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复试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复试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复试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复试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复试资料

1、晶体

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2、中间相

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为基或以B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亚稳相

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种相。

4、配位数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再结晶

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6、伪共晶

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交滑移

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过时效

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 区,θ”,θ’,和θ。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析出θ’,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形变强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固溶强化

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弥散强化

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

12、不全位错

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13、扩展位错

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14、螺型位错

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15、包晶转变

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16、共晶转变

由一个液相生成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7、共析转变

由一种固相分解得到其他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8、上坡扩散

溶质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表明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而非浓度梯度。

19、间隙扩散

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20、成分过冷

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21、一级相变

凡新旧两相的化学位相等,化学位的一次偏导不相等的相变。

22、二级相变:

从相变热力学上讲,相变前后两相的自由能(焓)相等,自由能(焓)的一阶偏导数相等,但二阶偏导数不等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如磁性转变,有序-无序转变,常导-超导转变等。

23、共格相界

如果两相界面上的所有原子均成一一对应的完全匹配关系,即界面上的原子同时处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相邻两晶体所共有,这种相界就称为共格相界。

24、调幅分解

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成结构相同、成分不同的两个相的过程。

25、回火脆性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其塑性、韧性提高,但在特定的回火温度范围内,反而形成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对于钢铁材料存在第一类和第二类回火脆性。他们的温度范围、影响因素和特征不同。

26、再结晶退火

所谓再结晶退火工艺,一般是指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27、回火索氏体

淬火刚在加热到400-600℃温度回火后形成的回火组织,其由等轴状的铁素体和细小的颗粒状(蠕虫状)渗碳体构成。

28、有序固溶体

当一种组元溶解在另一组元中时,各组元原子分别占据各自的布拉维点阵的一种固溶体,形成一种各组元原子有序排列的固溶体,溶质在晶格完全有序排列。

29、非均匀形核

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来表面形核。

30、马氏体相变

钢中加热至奥氏体后快速淬火所形成的高硬度的针片状组织的相变过程。

31、贝氏体相变

钢在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范围内(550℃-230℃)的转变称为贝氏体转变。

32、铝合金的时效

经淬火后的铝合金强度、硬度随时间延长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之为时效,也称铝合金的时效。

33、热弹性马氏体

马氏体相变造成弹性应变,而当外加弹性变性后可以使马氏体相变产生逆转变,这种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或马氏体相变由弹性变性来协调。这种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

34、柯肯达尔效应

反映了置换原子的扩散机制,两个纯组元构成扩散偶,在扩散的过程中,界面将向扩散速率快的组元一侧移动。

35、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当马氏体相变的形状变化是通过弹性变形来协调时,称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36、非晶体

原子没有长程的周期排列,无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等。

37、致密度

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38、多滑移

当外力在几个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相等并同时达到了临界分切应力时,产生同时滑移的现象。

39、过冷度

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40、间隙相

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0.59时,形成的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相,称为间隙相。

41、全位错

把柏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位错称为全位错。

42、滑移系

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一个滑移系。

43、离异共晶

共晶体中的α相依附于初生α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β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相间的组织特点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44、均匀形核

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存在均匀地生长的,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

45、刃型位错

晶体中的某一晶面,在其上半部有多余的半排原子面,好像一把刀刃插入晶体中,使这一晶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称为刃型位错。

46、细晶强化

晶粒愈细小,晶界总长度愈长,对位错滑移的阻碍愈大,材料的屈服强度愈高。晶粒细化导致晶界的增加,位错的滑移受阻,因此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47、双交滑移

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

48、单位位错

把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49、反应扩散

伴随有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

50、晶界偏聚

由于晶内与晶界上的畸变能差别或由于空位的存在使得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上的富集现象。

51、柯氏气团

通常把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后,在位错周围偏聚的现象称为气团,是由柯垂尔首先提出,又称柯氏气团。52、形变织构

