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考研题目

普通心理学考研题目

普通心理学考研题目
普通心理学考研题目

普通心理学一、选择2*30(略)二、名词解释习得无助,亚瑟-詹森假设,隐蔽观察者,基本情绪,枢纽特质,气质三、简答Lyn Abramson归因风格如何测量无意识的动机四、问答1、结合心理学的性质,说明为什么心理学容易受人误解和遭受非难2、简述智力理论,并做出评价3、以你最熟悉的2种人格量表为例,说明其理论背景、工具特点、适用范围,并作简单评价4、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你对提高记忆成绩有什么建议?

5、结合相关的研究,对杨振宁提出的“易经阻碍中国科学的发展”进行评价

2004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心理学

一、略二、思考题(10*3) 1. 谈谈如何改善记忆?根据有关理论、概念加以说明 2. 有人说“中国人整体素质差”,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3. 人是有理性的,你认为如何?说明你的观点三、论述题论述人格测量的方法,并说明有关理论和其优缺点(20)

参考答案

2004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心理学

一、略二、思考题(10*3) 1. 谈谈如何改善记忆?根据有关理论、概念加以说明。

答: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就是瞬时记忆,其中较多的是图象记忆和声像记忆。感觉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时间极短、记忆容量大、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且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具有保持时间很短、记忆容量一般在5—9个单位之间、信息可被意识到、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多数是言语听觉编码,容易遗忘。

长时记忆一般是指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具有记忆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的特点。长时记忆一般是有意识、有意义记忆,需要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编码语义以一定的网络模型存储,可以提取也出现遗忘。

改善记忆:加大感觉刺激的容量,特别是在图象和声音生动性方面,使更多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加强有意注意和有意义记忆的训练;记忆加工编码的策略的训练;加强复述,使更多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中;利用知识的网络模型记忆;及时复习,样式多样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减少遗忘。 2. 有人说“中国人整体素质差”,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人的素质是指:个人人格结构中可以经由后天教育或自我锻炼而改进的几个重要层面,这些层面不仅关涉到个人生活品质,而且会影响到个人社会生活的适应。至于个人经由天赋或遗传而得的特质,虽然也跟人的素质有关,但却不是个人的意志所能操控。人的素质可以概括为:自律的道德情操、适应性的认知及行为能力、追求卓越的动机、均衡的价值体系、统整的自我规约系统、豁达的人生观。

人类心理的演化: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人的天性和本能是人的素质基础。道德是人的社会化进程的结果。修养和实践是人素质变化的途径。人格是人与社会交互作用发展的,受到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的整体素质评价:这个观点有些片面,应该辨证看待中国人的素质。一方面,应该看到有利和进步的方面。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具有共性和个性。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伦理与人文理性,其终极目的是培养民族精神,淳化代代人风,提高人的生命素质,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的心灵境界。不管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不管我们从事的现代职业如何先进、精密,人性的培育,心灵境界的提扬,生命价值的实现,总是不可替代的。道德和素质不是同一概念。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诸多优秀人物事迹证明了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整体文化素质在提高。另一方面,在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精神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这是对我们整体素质的挑战。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某些人在权力、金钱及关系的引导下,思想发生变化,消极堕落。同时一些随着经济发展形成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改变进入百姓意识之中。但这也不能表明中国人整体素质差。 3. 人是有理性的,你认为如何?

答:理性是指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是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不同的概念。每个人都有比较系统、完整的关于自己以及对所接触的人的行为、品行的看法,这就是人格。人的气质和性格是社会化的结果,它引导人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人格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它包括:整体性、稳定性、个体性、动机性与适应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综合。

人的理性是社会化的结果,与道德相关,是模仿社会“良好”行为形成的,具有参照作用。它是建立在人的社会知觉基础之上。人的理性在人际社会交往中形成,通过其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人的潜意识会影响人的理性,但是又受到自我的控制和约束。持进化信仰的人一定认为人的理性不是完备的, 因为人类还在不断的进化。进化信仰导致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人类种族之间的不平等,种族歧视。因为有部分种族认为自己是进化中的优等民族,其它是进化中的劣等民族。根据"物竞得生"的理论,劣等民族被踢出局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也正是这中竞争机制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把实践看作是受动与能动统一,即是说人的实践既受外界自然的制约,又有人的理性的参与,受理性的作用。脱离人的理性的实践不是真正人的实践,而仅仅是动物式的本能活动。

