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

土腐蚀性判定表表3.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水土腐蚀性判定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 314 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版现批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3、4.1.18(1、2、3、4)、4.1.20(1、2、3)、4.8.5、5.7.2、7.2.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二○○九年五月十九日 12.1.1 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及其附近的土或水(地下水或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不具腐蚀性时,可不取样进行腐蚀性评价。否则,应取水试样或土试样进行试验,并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土对钢结构腐蚀性的评价可根据任务要求进行。 12.1.2 采取水试样和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取土试样做土的腐蚀性测试; 2混凝土结构处于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时,应取水试样做水的腐蚀性测试; 3混凝土结构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分别取土试样和水试样做腐蚀性测试; 4水试样和土试样应在混凝土结构所在的深度采取,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当土中盐类成分和含量分布不均匀时,应分区、分层取样,每区、每层不应少于2件。 12.1.3 水和土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包括:pH值、Ca2+、Mg2+、Cl-、SO 42-、HCO 3 -、CO 3 2-、 侵蚀性CO 2、游离CO 2 、NH 4 +、OH-、总矿化度; 2 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包括:pH值、Ca2+、Mg2+、Cl-、SO 42-、HCO 3 -、CO 3 2- 的易溶盐(土水比1:5)分析; 3 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包括:pH值、氧化还原电位、极化电流密度、电阻率、质量损失; 4腐蚀性测试项目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2.1.3的规定。 12.1.4 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可分为微、弱、中、强四个等级,并可按本规范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摘要】地下水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要的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其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俗话说得好“治病要治根”,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我们必须搞清楚地下水的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来源。【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源;防治 1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是质量下降的现象。由于污染物的种类众多,数量较大,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成本非常高,并且效果也不是太好。因此,治理地下水的关键是从污染源头出发,减少地下水污染源的排放,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的治理和降解工作。 2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部分,但最有破坏力的还是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地下水成分改变和质量下降。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下水大都存在于岩石孔隙中,随着地震等大型地质活动的发生,使得土壤、岩石成分渗漏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②人类对地下水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导致海水入侵和倒灌,造成淡水层变咸及其受到其他海水物质的污染; 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直接排放或者未经过严格处理排放至水体,受污染的地表水渗透入侵到地下含水层中; ④受生活垃圾、工业残渣、人类粪便、农药等污染物污染的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⑤大气污染物、酸雨等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酸化。 3 地下水污染源分析 由于水体循环过程的复杂性和污染途径的多样性,地下水污染源的类型也及其复杂多样。地下水按照污染源的行业类型及其排放物的种类,可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以下几类: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土腐蚀性分析报告

