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四点共圆模型 含答案-文档资料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四点共圆模型 含答案-文档资料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四点共圆模型  含答案-文档资料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四点共圆模型  含答案-文档资料

最新中考数学中的“新定义”

中考数学中的“新定义”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新定义”的题目频频出现.此类题目的解决,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现结合具体题目加以分析. 一、定义新符号 例l (20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用符号[ ]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部分,例如[3.69]=3, ]=l ,按此规定1]= 分析及解答本题涉及到无理数的估算,∵9<13<16,∴3<<4,∴1<3, ∴1]=2.故应填2. 二、定义新数 例2 (2010·杭州市)定义[,,a b c ]为函数2y ax bx c =++的特征数.下面给出特征数为 [2m ,1一m ,一1一m ]的函数的一些结论: ①当m = 一3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33 ); ②当m >0时,函数图象截x 轴所得线段的长度大于 32; ③当m <0时,函数在x > 14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m ≠O 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分析及解答不妨把m = 一3代入知道,a = 一6,b =4,C =2, 22186426()33y x x x =-++=--+ ,所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33 ).①正确排除选项D ;由于当m <0时,对称轴124b m x a m -=-=-大于14 ,所以③错误,排除A 、C .综上可知,故选B . 三、定义新图形 (1)定义新点 例3 (2014·北京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P (1,1)y x -++叫做点P 的伴随点.已知点1A 的伴随点为2A ,点2A 的伴随点为3A ,点3A 的伴随点为4A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方程的解是() A.x=±1 B.x=1 C.x=﹣1 D.x=0 思路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x2﹣1=0, 即(x+1)(x﹣1)=0, 解得:x1=﹣1,x2=1. 检验:把x=﹣1代入(x+1)=0,即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把x=1代入(x+1)=2≠0,即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则原方程的解为:x=1.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对应训练 1.某单位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0场比赛,则参加比赛的球队应有() A.7队B.6队C.5队D.4队 考点二:特例法 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等对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由此判明选项真伪的方法。用特例法解选择题时,特例取得愈简单、愈特殊愈好.

专题讲座(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专题讲座(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二、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转化思想”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繁为简,化难为

易,化未知为已知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对转化思想并不陌生,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化高次为低次、化多元为一元,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在具体内容上,有加减法的转化、乘除法的转化、乘方与开方的转化、数形转化等等。例如: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和“有理数的除法”这两节教学内容中,教材是通过“议一议”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把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过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地方虽然很简单,但却充分体现了把“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加以解决,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后无论遇到多么难、多么复杂的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把“不会的”转化为“会的”、“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加以解决,这符合学生原有认知规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简单而忽视它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往往是越简单、越浅显的例子,越能引起学生的认同,

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WORD)1:选择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8e4166087.html, - 1 - 2014年中考数学专题讲座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2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2012?白银)方程的解是( ) A .x=±1 B . x =1 C . x =﹣1 D . x =0 思路分析: 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x 2﹣1=0, 即(x+1)(x ﹣1)=0, 解得:x 1=﹣1,x 2=1. 检验:把x=﹣1代入(x+1)=0,即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把x=1代入(x+1)=2≠0,即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则原方程的解为:x=1. 故选B .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对应训练 1.(2012?南宁)某单位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0场比赛,则参加比赛的球队应有( ) A .7队 B .6队 C .5队 D .4队 考点二:特例法 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等对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由此判明选项真伪的方法。用特例法解选择题时,特例取得愈简单、愈特殊愈好. 例2 (2012?常州)已知a 、b 、c 、d 都是正实数,且 a c b d ,给出下列四个不等式:

