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及中国膀胱癌疾病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膀胱癌疾病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膀胱癌疾病现状分析

一、膀胱癌疾病分类

膀胱癌是一种在膀胱组织中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不受控制的膀胱内壁细胞异常增长造成,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膀胱肿瘤组织学分类推荐采用2016年《WHO 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分类标准,参考其中尿路系统的分类,包括最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其他如鳞状细胞肿瘤、腺性肿瘤、脐尿管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细胞肿瘤、间叶来源肿瘤等。膀胱癌主要包括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鳞状细胞癌约占3%-7%;膀胱腺癌比例<2%。

二、全球膀胱癌疾病现状

膀胱癌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20年,膀胱癌是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排名第十的癌症类型,约为57万,占比3%。

随着烟草消费,工业化水平增加及人口老龄化,2016至2020年,全球膀胱癌新发患者人数由52万人增长至57.3万人,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46%。

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全球膀胱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球膀胱癌市场规模约为3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0亿美元。

三、中国膀胱癌疾病现状

2016年中国膀胱癌新发患者人数为7.7万人,到2020年增长到8.6万人,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68%。预计未来中国膀胱癌新发患者人数将持续增长,于2025年超过10万人,。

我国膀胱癌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2%。

四、膀胱癌疾病术后护理措施

1、生理舒适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选择正确而舒适的体位卧床,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以防发生褥疮,进行术后饮食指导,保持各管道通畅,膀胱癌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若术后出现疼痛等不适,则告知患者此为术后常见反应,不必过于紧张,若安抚及转移注意力仍无法缓解其疼痛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心理舒适护理:始终礼貌待人,尊重患者,尽量随叫随到,护理时告知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适当表扬患者的积极配合,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出院指导,并给予病区联系方式以便出院延续指导。

3、社会和灵魂舒适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手术情况,安抚其等待患者苏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关系。

医学标书范文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一、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含知识产权状况和技术标准状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技术价值、特色和创新点。 膀胱癌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统计其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第8位,在男性其标准发病率9.9/10万;在女性,其标准发病率为2.3/10万,占第25位。死亡率在男性为4.2/10万,占全身肿瘤死亡率的第9位,在女性为1.1/10万,占第16位。在我国,膀胱癌也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2%,1995年,北京市城区膀胱癌发病率大约为7/10万人,上海市城区发病率为8.6/10万人[1],且今后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膀胱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始终是临床基础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膀胱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和免疫治疗、全身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措施, 但这些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满意,主要是治疗后易复发,复发率高达80%,其中大约16%-25%复发的肿瘤其恶性程度增加,有10%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更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膀胱癌的这些辅助性治疗方法中,无论是化疗还是免疫治疗,主要机制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阻断肿瘤细胞分裂或诱导细胞调亡的方式来抑制肿瘤生长。做为一种实体性肿瘤生长,肿瘤细胞的增殖固然重要,而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和复发、转移过程中也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内的脉管系统在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网络式的相互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病理状态下,尤其是发生恶性肿瘤时,这种平衡向血管生成的方向发展。当肿瘤生长达到肿瘤组织超过2mm时就会有新生血管形成,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甚至停止[2,3]。抗血管生成疗法是不同于目前常规疗法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4]。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在肿瘤中所起作用,以及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已经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来研究发现,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是一种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这种细胞因子是Tombran-Tink等在实验中发现的,由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的一

膀胱癌尿液肿瘤标志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膀胱癌尿液肿瘤标志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目前膀胱癌诊断和随访主要依靠尿细胞学检查、影像学和膀胱镜相结合的方法,但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膀胱镜检查属有创操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低。近年来很多尿液中膀胱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本文概述了这些膀胱肿瘤标志物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标签: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尿细胞学 膀胱癌的发病率居男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死亡率居男性肿瘤的第9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倍[1]。目前,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为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无法进行明确诊断,膀胱镜检查属有创操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低,而膀胱肿瘤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患者需要长期膀胱镜检查或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随访监测,肿瘤的经济负担较重。尿液标本的获取途径较容易,因此,通过尿液标本获得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及随访检测方法是众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标。本文就这些膀胱肿瘤标志物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主要的膀胱癌尿液肿瘤标志物 1.1 膀胱肿瘤抗原 最初对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 tumor antigen,BTA)的检测是通过乳胶凝集试验,检测尿液中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基底膜水解产生的基底膜抗原。但任何能引起细胞破坏的疾病均会影响这一试验的特异度,如膀胱炎等,此外该试验对于非基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灵敏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后来出现了第二代膀胱肿瘤抗原检测试验,包括BTA stat和BTA TRAK,这两种方法是BTA的改进方法,可通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检测尿液中的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来诊断膀胱肿瘤。补体因子H能和人类的上皮、内皮、基底膜以及一些肿瘤细胞结合,并对补体的激活有保护作用,研究认为肿瘤细胞能直接释放补体因子H进入尿液[2]。BTA TRAK属于定量酶联免疫试验,其灵敏度同样在低级别膀胱癌中较低。总体灵敏度约57.0%~83.0%,特异度约50.0%~90.0%。 1.2 细胞核基质蛋白22 核基质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网状结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结构支架,参与DNA的复制、转录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目前已发现4种核基质蛋白与膀胱癌相关,其中细胞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NMP22)是唯一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的核基质蛋白。研究发现,NMP22水平在膀胱癌的患者尿液中显著升高。一项较早的报道显示,用NMP22作为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随访指标,当阈值为10 U/ml时,其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9.0%。一项包括2 871例T1或者Ta期膀胱癌患者随访的多中心研究显示,NMP22的诊断效果受膀胱癌分级和分期不同的影响。对于所有泌尿上皮

