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智模型四剑客

心智模型四剑客

心智模型四剑客
心智模型四剑客

?心智模型四剑客:prelude - [用户研究]一年多前曾就心智模型进行过简单的探讨,近日终于有机会对文中提及的ZMET隐喻诱导术进行实践。然而在此过程中,挖出了远多于一种方法论,除了实践过程充满挑战并及其有趣,新技术手段的发现也让人兴奋十足。穷尽百页、几十篇论文,更觉探索方法论之源头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将通过四篇文章,依次介绍:凯利方格法(Kelly Repertory Grid)、手段目标链模型(Means-End Chain Model)、攀梯访谈法(laddering technique)以及最终的ZMET隐喻诱导术。除了包括它们的基础定义,还包括在UX领域可以有怎样的应用,以及一些实践心得。

至今国内UX领域似乎还没有这方面的应用文章,希望通过分享,能让这些好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心智模型四剑客:图想,ZMET - [用户研究]

?

ZMET(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即Zaltman隐喻抽取术,是一种结合非文字语言(图像)与文字语言(深入访谈)的市场研究方法,皆在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对品牌的态度、情感,以及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过往消费经历、对消费体验的期望所构成的心智模型。它糅合了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凯利方格法、手段目的链与攀梯术已在前文中详细介绍过)

ZMET 的发明者Zaltman认为,传统市场调研是以语言为中心的(verbal cencric),像问卷、焦点小组这类方法,更适合研究在消费者意识层面已经熟悉的事物。对于消费者熟悉的品牌/产品,通过问卷所揭示的购买倾向与实际消费行为关联度较高,对于新产品则未必。而且,许多想法和感觉是消费者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是一种深层的体会认知。

ZMET的几大假设

?多数社会交流是非言语的;

?思想以图像的形式出现;

?隐喻是认知的核心;

?认知植根于亲身体验中;

?理性、情感和体验相互交织

?深层次的思维结构是可被获知的

因此,ZMET皆在通过非文字语言的方式,结合投射等技巧,挖掘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思考。它无法证明普遍性趋势,更适合用于挖掘新的创意、需求。

ZMET主要应用于品牌研究、营销研究,适合调研比较宏观的主题,如品牌认知、品牌定位、营销主题等。举例来说,使用ZMET去研究买机票这个具体的操作行为,是没意义的,但它适合研究旅行/

出行这件事。在UX领域,也能找到ZMET的立足点,比如新产品的创意发散、界面色彩与风格研究之类。当然,在笔者实践中发现,ZMET并非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研究方法:耗时长、执行过程繁琐。但它的特质使之与设计师工具箱中的情绪板(mood-board)颇具关联,这也是笔者目前想到的、使ZMET 成为一种经济化的方法的应用。

二、基本步骤

除了访谈前步骤,ZMET的完整步骤有10步,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执行8步更为实际。

访谈前步骤:

(1)涉入度量表筛选

由于调研过程比较复杂,要用户配合做一系列活动,因此需要选取涉入度较高的用户。即除了符合样本筛选要求外、对研究主题较感兴趣的用户。筛选主要使用个人涉入量表(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PII)这一标准量表,分数在51到70分者定义为高涉入度用户。

(2)请用户准备图片

筛选、邀约成功后,需要提前给用户发操作指引(标准做法是提前一周),指导他/她操作。例如:

―在下周X的深访开始前,希望您能对过去体验到的XX服务有所回顾,并需要您搜集8 至15 张能代表您对XX的想法与感觉的图片。举个例子,表达对旅行的想法与感觉,可能是这样的一张图片

(图例)

这些图片可以来自报纸、杂志、网络或自行拍摄,可以为数码图片、冲印照片、剪报等。若图片为数码格式,请于XXX前发送至本邮箱。非数码图片,请于调研当日携带过来‖

访谈步骤:

调研当日,用户来到现场后,需要逐一执行以下步骤。

STEP1:说故事Storytelling

请用户逐一描述图片的内容,并询问这些内容如何反映用户对主题的想法与感觉。例如,在笔者关于VIP身份的研究中,用户A小姐带来了以下13张图片,在第一步,她逐一解释了这13张图片,以及这张图是怎样与她对VIP身份的想法与感觉相关联的。

STEP2:遗失的图像Missed Images

请用户描述他/她无法找到的图像,并说明该图像如何反映用户对主题的想法与感觉。该步骤皆在捕捉那些存在用户脑海中、却没法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画面的概念。比如用户B先生提到,他想到的是一个动态生长变化的图景,来表示VIP的不断成长变化。他无法找到相对应的一个静态图像,来表达这些

涵义。

STEP3:分组Sorting

请用户将图片根据意义分类,并为各个分类命名。该步骤的目的是概括出几个核心概念主题。例如,A 小姐将13张图片分成4组,并分别命名如下。

STEP4:概念抽取Construct Elicitation

使用凯利方格法和攀梯术,抽取核心概念

-随机或人工选取三张图片,请用户描述哪两张相似,哪张与其他两张不同

-展开攀梯

具体的技术笔者已在前文详述。该步骤是提炼出后续产出物——概念共识地图(construct consensus map)——的关键。

STEP5:最具代表性图片Most Representative Picture

请用户指出,在带来的所有图片中,哪张最能代表性他/她对于主题的想法与感觉。

STEP6:相反的图像Opposite Images

请用户描述,带给他/她与主题恰恰相反的感觉的图片/图像。

STEP7:感官图像Sensory Images

这是一个利用感官隐喻挖掘概念的步骤,要求用户使用其他感觉来描述最能代表及最不能代表讨论主题的六感。例如,请用户描述,―最能代表您对VIP身份的想法与感觉的颜色/声音/触觉/滋味/气味/情绪是?‖并追问为什么。

STEP8:总结图像Summary Image

让用户创造一个总结图像,该影像由用户自行从所带来的图片中选择并拼制。图像应表达他/她对于主题的想法,并以一段小短文或一段话来描述。

例如,下图是A小姐拼出的总结图像。她的总结说明是:――期望VIP身份能带来很多价值。VIP想进来不是那么容易,但一旦进来就能享受很多折扣,还能带来尊贵的荣誉感和品质感‖

———————————————————————————————————————————————————

在完整的ZMET中,还有两个步骤,分别为:让用户创建短片;让用户在现场利用所有概念创建心智地图。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创建短片对用户要求实在过高,而现场马上将第四步说出来的所有概念进行重新确认,执行上的可行较低,故忽略。

细想以上8个步骤,会发现一些重复的地方,但这是刻意所为,Zaltman指出:

? 所有步骤中,既有偏重思辨的步骤,也有偏重感性思维的步骤,从而使尽可能挖掘得更深,收集到更多的概念。

? 每个步骤之间有所重合交叉,这是为了使重要的构建被凸显,并确认概念间的相关性

三、数据分析

从基本步骤就可以看出,ZMET访谈得到的数据,大量是非常主观、感性、个人的。主要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手段目的链(MEC)的方式一致:编码、建立矩阵、计算得出概念共识地图。

共识地图from 世新大学研究案例探索大學生對MP3 隨身聽之心智模式

但是除了概念汇集,ZMET过程收集到大量感性素材,可以创建一个关于主题的视觉词典(visual dictionary),对于设计、概念收集比较有帮助。

四、ZMET的价值

ZMET的诸多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 耗时长:从选取样本到实际操作到数据分析,整个周期很长,至少几周

- 不可控因素多:

一场研究,事前需要用户选取图片,访谈过程又需要用户配合做很多脑力激荡。但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保持热情。笔者的实践发现,许多用户都觉得选择图片比较困难,必须反复解释说明。有的用户始终局限在很具体的画面,而没有往感性的方向发散。比如用户C先生,将某银行的VIP服务截屏发过来,这都将影响后续概念的抽取的效果。

- 以概念找图?以图挖掘概念?

