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离科学-第三章-色层(之1) b

分离科学-第三章-色层(之1) b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分章节)

第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 [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 (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 (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 a=b, 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 {111}, 1110}, {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 [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完整版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 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定 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 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的,达到固-液 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 3)层析分离,是利用各组分(、、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的不 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和流动相上的亲和性差异,利用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4)吸附分离,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 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 (印迹分子) 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 6)反渗析,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 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共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 物(称为)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8)离子交换分离,通过分子中的活性离子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 交换剂上,然后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吸附物质再从离子交换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9)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密度差,使之发生相对 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 10)液膜分离,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隔开两个液 相,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收液,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 11)临界胶团浓度,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的最低浓度 12)液膜分离, 13)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相对不同,液相色谱分为和反相色谱。流动相大于固 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合相色谱可作反相色谱。 14),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分离是借助于 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2范文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截留率:指溶液经超滤处理后被膜截留的溶质量占溶液中该溶质总量的百分率。 水通量: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0.35MPa25℃下试验透过水的速度。 浓差极化: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表面附近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 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平衡的定量反映。 萃取因素: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包括聚合物体系无机盐离子体系PH体系温度及细胞温度的影响。 带溶剂:易溶于溶剂中并能够和溶质形成复合物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容易分解的物质也称为化学萃取剂。 结晶:.物质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形成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生长必不可少的核心。 重结晶:利用杂质和洁净物质在不同溶剂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操作。 双水相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的分离操作。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 离子交换技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 膜污染: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凝聚值: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 精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及回流手段来实现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最小回流比:当回流比减小到某一数值后使两操作线的交点d落在平衡曲线上时图解时不论绘多少梯级都不能跨过点d表示所需的理论板数为无穷多相应的回流比即为最小回流比萃取精馏:向原料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萃取剂或溶剂以改变原有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得到分离。 共沸精馏:体系中加入一个新的组分称为共沸剂共沸剂与待分离的组分形成新的共沸物用精馏的方法使原体系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错流过滤称切向流过滤:在压力推动下悬浮液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滤饼很薄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 比移值:在薄层色谱中被测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 二、简答题 1.简述进行料液予处理的目的并说明常用的料液预处理方法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方法:凝聚和絮凝加热法调节悬浮液的PH值杂蛋白的去

分离科学与技术试卷(A)

合肥师范学院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考核类型: 考试形式: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10分) 1.在低浓度时Nernst 分配定律可表述为( ) A.K D =[A] O /[A] W B. K D =[A] W /[A] O C. K D =∑[A] O /∑[A] W D.K=D 2.单级萃取时位达到有效分离组分A 和组分B 的重要条件是( ) >≧≤>> A. S f <104 B.D A /D B <104 C. D A =D B D. S f ≥103 3.萃取分离中一般要求分配比D 值应( ) A.D ≤10 B.(总C O )/ (总C W )≥10 C.D ≥1 D. D <1 4.萃取百分率Q 设萃取次数为n,则第n 次萃取的萃取率Q n 应表述为( ) A. ()n w n O w V Q D V V =?+ B.Q n = 1-()w O w V D V V ?+ C. ( )/n w O D Q D V V =+ D. ()1n D Q D =+ 5.在反相色谱中,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的物质。 A.极性弱 B.离子化合物 C.极性强 D.中等极性 二、填空题(10分) 1.分离是( ) 2.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是( )。 3.均匀沉淀原理是( )。 4.色谱中理论塔板高度定义为( )。 5.在色谱中,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保留时间记为( )。 6.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大,选择性越( )。 7.利用硫化铜沉淀的形成,使溶液中的Hg 2+一起沉淀下来,此处CuS 称为( ) 剂,这种方法叫分离法。 8.萃取体系由( )组成。 9.液膜是悬浮在液体中很薄的一层乳液微粒,乳液通常由( )( )和( )制成。 10.一般说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多为( )型,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多为( )型。 三、名词解释(28分) 1.包结化合物: 2.环炉分析: 3.等速电泳: 4.(半萃)pH 1/2: 5.Donnan 平衡(亦称膜平衡): 6.流动载体: 7.分离因子: 四、问答题(28分)

