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防教育法

国防教育法

《国防教育法》的酝酿和颁布在地方进行尝试的同时,国家也开始了对国防教育立法的探索。我国第一部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酝酿过程,在对各地开展国防教育经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经过立法调研、专题论证、草案拟制及征求意见等各阶段之后,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均对国防教育提出了要求,但还未明确提出为国防教育单独立法。1988年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文卿、宋英奇、钱抵千等123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联名提出了建议制订《国防教育法》的3个议案。在地方立法的有力推动下,全国性的国防教育法的制定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1993年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解放军代表团张志坚等31位全国人大代表再次提出议案,建议尽快制订《国防教育法》。对于人大代表们的提议,党中央十分重视,在1994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编制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正式将《国防教育法》列入立法规划。1996年6月,中央军委颁发的“九五”“期间立法规划,也列入了《国防教育法》。1997年3月颁布实施的《国防法》,将国防教育单列一章,其中规定国务院、中央军委“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国防教育工作”,“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等内容。这再次为国防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1998年12月4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正式呈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规划所列的89件立法项目中包括了《国防教育法》。同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国防教育法被列入研究起草、成熟时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

国防教育法的起草工作全面启动,并驶入立法快车道。1999年1月,军委江泽民主席批准《中央军委1999年立法计划》,将国防教育法列为年内拟调研、草拟的军事法律项目。军委法制局牵头起草该法。3月,国防教育法起草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来自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教育部、总参动员部、总政群工局和军委法制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聚集一堂,共商国防教育法的起草事宜。很快,国防教育立法调研提纲被陆续发往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泛征求意见。军内外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也会聚一堂,为国防教育立法献计献策。2000年1月、6月,经过立法调研、专题论证、草案拟制及征求意见阶段之后,有关部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两次印发全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国防教育法》的审议通过。2000年11月2日,国务院法制办、中央军委法制局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草案)》的请示报告。11月24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草案)》。12月6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草案)》。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联合签署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草案)》。12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草案)》被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审议,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在会上作了说明,与会委员们对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军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征求意见,并到一些地方进行了实地调研。2001年1月15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的人员座谈,征求对国防教育法(草案)的意见,与会同志在充分肯定草案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4月9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认真研究

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会议,对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4月18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再次对草案进行了审议和修改。2001年4月24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鉴于各方面对该法意见比较一致,法律委员会建议这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江泽民主席于2001年4月28日发布第52号令,《国防教育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效力正式生效。

新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共六章38条,坚持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加强国防教育的论述为指导,把党和国家关于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工作方针、政策、原则和教育对象、内容方法用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上升为国家意志,长期稳定地付诸实施。这部法律科学总结了多年来各地开展国防教育的成功经验,把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弥补了地方性国防教育法规的不足,增加了可操作性。新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国防教育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确立国防教育领导体制的同时,明确了负责国防教育工作的机构及其职责,规定“国务院领导全国的国防教育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协同国务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这就把全国的国防教育工作置于统一的领导之下。《国防教育法》还明确了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中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问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保障国防教育所需的经费。”针对各地教材混乱的状况,《国防教育法》规定:“全民国防教育使用统一的国防教育大纲。”另外,《国防教育法》专门设置了“法律责任”这一章,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了深入持久开展国防教育需要,《国防教育法》还明确了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经过从地方到国家的艰难探索和实践,《国防教育法》终于面世。这标志着我国的国防教育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向日趋成熟的国防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制定出台国防教育法,就是要以法律的形式,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确保我国的长治久安,意义十分重大。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1997年3月颁布实施的《国防法》,将国防教育单列一章,其中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有关军事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国防教育工作。”国防教育法的公布施行,贯彻落实了国防法和教育法对国防教育的原则要求,使国防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可以遵循的法律规范,标志着我国国防教育事业迈入了法制化轨道。这对于保证全民国防教育的开展,推动新时期的国防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乃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五大以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国防教育法制化,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我国的国情和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发展,也要安全。《国防教育法》的颁布施行,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法制条件。(参见《新中国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季云飞主编,海潮出版社,2004年5月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