全球及中国膀胱癌疾病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膀胱癌疾病现状分析 一、膀胱癌疾病分类 膀胱癌是一种在膀胱组织中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不受控制的膀胱内壁细胞异常增长造成,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膀胱肿瘤组织学分类推荐采用2016年《WHO 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分类标准,参考其中尿路系统的分类,包括最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其他如鳞状细胞肿瘤、腺性肿瘤、脐尿管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细胞肿瘤、间叶来源肿瘤等。膀胱癌主要包括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鳞状细胞癌约占3%-7%;膀胱腺癌比例<2%。 二、全球膀胱癌疾病现状 膀胱癌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20年,膀胱癌是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排名第十的癌症类型,约为57万,占比3%。 随着烟草消费,工业化水平增加及人口老龄化,2016至2020年,全球膀胱癌新发患者人数由52万人增长至57.3万人,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46%。

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全球膀胱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球膀胱癌市场规模约为3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0亿美元。 三、中国膀胱癌疾病现状 2016年中国膀胱癌新发患者人数为7.7万人,到2020年增长到8.6万人,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68%。预计未来中国膀胱癌新发患者人数将持续增长,于2025年超过10万人,。 我国膀胱癌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2%。 四、膀胱癌疾病术后护理措施 1、生理舒适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选择正确而舒适的体位卧床,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以防发生褥疮,进行术后饮食指导,保持各管道通畅,膀胱癌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若术后出现疼痛等不适,则告知患者此为术后常见反应,不必过于紧张,若安抚及转移注意力仍无法缓解其疼痛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心理舒适护理:始终礼貌待人,尊重患者,尽量随叫随到,护理时告知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适当表扬患者的积极配合,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出院指导,并给予病区联系方式以便出院延续指导。 3、社会和灵魂舒适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手术情况,安抚其等待患者苏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关系。

2020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疗的思考与展望

2020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疗的思考与展望 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常见恶性肿瘤,2018年中国新发膀胱癌患者82270例,发病率为5.8/10万[1]。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占大多数,总体预后较为乐观,即使高危患者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也可达到70%~85%[2],但NMIBC的5年复发率高达31%~78%[3],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NMIBC 的生物学行为和表现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上,高危NMIBC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肿瘤,不论是复发(31%~78%)抑或进展(0.8%~45%)的风险均存在较大变异度[4],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既往T1期高危NMIBC临床研究中不同队列的临床治疗结果差异性较大。T1期NMIBC患者确诊后的5年死亡率达10~34%[5],因此这类肿瘤具有侵袭性并威胁患者生命。究其原因:其一,诊断因素,进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或病理活检时,术者没有切到膀胱固有肌层,病灶体积过小或肿瘤基底烧灼导致病理诊断准确性受到影响等,以上因素导致T2期患者被低估,而误判为T1期患者进行治疗和预后分析;其二,肿瘤生物学因素,侵袭性的病灶难以完全切除,进而出现疾病进展[6](图1)。

图1:T1期NMIBC进展的可能机制[6] T1期膀胱癌治疗上最具挑战之处在于如何及时、准确地辨别及区分卡介苗(BCG)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复发和进展的患者,以及什么样的患者可以从早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获益。尽管已有基于膀胱黏膜肌层浸润性情况的亚分期预后模型(如T1a/T1b/T1c),但这些模型并未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对于具有侵袭倾向的T1期膀胱癌(例如二次电切时仍有T1期肿瘤,肿瘤脉管浸润,尿路上皮癌特殊组织学变异)需尽早进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

2023尿路上皮癌早诊早筛(全文)

