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张扬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对我们这样一个各方面仍然相对落后的大国来说,除了依靠政府努力以及利用市场机制外,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一、第三部门及其发展概况

所谓第三部门,又称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部门,即NGO(Non-governmetal Organization)。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是相对于作为第一部门的国家体系和作为第二部门的市场体系而言的。

第三部门这个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社会开始形成并流行。但是,它作为实质性社会组织形式已经在西方社会存在了几百年。现在第三部门已经影响到非常广泛的社会领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西方社会都存在着庞大的第三部门。根据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在全球42个国家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提供的数据,第三部门的平均规模大约是:占世界各国GDP的4.6%,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占服务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在一些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则更高。[1]第三部门的概念虽然只是近些年才在中国渐渐流行开来,但中国历史上第三部门性质的组织之源流还是悠长的。从古代的先秦时代就有“会党”、“社会”之说,到后汉的朋党,宋代的互助性、慈善性的“合会”、“义仓”、“义社”、“善会”等等,直到明清时代的天地会、哥老会等等。全国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第三部门性质的组织经过了几次大起大落,先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政治化和大量取缔,后是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到1965年全国性社会团体由解放初的44个增加到近100个,地方性社会团体发展到6000多个。

第三部门在中国真正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以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1998年,民政部门正式成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局,并于1998年10月和2004年3月,由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3个行政法规。据统计,到1998年,全国在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剧增至16.6万家,而民办非企业单位则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到2005年3月,在全国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共28万余家,其中社会团体14.9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2万家,基金会一千家左右。除了正式登记注册的28万余家民间组织外,我国更有大量的第三部门存在,它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得到党政机关的认可和支持,并获得大量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计,这些组织的总体规模有200多万家。[2]

二、第三部门对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

从根本上看,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展开与充分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体结构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因而具有依附性。[3]著名学者英克尔斯和史密斯指出,“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因素是个人,除非国民是现代的,否则一个国家就不是现代化的。”[4]教育现代化是超越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整体转换过程,其核心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适应和促进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5]。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现代化就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就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

从上述视角看,第三部门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

首先,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遇到很多问题。

只有进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的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和培育“大社会”,即较完善的公民社会。

第三部门对于形成和发展比较完善的公民社会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在第三部门的志愿者团体中,人们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形成一种个人意志的独立性、自主性充分表达的全新的人际关系;人们在这样的团体中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团体来较好地协调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互助关系等等;还能使人们进行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政治参与,推进民主的发展。[6]这一切,正是人的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单位体制和市场体制无法替代的。

其次,我国的经济总体实力大大增强了,但也产生了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财富分配的巨大不平等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根源。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

美元的过渡时期,是温饱型社会向小康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利益关系及其公共需求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我国正处在这个关键期。社会利益矛盾逐渐加大,公共需求更加迫切,如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阻碍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积极稳妥地发展第三部门。这样有利于通过各种利益的充分表达和正常博弈来化解社会矛盾,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均衡发展的合力,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7]

第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和多元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国家提供的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不足的。但仅仅几十年间,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令全世界为之惊叹。应该说,民间投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中国第三部门的贡献功不可没。我国从古至今就有重视教育、乐善好施、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在当代民间社会,人们主动地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生的事情屡见不鲜。通过“希望工程”、“春蕾工程”、“烛光工程”等第三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看出,很多第三部门在支持弱势群体和推进教育发展上,起到了政府和市场起不到的重要作用。

因此,第三部门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更是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三、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我国的第三部门总的说来还不发达,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认识上的因素,也有第三部门本身的问题,更有法律制度环境的原因。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克服困难,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1.更新观念,重视第三部门的作用

第一,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第三部门在加速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教育这种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我国目前还主要依靠政府。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应当与社会组织和第三部门一道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纯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政府责无旁贷,应负主要责任,但对学生中弱势群体,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扶助,第三部门的作用还是十分巨大的。希望工程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至于在非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第三部门更有独特的优势。

第二,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需要各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对此,第三部门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目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

第三,中国的第三部门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与西方的第三部门是不同的。西方的第三部门的主要作用在于克服现代社会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而中国的第三部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任务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去抗衡、制约政府和市场,而是与政府和市场合作,争取共赢。我们应打消顾虑,更积极主动地与第三部