人是有理性的,但所谓的理性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同时和评价者的社会角度、地位相关,因此是否理性是相对而言,需要选择参照标准。三、论述题论述人格测量的方法,并说明有关理论和其优缺点(20)答:人格测量的方法主要有:

(1)自陈量表式测验

自陈量表法是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自陈量表通常也称为人格量表。由于自陈量表所测量的是人格特质,因此在人格理论上,是遵从特质论的。自陈量表通常都由一系列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著名的自陈量表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l)、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等。

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的优点是题目数固定,题目内容具体而清楚,施测简单,记分方便。但因编制时缺乏客观效标,效度不易建立;而且测验内容多属于情绪、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每个人对同一问题常常会因时空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的答案;另外,使用这种方法时,还难免出现反应的偏向。因此,其信度和效度都不如智力测验。

(2)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著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莫瑞(Murray)编制的主题统觉测验(TAT)等。

投射测验的优点是弹性大,被试可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随意做出反应。由于投射测验使用墨渍图或其他图片,因而便于对没有阅读能力的人进行测验。但这种测验的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的结果难以进行解释。而且这种测验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最后,由于投射测验适于个别施测,因而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一点不如自陈式测验优越。

(3)情境测验

情境测验是主试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特点。情境测验可用于教育评价、人事甄选上,前者如“性格教育测验”,后者如“情境压力测验”。

这种测验重视分析、实验和控制等程序,具有科学性,得到的结果也比较精确,且令人信服。但由于研究只重视现实因素,忽略了个体行为经验与遗传因素,因此也受到批评。

(4)自我概念测验

在人格理论中,“自我概念”是“自我论”的中心。在测量自我概念时,不仅要了解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还要了解个人的“自我接受”和“自尊”的程度,比较“现实我”、“社会我”以及“理想我”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心理学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形容词列表法和Q分类法。

其他还有一些人格测验方法,比如人格客观测量法、社会计量法等。这些测验各有其应用范围。和其他任

何测验一样,人格测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03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心理学

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答题纸上写出答案

1. 和基础研究不同,应用科学并不关心如何描述和解释现象。()

2. 处于前范式阶段的科学是指虽然在研究的内容上达成一致,但在方法上并没有形成统一。()

3. 纵向追踪法的困难在于不能避免不同时代的环境对人的不同的影响。()

4. 物理刺激的强度低于绝对阈限时,就不可能引起个体有意识的感知。()

5. 颜色知觉拮抗说能解释负后效,但不能解释补色定律。()

6. 光能转换发生在神经节细胞。()

7. 前注意过程是前意识过程的基础。()

8. Z理论认为员工预期自己的努力所达成的效绩能满足个人愿望时工作的动机最高。()

9. 动物也具有“学习学习”的能力。()

10. 动物的语言不具有意义性。()

11. 白日梦是意识的异常变体。()

12. 斯金纳反对使用“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概念。()

13. 正强化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

14. 强化或惩罚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 )

15. 弗里德曼(J.L.Freedman)从社会认知的思想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信念的科学。()

16. 多拉德和米勒等人提出的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和侵犯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有挫折就必然有侵犯。()

17. Krant等人用“海关走私毒品”实验证明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欺骗行为有较高的侦测能力。()

18. 阿德勒认为人的个体人格发展的原始动力是人的权利意志。()

19. 大多数心理学家用“去抑制”解释为什么饮酒使人变得好斗,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控制。()

20. 卡尔史密斯(Carl Smith)发现忏悔能使一个人心理好受,从而增加个体的助人行为。()

21. 在一个人做完一件无聊的工作之后,给他很少的报酬,会增加他对这项无聊工作的喜欢程度。()