1 传质学基础(讲稿)

第七章 吸 收 Absorption 吸收与精馏一样同属于质量传递(即体系分离前后组成回发生变化),吸收(absorption)是依据不同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让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溶剂相接触,使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溶液,难以溶解的组分保留在气相中,从而达到混合气体初步分离的操作。 本章首先介绍传质学的基础知识,通过三传的对比分析,突出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能量传递在研究方法上的可类比性;最终达到在工程实践中合理地设计及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调节与控制。 第一节 传质学基础 1.1 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混合物组成表示法 质量分率a(w) m A / m 无因次 摩尔分率x n A /n 无因次 体积分率x v V A /V 无因次 摩尔浓度c A n A /V mol/m 3 质量浓度c A m A / V kg/m 3 摩尔比X(Y) n A /n B 无因次 混合物组成换算关系 a~x ∑=i i i i M a M a x // x v ~x ∑??=i i i v i i i v M x M x x //ρρ 思考:a~ x v 的关系 例1 已知乙醇的浓度c A 为546kg/m 3,求乙醇在水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摩尔分数和摩尔比及溶液密度。已知纯乙醇、水的密度为780kg/m 3和1000 kg/m 3。 解:取1 m 3溶液作为基准, 则乙醇含量为546 kg , 乙醇体积为546/780=0.700m 3, 乙醇摩尔数为546/46=11.87kmol ; 水的体积为0.300 m 3,水的质量为0.30×1000=300 kg ,水的摩尔数为300/18=16.67kmol ; 乙醇的质量分数a=546/(546+300)=0.645; 乙醇的摩尔分数x=11.87/(11.87+16.67)=0.410; 乙醇的摩尔比 X=11.87/16.67=0.712; 该乙醇溶液密度ρ=546+300=846 kg/m 3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原子半径γ=,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 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1)

1、名词解释 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 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 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的,达到固 -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 3)层析分离,是利用各组分(、、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的不 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和流动相上的亲和性差异,利用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4)吸附分离,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 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 子(印迹分子) 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 6)反渗析,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 施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共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 淀物(称为)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8)离子交换分离,通过分子中的活性离子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 子交换剂上,然后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吸附物质再从离子交换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9)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密度差,使之发生相 对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 10)液膜分离,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隔开两个 液相,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收液,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 11)临界胶团浓度,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的最低浓度 12)液膜分离, 13)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相对不同,液相色谱分为和反相色谱。流动相大于 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合相色谱可作反相色谱。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节水到哪里去了? 1、想一想,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就干了,这是什么现象? 答:蒸发 2、水是我们常见的( A ) A、液体 B 气体C固体 3水的三种形态? 固体液体气体 4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水是液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 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5举例说出生活中蒸发现象? 下雨天地面有积水,通过阳光的照射水慢慢消失了。 洗的衣服,放在外面晾晒,慢慢就变干了。 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1 温度 2 风 3 空气接触面积 第二节水沸腾了 1、水沸腾的温度是(A ) A 100℃ B 98℃ C 0℃ 2、给水加热后,水的体积会(A) A 变大 B 没有变化 C 变小 3、水沸腾时大量气泡(A) A 上升 B 下降C不变 4、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的温度(A )蒸发(C ) A、越高 B 越低C越快 5、说一说烧开水的过程,说一说水中气泡会发生哪些变化? 烧开水时,气泡由少变多,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B ) A 升高 B 不变C降低 第三节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B )0℃,水的温度下降到(C )时,水开始结冰。 A 高于 B 低于 C 0℃D10℃ 2、(C )的变化会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A颜色 B 容器 C 温度 3、冰是怎样的物体? 无色无味透明,坚硬有一定的体积,不会流动。 4、水结冰时,温度(A ),说明水向周围()热量。 A 降低,放出 B 降低吸收 C 升高吸收

