导老师:黄斌 摘要:本文概述了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推进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及我国淡水养殖的前景。淡水养殖品种混乱,养殖饲料的配比严重不足,鱼类爆发性疾病比较多,危害很大,为此提出了关于这些问题的几点思考并论述了淡水养殖的前景。 关键词:淡水养殖;前景;存在的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outlines the problems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analyze our thinking and outlook points to promote freshwater aquaculture freshwater aquacultur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eshwater aquaculture species confusion, a serious shortage of aquaculture feed ratio, more fish disease outbreaks, causing great harm, for proposed Thinking about these issues and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Keywords: Freshwater aquaculture; prospects; Problems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渔业产品越来越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尤其是一些渔业的“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人们对它们的青睐度也越来越高。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等内陆水域,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活动。淡水养殖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分布于我国包括沿海和内陆的广大农村,是分布最广的产业之一。在淡水养殖中,最主要的是池塘养殖,它以鱼类养殖为主,生产水平较高,具有产量较稳定、投资小、收益大等特点。 1.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品种混乱 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会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1.2 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之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3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 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作者:————————————————————————————————日期: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小组成员: 院系专业班级:___水产学院 时间: 2012年4月9日 指导教师:_______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_ 编号: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 摘要:作为一名水产养殖专业的大三学生,明年也即将踏出校门走出社会,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但我们对水产养殖的相关行业与前景以及就业情况都不了解,使得我们比较盲目,迷茫。进行这次调查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养殖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其所需的人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针对以后的就业进行相关学习,为我们提供以后的就业方向与信息,所以就有必要进行这样一份调查。 关键词:水产养殖就业 1 我国水产养殖业现状 渔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在近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最近30年里,在全球动物性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而中国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最大,最近几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3,可以说,中国水产养殖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是世界淡水养殖大国,淡水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我国水产养殖面积575万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441万公顷,占除江河之外的全国内陆水域总面积的45%。广东、湖北、江苏、湖南和安徽等地,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基地,淡水养殖业相当发达。我国淡水鱼类约800种,占鱼类总数的1/3,淡水养殖品种约140种,其产量的70%为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当家鱼”,30%为其它特种水产品;我国目前的淡水鱼加工率不足30%,约300万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水平。因贮藏、加工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鱼类腐败率高达30%以上。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即从传统养殖向健康养殖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节水、高效、生态、健康型养殖模式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体。设立禁渔期、禁渔区,伏季休渔、大规模人工鱼礁及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得到加强,渔业资源衰退的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渔业生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渔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一些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问题可归纳为渔业安全问题和渔民权益问题。 首先是渔业安全问题。包括三个方面或称为三大安全问题: 一是渔业生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有扭转,水域环境恶化还在加剧,捕捞强度过大的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这不仅严重制约渔业经济发展,也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控制捕捞强度要更为严格,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了海洋经济学一个学期后,虽然不说自己就认识了多少,但是大致上还是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也上网查找过资料。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的同时,也相应对一些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是由于自己只是得限制,提出来的见解也是很狭隘的。 我们小组5个人,我负责的是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 我将从现状、环境、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还有海洋养殖业的未来设想等几个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 就现状而言,据我从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站在大局角度看,还是一片繁荣。海水养殖业在我国海洋渔业乃至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07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47.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到了1307.3万吨。30年来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增加了29倍。进入21世纪,从“养捕兼举”到“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促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朝着多品种、多模式、工厂化和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确立了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的地位。 随着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重点转向海洋,海洋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水增养殖业已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计划大力发展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深水养殖,以生产更多的海产品。日本的《海洋基本法》指出要“保持日本在水产业上的传统优势”。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绿皮书”突出可持续自给的目标。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对海洋食物的需求将达到每年4000万吨。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现象日益加剧,海洋食物来源将更大比例地诉求于海水养殖。据保守测算,从海水养殖获得的产量需求将达到每年2500万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将“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 但换个角度去观察,现状可不容发乐观,海水养殖业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海水养殖业经过50多年的高速发展,开发强度居世界之首,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样高速的发展,简单的扩大投入和养殖规模才能达到,因此就会造成很重大的问题,这个就直接的威胁着我们海水养殖业,其中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种质退化和种苗质量下降;病害严重。 (一)、关于养殖生态环境恶化 陆源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激增,大多未得到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出,近岸内湾养殖区域成为其接纳场所。 养殖自身污染:超负荷、大面积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残饵。当这些有机积累速度超出了海区的自然分解、净化速度时,海区即由于严重的有机污染而老化。而海区老化导致养殖品种病害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 (二)、种质退化和种苗质量下降 几乎所有的海水养殖鱼类没有遗传改良品种(其实很多淡水鱼类也没有经过遗传的改良,包括4大家鱼),全部是由野生种家养驯化而来的。这些家养驯化的野生种缺少定向选育,不注重亲本留种需遵守的操作规程,经多代人工繁殖后,出现了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等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在,性成熟年龄提前、生长速度下降、饵料转化效率低、对环境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品质下降 (三)、病害问题 我国海水养殖病害问题突出,病原种类众多、暴发流行严重,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

