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评价高中历史教学

如何评价高中历史教学

如何评价高中历史教学
如何评价高中历史教学

如何评价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对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明确的表述。

我觉得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一样都应该分为广义的教学评价和狭义的教学评价。广义的应指“备、讲、批、复、考”,狭义的指课堂教学。无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教学都应强调基本功的扎实过关,历史知识的准确、渊博,且可应激调动。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有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学过程要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共同完成;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首先要考虑各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

对于狭义历史教学的评价,无论采取怎样的课堂模式,首要标准就是是否是一个高效的课堂,实效的课堂。是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思维量,学生发现和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三维目标。课堂模式应体现:教学与课标相结合,知识与情境相结合,材料与讨论相结合,问题与探究相结合,检测与反馈相结合。

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参与教学过程,大胆质疑提问,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上要由只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要明白“教”是为了“学”,“教学”这一过程主要是要促成学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活动是要激活主体,使主体想学、要学、会学、主动学,而不是使学生依赖自己,离不开自己。教师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转化。在教学模式上,要从统一规格的教学向差异性、个性化的教学转化。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建立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历史教师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和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历史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历史教学存在五个不同的层次。1.讲不清,道不明。2.正确告知,被动接受。3.讲解清楚,展示思维。4.创设情景,引导思维。5.激活主体,主体主动。所以,今天的历史教学应该从第三个层次向四五层次转化。围绕教学激活思维,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在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促进下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自主的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

用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我看拿破仑》一课的教学叙事 评价内容: 我上了一节《我看拿破仑》,尝试了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方式。 这节课属于初三历史《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一课中第五子目的内容。 评价目标: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是一节主题活动,特点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一次辩论会,既能让学生了解1799 — 1815 年的法国历史,尤其是这次席卷欧洲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革命,又能使学生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客观的认识。 评价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法的教学方式。拿破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部分学生对拿破仑比较感兴趣,爱好军事的学生兴趣更浓。因此,我想,对这个历史人物,学生提出问题的愿望应该比较强烈,通过评价培养客观地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用书面语言、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的表达能力,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能力 第一部分问卷调查 问卷:关于拿破仑,你都知道哪些?你还想了解什么? 建议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上网查找拿破仑的相关资料,了解拿破仑的基本情况后,再完成调查问卷,建议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探讨的价值。在引导下,同学开始翻书阅读有关内容, 填写调查问卷情况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 关于拿破仑,你都知道哪些?1.列举有关拿破仑的一件事。() 2. 看有关拿破仑的影视资料。() 3. 读有关拿破仑的书籍。() 4. 浏览专门介绍拿破仑的网站。() 5. 知道拿破仑说过的一句名言。()

你还想了解什么?6. 至少提出一个有关拿破仑的问题。() 7. 所提的问题表述清楚,没有错别字。() 8. 所提的问题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 9. 提出的问题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深入思考。() 备注:根据情况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本评价表中共有9 项评价内容,每 项1 分,共计9 分。评价结果:8-9 分为优秀,6-7 分为良好,4-5 分为合格。 我拿着新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修改自己所提问题。问卷发下去后,发现学生对新增加的评价量规很关注,每个人都在逐字逐句地阅读,有的学生很兴奋,一边读着评价量规,一边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他所知道的,有的说自己知道滑铁卢战役,有的说看过电影《奥斯特里茨战役》,有的说自己知道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从学生调查问卷看,评价表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增强,而且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一番思考的,比较有深度。 把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类,并按提问人次统计问题所占的比例。从分析结果看,学生对拿破仑的了解主要来自教科书,14% 的学生课前读过拿破仑的相关资料,92% 的学生对拿破仑的了解较支离破碎,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关于拿破仑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主要涉及六个方面:一是拿破仑上台的背景( 2.6% );二是拿破仑政权(23.7%) ;三是拿破仑战争(38.2%) ;四是拿破仑的轶闻趣事(18.4%) ;五是拿破仑的历史作用 (14.5% );六是其它( 2.6% )。学生们所提问题主要集中在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政权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这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客观认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只要课堂教学达到了这个目标,也就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围绕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开始上这节课了。课前,我让历史课代表把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印发给每个学生,以便让同学们既了解自己提出的问题,也了解全班提出的问题。上课一开始,课代表概述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我提供的丰富的资料,主动探究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客观认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的思维一直非常活跃,出现了兴趣盎然的学习探究氛围。 从学生填写的学习活动过程记录卡看,87% 的学生能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并对他的历史作用形成了较为客观的认识;80% 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还有20% 的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我及时向他们提供了相关网站和书籍,鼓励学生课下自主探究。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如释重负。 第二部分一些思考 1 、评价是指挥棒,是学生努力的方向。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历史课的评语