多晶体形变过程中出现的晶体学取向择优的现象叫形变织构。

53、点阵畸变

在局部范围内,原子偏离其正常的点阵平衡位置,造成点阵畸变。

54、稳态扩散

在稳态扩散过程中,扩散组元的浓度只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

55、包析反应

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56、非共格晶界

当两相在相界处的原子排列相差很大时,即错配度δ很大时形成非共格晶界。同大角度晶界相似,可看成由原子不规则排列的很薄的过渡层构成。

57、置换固溶体

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

58、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

59、二次再结晶

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60、伪共析转变

非平衡转变过程中,处在共析成分点附近的亚共析、过共析合金,转变终了组织全部呈共析组织形态。

61、肖脱基空位

在个体中晶体中,当某一原子具有足够大的振动能而使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制约作用,跳离其原来位置,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上而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称为肖脱基空位。62、弗兰克尔空位

离开平衡位置的原子挤入点阵中的间隙位置,而在晶体中同时形成相等数目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63、非稳态扩散

扩散组元的浓度不仅随距离x变化,也随时间变化的扩散称为非稳态扩散。

64、时效

过饱和固溶体后续在室温或高于室温的溶质原子脱溶过程。

65、回复

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变化的阶段。

66、相律

相律给出了平衡状态下体系中存在的相数与组元数及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f=C+P-2,f 为体系的自由度数,C为体系的组元数,P为相数。

67、合金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68、孪晶

孪晶是指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孪晶,此公共晶面就称孪晶面。

69、相图

描述各相平衡存在条件或共存关系的图解,也可称为平衡时热力学参量的几何轨迹。

70、孪生

晶体受力后,以产生孪晶的方式进行的切变过程叫孪生。

71、晶界

晶界是成分结构相同的同种晶粒间的界面。

72、晶胞

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73、位错

是晶体内的一种线缺陷,其特点是沿一条线方向原子有规律地发生错排;这种缺陷用一线方向和一个柏氏矢量共同描述。

74、偏析

合金中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75、金属键

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76、固溶体

是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溶剂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77、亚晶粒

一个晶粒中若干个位相稍有差异的晶粒称为亚晶粒。78、亚晶界

相邻亚晶粒间的界面称为亚晶界。

79、晶界能

不论是小角度晶界或大角度晶界,这里的原子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平衡位置,所以相对于晶体内部,晶界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高出的那部分能量称为晶界能,或称晶界自由能。

80、表面能

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81、界面能

界面上的原子处在断键状态,具有超额能量。平均在界面单位面积上的超额能量叫界面能。

82、淬透性

淬透性指合金淬成马氏体的能力,主要与临界冷速有关,大小用淬透层深度表示。

83、淬硬性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84、惯习面

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85、索氏体

中温段珠光体转变产物,由片状铁素体渗碳体组成,层片间距较小,片层较薄。

86、珠光体

铁碳合金共析转变的产物,是共析铁素体和共析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87、莱氏体

铁碳相图共晶转变的产物,是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88、柏氏矢量

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

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89、空间点阵

指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是人为的对晶体结构的抽象。

90、范德华键

由瞬间偶极矩和诱导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引力所构成的物理键。

91、位错滑移

在一定应力作用下,位错线沿滑移面移动的位错运动。

92、异质形核

晶核在液态金属中依靠外来物质表面或在温度不均匀处择优形成。

93、结构起伏

液态结构的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94、重心法则

处于三相平衡的合金,其成分点必位于共轭三角形的重心位置。

95、应变时效

第一次拉伸后,再立即进行第二次拉伸,拉伸曲线上不出现屈服阶段。但第一次拉伸后的低碳钢试样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拉伸,则拉伸曲线上又会出现屈服阶段。不过,再次屈服的强度要高于初次屈服的强度。这个试验现象就称为应变时效。

96、枝晶偏析

固溶体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匀晶转变后新得的固溶体晶粒内部的成分是不均匀的,先结晶的内核含较多的高熔点的组元原子,后结晶的外缘含较多的低熔点的组元原子,而通常固溶体晶体以树枝晶方式长大,这样,枝干含高熔点组元较多,枝间含低熔点组元原子多,造成同一晶粒内部成分的不均匀现象。

