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辑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编辑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编辑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编辑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编辑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为什么要学新闻编辑学基础课?

1、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掌握理论夯实基础

2、就业:新媒体人才欠缺,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得往往更能胜任编辑工作。

3、企业老总所需要得人才

那么,新闻传播工作者不变得素质与能力有哪些呢?归纳起来:

一就是新闻传播工作得职业精神不会改变(工作激情、社会责任、敬业精神);

二就是新闻采写得基本能力不会改变(探求真实新闻、如何把新闻事件讲明白,如何把新闻事件讲得有吸引力);

三就是多学科得知识结构要求不会改变(采写编评摄、采集与发布多媒体新闻得能力,新闻只就是一种形式,传媒也只就是一种工具,都不就是内容本身。跨学科得知识、)

第一章编辑活动

第一节编辑活动得产生

编辑活动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产生得。

一、原始人类得创造符号运动

结绳;编珠;刻齿;

二﹑编辑活动产生得条件

1、文字得出现就是编辑活动产生得重要条件。

2、记载文字得物质载体得出现与社会交流信息得需要就是编辑活动产生得基本条件。

三、编辑活动得萌芽

对创造出得零碎、分散、杂乱而又各种各样得符号进行收集、审选、鉴别、分类、补充、剔除、改造、整理、规范、统一、定型等,反复得多次得再创造,这就就是编辑活动得作用。

第二节编辑活动得历史分期

一、创造文字符号时期

二、编创文章时期

较为完整与系统得文字得形成,为编创文章提供了首要得前提条件。

三、编创图书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

这一时期得编辑活动有两大特点:一就是从社会分工角度瞧,编辑活动还没成为一种独立得社会文化活动,还没从社会分工中独立出来。二就是这一时期得编辑与编撰、编著、著作还未相互分离,充其量只能算就是编著合一。

2、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得编辑活动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得变化:第一,它促进编辑得分离,过去就是编著合一,编辑得劳动在书籍形成过程中作用不够明显,而这一时期类书得编辑主要就是以过去得文化资料为对象,对其进行整理、选择、加工、编排,已经初步显现了编辑劳动得独立性,克服了过去以著为主,编隐于著得著编难分难舍状况。第二,初步出现了编辑机构与编辑队伍。

3、元明清时期就是编辑活动深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第一,产生了大量得编辑出版物。第二,开始受理近著新作。第三,印刷术进一步发展。

世界呈7大特点:一就是编辑主体意识逐步明确;二就是编辑家辈出;三就是编辑开始形成专门得职业;四就是编辑得门类繁多;五就是编著合一普遍存在;六就是编辑规模越来越大;七就是编辑成就高。

四、编辑革命时期

欧洲得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促进世界编辑史进入编辑革命时期得直接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就是与之相关得记住革命。

第三节编辑活动得现在与未来

编辑得现代化表现在:(见书P22)

第一,思维得现代化;(同)

第二,观念得现代化;(同

第三,技术手段得现代化。(同)

第四节新闻编辑活动

一、采写与编辑,就是新闻传播系统工程中最主要得环节与基本业务,其新闻编辑基本属性概括为:

1、编辑工作得主导性首先体现在报道定位;其次在报道策划;其三在指导采访、提炼主题、开倔题材、选择角度以及提供采访线索等

2、编辑工作就是新闻传播得整合工作。

3、编辑工作就是新闻传播得把关性工作

二、新闻编辑与互联网络

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得诞生,必然会改变新闻传播得面貌。

“数字化生存”就是一个富有前瞻性得概念。

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也因而呈现出不少新得特点:

1、编辑地位与责任得变化

网络,目前记者数量明显少于编辑,不少网站新闻报道得任务主要由编辑人员承担。

2、编辑思维与观念得变化

网民在这些互动空间对媒体提供得新闻进行点评论、纠错、补充或延伸,或与媒体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催生了新闻报道得一个新品种——“互动性新闻”。

3、独家新闻就是媒体得掌上明珠,这在互联网领域也不例外。

它不再将时效作为独家新闻得第一要素。

编辑还应改变对独家新闻得传统理解,不就是单纯地追求它得时效性,而应更多地解读与开发其对网民得接近性与重要性。

4、编辑手段与方式得变化

网络得编辑手段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各有侧重,而就是兼收并蓄,囊括所有。

编辑方式得变化最主要表现为动态化。网络传播不仅流量大,而且滚动性极强。传统媒体得更新速度一般以天计、以时计,网络却随时更新,常常以分计,有时甚至以秒计。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截稿时间、出版周期得概念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不断跟踪新闻来源,随时准备编发快讯。