ZMET的发明,是Zaltman到尼泊尔旅行时获得的灵感。他交给当地人相机让他们自行拍照,后续询问这些照片对拍摄者的意义。尼泊尔人给他描述了形形色色的故事,情节、情景丰富。其中,他发现大部分图片里,人们的脚都被切了一半。原来,人们认为赤脚代表贫穷,因此想隐藏其赤裸的双脚。Zaltman受到启发,进而对图片、隐喻辅助调研进行了一番探索。

图片是ZMET的灵魂,因为访谈是基于图片、以图片为刺激物的。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时代的变化,恰恰就是在找图片的这一环节,使ZMET遭遇了瓶颈。

在ZMET刚刚提出的时代(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还不发达。也就是说,用户更多以在生活中偶遇(serendipity)的形式找到图片,然后带到调研现场。但目前用户基本上都是在搜索引擎输入几个关键词选择图片,也就是说,找图片的过程是概念先行的。先在内心确定了某个概念,再去找与该概念匹配的图片,这就导致发散程度比较低,因为已经预先固着于某几个概念了。

笔者的这次ZMET实践中,发现一名50多岁的女性用户,找来的图片是最―纯粹‖的。她并不懂得图像搜索这个功能,就是寻找那些―看第一眼就给我VIP身份感觉的图片‖。比如,下面这张高度抽象的图片——

(当时我就震精了)

按照笔者的理解,ZMET是希望以图挖概念,但若反过来以概念挖图,是否等于本末倒置?

总而言之,笔者并不是十分推崇ZMET,除非你是有钱的大公司、要做大型品牌调研。但是可以把ZMET 的思想应用起来,在设计构想阶段作为一种创意发散的协助工具。

比如,情绪板是用于确定网站色调、氛围、风格的工具。一般来讲,情绪板是概念先行的:根据某个概念去找匹配的一组图片。但如果确定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对的呢?比如在最近一次VIP改版时,运营确定的概念是‖尊贵‖,因此设计师的稿子大多是金色、紫色等沉稳色系,但从ZMET调研中发现,用户提出的概念更多与―时尚、有趣、亲切贴心‖相关。

因此可以尝试以ZMET的方法制作情绪板,先从生活中凭感性去找一系列图片,然后尝试深入挖掘图片背后隐含的概念。考虑到找真正的用户费时费力,也可以把这个方法用作内部Stakeholders们共同探讨时的工具,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心智模型四剑客系列至此结束了,稍后笔者会将三篇文章转化成更易消化的PPT,并汇总成一篇文章。

最后,分享Zaltman说的一句妙语:

Data don’t dictate anything; data simply promote imaginative thinking.It’s not the information that drives a result, it’s how managers interpret that information. (数据并不主宰任何事物,它仅仅为想象提供了可能。导向结果的并非信息,而是经理们如何阐释信息。)

参考文献

Catchings-Castello,Gwendolyn.(2000). The ZMET Alternative: A nontradi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technique lets marketing researchers analyze what customers want. Marketing Research,

Summer.

7.Glenn L. Christensen,

8.Jerry C. Olson(2002). Mapping Consumers' Mental Models with ZMET.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Volume 19, Issue 6, pages 477–501

Zaltman, G. & Coulter, R.H. (1995). Seeing the Voice of Customer:Metaphor-Based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35, 35-51.

Zaltman, Gerald. (1994). Using The 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to Understand

Brand Images. Journal of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1, 501-507

Zaltman, Gerald. (2002). Hidden Minds.

Zaltman, Gerald. (1996). Metaphorically Speaking: New technique uses multidisciplinary ideas to improve qualitative research. Marketing Research Forum. Vol. 8 No. 2

心智模型四剑客之MEC与攀梯术- [用户研究]

一、攀梯术是什么?

攀梯术是一种一对一深访中使用的探询(probing)技术,用于挖掘人们如何利用某些概念来组织他们关于某事/物的想法,以及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它被广泛运用于营销学,结合手段目标链理论(Means-End Chain Theory,下称MEC),帮助研究者了解消费者如何在产品属性(product attributes, A)和个人价值(values, V)之间产生有意义的关联,从而知晓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因此,在探讨攀梯术之前,需要先了解MEC。

二、手段目标链理论

MEC由Jonathan Gutman等在1982年提出,在该模型提出之前,关于消费者价值观的调研主要采取问卷方式,如Rokeach 价值观测量问卷、价值观列表(LOV)、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问卷(VALS),将消费者按价值观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这种方式更多探讨的是某些产品属性是否重要(if)、重要程度(what

degree),而无法解释它们为什么重要(why)、如何重要(how)。

MEC则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个人价值观和产品属性结合起来解释消费者行为,提出手段价值链的模型以建构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链条由属性(attribute, A)、结果(consequence, C)和价值观(values, V)

三个不同抽象水平的等级构成。消费者实现自己的价值观,是消费的目标;产品属性是取得价值的手段;消费产生的结果是联系这两者的中间环节。三者构成一条属性-结果-价值链(A-C-V,如下图)。

MEC 模型有助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而且它覆盖层面有仨,反映了整个消费决策过程。同时,属性、结果和价值观是消费者对于产品认知的内容(他/她脑海中的产品知识),它们之间的联结构成了认知结构。对于内容和结构的梳理,相当于建立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心智模型。运用在UX领域,适用于分析用户需求,梳理产品功能及利益点点,确定市场定位等。

而攀梯术作为一种访谈技术,是找出属性、结果、价值观之间的关键概念及其联系的重要手段。

三、攀梯术之基本

攀梯术通过一系列直接的探询问句(典型的提问形式是―为什么那对你来说很重要?‖―那对你意味着什么?‖),挖掘出属性(A)、结果(C)、价值观(V),以及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每条A—>C —>V链被称为一条梯子。访谈过程,就是从A―攀向‖V的过程,例如,在最早介绍攀梯术应用的文献中,举出如下经典案例:

研究员:您喜欢哪种口味的薯片?

用户:香蒜味的

研究员:为什么呢?

用户:味道浓

研究员:为什么喜欢味道浓的呢?

用户:这样就不会一次性吃太多了

研究员:一次性吃太多会怎么样吗?

用户:会长胖

研究员:长胖对你意味着什么?

用户:身材不好

研究员:身材好对你来说很重要吗?

用户:我自尊心强,觉得胖了会被人笑话

该段对谈得到的梯子——

那么,作为访谈起始点的A,又如何获取呢?可以从讨论用户感知到的、待比较的产品/品牌/服务的差异开始。差异的抽取有三种基本方式:

(1)三元组比较,即凯利方格法

在所有产品中选三个为一组,让用户说出哪两个相似,哪一个与另外两个不一样,以及为什么

(2)偏好排序

让用户对所有产品按照使用偏好进行排序,然后让用户解释为什么最喜欢/不喜欢某个

(3)自由选取

从一个事先制定的属性列表中抽取概念

对于(1)、(2),可以直接开始攀梯。对于(3),可以凭经验抽取其中一个A展开攀梯,或者将所有A陈列出来让用户进行相对重要性打分,然后选出最重要的一个展开攀梯。

在攀梯的过程中,越往上爬难度越大,并且不时会遇到所谓的block(用户卡壳),因为:

1. 用户想不出为什么

2. 攀得越高、越接近V,层次越抽象,离原本的讨论主题越远,离用户的个人生活越近,会遇到隐私或用户防御的问题

同时,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

1.在访谈过程中,如何在电光火石间判断已到达V?

2.用户一句话可能含若干个A\C\A&C.,如何迅速捕捉下来,然后逐一展开攀梯?

3.在攀梯过程中,往往并非一直往上攀,存在又上又下的过程,研究员如何控制好谈话?

