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征集信息表

枢纽型社会组织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一个转型时期的过渡形态,它是阶段性存在的,是伴随着社会生长规律产生的,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发育而服务。当社会组织发育成熟之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形成之际,“枢纽”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不断加快,新生组织元素日益壮大,社会组织尤其是自组织呈爆发式增长,公民“自组织化”生存状态明显增强。基于对社会的整合和社会组织的凝聚,枢纽型社会组织应运而生。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提出要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构建,来推动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看,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而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意义,就是要充分利用组织的社会中间角色与社会整合功能,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培育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枢纽”一词,从字源本义上说,是指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引申为事物的关键之处,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常被用于交通领域。将“枢纽”一词用于组织系统中,主要意涵某一组织在同类组织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北京市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界定为: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经市政府授权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市级联合性社会组织。广东省将枢纽型社会组织界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通过政府部门认定的,在现有社会组织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通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有效的服务支持,加强统筹协调与纽带联系,实现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协调指导、合作发展、自治自律、集约服务、党团管理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基于各地方不同的界定,笔者认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同类型社会组织中发挥桥梁纽带和聚集服务功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从认定主体来看,目前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认定都是政府行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体主要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还没有民间组织被认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从构成要素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形成要有组织群、枢纽型组织和枢纽平台三个要素。从目标定位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定位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纽带。从主要职能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对社会组织进行聚集、管理和服务,通过项目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运作的运作方式形成枢纽型服务管理。 对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按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生成状态,枢纽型社会组织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种。目前,各地探索实践社会组织的“枢纽式管理”,即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设立联合会、服务中心等形式的组织载体,这些组织载体是政府扶持成立,以政府需求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可以称为政府主导型枢纽组织。与此同时,一些社会自发成立,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社会组织也在兴起,他们通过为各类社会组织服务,将可能自然形成为枢纽组织,可以称为社会自发型枢纽组织。按照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各地的实践形态,可以归之为三种类型:一是政治性人民团体,诸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多是按人群特征来划分;二是行业性协会或联合会,主要代表是

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 作者:张勤《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7日 11版) 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就是把原来由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通过合同外包、公私合作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来提供,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随着多年改革开放的持续努力,我国社会组织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契机,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阶段,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责任。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有欠缺。2013年,国采中心承担的中央机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采购项目,通过向供应商征集意见和专家论证发现,北京市场能够承担日100人次服务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1家,最终只能向财政部门申请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南京市浦口区有各类社会组织1800多家,但能够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不到10%。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要求,助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助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第一,培育公共服务的能力 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全面展开。针对社会组织登记难的问题,应加快推广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实现直接登记备案是必然趋势。加快这一改革,为社会组织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加快公益类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个人和社会捐赠公益事业免税政策的落实;拓宽行业协会的发展门类,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去垄断、去行政化的改革,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优势产业、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经济社会提供创新升级的服务水平;注重大力培育社区组织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另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型服务业,实现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新特征,逐步建立起层次多元化、布局合理化、诚信规范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体系。 第二,促进创新治理的能力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促进共治机制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地位不可或缺。它将社会领域中一些零散的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以组织的方式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既是用活用好社会资源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的具体体现,把政府职能充分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上来的重要举措。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自主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特征,在社会治理中相对于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细致入微,符合传统文化与基层群众利益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帮扶及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众的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种渠道的资源动员体系,妥善解决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因此,社会组织要不断地提升创新治理的能力,创造优质的“公共价值”,才能永葆自身的公益理念与社会公信力。 第三,推进合作协调的能力 现代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协调能力包括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在相关政治话题上的协调互动的协调能力。具体来讲,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外包项目,在两者之间形成围绕公共服务供给所构建的合作伙伴关系及相应的协调互动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并利用自身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专业特点,发挥政策倡导的功能,成为政府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桥梁纽带,对于推进公共政策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上海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上海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等级的决定(2013) 【法规类别】基层组织管理 【发文字号】沪民社服[2013]2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3.08.19 【实施日期】2013.08.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上海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等级的决定 (沪民社服〔2013〕2号) 各相关社会组织: 根据《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和相关评估指标,经自评、初评、上海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委员会终审评定、上海社会组织网公示,现确定130家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如下: 一、5A级(32家)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 上海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上海慈善物资管理中心 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 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 上海市福建商会 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上海市资产评估协会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 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 上海中福会养老院(青浦区) 上海市行知进修学院(黄浦区) 上海康乐家社区服务发展中心(黄浦区) 上海市松江区商业联合会(松江区) 上海徐汇区百辉教育进修学校(徐汇区) 上海市安亭社会福利院(嘉定区) 上海闵行区华漕镇敬老院(闵行区) 上海普陀区小丫丫幼儿园(普陀区) 上海普陀区金海螺幼儿园(普陀区) 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普陀区)上海市民办东展小学(长宁区)