四川省木里县中学中考数学专题讲座抛物线及几何问题复习

抛物线与几何问题 【知识纵横】 抛物线的解析式有下列三种形式:1、一般式:2y ax bx c =++(a ≠0);2、顶点式:y =a(x —h) 2-+k ;3、交点式:y=a(x —x 1)(x —x 2 ) ,这里x 1、x 2 是方程ax 2 +bx+c=0 的两个实根。 解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善于求点的坐标,进而求出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基础;而充分发挥形的因素,数形互动,把证明与计算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典型例题】 【例1】 (浙江杭州)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点A (0,t ),点Q (t ,b )。平移二 次函数2 tx y -=的图象,得到的抛物线F 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为Q ;②与x 轴相交于B ,C 两点(∣OB∣<∣OC∣),连结A ,B 。 (1)是否存在这样的抛物线F , OC OB OA ?=2 ?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如果AQ∥BC,且tan∠ABO=2 3 ,求抛物线F 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思路点拨】(1)由关系式OC OB OA ?=2 来构建关于t 、b 的方程;(2)讨论 t 的取值范围,来求抛物线F 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江苏常州)如图,抛物线2 4y x x =+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B 、O,它的顶点为A,连接AB,把AB 所的直线沿y 轴向上平移,使它经过原点O,得到直线l,设P 是直线l 上一动点.

(1)求点A 的坐标; (2)以点A 、B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中,有菱形、等 腰梯形、直角梯形,请分别直接写出这些特殊四边形的顶点P 的坐标; (3)设以点A 、B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 点P 的横坐标为x,当462682S +≤≤+时,求x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3)可求得直线l 的函数关系式是y=-2x ,所以应讨论①当点P 在第二象限时,x<0、 ②当点P 在第四象限是,x>0这二种情况。 【例3】(浙江丽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坐标为(2,4),直线2=x 与x 轴相交于点B ,连结OA ,抛物线2 x y =从点O 沿OA 方向平移,与直线2=x 交于点 P ,顶点M 到A 点时停止移动. (1)求线段OA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设抛物线顶点M 的横坐标为m , ①用m 的代数式表示点P 的坐标; ②当m 为何值时,线段PB 最短; (3)当线段PB 最短时,相应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QMA 的面积与△PMA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2)构建关于PB 的二次函数,求此函数的最小值;(3)分当点Q 落在直线OA 的下方时、当点Q 落在直线OA 的上方时讨论。 【例4】(广东省深圳市)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0(2>++=a c bx ax y 的图象的顶点为D 点,与y 轴交于C 点,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A 点在原点的左侧,B 点的坐标为(3,0),OB =OC ,tan∠ACO=3 1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经过C 、D 两点的直线,与x 轴交于点E ,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 使以点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 y B O A P M x 2x =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专题讲座——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近几中考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考查基础化;二是题材选择生活化;三是能力要求层次化;四是思维模式开放化;五是试卷结构格式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下面就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 在这一阶段复习中要充分体现“习、练、透”。 1.习,即温习。在每单元的复习之前,让学生事先依据要求进行温习,例如:要求他们根据考试大纲,温习所学过的知识,整理复习提纲,编写复习资料,各自编写单元或综合试题,互相考查,互相研究解题答卷的技巧,互评试卷的优劣性等等。同时,运用“讲演法”,让学生对现阶段复习进行回顾、思考及提高,以便指导下阶段的复习。所谓的“讲演法”不只是用语言表述,更主要是对复习的总结。 2.练,就是在复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讲解,在每一个单元设计一些针对性强,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练习,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形成严格又精确的思维习惯。运用数字化的处理方