97、临界变形度

给定温度下金属发生再结晶所需的最小预先冷变形量。98、电子化合物

电子化合物是指由主要电子浓度决定其晶体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又称休姆-罗塞里相。凡具有相同的电子浓度,则相的晶体结构类型相同。

99、同质异构体

化学组成相同由于热力学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晶体结构。

100、再结晶温度

形变金属在一定时间(一般1h)内刚好完成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101、布拉菲点阵

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102、配位多面体

原子或离子周围与它直接相邻结合的原子或离子的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称为原子或离子的配位多面体。103、施密特因子

亦称取向因子,为cosΦcosλ,Φ为滑移面与外力F中心轴的夹角,λ为滑移方向与外力F的夹角。

104、拓扑密堆相

由两种大小不同的金属原子所构成的一类中间相,其中大小原子通过适当的配合构成空间利用率和配位数都很高的复杂结构。由于这类结构具有拓扑特征,故称这些相为拓扑密堆相。

105、间隙化合物

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相,通常称为间隙化合物。106、大角度晶界

多晶材料中各晶粒之间的晶界称为大角度晶界,即相邻晶粒的位相差大于10o的晶界。

107、小角度晶界

相邻亚晶粒之间的位相差小于10o,这种亚晶粒间的晶界称为小角度晶界,一般小于2o,可分为倾斜晶界、扭转晶界、重合晶界等。

108、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系开动所需的最小分切应力;它是一个定值,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与外力取向无关。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

神经病学Neurology 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 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 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 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和 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 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 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去皮质综合征:因双侧皮质广泛受损导致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留。表 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姿势呈去皮质状态(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足屈曲)。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唇、腭、 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无力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 的现象。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非流利,口语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严重听理解 障碍,听觉正常,表达流利但难以理解,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晕厥: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常 在白天、站立时发作。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1. Determine the Miller indices for the plane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unit cell: A:(2 1 -1) B:(0 2 -1) 2. Show that the atomic packing factor for HCP is 0.74. Solution: This problem calls for a demonstration that the APF for HCP is 0.74. Again, the APF is just the total sphere-unit cell volume ratio. For HCP, there are the equivalent of six spheres per unit cell, and thus Now, the unit cell volume is just the product of the base area times the cell height, c. This base area is just three times the area of the parallelepiped ACDE shown below.

The area of ACDE is just the length of CD times the height BC. But CD is just a or 2R, and 3. For both FCC and BCC crystal structures, the Burgers vector b may be expressed as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_3

神经病学Neurology 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 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 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 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 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 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 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去皮质综合征:因双侧皮质广泛受损导致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留。表 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姿势呈去皮质状态(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足屈曲)。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唇、腭、 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无力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 的现象。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非流利,口语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严重听理解 障碍,听觉正常,表达流利但难以理解,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晕厥: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

