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解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在我国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内经》中,就已明确提出了“解剖”的认识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脏器的名称。在西欧古希腊时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都进行过动物实地解剖,并有论着。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及诸多脏器已有较详细而具体的记叙,但由于当时西欧正处于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禁止解剖人体,该书主要资料均来自动物解剖观察所得,故错误之处甚多。宗教统治在一千多年中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严重束缚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资本主义萌芽,教会黑暗统治的桎梏开始被摧毁,“是一个产生学问上、精神上和性格上的巨人时代”(恩格斯语)。在此时期,人民的聪明智慧在科学和艺术的创作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堪称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且所绘的解剖学图谱,其精确细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该时,解剖学也涌现出一位巨匠——维扎里(Andress Vesalius, 1514-1564),他从学生时代,就冒着宗教迫害的危险,执著地从事人体解剖实验,终于完成了《人体构造》的巨著,全书共七册,不仅较系统完善地记叙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构造,还勇敢地摆脱了盖伦权威的束缚,纠正了盖伦许多错误的论点,从而使他成为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与维扎里同时,一批解剖学者和医生,发现了一些人体的结构,如欧斯达丘司(Eustachius)、习尔维(Sylvius)、瓦罗留(Varolio)、阿兰契(Aranti)、保塔罗(Botallo)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结构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学的教科书中。嗣后,英国学者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提出了心血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的概念,创建了血流循环学说,从而使生理学从解剖学中分立出去。继显微镜发明之后,意大利人马尔匹基

(Malcell Malpighi,1628-1694)用之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构造,开拓了组织学分野。18世纪末,研究个体发生的胚胎学开始起步。19世纪意大利学者高尔基(Camello Golgi,1843-1926)首创镀银浸染神经元技术,西班牙人卡哈(Rom’onY cajal,1852-1934)建立了镀银浸染神经原纤维法,从而成为神经解剖学公认的两位创始人。

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由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人体解剖学走上了繁琐地孤立静止地描述人体形态结构的境地,使部分学者感到彷徨和失望,认为解剖学已经成为“化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完全看不到发展的前景。而另一部分学者从辩证的自然观出发,开始从机能解剖学、进化形态学和实验形态学等方面,寻求开拓的路径。

随着技术革命浪潮的涌动,近二十年来,生物力学、免疫学、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向解剖学渗透,一些新兴技术如示踪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等在形态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使这个古老的学科唤发出青春的异彩,尤其是神经解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执行“百家争鸣”繁荣科学技术的方针,医学教育和解剖学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的进步,其间虽经“文革”十年的停滞和倒退,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执行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政策,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解剖学工作者开创了学习和追赶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条件和可能,设备不断完善和更新,条件逐步改善和提高,最为可喜的是一大批中青年解剖学工作者茁壮成长,正在为振兴中华和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祖国的大业艰苦奋斗,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以崭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解剖学界。

人体解剖的发展史

人体解剖的发展史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的科学,它对于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 古代的人体解剖学主要以观察和描述为主,通过肉眼观察和手工解剖来研究人体结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进行人体解剖的研究,他们在木乃伊上进行解剖,试图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构造。古希腊时期的解剖学家希波克拉底是古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解剖动物尸体来研究人体结构。另一位古希腊解剖学家亚里士多德则进行了更多的人体解剖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观点。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和道德的限制,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停滞不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解剖学才重新兴起。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通过对尸体的解剖研究,绘制了许多准确的人体解剖图,为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安德里亚·维萨利也进行了大量的解剖研究,并出版了一本名为《人体解剖学》的著作,该书成为了当时解剖学的权威之作。 近代的人体解剖学发展得更加迅速。在17世纪,丹麦解剖学家尼科劳斯·斯特诺提出了“组织学”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细胞的观察研究。18世纪,德国解剖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希尔莫尔发明了一种新