1海水养殖

1海水养殖 海水养殖概论复习题 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与养殖环境关系的科学。 2、海水鱼类养殖:指在海水内,对野生或驯化的鱼类进行养殖。 3、水产资源增殖:使水域内的水生生物种群资源总量得到补充、恢复和增加的人工途径。 4、洄游:是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5、放流:把鱼类苗种培养到一定大小后放到自然海域中索饵、生长、发育。 6、水域生产力:是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生物产品的能力。 7、生物量/现存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存在的生物总量. 8、生产量: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生物增长的总量。 9、繁殖力:一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 10、成熟系数:性腺重和鱼体净重(去内脏后体重)的百分比。 11、港塭养殖:是利用沿海港湾、滩涂及低洼地带,筑堤围港,利用潮水涨落纳进鱼虾苗或投放苗种进行养殖。 12、养殖容量:在生长率不受负影响的情况下,达到最高产量的放养量。 13、水体富营养化: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过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使整个水体生态平衡发生改变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14、渔业工程技术:是为从事渔业生产而设计、研制和开发的设备、设施、产品及其操作技术。 15、渔业自身污染:是指在人工养殖生产中,残饵和鱼类代谢产物等所产生的污染。

16、水体污染:人类活动造成进入水体的物质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到水体用途,称为水体污染。 17、设施渔业: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现代渔业增产、增效的装备设施,简称为设施渔业。 18、人工鱼礁:一般是指在100m水深以内的沿岸海底设置一定的混凝土礁状物或其他物体。适于阳光透入,生物繁殖生长,诱集鱼类和增值水产资源。 19、人工放流:人为地增加资源补充量,补偿由各种原因使补充量所遭受的损失,缓和资源的波动,并以此为基础,发挥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潜力。 20、生物添加剂:包括菌体、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促生长因子等,可以补充饲料营养成份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水产动物正常发育和快速生长,还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 21、渔用生物制品:应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生物组织及其代谢产物为原材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关技术制成的,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水产动物传染病和其他有关疾病的生物制剂。 22、无公害水产品: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23、药物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 24、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 25、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对病原杀灭彻底,但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26、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 27、“绿色”水产饲料:是指使用对水产动物和人类均安全的饲料,养殖出的水产品是安全的。 28、渔用药物: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简称“渔药” ;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 水产养殖业现状 1、水产品总量稳步上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产量(捕捞+养殖)占全球35%,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立量约占球的70%2005年水产品量达5181万吨,而1978年全国水产品总量为无仅有的。其中海水产品2854万吨,占总产量的55%淡水产万吨,其中捕捞约1022万吨,人工养殖鱼产品约1888万吨。 31%。 23%。 b.有较高安全性,分类上远离人类; c.相较于畜禽动物,鱼、虾饲转转化率极高,如虾饵料系数1、鱼1.2-1.5等,原因:鱼虾为变温动物,生活于水中,基础代谢要求低。结论:节约粮食,适合发展趋势。 其它影响因素: 禽流感、猪链球菌、疯牛病改变人们饮食习惯,促进水产品消费。