第四节冰融化了 1、冰开始融化的温度是() A、﹣5℃ B 10℃ C 0℃ 2、冰融化成水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变成()。 A 液态固态 B 气态液态 C 固态液态 3、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但要向外界()大量的热量。 A不变B变化 C 吸收D放出 4、冰块周围的温度升高,会使()。 A冰融化的速度变慢B冰融化的速度变快 C 冰融化的速度没有变化 5、冰融化成水,他的体积增大了()。 6、冰融化成水后,他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7、水和水蒸气、冰的相同点不同点? 第五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 1、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 A食盐B沙子 C 碱D味精 2、因为牛奶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它() A 有沉淀 B 能均匀分布在水中 C 能过滤出来 3、酒精能溶解在水中,水不能溶解在酒精中() A 对 B 错 4、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A 对 B 错 5在相同的水中,等量的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A 相同的 B 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

传质过程基础习题

第一章传质过程基础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2分)https://www.doczj.com/doc/4916647904.html,/month.200807.html 1. 传质通量与_____相对应。 A. ; B. ; C. ; D. 。 2. 传质通量j A与_____相对应。 A.; B.; C.; D. 。 3. 传质通量与_____相对应。 A. ; B. ; C. ; D. 。 4.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通常发生在_______单元操作过程中;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通常发生在_______单元操作过程中。 5. 描述动量和质量传递类似律的一层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两层模型是 _____________;三层模型是_______________。 6. 通常,气体的扩散系数与_____________有关,液体的扩散系数与_____________有关。 7.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流传质系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流传质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8. 对流传质系数与推动力_____相对应。 A. ; B. ; C. ; D. 。

9. 推动力与对流传质系数_____相对应。 A. ; B. ; C. ; D. 。 二、计算题(40分,每题20分) 1. 在一根管子中存在有由CH4(组分A)和He(组分B)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压力为1.013×105 Pa、温度为298K。已知管内的CH4通过停滞的He进行稳态一维扩散,在相距0.02m的两端,CH4 的分压分别为Pa及Pa,管内的总压维持恒定。扩散条件下,CH4 在He中的扩散系数为m2/s 。试求算CH4的传质通量。 2. 298 K的水以0.5 m/s的主体流速流过内径为25mm的萘管,已知萘溶于水时的施密特数为2330,试分别用雷诺、普兰德—泰勒、卡门和柯尔本类比关系式求算充分发展后的对流传质系数。 三、推导题(30分,每题15分) 1. 对于A、B 二组元物系,试采用欧拉(Euler)方法,推导沿x、y方向进行二维分子传 质时的传质微分方程。设系统内发生化学反应,组分A的质量生成速率为kg/(m3·s) 2. 试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和扩散通量方程,将转换成。 一、选择与填空(30分) 1. 吸收操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将_____,相平 衡常数将_____,溶解度系数将_____。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3. 在吸收操作中,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为_____。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答案 2-1略。 2-2(1)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3b、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2)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3、b/2、c,求出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h:k:l==3:2:1,∴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321); (2)h:k:l=3:2:1,∴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321)。 2-3在立方晶系晶胞中画出下列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001)与[],(111)与[],()与[111],()与[236],(257)与[],(123)与[],(102),(),(),[110],[],[] 答:

2-4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答: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定量:晶胞参数。 2-5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答: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键和氢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共价键的特点是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金属键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的共价键,结合力是离子间的静电库仑力。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分子力很弱。氢键是两个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相结合形成的键,具有饱和性。 2-6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答:等径球最紧密堆积有六方和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2-7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 答: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n个八面体空隙、2n个四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体进行紧密堆积时,可以看成由大球按等径球体紧密堆积后,小球按其大小分别填充到其空隙中,稍大的小球填充八面体空隙,稍小的小球填充四面体空隙,形成不等径球体紧密堆积。 2-8写出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的坐标。 答: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为:(000)、(001)(100)(101)(110)(010)(011)(111)(0)(0)(0)(1)(1)(1)。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 《混合与分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沙子溶解在水中,食盐溶解在水中。[填“能”或“不能”] 2.用小勺装少量盐水放在蜡烛上加热,最后勺子底部会出现 粉末,这是。 3.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两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背上的盐浸湿了,它过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这是因为。 4.我们通常用法,分离水和沙子。 二、判断题。 1.用滤纸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2.在给食盐水加热的过程中,当杯子底部出现食盐颗粒时,说明剩下的盐水中已经没有食盐了。() 3.用非常细的筛子也能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 4.加热食盐水时,分离后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了。() 三、选择题。 1.我们说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 A.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将沙子分离出来 B将沙子放入水中,搅拌后水变浑浊,容器底部有大量颗粒 C.将沙子放入水中,搅拌,看不到颗粒了