2023尿路上皮癌早诊早筛(全文)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日益受到临床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视。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定性诊断较困难,因此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始终不理想,预后较差。明确诊断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具有决定性作用,合理的治疗手段是改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提高其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膀胱癌早期诊疗现状和方向膀胱癌诊断技术分为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查,有创检查为膀胱镜检+组织活检术,缺点是有侵入性,易漏诊;无创检查尿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低、难发现早期病变;尿肿瘤标记物(BTA/NMP22)特异性低,易受干扰;荧光原位杂交(FISH)低通量操作复杂,上面这两种诊断技术对于早期、微小、残留与复发膀胱癌诊断缺乏有效方法。 开发膀胱癌精准诊断新技术——肿瘤早诊 技术亮点:基因更少(2个),总体敏感性更高(90%),适合早筛敏感性显著高于临床使用的脱落细胞学和FISH。研究意义:突破膀胱癌早诊瓶颈,提供高灵敏度技术。

DNA甲基化在膀胱微小肿瘤诊断的应用 DNA甲基化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优势 DNA甲基化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检测性能准确性为85.0%,敏感性为88.2%,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细胞学和FISH,提高了18-38%。 DNA甲基化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前定性应用 膀胱癌早筛的策略膀胱癌的影响因素有很多,NCCN指南中明确指出吸烟史、膀胱癌个人和家族史、环境/职业暴露、药物暴露、慢性感染

或泌尿道刺激、肥胖/糖尿病等均会诱导膀胱癌的发生,CSCO诊疗指南中也说明吸烟史、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膀胱癌个人和家族史、慢性感染(细菌、血吸虫及HPV感染等)、应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滥用含有非那西汀的止痛药等也会造成膀胱癌的发生,可以看到上述中美两国关于膀胱癌的高危影响因素无明显差异。尿液细胞病理学现状: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但敏感性较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50-85%;低级别尿路上皮癌21-53%)。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主观性较强,诊断准确率和一致性有待提高,且阅片工作负担大,同时脱落细胞少,容易变性。技术方案:二阶段分类判读 尿液细胞学AI辅助诊断系统

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治疗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欧美一些国家,膀胱肿瘤的发病率也很高,在泌尿生殖系统中仅次于前列腺癌而居第二位。2004年美国约有60240例新诊断的膀胱肿瘤病例,而浅表性膀胱癌约占新诊断病例的70%[1]。浅表性膀胱癌主要组织学类型为移行细胞癌,其他类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均较少见。浅表性膀胱癌处理方法有:经尿道手术、激光手术、膀胱内灌注治疗、基因治疗、肿瘤疫苗等,应根据浅表性膀胱癌分期和预后因素来选择。浅表性膀胱癌基本治疗目标包括:去除存在的病灶、防止肿瘤复发和防止肿瘤复发后的进展。现将近年来浅表性膀胱癌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经尿道切除术(TUR) TUR是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适用于细胞分化好、直径小于2cm的Ta期和T1期肿瘤。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不会造成腹壁种植、反复手术也不增加难度,患者的痛

苦小、恢复快,保留了膀胱等优点,易为医生和患者接受。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并熟练掌握手术技术的基础上,经尿道切除术可以获得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同的肿瘤术后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但若仅单一采用TUR治疗,术后3~5年内复发率为50%~70%[2]。 对于Tis: TUR不能彻底切除肿瘤。早期膀胱切除具有很好的肿瘤特异生存。Huguet等[3]学者报道,在22例原位癌病例中,膀胱切除术5年特异性生存率达到80%,但会有40%-50%的过度治疗率[4]。因此在诊断原位癌后先行保守治疗还是早期膀胱切除术尚无统一意见。由于卡介苗(BCG)治疗失败的膀胱原位癌进展为肌肉浸润性癌是明显的,且与治疗失败的疗程数相关[5]。所以,膀胱根治术+尿流改道是BCG抵抗膀胱原位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是手术时机尚缺乏可靠证据。 经尿道手术并发症少,主要是膀胱穿孔。注意控制膀胱灌注量,一般为80ml~150ml,实际上以膀胱粘膜皱褶刚好消失为止。并注意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以减少膀胱穿孔发生。其他并发症如切除不完全、损伤膀胱颈、尿道。在与输尿管相近处手术宜电切不电凝,避免损伤输尿管口。后期并发症为膀胱挛缩、出血。 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除术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病变情况、术者熟练程度、医院医疗条件选择,目前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恶性肿瘤——膀胱癌