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1、水产品消费将持续稳步提升中。 水产品在国内膳食结构中比例将稳步上升;大陆水产品将在全球水产品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因此中国水产养殖业将在较长时间内稳步发展。 2、养殖模式发生改变。 在水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适合养殖水资源却呈下降趋势: 1、水产饲料进入快速、稳步发展期。2005年,饲料普及率为30%;2005年人工养殖水产品3400万吨,其中如按70%精养投喂饲料(即2380万吨水产品需使用饲料),减去鲢鱼31%,即1642万吨需用饲料,以饵料系数1.8计算,需饲料2955万吨,而2005年实际水产饲料为1000万吨。 按“十一·五”规划水产品6000万吨,其中人工养殖70%达4200万吨,以70%精养,除去鲢鱼,以1.8饵料系数算,需饲料3121万吨;以国家计划饲料,普及率达6%算,当年实际消费饲料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广西水产信息网 开春以来,全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水产畜牧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产业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海水养殖生产总体上继续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 1、海水养殖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市场经济调节和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今年我区海水养殖开发再掀热潮,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6月份,海水养殖放养面积达93万亩,同比增长%。开发荒滩、荒田(咸酸田)养虾依然是今年海水养殖热突出的主角。各地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把比较效益低的低产咸酸田、荒滩调整发展对虾养殖,各行各业纷纷投入开发,呈现集体、个体、股份一齐上的发展态势。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开发有增无减,掀起前所未有的群众开发热潮。去冬今春,全区新开发养虾池塘万亩(养殖水面积)。全年对虾养殖面积将达到28万亩。到6月止,放养对虾池塘万亩,同比增长%。其他品种的养殖也呈平稳发展趋势。文蛤养殖万亩、大蚝养殖万亩,分别与去年同期持平,网箱养鱼3580箱,主要养殖品种有鲷科鱼类、鲈鱼、美国红鱼及新引进的军曹鱼和星洲鱼等。预计全年海水养殖面积超过98万亩,比去年增加6万多亩。 2、种苗生产发展迅猛 开春以来,沿海各市把抓好水产苗种生产放在首位,主要是对虾、珍珠贝苗、文蛤、中华乌塘鳢的生产,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半年全区从事海水鱼虾贝种苗生产的场点417个,投入育苗水体82650m3,同比增加9000m3。其中对虾育苗场点48个,育苗水体41170m3,增加6000m3;对虾育苗总量亿尾,比去年同期亿尾增长%。 位于钦州湾西海域最北部的茅尾海,是广西沿海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也是我国南海唯一的近江牡蛎天然菜苗场。上半年投放近江牡蛎采苗蚝柱亿支,同比增加7800万支。 文蛤人工育苗取得阶段性成功。广西海洋研究所开展育苗攻关,第一批共育出4-6mm的幼贝2100万粒,已投放自然海区,长势良好。预计今年有望突破文蛤育苗关。 3、渔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 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 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 使用及污染。 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 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 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 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 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天,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 创新性养殖品种:我国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 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 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在水产养殖业中,往往地域化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政府的参与,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尽量调动水产养殖业的群众参与性和企业合作性,建立公众的技术小组,真正带动该地域的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从 而提高该地区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我市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我市地处亚热带,拥有zz公里的海岸带和两个内海,水质良好,水温常年稳定,水产养殖没有生长停滞期,发展海水养殖得天独厚。全市现有虾池面积xx亩,其中高位池面积xx亩,主要分布:xxzz 亩、zzxx亩、zzx亩、东澳x亩。低位池面积xx亩,主要分布:xxaa亩、xxzz 亩、xxvv亩、xxvv亩、xxzz亩。养殖方式为合作社和专业户,其中合作社有xx家、专业户有xx多户。两个内海有渔排xx 个、vv个栏口,其中老爷海有渔排zz个、

xx个栏口;小海有渔排xx个、 vv个栏口。 由于低位虾池都抽用两个内海海水进行养殖,而两个内海渔排放养长期都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况。因放养过度,水道堵塞,海水交换能力低,导致海水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病害频发,且在渔排和虾池之间相互传染,恶性循环,不仅渔排养殖不能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虾池养殖也效益低下。据调查,在没有发生病害情况下,低位池养殖成本约xx元/亩,产量约xx公斤/亩,价格xx元/公斤左右,经济效益较好,可一旦发病就会严重亏损,有些养殖户难于维持下去。为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经过广泛宣传发动