上海市长宁区计划生育协会(长宁区) 上海市民办金盟学校(金山区) 上海田家炳中学(闸北区) 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静安区) 上海市静安区文化社会组织联合会(静安区)上海静安区两新组织促进中心(静安区)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治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简述公共治理的性质。 1.公共治理承认政府部门的正当性; 2.公共治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要紧责任; 3.公共治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咨询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治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治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治理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治理战略、治理方法; 7.公共治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治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治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3、简述公共治理的构成要素、原则与目标。 公共治理的构成要素:公共治理的主体: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共治理的客体: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治理的环境:经济体制形状;政治体制形状;社会体制形状 公共治理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公共治理的目标:治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4、简述公共治理进展的时代背景。(★参见课件)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咨询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右派学讲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状的庞大阻碍 5、简述公共治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治理途径 6、公共治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治理的区别有哪些?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7、简述胡德对新公共治理的归纳。

顾建光《现代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

第十一章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 1.为什么说非政府组织在一些方面比政府部门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答:非政府组织能比一些政府部门更加灵活、有效的提供公共服务,原因在于: (1)政府对于社会管理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公众的广泛参与,一起构成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公共管理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将弥补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的失效。 (2)公共性、公共精神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和现实表现形式。公共精神既包括公正的原则,也包括共同参与的原则。现代许多国家,政府都通过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来向社会传送公共服务,都充分注意发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因此,社会管理还应当包括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3)在当今的许多社会矛盾中,政府包办的传统做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政府作用“失效”。在这方面,社会组织能够较好地对社会矛盾加以调适。在政府的主导下,让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涉及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这也就意味着,让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团体以社会管理实体的形态自主,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 (4)政府可以通过发展一些低税与无税部门,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发展和开展公益性活动。 2.为什么说非营利组织在许多社会服务和公共物品提供的领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答:非营利组织在许多社会服务和公共物品提供的领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原因在于:

(1)人类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用以调节和控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具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在今天,科学、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复杂化,特别是高新技术革命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当代政府面临着复杂、动态、多元的环境,政府已无法成为唯一的治理者。它必须依靠与民众、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治理与共同管理。政府不可能将全部事务纳入其管理范围。 (2)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大量社会事务必须由社会自行来管理,某些特定的事务由政府来管理。 政府职能也是调整变化的,这客观上要求存在多元主体来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政府对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并不是管得越多越具体就越好,而是要充分考虑管理的正当性、有效性,不断将一些可由社会自我管理的事项和权力返还给社会,发挥其他管理主体的作用。 (3)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可能会同时出现,从而使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失控。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并不能涵盖整个社会管理领域,在国家领域(公域)和市场领域(私域)之外存在非政府及非营利的组织。 (4)人类社会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组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借以运作的社会机制就是这种创新。 3.如何在我国公共管理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答:要在我国公共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需做到: (1)要为行业协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①行业协会发展空间的大小涉及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政府如果不能从生产经营领域中退出来,行业协会便无法获得发挥其作用的空间。政府

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

2003年第1期 第11卷(总29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SJTU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N o.1,2003  V o l .11 SUM ,N o.29  收稿日期:2002207215 作者简介:李 虹(1969-),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 李 虹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摘 要:当前社会在倡导建立信用时所涉及的领域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唯独忽视了新兴的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信用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非营利组织信用失真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该类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建设,并用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证不失信。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社会问责;评估 中图分类号:G 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95(2003)0120032205 O n C ons truc tion of NPO ’S S oc ia l C re d it L I H ong (Schoo l of H um an ities ,Zhejiang U n iversity ,Zhejiang H angzhou 310027) Abs tra c t :W hen it com es to estab lish ing social credit ,individuals ,en terp rises and governm en ts are u sually the focu s of atten ti on ,w h ile the con structi on of social credit of new ly 2developed non 2p rofit o rgan izati on s (NON 2PRO F IT OR GAN IZ A T I ON ,N PO )has been igno red .T h is paper p ropo 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redit p rob lem s ex isting in som e N PO s ,that at the jun i o r stage of their developm en t ,such N PO s shou ld ex ten t effo rts in the con structi on of social credit and shou ld estab lish p ractical sys 2tem to en su re their h igh social credit . Ke y w o rds :non 2p rofit o rgan izati on ;social credit ;social respon sib ility ;app raisal 非营利组织(NON 2PRO F IT OR GAN IZ A 2T I ON ,N PO ),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非营利组织以开展人道服务、促进基层社会经济发展、防止环境退化、保障公民权利、帮助政府解决一些边缘问题为宗旨,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是20世纪社会组织的一种重大创新。美国资深社会学者赛拉蒙认为非营利组织为公民在追求公共目标的过程中得以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中介,代表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①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 那些有服务公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 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在公众的眼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非营利组织从事的是一项充满着爱心、善行和诚信的事业,它的口袋是透明的,它是让人可以放心的。但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信用失真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全社会都倡导信用的时代,如何防止非营利组织的失信,如何用制度来保证这类组织高度的社会公信力,使之