22. 在人际吸引中,“辐射效应”或“对比效应”的出现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当两个人是朋友关系时,“辐射效应”才出现。()

23. 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表明,团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越大,个体的从众行为也越多。()

24. 洛克(Locke)对参与决策的研究发现,参与决策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要大于它对生产率的影响。()

25. 人们对事物分类时,往往是根据他们对这类事所形成的认知图式。()

26. 有关自我展露的研究表明,在异性关系中,男性的自我展露水平比女性高。()

27. 扎因斯(Zajonc)用他人的存在解释社会促进现象的产生。()

28. 青少年犯罪中最主要的原因往往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

29. 消除偏见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因为受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就越少。()

30. 偏见(Prejudice)倾向于指人的行为,歧视(discrimination)倾向于指人的态度。()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7. × 8. √9. √

10. ×11. √12. √13. × 14. × 15. √16. ×17. √

18.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 29. ×30.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 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下列那项内容:()

A. 学习

B. 反应

C. 气质

D. 技能

2. 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论根源是:()

A. 心理分析

B. 行为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认知理论

3. 哪种理论认为认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心理机制:()

A. 精神分析

B. 行为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认知理论

4. 要避免罗森塔尔效应,须采用哪种技术:()

A. 双听技术

B. 双尾检验

C. 双通道技术

D. 双盲技术

5. 下列那一项不是语言先天获得的证据:

A. 过分范化

B. 模仿

C. 发展的顺序性

D. 无模式语言

6. 自我中心是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A. 感觉-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7. 表征思维是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A. 感觉-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8. 向前传导是的传导规律

A. 向上神经元

B. 向下神经元

C. 联合神经元

D. 所有神经元

9. 下列哪种错觉发生在感觉水平:

a. 赫尔曼错觉

b. 月亮错觉

c. 缪勒-莱伊尔错觉

d. t错觉

10. 下列那项不是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 空气透视

b. 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11. 首先提出认知地图概念的是:

a. 皮亚杰

b. 西蒙

c. 托尔曼

d. 苛勒

12. 下列那项不是人类语言的关键特征:

a. 替代性

b. 重复性

c. 意义性

d. 再生性

13. 下列哪种部分强化下学习最困难:

a. 固定比率

b. 变比率

c. 定时

d. 不定时

14. 下列现象支持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自由意志控制:

a. 二阶段强化

b. 感觉预条件作用

c. 生物反馈

d. 本能转移

15. 本质上说,Hull的动机理论和的理论是十分相似的:

a. 弗洛伊德

b. 斯金纳

c. 铁钦钠

d. 缪勒

16. 麦独孤(W.McDougall)用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 认知过程

b. 学习

c. 本能

d. 社会影响

17. 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第一个有影响的理论是提出的“社会促进论”

a. 崔普里特(N.Triplett)

b. 阿尔波特(F.H.Allport)

c. 罗斯(E.a.Ross)

d. 勒温(K.Lewin)

18. 在20世纪初期,美国大量采用智力测验来:

a. 评估和筛选移民

b. 甄别适合超常教育的儿童

c. 甄别研究生的适合人选

d. 证明智力差异是不同环境影响的结果

19. 在维也纳(B.Weiner)的归因模型中,是稳定的归因:

a. 努力

b. 心情

c. 机遇

d. 身体特征

2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思维所依赖的心理结构:

a. 概念

b. 图式

c. 心理映像

d. 感觉

21. 心理学家Baron在研究犯罪与温度的关系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犯罪行为与温度呈显出关系: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倒U形

d. U形

22. 下列哪种说法不属于心理动力学关于意识的观点:

a. 可以将意识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b. 在意识的结构中,无意识对人的影响最大

c. 无意识里面的内容不能够被直接观察到,因此永远不能被人认识到

d. 无意识包含人的恐惧、愿望等等

23. 偏见主要与态度中的紧密相关: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行为成分

d. 自我成分

24. 属于消极强化的例子是:

a. 惩罚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

b. 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c. 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d. 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25. 以Luce和Raiffa设计的囚犯两难情境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双方合作时的结果最好,但这种合作必须以双方相互为基础:

a. 熟悉

b. 理解

c. 信任

d. 竞争

26. 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遭到对方拒绝后,紧接着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时候小的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会增加这种技巧叫做技巧:

a. 折扣

b. 脚在门槛前

c. 门前

d. 滚雪球

27. 梨格曼(Ringelman)在研究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时发现,当8个人一起拉绳子的时候,人均拉力只有公斤,不到单独拉力的一半:

a. 63

b. 31

c. 53

d. 28

28. 按照Rremack原理,强化物可以是的任何事物:

a. 能够改变过去的行为规范

b. 强化而非处罚行为

c. 同无条件刺激联系在一起

d. 个体喜欢做

29. Ekman发现一些情绪是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但不包括

a. 愤怒

b. 惊讶

c. 轻蔑

d. 悔恨

30. 按照Erikson的观点,人格发展的原因在于

a. 行为强化或消退

b. 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关键挑战

c. 学习应付生理需要

d.学习如何爱他人

答案: 1. C 2. D 3. C 4. D 5. B 6. B 7. C 8. D 9. B 10. D 11. C 12.A 13. B 14. C 15. A 16. C 17.B

18. A 19. A 20. D 21. D 22. C 23.A 24. B 25.C

26. A 27. B 28.D 29.D 30. B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关于存在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的证据?

答: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或操作记忆。一般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是由实验和临床事例中得到证实的。墨多克等用实验证明了系列位置效应的现象。系列的开始部位和末尾部位比中间部分更容易回忆,即首因和近因效应。其中,近因效应所涉及的单词末尾部分的单词数量恰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相吻合。这个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其他相关实验如证明不同的首因效应和是在回忆中插入材料防止复述也得到证明。

此外,临床事例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如:脑震荡患者对受伤前几分钟发生的事件、情景、原因一概记不得。而对往事却记得很清楚,说明他的长时记忆依然保持,损伤的仅是短时记忆。又如,切除海马回的手术也造成记忆的反常。这些都证明了又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

2. 简述情绪的归因理论?

答:所谓归因,就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维纳则在海德和罗特研究的基础上完整地提出了归因模型。他假定对行为结果的归因有4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运气,并根据"控制点"的维度和"稳定性"的维度,将4个因素加以分类: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任务的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因素,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维纳认为,人们都会而且需要把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归结于不同的原因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行动。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人

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论述题(共25分)

论述心理学对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和认识?

答:人类的学习包括两类,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学习就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关于人类学习机制的研究理论很多,主要有联结理论、认知理论等。(1)冯特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相信心理是由观念的各种结合组成的结构,如果能发现这些结构,分析思维的要素,就能系统地研究人类的意识。结构主义者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内省或称为自我分析。以詹姆斯、杜威等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不能还原为元素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研究行为对适应环境的意义。

(2)以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等为主要代表的联结理论继承了英国联想主义的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可以分为元素,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反射联系上的复合反应。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联合学习的根本特性。使有机体学会了对单独出现的特定刺激作出反应。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指出情景和反应之间的某种联结,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强化也是一种操作。他们提出了程序教学和行为塑造等。

美国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是一个环境决定论者,他把联结—试误说的机械性一面推向极端。华生认为心理学必须只研究那些能够用刺激和反应术语客观地加以描述的动作、习惯的形成、习惯的联合等,主张把行为分解为刺激—反应的单元进行研究。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频因律是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因律是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就是说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因此,他把反应离成功的远近,作为解释一些反应被保留、另一些反应被淘汰的原则。

格思里提出了著名的接近学习律,即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有某种动作伴随它出现,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这一学习律不包括其他学习理论家所注重的强化或动机等变量,只强调学习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在格思里看来,刺激是由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的大量刺激要素构成的;反应是指个别的肌肉动作,而不是行动反应。他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要素和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