查看文本 习题 一、名词解释 金属键; 结构起伏; 固溶体; 枝晶偏析; 奥氏体; 加工硬化; 离异共晶; 成分过冷; 热加工; 反应扩散 二、画图 1在简单立方晶胞中绘出()、(210)晶面及[、[210]晶向。 2结合Fe-Fe3C相图,分别画出纯铁经930℃和800℃渗碳后,试棒的成分-距离曲线示意图。 3如下图所示,将一锲形铜片置于间距恒定的两轧辊间轧制。试画出轧制后铜片经再结晶后晶粒大小沿片长方向变化的示意图。 4画出简单立方晶体中(100)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与(001)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交割前后的示意图。 5画图说明成分过冷的形成。 三、Fe-Fe3C相图分析 1用组织组成物填写相图。 2指出在ECF和PSK水平线上发生何种反应并写出反应式。 3计算相图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可能的最大含量。 四、简答题 1已知某铁碳合金,其组成相为铁素体和渗碳体,铁素体占82%,试求该合金的含碳量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2什么是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三者的滑移线各有什么特征,如何解释?。 3设原子为刚球,在原子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试计算g-Fe转变为a-Fe时的体积膨胀率;如果测得910℃时g-Fe和a-Fe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3633nm和0.2892nm,试计算g-Fe转变为a-Fe的真实膨胀率。 4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有何异同? 5可否说扩散定律实际上只有一个?为什么? 五、论述题 τC 结合右图所示的τC(晶体强度)—ρ位错密度 关系曲线,分析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及其机制。 晶须 冷塑变 六、拓展题 1 画出一个刃型位错环及其与柏士矢量的关系。 2用金相方法如何鉴别滑移和孪生变形? 3 固态相变为何易于在晶体缺陷处形核? 4 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225)晶面上的原子排列图。 综合题一:材料的结构 1 谈谈你对材料学科和材料科学的认识。 2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3 说明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有何不同?其中有何须注意的问题? 5 画出三种典型晶胞结构示意图,其表示符号、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各是什么? 6 碳原子易进入a-铁,还是b-铁,如何解释? 7 研究晶体缺陷有何意义? 8 点缺陷主要有几种?为何说点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神经病学 名词解释及简答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下行至脊髓的称皮质脊髓束,至脑干运动神经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引起痉挛性瘫痪,肌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早期不出现肌萎缩。 2.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轴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弛缓性瘫痪,肌力降低、肌萎缩,深反射消失。 3.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4.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若一侧桥脑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及双侧侧纵束同时受到破坏,则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即两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收,向病灶对侧注视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收,两眼聚运动仍正常。 5.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中脑上丘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病变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累及上丘的破坏性病灶可导致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6.阿-罗瞳孔(Argyell-Robertson瞳孔):发生在神经梅毒病人中,在半数左右的脊髓痨或者麻痹性痴呆病人中出现,主要是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调节反射是在看东西有远向近时,两眼向中间辐辏、瞳孔缩小)。 7.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其临床意义不明。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只在暗处用强光持续照射时瞳孔缓慢收缩,停止光照后瞳孔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缓慢出现喝缓慢恢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伴四肢腱反射消失(下肢明显)。若伴节段性无汗和直立性低血压等,称为艾迪综合征(Adie syndrome)。 8.膝状神经节损害时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称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 9.华勒变性:是指神经纤维受各种外伤断裂后,远端神经纤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断端远侧的轴突由于得不到胞体的营养支持,只能生存几天,以后很快发生变性、解体。残骸由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断端近侧的轴突和髓鞘可有同样变化,但仅破坏l~2个郎飞结即停止。轴突断裂的胞体发生一系列改变(如染色质分解)准备修复断裂的轴突。靠近胞体的轴突断裂也可以使细胞体坏死。 10.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皮肤、黏膜的痛、温、触觉。起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和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位于侧丘系外方上行,止于背侧丘脑腹后侧核。 11.薄束、楔束:薄束、楔束位于脊髓白质后索,传导同侧的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其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其中第四胸节以下的形成薄束,来自胸4以上的组成楔束,向上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1.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3.闭锁综合症:是指基底动脉的脑桥支闭塞致双侧脑桥基底部梗死。 4.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血管比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空腔,故称腔隙性梗死。 5.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1.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脚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椎体细胞及椎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病。 2.额颞叶痴呆:指一组与额颞叶变性有关,以明显的人格,行为改变和认知障碍为特征的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综合征。 3.路易体痴呆:指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波动性认知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以视幻觉为突出代表的精神症状。 4.血管性痴呆:指包括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脏和循环障碍引起的低血流灌注所致的各种临床痴呆,Hachinshi缺血评分量表》7分。 5.多系统萎缩:指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 1.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一组脑和脊髓以髓鞘破坏或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α-Fe、Mg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的原子直径为A,求Cu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3Cu的原子数。 7. 已知Al相对原子质量Ar(Al)=,原子半径γ=,求Al晶体的密度。 8 bcc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bcc转变为fcc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14. 在立方晶系中的一个晶胞内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15 在六方晶系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16.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内同时画出位于(101),(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17. 