恶性肿瘤——膀胱癌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病因包括吸烟、接触 致癌物质、慢性感染等。其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 痛等症状。诊断方法包括尿液检查、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膀 胱癌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与组织学分型,治疗方法因患者情况而异,可包括药物 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放疗。预防膀胱癌的关键措施是戒烟、限酒、避免 接触致癌物质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膀胱癌概述 膀胱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膀胱的黏膜上皮细胞。膀胱是人体的一个储 存尿液的器官,当膀胱的细胞发生恶性变化时,就会形成膀胱癌。 膀胱癌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根据流 行病学研究,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国,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类型,尤其是男性患者更为常见。吸烟 是导致膀胱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膀胱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3-4倍。长期暴露于一些化学物质,如苯胺、苯酚、二氧化氮、三氧化硫等化学物质,是 导致膀胱癌的危险因素。长期慢性膀胱炎可能会导致膀胱黏膜发生病变,增加膀 胱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会增加。男性患膀胱癌的 比例要高于女性。饮食习惯对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也有一定影响,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蔬菜水果等营养因素都可能增加膀胱癌的风险。膀胱癌也与一些遗传基因突 变相关,有些家族中患有膀胱癌的人,其亲属患膀胱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膀胱癌的临床表现与症状 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血尿,尤其是在排尿结束后出现的血尿。血尿 量可以轻微到大量不等,有时也伴有血块。膀胱癌患者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 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有关,因此需要进一 步检查和确诊。膀胱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或腹部不适等症状,这是由于肿瘤压

膀胱癌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研究现状及进展

膀胱癌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研究现状及进 展 摘要:膀胱癌属于恶性肿瘤,就所有泌尿系统肿瘤而言,该病在我国位居首位,近些年日益增长。该病多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常伴有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60.4%,后续存在一系列专业护理问题,例如持续膀胱灌注、造口护理和膀胱训练,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容易再住院。实施延续护理,出院后为其提供健康指导,有助于改善预后,缩短康复时间。 关键词:膀胱癌;延续护理;进展 膀胱癌影响因素较多,常见的有吸烟、环境因素等,不低于50岁群体最为多发。WHO提出,2018年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该病发生率位居16,女性占比较少,仅为男性的1/4-1/3,该病发生率和人们年龄成正比[1]。既往该病多行常规护理,但因疾病具有特殊性,后续需持续展开康复护理,以恢复生理机能。本文以膀胱癌为对象,主要就延续性护理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一、分析延续护理对象 接受腹壁造口者,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而言,标准疗法为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尿流改道,具有永久性,治疗后,腹壁造口不会消失,出院后,患者身心均有一定影响,需予以特殊性、专业性干预。术后采取化疗者,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而言,推荐疗法为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基础上,实施膀胱灌注,但因具有较长疗程,易引发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降低,为此应实施延续护理,调节其遵医行为,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二、评估延续护理需求

以多种癌症为对照,分析特定部位癌症实际需求,发现后者经常未得到满足,由此可见,针对特定部位癌症者,应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差异化护理服务。当 下以膀胱癌为对象,研究延续护理效果的报道少见,分析原因主要为针对护理需求,尚无完善评估体系。苏晓萍等学者以泌尿造口患者为对象,引入奥马哈系统,从健康行为、生理、心理和环境等方面评估其需求,展开干预,效果明显[2]。 三、探讨延续护理方式 最常用的方法为门诊联合电话。国外一项研究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者为对象,对门诊+电话随访次数、时机进行优化,提出第一种方式为在第4d,开展门诊随访,在第7d、9d、11d和14d开展电话随访,第二种方式为于第4d、8d开展门 诊随访,于第11d、14d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取得的效果大体一致,均能降低入院负担。家庭访视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家庭和医院距离等。周艳琼以 泌尿外科为对象,研究随访管理方式,建议采取入户随访。近些年,群体干预走 入人们视线,得到广泛应用,常见形式有组织联谊会、座谈会和讲座等,当下, 国外已经建立出膀胱癌公益组织,国内多由患者自行组织,或由医院组织。另外 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延续护理注入新思路,我国常用方法有QQ群、微信群和微 信公众号等,国外围绕膀胱癌公益组织,建立了相应网站。 四、总结延续护理内容 提供信息支持,癌症患者迫切希望得到信息支持,例如康复锻炼、治疗防范、复查等。Krouse等学者对膀胱癌展开研究,围绕造口自我管理展开培训,结果证 实可以明显提升患者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3]。提供心理支持,相 关研究提出,以膀胱癌为对象,采取SDS量表,评估其心理状态,结果表明,出 现抑郁情绪者占比高于50%,受家属关心程度影响[4]。一项研究借助SAS、SDS量表,测评膀胱癌患者心理,结果证实,测量值均比常模高。为此,应予以患者差 异化、持续化心理支持。采取综合心理护理措施,例如情绪管理,教会其放松技巧,认知干预等。提供社会支持。一项研究提出,膀胱癌适应能力直接受社会支 持影响,可定期组建联谊会,做好亲朋好友思想工作,帮助其减轻负担[5]。提供 活动、日常生活支持,协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多休息,适当运动。同时做 好造口护理和膀胱灌注护理等。