(3)认知理论则把“完形”、“图式”作为学习的单元,强调心理和学习中的整体形原则,重视学习中的认知机制所起的作用,可概括为信号—意义理论,即信息经过知觉的再组织过程获得意义就是学习。苛勒提出的顿悟学习创立了完形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学习就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托尔曼的认知地图学说认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同时通过实验提出方位学习和潜伏学习。以后皮亚杰提出的“图式”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发现”式学习都进一步对学习的内在机制做了探索。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接受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的主要方式。

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其流程是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受器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这种理论加快了对学习内在机制的研究。

2001年浙江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心理学

一、填充题:1分/题

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 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

3. 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________。

4.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 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 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答案:1. 有效性

2.条件刺激物

3.加工容量

4.概念驱动加工

5. 是否反映社会文化

6. 以前的心理操作对后面行为的影

7.

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

8.一种比较微弱而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

9. 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评价

10. 强平衡不灵活

二、判断题:1分/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 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 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 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 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

8. 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答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三、名词解释:4分/题

1.

感觉阈限:

是指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也可以叫做感受性。感觉阈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刺激的强度、刺激方式和机体状态影响。

2.

知觉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

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最为重要。

3.

内隐记忆:

是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较少受加工深度、记忆负荷、干扰因素等影响,保持时间长。但受呈现方式的影响。

4.

算法式与启发式:

是问题解决中的两种策略。算法式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式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5.

再造想象:

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它

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要培养和发展再造想象需要储存有关的表象,掌握好语言和各种标记的意义。

6.

生物反馈:

心理学上是指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了解。神经学上是指大脑中枢根据来自神

经末稍感受器的传人冲动,调整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与动作。生物反馈仪可以反馈给人的信息包括肌肉的紧张度、皮肤表面的温度、脑电波活动、皮肤导电量、血压和心率等。

7.

液态智力:

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也叫流体智力。较少依

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液态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0

岁以后达到高峰,30岁以后逐渐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8.

奥尔伯特的特质说:A lport把人格特质分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包括:首

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共同的特质是指在某一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首要的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的、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指构成个性特质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次要的特质是指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

四、回答问题: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答:注意力是人的意识主动地、有目的地集中于某种事物、某种现象的意识现象。要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注意力的合理配置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提供的材料要新颖生活形象。演讲语言生动又丰富表情。

(2)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内在动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强化主体意识,激起求知欲望,又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充分调动不随意注意。

(4)重视反馈。及时对观众的表情等做出反应。

(5)重视团队影响。利用集体环境的熏陶影响提高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答:学会利用心理活动的规律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记忆材料,形象直观。

(2)复述,防止遗忘。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对重要内容达到过度学习。

(3)记忆策略,利用概念网络等模型进行记忆。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线索提取率。

(4)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把无意义材料有意化,进行编码,有助于储存和保持。

(5)运用记忆术,多感官多种类型记忆协同记忆。

(6)提高注意力,减少干扰。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答: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是指人们常常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设计类型和变量的选择、实验结果的处理等。

(1)实验室研究方法及实验设计的类型。提出假设、选择被试、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可以采取完全随机

化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等方法。

(2)实验室研究变量:自变量、控制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分析及其控制。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变量之间的关联度。指标的可度量化。无关变量的平衡、抵消和消除。(3)实验研究的效度。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分析和综合方法的选择比较重要。根据数

据可以进一步分析实验的效度高低。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Freud创立的一个学派。精神分析学说

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思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之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这是他们的贡献。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其早期理论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这些都是错误的。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答: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有概念、命题、语言、思维、记忆等。

知识的表征: (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网络。 (3)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系统。 (4) 知识表征的另一种假设:图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表征形式。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产生式指的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if)与动作项“那么”(then)构成。多个命题会构成命题网络,多个产生式会构成产生式系统。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时间活动和主观能力的影响。

(1)血缘关系越密切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接近的趋势,其能力发展水平越相似。(2)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作用,探索环境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3)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

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4)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5)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