3.诱导?引导?由于攀梯术最大危险在于主动替用户说出概念,因此访谈过程中会变得有点小心翼翼(有点呆滞地只懂不断问为什么),正常的技巧发挥不出来

4.由于老是要绕着弯儿追问为什么,用户可能觉得你很傻,如何让对方不至于讨厌?

5.攀得越高,内容越私人,如何让用户信赖你并敞开心扉?

6.这类访谈对用户和研究员来讲都有点辛苦,如何抗疲劳?

综合一些文献和个人经验,给出两类建议

1、准备篇

- 让访谈环境尽可能舒适放松,准备好饮料零食

- 在开始前向用户说明:

(1). 回答没有对错,只需要表达您自己的观点即可

(2). 如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觉得无法回答,可以直接说出来

2、技巧篇:下面译介在最早详述攀梯术之应用的论文中,举出的五个经典技巧与案例。

(1)情境唤起

通过让用户假想、回忆(使用产品的)情境,引起他/她的思考。

研究员:您说您倾向于在周末与朋友聚会时喝果酒,为什么呢?

用户:因为酒精比较少,但是饱足感强,我就会喝得比较少、比较慢

研究员:为什么跟朋友聚会时,想喝酒精少的酒呢?

用户:不知道啊,没想过

研究员:这样吧,您回忆一下,最近一次跟朋友聚会时喝果酒的场景是什么时候?*

用户:上周末

研究员: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果酒呢?

用户:我不想喝醉

研究员:为什么不想喝醉呢?

用户:喝醉了就没法跟朋友交流啊,我需要融入朋友圈里

梯子:

V 归属感(融入朋友圈里)

C 与朋友交流

C 不喝醉

A 酒精少

(2)假设某物或某状态的缺失

让用户思考,某物/状态如果缺失了会如何。

研究员:您说您倾向于下班回家后喝果酒,因为味道醇厚。为什么下班后需要喝味道醇厚的酒呢?

用户:没为什么,辛苦工作后来一杯,让我感觉满足

研究员:为什么下班后喝一杯让你满足的酒很重要?

用户:不知道啊,喜欢就是喜欢

研究员:如果你家里刚好没有果酒,那你会怎么办?*

用户:可能喝啤酒吧

研究员:和喝啤酒相比,喝果酒有什么差别?

用户:喝啤酒的话,我可能会一直喝下去。但是果酒的话,一杯就差不多了,就想止口了。

研究员:为什么你不希望一直喝下去呢?

用户:喝多了很容易困,早早就睡去了。那我就没法跟我妻子聊天沟通了。

研究员:与你的妻子沟通,对你而言很重要吗?

用户:当然,家庭和谐很重要啊。

梯子:

V 家庭和谐

C 与妻子沟通

C 不容易犯困

A 容易止口

A 味道醇厚

(3)反面攀梯

用户无法说出做某事或想要某种感觉的原因时,可询问他/她不做某些事情,或不想产生某种感觉的原因

研究员:果酒有12盎司和16盎司两种规格,您更常购买哪种规格呢?

用户:我总是买12盎司的

研究员:为什么呢?

用户:不知道啊,习惯吧

研究员:为什么不买16盎司的呢?*

用户:太多了,我喝完一瓶之前,气都跑没了,就只能扔掉

研究员:扔掉啤酒会带来什么问题吗?

用户:让我觉得很浪费钱啊。

研究员:钱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用户:我负责家庭开支的规划,我有责任不乱花钱。

梯子:

V 家庭责任

C 不浪费钱

C 全部喝完

A 12盎司

(4)时间倒流对比

让用户反思过去,并与现状对比

研究员:您说您通常在酒吧的时候会喝果酒,为什么呢?

用户:不知道啊,习惯点这个

研究员:和几年前相比,您现在在酒吧的点酒习惯跟几年前有什么不一样吗?*用户:嗯,现在和以前还是不太一样的

研究员:有什么变化呢?

用户:以前念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喝啤酒。

研究员:那现在为什么喝果酒呢?

用户:现在工作了,和同事出去喝酒,喝果酒看起来比喝啤酒好。

研究员:为什么?

用户:果酒的酒瓶设计和包装,显得比较高端。

研究员:这对你而言很重要吗?

用户:反映一个人的形象嘛,显得比较成熟、职业化,拉近和同事之间的距离。

梯子:

V 拉近和同事之间的距离(归属感)

C 成熟、职业化的形象

C 高端

A 酒瓶设计和包装

(5)重定向:沉默;重述确认

用沉默或通过再次询问确认的方式来鼓励用户继续讲

研究员:您说喜欢果酒里的碳酸,您觉得碳酸有什么好处呢?

用户:没什么特别的吧

研究员:果酒里的碳酸呢?

用户:没什么吧?

研究员:(沉默)

用户:我想起来了,有碳酸的话,口感比较爽。

研究员:爽意味着什么呢?

用户:可以快速止渴啊,特别是刚刚运动完的时候,来一瓶最赞了。

研究员:您刚才提到“赞”,您能具体解释一下这是怎样的感觉呢?

用户:像是一种对自己的犒劳吧,我完成了自己定下来的锻炼目标。

梯子:

V 完成目标(成就感)

C 快速止渴

C 口感爽

A 碳酸

除了上述几种技巧,笔者的个人经验还包括以下几条:

- 在访谈过程中对用户的情绪保持关切,不要层层逼供

- 在进入高层级阶段前,可以直接告诉用户,―接下来我们会谈到的可能更多与你个人相关‖

- 若用户纠结于一些属性细节,可以引导说,―尝试从更抽象/概括的层面来想一下……‖

- 访谈过程中可以适当做快速笔记,把核心概念及时记录下来,以免遗漏

3、小结

攀梯术可以应用在任何形式的访谈中,本质上它反映的是一种层层深入的追问手段。然而攀梯过程对研究员的访谈技巧有着较高要求,最好的方式还是多多练习。

四、攀梯术之数据分析

所有攀梯访谈结束后,数据的汇总与分析有几个步骤:

1. 进行内容分析,将所有ACV分别编码。

2. 建立涵义矩阵(implication matrix),其中表内整数部分表示概念之间(列与对应的行)有直接关系的次数;小数部分,表示要素之间(行与对应的列)有间接(indirect)关系的次数。直接关系是指两个概念在紧邻的梯阶上,间接关系指概念在同一条梯子上但不紧邻(需要通过其他概念连接)。比如下表中,1号概念与12号概念对应值为4.06,表示有4个用户将1与12直接关联,6个用户将它们间

接关联。

3. 建立层级价值图(Hierarchical value map; HVM) 。该步骤还需要先设定截断值(cut-off),即舍弃一些连接值过低的概念。接下来通过逐行逐列分析,将各个概念进行衔接。例如上表中,第一行第一个大连接值出现在(1,10),即1碳酸-10神清气爽之间,而10神清气爽连接到12解渴,12连接到16奖励……以此类推,最终在1-10-12-16-18-22之间建立一条链条。当然,具体的分析还有很多约束,在此不赘述,详见参考文献中给出的案例。

最终建立的HVM示意如下,它可以揭示概念的层级以及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消费者关于研究主题的心智模型,为进一步的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提供参考。

五、攀梯术之延伸

攀梯术已被沿用二十余年,后续还发展出软梯(soft laddering)和硬梯(hard laddering)两种。软梯法是上文所述的深度访谈方式,更适合小样本和探索性研究。硬梯法则是以问卷的形式,―强迫‖用户一定要写出A连接到哪些C和V,更适合大样本验证性研究。

其实,可以完全脱开MEC模型来应用攀梯术,它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抽象、层层深挖。这让人联想到丰田汽车创始人之父丰田佐吉所提出的五问法(five whys),即对于一个问题(表象)进行五次追问,顺着因果链条,找出问题之根本。读者朋友们也可以将之应用于解决各种生活疑难,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能看到更真实的答案。

参考文献

Laddering theory, method,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Reynolds, T. J., & Gutman, J. (1988).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8, 11–35.