2022膀胱癌保膀胱治疗要点(全文)

2022膀胱癌保膀胱治疗要点(全文) 导读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49393例新发膀胱癌病例,2020年中国新发膀胱癌病例数为8569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根据其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是MIBC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高危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后,若出现BCG治疗失败,也建议首选RC。 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不适合或拒绝RC。因此,寻找RC以外能够达到治愈的、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保膀胱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是RC的替代及补充。 从国内外保膀胱的应用现状来看,国内MIBC保膀胱比例要明显低于国外。 从疗效来看,保膀胱治疗的效果并不劣于RC。 从生活质量来看,保膀胱三联治疗(TMT)存在一定优势。 从成本-效果分析来看,TMT较RC更优。 MIBC的保膀胱治疗 患者选择 MIBC保膀胱治疗的患者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即患者因素及

肿瘤因素。 MIBC保膀胱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1:对于不适合行RC或有意愿保膀胱治疗的MIBC患者,在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和可能获益的情况下,建议经由MDT团队讨论后制定保膀胱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图3)。 推荐意见2: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需考虑优势患者类型(表1),并由MDT团队进行综合评估。 推荐意见3:根据目前的研究证据和相关实践经验,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在临床中最常应用的方案包括: • 基于最大化TURBT和同步放化疗的TMT; 基于TURBT+化疗(包括静脉化疗或动脉灌注化疗)的保膀胱方案; 基于新辅助治疗后疗效评估cCR的保膀胱方案; 免疫治疗在保膀胱治疗的探索中亦有一定的证据。 以上方案各有利弊,在患者选择、疗效评估等方面尚存在一定争议,

中国已成为全球癌症新发和死亡第一大国

中国已成为全球癌症新发和死亡第一大国 一、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6.9万例,死亡病例300.3万例,分别占全球新发与死亡病例的23.7%与30.2%。中国已成为全球癌症新发和死亡第一“大国”。 二、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 201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为392.9万人,死亡病例为233.8万人,到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增长至456.9万人,死亡病例增长至300.3万人,2020年较2015年,我国新发与死亡病例分别提升了16.3%与28.4%,癌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分癌种看,根据IARC,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中肺癌(17.9%)占比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12.2%)、胃癌(10.5%)、乳腺癌(9.1%)、肝癌(9%)和膀胱癌(7.1%)。 死亡率方面,肺癌依旧是死亡病例数占比(23.8%)最高的癌种,其次分别为肝癌(13%)、胃癌(12.4%)、膀胱癌(10%)和结直肠癌(9.5%)。 三、癌症早筛行业发展现状

参考目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各癌症诊疗指南中对筛查与诊断的专家推荐,截至2020年相关指南中仅有少数癌种的筛查获得专家I级推荐,包括针对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针对原发性肝癌的AFP+肝脏超声、针对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问卷+FIT等,同时筛查人群主要限定在一定年龄以上或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癌症的诊断则需要通过介入手段的病理检查,包括穿刺、内窥镜等,患者依从性较差。 四、中国癌症筛查行业相关政策 政策方面,为提高中国居民癌症生存率,肿瘤筛查行业的发展一直是政策鼓励的对象。不仅中央加紧对于癌症筛查的推进,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组织的癌症筛查活动也在加紧进行。如针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两癌筛查活动在北京、苏州等地卫生部门组织下持续推进,居民可免费报名或通过医保卡结算相关费用。肿瘤早筛行业在政策支持下前景明朗,尤其在部分地区高危人群中进行癌症筛查刻不容缓。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情况: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9.0/10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为 2.2/10万,位列女性十位之后;死亡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十三位,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0.9/10万,死亡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 膀胱癌发病存在地区性、种族性及性别的差异,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根据2010年至2014年美国SEER数据库统计,膀胱癌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3岁,中位死亡年龄为79岁。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2009 年膀胱癌发病率为6.61/10 万,人口标准化率为3.03/10万。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1.41/10万和3.51/10万,男性是女性的3.3倍;死亡率为2.60/10万,男、女性膀胱癌的死亡率分别为 3.75/10万和1.24/10万,男、女性之比为2.97: 1。 2016年我国预测数据显示新发膀胱癌8.05万例,其中男性6.2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女性1.84万例;死亡3.29万例,其中男性2.5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1位)、女性0.78万例。