(6)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结构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不可割裂互相联系依存。 (一)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 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二)动机和情绪:动机:支配人的认知和行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 使活动朝向某以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 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 过程。意志与认知、情绪有密切关系。 (三)能力和人格: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 叫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 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 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 用。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主观世界的情况不 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有机体内部状态不一样,对同一 事物的反应也可能不一致,因此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他 的外部行为反应。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 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 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 和测量来揭示人道心理过程的规律。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 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意识极其复杂因此有人称它是“人类最 后一个难解的谜”。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 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 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人凭借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仅能够了 解客观事物的现状,而且能够通晓过去和预见未来,这是任何动物心 理所不能及的。 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 是人类意识的另一特点。 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 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 体”区别开来。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这是人的心理的 重要特点。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因而都没有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发展 阶段上才出现的。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D)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B)。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B)。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A)。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 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B)。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C)。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A)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A)。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14、需要是指(A)。 (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是(B)。 (A)自然需要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普通心理学考研讲义

2017级应用心理课程第一课内容简介 时间:2017年10月28日 老师:汪新建 开场白 1、我们的学位是学术学位,含金量高,难度大。 2、要做全局规划,特别要提前设计论文方向,否则来不及,引用的文献要高级别。 3、考试只要努力,问题不大。 授课内容:《普通心理学》即所谓的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即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 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知 (2)情绪情感过程 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或精神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包含喜怒哀乐等,一般来说,需求满足,情绪情感积极肯定,反之,情绪情感消极否定。——情 (3)意志过程 指人自觉制定目的,克服内外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是人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表现为发动与制止两方面。——意 3、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定义:个性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1)个性倾向性 即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如动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等。它伴随人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 (2)个性心理特征 即人在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并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 注: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是彼此联系的整体,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心理活动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其实质的理解有两大根本对立的观点,即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中国则推崇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1)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核心观点: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 只讲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学分两大类,基础理论领域心理学和应用领域心理学。 (1)基础理论领域: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2)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法律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注:应用心理学的分类之间有重叠部分; 不能混淆心理咨询学和临床心理学。前者是正常人的心理问题,后者是心理变态行为。 第四节:没讲 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即心理学发展史)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2014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5题)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 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科学 D。心理生理学 【勤思解析】C,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心理学方向。 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直接经验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外显行为 【勤思解析】A,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勤思解析】D。延脑: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叫延髓。延脑里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叫生命中枢。 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勤思解析】B,此题考察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分布,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 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通常为 A. α B. β C.δ D.θ 【勤思解析】A,α是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是的脑 电波频率为14-30HZ,δ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A。梦 B。注意 C. 口误 D。笔误 【勤思解析】B,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不是潜意识。 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 【勤思解析】C,武器效应,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 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A. 不确定 B。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不确定 【勤思解析】C。勤思考研据查阅资料得到如下结论:“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 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9.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 【勤思解析】B,行波说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震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 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的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0.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砖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生 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的特点是

普通心理学笔记(一)

普通心理学笔记(一)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三)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四)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第三第一文库网节?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①脑功能的定位(localization),即不同的心理功能是由哪些脑区来完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②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即人的思想和情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③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等。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行为主义产生在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等人。 行为主要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 行为主义要探索的问题主要有: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后弗洛伊德主义者艾里克逊等: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主要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他们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他们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性”能,libido)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过分强调它在儿童时期的影响。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这本书的出版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言语报告法、反应时记录法、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比多学院考研为大家整理总结了2017考研普心参考教材重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带去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 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 预测选择分值:2-3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 预测选择分值:3-4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 第三部分:感觉 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 预测选择分值:5-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四部分:知觉 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 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 预测选择分值:7-9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 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 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 预测选择分值:6-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