的解剖技术——显微镜解剖,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更加微小的结构和组织。19世纪,法国解剖学家居斯塔夫·康特发现了神经元的存在,奠定了神经解剖学的基础。 现代的人体解剖学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研究。X线技术和断层扫描技术使得人们能够非侵入性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此外,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设备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更加微小的细胞和组织结构。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如MRI和CT扫描,能够提供人体内部更加详细的图像。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为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从而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此外,人体解剖学也对人体工程学和生物工程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古代的观察和描述,到现代的先进技术,人们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福祉。

(完整word版)《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系统解剖学》数字教材全书增加高质量多媒体素材数百个。在纸质教材黑白线条图基础上,增加了实物照片和彩色图片;增加了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视频;增加了3D动画。并根据解剖学内容特点,将图片制作成画廊等形式,方便读者阅读.增加了交互功能,增强阅读趣味性。 教材截图: 目录: 绪论1 一、《系统解剖学》第8版的定位 1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1 三、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2 四、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4 五、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4 六、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6 运动系统 7 第一章骨学7 第一节总论 7 一、骨的分类 7 二、骨的构造 9

五、骨的可塑性 11 第二节中轴骨 12 一、躯干骨 12 二、颅 17 第三节附肢骨 28 一、上肢骨 28 二、下肢骨 32 第二章关节学37 第一节总论 37 一、直接连结 37 二、间接连结 38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40 一、躯干骨的连结 40 二、颅骨的连结 46 第三节附肢骨连结 47 一、上肢骨的连结 47 二、下肢骨的连结 51 第三章肌学59 第一节总论 59 一、肌的构造和形态 59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60 三、肌的命名法 60 四、肌的辅助装置 60 第二节头肌 62 一、面肌 62 二、咀嚼肌 64 第三节颈肌 65 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65 二、颈前肌 66 三、颈深肌 67 四、颈部筋膜 67 第四节躯干肌 68 一、背肌 68 二、胸肌 70 三、膈 72 四、腹肌 73 第五节上肢肌 76 一、上肢带肌 76 二、臂肌 77 三、前臂肌 78 四、手肌 81 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83 第六节下肢肌 84 一、髋肌 84 二、大腿肌 86 三、小腿肌 88 四、足肌 90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解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在我国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内经》中,就已明确提出了“解剖”的认识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脏器的名称。在西欧古希腊时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都进行过动物实地解剖,并有论着。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及诸多脏器已有较详细而具体的记叙,但由于当时西欧正处于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禁止解剖人体,该书主要资料均来自动物解剖观察所得,故错误之处甚多。宗教统治在一千多年中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严重束缚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资本主义萌芽,教会黑暗统治的桎梏开始被摧毁,“是一个产生学问上、精神上和性格上的巨人时代”(恩格斯语)。在此时期,人民的聪明智慧在科学和艺术的创作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堪称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且所绘的解剖学图谱,其精确细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该时,解剖学也涌现出一位巨匠——维扎里(Andress Vesalius, 1514-1564),他从学生时代,就冒着宗教迫害的危险,执著地从事人体解剖实验,终于完成了《人体构造》的巨著,全书共七册,不仅较系统完善地记叙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构造,还勇敢地摆脱了盖伦权威的束缚,纠正了盖伦许多错误的论点,从而使他成为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与维扎里同时,一批解剖学者和医生,发现了一些人体的结构,如欧斯达丘司(Eustachius)、习尔维(Sylvius)、瓦罗留(Varolio)、阿兰契(Aranti)、保塔罗(Botallo)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结构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学的教科书中。嗣后,英国学者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提出了心血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的概念,创建了血流循环学说,从而使生理学从解剖学中分立出去。继显微镜发明之后,意大利人马尔匹基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野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解剖学也是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必修科目。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由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着重点和目的性等方面产生了差异,因而逐渐形成了若干独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组成人体的各系统,逐一研究和叙述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和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分部及医疗手术学的需要,研究和论述各体部内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局部解剖学;适应绘画和雕塑等专业要求的艺术解剖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结构在体育运动和训练中其形态构造和功能关系的运动解剖学;专门阐述临床各种手术层次结构基础的应用(手术)解剖学等。此外,由于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观察和解剖操作为主的大体(巨视)解剖学和以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即微视和超微解剖学。还有专门以个体发生和发育过程和规律的人体胚胎学或人体发生学。 鉴于神经科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在下个世纪可能成为生物科学和带头学 科的趋势,以及参考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本教研室对原担负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两门课程,即将原中枢神经系统单独设课,以适应世界神经科学的发展潮流,促进教学内容的迅速更新。其余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大部分内容,划归本门课程即大体解剖学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采用以讲课为主,辅以必要的印证性实习,但对组成人体支架的骨骼系统,在此阶段则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按组成人体的各个体部,逐一进行解剖观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师提示后,学员根据教材独立进行解剖操作,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阶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论性讲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员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系列