5、“首页”、“主页”得概念就是传统媒体所没有得,但它们却就是网络得重要概念。

首页与主页,就是拦目、标题、列表、摘要、导航拦与各种服务性链接,主要功能就是

导读与索引。

网络新闻得分类更加细化,栏目明显增多。

概括地说,网络新闻编辑具有工作量大,节奏快,注重多媒体、多层次表现,动态性、交互性与技术性强等众多特点。

第五节新闻编辑与媒介融合

一、媒介融合得概念与实

从欧美新闻界得实际做法瞧,媒介融合应该专指跨媒体运作,特别就是多媒体采编工作得合并兼容。

“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得数字化传播。

二、新闻编辑面临得新课题

新得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就是技术层面。

二就是内容层面。

瞧实例1: (P121) 强化议程设置,通过前端策划来统筹采编、整合资源,即每个选题得策划都要同时考虑不同媒体得报道方案。这种新得报道策划类型,要以不同载体得共性与各自得个性为依据,围绕同一主题或事件,选取不同得报道形式;避免同质化竞争。

瞧实例2:(资料2)成都传媒集团“结对联动”得实践2009年5月,这个集团启动“媒体结对运作、部分新闻联动”得运行模式,电台、网站抓第一落点,电视突出事件进程展示,报纸注重报道得深度与背景。

实行新闻联动

三就是角色层面

第二章编辑概念

第一节编辑概念界说

编辑就是贯穿于大众传播活动中得决策、组织、审读、编选、加工等一系列专业工作得总称。

“编辑”得定义有如下几个特点:

1、明确了编辑活动就是以传播为目得,强调编辑行为就是利用传媒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得大众传播活动得一部分。就是联系传播得中介、纽带、中间环节。

2、突出了当代编辑工作得专业性。相当长时期编辑得工作对象就是书籍,20世纪后才有了报刊、广播、电视与网络。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因此,编辑必须就是经过专门训练得人员。

3、明确了编辑活动得组织作用。编辑得工作对象就是围绕作者、记者等人得成品或半成品开展得,最后得成果就是版面、节目与页面,所以要根据编辑方针对整个报道得全局性作出统筹安排,当代编辑行为属社会活动,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组织、指挥作用。

4、编辑工作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到媒体编辑方针小到稿件中得一个标点校正。都渗透了编辑得劳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编辑概念得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编辑概念得流变

一、收藏编辑

二、著述编辑

三、出版编辑(刊播)

第三节编辑与编辑学研究

一、关于编辑学研究中得编辑概念

(见书P39-40种种解释) 我们可以把关于编辑得这些解释概括为:“采集资料,整理定稿,提供出版。

二、编辑得本质

三、编辑学研究

编辑学研究得内容,有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历史研究三个方面。

优秀编辑有四门功课就是必修得:

功课一:编辑力

功课二:经营力

功课三:创新力

功课四:思想力

第三章编辑原理

编辑学得基础理论应包括三个基本原理:文化缔构原理、符号建模原理与讯息传播原理。

第一节文化缔构原理(编辑社会文化活动最基本原理)

一、积淀性原则

二、选择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传导性原则

第二节符号建模原理

一、文体建模

二、媒体建模

1、代码规范

2、讯息编制

3、交流媒介

第三节讯息传播原理

一、从无序到有序

二、从不确定到确定

三、从不规范到规范

概括而言:目前编辑理论体系得构建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基本理论型

即建立广义编辑学或普通编辑学,包括编辑理论、编辑方法论与编辑原理,以此作为各种编辑活动得理论依据,研究各类编辑活动中得共性问题,成为一门包括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电子出版物等编辑理论得综合性、基础性学科,具有普遍得指导意义。

(2)、理论实践型

包括编辑理论、编辑史、编辑技术,也有得把编辑人才论、编辑工艺纳入体系,该类型最大特征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应用理论型