县级专家点评: 寿县正阳中学赵璧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开端》教学环节完整,过程流畅。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亲切。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因势利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既注意到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效果较好。 县级专家点评: 寿县寿春中学任兵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思路清晰,紧扣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的使用有效地配合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任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从容不迫,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效果明显。 级专家点评: 寿县安丰高中吴庆艳老师执教的人教版高三年级《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在教学设计上紧扣新课程标准,是新课改的尝试者、实践者。教学设计耳目一新,教学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教学中明显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小结、提升等环节环环相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和讨论引领及小结上,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作为一节高三复习课,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在能力提高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课堂训练和讨论设问的深度等方面可以提升层次,以更突显复习课的特点和要求。 级专家点评: 寿县二中杨尚金老师执教的人教版高一年级《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首先,教学思路清晰,整堂课紧紧围绕“变”字展开,“怎么变”?“为什么会变”?“变的影响”,层层设问,步步探究,既紧扣了本课主题又抓住了学生的心。 其次,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直观、生动的展现了“变”的史实;在授课方法上紧扣新课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师生互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吴永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吴永桂 发表时间:2018-12-03T12:00:16.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作者:吴永桂[导读] 吴永桂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3-0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 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_《知宋回眸两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知宋?回眸两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两宋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和评价,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宋朝的发展概况。 了解古代中国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具体表现,掌握两宋农耕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概括。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两宋时期儒学的发展演变,理解三教合一的内涵和原因。了解两宋诗词、戏剧、书法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等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唐宋时期成熟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农耕经济,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促进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科素养目标】 通过对两宋的时空定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对史料的解读中,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宋朝的变与不变。 【本课难点】了解宋朝发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本课地位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在必修一、二、三当中都有,主要讲述宋朝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讲述宋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方面的演变及相关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本节课重点交代了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方面的特征,适应社会需求,学以致用。本课还讲述了文化思想多元开放,理学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贯穿一主题线索:宋在10—13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中国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西校区(原茂名市实验中学) 课题主持人:廖茂菊 课题组成员:伍尚康、吴国恒、陈欣、梁仁厚、王少帅 钟泽佳、程朝凤、周赛红、钟瑞梅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趋势 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五省区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本课题主要针对当时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的实际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实践操作措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一.