式,进行建模训练,学会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事物表象之下的数量关系,提出带普遍意义的数学问题,达到强化、巩固复习效果。 3.透,就是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并贯穿复习的始终。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将繁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交叉的知识立体化,横纵的知识网络化。这样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按这个层次结构,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复习质量和效 第二轮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侧重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一轮采取专题讲座、综合训练等形式。 分类复习,一一击破 分类复习的依据为内容分类和题型分类两种形式。根据不同要求,对相关内容分门别类的进行综合比较讲解等。下面谈谈题型分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复习课中,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很多内容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概括,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析一道综合题推理运算论证时,有意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的优越性,在哪里体现了数形结合,使问题得到转化,哪里体现方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满分方法技巧解读专题讲座(共十三个专题)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满分方法技巧解读专题讲座(共十三个专题)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讲座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9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2019?白银)方程的解是() A.x=±1 B.x=1 C.x=﹣1 D.x=0 思路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x2﹣1=0, 即(x+1)(x﹣1)=0, 解得:x1=﹣1,x2=1. 检验:把x=﹣1代入(x+1)=0,即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把x=1代入(x+1)=2≠0,即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则原方程的解为:x=1.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解选择题的策略

2009中考数学专题讲座解选择题的策略 概述: 1.选择题在中考中占的比例较大,题比较基础,做题时要细心认真,?失分很不合算,因为它只要一个答案,并不看你的解答过程,若在某个细节上出问题,全题就一分不得. 2.解选择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综合法、分析法、验算法、?排除法(筛选法)等.典型例题精析 例1.在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ab2)3=ab6(B)(3xy)3=9x3y3 (C)(-2a2)2=-4a4(D)(-2)-2=1 4 解:宜用排除法.(A)中,没有3次方,(B)中32≠9,(C)中(-2)2≠4. ∴应选D. 例2.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则△ABC的面积为() (A)6 (B)4 (C)3 (D)1 解:宜用综合法,令x2-4x+3=0,得x1=1,x2=3, ∴│AB│=│3-1│=2,令x=0得y=3.? ∴C(0,3),即△CAB中,AB边上的高为3, ∴S△ABC=1 2 ×2×3=3 故选(C). 例3.若m0 (B)m n >1 (C)m-5>n-5 (D)-3m>-3n 解:可用验值法,取m=-10,n=-2进行验算.(A)n-m=-2-(-10)=-2+8>0正确. (B)m n = 10 2 - - =5>1正确. (C)-10-5=-15,n-5=-2-5=-7 m-5>n-5错误.(D)-3m=-3·(-10)=30,-3n=-3×(-2)=5 ∴-3m>-3n正确.∴选(C) 例4.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019-2020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三讲 动态几何问题

2019-2020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三讲 动态几何问题 智康·刘豪 【前言】第一讲和第二讲我们探讨了有关中考几何综合题的静态问题,相信很多同学已经有所掌握了。但是静态问题的难度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真正让人抓狂的永远是动态问题。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在这一讲,我们着重研究一下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法,代数方面的动态问题我们将在第七,第八讲来解决。由于有些题目比较难和繁琐,建议大家静下心来慢慢研究,在这些题上花越多时间,中考中遇到类似题目就会省下越多的时间。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xx ,密云,一模) 如图,在梯形中,,,,,梯形的高为.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C M B (1)当时,求的值; (2)试探究: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就本题而言,M ,N 是在动,意味着BM,MC 以及DN,NC 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 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当题中设定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运动到秒时,如图①,过作交于点,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 B M C N E D ∵,. ∴.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内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MN 放在三角形内,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 .解得.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第三讲-动态几何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三讲 动态几何问题 【前言】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在这一讲,我们着重研究一下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法,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2010,密云,一模)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 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 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MN 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就本题而言,M ,N 是在动,意味着BM,MC 以及DN,NC 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 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当题中设定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

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如图①,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点,则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A B M C N E D ∵AB DE ∥,AB MN ∥. ∴DE MN ∥.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内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MN 放在三角形内,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MC NC EC CD =.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 1021035t t -=-.解得50 17 t =. 【思路分析2】第二问失分也是最严重的,很多同学看到等腰三角形,理所当然以为是MN=NC 即可,于是就漏掉了MN=MC,MC=CN 这两种情况。在中考中如果在动态问题当中碰见等腰三角形,一定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的思想,两腰一底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分类以后,就成为了较为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于是可以轻松求解 【解析】 (2)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 当MN NC =时,如图②作NF BC ⊥交BC 于F ,则有2MC FC =即.(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高也是底边中线的性质) ∵4 sin 5DF C CD ∠==, ∴3cos 5 C ∠= , ∴310225 t t -=?, 解得258 t = .