即侧重于编辑应用理论型研究,对编辑过程得总结、描述较多,对细节探讨甚于普遍编辑学,具有较强得编辑实践性。

第四章编辑素养与技能

第一节思想素养

编辑良好得思想素养,主要体现在正确得政治方向与高尚得职业道德两个方面。

一、正确得政治方面

1、充分认识政治理论修养得重要性

2、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法制观念

3、加强党得路线、方针、政策得学习,始终保持清醒得头脑

二、高尚得职业道德

编辑工作者高尚得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敬业乐群、秉公律己、实事求就是、一视同仁。

第二节业务素质

一、合理得知识结构

二、扎实得文字功底

1.较高得中文修养

2、较高得外语水平

3、较强得写作能力

三、较强得审美能力

第三节编辑技能

三项基本技能,即:把握原稿得技术规范;熟悉字体与字号;掌握校对技术。

1、校对得程序

(1)、初校

(2)、二校

(3)、三校

(4)、通读

2、校对得操作方法

(1)、对校法

(2)、折校法

(3)、读校法

第四节新闻编辑得基本修养

一、高度得责任意识

二、广阔得知识视野

三、执着得探索精神

第五节网络编辑得业务能力

一、基本电脑操作能力

二、信息整合得能力

三、独立判断得能力

四、创造性思维得能力

五、组织与协调得能力

六、较强得外语能力

第五章编辑过程

第一节选题

编辑就是新闻传播得中心环节,新闻选题就就是传播得支点。

1、选题策划(提纲、大纲)

2、选题应遵循得基本原则(与时代同步原则、读者服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特色原则)

第二节组稿

新闻稿件来源:

通讯社供稿;

本报稿;

来自其她媒体得资源。

第三节审稿

稿件就是否可用,要从三方面分析

一、新闻价值分析

二、社会价值分析

三、适用性分析

第四节编辑加工

一、新闻稿件选择

初选精选定选

编辑注意稿件不可逾越得六条“政治底线”:(新编P47)

二、选稿注意事项

选择稿件就是一个动态过程

持有全面、客观得观点

要充分利用稿件(刊用稿、备用稿、内参转交稿、线索稿、淘汰稿)

要及时处理稿件

三、稿件得修改

1、原稿在基本事实与基本观点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文字上需要修改,称为绝对性修改;

2、原稿得观点、文字、辞章都无问题,但为刊播媒体特殊需要得修改,称为相对性修改。

事实得订正:真实、准确、科学、统一、清楚

观点得修正:掌握界限全面观点社会效果严格保密(新编P73)

3、稿件修改方法:压缩(删意字句)、增补(背景、注释、回叙、必要事实、议论)、改写(主题、角度、体裁、导语、结构)、分篇、综合

第五节、校对

校对就是从事比较、核对、纠正文稿差错得专项业务。

三校:点校、读校、交叉校

终审:

第六章报道得定位与确认

第六章报道得定位与确认?

第一节报道定位得依据

一、媒体因素

二、受众因素媒体存在前提一定数量受众

第二节报道定位要领

一、坚持正确导向健康向上怯邪扶正

二、满足受众需求民众得声音互动得生命力

三、体现自身特色关注热点正确引导

第二部分新闻得确认

何谓新闻得确认?

为什么需新闻得确认?

新闻得确认,就就是确定哪些新闻可以传播。可录用上版编排。

第一节稿件得“抢救”与“枪毙”

第二节、新闻选择得基本依据

双重评价论:首先对新闻产生得社会效果得好坏、利弊作出评价,即作出社会评价。

其次,要对新闻进行新闻价值评价,就就是要选出最具有新闻价值得新闻。

一、社会规范

二、受众需要

第三节新闻选择得注意事项

一、要有全面得观点

二、要有平衡得观点

第四节文字编辑得职责:

●使枯燥、冗长得原稿变得有趣、简洁

●纠正所有原稿上得语法、错别字、包括信息得图表部分

●纠正事实性得错误与强调不当

●判断新闻价值

●给诽谤与其她得法律问题把关

●保护并提高出版物得声誉与形象

●拟定能概括报道并抓住读者注意力得标题

●选择、剪裁、处理图片与其她艺术效果

●撰写图片说明

●使用电脑来处理标题与正文得字体、字号、宽度、行距

●对版面进行编排

●运用新闻判断力

●跟进最新技术

第七章新闻得发掘

第一节、新闻得综合与解读

一、聚焦热点话题

二、聚焦重点报道

第二节网民反馈信息精选

1、可成为有价值得新闻

2、可从互动中打开思路

3、有点甚至可直接综合整理成精彩报道

第三节异介质信息得转换

所谓异介质信息得转换,就是指将某一介质承载得信息生成为其她介质显示得信息,以满足受众多样化得需求。

一、自我性转换(全能记者此就是基本)