在1000℃,有W C为%的碳溶于fcc铁的固溶体,求100个单位晶胞中有多少个碳原子(已知:Ar(Fe)=,Ar(C)=) 18. r-Fe在略高于912℃时点阵常数a=,α-Fe在略低于912℃时a=,求:(1)上述温度时γ-Fe和α-Fe的原子半径R;(2)γ-Fe→α-Fe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率;(3)设γ-Fe→α-Fe转变时原子半径不发生变化,求此转变时的体积变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讲解学习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四组症状: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休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三偏综合征:内囊完全损伤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脑出血和脑梗塞。 体象障碍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痛觉缺失和幻肢症等。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 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得四组症状 :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与断联休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得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得过度兴奋表现。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得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得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与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三偏综合征:内囊完全损伤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偏盲与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脑出血与脑梗塞。 体象障碍就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得存在、空间位置与各部分之间得关系认识障碍。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痛觉缺失与幻肢症等。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③病灶侧共济失调; 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 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与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与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四肢瘫痪。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与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与对侧交叉过来得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得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一侧或两侧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神经病学名词及问答题 1、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定位诊断:即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还是肌肉,并应判 断病变为弥散性、局灶性、多灶性还是系统性。 3、定性诊断:是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病史、主要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病因及性质。 4、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 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 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5、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轴突,是接受锥体系 统、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 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6、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 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玻璃 体下片状出血。 7、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 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对声光刺激敏感,安静环 境、休息可缓解,特异性药物为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 8、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 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9、痫性发作:是指癫痫临床上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的全过程,一个患者可有一种或多 种形式的痫性发作。 10、癫痫综合征:是指在癫痫中由特定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特定癫痫现象,包括各类痫 性发作的组合。 11、癫痫持续状态(SE)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一次 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称“癫痫持续状态”或“癫痫状 态”。 12、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 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 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13、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 ,TH):又称肌收缩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 主要为双侧性轻中度的压迫性或紧束性非搏动性头痛,不伴有恶心,呕 吐,可伴有或不伴有头部肌群的痉挛性收缩及压痛或肌电图改变。14、重症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患者有些在发病早期迅速恶化或进展过程中突然加 重,出现呼吸肌逐受累,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换气功能时称重症肌无力。 15、脊髓休克:脊髓急性横贯性病变时,受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肌张力减低,深浅 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截瘫肢体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伴二便潴留,常见于急性脊髓炎早期。 16、缺血半暗带:位于急性脑梗死灶周围,其仍存在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 尚有大量可存活的脑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使脑功能改善,损伤 仍然可逆,脑神经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如脊髓病变位于T9-11,可致 下部腹直肌无力,患者在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上部腹直肌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3-1 名词解释 (a)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 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 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 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 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 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 (b)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 种价离子,其中: (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 (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 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参见2-5题解答。1:1和2:1 (b)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 及实例如下: (1)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2)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3)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4)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3-3 MgO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O2-半径为0.140nm,计算MgO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神经病学简答题名词解释

