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

摘要:生物教学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探究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的形成,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工业化、信息化的年代,需要学习的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而是如何运用知识及创新的特殊本领。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一、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明确指出,当前的课堂授课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更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强调师生交往是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要素。强调师生交往,才能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为生物课堂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奠定基础;强调师生交往,才能为生物课堂上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埋下伏笔;强调师生交往,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构建师生交流机制,为培养创新探究型人才注入活水。在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神态表情和语言动作,我们不能一味地注目于学生的不足与缺点,而更应去关注学生的特长与优势,这样我们的教学课堂才能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行进,才能实施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今年是我对初中生物教材的第二轮教学。在前面几年的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弱视”。虽然现在初中生物需要统考,也不断有消息称统考将会计入中考,但是不论怎么强调,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要求他们课后再花时间去复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尽可能地记住重要知识点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下是我这一年来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 1、优化教材组织,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根据课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教材内容主要以文字媒体表现的,虽然涵义明确,但有的内容教学特性不强,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不一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例如,七上生物教材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后,可以接着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再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 2、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

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点连成线,有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七下的生物课本中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与前面的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结合在一起,分析人体内运输的物质是有呼吸和饮食中吸收而来的,最后运输到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样就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巩固。 二、课堂 1、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也可以利用投影、视频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脉络清晰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我在前面两年的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而这一年来,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了,我尝试把知识点重新归纳精简,用板书呈现出来,发现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很多。例如:七下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成为如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与身体有较大改变的时期。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从另一程度上讲,体育这门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体育成绩的提高,还应该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令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标签:初中体育;教学策略;优化教学 随着新课改逐渐普及各大中小学,各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愈发重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或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而实践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策略的重要一步就是从实际行动中接轨创新教育模式。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调整课表,增大教学中体育课、活动课所占比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身体锻炼,使其拥有健康体魄,达到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拓展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参透,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学习体育,在进行实践课的学习的时候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容易获取成功,从而增强锻炼的兴趣,感受到体育活动为自己身心带来的愉悦,养成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好习惯。 同时,体育教师自身应当积极创建师生互动的环节,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动作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在这个时候体育老师就应当对其进行耐心的疏导。如果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值得信赖的帮手。这样,教学工作就能顺利开展。此外,教师还要注重个体存在差异的因素,不能一味地注重教学进度,因为每一位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运动能力不同,锻炼的成果进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这样做不仅丰富了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更能使每位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形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既可以起到辅导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咨询的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趣味性。 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适应能力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太乐观,因此很多学生会认为初中体育考试的合格标准难以达到,甚至会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畏惧心理。体育成绩的不理想,或者临近考试的压力等都可能会使学生心情压抑、上课情绪不高,出现不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何组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探讨的问题。 标签:生物教学兴趣热情 新课标明确规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一、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是: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②什么数被减?③数被减了多少?④在第几次分裂发生减数?⑤全过程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 复习阅读是在教师授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高中《生物》时,我要求以染色体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④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3个遗传规律的关系;⑦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生物小论文。课外阅读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2-04-19T10:44:40.41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3期供稿作者:朱辉平[导读] 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 朱辉平 (丹阳市司徒中学,江苏镇江2123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教学效益。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 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二、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四、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发表时间:2013-05-28T09:03:17.9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6月总第138期供稿作者:王宇潘宇[导读] 初中体育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过程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王宇辽宁省鞍山市华育学校114000;潘宇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中学114000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过程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就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学体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三点可以改善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问题兴趣安全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学作为教学的主体,明显存在着学科偏见。中学往往更多地关注数理化和外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状况,将大量的经费、人力、物力投入到这些核心学科中去,这体现了学校重视教学的成绩。但是同时又明显地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体育教学在中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 其次,就中学生而言,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笔者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中学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限制了中学生的运动。事实是有很多中学生热爱运动,如篮球、足球,但是苦于学校缺乏必备的设施,他们根本无法去进行自己喜爱的运动,只得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练习。第二,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得他们没有运动的时间和情绪,他们心里想着还有多少作业还没有完成,根本无法将精力用于运动。第三,有些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偏低,这也是导致中学生厌恶体育课的原因之一。 再次,家长对孩子的过分重视也是导致中学体育教学开展不好的重要原因。家长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出一点安全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归咎于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因此就使他们尽量远离体育。恰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孩子的体质,而且能够使他们获得关于正确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甚至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知道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都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作为学校、中学生和家长应该树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从事体育跟智力无关。有些人认为,体育是智商低下的人才从事的运动,聪明的人都从事脑力劳动,这一观点大错特错。美国NBA的球员都拥有大学学历,甚至有些球员还拥有硕士学历,因此体育是聪明人的运动。体育不但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增进我们对健康的了解、发现运动的乐趣。从学校而言,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利于学校教学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中学生获得健康的体质,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中学生才会在人生路途中精神百倍,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利于其终身的成长。一个人的一生,除了学习和工作以外,还有其它生活,在初中确立好对体育的认识,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不但可以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可以活跃课余生活,增进同学友谊、与社会的交往,全面发展。从家长角度而言,树立健康的体育观,不但可以使孩子健康成长,应对繁重的学习,而且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的亲情,甚至家长可以从孩子那里学到很多有用的体育知识。 2.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起伏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各功能器官处于不断生成状态中,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可变性和脆弱性,因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状况有较详细的掌握,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力求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系统与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相适应。从宏观的课堂安排来说,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运动起点、进步幅度,详细考虑课堂运动负荷以及这些负荷对学生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压力;从微观上讲,课堂节奏的快慢、课堂内容的大小以及环节的穿插安排都是体育教师需要为学生量身定造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女学生而言,初中往往是生理初潮来临的年龄,生理变化和心理起伏较大,更是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体育课是让学生充分缓解学习压力、让身体得到有效锻炼的大好机会,因而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学习欲望、掌握学习技能。以篮球教学为例,初中学生体力旺盛,活泼好动,对这项体育活动非常热爱。加上NBA的明星球员形象深入人心,不少学生对篮球课非常期待。教师在上篮球课时用少量课时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在强调了必要的安全规则之后就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比赛。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身体力和技巧的不足,在比赛结束后不少学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篮球能力,比如向老师请教、采用多媒体学习方式等等。通过活动空间的拓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也进一步突出了。 三、结语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非堂重要。体育运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初中体育教师应扛起应有的重担,加强中学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凡粤陈琍琍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2)。 [2]刘艳中小学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与创编运用[J].内江科技2011,32,(2)。