门合作。

第四,通过第三部门聚集民间资金支持教育现代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三部门在这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全国数以万计的各种基金会和慈善组织,已经在聚集资金支援教育上作出了不小的成绩。政府应该支持鼓励第三部门的工作,宣传第三部门的价值和济贫扶弱的优秀传统道德,使社会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2.制度创新,加快第三部门发展

我国现有正式登记的第三部门性质的组织28万余家,除了极少数外,绝大部分都规模较小,资金短缺,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不大,整体能力不强,对教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更令人不安的是还约有200万至270万家第三部门性质的组织,没有进行合法登记,虽然他们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名不正,言不顺,发展不快,困难重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的民间组织登记许可制度,以及现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许可的管理体制,导致合法登记注册极其困难,这就迫使绝大部分第三部门寻找其他权力部门的认可和支持,造成多元认可的局面,从而大大增加了管理的困难。政府应改革双重许可的管理体制。政府还应在制度上保证对第三部门必要的税收优惠。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的第三部门评估和社会监督体系,使我国的第三部门健康、规范、更快地发展起来。[8]

3.想方设法,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1)政府购买第三部门的公共服务。2005年初,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准备“重点突破”政府的“购买”服务,而北京东城区司法局已确定“整合并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向民间组织“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购买了社区矫正的专业服务,成为采购服务的成功先例。据报道,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参与的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项目也于2005年12月正式启动,使得中国政府扶贫资源首次向第三部门开放。国内所有第三部门都将因此有机会通过竞标获得政府资金,去贫困地区开展扶贫项目。[9]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资金,购买第三部门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公共产品。例如,由政府出钱,通过第三部门组织青年志愿者和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又如中央媒体高度评价的江苏省聘请万名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网吧义务监督员正式持证上岗,有效弥补了文化部门对网吧监管人员不足的缺憾,倾情呵护了未成年人。[10]

(2)通过第三部门增加教育资源。第三部门在增加教育资源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们的奉献、无偿、志愿精神更能感动捐资者的心。它们对贫困学生的帮助更有激情,更有效益。我们应在政策和措施上更加大胆开放,不拘一格。例如为捐资助学者立碑塑像,以特别贡献者之名命名奖金、学校、街道甚至城镇;为突出贡献者撰写传记,进行宣传报道等等。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从第三部门发展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情况来看,富有人群通过基金会对教育发展的促进还是较大的。以美国为例,对教育捐助资金最多的基金会中,以富人组织的基金会占了大多数,如著名的凯特林基金会、卡内基改进教学基金会、丹福斯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凯洛之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斯洛安基金会、盖茨基金会等等。[11]据统计,到1997年,中国城镇居民中最高20%收入户所占总收入之比重已达53.7%。[12]《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中国富人阶层中,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也有相当数量。这是中国第三部门,特别是教育基金会的物质基础。我们应积极努力,通过第三部门的有效工作,争取更多教育资源。

通过第三部门发挥智力资源作用也很有必要。如设在苏州的民办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聚集了不少志愿教育研究者,出版了《中国教育蓝皮书》等,成为最具雄心的民间教育思想库。

获取教育资源的另一途径就是大力引入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第三部门的帮助。其实

早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著名的第三部门就开始资助中国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国际NGO(第三部)时代。据估计,目前在中国大陆开展活动的国际第三部门有300家左右,另外还有几百家国际第三部门正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工作。国际第三部门每年在大陆投入的经费接近2亿美元。如“亚洲基金会”在中国大陆投入了300万美元;著名的福特基金会已投入1200万美元。[13]此外,改革开放后,通过港、澳、台地区的第三部门对大陆教育的资助,也取得巨大的成就。例如香港邵逸夫基金会捐助的资金已达到25亿元人民币,援助大、中、小学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项目3000个以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已资助1844名青年教师,累计资金约1160万美元。田家炳基金会捐资10亿多元人民币支持大陆教育。还有李嘉诚基金会捐资20亿港元建汕头大学;包玉刚基金会捐建宁波大学。台湾著名的“塑料大王”王永庆先生通过基金会,为中国大陆贫困地区捐资修建了一万所小学。

美国著名学者萨拉蒙指出:“如果说代议制政府是18世纪的伟大发明,而官僚政治是19世纪的伟大发明,那么,可以说,那个有组织的私人自愿活动也即大量的公民社会代表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14]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动力。我们应该充分发展和利用第三部门这个伟大的社会创新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早日实现全面实现小康作出贡献。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时期的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AGA03000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

责任编辑:程方生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

[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民间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3-25,50,2,160.