心理学考研笔记(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为了达到研究内隐的精神过程的目的,我们通过刺激与外部行为共同进行推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2.情绪、情感与意志 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 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3.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征:人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用客观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系统性: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处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不同层次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系统与各要素的关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确的唯一标准。任何心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伦理性:忌讳采取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及可能造成研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或者有悖伦理性原则的方法 2.具体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适合以下情况使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 在控制的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其缺陷主要表现为:难以重复观察,观察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自然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因此对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出现需要研究的现象; 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经验,目的,兴趣等取向和技能的影响。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具体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条件下进行; 自然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景中进行。 调查法:以大众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具体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方式进行。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影响:17-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笛卡尔(唯理论):相信理性真实性,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天赋观念 洛克(经验论):白板说,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经验中获得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各项发现为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基础开辟了前景也奠定了基础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中)

五、注意及其实验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觉知。 2.意识的种类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由于疲劳、谵妄、神经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可以分为: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包括愿望、恐惧、不良记忆等)、无意识。焦点意识与边缘意识合称意识。 人有不同的意识状态:注意、睡眠与梦、催眠、白日梦、幻想。 3.意识的功能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进化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a意识具有觉知功能。它是指人对内外部刺激和自身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己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和谐与否,以及自己对他人和客观事物所报有的态度、从事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这种对自己状态和活动的觉知,是人的自我意识之一。正是由于人不仅能够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对外界刺激进行分析综合,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主观活动进行分析综合,并且能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和客观现实的关系进行评价,才能够把自我和非我、主管和客观区别开来,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b意识具有能动性功能。主要表现为: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反应客观现实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总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具有某种目的和动机的。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主动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人会以自身的行动改造世界以满足需求。C意识的前进性。意识活动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版)重难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过程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 (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二、心理学的实质 三、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有以下四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陈述人的心理现象。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第二项任务是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根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项任务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才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项任务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 <三>心理学的分类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不能仅凭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 二是发展性原则。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装置观察,记录观察对象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17名解)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又叫一般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并记录研究内容,观察者不参与到所观察的行为之中。 【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它与一般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首先要参与到正在观察的行为之中,然后客观观察并详细记录正在参与的行为。根据群体其他成员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又可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是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规律。 【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7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67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研究者为探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以某个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他在课堂中的表现,与他沟通他平时的学习状态,分析他的学习成绩,了解他的表现和其他同学表现的共性与区别。这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解析:解析: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个案法通过访谈、观察、测量分数,有时还包括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对一个或少数个体心理功能的全面了解。因此本题选C。 2.轴突的基本作用是 (分数:2.00) A.接受和传送信息 B.储存信息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解析: 3.人体的初级运动区位于大脑皮层的部位是 (分数:2.00)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解析:解析: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额叶的位置)是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因此本题选A。 4.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是 (分数:2.00) A.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B.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C.活动的新异性 D.活动的组织性 解析:解析:随意后注意的通常表现:喜欢上某件事情,并沉浸其中。因此,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是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 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分数:2.00) A.紫红黄蓝 B.紫蓝青绿 C.红橙黄青√ D.红紫蓝绿 解析: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意识的概念和性质 2.意识的不同状态 3.注意的概念和性质 4.注意的生理机制 5.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茨基(Klatzky,1984)曾将意识分为三种类型: 1.当时当地的体验2.认识性意识3.个人的记忆模式 法伯(Farber,1995)等从三个方面区分了不同的意识概念及其特征: 1.觉知2.高级的心理官能3.一种心理状态 二意识的特性和局限 三什么是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将意识和无意识过程加以区别可以追溯到笛卡尔(Descarts,1596-1650)。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 1.无意识知觉 2.无意识行为 3.由脑损伤造成的无意识现象 四生物节律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睡眠与梦 一睡眠 (一)睡眠及其特征 (二)睡眠过程 对睡眠进行科学研究,始于德国神经生理学家伯格(Hans Berger)对脑电波(brain wave)的研究。 (三)失眠 情景性失眠(situation insomnia )假性失眠(benign insomnia) 失律性失眠(arrhythmic insomnia) 药物性失眠(medicinal insomnia) 窒息性失眠(sleep apnea) 二梦 (一)梦的概念和事实 (二)梦的理论 1.梦的精神分析的观点:梦的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方式。 2.梦的实验心理学观点 ⑴连续性假说(continuity hypothesis)。⑵大脑的随机活动体验说。⑶认知功能说。 专栏5-5并非与梦有关的睡眠现象 1、梦游(sleep walking)——梦游被称为睡中行走显得更为合适。梦游者多为儿童。 2、梦话(sleep talking)——是指睡眠中说话的现象。梦话也与做梦无关。因为几乎所有的梦话也都是在沉睡阶段发生的,而沉睡阶段不会做梦。因此,“梦话”称为“睡话”才名符其实。 3、夜惊(night terror)——常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惊醒,面露痛苦的表情,两眼无神,向前直视,呼吸急促,出汗,甚至尖叫。数分钟后,自行恢复睡眠,醒后对此无所记忆。 第三节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 催眠(hypnosis)是一种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意识状态,它既与清醒有异,也与睡眠不同。这种意识状态是在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的。催眠师所设计的特殊情境,以及所采用的诱导方法,合称为催眠术(hypnotism)。