3.试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类型。 1)成年型Ⅰ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ⅢB中度全身型Ⅳ迟发重症型Ⅴ肌萎缩性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1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波动性;有“晨轻暮重”现象,持续活动肌无力加重,短期休息后好转。2.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多以脑N支配的肌肉最先受累;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出现表情淡漠、苦笑面容;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发音障碍。3.重症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辅助检查:1血,尿,脑脊液检查正常,肌电图检查2重复神经电刺激3 AChR抗体滴度的检测 5胸腺CT MRI有助于诊断试验:1疲劳试验2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鉴别诊断:肉毒杆菌中毒、延髓麻痹、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Lamber-Eaton肌无力综合征 4.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则? 1)保呼吸道通畅2)抗胆碱酯酶药物,溴斯的明3)肾上腺皮质激素,小剂量开始4)免疫抑制剂5)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5.简述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急性亚急性起病 2)病前有感染史 3)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4)末梢感觉障碍伴脑神经受损 5)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6)肌电图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吉兰—巴雷综合症GBS临表:1、感染、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呼吸肌麻痹3、未梢型感觉障碍4、脑神经麻痹5、自主神经症状:多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等6、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治疗:1血浆置换 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3皮质类固醇 4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 5辅助呼吸 6对症治疗并预防并发症 鉴别诊断:脊髓灰质炎、周期性瘫痪、急性脊髓炎 8.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哪些①前者发病较急,后者急骤;②前者安静发病,后者多在活动时发病;③前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明显或无、后者明显;④前者脑膜刺激征阴性,后者常为阳性;⑤脑脊液前者正常,后者压力高,为血性;⑥CT检查前者为脑内低密度区、后者为高密度影。 癫痫药物治疗原则:按发作类型选药;药物剂量从低限开始,无效时再逐渐增加;合并用药时应避免药理作用相同,副作用相似的药物合并应用;定时果查肝肾功能、血象以防药物副作用;规律性取药每日数次服用;用药疗程长,一般控制发作后数年才减药,且逐渐减量,均忌骤停。9.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如何处理?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者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至发作间歇中意识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处理①在给氧,防护的同时,应从连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④防治脑水肿药物;⑤降温;⑥抽搐停止后,肌注苯巴比妥维持,意识清醒后改口服。药物选择:药物特点能静脉给药,可快速进入脑内阻止癫痫发作,无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在脑内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防止再次发作 1地西泮 2地西泮加苯妥英钠 3苯妥英钠 410%水合氯醛 5副醛三维持治疗临床特点: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重复性 10.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如何鉴别? ①肌张力,前者增高,后者降低;②腱反射,前者活跃亢进,后者减弱;③病理反射,前者阳性,后者阴性;④肌萎缩,前者无,后者明显;⑤瘫痪特点,前者以肢体为主,后者以肌群为主。11.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周围性面瘫:病侧额纹减少,闭眼不拢、眼裂较大、鼻唇沟度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对侧,鼓腮吹口哨时病受侧是由于神经核或核下性病变。中枢性面瘫:只出现病变对侧下半部后的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度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对侧,是由核上的皮质延脑束或皮质运动区病变。 13.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依据有①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 ②脑膜刺激征阳性;③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④排除脑膜炎与脑出血。前者开始有发热,脑脊液白细胞高,非血性脑脊液,后者意识严重,发病时即出现偏瘫等脑实质损害表现。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预防复发。治疗:头颅CT并腰穿放出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保持大便通 畅和情绪稳定、预防再出血绝对卧床休息、控制血压,外科手术去病因,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10.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一般治疗 1.颅内高压者脱水降颅压2.高热者降温抗惊厥3.头痛严重者给予镇痛4.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5.加强护理对症治疗:1.抗结核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2.皮质类固醇激素 颅内感染(病毒性、细菌性、结核性)的鉴别? 15.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脑梗死脑出血 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多为60岁以下 起病状态安静或睡眠中活动中或情绪激动 起病速度十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十分钟或数小时达到高峰 全脑症状轻或无头痛、呕吐、嗜睡等高血压症状 意识障碍轻或无多见且较重 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多为均等性偏瘫(基底节区) CT检查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脑实质内高密度 脑脊液无色透明可有血性 脑梗死治疗原则:1超早期治疗: 2个体化治疗: 3整体化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 1血压:缺血性卒中中急性期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特殊处理,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平均动脉压>130,慎重降压 2吸氧和通气支持3降低颅内压, 4感染:呼吸支持和和抗生素 5上消化道出血:常规静脉抗溃疡药物,6发热:物理降温,人工亚冬眠 7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药物肝素 8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9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0心脏损伤:减轻心脏负荷11癫痫:一般不预防,相应处理特殊治疗:1静脉溶栓 2动脉溶栓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4抗凝治疗 5脑保护治疗 6血管内治疗7外科治疗 8康复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