[3]诸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

[4]英格尔斯·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M].顾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1.

[5]谈松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60.

[9]北京青年报[N].2004-12-20报道.

[10]扬子晚报[N].2004-9-18报道.

[11]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32.

[12]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1.

[13]欧阳斌.国际NGO在华生态[J].凤凰周刊,2005(8).

第三部门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第三部门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伦敦经济学院发展研究所卢宜宜 一.第三部门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简而言之,第三部门就就是那些非政府且非营利的机构的总称。由于这些机构既不属于公共部门(政府),也不属于私营部门(市场),因而被称为第三部门。除第三部门外,目前还有其它一些相关概念也常被用来形容这类机构,比如慈善部门,独立部门,志愿部门,免税部门,社团部门,中间部门,集体行动部门,市民社会组织,非营利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等等。正如第三部门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赛拉蒙指出的,这些概念都强调了第三部门的某一特征而忽略了其它特征,例如: “慈善部门”强调了慈善捐款对这类机构的重要性,但对许多组织来说慈善捐助并非它们唯一的收入来源,甚至不就是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独立部门”强调了这类机构作为政府及市场之外的所谓第三种力量的特点,但事实上第三部门的大部分组织都不能不靠政府或企业的经济支持而独立存在。 “志愿部门”强调了这类机构作为自发的群众集体行动的产物及它们大量依靠志愿者的特点,但很多社会服务机构实际并非由其受益者创立,它们与其受益者的关系有时更象商业机构与顾客的关系,而且它们的各项工作也主要依靠领取工资的专职雇员来完成。 “非营利部门”强调了这些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但实际上很多机构并非真的不营利,只就是不将营利在机构内部人员中分配。这些机构可能用一些营利项目来补贴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或将营利用于扩大机构规模等,因此用“非营利机构”一词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非政府组织”就是在国际发展领域常用的一个词,传统上就是专指那些在第三世界国家从事发展工作的非政府机构,包括这些国家本国的组织与发达国家的那些专门在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发展援助项目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其外延远远小于第三部门的概念。 以上这些与“第三部门”有关联的概念除了各有其侧重点外还有一些就是在某些国家或某些领域较常用的,比如在英国多用“志愿机构”一词,而美国最常用的就是“非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如上所述主要指从事发展工作的机构,在社会福利领域则常用“志愿机构”或“第三部门组织”这些词语。将所有这些概念相比较,似乎“第三部门”的范围最广,灵活性最大,因此本文中主要使用这一术语。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前景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前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下和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证券市场的规和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证券市场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的、基础性的部分。一个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规健康、功能完备的证券市场的建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学术界对证券市场国际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角度来理解:“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借款人和投资者都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买卖的证券既可以是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证券,也可以是外国发行的证券”,还有学者从资本国际流动的角度来定义:“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奖金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即证券的发行、证券的投资证券交易和证券市场超越国境,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以上定义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侧面,但都必须不够完整,也有欠准确。 实际上,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证券市场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投资者的参与,也包含证券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所提供的服务,同时证券监管当局也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调整监管策略。此外,证券