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

中国水产科学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第17卷第3期2010年5月 Vol.17 No.3May 2010 收稿日期:2010-03-29;修订日期:2010-04-02.基金项目: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4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50).作者简介:雷霁霖(1935-),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水鱼类生态、繁殖和增养殖技术研究. E -mail:leijilin@https://www.doczj.com/doc/4e12537355.html, 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 雷霁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071) 摘要:当前,全球海水养殖业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新时期。为了促进海水养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中国的海水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发展工业化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转变养殖观念、确立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养殖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条路径的大产业架构,实施“四化养殖”技术的研究、集成、配套、组装,以及覆盖全国沿海各类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宏观管理,将可使中国的海水养殖产业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一个工业化的海水养殖大产业不久将出现在世界面前。[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600-609]关键词: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工业化养殖;循环经济;战略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737-(2010)03-0600-10 1 概述 当前,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同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为了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本方针,并确定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要从根本上改变内需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和生产方式落后的现状。国家为此下大力气强化基础性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遏制了金融危机蔓延,促进了国民经济新的腾飞。一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全国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战线开始走出低谷,整体经济回升向好。 对于海水养殖界来说,一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产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4月发出了“要把山东半岛打造成蓝色经济区”的号召。其深远的意义在于指引我们突显半岛的区位优势,为 整个海洋产业,包括海水养殖业,绘就一幅宏伟的国家战略蓝图[ 1-2] 。为此, 我们应当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去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体制与机制;尤其需要增加科技投入,重点安排好产业化的科研项目,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实践一场工业化革命,去全面架构海水养殖大产业(图1)[3] 和普及“四化养殖”(图2)理念,加速提高技术内涵,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便早日把海水养殖业由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 4-5] ,为中国海水养殖的技术与装备彻底甩掉落后尾巴、显著提升产品价值、保障质量安全、不断增强海水养殖低碳经济活力和国际地位而做出新贡献。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从行业角度考虑,科研人员首先应当与业内人士共同思考、分析和解决如下几个基本问题,以助于业界相关人员了解现状、明确架构大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满自信引领行业朝着循环经济方向扎实前进。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x 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x 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 一、我市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我市地处亚热带,拥有zz 公里的海岸带和两个内海,水质良好,水温常年稳定,水产养殖没有生长停滞期,发展海水养殖得天独厚。全市现有虾池面积xx 亩,其中高位池面积xx 亩,主要分布:xxzz 亩、zzxx 亩、zzx 亩、东澳x 亩。低位池面积xx 、■ 、■ 、■ 、■ 、■亩,主要分布: xxaa 田、xxzz 田、xxvv 田、xxvv 田、xxzz 田养殖方式为合作社和专业户,其中合作社有xx 家、专业户有xx 多户。两个内海有渔排xx 个、vv 个栏口,其中老爷海有渔排zz 个、xx 个栏口;小海有渔排xx 个、vv 个栏口 由于低位虾池都抽用两个内海海水进行养殖,而两个内海渔排放养长期都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况。因放养过度,水道堵塞,海水交换能力低,导致海水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病害频发,且在渔排和虾池之间相互传染,恶性循环,不仅渔排养殖不能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虾池养殖也效益低下。据调查,在没有发生病害情况下,低位池养殖成本约xx 元/田,产量约xx 公斤/田,价格xx 元/公斤左右,经济效益较好,可一旦发病就会严重亏损,有些养殖户难于维持下去。为增加农民收入,近 几年,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和政府扶持,很多地区养殖户对其虾塘进行更新改造,据统计,全市已改造的虾池有zz 亩,其中xxvv 亩、ZZVV 亩、XXVV