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三开放性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三:开放性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开放型问题是相对于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型问题而言的,它是条件或结论给定不完全、答案不唯一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已成为近年中考的热点,重在考查同学们分析、探索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但难度适中.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方法开放型和编制开放型等四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解开放性的题目时,要先进行观察、试验、类比、归纳、猜测出结论或条件,然后严格证明;同时,通常要结合以下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分析综合,归纳猜想,构建数学模型等。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条件开放型 条件开放题是指结论给定,条件未知或不全,需探求与结论相对应的条件.解这种开放问题的一般思路是:由已知的结论反思题目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即从题目的结论出发,逆向追索,逐步探求. 例1 (2012?义乌市)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 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并加以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辅助线).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810360 专题:开放型。 分析:由已知可证∠ECD﹦∠FBD,又∠EDC﹦∠FDB,因为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故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 ∠DEC=∠DFB等); 解答:解:(1)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

(2)证明:在△BDF和△CDE中 ∵ ∴△BDF≌△CDE. 点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考点二:结论开放型: 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这些问题都是结论开放问题.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或图形特征,进行猜想、类比、联想、归纳,透彻分析出给定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结论,然后经过论证作出取舍. 例2 (2012?宁德)如图,点E、F分别是AD上的两点,AB∥CD,AB=CD,AF=DE.问:线段CE、BF有什么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810360 专题:探究型。 分析:CE和BF的关系是CE=BF(数量关系),CE∥BF(位置关系),理由是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A=∠D,根据SAS证△ABF≌△DCE,推出CE=BF,∠AFB=∠DEC即可. 解答:CE和BF的数量关系是CE=BF,位置关系是CE∥BF, 证明:∵AB∥CD, ∴∠A=∠D, ∵在△ABF和△DCE中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满分方法技巧解读专题讲座(共七个专题)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满分方法技巧解读专题讲座(共七个专题)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讲座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9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

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2019?白银)方程的解是() A.x=±1 B.x=1 C.x=﹣1 D.x=0 思路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x2﹣1=0, 即(x+1)(x﹣1)=0, 解得:x1=﹣1,x2=1. 检验:把x=﹣1代入(x+1)=0,即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把x=1代入(x+1)=2≠0,即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则原方程的解为:x=1.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对应训练 1.(2019?南宁)某单位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0场比赛,则参加比赛的球队应有()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最优化问题的解法 : 数学应用问题中的最优化问题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 。这类问题通常都有最大 、最小或至多 、至少等关键词 ,题型新颖 、背景陌生 ,解法分类如下 : 一 、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公式 对于二次函数Y =a (X -h )2+R ,当a >0时 ,Y 最小=R ;当a <0时 ,Y 最大=R 。这是求二次函数的一般方法 。 例1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 ,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 ,每件一概而论利40元 ,为扩大销售增加盈利 ,减少库存 ,商场决定适当降价 ,经调查发现 ,如果每件每降价1元 ,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⑴ 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 ,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 ⑵ 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 ,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 ? 解 :⑴ 略 ⑵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 元 ,则每件盈利 (40-X )元 ,平均每天可售出(20+2X )件 ,每天盈利Y =(40-X )(20+2X )=-2(X -15)2+1250 故每件降价15元时 ,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为1250元 。 例2某房地产公司要在一块地(图中矩形OBCD )上 ,规划建造一 个小区公园(矩形GHCK ),为了使文物保护区△OEF 不被破坏 ,矩 形公园的顶点G 不能在文物保护区内 。已知OB =200m OD =160m OE =60m OF=40m 。问当点G在什么位置时 ,公 园面积最大 ? 解 :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 ,则 :E(60 ,0) F(0 ,40) ,故直线EF的方程为Y=- 3 2X+40 。设G点坐标为(X ,Y) ,则公园面积为S=(200-X)(160-Y)=(200-X)〔160-(-32X+40)〕=-3 2(X-10)2+3224066 ,故当X=10 ,即GH=190m时 ,公园面积最大 ,约为3224066m2 二 、利用函数的增减性 例3某童装厂现有甲种布料38m ,乙种布料26m ,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失生产L 、M两种型号的童装50套 。已知做一套L型号的童装需用甲种布料0.5m 、乙种布料1m ,可获利45元 ;做一套M型号的童装需用甲布料0.9m 、乙种布料02m ,可获利30元 ,设生产L型号童装X套 ,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童装所获利润为Y元 ⑴ 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开放性问题jxh