市场的国际化是个双向的过程,它既有一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问题;又有世界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走进本国证券商场即开放本国的证券市场的问题。 鉴于此,可以认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市场主体能够不受国界的限制,使证券资本实现跨国自由流动,从而能够使整个的国际证券市场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世界证券市场。这个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含义:第一,证券发行的国际化,即一方面本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一定的规则下在外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本国的证券;另一方面外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也可以在本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其证券,这也可以称之为融资的国际化。 第二,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即本国的投资者、投资机构可以走出国门投资于国外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同时国外的投资者、投资机构也可以进入本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和交易,这也可以称为投资的国际化。 第三,证券商及中介机构业务的国际化,即允许本国证券经营者以及从事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在完善自我的情况下可以走出国门从事境外证券业务,同时国外的类似的证券服务机构可以进入本国参与证券业务。 第四,证券监管国际化,即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并且通过国际间证券监管机构的协调共同完善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总的来说,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从静态上讲实现了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这两个制约因素得以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本文就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如何进行现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建立村社制度是建立最低成本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村土地经营体制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农村土地制度从经营体制层面推进到产权层面的改革。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社会保障村社制度土地股份合作制 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然而任何地区在城乡一体化实践过程中,都面临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这两个制约因素得以解决,其他诸如,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分工一体化、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等才能实现。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没有退休金,其养老保障由其所承包的土地承担,所以就农民来说,土地具有承载功能、养育功能和资源功能,是农民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和伤病养老保障。如果土地被征用不仅意味着农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丧失了能提供社会保障的基本财产。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大量的失地农民来说,在土地被征用后,现行补偿办法主要是货币补偿、招工补偿、社会保障补偿等。每种补偿方式都各有特点,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货币补偿,只是一种生活指向性的安排而非就业指向性安排,而且现行的补偿标准较低,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分配不尽合理,农民的利益往往会遭受损失;招工安排是计划经济的一种安置方式,不适应用工单位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只有社会保障方式才是保障失地农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明显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 正确 能够比较自由地流通。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双带就是指我们江苏这个沿海发展带 的和东陇海发展带,其中东陇海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域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下面说法正确吗?要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一是要加快 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二个就是要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体系的 正确 一体化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4. 下面说法正确吗?主体功能区规划它具有约束性,既要约 正确 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不用约束政府的行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5. 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协调。区 域间功能服务和生态条件的差距还比较大,就是我们三大区域, 正确 分布还不够均匀,不够协调。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6.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江苏坚持一手 抓粮食高产制度的普及化,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的食生产, 正确 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适时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7. 下面说法正确吗?农业生产空间是叫两带三区。两带是指 沿江农业带和沿海农业带,三区是指我们的太湖农业区和江淮 正确 农业区、徐北农业区,就是苏北灌溉总渠,徐北农业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下面说法正确吗?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建设,要充 分发挥沿海深水港口、土地、岸线爱心资源比较丰富的独特优 正确 势,集中布局发展大型生化、钢铁、造船、汽车等联合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积聚效应。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9. 下面说法正确吗?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的思路是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我们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 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这 五个一体化,这是工作思路。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10.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 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委〔2004〕15号 发布时间:2005年4月1日17:16 作者: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单位:《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 2004年12月31日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5年—2020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省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作出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一个重点来抓。嘉兴市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五大战略之一来实施。这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发展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其主要途径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是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三部门比较研究1

第三部门比较研究:缘起、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梁满艳中国农村研究网更新时间: 2006年11月27日 20 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全球社团革命”试图在国家与市场、政治与经济之外寻求人类社会所面临问题的第三种解决方法 ,从而导致既非政府(第一部门)又非市场(第二部门)的第三部门快速发展。第三部门 ,也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公民社会”“、志愿组织”、“免税部门”、“慈善组织”,在此采用“第三部门”这一概念。 一、东西方第三部门的缘起比较 1. 西方第三部门的缘起 西方第三部门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它的兴起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原因。 第一 ,政治原因:第三部门代表利益群体的草根性作用体现为自下而上地抗衡政府权力 ,以权利来制约权力。按照西方社会契约理论 ,第三部门与政府一样 ,它们的权力都属于公共权力 ,而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公民自身私人权力的一种让渡。第三部门兴起的一个显著结果是政府职能的弱化。政府职能的弱化是政府权力的转移过程 ,政府将部分职能转移到第三部门。 第二 ,经济原因:第三部门通常被认为是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一种反应。西方从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到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 ,人们发现政府也会失灵。政府的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2)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造成了政府规模巨大 ,这给公共部门之间的协调带来了困难。(3)损害市场、浪费资源。(4)缺乏灵活性。第三部门正是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情况下 ,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与政治作用 ,获得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第三 ,社会原因:人们自组织与自愿结社的传统 ,社会的自治传统 ,人们保护自我权利的意识。第三部门的兴起基本上是人们的自觉行动 ,是以人们的自治精神为基础的。西方公民结社的传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西方文化更多讲究个性而非共性 ,强调多元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大一统的思想 ,这正是第三部门存在的一 个重要前提;另一方面 ,西方宗教信仰的长期熏陶 ,他们提倡慈善和捐赠 ,提倡志愿精神。 2. 我国第三部门的产生 第一 ,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发育完全 ,第三部门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环境 尚不成熟。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在政府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上进行的。直到今日 ,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与前景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与前景 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过去十年来,国际证券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年平均增长12.34%,而全球GDP 年平均增长3.37%,国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性交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快速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从事日经2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