绪论--正常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就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基础。清代名医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可见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已经把人体解剖学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解剖学。故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科学,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 二、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 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细胞形态的物质,称细胞间质。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是构成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基础,故称基本组织。由几种组织互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便构成一个系统。人体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及神经九个系统。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既分工又合作,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三、解剖学的分科 人体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大体解剖学所叙述的主要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组织学所叙述的是借助显微镜等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细微结构的内容;而胚胎学则是叙述人体胚胎发育中的形态变化过程。大体解剖学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系统解剖学主要按照人体各系统来叙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人体自然分区(如头、颈、胸、腹、四肢等)叙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本书属于系统解剖学,故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作全面重点介绍,从而为学习中、西医学基础与临床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此外,还有研究不同年龄人体形态结构特征的,称年龄解剖学;结合体育运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称运动解剖学;应用各种断面解剖方法来研究经穴断面形态结构的,称经穴断面解剖学;应用层次解剖方法来研究经穴进针层次形态结构的,称经穴层次解剖学;应用CT放射学方法来研究经穴断面形态结构扫描图像的,称经穴CT扫描图像解剖学等。 四、解剖学发展简史 解剖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因为历史上有关人体解剖学的记载,最早还是我们的中医学。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即已有关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广泛记载。当时已明确提出“解剖”一词,并载有关于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容积和重量等调查数据。书中已有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脏器名称,为我国现代解剖学和医学所沿用。这些资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从事过实地解剖、测量和研究的,根据目前所知的资料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 自19世纪由西欧传入现代医学之后,我国的现代解剖学才逐步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前,解剖学工作者仅有百余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医学事业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解剖学工作者的队伍迅速发展扩大,而且各医学院校已有了成套的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和图谱,还编写了我国自己的解剖学教材及专著,更新了科研设备,改善了科研条件,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并在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神经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神经培养、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基因工程学、生物力学等方面亦取得了许多成果。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教师备课笔记 学年第一学期 学校 学科解剖学基础 姓名 年级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备课教案 【课题】绪论【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解剖学术语;

2、熟悉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研究解剖学的观点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 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 学的历史、发展前景极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授课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 (二)人体剖解学开展简史 (三)人体的组成及分部 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 2、人体的轴和面:(1)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2)面:程度面、矢状面、冠状面 3、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五)研究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进修必备欢迎下载 备课教案 【课题】第1、二章细胞、根本组织(一)上皮组织 【教学目标】1、熟悉细胞的结构、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 2、了解细胞的形状、腺上皮和腺的特性、上皮组织的非凡结构。 【第2—3课时】【教学进程】 一、复习旧课 二、授课 (一)细胞 1、细胞的形状 2、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二)上皮组织 1、被覆上皮: (1)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 a、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 b、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供给,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经由过程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 (2)被覆上皮的分类 a、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b、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 2、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在人体内特地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首要身分所构成自力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内分泌腺 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 3、上皮组织的非凡结构 (1)游离面:微绒毛、纤毛 (2)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 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 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 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

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 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 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 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 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

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绪论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四、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五、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六、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morphology )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医学的部分基础学科 形态(morphosis)功能(function)正常(Normal)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异常(Abnormal)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al anatomy) 病理生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必修课。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故该学科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广义的解剖学(generalize)可分为巨视解剖学(肉眼)和微视解剖学(显微镜)。巨视觉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按人体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一般而言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人体结构的部位,由浅入深侧重研究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的科学称局部解剖学。微视解剖学包括组织学histology、细胞学cytology和胚胎学embryology。 由于研究的角度、手段和目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又可分出若干门类。如临床解剖学,X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生长(或年龄)解剖学,艺术解剖