Laddering: A Research Interview Technique for Uncovering Core Values

Understanding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the means-end approach to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strategy (pp. 91–118). Mahwah, NJ: Erlbaum.

Introducing a "Means-End" Approach to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hy Users Choose Particular Web Sites Over Others.

Introducing contextual laddering to evaluate the likeability of games with children. Bieke Zaman. COGNITION, TECHNOLOGY & WORK Volume 10, Number 2,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圆来如此简单”经典几何模型之隐圆专题(含答案)

经典几何模型之隐圆”“圆来如此简单” 一.名称由来 在中考数学中,有一类高频率考题,几乎每年各地都会出现,明明图形中没有出现“圆”,但是解题中必须用到“圆”的知识点,像这样的题我们称之为“隐圆模型”。 正所谓:有“圆”千里来相会,无“圆”对面不相逢。“隐圆模型”的题的关键突破口就在于能否看出这个“隐藏的圆”。一旦“圆”形毕露,则答案手到擒来! 二.模型建立 【模型一:定弦定角】 【模型二:动点到定点定长(通俗讲究是一个动的点到一个固定的点的距离不变)】 【模型三:直角所对的是直径】 【模型四:四点共圆】 ` 三.模型基本类型图形解读 【模型一:定弦定角的“前世今生”】 【模型二:动点到定点定长】

【模型三:直角所对的是直径】 【模型四:四点共圆】 四.“隐圆”破解策略 牢记口诀:定点定长走圆周,定线定角跑双弧。 直角必有外接圆,对角互补也共圆。五.“隐圆”题型知识储备

3 六.“隐圆”典型例题 【模型一:定弦定角】 1.(2017 威海)如图 1,△ABC 为等边三角形,AB=2,若P 为△ABC 内一动点,且满足 ∠PAB=∠ACP,则线段P B 长度的最小值为_ 。 简答:因为∠PAB=∠PCA,∠PAB+∠PAC=60°,所以∠PAC+∠PCA=60°,即∠APC=120°。因为A C定长、∠APC=120°定角,故满足“定弦定角模型”,P在圆上,圆周角∠APC=120°,通过简单推导可知圆心角∠AOC=60°,故以AC 为边向下作等边△AOC,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P在⊙O 上。当B、P、O三点共线时,BP最短(知识储备一:点圆距离), 此时B P=2 -2 2.如图1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ABC 的原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移动,∠BOD=30°,顶点A 在射线O D 上移动,则顶点C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为。

集成服务

Integrated Services(Int-Serv)集成服务(Int-Serv) 集成服务,或称Int-Serv,是一种通过使用带宽预留技术在因特网和企业网上提供QoS的模型。正像最初所设计的,因特网仅支持通过多路存取(共享)网络链路尽力传送分组。因为因特网的面向分组的特性以及队列延迟经常变化和拥塞丢失等因素,所以基本上不支持QoS(服务质量)。 Int-Serv模性定义了标识通信流(前往同一目的地的分组流)的方法。因特网话音呼叫即为这方面的示例。Int-Serv概念仅预留所希望的带宽数以支持流的需要,并保护它不受网络拥塞而导致的损坏。预留是通过与前往目的地的路线上的每个网络设备协商的。如果每个设备都有支持流的资源,则会建立预留路径。 RSVP(资源预留协议)是正向发送消息以请求预留,然后逆向发送消息以建立预留的信令协议(如果路线上的所有设备都同意预留资源的话)。 许多人觉得Int-Serv概念过于庞大和困难以致于无法在因特网实现(尽管它适合于企业网络)。与此相反,IETF Diff-Serv模型是一种分类和分组标记系统,它更为关注CoS(服务等级)而非QoS。不管在源地还是在Diff-Serv网络的边缘,都会对数据分组进行分类和标记,然后赋予它们在穿越网络时的适当优先级服务。Diff-Serv更加适合在因特网上实现。请参阅“区分服务(Diff-Serv)”。 最早讨论Int-Serv的文档是RFC1363(AProposedFlowSpecification,September1992)。它提出了可供主机用来请求互联网特殊服务的流规范(即,有关互联网如何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质量该RFC描述了带有可供主机用来描述其流要求的字段的消息结构。该消息通过网络发送,并用于同设备进行协商以获得所需的服务级别。 该RFC还探讨了通信量和延迟特性、队列问题和缓冲区、延迟变差、速率控制以及网络提供保证范围的要求。当时,进行了关于主机是否应协商获得网络资源或互联网络是否应从嵌入在数据通信中的信息推知主机QoS要求的思考。 预留方法最主要的要求之一是查找支持QoS要求的路由。提供给路由选择系统的信息含有吞吐量要求、延迟敏感性(即,如果流是延迟敏感的,则避免使用卫星链路)、容错(应用对丢失数据分组敏感吗?)和延迟偏差容限(话音不能容忍抖动)。理想的情况是网络既可以允许流(接纳),也可以拒绝它。早期的设计者曾考虑过一个方案:主机通过与网络不断“协商”直到可以达成适合的预留! RFC1363作出的最后说明是,必须存在一种机制来执行短时信息交换,以便为流的建立做好准备。这是RFC1633(Integrated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An Overview,June1994)形成其构想的起源。它清楚阐明了一个可行的预留系统。特别是它提到了在网络上预留QoS时需要有资源预留协议(作为必然条件)。在RFC2205(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 Version1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September1997)中介绍了RSVP1版本。 集成服务体系结构最早的Int-Serv规范提倡两种瞄准实时通信的业务类型:保证业务和预测业务。其目标是超越原始因特网体系结构的尽力性质,通过控制端到端数据分组延迟建立

2018中考冲刺专题—隐形圆模型基本类型图形解读与应用

2018年中考冲刺—隐形圆模型基本类型图形解读与应用 一、隐形圆的四大模型 【模型一:定弦定角的“前世今生”】 【模型二:动点到定点定长】

【模型三:直角所对的是直径】 【模型四:四点共圆】 二、“隐圆”破解策略 牢记口诀:定点定长走圆周,定线定角跑双弧。直角必有外接圆,对角互补也共圆。 破解策略:对于一个动点和一个定点之间的最值问题,若动点所在的角为直角,则其运动轨通常为圆。而连接动点所在的圆的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距离加上或减去半径,就可以求出线段的最值。因此在这类题型中,最常做的是辅助圆,找出这个圆所在的圆心,连接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连线,再求出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距离,减去或加上半径即可求出最值. “隐圆”问题的两个依据: 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定长(半径R); 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 1. 利用隐圆求几何最值; 2. 利用隐圆求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上可以转化为求最值,即求出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再

进一步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3. 利用隐圆求弧长,角度等,针对有些平面几何问题,用常规方法求解难度极大,但若能够针对题目的本质特征,恰当地画出隐藏的圆,巧妙运用圆的有关知识找到解题捷径,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三、“隐圆”题型知识储备 四、链接中考—经典例题 【模型一:定弦定角】 1.(2017 威海)如图1,△ABC 为等边三角形,AB=2,若P 为△ABC 内一动点,且满足∠P AB=∠ACP,则线段P B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如图1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ABC 的原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移动,∠BOD=30°,顶点A 在射线O D 上移动,则顶点C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为。 【思考:若∠BOD=45°呢?(提示:需要构造倍角模型)】 3.如图1,点A是直线y=-x上的一个动点,点B是x轴上的动点,若A B=2,则△AOB面 积最大值为_________. 4. 如图1,AC为边长为形ABCD的对角线,∠ABC=60°,点M、N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沿BC、CA向终点C和A运动,连接AM和BN,求△APB周长的最大值___.