静安区_枢纽型_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运作及思考

54|社团管理研究 [文章编号]1674-1323(2012)-02-0054-03 为了着力推进静安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2007年静安区委、区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的“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功能”的要求,在全面、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社会组织如何既“发展得好”又“掌握得住”,结合静安区情和社会组织的特点,提出了对静安区社会组织建立起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的构想,在上海率先成立了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即1),之后又相继在5个社区(即5),和劳动、文化、教育(系统即X)社会组织联合会,形成了“1+5+X”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五年来,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在坚持“党建”引导“社建”,提升党建有效性;培养发展社会组织,提升能力建设;承接服务项目,服务百姓民生;造就社会组织领军人物,提升组织品牌;搭建服务平台,倾听组织诉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家园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1+5+X’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具有时代特征,富有静安特色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定义 所谓“枢纽型管理”就是指:把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在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通过类似社会组织联合体这样的载体,来服务和管理一个地域、一个系统、一个领域的社会组织。这个载体以章程为纽带,在政治上发挥引领作用。在业务上发挥引导功能,通过政府授权,委托承担业务指导作用,促进社会组织的社会 化、专业化,使社会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治自律。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新思考、新理念,是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的新选择、新尝试,是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新渠道。 二、“枢纽型”社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1+5+X”成立以来,我们把党建工作贯穿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始终,把引领、服务、凝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式贯 穿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始终,为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社会组织活力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政治引领,把握正确方向。区社联会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召开党建负责人例会,及时传达社会组织党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相关会议文件精神,确保广大基层组织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统一 思想,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持服务保障,推动业务发展。区社联会坚持党建加业务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性、专业性和联合会性质的社会组织,努力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社会组织以项目化招投标和公益创投的模式,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来实现发展。坚持各类培训,指导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目前,我区有3家社会组织被评为“5A”级单位,9家“4A”级单位,13家 静安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运作及思考 张大明 (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上海200000) 观察与思考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c4335882.html,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作者:吴泽群 来源:《学会》2017年第02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责权、依法自治、发挥作用,这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给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也为新时期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形式。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能力不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弱 多数社会组织处于无人无钱的尴尬局面。由于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是非营利性组织。多数社会组织活动经费来源有限,工作人员兼职的居多,缺乏专门的人才队伍,自身建设能力薄弱,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很有限,有的社会组织长期处于不活动状态。 (二)管理不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公益性体现弱 社会组织中由于兼职人员居多,一些人员还处于临时聘用状态,内部管理很不规范,在开展活动中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公益性反而弱化,在社会上很难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社会公信力不足,开展活动难以持续。一些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 (三)认识不到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处于弱势地位 现有的社会组织处于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领导,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时要经过业务主管单位的严格审核和把关,实际上是处于政府部门的附属地位,并且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自己的主张和声音难以独立地展现出来,受到社会的普遍轻视。 (四)培育不到位,大量没有登记的社会组织处于灰色地带 由于目前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门槛相对较高,大量的“草根”社会组织距离拥有真正合法身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由于缺乏政府和民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利于社会组织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对这些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二、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措施 (一)抓紧制定社会组织法,明确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性质、地位、作用、运作方式、奖惩办法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它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学所称的社会组织是狭义的。它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2019年度社会组织工作计划 20XX年全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不断改革创新,以行业协会改革和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为龙头,带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配合发改委等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协会改革。要在坚持政会分开、政商分开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和规范发展的原则,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对现有行