国外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诸种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状况 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课程和其他教育方面的决定,都是在州、学区和学校等层面作出的,从而导致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比较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89年,美国50个州的州长联合发出呼吁,要求联邦政府出面,制定全国性的教育目标,在中小教育的重要科目中实行全国统一的教学标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由此各重要学科都制定了全国教学标准,《全国历史教学标准》是在1994年颁布的。 《标准》一颁布,人们便展开了有关《标准》的全国性辩论,并因此而促进了美国社会对历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1997年,要求尽快实施全国性的教学标准的呼声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为强烈,连《纽约时报》也疾呼:改革美国教育的出路在于建立全国性的教学标准。与此同时,各州纷纷开始制定新的或改进原有的历史教学标准。1997年以后,除艾奥瓦州外,所有州都已开始制定和实施州的教学标准。虽然各州制定的历史教学标准不尽一致,但大多以《全国历史教学标准》为蓝本或请全国知名的历名学家作顾问。威斯康星州制定的标准,其历史分期即照搬了《全国美国史教学标准》。在《全国历史教学标准》的修订版即将发行前,原版的定购量突然大增。据NCHS的统计,定购原版的人主要是中小学的历史教师,他们显然认为原版对他们的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认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因为在历史教学的评估中采取了“加强推行高标准的统一考试”。尽管这种统一考试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引发了一些作弊现象等,但美国政府依然重视这种高标准统一考试的作用,认为不能因为学校质量低下就降低考试标准,而是要促使学校改进教育教学,以使每一个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标准。用低标准来要求处境不利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政府和学校的任务就是要使所有的学生达到高标准,因此统一考试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评估与标准开发中心主任Srijati Ananda 分析了这种统一考试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可能解决的办法。她认为: 统一考试的长处在于:(1)能向学生、教师和学校澄清和确立富有挑战性的成绩期望。(2)能突出富人区与穷人区之间,以及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成绩差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罗锐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和探究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改善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不仅真正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更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几年来,学校、教师也都在积极的探索新课程下如何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考机制还没有明确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没能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许多教师还有顾虑,不敢贸然地按新课程要求进行授课。还有就是有些教师还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精神,还停留在新课程的表面层次,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这样的几种情况: (1)“目标高考”型 由于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仍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标准,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教学成绩,为了获得好评,将目标对准高考,力求与高考的要求接轨,这种课堂仍是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一人独揽,唯恐讲不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眉飞色舞,而学生在下面则是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甚至有的课堂就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结果是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只是沉闷无趣、身心疲惫。此种做法相信还普遍存在。 (2)“完成课标”型 一些历史教师机械的理解新课程,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而教学,出现了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作秀课”、“展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有交流,有探究,但都只停留在课堂问答的层面,且问题的指向性较强,学生没有真正的思考或者说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思考,因为教师只是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又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这种情况下,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且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层面,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无从谈起,课堂提问的过程也就成了变相的灌输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这些低效或是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展开,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更使学生对教师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上述教学的低效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素质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新课程也将是一场空。因此, 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与方法 历史教师备好课的最终目的是上好课,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能指导个体将某一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定时间。学习动机在历史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动力因素,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将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