2009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开放性问题 概述: 这类题在命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命题结论不唯一,?或在命题结论不变的条件下,条件不唯一,解答这类题要求较高,要求对所学基础知识全面掌握. 典型例题精析 例1.如图,D 为△ABC 边AB 上一点,满足________条件时,△ADC ∽△ACB . 分析:要求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面掌握. (1)∠ACD=∠B , (2)∠ADC=∠ACB , (3)AC 2 =AD ·AB . 例2.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O 是它的中心,E 、F 是对角线AC?上的点. (1)如果_______,则△DEC ≌△BFA (请你填上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 (2)证明你的结论. (1)AE=CF (OE=OF ;DE ⊥AC 、BF ⊥AC ;DE ∥BF 等等) (2)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CD 且AB ∥CD ,∴∠CDE=∠BAF . ∵AE=CF , ∴AC-AE=AC-CF , 即AF=CE , ∴△DEC ≌△BFA . 例3.如图,AB 是⊙O 的直径,CB 、CD 分别切⊙O 于点B 、D ,CD 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连结OC 、OD . (1)求证:△OBC ≌△ODC ; (2)已知DE=a ,AE=b ,BC=c ,请你思考后,选用以上适当的数,设计出算⊙O?半径的一种方案: ①你选用的已知数是_____________; ②写出求解的过程.(结果用字母表示) (1)证明:∵CD 、CB 是⊙O 的切线, ∴∠ODC=∠OBC=90°,OD=OB ,OC=OC , ∴△OBC ≌△ODC (HL ). (2)①选择a 、b 、c ,或其中2个均可. ②若选择a 、b .由切割线定理:a 2 =b (b+2r ),得r=222a b b -, 若选择a 、b 、c .在Rt △EBC 中,由勾股定理:(b+2r )2 +c 2 =(a+c )2 . 得 r=2 . 若选择b 、c ,则有关系式2r 3 +br 2 -bc 2 =0. 例4.如图所示,△ABC 中,点D 在AB 上,点E 在BC 上,BD=BE . (1)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A ≌△BDC ,?并给出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再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_______.(? 只要求写出一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六:数学思想方法(二)(含详细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六:数学思想方法(二) 一、中考专题诠释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在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习惯,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四:方程思想 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适当设定未知数,把所研究的数学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的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法,这就是方程思想。 用方程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或公式、定理中的已知结论构造方程(组)。这种思想在代数、几何及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 (2012?广东)据媒体报道,我国2009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5000万人次,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7200万人次,若2010年、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逐年递增,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 (2)如果2012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请你预测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多少万人次?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810360 专题:增长率问题。 分析:(1)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2010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为5000(1+x)万人次,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5000(1+x)2 万人次.根据题意得方程求解; (2)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7200(1+x)万人次. 解答:解:(1)设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5000(1+x)2 =7200. 解得x1 =0.2=20%,x2 =﹣2.2 (不合题意,舍去). 答: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如果2012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 则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为7200(1+x)=7200×120%=8640万人次. 答:预测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8640万人次. 点评:方程是解决应用题、实际问题和许多方面的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数学问题,特别是有未知数的几何问题,就需要用方程或方程组的知识来解决。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几何与函数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几何与函数问题 【知识纵横】 客观世界中事物总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几何与函数问题就是从量和形的侧面去描述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对考查学生的双基和探索能力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几何图形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进一步研究几何的性质,沟通函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典型例题】 【例1】(上海市)已知24AB AD ==,,90DAB ∠=,AD BC ∥(如图).E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点E 与点B 不重合),M 是线段DE 的中点. (1)设BE x =,ABM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 的长; (3)联结BD ,交线段AM 于点N ,如果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求 线段BE 的长. 【思路点拨】(1)取AB 中点H ,联结MH ;(2)先求出 DE; (3)分二种情况讨论。 【例2】(山东青岛)已知:如图(1),在Rt ACB △中,90C ∠=,4cm AC =,3cm BC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 ;连接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s)t (02t <<),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Q BC ∥? (2)设AQP △的面积为y (2 cm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2),连接PC ,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图(1) 图( 【思路点拨】(1)设BP 为t ,则AQ = 2t ,证△APQ ∽△ABC ;(2)过点P 作PH ⊥AC 于H . (3)构建方程模型,求t ;(4)过点P 作PM ⊥AC 于M,PN ⊥BC 于N ,若四边形PQP ′ C 是菱形,那么构建方程模型后,能找到对应t 的值。 【例3】(山东德州)如图(1),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 B 重合),过M 点作MN ∥B 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 (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图(1) 图(2) 图(3) 【思路点拨】(1)证△AMN ∽ △ABC ;(2)设直线BC 与⊙O 相切于点D ,连结AO ,OD ,先求出OD (用x 的代数式表示),再过M 点作MQ ⊥BC 于Q ,证△BMQ ∽△BCA ;(3)先找到图形娈化的分界点,x =2。然后 分两种情况讨论求y 的最大值: ① 当0<x ≤2时, ② 当2<x <4时。 【学力训练】 1、(山东威海)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CD,AB =7,CD =1,AD =BC =5.点M ,N 分别在边AD ,BC 上运动,并保持MN∥AB ,ME⊥AB ,NF⊥AB ,垂足分别为E ,F . (1)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求四边形MEFN 面积的最大值. (3)试判断四边形MEFN 能否为正方形,若能, 求出正方形MEFN 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浙江温州市)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B D B C D A B E F N M B A D M E C B A D C 备用图 A A P A B C D E R P H Q