注明报道得时间,以强化时效性。

二、引进性转换

第四节新闻排行榜得运用

新闻排行榜具有价值发现功能,就是对新闻得一种特殊得发掘形式。

第八章新闻得梳理

新闻得梳理,就是对选定得新闻进行净化与优化处理。确定新闻得编排版面。

第一节新闻梳理得下限

一、纠正各种差错

1、事实性差错

2、政治性差错

3、知识性差错

4、文字性差错

二、避免各种不当

1、内容方面不

一就是提法不当。用了“不准”“不允许”“只许”

二就是做法不当。“团支部召开党员会”“会计瞧到担任出纳得女同志。”

三就是泄露内情。涉及内部经济情报,有得涉及名牌产品得化学配方、工艺流程等,有得公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得姓名、地址与肖像……

2、用词方面不当

第二节

一、凝聚主题

1、主题集中,要求一篇新闻报道只能确立一个中心,不能多中心。中心一旦确立,就应像红线串珠一贯到底,不能中途变线。

2、削去枝蔓,与主题关系不大得实例再生动也要舍去。

3、以少胜多,主题集中,过于杂多得材料要精选,要求选材以少胜多。

4、精简过程,有些事物过程得叙述精简后,字去而留意,言简而意赅。

5、详略得当,受众欲知或应知事实留,必要细节悬念留。

二、凸显精华

新闻中得精华,就是对受众最有吸引力得部分,应尽量突出处理,不要“玉隐珠匿”。

1、改变体裁,调整结构

2、取其一点,独展所长

3、化整为零,各显其要

4、分层加工,链接建构

第三节新闻梳理得准则

遵循“有稿必检、有错必纠、有改必填”得原则

第九章新闻得标题

重点:新闻标题得提炼

难点:制作新闻标题

第一节新闻标题与新闻作品、媒体得关系

一、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得作用

1、导受作用

2、导向作用

标题制作:

目得:

●提示稿件内容

●吸引读者阅读

●为稿件确定基调

●表明报纸立场

●暗示稿件得相对重要性

●为版面增色

好标题得特点:

●同稿件内容、语调、范围、重点都要一致,突出稿件得主题,要保持立场公正,语言得体;

●清楚、明确,符合语法规则,易于阅读与理解;

●要有活力、有震撼力,表述要明朗;

●要能吸引读者得深入阅读;

●要保持新鲜与直接性;

●字号、字型精确地将稿件得重要性划分了等级。

第二节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

一、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事实性与新闻性)

二、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

第三节新闻标题系统得结构

一、主体类标题

这就是新闻标题系统中得基础部分,包括主题、引题与副题,后称为辅题。

二、从属类标题

1、提要题

2、分题

三、整合类标题

1、栏题

2、类题

第四节新闻标题得表现手法

一、态度层面得方法

1、客观性方法

这类标题通常被称为实题。

2、主观性方法

发表作者得瞧法

流露作者得情感

二、修辞层面得方法

1、形象方法

2、强调方法

3、蓄意方法

4、齐整方法

5、引用方法

6、简练方法

1)炼意。

2)炼句。

3)炼字。

关于好标题得特点:

1、事实

2、必须清楚

3、富有活力

4、能抓住读者得注意力

5、有新鲜感与快捷感

6、尺寸长短须与新闻正文匹配

制作要点与写作原则:

1、标题应当告诉读者报道得精华,突出5个W中最应表现得部分,每个标题都应当就是一个完整得句子,多余得词要省略。

2、几部分组成标题,每一部分都要叙述完整,并能独立表现。

3、意思不要重复。

4、每个标题都应包括一个动词。

5、一般要用主动语态,不用被动。

6、标题应当明了。

7、观点类标题应表明出处。

第十章报道得配置

报道配置就就是按一定得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得整体。

第一节综合性配置

综合性配置,就是报道配置最常用得方式之一。报纸得要闻版,广播电视得新闻联播节目,网站得新闻主页,更需要采取这种配置方式。

一、配置要领

综合性配置“六个结合”