高中历史_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开辟新航路》第5课开辟新航路

时间课型:复习备课人:课时:1课时教案系列:第5 份一、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新航路的开辟,既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文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三、学情分析 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过,有一定的基础。但高一只是以主干知识为主,对很多的教材内容没有进行深挖,时隔九个月,学生大部分已经遗忘,专业历史知识储备的不足,或者没有系统性。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联系、比较能力相对差些,本课内容牵涉面广,与其他许多方面的知识有交叉,有些理论性的知识,学生理解有困难,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要围绕所给内容,提供一些有趣味性的资料,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活跃课堂,启发思维,争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图文资料,能够分析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并能够准确复述出来。 2、能够列举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基本史实,并能在地图上依据重要地点大致圈画出每人航行的路线。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能够灵活的运用新史观,分析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4、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并能够充分认识到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六、评价方法 目标1: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归纳,评价学生归纳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个人解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引导语:高中历史老师开展完课堂活动后,怎样写一份教学反思呢?接下来是橙子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一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三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 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仪,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好切入口,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与老师亲近,愿意与老师交流。

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

高中历史《美术的辉煌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欣赏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了解19 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介绍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资料分析法理解现代美术发展的历程,以及各主要美术流派的著名人物及其代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19 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导入】教学过程 面对美术班,利用所拍照片“往届优秀美术毕业生”和他们的作品照片来导入。另外展示十幅昂贵名画,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价值及其流派特点。 【讲授】教学过程 环节一:把本课设计成作品展览式,不同流派作品分成不同的展厅。 设计意图:方便对作品流派价值特点和背景的理解把握。 第一展厅: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 作品展示:《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 问题引导:从题材、画面表现形式、素描色彩等方面分析作品特点,并联系背景分析原因。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和点评。 新古典主义美术特点:以重大事件为题材;强调理性,画面严整和谐;重素描,轻色彩。 新古典主义呼唤英雄的原因:大革命前后的法国社会动荡,资产阶级追求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展厅: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作品展示:《自由引导人民》《枪杀马德里市民》 问题引导:从题材、画面表现形式、素描与色彩的使用等方面分析作品特点,并分析原因。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注重感情;强调色彩;整体完整统一,不拘小节。 产生原因: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找新的寄托。 问题探究: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术表现方式有何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派作品,强化对各自不同特点的理解把握。 两派差异:(前者新古典主义,后者浪漫主义)

如何评价高中历史教学

如何评价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对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明确的表述。 我觉得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一样都应该分为广义的教学评价和狭义的教学评价。广义的应指“备、讲、批、复、考”,狭义的指课堂教学。无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教学都应强调基本功的扎实过关,历史知识的准确、渊博,且可应激调动。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有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学过程要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共同完成;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首先要考虑各项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 对于狭义历史教学的评价,无论采取怎样的课堂模式,首要标准就是是否是一个高效的课堂,实效的课堂。是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思维量,学生发现和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三维目标。课堂模式应体现:教学与课标相结合,知识与情境相结合,材料与讨论相结合,问题与探究相结合,检测与反馈相结合。 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参与教学过程,大胆质疑提问,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上要由只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要明白“教”是为了“学”,“教学”这一过程主要是要促成学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活动是要激活主体,使主体想学、要学、会学、主动学,而不是使学生依赖自己,离不开自己。教师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转化。在教学模式上,要从统一规格的教学向差异性、个性化的教学转化。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建立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历史教师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和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历史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历史教学存在五个不同的层次。1.讲不清,道不明。2.正确告知,被动接受。3.讲解清楚,展示思维。4.创设情景,引导思维。5.激活主体,主体主动。所以,今天的历史教学应该从第三个层次向四五层次转化。围绕教学激活思维,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在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和互相促进下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自主的课堂。

试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试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当下,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优越性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那么,何为有效课堂?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所谓“有效”,是從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或诊断教学行为,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发展,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效就是效果、效率、效益。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

教学效果,是相对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而言的。怎样才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 的看法。 一、趋时更新,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 在新形势下,每一个中学历史老师都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 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