业协会进行整合,对重点行业协会进行充实规范,对分散弱小的协会进行合并重组,明确各自职能,理顺相互关系,加强行业协会的能力建设。注重在行业协会中培养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针对行业协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解决,保证行业协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继续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事关解决三农、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始终抓住不放,抓出成效。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登记备案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意见,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规范发展、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做文章。召开全市农村经济协会经验交流会,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进农村经济协会和行业协会的交流学习活动,农村经济协会要认真学习行业协会的管理经验,搞好制度和规范化建设。 三、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力度。认真贯彻全省社会组织管理执法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执法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相关执法制度,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防止发生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执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就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就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与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就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 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与执行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与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 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就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 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就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就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就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 的那种混乱与冲突相距甚远 8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 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 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与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与 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她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 效的管理。 10、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与能做 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 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11、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与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 民服务与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她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就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就 是为其划桨,而应该就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与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12、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就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 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瞧,乃就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13、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就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 说,组织就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14、事业单位: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 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15、科层制: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她就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16 公共领导:指社会公共组织协调统一地在公共领域,为实现社会共享性利益的有效维护、 合理享用与可持续增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并且为此进行战略、规范的确定, 及相应的资源配置与调控的领导活动。

浅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提升

浅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提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动员民间资源,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等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公信力不足、内部管理混乱、项目运作效率低下等,人们发现非营利组织并非“德行完美的神话”。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提升 20 世纪 70 年代,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在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解决许多社会问题必不可少的社会组织。萨拉蒙教授说过,“我们正置身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中,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 20 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 19 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现了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动员民间资源,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等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 但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失灵也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公信力不足、内部管理混乱、项目运作效率低下等,人们发现非营利组织并非“德行完美的神话”。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受到挑战,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严重的公信力危机,它直接影响到了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对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制约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探求解决对策,从而促进非营利组织良性发展,唤起社会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重视,加快解决公信力不足的进程,更好地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高职院校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的研究

高职院校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的研究 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高职院校共青团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适应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实现自身转型。在分析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转型的现实背景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融入社会管理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标签:创新社会治理;高职院校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作为人民群体、社会组织的八大类型之一,共青团在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的高职院校,其为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较其他综合类大学更为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共青团积极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利用好组织和人才优势,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是顺应时代要求并进一步改进青年工作的重大挑战和重要契机。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问题呈多元化,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根据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自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国经历了从加强社会管理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逐步深化过程。随着党的历史方位的变迁和治国方略的调整,共青团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功能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在我国高职教育3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共青团是凝聚先进青年最为集中、最为重要的群众组织,肩负着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能。不论是三支一扶、抢险救灾,还是在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等领域,高职院校共青团通过对青年和青年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组织和动员在职业技能、学术科技等各方面有特长的青年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在社会管理创新的众多领域都有青年团员的身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共青团要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一改以往单纯的政治职能,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整合好各类社会资源带领青年团员参与社会管理,以社会职能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发展青年。 二、高职院校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大潮中,广东先行一步充当改革先锋,探寻共青团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案例

党建引领小商会大作为 ——商会参与街区治理的北京东城案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之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社会活力,社会组织参与是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在党建引领下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重视。其中,作为新型社会组织中的行业协会商会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全国工商联关于开展“四好”商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了“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协同管理,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要求。这使得商会承接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的工作,被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统战部、工商联提上了议事日程。 北京市东城区在推进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南锣经验”,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秉承了“枫桥经验”的传统,化解矛盾在基层,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一、问题倒逼 北京市东城区的南锣鼓巷是一条787米长的小胡同,虽然范围不大,却享誉海内外。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

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胡同,近代以来很多历史名人曾在南锣鼓巷居住过。作为北京的名片、中国的窗口,南锣鼓巷是老北京传统文化与新北京现代文明交融的代表作,每天的游客达数万人,200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25个必去的旅游体验地之一;2008年更是借力“北京奥运”走上了飞速发 展的道路。 随着“南锣鼓巷”的飞速发展,业态开发背离了原有的文化氛围,导致一些问题日渐凸显。 一方面,南锣鼓巷是历史居住区,但是新商业没故事,历史文化展示差;低端业态商铺和历史文化融合差。由于房价不断飙升,部分“南锣”的创始人,特别是一些特色文创店难以支撑而逐渐离去,回报率高的低端业态迅速膨胀,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以文创为特色的精品小街逐渐不再,流动摊贩、私搭乱建逐渐滋生。商业区挂牌“老北京”,实则搞小商品批发交易、作谬误百出的旅游讲解等,专注于游客群体;商铺装潢破坏了胡同风貌,嘈杂的酒吧居多,还在向周边胡同扩张。 另一方面,胡同民居亮点不对外。南锣鼓巷的居民区是真老北京,不过“谢绝参观”,历史展示没人看,老门墩陈列台等挪作他用;历史遗迹被淹没,水准点石碑被当成垫脚石、捐款箱;历史院落不开放,例如僧王府、东棉花胡同拱门砖雕;帽儿胡同西口万宁桥等一些历史地标未开发。在商业快速开发的同时,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干扰,应该开放和重点展示的地方和内容,要么闭门谢客,要么埋没在熙熙攘攘逛街的人群中被忽略。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2014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