人机交互复习题

1.不属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模型的是(D )。 A.行为模型B.结构模型 C.事件-对象模型D.用户模型 2.以下哪个不是交互任务类型的基本对象类型(B ) A.抽象(概念)交互对象B.逻辑交互对象 C.空间交互对象D.时间交互对象 3.下例不属于MVC模型层次的是( D )。 A.模型层B.视图层 : C.控制层D.表示层 4.下面哪个不是Web网站设计的3C原则( C )。 A.简洁B.一致性 C.多样化D.对比度 5.Web界面设计中用户所处地位不正确的是( D ) A.确定Web站点的用户群体,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B.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为用户的共性设计,同时考虑差异。 C.对目标用户群的构成进行分析:Web网站是以提供的信息内容来分类的。: D.用户是系统的主宰,设计时应该让用户参与。 6.人们通常对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A.夸大水平线B.夸大垂直线 C.没有影响D.以上都不对 7.下例哪一项不是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 A ) A.多样化B.集成化 C.智能化D.网络化 8.目前,最具有市场新生力量的手写板是:( C )。 《 A.电阻式压力手写板B.电磁式感应手写板 C.电容式触控手写板D.电阻电磁混和式手写板 9.鼠标与计算机的接口中,下例不正确的是( B )。 A.串行接口B.并行接口 C.PS/2接口D.USB接口 10.用磁盘图标隐喻存盘操作、用打印机图标隐喻打印操作等属于( B )。 A.直接隐喻B.工具隐喻

C.过程隐喻D.表示隐喻 — 11.人们通常对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认识,正确的是(A )。 A.夸大水平线B.夸大垂直线 C.没有影响D.以上都不对 12.下面哪一个设备不是图像输入设备( B ) A.照像机B.鼠标 C.二维扫描仪D.数码摄像机 13.下例哪一项不是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 A )> A.多样化B.集成化 C.智能化D.网络化 14.目前,最具有市场新生力量的手写板是:( C ) A.电阻式压力手写板B.电磁式感应手写板 C.电容式触控手写板D.电阻电磁混和式手写板 15.用磁盘图标隐喻存盘操作、用打印机图标隐喻打印操作等属于( B ) A.直接隐喻B.工具隐喻 C.过程隐喻D.表示隐喻 — 16.不属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模型的是( D ) A.行为模型B.结构模型 C.事件-对象模型D.用户模型 17.LOTOS最大的优越性在于( D ) A.不能构造一套现成的自动化工具 B.有时可以自动进行错误检测 C.语法容易记忆 D它属于形式化的语言 ; 18.下例不属于MVC模型层次的是( D )。 A.模型层B.视图层 C.控制层D.表示层 19.下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 A.业务流程的处理过程对其它层来说是透明的,模型接受视图请求的数据,并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

运用冰山模型分析

运用冰山模型分析《肖申克的救赎》 人力资源0901 彭诏翕 09205120 《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史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因而在公映时成为卖座鼎盛的黑马。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终没有下手。然而一个不幸的巧合发生了——那晚另外有一个人有人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并获判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测安迪只是借用这个空闲享受短暂的自由。这也就是冰山模型的冰上部分,代表表层特征:如知识、技能等,即基准性胜任特征这只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这些特征容易感知,但不能预测或决定能否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现。 但是随后,他被派去当监狱的图书馆管理员,为了争取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他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的扩大而努力着,六年后,他实现了愿望。同时,他开始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黑钱。并且为监狱其他狱警处理其他涉及经济和税务事项所需的文件。这也就体现了冰山模型的第一层级:是与完成工作或与职位有关的必须具备的可观察到的知识和技能,职位和任务能够被恰当地执行所需要的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和职业的培训可以学习到。 价值观等文化方面的第二层级:包括了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这些价值和标准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看法,是一种对文化、价值和传统的特殊看法,涉及到人格和专业框架,包括价值、定位、标准和规范,能够辨认出胜任特征的人格特性,则在60年代,小伙子汤米因盗窃入狱,很快成为安迪和瑞德的

四点共圆模型

共圆模型 模型1 共端点,等线段模型 如图①,出现“共端点,等线段”时,可利用圆定义构造辅助圆. 如图②,若OA =OB =OC ,则A 、B 、C 三点在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上. 如图③,常见结论有:∠ACB =12∠AOB ,∠BAC =1 2 ∠BOC 模型分析 ∵OA =OB =OC . ∴A 、B 、C 三点到点O 的距离相等. ∴A 、B 、C 三点在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上. ∵∠ACB 是?AB 的圆周角,∠AOB 是?AB 的圆心角, ∴∠ACB =1 2 ∠AOB . 同理可证∠BAC =1 2 ∠BOC . (1)若有共端点的三条线段,可考虑构造辅助圆. (2)构造辅助圆是方便利用圆的性质快速解决角度问题. 模型实例 如图,△ABC 和△ACD 都是等腰三角形,AB =AC ,AC =AD ,连接BD . 求证:∠1+∠2=90°. 证明 证法一:如图①, 图① O A C B 图② B O C A 图③ O A B C 2 1B C D A 图① 2 1C D A B 图② 12 B A C E D

∵AB =AC =AD . ∴B 、C 、D 在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A 上. ∴∠ABC =∠2. 在△BAC 中,∵∠BAC +∠ABC +∠2=180°,∴2∠1+2∠2=180°.∴∠1+∠2=90°. 证法二:如图②, ∵AB =AC =AD .∴∠BAC =2∠1.∵AB =AC , ∴B 、C 、D 在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O 上. 延长BA 与圆A 相交于E ,连接CE . ∴∠E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E =AC ,∴∠E =∠ACE . ∵BE 为⊙A 的直径,∴∠BCE =90°. ∴∠2+∠ACE =90°.∴∠1+∠2=90°. 小猿热搜 1.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在△ABC 的外侧作直线AP ,点B 与点 D 关于AP 轴对称,连接BD 、CD ,CD 与AP 交于点E .求证:∠1=∠2. 证明 ∵A 、D 关于AP 轴对称,∴AP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 ∴AD =AB ,ED =EB .又∵AB =AC . ∴C 、B 、D 在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上. ∵ED =EB ,∴∠EDB =∠EBD . ∴∠2=2∠EDB .又∵∠1=2∠CDB . ∴∠1=∠2. 2.己知四边形ABCD ,AB ∥CD ,且AB =AC =AD =a ,BC =b ,且2a >b ,求BD 的长. 解答 以A 为圆心,以a 为半径作圆,延长BA 交⊙A 于E 点,连接ED . ∵AB ∥CD ,∴∠CAB =∠DCA ,∠DAE =∠CDA . ∵AC =AD , ∴∠DCA =∠CDA . ∴∠DAE =∠CAB .在△CAB 和△DAE 中. AD AC DAE CAB AE AB =?? ∠=∠??=? ∴△CAB ≌△DAE . ∴ED =BC =b ∵BE 是直径,∴∠EDB =90°. 在Rt △EDB 中,ED =b ,BE =2a , 1 2 P B A C E D A D 21 P E C B A C B D B C E D A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第1章 1. 人机交互的概念,所涉及的学科及关系。 答: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 人机交互技术与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现技术密切相关。其中,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是人机交互技术的理论基础,而多媒体技术、虚拟实现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 2. 人机交互研究的内容。 答: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有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可行性分析与评估、多通道交互技术、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群件、Web设计、移动界面设计。 3. 人机交互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命令行界面交互阶段、图形用户界面交互阶段、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 4. 发展趋势 答: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 5. 狭义的讲人机交互技术 答: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第2章 1. 人的主要的感知方式答:视觉、听觉、触觉 2. 人的常见认知过程 答:1、感知和识别 2、注意 3、记忆 4、问题解决5、语言处理 交互原则:许多认知过程是相互依赖的,一个活动可同时涉及多个不同的过程,只涉及一个过程的情况非常罕见。 3. 人机系统设计步骤答:(1)需求分析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系统分析规划阶段 (4)系统设计阶段(5)测试阶段(6)人机系统的生产制造及提交使用阶段 4.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的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第3章 1. 交互设备的的分类输入设备 { 文本输入设备:键盘、手写输入设备(手写板)图形输入设备:二维扫描仪、数码摄像头三维信息输入设备:三维扫描仪、动作捕捉设备指点输入设备:鼠标、光笔、控制杆板、触摸屏} 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语音交互设备(耳麦、声音合成设备) 虚拟现实交互设备: 三维空间定位设备(空间跟踪定位器、数据手套、触觉和力反馈器),三维显示设备(立体视觉、头盔式显示器、V A VE(洞穴是现实环境)、裸眼立体显示器、真三维显示) 第5章 1. 人机界面的分类方式: 根据用户界面的具体形式、根据根据用户界面中信息载体的类型、根据计算机输出信息的形式 图形用户界面有哪几种:命令行界面、图形界面和多通道用户界面 2. 图形用户界面的三个重要思想 答:1.桌面隐喻 2.所见即所得 3.直接操纵 3. 设计用户界面的一般性原则 答:(1)界面要具有一致性 (2)常用操作要有快捷方式 (3)提供必要的错误处理功能