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则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 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 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张扬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对我们这样一个各方面仍然相对落后的大国来说,除了依靠政府努力以及利用市场机制外,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一、第三部门及其发展概况 所谓第三部门,又称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部门,即NGO(Non-governmetal Organization)。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是相对于作为第一部门的国家体系和作为第二部门的市场体系而言的。 第三部门这个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社会开始形成并流行。但是,它作为实质性社会组织形式已经在西方社会存在了几百年。现在第三部门已经影响到非常广泛的社会领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西方社会都存在着庞大的第三部门。根据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在全球42个国家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提供的数据,第三部门的平均规模大约是:占世界各国GDP的4.6%,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占服务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在一些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则更高。[1]第三部门的概念虽然只是近些年才在中国渐渐流行开来,但中国历史上第三部门性质的组织之源流还是悠长的。从古代的先秦时代就有“会党”、“社会”之说,到后汉的朋党,宋代的互助性、慈善性的“合会”、“义仓”、“义社”、“善会”等等,直到明清时代的天地会、哥老会等等。全国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第三部门性质的组织经过了几次大起大落,先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政治化和大量取缔,后是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到1965年全国性社会团体由解放初的44个增加到近100个,地方性社会团体发展到6000多个。 第三部门在中国真正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以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1998年,民政部门正式成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局,并于1998年10月和2004年3月,由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3个行政法规。据统计,到1998年,全国在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剧增至16.6万家,而民办非企业单位则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到2005年3月,在全国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共28万余家,其中社会团体14.9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2万家,基金会一千家左右。除了正式登记注册的28万余家民间组织外,我国更有大量的第三部门存在,它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得到党政机关的认可和支持,并获得大量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计,这些组织的总体规模有200多万家。[2] 二、第三部门对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 从根本上看,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展开与充分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体结构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因而具有依附性。[3]著名学者英克尔斯和史密斯指出,“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因素是个人,除非国民是现代的,否则一个国家就不是现代化的。”[4]教育现代化是超越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整体转换过程,其核心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适应和促进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5]。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现代化就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就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 从上述视角看,第三部门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 首先,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遇到很多问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 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适时地启动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武银福村、甲尔坝村和陈户窑村等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哈业脑包镇域总体规划》、《新城镇镇域总体规划》、《兴胜镇镇域总体规划》、《麻池镇镇域规划》、《昆区南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道沙河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改造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年4月开始,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我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区内村镇现状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包头市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各区、乡(镇)撤乡并镇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村庄经济和区位条件,将城市规划区内147个村庄和2个农场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划定了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三个区域,并明确了三个区域的范围及规划编制标准,即城中村:269平方公里,就地城市化,按城市社区标准进行规划;城边村:296平方公里,按其实际情况除部分城市化外,其余的按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城郊村:320平方公里,

全部按照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四区改造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先后完成了昆区、九原区15个村庄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2月份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评审,2006年7月份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该规划。 2007年,指导各旗县区完成了包头市首批100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撤乡并镇工作的完成,指导九原区完成了五镇一苏木的乡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达茂旗、固阳城关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改造规划要求,近几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下述建设任务,1998年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搬迁任务;2001年完成了武银福村改造工作; 2004年完成了兴胜花园小区建设;2005年完成了甲尔坝4期改造工程、陈户村一期改造工程和卜尔汉图新村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的有南海子新村、陈户村二期工程、当铺窑新村等8个村庄;2007年,开始进行的有和平村、王大汉新村、臭水井村、昌福窑、井卜石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3、制定法规、规范,严格规划管理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保证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好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