工程名称:城一期详勘报告日期:2015年6月22日 试样编号采样深 度 (m) 含水率 (%) pH值 阴离子含量(mg/kg)阳离子含量(mg/kg)易溶盐总量 CO32-HCO3-SO42-Cl-Ca2+Mg2+Na++K+( mg/kg) (%) T02-1 1.00 3.51 8.48 62 253 298 147 83 37 202 1093 0.11 T02-2 2.00 3.14 8.47 124 189 446 183 103 62 225 1342 0.13 T02-3 3.00 3.08 8.45 62 314 396 183 83 62 249 1349 0.13 T02-4 4.00 1.20 8.45 121 185 243 144 61 36 198 997 0.10 T02-5 5.00 10.17 8.50 66 336 264 352 66 40 367 1504 0.15 T02-6 6.00 13.86 8.50 137 278 492 727 114 68 615 2447 0.24 T02-7 7.00 10.09 8.53 66 336 476 1288 110 66 975 3329 0.33 T02-8 8.00 14.73 8.46 69 350 165 814 46 28 673 2148 0.21 T02-9 9.00 14.44 8.44 69 279 604 1258 138 82 934 3371 0.34 T02-10 10.00 17.08 8.47 140 286 281 872 70 42 714 2416 0.24 T10-1 1.00 5.44 8.40 63 257 304 150 85 38 206 1112 0.11 T10-2 2.00 2.60 8.48 62 250 394 145 82 62 201 1209 0.12 T10-3 3.00 2.84 8.39 62 314 247 146 62 37 225 1104 0.11 T10-4 4.00 6.51 8.50 64 195 256 113 64 38 159 895 0.09 T10-5 5.00 5.46 8.46 63 257 354 187 85 51 230 1239 0.12 T10-6 6.00 27.03 8.51 76 233 244 135 76 30 190 996 0.10 T10-7 7.00 21.73 8.43 73 297 292 129 73 44 210 1123 0.11 T10-8 8.00 22.70 8.47 74 225 471 131 98 74 183 1268 0.13 T10-9 9.00 4.34 8.43 63 191 200 111 42 38 156 810 0.08 T10-10 10.00 20.96 8.53 73 295 464 172 97 73 236 1423 0.14 KT13-1 1.00 15.39 8.45 69 352 443 164 92 69 252 1448 0.14 KT13-2 2.00 15.99 8.39 70 212 612 164 139 84 200 1496 0.15 KT13-3 3.00 12.47 8.53 67 275 432 199 90 67 246 1386 0.14 KT13-4 4.00 9.76 8.52 132 268 316 156 88 40 240 1240 0.12 KT13-5 5.00 7.13 8.52 64 327 1028 76 236 129 185 2047 0.20 KT13-6 6.00 18.24 8.47 71 361 454 168 95 71 258 1486 0.15 KT13-7 7.00 23.48 8.48 74 301 415 175 124 74 213 1382 0.14 KT13-8 8.00 23.32 8.49 74 301 533 219 124 74 269 1602 0.16 KT13-9 9.00 30.39 8.46 78 318 501 370 105 78 375 1833 0.18 KT13-10 10.00 17.26 8.50 70 358 225 208 70 28 283 1249 0.12 KT13-11 11.00 7.65 8.46 65 328 258 114 65 39 210 1093 0.11 KT13-12 12.00 20.63 8.47 72 368 290 385 73 43 402 1642 0.16 KT13-13 13.00 29.99 8.42 78 397 374 323 104 47 374 1706 0.17 KT13-14 14.00 22.65 8.51 74 374 353 565 98 44 522 2048 0.20 KT13-15 15.00 21.72 8.52 73 371 292 475 73 44 462 1801 0.18 KT13-16 16.00 18.77 8.48 71 362 285 547 71 43 505 1893 0.19 KT13-17 17.00 19.20 8.44 72 364 286 423 72 43 425 1692 0.17 KT13-18 18.00 14.96 8.47 69 351 441 326 92 69 357 1714 0.17 以上试验结果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试验,该试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研究院检测中心审核:校核:汇总: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 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于 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得到了全国广大水文 地质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与 支持,与会代表262人,是近年来水工环地质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学 术性会议。会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 它既是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近十年来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取得 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为明年在我国召开的第 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 会的一次预演。 一、会议规模宏大,论文内容丰富,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共收到论文全文和摘要 275篇:其中关于区域地下水资源评 价及特征分析的44篇;地热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的 14篇;模型研究 的9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 9篇;同位素研究的4篇;矿区水文 地质勘查研究的4篇;技术方法方面的 3篇,其它均为专题论述和探 讨的文章。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4篇,大会学术报告8篇,分组学术报 告57篇。这些成果都是近十年来在各个领域探索实践的结晶, 会议论 文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大量的是应用方面的勘查研究。历 史上类似的学术会议1987年在杭州开过一次,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第 31届国际地质大 会、200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都不同程度地反 映过我国水文地质的勘查研究成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为中小型的 和专题的会议,2004年先后召开过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 (天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OO 五年十二月七段永侯 海口 2005年12月6?10日在海

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与可持续利用(西安)会议。所以说, 这次会议及明年将召开的第34 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结果集中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大成果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认识和掌握水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2000?2002年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m,约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527亿m。地下水供水份额约占全 国供水量的18?19%,这一点和美国有点相似,美国地下淡水占全部淡水的22%,但它提供了62%的饮用水,大约50%的美国人口和97%的农村人口以地下水供水作为其主要的饮用水源。当我国1995年完成了全国范围的1 : 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700多个县市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30 多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数千个城镇和工矿供水水源地勘查及50 多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之后,水文地质工作如何部署,是摆在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北方11 个平原和盆地、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四川盆地红层地区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启动了严重缺水地区抗旱打井示范工作,以解决群众饮水的燃眉之急。这次学术研讨会全面反映了近几年取得的显着成效,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工作部署是合理的,是贯彻“两个更加”和“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 三、大会特邀报告和大会学术报告,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水文地质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袁道先先生的《中国岩溶动力系统与碳循环》是与国际接轨的项目,是IGCP 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驱动岩溶形成、调节大气温室气体、缓解环境酸化、驱动元素迁移、影响生命、形成有用矿产和纪录环境变化的岩溶动力系统功能划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王广才教授介绍了“十一五”水工环地质优先资助领域,为我们申报立项指出了方向。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水文地质处文冬光处长介绍了近期地质大调