亩、ZZXX 亩、XXVV 亩。经过更新改造后的虾池养殖效益明显上升,据调查,更新改造后虾池产量约xx 公斤/ 亩,养殖成本约VV 元/ 亩,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尚有VV 亩低位池等待改造。 我市低位池大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早期建设没有科学规划,布局不合理,排灌系统不科学,进排水不分家,容易造成病毒交叉感染。从现未改造的低位池状态来看,存在池塘陈旧老化、池水浅、漏水严重、技术落后等,加上渔排放养密度过高,水质差及病毒交叉感染严重等因素影响,严重制约我市海水养殖业发展。因此,引导和扶持农民从内海养殖向外海养殖和进行低位池改造,对发展我市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非常必要。 二、发展我市海水养殖业的意见 (一)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 鉴于小海海域现有养殖渔排X 个、X 个栏口,且都放养在港门口的狭小水道上,严重地影响海水交换,影响小海周边X亩虾池的养殖。同时,因渔排放养过度,病害频发,很多渔排养殖 连年亏损。为使渔排养殖和虾池养殖达到双赢,一方面要加强对小海渔排养殖规划管控,迁移港区及狭榨通道渔排,严禁新增渔排。同时,在港北

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研究室主任乔振国8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水增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国海水养殖面积1978年为10万公顷,1992年为48.7万公顷,1999年为109.5万公顷;海水养殖产量1978年为45万吨,1992年为243万吨,1999年为974万吨;养殖产量在海水水产品产量中所占比例,1978年为12.5%,1992年为35%,1999年为39.4%;养殖品种由70年代的少数几种发展到目前的40余种,其中,产量在万吨以上的海水养殖品种有15种。海水增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弥补了由于海洋资源衰竭引起的海洋水产品产量缺口,丰富了市场,而且为沿海渔民改度以捕鱼为主的单一经济模式转向走"以养为主、捕养结合"之路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国的海水增养殖业在其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70年代以贻贝人工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开发为代表的初始发展期和80年代以对虾、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开发为主体的全面发展期,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作为海水养殖主体的对虾、扇贝养殖生产遭受病害影响,产量大幅滑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水养殖产量的提高,但从另一方面也促使养殖者反思原有的单一品种养殖模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局限性,从保护生态环境着手,使海水养殖业进入了因地制宜、多品种、多模式发展的调整发展期。我国海水养殖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海水养殖作为一个产业,由于其自身的发展与海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以不破坏养殖水域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为前提,才能得以顺利持续发展。 为使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今后应在以下三方面多下功夫,趋利避害,促进发展。 1.加强优良品种的选种、育种、原种基地建设,规范育苗工艺

福建省海洋资源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福建省海洋资源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李晴1李延风2 (1.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福建省海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该省的经济建设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海洋资源优势及在开发利用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的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该省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省;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开发利用;环境保护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洋省份之一,海洋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省的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半个世纪以来,福建省经历了从“重陆轻海”到“陆海并重”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福建先后实施了“大念山海经”、“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等战略,海洋开发有了长足进步。福建省在十一五规划中,将把福建建成海洋强省作为福建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是福建省适应新形势而实施的经济发展重点战略性转移。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福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还是从量与质上来看,仍然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有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当,给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文旨在分析福建省主要海洋资源优势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就如何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环境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福建省海洋资源优势显著,是名符其实的海洋资源大省 1、港口资源 全省大陆海岸线3324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优良港湾甚多,且多数港湾岸线可利用率高。全省有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3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金门湾、东山湾等6处。全省可利用建港的自然岸线500公里以上,其中深水岸线长达200公里左右。可供开发的深水泊位约700个,其中大型泊位可达5O万吨级。福建省的港湾口小腹大,湾口或湾外多岛屿庇护,湾内水域宽阔,沿岸广布花岗岩和火山岩,地基坚实,是我国沿海地区建港条件最好的省份。 2、湿地、滩涂资源 福建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海岸线长而曲折,港湾岛屿众多,各种水系交汇,海域地形较复杂,为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福建省海洋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渔场面积达12.15万平方公里,形成了闽东、闽中、闽南和台湾浅滩等4大渔场。 潮间带滩涂是重要的湿地资源,福建省沿海潮间带滩涂,面积达2059.16km2,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3左右。福清市的海涂面积最大,有333.84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涂面积的16.21%。[收稿日期] 2008-11-06 [基金项目] 此文为2007年民进省委福建省委A类调研课题成果。主持人:李晴;课题组成员:李延风。[作者简介] 李晴(1972- ),女,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助理研究员。李延风(1963- ),男,福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