2014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 公共管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管理学家() A法约尔B巴纳德C泰罗D梅奥 2.将公共组织划分为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组织的依据是() A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B组织公共程度高低 C组织权限范围大小D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 3.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分别向参与预测活动的专家提出问题,而后将其意见整理和综合并匿名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综合、反馈,经过多次反复循环之后得到一个可靠一致的意见的方法被称为() A回归分析法B德尔斐法C假设分析法D层次分析法 4.领导者所处管理层次越高,对其()技能的要求就越高。 A人际关系B技术C观念D战略 5.从协调性质上看,可以将公共组织协调分为() A.促进式协调与纠偏式协调B.认识性协调与利益性协调 C.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D.会议协调与非会议协调 6.根据人力资源的“蓄电池”理论,人力资源经过新的开发后,素质能积蓄起来,反映了人力资源的()特点。 A能动性B.连续性C知识性D.可再生性

7.19世纪,以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分离和考试择优录用为两大基石的现代文官制度,首先在()形成 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 8.将行政立法分为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的依据是() A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B立法权力的来源不同 C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D立法适用的范围不同 9.从公共管理伦理的类型上分析,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属于()A体制伦理B.职业伦理C政策伦理D社会伦理 10.英国公共部门引入商业管理技术的标志是() A《公民宪章》B《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 C“雷纳评审”D《为质量而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11~2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韦伯在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中,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等基本类型。 A传统型B魅力型C法理型D精英型 12.里格斯划分的行政生态模型包括() A农业社会(融合)型B后工业社会(发散)型 C工业社会(衍射)型D过渡社会(棱柱)型 13.方案设计的方法主要有() A综摄法B德尔斐法C对演法D头脑风暴法 14.信息失真的原因包括()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关于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调研 长宁区政协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以下简称中央)精神,对接中共上海市委(以下简称市委)今年1号课题,根据中共长宁区委(以下简称区委)的统一部署,中共长宁区政协党组牵头组织了?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调研。在陈建兴同志的带领下,区政协充分运用区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智库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中央和本市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听取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领导的意见,从长宁的实践探索出发,在总结回顾基础上,对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对现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促进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纳入今年的领军人才推荐表彰工作和区政协委员调整工作,并对下一步有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 1 、依据《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本次调研涉及的社会组织范围,主要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组织)、还包括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社区群众活动团队以及各类群众自组织等。

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大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一)社会组织已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市和区里的有关要求,社会组织形式已初步覆盖实施主体。据区社建办的调研统计,长宁街镇综合类、专业类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构中,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居家养老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服务社、司法社工站、综合协管服务社等,均为民非组织或社工机构。在满足多样化社区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传统人民团体?阵地?组织(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已是民非组织)、区关心下一代协会、区老年协会、草根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格局,以?民生?实事、?公益?活动等为载体,在社区各类困难人群帮扶、慈善超市、外来人口子女关爱等服务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街镇建立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已逐步成为引入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运作的公共平台。特别是,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街镇分会,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动员区域内1800余家单位、组建四个义工大队,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帮助救助困难群众约17182人、12345户。 (二)助老等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已具有良好基础。上

中国人民大学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考研真题及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朝歌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doczj.com/doc/4c4335882.html,

【资料说明】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历年真题解析》系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公共管理学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历年考研真题解析系列资料”之一。 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也是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导读者把握内在命题规律。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人大公共管理学院自实施考试改革以来,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以下的几个专业,诸如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城市规划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等学科基础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三门中,不同科目指定其中两门考察,专业课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考察都一样。从参考书目基本上是张成福与谢明两位老师的课本。 从出题风格来说,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偏重于基础,基本上不会出偏题、难题、怪题。但是这两年由于考研竞争的加剧,为了加大区分度,偶尔考察的内容超出考生正常的复习范围,或者是课本中的次要知识。总体来讲,出题偏重基础,考生复习要以书本为纲,因为占绝大分值的简答题与名词解释均来自于课本,论述题方面,有些来源于课本,有些则需要考生具有时政眼光与学术思维,这个需要学生勤读各位老师的论文,关注公共管理时政热点。 2.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从最近几年看,人民大学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题目基本都是主观题为主。以去年为例,具体分配如下:名词解释5个,每个5分,其中3个公共政策、2个公共管理;简答题5个,每个15分,其中3个公共管理,2个公共政策;论述题2个各25分,其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各1个。从题型分配中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学的重要性要略大于公共政策。 3.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关于公共管理学在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笔者收集近十年的真题统计分析来看,非重要章节不是很多,但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非重点章节,这类章节大家可以以点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