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

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件诱因: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水中污染物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或其渗透液)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事件类型: 1、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污染水体和土壤;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固体废物堆积、掩埋等处理污染水体和土壤; 4、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泄漏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和土壤。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的危害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痛痛病) 2、农药污染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极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3、生物性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破伤风及肉毒中毒等。 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两大特点。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危害也是持续的、具有积累性的;使地下水与土壤质量下降,造成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大气环境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12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 精品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之12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 12.1 取样和测试 12.1.1 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的土或水(地下水或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不具腐蚀性时,可不取样进行腐蚀性评价。否则,应取水试样或土试样进行试验,并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1.2 采取水试样和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下水试样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试样,并分别作腐蚀性试验。 2 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采取土试样作土的腐蚀性试验; 3 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表水中时,应采取地表水试样,作水的腐蚀性试验; 4 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各2 件,对建筑群不宜少于各3 件。12.1.3 腐蚀性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2.1.3 的规定。 注:1、序号l~7 为判定土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序号l~9 为判定水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2、序号10~12 为水质受严重污染时需试验的项目;序号13~16 为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试验项目;3、序号l 对水试样为电位法对土试样为锥形电极法(原位测试);序号2~12 为室内试验项目;序号13~15为原位测试项目;序号16为室内扰动土的

试验项目;4、土的易溶盐分析土水比为1:5。 12.2 腐蚀性评价 12.2.1 受环境类型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应符合表12.2.1 的规定;环境类型的划分按本规范附录G 执行。 12.2.2 受地层渗透性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表12.2.2 的规定。 12.2.3 当按表12.2.1 和12.2.2 评价的腐蚀等级不同时,应按下列规定综合评定:

地下水环境 第1章-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第二章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1 地下水的赋存 ?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空隙中的水。 ? 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层的空隙。岩层的空隙不仅是地下水的储存处,也是地下水运动的通道。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及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的特点。 1.1 岩土的空隙性 岩石的空隙特征千差万别,按成因可分为三类:松散岩层的孔隙;非溶性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易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1.松散岩层的孔隙 松散的岩土(如土壤、砂、卵石等)是由大小不等的碎屑颗粒组成的。 常见粒级的划分:粒径> 2 ㎜为砾(砾状结构);2 - 0.06 ㎜为砂(砂状结构);0.06-0.004 ㎜为粉砂(粉砂结构);<0.004 ㎜ 为粘土。 图中给出几种典型的孔隙类型,(a)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b) 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c) 分选不良、含泥、砂的砾石;(d) 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e)具有结构性空隙(由于粘粒表面常常带有电荷,在颗粒接触时便连接成颗粒结合体而形成结构孔隙)的粘土;(f)经过压缩的粘土。 在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普遍存在着空隙,空隙相互连通,呈小孔状,故称作孔隙。孔隙体积的多少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n 是指某一体积岩土V (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V n 所占的比例,可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即 %100?=V V n n ● 孔隙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 颗粒排列方式:最疏松排列方式是当其呈立方体形态排列时〔见图中(a )〕,最紧密排列方式是呈四面体排列时〔见图中(b )〕,自然界中松散岩土的孔隙度大多介于此两者之间,但粘性土的孔隙度往往超过上述理论最大值,这是由于粘粒表面常常带有电荷,在颗粒接触时便连接成颗粒结合体而形成结构孔隙。 ? 颗粒分选程度:颗粒分选性愈差,大小愈悬殊,孔隙度愈小。这是因为大颗粒所形成的孔隙往往被小颗粒所充填,从而大大降低了孔隙度。 ? 颗粒的形状及胶结程度:岩石颗粒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通常排列就愈松散,孔隙度也愈大。岩石的孔隙被胶结物充填,致使孔隙减少,孔隙度降低。 注意:颗粒的大小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 松散岩土的其它几个指标: )cm /g (V w γ)cm /g (V m ρV V e g s d s v 33======岩土的体积干土的重量干容重岩土的体积干土的质量干密度固体颗粒体积孔隙体积孔隙比 孔隙比和孔隙度一样,也是反映岩土密实程度的指标之一。干密度通常用于填方工程(土坝、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地下水突发性污染事故分类与环境管理建议