IT 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白皮书

文档信息卡

注:(1) 所有时间的填写格式为yyyy/M/d;填写时请注意屏幕左下角的状态栏的提示; (2) 该信息卡适用于翻译文库的所有文档; (3) 该信息卡可通过https://www.doczj.com/doc/4116300906.html,下载,也可发信至Cooperation@https://www.doczj.com/doc/4116300906.html,索取; (4) 如您希望向ITSM资讯网推荐翻译某篇英文文档,请填写本信息卡的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然后将其发送至Cooperation@https://www.doczj.com/doc/4116300906.html,。ITSM资讯网将在收到您的推荐之后的两个工作日之内给您确认函。 (5) 本文档执行《ITSM翻译文库版权协议(1.0版)》。 IT 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 白皮书 版本1.0.2 -en 2003年1月15日 1 介绍 (4) 2 历史和背景 (5) 3 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目标 (5) 4 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结构 (6)

5 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内容 (7) 5.1 级别二:可重复级服务 (7) 5.2 级别三:已定义级服务 (8) 5.3 级别四:已管理级服务 (8) 5.4 级别五:优化级服务 (8) 6 使用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 (9) 7 结论 (9) 8 参考 (9) 1 介绍 这份白皮书描述了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个针对IT服务提供商的成熟度成长模型.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使客户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他们的业务流程.IT服务的例子包括信息系统运行,网络管理,用户支持和软件维护.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遵循IT服务所提供的五个成熟度级别. IT服务的提供商和客户可以利用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来决定IT服务提供商的成熟度.IT服务提供商可以利用模型来提高它们的成熟度.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公开的并可从https://www.doczj.com/doc/4116300906.html,网站上自由下载. 这份白皮书的结构如下.在下一章中,将描述模型的历史.接下来介绍IT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目标.第四和第五章介绍模型的结构和内容.第六章描述实行模型提高IT服务提供者IT 服务能力的方法.最后是总结.

一种基于策略的区分服务模型

一种基于策略的区分服务模型 张雨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宽带网中心 E-mail:rainandrains@https://www.doczj.com/doc/4116300906.html, 摘要:本文在分析并对比当前IP互联网的几种QoS模型后,又探讨了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的区分服务模型。这种模型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健壮性,能够很好的适应网络和业务的变化。 关键词:策略、区分服务、模型 1.背景 随着电信业务的引入,IP网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成为下一代因特网的重要研究课题,业界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IP网服务质量的模型和机制。这些机制的引入,使操作管理多个网络的复杂性也急剧增长,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被看成是一种新的网络管理方式,它能够动态改变整个系统和网络的行为,大大简化网络管理。与传统的网络管理相比[1] ,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PBNM)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和可定制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区分服务被证明是一种有良好扩展性的QoS解决方案。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的区分服务模型。 2.QoS技术中的区分服务 2.1 IP QoS的定义 IETF在RFC2386中关于网络的服务质量QoS是指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传送信息的网络之间关于信息传输的质量约定。具体到IP QoS概念中,就是指在IP 网络中,端到端的用户分组流所表现的性能属性,可以由带宽、时延、时延抖动和分组丢失率等具体度量来描述。 z带宽(Bandwidth):是指分组流在网络中传输所需要的“管道大小”。 z时延(Delay):是指分组在网络中从一个参照点传送到另一个参照点的时间间隔。 z时延抖动(Jitter):描述分组延迟的变化程度。抖动对于实时业务有较大影响。 z分组丢失率/丢包率(Lost Rate):指网络传输期间丢失的分组数量,通常以在特定时段内丢失分组占传输分组总数的比例。 关于IP QoS的体系结构方面,IETF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集成服务(IntServ)模型,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和多协议标签交换体系结构。 集成服务(IntServ)[2]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对不同QoS需求的网络应用定义不同的服务类别,同时考虑对网络的共享链路进行资源控制(包括带宽和缓冲区)。应用业务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为数据流预留网络资源,如果数据流经过的所有路由器都支持这些服务类别和资源预留,那么就能够为该数据流提供一定的端到端QoS保证。集成服务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提供有绝对保证的QoS,但他存在可扩展性差、对路由器的要求较高、不适合短生存期流等缺点。 MPLS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它的价值在于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的特性;其主要优点是减少了网络复杂性,兼容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能降低50%网络成本,在提供IP业务时能确保QoS和安全性,具有流量工程能力。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9:隐圆模型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9:隐圆模型 名师点睛拨 开云雾开门见山 【点睛1】触发隐圆模型的类型 (1)动点定长模型 若P为动点,但AB=AC=AP 原理:圆A中,AB=AC=AP 则B、C、P三点共圆,A圆心,AB半径备注:常转全等或相似证明出定长 (2)直角圆周角模型 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C恒为90°原理:圆O中,圆周角为90°所对 弦是直径 则A、B、C三点共圆,AB为直径备注:常通过互余转换等证明出动角恒为直角(3)定弦定角模型 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P为定值原理:弦AB所对同侧圆周角恒相等 则点P运动轨迹为过A、B、C三点的圆备注:点P在优弧、劣弧上运动皆可

(4)四点共圆模型① 若动角∠A+动角∠C=180° 原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备注:点A 与点C 在线段AB 异侧 (5)四点共圆模型② 固定线段AB 所对同侧动角∠P=∠C 原理:弦AB 所对同侧圆周角恒相等 则A 、B 、C 、P 四点共圆 备注:点P 与点C 需在线段AB 同侧 【点睛2】圆中旋转最值问题 条件:线段AB 绕点O 旋转一周,点M 是线段AB 上的一动点,点C 是定点 (1)求CM 最小值与最大值 (2)求线段AB 扫过的面积 (3)求ABC S △最大值与最小值 作法:如图建立三个同心圆,作OM ⊥AB ,B 、A 、M 运动路径分别为大圆、中圆、小圆 结论:①CM 1最小,CM 3最大

②线段AB 扫过面积为大圆与小圆组成的圆环面积 ③ABC S △最小值以AB 为底,CM 1为高;最大值以AB 为底,CM 2为高 典题探究 启 迪思维 探究重点 例题1. 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A' N M A B C D 变式练习>>>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点F 在边AC 上,并且CF =2,点E 为边BC 上的动点,将△CEF 沿直线EF 翻折,点C 落在点P 处,则点P 到边AB 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冰山模型的启示