初中数学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研究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李兴霞 通过对专题讲座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研究的学习,我体会到了很多,对照王 玉起教授的这堂讲座,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自己,平常上复习课不就是像王教授说的那样在上吗?一上来不是总结罗列那些条条框框的定义、概念、性质等等就是搬出大量的练习题来进行练习,罗列那些东西要浪费至少半节课的时间,而我们知道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结果可想而知,会的同学早已会,不会的同学依然还是一头雾水,复习课的效果没有达到。 温故而知新自古以来就是书生一直秉承的良好学习习惯,那么复习课更是如此,不仅仅要达到“温故”的效果,更要力求“知新”,知什么新呢?知思想、知方法。如果说前面的零碎章节是在教学生做题,那么后面的复习课就是在教学生总结做题的思想和方法;如果前面是在授人以鱼,那么后面就是在授人以渔。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如此吗?提供给学生答案不如教会他们寻求答案的方法。 通过学习,首先我知道了什么是复习课,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其目的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了解了上复习课应注意的问题,要上好一堂复习课,其难度绝不亚于一 堂新课,所以备课一定要认真,决不能有敷衍了事或直接不备课、裸上等这些没有多大意义的心态或行为。上一堂复习课,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对此我分析了一下自己以前上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并把他们罗列如下: 1 .对知识的单纯重复,只“温故”而不“知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