中国解剖学发展史

中国解剖学发展史 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和组织关系的学科,是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解剖学研究始于近代。 清朝时期,中国的解剖学研究主要是以外国传教士为主。1844年,美国传教士医生彼得·帕克在广州创建了华南医院,成为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帕克在医院内开设了解剖学课程,成为中国第一位正式教授解剖学的外国人。 189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医学堂,开始了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历程。解剖学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1905年,京师医学堂的解剖学教授李时中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所解剖学研究所,为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中国的解剖学研究逐渐走向独立。1912年,中国第一位解剖学博士毕业,标志着中国解剖学研究进入了新阶段。1927年,中国第一部解剖学教材《人体解剖学》出版,填补了中国解剖学教材的空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解剖学研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1950年,中国第一届解剖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解剖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6年,中国第一部解剖学教材《人体解剖学》第二版出版,成为中国解剖学教育的标志性教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解剖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解剖学研究逐渐向分子、细胞水平发展。中国解剖学研究在神经解剖学、胚胎学、组织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中国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解剖学学者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不懈努力,为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中国解剖学研究将继续向前发展,为中国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方解剖学发展史

西方解剖学发展史 引言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科学,西方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本文将介绍西方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并重点关注其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人物。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时期是西方解剖学的起源。公元前4世纪的希波克拉底是最早进行解剖学研究的人之一,他通过解剖人体尸体,对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然而,由于当时宗教和道德观念的限制,解剖学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广泛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解剖学得以发展的重要阶段。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解剖学家,如安德烈亚斯·韦萨利乌斯、吉罗拉莫·法布里齐奥·达卡尼和安德烈亚斯·维塞利乌斯等,他们在解剖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其中,安德烈亚斯·韦萨利乌斯被誉为“现代解剖学之父”,他的著作《人体解剖学》成为了后来解剖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19世纪 19世纪是西方解剖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解剖学的教学和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些重要的解剖学家如卡尔·路德

维希·斯帕尔茨、威廉·斯坦利·沙普和约翰·亨特等,对解剖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通过对人体的解剖研究,揭示了人体内部结构的奥秘,为后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20世纪至今 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解剖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解剖学研究不仅依靠传统的尸体解剖,还包括了影像学、计算机模拟和分子生物学等新的技术手段。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解剖学研究更加精确和全面,为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结论 西方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以及20世纪至今几个重要阶段。通过这些阶段的努力和贡献,解剖学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它不仅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人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解剖学将继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血液循环中心,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较多。 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个指头并列长度,命名为“十二指肠”。他还命名了“前列腺”、“睫状体”、“视网膜”、“乳糜管和淋巴”。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这部书是16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公元1457-1519年)解剖过3O多具尸体,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他将空气吹人肺,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他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 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基础。 19世纪,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等巨著问世,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 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 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等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推动了对心的内部结构、心段、肺段、肝段、肾段等器官内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随着器官移植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解剖史