30圆桌论坛 地下水突发性污染事故分类与环境管理建议 周俊 梁鹏 摘要:在总结分析我国历年发生的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基础上,划分了我国地下水污染突发性事件的类型,分析了引起地下水污染和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并从健全法律、明确职责、加强监测、污染预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突发性污染事件;环境管理;污染事故预警 中图分类号:X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444(2014)05-0030-03 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污染事件频发,给社会供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威胁了人体健康,也给我国环境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地下水污染事故预警机制不健全,以致地下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不及时,从而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影响。为了预防突发性地下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污染事故预警系统,健全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 突发性地下水污染事件类型划分 突发性污染通常是指因设备失灵、生产操作失误、人为破坏或雷电、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而发生的意外事故排放或渗漏,对环境造成突发性污染的现象[1]。根据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时间长短和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快慢,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污染物迁移的迟滞性等特点,可将地下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分为事故型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和迟滞型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 事故型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地表水污染事件,在应急处置时也往往以地表水为保护目标,通常忽视地下 水。例如,在福建紫金矿业渗漏事故 中,对污染做出快速响应的是下游养 殖水域;在青岛石化爆炸事故中,直 接见到的污染是河流、海洋等地表水 体污染,至于事故中地下水是否受到 污染、污染程度如何,并未受到应有 的关注。 事故型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一 般是指由于爆炸、车祸(翻车)、溃 坝等事故使得大量污染物迅速进入 地下水含水层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事件。由于地下水污染具备迟滞性 和隐蔽性的特点,地下含水层之上 通常具有包气带作为天然屏障,所 以事故发生后污染物直接进入地下 含水层而造成事故型地下水突发性 污染事件的概率较小。然而在一些 特殊水文地质条件下,该类事故型 突发事件仍存在较大可能性。例如, 在南方管道型岩溶发育地区,地面 或地下装置设备的污染物一旦发生 事故,污染物会迅速进入含水层, 并快速迁移,影响下游居民工农业 >>应加快对场地型污染预警的研究,制订预警方案,建立预警机制,尤其应重点关注老企业、废弃场址、重污染行业。

老土的腐蚀性评价实验测试

工程编号:2012-17 工程名称:青州市马氏安置区二期36-41#楼 送样编号取样深度分析项目ω(В)mg/kg 腐1 2-1 3.00m K+ 0.0018 18 Na+0.079 790 Ca2+ 0.048 480 Mg2+0.098 980 Cl- 0.0019 19 S042- 0.0030 30 HC03- 0.0056 56 C032- 0.00 0.00 PH 6.73 腐2 40-1 2.70m K+0.0024 24 Na+0.071 710 Ca2+0.032 320 Mg2+0.091 910 Cl-0.0024 24 S042-0.0020 20 HC03-0.0066 66 C032-0.00 0.00 PH 6.67 试验:校核:

工程编号:2011180 工程名称:青州市第三中学新校区一期勘察工程场地 送样编号取样深度分析项目ω(В)mg/kg 腐3 4.20m K+ 0.0022 22 Na+0.080 800 Ca2+ 0.052 520 Mg2+0.091 910 Cl- 0.0020 20 S042- 0.0016 16 HC03- 0.0058 58 C032- 0.00 0.00 PH 6.53 腐4 5.20m K+0.0035 35 Na+0.075 750 Ca2+0.040 400 Mg2+0.093 930 Cl-0.0032 32 S042-0.0025 25 HC03-0.0065 65 C032-0.00 0.00 PH 6.66 试验:校核:

工程编号:2011180 工程名称:青州市第三中学新校区一期勘察工程场地 送样编号取样深度分析项目ω(В)mg/kg 腐5 8.70m K+ 0.0020 20 Na+0.080 800 Ca2+ 0.048 480 Mg2+0.095 950 Cl- 0.0018 18 S042- 0.0016 16 HC03- 0.0055 55 C032- 0.00 0.00 PH 6.60 腐6 14.00m K+0.0024 24 Na+0.071 710 Ca2+0.032 320 Mg2+0.096 960 Cl-0.0028 28 S042-0.0021 21 HC03-0.0064 64 C032-0.00 0.00 PH 6.62 试验:校核: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及防治

地下水侵蚀对工程的影响及防治 引言:腐蚀性地下水会影响基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可靠性, 为深入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原理,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本文主要从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原理、腐蚀评价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affecting and handl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to constuction introduction: corruptive underground water can affect durable and reliable of basic concrete structure, for horough understanding concrete structur theory of corrison, easying to takemeasures,The article sets forth theory of corrison ,evalu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from main affecting concrete structure.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 地下水的水质不仅对基础工程有影响,对地下防空设施、地下室、地下广场等地下建筑物的影响也日渐突出。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已不可回避。那么,为了尽量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地下水腐蚀混凝土的机理,腐蚀因素,从而更好的防治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 一:地下水腐蚀的原理 腐蚀其实就是材料与环境间物理化学作用而引起材料本身性质的变化。(1)当地下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过高时,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及钢铁构件及器材都有腐蚀作用。地下水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含量高,被埋入混凝土的钢筋表面产生一层钝化保护层,这一保护层在水泥开始水化反应后很快自行生成。然而氯离子能够破