2.我们通常用()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A. B. C. 3.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完全蒸发之后熄灭酒精灯 B.加热后,立即用手拿蒸发皿移放在桌面上 C.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用酒精灯加热浓盐水,最后我们能见到()。 A.什么也没有 B.细小的白色颗粒 C.一颗颗很大的黑色颗粒 四、简答题。 给你一杯食盐水,你怎样将食盐和水分离开,请说出两种方法。五、综合分析。 乐乐不小心将沙子混进食盐中了,他想将食盐和沙子分开,得到干净的食盐,你能帮助他吗? 1.将食盐和沙子分开,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我们观察到()。 A.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颗粒 B.在滤纸上留下了沙子 C.过滤后的液体变浑浊了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地的题目答案详解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

传质分离工程 2012夏期末考试复习题

试卷A/B 一、填空题:(共计25) 1.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传质分离过程可以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常见的平衡分离过程有精馏、吸收、闪蒸。(5分) 2.多组分精馏的FUG简捷计算法中,F代表Fenske 方程,用于计算N m ,U代表Underwood 公式,用于计算R m ,G代表Gilliland 关联,用于确定实际理论板数N 。(6分) 2.在多组分精馏的FUG简捷计算法中,用Fenske 方程计算N m,用Underwood 公式计算R m,用Gilliland 关联确定N 。(6分) 3.The driving force for gas absorption is 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与溶液中溶质的平衡蒸气压力之差。(2分) 4.泡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泡点计算可分两种:泡点温度计算和泡点压力计算。(2分) 4.露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露点计算可分两种:露点温度计算和露点压力计算。(2分) 5.多组分吸收简捷计算中所用到的Horton-Franklin方程关联了吸收因子、吸收率、和 理论板数。(3分) 6.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中围绕平衡级所建立的MESH方程分别是指:物料衡算方程,相平衡关系,组分摩尔分率加和方程和热量衡算方程(4分) 7共沸精馏是:原溶液加新组分后形成最低共沸物,塔顶采出。(3分) 7萃取精馏是:原溶液加新组分后不形成共沸物且新组分沸点最高,从塔釜采出。(3分)

二、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共计10) 1.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馏出液中除了 A 外没有其他 C 。(2分) A. heavy key component; B. light key component; C. heavy non-key components; D. light non-key components. 1.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釜液中除了 B 外没有其他 D 。(2分) A. heavy key component; B. light key component; C. heavy non-key components; D. light non-key components. 2.多组分精馏过程最多只能有b) 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过程最多只能有a) 个关键组分(2分)。 a) 1 b) 2 c) 3 d) 4 3.The extent of separation achieved between or among the product phases for each of the chemical species present in the feed depends on the exploitation of differences in molecular分子性质、thermodynamic热力学性质and transport传递性质properties of the species in the different phases present.(4分) A. molecular; B. thermodynamic; C. transport; D. dielectric; E. diffusive; F. pH value. 4.有效能定义为: B= . (2分) A. H-T0S; B. H-TS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谓理想晶体?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谓配位数?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面比较有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2.56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 Cu 的原子数。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26.97,原子半径γ=0.143nm ,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0.02464nm 3;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0.0486nm 3。当铁由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 10. 在面心立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和(034)属六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