高中历史《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三课
第二课时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根据考纲、教材的内容与要求本节课分为三点讲述,第一、以生活中的文化传播为题目,介绍 生活中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体现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第二、介绍文化的手段及发展,探究大众 传媒作为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强大功能。第三、强调文化交流的意义,要求我们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
b5E2RGbCAP
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以课本内容为着落点,让学生分组收集材料根据教材要求展开讨论与分析,了解古 今中外文化的传播途径与交流的方式、方法。结合当代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从而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与作用。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及爱国情怀。p1EanqFDPw 课标导航: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课标要求 情感目标 1、 文化传播的途径 2、 传播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3、 大众传媒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 运用所学道理分析说明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2、 运用实例说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充分 关注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明确在保持自 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多种文化相互沟通、交流 、理解、 融合,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重点,大众传媒的作用、文化交流的意义是难点。 难 点 及 教 结合电视、互联网、电子读物或大众传媒的具体作用,分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 学手段 播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 应借助当代具体的文化传播方式作为本节课的载体进行分析,学生能从具体的 传播途径中去总结如何使文化能更好更快更有益的传播。而分析的重点除了途 径外还要注意内容的健康性与准确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文化的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 洽。因此我们青年学生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利用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做传 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策略
学法探讨: 1、 辩证分析法:看问题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防止片面性。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的途径推陈出新、博采众长。DXDiTa9E3d 2、 探究法:对每课的探究和设问,要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在探究中深化认识。 3、 讨论法:对与一些认识模糊、有争议的观点,同学们可以积极讨论、争鸣,摆事实、讲道理、畅所欲言, 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TCrpUDGiT 4、 调查研究法:调查当地现存的文化知识和人们对文化的态度。 5、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澄清人们认识的误区,为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教学过程: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张传杰 单位:龙江县第一中学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江县第一中学张传杰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很多问题不断涌现,如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汇集于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上。因此,本文从转变历史教学观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的角度论证这一问题,与同仁共勉,不正之处请指教。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观教学方式 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一、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中心在课堂”,而“学校改革倘若不以课堂改革为中心,就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因此,追问、梳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知识要求具体、能力要求泛化、情感目标缺位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了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统一。 2.教学过程:教师中心,以本为本,模式化备课 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历史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有板有眼地上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评价项目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10分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 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 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25分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 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 资源,充分体现历史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充分体现历史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 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40分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 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 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 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 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 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历史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 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 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15分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 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 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 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 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 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10分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 —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 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 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5年 3 月 12 日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7T16:48:32.78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作者:蒋红[导读]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的协调发展。 四川省开江县讲治中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反思与改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策略 就目前而言,有效教学的研究早已在教育界开展得轰轰烈烈,探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教师工作的本质,也是历史课改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例,进一步思考改变历史课堂无效现象的手段和途径。 一、优化教学目标,确立“三维目标”意识 为每一节课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准确而具体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既有总的目标,又有教学课时目标,如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恰当、完整,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课堂教学要讲究效益与公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无效课堂策略 (一)精心备课 备课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广义的备课而言,教师要注意平日知识的积累,善学会学,“处处留心皆学问”。知识面越广,一个人思维、想象等能力施展的范围也越广,才能将学生的精神空间从教材扩及外部丰富的世界,实现学科之间、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交融,而不让思维的火花在拘束于教材,呆记于教材中熄灭。而上课前,综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诸因素对一堂课进行具体的图谋画策、编写教案、准备教具等则属于狭义的备课。而就狭义的备课而言: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对象、斟酌教学设计则尤为重要。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宗旨和灵魂,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开展需围绕教学目标而行。教学目标是指引的方向,而课堂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是为这个方向服务的,为达到这个方向努力的。如果教学目标明确而具体,课堂就会有序进行,那么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其有效性更大;而主题模糊、目标笼统,课就会上得混乱、无序,其无效性现象会更突出。所以要由教学目标来锁定一节课的效益、效率和效果。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方面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这样的目标定位使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得以更紧密地结合。 (三)斟酌教学设计 明确的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达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导演,怎么设计情节,怎么引导学生往下学,都必须深思熟虑。有些形式化、模棱两可的设计是必须省略的,否则无效时间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好的导演和一般化的导演的区别在哪里?好导演不是他自己会演戏,而是他知道怎么让演员发挥到极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如果教师为学生代替得太多,结果原本是演员的学生,现在成了观众,这样,学生作为学习主角地位的作用就失去了。 三、优美的课堂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所以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即人们常说的“内才”)还需有过人的“口才”。这样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 四、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随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改变,随之科学对教育的渗透,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要随着变化,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历史是一门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是首选。因为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文本、图像、视频、原始资料等多种信息制作成实用性极强的教学课件,不但能起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其次,教学中经常大量使用课件,不利于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第三,需要有一系列的硬件设备,如音箱、遮阳窗帘等。这些设备往往影响到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效果。 五、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 只有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相结合,才能使历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充满活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求知欲特别强,他们所关注的范围比较广,大到国际国内的时事,小到校园的小事,但是,校园中的学生接触面较小,能够了解的东西往往一知半解,这一点,正好为我们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发挥用武之地的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讲述,做好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对“课堂有效性”多作思考和探索。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视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最丰富的收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