第三部门的概念

第九讲第三部门与基层自治 第一节第三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1.1第三部门的概念 第三部门,即独立于国家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从事政府和私营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的组织。在西方语境下,第三部门也称为“非政府组织”、“非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或“志愿组织”。第三部门的行为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 而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人民经常所说的“社会团体”,实际上就是从“第三部门”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国务院制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下列团体不受其规范: (1)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 (2)由国务院机构编制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 (3)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活动的团体。 除去这三类社团,各类第三部门都受《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范。《条例》规定,任何社会团体的成立都必须经过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因此,中国政治背景下的社会团体,属于第三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能包括所有的第三部门在内。 1.2第三部门的重要性 关于第三部门的必要性,理论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由于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倾向于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所以一部分人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要就无法满足,第三部门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它可以满足一些特殊需求者的偏好。第二种解释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由于人们的搭便车行为使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只能通过政府或第三部门途径提供公共物品。由于政府本身存在缺陷,一部分公共物品职能通过第三部门进行提供。总之,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第三部门社团是不可或缺的,在许多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上述两个理论解释了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接下来的问题是:第三部门能否自动生成?奥斯特罗姆的自组织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奥斯特罗姆认为,对组织而言,如果它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那么这个组织就能自动生成。第一个问题是制度供给问题,即由谁来设计组织的制度。重复博弈研究表明,在有限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群体中的个体会进行合作产生一定规模的自治组织。第二个问题是惩罚问题。如果组织成员违反规则,而且组织对它进行惩罚的策划你根本不太大,那么组织就能对其成员进行惩罚;如果组织对它进行惩罚的成本过大,组织对成员的惩罚就难以实施。这时就需要外部强制。第三个问题是相互监督问题。很多第三部门都能解决上面三个问题,因而它们能自动生成;少数第三部门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这些组织需要政府的帮助,所以国内外都有对第三部门的强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日期:2016年10月19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九诠【字体:大中小】 本文导读: 豪迈地奔向未来 CFP供图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豪迈地奔向未来CFP供图 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源塔式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当我们在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时,我们是在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版本”的全部而不是一部分,即“教育现代化2030”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总体性承诺,也是对中国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战略实施。 整体而综合地看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面向,而不是某一面或某个侧重面。 教育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教育第一”的核心理念,这与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一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与中国其他领域的“2030”规划综合为一个系统。一方面,需要将“教育2030”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其他各领域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成为“教育2030”表达和行动的基本“语境”和“场域”。 总体看来,我国在论及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时,直接向教育现代化提要求或向教育现代化寻求支持的不多。间有言及,往往察焉不精、语焉不详,远未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对话。从教育领域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制定,应立足于“教育优先”“教育第一”战略,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昆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员大会的精神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晋发〔XX〕1号),对照《XX年××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主要发展目标责任书》,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晋城建设、党的建设五个重点,推进思想解放、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和谐发展。 二、工作思路 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核心,坚持“规划先行、高点起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乡一体、全面发展”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推进城乡规化统

建工程。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一年抓启动、两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社会事业五个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 1.配合县规划局做好“晋城南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现代新昆明南城概念规划覆盖率达100%。 责任单位:城建办 完成时限:XX年6月30日前 2.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乡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 责任单位:城建办 完成时限:XX年6月30日前 (二)综合经济指标 3.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千方百计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积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融资机制,解决建设资金瓶颈,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达12%以上。 责任单位:统计站、企业办