最新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8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具有创造性、结构性、社会性与个体性、指代性、意义性等特征。 2.言语的功能(新增) 1、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2、保存、传授、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学习、分享人类文化科学知识。 3、进行智力活动的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3.言语的种类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语言活动 外部语言内部语言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对话独白 4.言语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语言的表征: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语言的表征具有层次性

心理词典:保存在人脑中的一部字典。它储存了大量词条,每个词条又包括词的拼法、写法、语音及词义等信息。它们按照一 定方式组织起来 语言加工: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的过程 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加工两种形式;也可分为模块化加工和交互式加工。 (请对照实验心理学启动范式研究来看——MJ注)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语言的发音机制: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 1.言语运动中枢(新增) 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位置:大脑左半球额叶(额下回)。病变或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表现为: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虽然知道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其他布洛卡区受损伤的表现及可能原因:1)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等,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电报式的语言。2)语言调节机制破坏:词语反复现象。3)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的障碍。4)语言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2.言语听觉中枢(新增) 威尔尼克区(语言听觉中枢):1874年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位置:大脑左半球颞叶上回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与语言的接受有密切关系。病变或损伤会引起接受性失语症,一种语言失认症。表现有:1)词盲: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音的复杂声音模式。2)对词义作出错误的估计。3)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意义。切断弓形束(联系威尔尼克区和布洛卡区的神经纤维束)也有同样结果。 3.言语视觉中枢(新增) 角回(语言视觉中枢):位置:顶—枕叶交界处,威尔尼克区上方。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可将书面语言和口语互相转换。切除或损伤角回会引起:1)阅读障碍: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2)听—视失语症:在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物名之间失去了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语词的意义。4)语义性失语症:角回部位存储着语法和拼写的规则。 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以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在各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彼此协同活动,共同执行着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 1)惠特克(1972):脑内语言代表区的模式图;两个主要的解剖组织。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普通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正确描述和解释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规律,预测和控制行为。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二、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作用: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与人有关的各个学科的发展。(2)实践作用: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维护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四、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2)心理测验法(3)相关法(4)实验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5)个案法五、心理的生理机制: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构成: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构成:外周神经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五、1、感觉的一般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一般概念: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借助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解释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人获得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的主观映象。 3、感知觉的关系: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的的总和,而是按一定方式整合各种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经验来解释感觉提供的信息,形成知觉。 4、感知觉的区别:(1)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2)感觉是一种生理心理活动,知觉纯属一种一种心理活动,感知觉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属不同阶段。(3)感觉的产生主要依赖刺激物的物质属性和感觉器的生理活动。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和解释,还要受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5、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长性【形状恒长性、大小恒长性、明度恒长性、颜色恒长性】知觉恒长性收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即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向和照明条件的信息。6、知觉的种类:根据客观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大小知觉和方位知觉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知觉和味知觉等。 六、1、意识的概念:(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2、无意识的概念: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三种:(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3)盲视 七、1、注意的种类:(1)选择性注意(2)持续性注意(3)分配性注意。 2、好的注意力是指:注意广、持续时间长、分配性注意强、转移时间快 3、注意转移与注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