分离科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习题与答案 试样的采集及处理 一、填空: 试样的预处理步骤包括(破碎)、(过筛)、(混合)和(缩分)四个步骤。 分解试样一般采用(溶解法)、(熔融法)和(烧结法)三种方法。 二、选择: ( D )1.采样的样品中可能包括采样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在应用样品的检测数据来研究采样误差时,还必须考虑()的影响。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操作误差D 试验误差 ( A )2.物料按特性值变异性类型可以分为( ) A 均匀物料和不均匀物料 B 随机物料和非随机物料 C 定向物料和周期性物料 D 混合性物料和纯净性物料 三、判断: ( × )1.只要做好采样中的质量保证,就能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 √ )2.在痕量分析中,纯度是选择溶剂的重要标准。 ( √ )3.高氢酸共沸溶液沸点为203℃。 ( √ )4.碳酸盐熔融一般在铂坩埚中进行,含硫熔剂的熔融不能用铂坩埚。 四、问答:

1.试样处理时,破碎过程中会引起试样组成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⑴在粉碎试样的后阶段常常会引起试样中水分含量的改变。⑵破碎机研磨表面的磨损,会使试样中引入某些杂质,如果这些杂质恰巧是要分析测定的某种微量组分,问题就更为严重。⑶破碎、研磨试样过程中,常常会发热,而使试样温度升高,引起某些挥发性组分的逸去;由于试样粉碎后表面积大大增加,某些组分易被空气氧化。⑷试样中质地坚硬的组分难于破碎,锤击时容易飞溅逸出;较软的组分容易粉碎成粉末而损失,这样都将引起试样组成的改变。因此,试样只要磨细到能保证组成均匀和容易为试剂所分解即可,将试样研磨过细是不必要的。 2.试样分解使用熔融法有哪些缺点?怎么样尽量避免这些缺点对分析的影响? 答:⑴熔融时常需用大量的熔剂(一般熔剂质量约为试样质量的十倍),因而可能引入较多的杂质; ⑵由于应用了大量的熔剂,在以后所得的试液中盐类浓度较高,可能会对分析测定带来困难; ⑶熔融时需要加热到高温,会使某些组分的挥发损失增加; ⑷熔融时所用的容器常常会受到熔剂不同程度的侵蚀,从而使试液中杂质含量增加。 因而当试样可用酸性溶剂(或碱性溶剂)溶解时,总是尽量避免应用熔融法。如果试样的大部分组分可溶于酸,仅有小部分难于溶解,则最好先用溶剂使试样的大部分溶解。然后过滤,分离出难于溶解部分,再用较少量的熔剂熔融之。熔块冷却、溶解后,将所得溶液合并,进行分析测定。

分离科学与技术

分离科学与技术 摘要:分离科学技术,贯穿于整个工艺过程,是获得最终产品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的手段。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环节都离不开分离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在医药方面,分离科学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医药的不断开发研究及人们对药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分离科学和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各种新技术逐渐被人们所开发、利用。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CO2 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微波、超声波的提取分离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讨论了药学领域中各种分离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分离科学技术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CO 超临界萃取技术 2 膜分离技术 一、前言 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大多数是以混合状态存在。它们往往需要加以分离或提纯,才能为人们合理利用。化学、石油、冶金、食品、生化、医药、电子和原子能等工业,无不广泛应用分离科学。分离是指将某一体系混合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分离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过程。这种混合物可以是原料、反应产物、中间物体或废弃物料[1]。分离技术是药物分析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是人类客观准确地认识自然界和深层合理地开发利用天然资源的必要工具,是当今生命科学、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环保、仪器等相关高科技领域从新产品研制、生产到检验中不可缺少的尖端技术。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促使一些常规分离技术,如精馏、吸收、萃取、吸附、结晶等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更促使一些新型分离技术如膜分离、色谱分离、超临界萃取等得到重视、开发和研究。分离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进生物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为人类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财富。 分离技术不但可用于西药的分析测定,在中药的研究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中药是我国的瑰宝,但对于绝大多数临床疗效肯定的中药,我们并不清楚是何种成分起的作用,这也是中药在国际上没有获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原因。中药化学成分被公认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来源,为了有效、合理地利用中药资源,对中药成分分离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分离技术更多地应用在中药成分分离的研究工作中。这就为中药现代化,早日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从当前国内外生物与化学类科研生产中采用的分离分析技术状况来看,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