第十四章 地下水与环境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第一节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性 支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是超级复杂系统,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除了少数例外(如地震、火山),它的变化从人类角度来看是相当缓慢的。 一、整体性 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组成它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改变其中任一部分,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链式连锁反应。人们在某一方面采取的行动,可能在完全意想不到的方面得到反响。人们所采取的从局部来看合理的行动,有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后果。 例如,为了利用能源燃烧矿物燃料,导致大气CO2浓度上升,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会意想不到地影响到地下水——滨海地带海水入侵淡地下水,滨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沼泽化与盐渍化等。 二、滞后性 相对于人类的不利干扰,生态环境的退化往往具有滞后性。 例如,燃烧矿物燃料引起温室效应是在上百年内积累并于近年被发现的。又如,地下水的污染往往难以及时觉察,一旦发现,污染已成事实,治理相当困难。 三、不可逆性 生态环境的退化具有不可逆性。外界的干扰较小时,依靠其内在调节机制,环境系统仍能保持稳定;但当外界的干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生态环境系统的退化将不可逆转或难以逆转的。 例如,过量开采孔隙承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即使地下水位复原,由于粘性土释水造成的那部分地面沉降将是永久性的。 四、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与复杂性 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退化的滞后性与不可逆性,决定了生态环境问题格外敏感与复杂。 因此,人们在采取任何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行动之前,必须三思而后行。 生态环境在现代之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这与人类不能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关。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与大自然是互相依赖的,

13、触目惊心的十大水污染事件

触目惊心的十大水污染事件 中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化工产业废物污染水源,导致半数以上江河湖泊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多地出现“癌症村”。外媒报导称,中国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近年来中国十大典型水污染事件,可谓大陆触目惊心环境污染的冰山一角。 山西长治苯胺泄漏导致河水污染事件 2012年12月31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境内的潞安天脊煤化工厂发生苯胺泄漏入河事件。山西省政府2013年1月5日接到事故报告时,泄漏苯胺已随河水流出省外。泄漏事件导致河北省邯郸市因此发生停水和居民抢购瓶装水,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红旗渠等部份水体有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 三友化工污染门事件 2012年5 月7日、8日,有网站发表了曝光“三友化工污染严重”的报导,称三友化工向渤海湾排放了强碱性污水,导致周边海域变成了“无鱼生存的死海”、“危及渤海生态”。三友化工目前纯碱产能为200万吨/年,生产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巨大的产能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三友化工的废渣堆面积约270万平方米,相当于6400多个篮球场的大小,废渣堆与渤海已经融为一体。 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开始,江苏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镇江自来水公司最初的解释是“加大了自来水中氯气的投放量”,但其后两天,镇江发生了抢购饮用水风波。2月7日,镇江市政府承认: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异味的主要原因。 2012年2月3日中午开始,江苏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镇江自来水公司最初的解释是“加大了自来水中氯气的投放量”,但其后两天,镇江发生了抢购饮用水风波。2月7日,镇江市政府承认: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异味的主要原因。 广西镉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违法排放工业污水,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水中的镉含量约 20吨,污染团顺江而下,污染河段长达约三百公里。 这起污染事件对龙江河沿岸众多渔民和柳州三百多万市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月2日,龙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 万尾鱼苗、4万公斤成鱼死亡,而柳州市则一度出现市民抢购矿泉水情况。 江西铜业排污祸及下游 2011年12月,江西铜业在江西德兴市下属的多家矿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乐 安河,祸及下游乐平市9个乡镇四十多万群众。乐平市政府的调查报告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上游有色矿山企业每年向乐安河流域排放6,000多万吨“三废”污水,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属污染物达二十余种。由此造成9,269 亩耕地荒芜绝收,1万余亩耕地严重减产,沿河9个渔村因河鱼锐减失去经济来源。 近20年来,江西乐平市名口镇戴村已故村民中有八成是因癌症去世,是外界谈之色变的“癌症村”。而相关企业根据协议作出的赔偿金额,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

腐蚀性分析报告

东营万通海欣盈园 水土腐蚀性分析报告书工程负责人 审核 审定 批准人 东营东信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四年七月