膀胱癌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规范和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吸烟是膀胱癌最为确定和最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与烟中含有的芳香胺类化合物4-氨基联苯有关系。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可使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并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戒烟后膀胱癌的患病风险会逐渐下降。 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芳香胺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如多环芳烃和氯代烃、β-萘胺、4-氨基联苯等。 膀胱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及长期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结石)与发生膀胱癌关系密切,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差。既往接受过环磷酰胺化疗、盆腔放疗、滥用非那西汀等均可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及基因异常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022年全球及中美两国癌症新发病例、死亡病例情况

2022年全球及中美两国癌症新发病例、死亡病 例情况 一、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患癌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各类癌症早已不陌生。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1929万例,同比下降18.3%;2021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超2000万例。 2019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达到1002万例,较2018年增长42万例;2020年全癌症死亡病例从2010年的829万例增长至996万例;2021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超1000万例。 二、美国癌症新发病及死亡情况 随着患癌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各类癌症早已不陌生。不管从家庭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来看,癌症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症的负担越来越大。 2021年,美国约有1898160例新增癌症病例,其中男性970250例,占51.12%;女性927910例,占48.88%。在美国的癌症统计报告中显示,预计到2022年,美国将有约237万例新发癌症和64万例癌症死亡;

在美国男性最常见前十大癌症中,前列腺癌占26%、肺癌和支气管癌占12%、结直肠癌占8%、膀胱癌占7%、黑色素瘤占6%、肾癌占5%、非霍奇金淋巴瘤占5%、口腔癌占4%、白血病占4%、胰腺癌占3%。在美国女性最常见前十大癌症中,乳腺癌占30%、肺癌和支气管癌占13%、结直肠癌占8%、子宫内膜癌占7%、黑色素瘤占5%、非霍奇金淋巴瘤占4%、甲状腺癌占3%、胰腺癌占3%、肾癌占3%、白血病占3%。 2021年,美国男性死亡率前十大癌症分别为肺癌占22%、前列腺癌占11%、结直肠癌占9%、胰腺癌占8%、肝癌占6%、白血病占4%、食管癌占4%、膀胱癌占4%、非霍奇金淋巴瘤占4%、脑瘤占3%。女性死亡率前十大癌症分别为肺癌占22%、乳腺癌占15%、结直肠癌占8%、胰腺癌占8%、卵巢癌占5%、子宫内膜癌占4%、肝癌占3%、白血病占3%、非霍奇金淋巴瘤占3%、脑瘤占3%。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2年,美国每天约新增5000例癌症患者。其中,对男性来说,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是男性癌症预计新增病例数的前三位,占比约为48%;而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则为女性癌症预计新增病例数的前三位,占比约为51%。 从死亡病例的数据来看,到2022年,美国每天约新增1700例癌症死亡病例。男性人群中死亡病例前三位的疾病为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分别占了20.05%、13.37%、9.01%;女性为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分别占30.13%、12.53%、7.53%。 三、中国癌症新发病及死亡情况 癌症是一个概率问题,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患癌。随着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与周围环境的变化(致癌物质的加重)均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中国新发