第三部门

一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由于我国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第三部门都是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名义出现的。这些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基本属于准政府机构或政府控制下的事业单位和组织,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民间组织(第三部门),政府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管理。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极其模糊,第三部门往往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衍生物,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与自主活动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第三部门由政府机构领导,其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都具有很强的行政性质,有的成员还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因此,中国的第三部门与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限制了第三部门的作用的发挥和变革的速度。 (二)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现今中国的第三部门组织中,无论是官办的、半官办的还是纯民间的绝大部分都反映经费不足。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头号因素。而人才不足,是因为中国尚缺乏专门的第三部门专业人才的培训机构,而且第三部门吸纳了大量政府淘汰的冗员和离退休人员,妨碍了优秀人才的进入。此外,第三部门自身的能力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三)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建设滞后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部门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加紧了第三部门方面的法制建设,一系列的社团法规相应地建立起来。例如,1988年颁布实施了《基金会管理办法》,1989年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国立法部门仍未出台一部《结社法》。总之,由于第三部门管理的法制建设严重滞后,致使第三部门的管理陷入不同程度的混乱之中。(四)公众的认知缺陷 对于官办性质浓厚的第三部门组织,公众往往将其视为第二政府,而对于实力弱小的草根组织,公众又怀疑其能力,从而忽视其存在的价值。此外,在中国这个集权化明显的社会中,公众尚不能真正体会到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他们的生活将会产生何种影响。因此,第三部门能否得到深层次认同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推进第三部门发展的对策 (一)重新定位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 中国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密切不是问题的根本,西方的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同样密切,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的第三部门容易受到政府的控制,丧失独立性,从而染上浓厚的官办色彩。如若这一前提不改变,第三部门将得不到实质意义的发展。因而一方面政府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第三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在充分发挥第三部门效能的同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中国政府必须对第三部门进行重新定位:第三部门不应该是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而是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第三部门不应该是政府职能 转变形式化的工具,而是公民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部门;第三部门的发展不是在向政府夺权,而是在帮助政府治理。 (二)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 第三部门的工作要得到公众的认可,除了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外,最重要的是能够带动公民参与其中。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是第三部门的精髓。公众从思想上认同了这些理念,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志愿性的活动中。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与参与实践相结合,在全社会提倡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才能解决我国第三部门所广泛存在的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的难题。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有效的激励措施。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严格依法管理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第三部门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许多第三部门主动依附于政府机构的主要原因。而且,依法治国的方略对我国第三部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在充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根据发展我国第三部门的需要,尽快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结社法》。此外,还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已颁布的有关第三部门管理的法规政策。同时,要把立法和普法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宣传《社会团体登记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从而使我国的第三部门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向前发展。

国际化进程Word版

第四节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国际化进程是一个企业由单纯的国内经营企业发展为跨国公司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价值链在国际范围内延伸的过程。 一、跨国企业生产价值链(西北10) (一)跨国企业的价值链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生产经营,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它利益集团(员工、顾客、供应商等)创造价值。 企业创造价值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不相同但有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其总和即是工程企业的价值链,每一项经营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上的环节。

价值链可分为主要活动: 1.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 2.制造经营 3.销售 4. 售后服务 5.人力资源管理 6.技术开发 7.财务管理 (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1990年美国企业战略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提出的,指的是企业组织根据行业的要求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之上,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资源

不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上(核心资源上) 计算机、精密仪器行业中(iphone销售一空)机械制造行业 日用消费品行业 诺基亚当初认为iphone太贵且未能通过抗摔测试,够不成威胁。但他们没有想到,如果把手机做的特别贵,一般人就舍不得摔了。 生产、销售、品牌 掌控价值链格兰仕:成本链包办全球 格兰仕处处抢占制高点的战略运用,非常娴熟 1.形象宣传先入为主 格兰仕没有采用大规模的形象广告宣传,而采用引导方式,在全国400多家报纸、电视上设专栏,介绍微波炉的知识、菜谱、消费指南等,并借以塑造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

他们编写出世界上微波炉菜谱最多的微波炉使用大全及菜谱900例,并印制几百万张微波炉菜谱光碟免费送给消费者。用格兰仕公司总经理梁庆德的话说,别人是在用轰炸式的广告来强占市场,而格兰仕则是在用知识和文化来培育市场,二者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差别可想而知。 2.成本方面处处领先 当微波炉逐渐进入消费者家庭时,成本就成为其关键制高点。格兰仕总是比对手更早进入下一个低价位,抢先占领市场制高点。格兰仕的发展速度是异常迅速的,1993年销量为1万台,1994年10万台,1995年销量达25万台,市场占有率为 25.1%,成为全国第一,到1998年,总产量达315万台,内销213万台,市场占有率为61.43%。规模每上一个台阶,就大幅下调价格,其明确目标是消灭散兵游勇。当其规模达到125万台时,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成本价以下。此时,格兰仕还有利润,而规模低于80万台的企业,多生产一台就多亏损一台。除非对手能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