体育中考改革对我校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中考改革对我校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顺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体育中考改革的研究,反思初中体育教学的思想、容和方法的现状,并进行各方面的改进,以期跟上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中考改革体育教学思考 1.前言 体育课程是我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容,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更能够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由于升学考试制度的限制,长久以来人们多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体育课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质水平偏低,为了改善体育课程发展不良的状况,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国务院在1990年出台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首次明确规定了:“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自体育成为初中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至今已二十几年了,在此期间每一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增加体育考试到体育分值不断增加,考试容不断增加、变换,难度变大等,透露出当今教育的评价理念正在发生变革。作为一种评价体系的体育中考,其自身的改革必然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市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后于2017年进行体育中考改革。 2.体育中考的价值和影响 通过参阅历年文献发现,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多年来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有利地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减轻课业负担。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以来, 按对不同人群产生的影响可分为: 对学生的影响、对体育教师的影响、对学校管理者方面的影响、对家长的影响。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是体育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 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 主要体现在: 把体育中考分数直接加入中考升学考试总分里, 学生为了升学, 体育参与意识得到空前的提高,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 体育兴趣明显增加, 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此外, 通过体育锻炼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 基本达到了以体促智的目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主导者,自体育中考实施以来, 引起全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体育教师的地位随之得以提高, 这无形中激励了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它能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从而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学反思,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回顾、分析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

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有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因而,失去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形式多样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言权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平等的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三)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平台和主阵地,也是学生“想学”、“会学”的练兵场。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把教学推向纵深的基本动力。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把握教学主动权,为下一步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与学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热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这是生物课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中,揭示生物现象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

法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地位体现出来。“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所以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牢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与方向。

浅谈初中体育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体育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摘要】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虽然为教学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带来了盎然生机,但也存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严重误区,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阻碍了体育新课程更好实施。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含义,把握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原则,正确实施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开放化快乐体育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概括地讲,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从有效教学的研究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引发的体育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引发体育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马朝芬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在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做好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经过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实验目的要明确、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育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指导,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实验目的明确了,就会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行动才会有动力,实验效果就会很好。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所做的准备不宜面面俱到,而是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很好的满足本实验的实际需要,以便课堂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腹泻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把握每个“细节”。 实验教学是由一个个“实验细节”组成的,生物实验步骤是学生进行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每个“实验细节”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发表时间:2018-08-23T10:54:35.517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作者:王伟成[导读] "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摘要:"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既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1.改变教学模式 1.1 体育教师自身的习惯。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于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类似这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自我感觉良好。 1.2 课堂结构。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体育教学,在教学课堂结构这方面进行的改革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例如: (1)三部分式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练习)--恢复和结束部分。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安排的六段式结构: ①引导阶段--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 ②引起动机--满足活动愿望--适当降低强度,保持运动情绪--发展运动能力,掌握技能--恢复身心,调整--小结,布置作业。 (3)按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使练习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地进行,侧重学生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调节,而不分阶段的顺序式结构。 2.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2.1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 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 2.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无情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不适应。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并不相符。 3.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达到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几经起落,步履蹒跚,历经了太长的封建社会,受太多重文轻武的思潮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由于未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再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给体育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但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王艳超.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育人放在首位,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中学生正处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转型,各种思潮交汇融合,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德育教育之中。那么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生物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认识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细胞就是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组成的,而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进化论学习,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万能的上帝”的巧妙安排。、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以鱼为例,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因为鱼在水中能解决呼吸和运动的问题,鱼能用鳃呼吸、鳃的结构适于在水中呼吸,而肺只适于在空气中呼吸,用鳍游泳,鳍的结构适合游泳,鸟为什么能飞翔?因为鸟的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都很强,为鸟类的飞行提供了足够的能量。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其次,我也很注意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统一的,例如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说明,只有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才不易被天敌发现,才能生存下来,所以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通过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了解生物是在不断的进化发展的,高等生物都是由低等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养成用发展和变化的的眼光看问题。 二、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了解我国生物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当年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国工作、现在陈章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毅然回国效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豪言壮语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二)、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发展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中,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植物2700属,3万余中,鸟类1183种,占世界总数的13,特别是我国的一些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银杏、白鳍豚等,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和生态保护政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生物科技发明和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转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图谱”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发现如果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或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上,将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技术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掌握,就可能产生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如“超级生物武器”、“克隆人”等,那就是人类的灾难。抓住这个主题,教育学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应和谐相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互助而不是仇恨、敌视和毁灭。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加强义务献血、自愿捐献骨髓、尊重艾滋病人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是我们的朋友。只有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