膀胱原位癌诊治及现状进展

膀胱原位癌诊治及现状进展 摘要]:在我国,膀胱癌是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据统计男性发病率为40%,女性发病率为15%,且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膀胱癌中约75%为浅表性移 行细胞癌,其中10%左右为膀胱原位癌,患者多为50-70 岁的男性,吸烟者较多[1]。膀胱原位癌具有浸润倾向和转移的可能,且生物学多变特性和器官特性影响疾病的诊治[2]。膀胱原位癌的临床表现与慢性前列腺和膀胱炎类似,给确诊增加 了困难,误诊率高。因此要结合临床资料和诊断结果,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有 效诊治疾病,减小浸润率、复发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膀胱原位癌;诊断;治疗;进展 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指癌变部位仅发生在粘膜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层,常波 及上皮全层,但尚未浸润到下层或真皮,如果癌变发展突破基底层就变为浸润性 癌[3]。世界卫生组织对膀胱原位癌的定义为:膀胱粘膜移行上皮内形成突起的绒毛状红色片块,但未形成乳头状结构,也没有浸润的病变[4]。 1 人们对膀胱原位癌的认识过程 1952 年Melicow 首先提出膀胱原位癌这一术语,指出在浸润性膀胱癌周边的 具有肿瘤细胞学的部位;1964 年Melamed 在做尿液检验时,发现一些患者具有 膀胱镜检检测不到的肿瘤细胞,对他们随访三个月至十年后,膀胱镜检均检测到 肿瘤;1977 年Koss 对20 例因膀胱癌而切除的膀胱标本进行研究,在肿瘤附近部 位发现原位癌; 1977 年Farrow 总结10,388 例细胞学诊断的患者,203 例尿脱落 细胞学检查呈阳性而镜检呈阴性,其中190 例会在以后出现肿瘤;1999 年某医 院的400 例膀胱癌切除标本中,原位癌有45 例,超过10%。近些年随着膀胱原 位癌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2 膀胱原位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 2.1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尿急、尿频、尿痛和血尿的症状,而此症状与膀胱 炎类似,因此常被误诊为膀胱炎[5]。这些症状持续很长时间后才会镜检出肿瘤,Farrow 等人对患者进行随访,32 个月后才第一次出现脱落细胞阳性,其中8 例 出现浸润病变[6]。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膀胱刺激症状的患者,应密切随访。通过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将膀胱原位癌分为三种类型:①无症状的局灶型原位癌:这类患者病程较长,无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因与致癌物质接触而进行尿细胞学检 查时发现。②有症状的弥漫性原位癌:这类患者有膀胱刺激症状,易发生浸润 和转移,其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神经原性或间质性膀胱炎,应进行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③癌旁原位癌:此类患者较常见,一般在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粘膜随机活检时发现[7]。 2.2 病理表现膀胱原位癌的病理学特征是膀胱粘膜层内扁平的、高分级的移 行上皮内癌,累及整个粘膜层,常伴有粘膜的典型和非典型增生[8]。早期出现局部的浸润和远处的转移,因此膀胱原位癌具有潜在的浸润倾向和转移的可能。 3 膀胱原位癌的诊断 3.1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被诊断膀胱癌结果明确,被认为是最好的诊断方法。膀胱原位癌在膀胱镜下出现与增生和充血相似的粘膜上有天鹅绒突起的红色 区域[9]。荧光膀胱镜的诊断效果更佳,能提高对膀胱原位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3.2 病理组织学检查膀胱原位癌细胞具有异型性特点,可发展为浸润性癌, 此方法应在多个病理医师检查讨论后做出结果,因可能与不典型增生的诊断误诊,

2024年膀胱癌疾病治疗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膀胱癌疾病治疗市场规模分析 引言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很高。针对膀胱癌疾病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本文将对膀胱癌疾病治疗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探讨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新发膀胱癌病例超过30万,死亡病例接近15万。膀胱癌的高发国家主要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等。 治疗市场规模 膀胱癌治疗市场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根据市场调查,2019年全球膀胱癌治疗市场总规模超过1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手术治疗市场 手术治疗是膀胱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和全膀胱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预计增长势头良好。 化疗市场 化疗是膀胱癌治疗的常用手段,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癌细胞。全球化疗市场规模约为30亿美元,其中包括传统化疗和靶向化疗。

放疗市场 放疗是一种使用高能射线来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膀胱癌放疗市场规模约为20亿美元,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 靶向治疗市场 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信号传递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方法。膀胱癌靶向治疗市场规模约为40亿美元,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 膀胱癌治疗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制药公司、医疗设备公司和医疗机构等。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制药公司包括辉瑞、罗氏、默克等,它们在膀胱癌治疗领域拥有多个产品线。此外,一些新兴的公司也在不断涌现,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力。 市场发展趋势 膀胱癌治疗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将增加,从而推动治疗市场的发展。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膀胱癌治疗方法将不断改进,新的技术手段将被引入市场,推动市场的增长。 •新药研发:制药公司将不断进行新药的研发,以满足市场需求。新的药物将进一步改善膀胱癌治疗的效果,带动市场的增长。

【最新文档】临床标书范文-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临床标书范文 篇一:医学标书范文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膀胱癌中的表 达及其对膀胱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一、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含知识产权状况和技术标准状况);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技术价值、特色和创新点。 膀胱癌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统计其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 第8位,在男性其标准发病率9.9/10万;在女性,其标准发病率为2.3/10万,占第25位。死亡率在男性为4.2/10万,占全身肿瘤死亡率的第9位,在女性 为1.1/10万,占第16位。在我国,膀胱癌也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2%,1995年,北京市城区膀胱癌发病率大约为7/10万人, 上海市城区发病率为8.6/10万人[1],且今后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作为危害 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膀胱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始终是临床基础 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膀胱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和免疫治疗、全身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措施, 但这些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满意,主要是治疗后易 复发,复发率高达80%,其中大约16%-25%复发的肿瘤其恶性程度增加,有10% 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更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膀胱癌的这些辅助性治疗方法中,无论是化疗还是免疫治疗,主要机制是通 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阻断肿瘤细胞分裂或诱导细胞调亡的方式来抑制肿瘤生长。做为一种实体性肿瘤生长,肿瘤细胞的增殖固然重要,而新生血管的形成 在肿瘤的生长和复发、转移过程中也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在正常状态下,人体 内的脉管系统在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网络式的相互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病理状态下,尤其是发生恶性肿瘤时,这种平衡向血管生成的方向发展。当肿 瘤生长达到肿瘤组织超过2mm时就会有新生血管形成,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甚至停止[2,3]。抗血管生成疗法是不同于目前常规 疗法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4]。有关血