中国的人体解剖发源很早。远在商周或其以前,中国的医学家已积累了一定的人体解剖知识,《灵枢》是使用“解剖”一词的最早文献。《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人体各个脏器和体表部位的数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曾提到一个名叫俞跗的手术高明的外科医生,他进行剖腹的程序是先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接着溺髓脑、揲荒、爪幕,这说明在秦汉以前,中国的人体解剖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但随着中医学体系的成熟,解剖实证渐渐被忽视了,加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以及“医乃仁术”,不能刳剥人体,以供实验的传统医德的束缚,解剖人体便被视为大逆不道,历来的封建政府也都制定各种法律条文,对人体解剖行为进行限制。 人体解剖法的确立 我国古代的解剖知识是形成中医脏象学说的主要基础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实际的解剖行为被限制,古代的医学家们便从医学临床实践出发,创造了“度量切循”的体表测量方法,进行人体表面解剖学的研究,并不断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观察,继续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使之成为独特的医学。但对五脏六腑等身体内部的解剖研究却几乎陷入停止,因为从秦代开始,法律就规定,“凡是毁损对方的耳、鼻、唇、指等要处以‘耐刑’。耐刑是剃去双鬓和胡须,保留头发。但如果割去别人的胡须和头发,就要判重刑。可见,当时毁容既被认为是犯罪行为,又作为一种刑罚。《南史·顾?之传》中记有沛郡相梁唐赐之妻遵其临终嘱咐,刳剖其腹以验病因,结果其妻与子均受到法律制裁。唐律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典,它集前朝历代封建法典之大成,又是后来宋、元、明、清历代制定和解释法典的蓝本。唐宋法典都规定:“残害死尸(支解形骸,割绝骨体),常人减计杀罪一等,尊长则不减”。这项规定既包括死后分尸绝迹,也包括根据医学需要解剖尸体,都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唐律疏议》专门有“残害尸体”一栏的详细规定:“如果杀死人,再支解,或焚烧尸体,不但处死刑最高刑--斩刑,妻子还要流二千里,”“如果不杀人仅残害死尸(焚烧或支解),或弃尸于水中,处减斗杀罪一等”,“如果割去尸体的头发,或不同程度地损伤尸首,要处减斗杀罪二等”“在路上碰见死尸,不掩埋,或在墓地薰狐狸而烧着棺椁着,各徒二年;把尸体烧了,徒三年。”这些法令的颁布更直接地加固了人们视毁损尸体为不仁、不孝、不法的思想。不准解剖尸体,这一法律成规,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 虽有封建法典严令禁止解剖尸体,但解剖尸体的行为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从没中断过。《汉书·王莽传》曾记载:“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寻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东汉华佗更是古代外科手术的鼻祖。虽然唐宋医事律今有“屠割刑人骨肉者,依法科残害之罪”,但统治阶级为了惩示民众,依然解剖犯人尸体。“宋代曾解剖死刑犯人两次,尸体达30--50人之多。其解剖是由医官和画家合作,在犯人临刑时进行,并将解剖所见,绘制五脏图”。明代则有《赤水玄珠》引何一阳传云:“余先年精力强盛,时以医从师征南,历剖贼腹,考验脏腑。”但大多数的医家却没有条件从事解剖工作,因而到了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大声疾呼:“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他还亲自观察尸体,绘制了《亲见改正脏腑图》,为我国解剖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整个封建社会里,人们只能乘兵荒、刑戳、疫病流行时机进行一点解剖,还往往受到传统习俗的制约,就连王清任也“对女囚尸体却因非男子而不忍近前”,所以解剖学的发展真是步履艰难。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华,借医传教。邓玉函著的《泰西人身说概》是最早传入中国的人体解剖学专著。“他还于1621年在澳门解剖一日本传教神父尸体,此为外人在远东最早病理解剖之一体”,但这些在中国没有引起医家的注意。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学大量涌入,清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在一些医学院校开设解剖学课程,然而在“钦定学校章程”中仍规定解剖课的实习“只许模型观察,不许尸体解剖”。但西方各国通过办医院、设医校、出医刊等方式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到辛亥革命前,我国的十所医学院校中,外国人办的就有八

人体解剖生理学电子讲义概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电子讲义概述 绪论 教学目的:1、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及分科。 2、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3、了解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4、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5、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教学重点:1、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3、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教学难点:1、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2、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教学过程: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研究内容 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功能的一门科学。 2、研究任务 在学过动物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位置机能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并通过研究生理机能发生的原理、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机能的影响,从而认识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的规律,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为预防疾病,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服务,为生产实践、医学实践服务。 3、研究方法: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欲了解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理活动,必须运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其活动机制。

(1)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尸体研究 解剖学研究方法:活体研究 《人体解剖生理学》讲稿 动物实验 固定组织研究 组织学研究方法:活体组织研究 新技术方法 (2)生理学研究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 急性实验法 生理学研究方法:活体解剖实验 慢性实验法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的意义、分科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 1、意义:为学习后续课程(发展心理学、教育学)打下基础。 2、分科: 组织学普通组织学 胚胎学 解剖学分科 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生理学分科 植物生理学 按研究对象分 动物生理学 细胞生理学 按研究水平分:生理学器官生理学 整体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讲稿 3、解剖生理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 (1)作为科学的教育学不能不以生理学为依据,也不能不考虑到