我公司受万通海欣地产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了其东营万通海欣盈园场地的地下水及地基土腐蚀性检测任务。 1.1、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场地内水样共3件,水样编号分别为1、2、3,经室内试验分析,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腐蚀性评价如下表: 表1.1 按环境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1.2 按地层渗透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注:A是指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B是指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强透水层是指碎石土和砂土;弱透水层是指粉土和粘性土。) 表1.3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 该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B类地层渗透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综合评价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1.2、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场地内地基土样共3件,土样编号为4、5、6,经室内试验分析,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关规定,土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 表1.4 按环境类型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1.5 按地层渗透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注:A是指强透水土层;B是指弱透水土层) 表1.6 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 (注:A是指地下水位以上的碎石土、砂土,稍湿的粉土,坚硬、硬塑的黏性土;B是湿、很湿的粉土,可塑、软塑、流塑的黏性土) 该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按B类地层渗透类型,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综合评价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B类环境条件下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 地下水与地基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 说明: 1、本次试验所有样品均由委托方提供,本报告只针对委托方提供的样品进 行试验,试验结果真实有效; 2、地下水与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供委托方及设计部门参考; 3、地下水与地基土各离子的含量详见附表。

地下水与环境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出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称为地下水污染。 2.土攘次生盐渍化:由于过量补充水分,使土壤层中地下水位升高,毛细水带达到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表土壤不断积盐逐渐变为盐渍土的现象。 3.土攘次生沼泽化:由于过量补充地下水,使其水位升至地表附近的现象。 4.地面沉降:松散沉积物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其水头降低,致使松散沉积物受压而产生的一种损失高程的地面变形现象。 5.地面塌陷:由于采矿或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缓慢和连续的地面下沉现象。二、填空 1.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过量补充地下水以及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2.在干旱、半干旱平原盆地中,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会使蒸发浓缩作用加强,引起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咸化。 3.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以及农用肥料与农药。 三、判断题 1.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之一。(√) 2.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造成储存资源减少,地下水的调节能力变弱。(√) 3.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 4.过量补充地下水,可引起土壤的次生沼泽化。(√) 5.长期利用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 6.废气以气体形式排入大气,对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7.废渣以固体形式堆放在地面上,对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8.当地下水位埋深较深时,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如果灌溉水下渗不到潜水面,那么污灌对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 四、简答题 1.与地表水污染相比,地下水污染有哪些特点?

2001年-2014年水污染事件

2001年-2014年水污染事件 2001年 广东汕头7名学生中毒水受污染 广西河池受污染影响的达200多人,轻度砷中毒80人水源受到砷污染 深圳一村庄50余人上吐下泻污水灌到井中导致井水污染 2002年 广东阳江市126人中毒头晕呕吐饮用水中含有亚硝酸盐成份致使人中毒 湖北通山县10人中毒自来水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湖南衡阳100多人呕吐,心烧、手脚麻木、红肿并脱皮,流泪不止砷中毒2003年 北京通州80人中毒上吐下泻水源中毒 广东韶关106名中学生副伤寒饮用了含有病菌的水 湖南吉首市288名师生腹痛、腹泻水源性细菌感染造成 湖南浏阳100余人中毒双眼刺痛,喉咙发紧,呼吸困难水厂氯气泄漏 河南汝阳9000多户居民已停生活用水供应,40多人中毒农药污染 河南郑州200余大学生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泻饮用水受污染引起 重庆綦江县129人中毒头昏、头胀、下肢无力企业违法排放有毒废水 2004年 江苏金坛10余人咳嗽、身体水肿等现象自来水公司氯气中毒 江苏淮阴21名小学生出现发烧症状 重庆沙坪坝上万名居民受影响头昏,恶心,继而上吐下泻污水涌进了管网2005年 2005年1月湖南新化县数百人中毒,包括400余名中小学生水质受到污染2005年3月陕西榆林师范学校230名师生自备饮用井水被污染2005年4月河北围场县近20万人中毒饮用水氟超标1-3倍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 2005年12月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威胁到数10万人生活用水工业污染造成2005年12月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浑河水质挥发酚浓度超标2倍2005年12月湖南湘江株洲和长沙段镉污染事件擅自施工和未采取适当防范措施造成2006年 2006年1月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漏污染黄河事件输油管道冻裂约6吨柴油进入伊洛河 2006年1月甘肃天水市50名孩子铅中毒威胁到数10万人生活用水铅锌厂工业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