医学标书范文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一、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含知识产权状况和技术标准状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技术价值、特色和创新点。 膀胱癌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统计其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第8 位,在男性其标准发病率10万;在女性,其标准发病率为10 万,占第25位。死亡率在男性为10万,占全身肿瘤死亡率的第9 位,在女性为10万,占第16 位。在我国,膀胱癌也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95年,北京市城区膀胱癌发病率大约为7/10 万人,上海市城区发病率为10万人[1] ,且今后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膀胱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始终是临床基础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膀胱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和免疫治疗、全身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措施, 但这些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满意,主要是治疗后易复发,复发率高达80%,其中大约16%-25%复 发的肿瘤其恶性程度增加,有10%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因此, 寻找一种新的、更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膀胱癌的这些辅助性治疗方法中,无论是化疗还是免疫治疗,主要机制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阻断肿瘤细胞分裂或诱导细胞调亡的方式来抑制肿瘤生长。做为一种实体性肿瘤生长,肿瘤细胞的增殖固然重要,而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和复发、转移过程中也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内的脉管系统在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网络式的相互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病理状态下,尤其是发生恶性肿瘤时,这种平衡向血管生成的方向发展。当肿瘤生长达到肿瘤组织超过2mm B寸就会有新生血 管形成,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甚至停止[2 ,3] 。抗血管生成疗法是不同于目前常规疗法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4] 。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和血 管生长抑制因子在肿瘤中所起作用,以及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已经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来研究发现,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 )是一种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这种细胞因子是Tombran-Tink 等在实验中发现的,由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

2022 全球癌症数据

2022全球癌症数据: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 癌,中国年癌症死亡人数破300万 本文首发:Bio 生物世界作者:王聪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发布了 2022年全球最新癌 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 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 这项最新预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男性 1006万例,女性923万例;2022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男 性553万例,女性443万例。 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 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 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其中男性248万例,女性209万例, 2022年中国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其中男性182万例,女性118万例。 以下是具体数据情况: 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位居全球第一 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 球 23.7%,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癌症新发人数前十的国家分别是:中国457万,美国228万,印度132万, 日本103万,德国63万,巴西59万,俄罗斯59万,法国47万,英 国46万,意大利42万。 Others 6 936 010(36%) Italy 4115 369 United King 如m 457 ^60 (2.4%) Frarce 467 965 (2.4%) 591 371 (3.1%) United SUt 也s of America 2 281 658 {U.S%) India 1 324 4B (6.9%)

医学标书范文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膀胱癌中的表 达及其对膀胱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一、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含知识产权状况和技术标准状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技术价值、特色和创新点。 膀胱癌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统计其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第8 位,在男性其标准发病率9.9/10 万;在女性,其标准发病率为 2.3/10 万,占第25 位。死亡率在男性为 4.2/10 万,占全身 肿瘤死亡率的第9 位,在女性为 1.1/10 万,占第16 位。在我国,膀胱癌也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见恶性肿瘤, 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3.2%,1995 年,北京市城区膀胱癌发病率大约为7/10 万人,上海市城区发病率为8.6/10 万人[1] ,且今后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膀胱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 的研究始终是临床基础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膀胱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和免疫治疗、全身化疗、放疗和生物治 疗等措施, 但这些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满意,主要是治疗后易复发,复发率高达80%,其中大约16%-25% 复发的肿瘤其恶性程度增加,有10%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更有效的生物治疗 方法,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膀胱癌的这些辅助性治疗方法中,无论是化疗还是免疫治疗,主要机制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阻断肿瘤细胞分裂或诱导细胞调亡的方式来抑制肿瘤生长。做为一种实体性肿瘤生长,肿瘤细胞的增殖 固然重要,而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和复发、转移过程中也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在正常状态下, 人体内的脉管系统在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网络式的相互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病理状态下,尤其是 发生恶性肿瘤时,这种平衡向血管生成的方向发展。当肿瘤生长达到肿瘤组织超过2mm 时就会有新生血 管形成,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甚至停止[2,3]。抗血管生成疗法是不同于目 前常规疗法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4] 。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 生长抑制因子在肿瘤中所起作用,以及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已经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来研究发现,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 )是一种对肿瘤有抑制 作用的细胞因子。这种细胞因子是Tombran-Tink 等在实验中发现的,由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的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