解剖学的发展史

李国然中山医学院16级法医学系16362002 医学史上的第一次 ——解剖学的发展无论是临床专业或是其他医学类专业,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等等,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帮助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解剖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意义之重大根本无需赘述,而解剖学的发展也是颇为曲折。西方医学对解剖学较为可信的记载,是从古代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开始的。他对头骨作了正确的叙述,但却把神经和肌腱混淆起来,希波克拉底是公认的解剖学鼻祖。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动物学的创始人,他把神经和肌腱区别开来,指出心是血液循环的中枢,血液自心流入血管。但他把动物解剖所得的结果移用于人体。迦林是古罗马的著名医生和解剖学家,他指出血管里保存的血液,而不是空气,发现脊神经是按区域分布的,迦林写了许多关于医学和解剖学的著作,他所著的《医经》,是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但由于当时西欧正处于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禁止解剖人体,该书主要资料均来自动物解剖观察所得,故错误之处甚多。宗教统治在一千多年中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严重束缚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16世纪文艺复兴后,宗教统治的枷锁被打破,神权对思想的桎梏被摧毁,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解剖学也迎来了辉煌,比利时的医生维萨里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他是近代解剖学的创始人,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这一划时代的巨著,这一巨著不仅较系统完善地记叙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构造,还成功摆脱了伽林陈旧观点的束缚,纠正了伽林许多错误的论点,创立并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同时代还有著有《血液循环论》的哈维和万能的达芬奇等许多前辈,都为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文艺复兴带来的也是解剖学的新生。时间流逝,进入现代,随着技术革命浪潮的涌动,近二十年来,生物力学、免疫学、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向解剖学渗透,一些新兴技术如示踪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等在形态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使解剖学这个古老的学科重新焕发异彩。 解剖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重要性无需赘述,无数医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成熟的解剖学体系,学习解剖学,能教会我们我们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问题,而解剖学是在无数前辈的血汗经验中成长成熟起来的。身为一个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解剖学和医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期待着并自豪着。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包括包括组织学和解剖学两门学科,解剖学的历史比较古老,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一些书中。但作为一 门科学,解剖学的历史是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组织学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才从解剖学中划分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解剖学 国外 ●西方国家的解剖学,一般认为从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参照动 物的描述开始。其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叙述,但对人体其它器官的描述存在许多不正确之处,如把神经和肌腱混起来,还推想动脉中含有空气,脑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等; ●希腊的哲学家和动物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动物血的创 始人,做过许多动物解剖并提供了宝贵的解剖学知识。 ●古罗马医学权威和解剖学家Galen(130~200年)总结前人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观察充实 古代解剖学,虽有错误,然而其教义统治西方几乎一千五百年。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且所绘 的解剖学图谱,其精确细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 ●J·Sylvius(1478~1555年)虽亲眼看到不符合Galen教义的事实,但不敢说Galen 有 错误,而宁愿设想人体构造在前一世纪发生了改变; ●Servetus(1500~1553年)是肺循环的发现者,由于违反教条并说出了真话,被统治阶 级判处火刑而活活烧死; ●比利时最著名的人体解剖学家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年)亲剖尸体,于1543 年出版了他的名著《人体的构造》,震动一时,但终因教会的压迫,最后死于流放的途中; ●与维扎里同时,一批解剖学者和医生,发现了一些人体的结构,如欧斯达丘司(Eustachius)、 习尔维(Sylvius)、瓦罗留(Varolio)、阿兰契(Aranti)、保塔罗(Botallo)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结构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学的教科书中。 ●英国名医William Harvey(1578~1657年)于1615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基本规律,但 因反动分子决议“禁止血液在体内循环的学说”,直到1628年才出版他的名著《心血运动论》; ●意大利组织学家M·Malpighi(1628~1694年)于1661年应用显微镜发现毛细血管, 真正完成全部血液循环的线路,创立了组织学的开端; ●18世纪末,研究个体发生的胚胎学开始起步。 ●扎果尔斯基(1746——1846年)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结构的异常与变异,提 出功能决定器官形态的见解。 ●19世纪达尔文(Darwin,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中国最早的解剖学著作