冰山模型的启示 这里是对一座冰山的描写,“在湛蓝的天幕下,在浩渺的海洋上,在阳光的照射中,冰山宛若一座巨型的汉白玉雕成的海上宫殿,晶莹剔透,绚丽多姿。它动人心魂,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憧憬,那迷幻般的色彩和造型,如诗、如画,它是大自然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 然而,让人惊异的是,我们看到的这美丽的景色,却不是冰山的全部,潜水人员经过详细的海底调查,得到了一座冰山的全幅画面,看下图:

冰山的这一特征被心理学家用来比拟人心,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看来千差万别,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正如南极洲海面上形态各异的冰山。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我们观察到的这些其实只是冰山之上的东西,即外显的知识和技能。而看不到的冰山之下的东西却更加丰富和强大,那是一个人的动机、个性特点、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等。前者受到后者的制约,而决定人的本质的也正是我们看不到的部分。冰山之上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知识技能考试,知道每个人的优劣;而要想了解冰山之下的东西,则不太容易,因为它是深藏的,内隐的,需要借助心理学家研究开发的心理测评工具和科学的人才测评技术。 拿企业招聘来说,某银行营业部采用业务知识考试的方法,招聘了两位金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银行柜员。在后续跟踪调查过程中发

现,甲银行柜员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乙柜员却差强人意。我们问主管在他看来是什么原因。他说甲掌握银行政策比较全面,在为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临时查阅资料而耽误客户的时间。其个人对学习银行业务有兴趣,他们愿意学习新东西,进取的动力很高。而乙柜员则与之不同,只是按照既定的要求做好应该完成的工作。专业知识考试表明两个人在知识上没有差别,也就是冰山之上的部分看来差不多。而这两个人个性和动机特点不同,所以在后来的工作中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银行在人才选拔与招聘过程中,为了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往往采取我们常说的“考试”的方式。这倒是一种公平的选人方式,但考试应该考什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冰山模型,要想全面的了解一个人,除了进行银行知识考试之外,应进一步测评每个人更深层次的素质特点,如动机特点、个性特征等,这些特点更大程度决定每个人的发展潜力。 冰山模型还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一个全方面的深度修炼。修炼的路线可能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隐圆模型(解析版)

隐圆模型 【点睛1】触发隐圆模型的类型 (1)动点定长模型 若P为动点,但AB=AC=AP 原理:圆A中,AB=AC=AP 则B、C、P三点共圆,A圆心,AB半径备注:常转全等或相似证明出定长 (2)直角圆周角模型 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C恒为90°原理:圆O中,圆周角为90°所对弦是直径则A、B、C三点共圆,AB为直径备注:常通过互余转换等证明出动角恒为直角 (3)定弦定角模型 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P为定值原理:弦AB所对同侧圆周角恒相等 则点P运动轨迹为过A、B、C三点的圆备注:点P在优弧、劣弧上运动皆可

(4)四点共圆模型① 若动角∠A+动角∠C=180° 原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备注:点A 与点C 在线段AB 异侧 (5)四点共圆模型② 固定线段AB 所对同侧动角∠P=∠C 原理:弦AB 所对同侧圆周角恒相等 则A 、B 、C 、P 四点共圆 备注:点P 与点C 需在线段AB 同侧 【点睛2】圆中旋转最值问题 条件:线段AB 绕点O 旋转一周,点M 是线段AB 上的一动点,点C 是定点 (1)求CM 最小值与最大值 (2)求线段AB 扫过的面积 (3)求ABC S △最大值与最小值 作法:如图建立三个同心圆,作OM ⊥AB ,B 、A 、M 运动路径分别为大圆、中圆、小圆 结论:①CM 1最小,CM 3最大 ②线段AB 扫过面积为大圆与小圆组成的圆环面积 ③ABC S △最小值以AB 为底,CM 1为高;最大值以AB 为底,CM 2为高

典题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例题1. 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A' N M A B C D 【分析】考虑△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可得MA ’=MA =1,所以A ’轨迹是以M 点为圆心,MA 为半径的圆弧.连接CM ,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的A ’,此时A ’C 的值最小.构造直角△MHC ,勾股定理求CM ,再减去A ’M . A' N M A B C D D C B A M N A' H A' N M A B C D 变式练习>>>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点F 在边AC 上,并且CF =2,点E 为边BC 上的动点,将△CEF 沿直线EF 翻折,点C 落在点P 处,则点P 到边AB 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A B C E F P 【分析】考虑到将△FCE 沿EF 翻折得到△FPE ,可得P 点轨迹是以F 点为圆心,FC 为半径的圆弧.过F 点作FH ⊥AB ,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P 点,此时点P 到AB 的距离最小.由相似先求FH ,再减去FP ,即可得到PH .答案为1.2. A B C E F P B

人机交互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最新人机交互技术 实验目的了解最新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查询最新人机交互相关知识。 1、在百度中找到“最新人机交互视频”的相关网页,查看视频。 2、什么是eTable 。 3、人机交互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实验二: 实验名称立体视觉 实验目的掌握立体视觉的原理。 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查询立体视觉相关知识。 1、在虚拟环境是如何实现立体视觉? 2、3D和4D电影的工作原理。 实验三: 实验名称交互设备 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交互设备的工作原理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扫描仪。 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查询人机交互设备相关知识。 1、重点查找液晶显示器和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2、什么是数字纸?工作原理是什么? 实验四: 实验名称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交互设备 实验目的掌握虚拟现实系统中人机交互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查询人机交互设备相关知识。重点查找虚拟现实中使用的交互设备和较新的交互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如:数据手套、三维鼠标、空间跟踪定位器、触觉和力反馈器、头盔式显示器等。(实验报告中写出3种以上) 实验五: 实验名称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 实验目的掌握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中的GOMS、LOTOS和UAN的方法。 实验内容1、简述GOMS和LOTOS表示模型的方法。 2、结合GOMS和LOTOS对任务“中国象棋对弈”进行描述。 3、UAN描述“文件拖入垃圾箱”。 实验六: 实验名称WEB界面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WEB界面设计的原则,了解页面内容、风格、布局、色彩设计的方法。

实验内容1、找到三种类型的网站:旅游景区、购物网站、政府部门网站,每种类型找三个以上网站,总结功能、布局、风格、色彩设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实验七: 实验名称移动界面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移动界面设计的原则。 实验内容比较移动界面设计与WEB界面设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实验八: 实验名称可用性分析与评估 实验目的掌握可用性分析与评估的方法。 实验内容对某个网上银行进行可用性分析与评估(银行自定)。 辅导教师成绩

几何经典模型:四点共圆模型

本文为word 版资料,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本文为word 版资料,可以任意编辑修 本文为word 版资料,可以任意编辑修 已知如图:①∠2=1 2 ∠AOB ;②OA =OB . O A B E F 123 连接FB ,将△FOB 绕点O 旋转至△FOA 的位置,连接F ′E ,FE , 可得△OEF ≌△OEF ′ 43 21F'F E B A O 模型分析 ∵△OBF ≌△OAF ′, ∴∠3=∠4,OF =OF ′. ∴∠2=12∠AOB , ∴∠1+∠3=∠2 ∴∠1+∠4=∠2 又∵OE 是公共边, ∴△OEF ≌△OEF ′. (1)半角模型的命名:存在两个角度是一半关系,并且这两个角共顶点; (2)通过先旋转全等再轴对称全等,一般结论是证明线段和差关系; (3)常见的半角模型是90°含45°,120°含60°.

模型实例 例1 已知,正方形ABCD 中,∠MAN=45°,它的两边分别交线段CB 、DC 于点M 、N . (1)求证:BM+DN=MN . (2)作AH ⊥MN 于点H ,求证:AH=AB . 证明:(1)延长ND 到E ,使DE=BM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AB . 在△ADE 和△ABM 中, ?? ???=∠=∠=BM DE B ADE AB AD ∴△ADE ≌△ABM . ∴AE=AM ,∠DAE=∠BAM ∵∠MAN=45°,∴∠BAM+∠NAD=45°. ∴ ∠MAN=∠EAN=45°. 在△AMN 和△AEN 中, ?? ???=∠=∠=AN AN EAN MAN EA MA ∴△AMN ≌△AEN . ∴MN=EN . ∴BM+DN=DE+DN=EN=MN . (2)由(1)知,△AMN ≌△AEN . ∴S △AMN =S △AEN .

冰山模型来源、理论及启示

1895年,弗洛伊德与他人合作发表了《歇斯底里研究》,“冰山理论”从此走上了心理学的舞台。该理论认为,人格可见的只是浮在水面的部分,看不见的却是冰山下那巨大的部分,正是这看不见的水下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厚道、奸诈、人际斗争等),看不见的水下部分是人格冰山的基础。 “冰山理论”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中,一直到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能力素质冰山模型”。能力素质冰山模型认为,支持一个人取得业绩的能力素质模型由6个要素构成: 1、知识: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和经验型信息。 2、技能:个人结构化地运用知识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3、社会角色: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发应。 6、动机:个人对某种事物的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其中第1、2项大部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简历等具体形式来测量,也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这些素质。第3、4、5、6项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只有其主观能动性变化影响到工作时,其对工作的影响才会体现出来。考察这些方面的东西,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但往往因其偏好而有所局限。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

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会越大。 基于能力冰山模型,有学者也从特征的角度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这一部分也称为基准性素质。基准性素质是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因而也是容易被模仿的;换言之,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习得。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等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素质,这部分称为鉴别性素质。它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职位越高,鉴别性素质的作用比例就越大。相对于知识和技能而言,鉴别性素质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改变和评价,这部分素质很难通过后天的培训得以形成。 小启示:1、冰山模型的这两部分性质就类似于能量、能力的概念,能量是与生俱来的,而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把能量用弹簧来比作的话,有的人可能只有几十公分,有的可能长达几公里,而且能量也有多种属性。冰山之下的性质各有不同而且难以测量,这也就要求我们认真的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让“能量”发挥到极致。对于自己来讲,也要做到自知,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方向。2、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一个全方面的深度修炼。修炼的路线可能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

初中数学中考几何模型(无答案)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 1、角平分线模型 基本思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1)三角形内角、外角平分线 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则∠O =90°+1 2 ∠A 。 BD 、CD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则∠D =90°-1 2 ∠A 。 BD 平分∠ABC ,CD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则∠D =1 2 ∠A 。 AD 1为∠ABC 内角平分线,AD 2为∠ABC 外角平分线,则有AB AC =BD 1CD 1 =BD 2 CD 2 (可用面 积法或相似证明)。 此外,∠D AD =90°。

(2)三角形内心 对任意三角形,有S ∠ABC =1 2 (AB +BC +AC )·r 。 对等边三角形,有OD AO =OE BO =OF CO =1 2 。 对直角三角形,有r =1 2 (AB +BC -AC )。 2、线段和、差最值模型 基本思路: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①点到直线距离垂线段最短; ①利用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点共线时取等号。 (1) 点A 、B 为定点,在直线上找一点P ,使得AP +BP 的值最小。

(2)点A、B为定点,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AP-BP|的值最大。(3)点A、B为定点,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AP+BP的值最小。(4)点A、B为定点,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AP-BP|的值最大。 (5)(6) 点A、B为定点,在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上分别找点P、点Q,使得AP+PQ+BQ的值最小。 点A、B为定点,在直线上找两点(两点之间距离为定值),使得AP+PQ+BQ的值最小。作线段AA'∠PQ,且AA'=PQ

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隐喻来形容一个人的自我: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海面下。以下就是一个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揭开冰山下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看到学生真正的那个自我。老师与学生在此基础上的沟通,才能触及学生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才能四两拨千金,润物细无声。 阿黄的“爱情告白” 阿黄是个初三的学生,情窦初开,他的“爱情告白”轰动了全校。他一直喜欢同桌的女生,有一天,那个女孩生病了,当他得知女孩没有吃药时,他毅然决定去买。于是,他在上学期间偷偷翻墙出去买药。 被老师发现后,他很坦然地告诉老师是去给喜欢的女生买感冒药,不能从校门出去,所以只能翻墙。因为这件事情,老师找来女生谈话,阿黄看到女生委屈地哭了,他觉得自己给女生带来了麻烦,为了向女生表示歉意,他在每一张便条纸上写了“对不起”,贴满了一楼至五楼楼梯的每一级台阶,他希望女孩能看到他的诚意。 他觉得只有将他对女孩的喜欢昭告天下,才能表现出他对女孩的喜欢程度,所以他将想对女孩说的话,写满了教室的黑板。放假期间,他每天去女孩楼下等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能制造一次偶遇。班主任老师将他和女孩的座位做了调整,他主动找班主任要求换回。 虽然他认同初三阶段应以学习为重,还不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但是他却还是放不下对女孩的牵挂。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时,他又提出要换班级。父亲不同意他的要求,于是他就不定期地逃课或是搞破坏。班主任老师每次与他谈心,总是小心翼翼,因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破罐子破摔和什么事都敢做的毅然决然。他的行为让老师很担心,深怕他因为这件事情,做出出格或会令人后悔的事。 “高调”告白的背后听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一个初三的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大张旗鼓地表达对女孩的喜欢,只是因为青春期的爱情使然吗?想必没有这么简单。所以,我很想看看阿黄水面下的“冰山”是怎样的? 找来阿黄谈话,他面对着我,低着头,偶尔抬头对视,也是眼神闪烁。他显得很腼腆,我完全无法将眼前的阿黄与他的大胆行为联系起来。和这样的孩子进行谈话,首先要取得他的信任。我坦白地说了我对

人际了解协助和服务素质能力模型

人际了解(沟通)(IU)协助和服务-素质能力模型 概念: 想要了解他人,这种想要了解他人的能力,可能清楚地倾听及体会到他人没有表达出来或是说明不完整的想法,感觉及考量。这里所称的“他人”是指个人或是一群有着相同感觉和考量的所有成员。 跨文化敏感度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当中的一个特例,它经常也包含大量的资讯收集。 人际了解与沟通也称作: ◆同理心 ◆倾听 ◆对他人的敏感度 ◆洞悉他人的感觉 ◆诊断式的了解 构面 两上构面:对他人了解深度或复杂度(A)从明确的了解意思或情况到了解持续行为背后暗藏的复杂原因依序条列。倾听与回应他人(B)从基本的倾听解释他人过去的行为,到特意协助他人解决个人或人际之间的困难。 人际了解沟通评量

一般行为特征: ◆认知他人的情绪和感觉 ◆利用倾听与观察获得的了解,预测他人的反应并预作准备 ◆了解他人的态度、兴趣、需求和观点 ◆了解他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或问题的原因。 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资讯收集可协助助人际了解与沟通,这个步骤包括观察、直接询问、间接收集资料以及 证实假设的各种办法。 ◆人际了解与沟通可以形成更高层资助的冲击与影响,并成为对顾客服务导向不可或缺的 基础。顾客服务以及冲击与影响的效力,受限于了解的深度。 ◆他也支援类似的议题,协助他人发展,组织洞察力,团队合作和建立关系等。 ◆他的B4隐含有适当的主动性以及近似于影响与冲击之意,差异在于:在影响与冲击当 中,发话者有自己预设的想法,但此处的意图,其实仅止于想帮助或有所回应,事实上没有其他进一步目的。 ◆当发话者的看法与其正在倾听的人有冲突时,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才趋向第一级的 弹性的意思。但是B4等级也的确含一些弹性在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