中国最早的解剖学著作 摘要: 一、引言 二、中国解剖学的历史背景 三、中国最早的解剖学著作 1.《黄帝内经》 2.《难经》 3.《伤寒杂病论》 4.《神农本草经》 5.《针灸甲乙经》 四、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五、结论 正文: 中国最早的解剖学著作 一、引言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学科,对于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本文将介绍中国最早的解剖学著作。 二、中国解剖学的历史背景 中国解剖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医学家已经开始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和描述。在秦汉时期,出现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著作,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学知识。隋唐时期,医学家孙思邈著有《伤寒杂病论》,对人体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宋元时期,出现了《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等著作,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三、中国最早的解剖学著作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该书对人体解剖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对骨骼、肌肉、脏腑等结构的观察和功能阐述。 2.《难经》 《难经》是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该书对人体解剖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包括对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的观察和描述。 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隋唐时期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该书对人体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包括对脏腑、骨骼、肌肉等结构的观察和功能阐述。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宋元时期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该书对人体的解剖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对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的观察和描述。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宋元时期医学家王叔和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该书对人体解剖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包括对经络、穴位等的观察和描述。

神经解剖学发展史汇总

神经解剖学发展史 张富兴 神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科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人们对人体结构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而逐步深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关神经解剖学的文字如“脑”、“脑的被膜”和“脑脊液”始于古埃及人,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由埃及医生Imhotep书于约公元前1700年的“The Edwin Smith Surgical Papyrus”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医学文献,其中叙述了解剖学上的“脑”、“脑膜”、“脊髓”和“脑脊液”等。公元前500年~16世纪,基于肉眼观察,许多脑神经和脑结构被逐渐认识。大约公元前500年Alcmaion解剖了感觉神经并描述了“视神经”;“解剖学”之父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 )对脑室予以关注;公元前280年Erasistratus注意到脑有不同分区。到公元177年,Galen曾举办了讲座:“On the brain”。在16世纪后期,人们对脑的认识已有“海马”、“脑桥”等概念并开始区分皮质和白质。 17世纪以后到19世纪中叶,许多脑表面的结构、颅神经及其神经节逐一被发现和研究,如人们描述和认识了“乳头体”、“滑车神经”、舌下神经节、Scarpa’s神经节等等。现代12对脑神经的分类也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此外,随着显微镜的发明,这一时期人们对脑结构的认识也更多的由“表”及“里”,研究层次也开始由组织向细胞水平发展。如发现了“红核”、“蓝斑”、“锥体交叉”、脑皮质的6层结构、提出神经组织的“细胞理论”等等。 进入19世纪末叶,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特殊染色技术的发明,人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组织的结构,因此在细胞水平研究神经系统结构的现代神经解剖学开始确立它的地位。该时期直至20世纪初期,人们对神经组织中神经元结构和联系的研究更加深入,很多经典的概念如“神经元”、“轴突”、“树突”、“突触”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同时不断有许多新的脑结构,如“颞横回”、大脑皮质语言区和外周的感受器如“Corti器”、“Meissner's 小体”、“Golgi 腱器”等被发现和描述,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神经解剖学的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诞生的许多技术,如Golgi (1843~1926)和Cajal (1852~1934)分别发明的镀银技术以及Weigert (1843~1904) 和Marchi(1851~1908)分别发明的髓鞘染色法等等都极大地推动了神经解剖学的发展。Nissl(1860~1916)染色法的应用更使人们对中枢内灰质结构的认识得以深入,并因此产生了“细胞构筑学”(cytoarchitecture)的分野。 20世纪以来,许多新技术、新仪器被引入到神经解剖学的研究中来,神经解剖学研究空前繁荣,很多新的分野应运而生。20世纪初、中期,神经解剖学发展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