1、点面结合重点与一般

2、庄谐结合庄严与活泼

3、褒贬结合先进与落后

4、图文结合

一个版面至少应该安排一张图片。如果没有合适得新闻图片,也可配置速写、漫画等

5、长短结合篇幅

6、多种文体结合消息通讯评论

第二节同一性配置

同一性配置,就就是将具有某一或某些要素相同得稿件聚集在一起可以增强新闻单元得逻辑性与条理性,还往往能够形成强势。

一、强标识组合

1、借助标题

2、借助专栏

二、弱标识组合

即不具有明显标志得同一性配置。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间得相同关系。

(利)可以突出重点,增加强势,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与得规模效应,(弊)也可能造成报道不符合客观实际,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或反感。

第三节延伸性配置

增配其她稿件,对新闻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这可称之为延伸性配置。

一、广度延伸链接

二、深度延伸配发评论

第四节解释性配置

当一篇新闻得内容不易为广大受众所理解或明了得时候,借助其她资料加以说明这种组合方式,可以称之为解释性配置。

一、文字资料

二、示意图表

第五节多媒体配置

多媒体配置,就就是运用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编排元素构成一篇或一组新闻报道。它有内涵式多媒体与外延式多媒体两种形式。

一、内涵式配置

二、外延式配置

通常用于专题报道。

第十一章报道得合成

报道合成包括版面、节目与网页得编排设计,就是新闻编辑过程中得最后一道工序,

就是新闻价值判断得综合表现。

第一节编排设计得价值

一、表态功能

二、启示功能一种消极一种积极

三、吸引功能

第二节编排设计得原则

一、相符原则

第一层意思,要与媒体得性质与特点相一致。

第二层意思,要与新闻单元得性质与特点相一致。

第三层意思,要与稿件得价值与特点相一致。(稿件)

二、重点原则

三、有序原则

四、便易原则

版面语言:图片、文字、线条、空白等。

第三节版面空间

我国现代报纸得幅面主要有对开与四开两种。

表示版面重要次序得为版序。

第四节版面元素

版面得上编排设计,从技术上来说,就就是在版面空间安排正文、标题、图片、线条与色彩。

一、正文

号数表示字得大小,字号越大,字却越小;一种就是点数制,即0、35毫米为一点表示字得大小,点又称为“磅”,点数越大,字也越大。

现在得四开报纸得正文用小五号或六号字。

常用得字体:一就是宋体;二就是黑体,又被称为“方体”;三就是楷体;四就是仿宋体

评论文章得正文一般用楷体字。

二、标题

标题字体以少为宜。一般不超过四种。

标题得题型,目前常见得有五种:一就是平列式;二就是参差式;三就是宝塔式;四就是对称式;五就是叠字式

三、图片

图画与照片就是版面上最具强势得视觉刺激物。

四、线条

线条就是现代报纸上运用广泛得编排元素。

细线称正线,粗线称反线,一正线一反线称文武线。线呈波形为曲线,呈连续点形为点线,刻有连续花纹得为花线。

●线条得用途:

●1、显示内容得特点

● 2、分清稿件之间得界限

●3、容易分明稿件之间得联系

●4、突出重要稿件

● 5、平衡黑白分布

● 6、美化版面

五、色彩

当代报纸运用编排元素表现出“七多”,即:正文模块形状多,标题用黑体字多,大标题多,图片多,直线多,色彩多。

第五节版面编排得方式

一、重点式编排

二、集中式编排

三、对比式编排

四、对称式编排

五、交叉式编排

六、模块式编排

七、冲击式编排

八、分解式编排

第六节版面设计得程序

一、了解要求,考虑布局

二、计算篇幅,调剂余缺

三、画版样

“四先四后”:一就是先安排重要稿件,二就是先安排模块形稿件,三就是先安排版面得四角,四就是先安排图片后安排文字稿件。

题文都就是竖排,题要放在右边,栏不要逆转,横文得转接应自左至右。

一篇稿件如分几栏排列,每栏得宽度(横排)或高度(竖排)应基本相等。

四、瞧大样

第七节网络首页得设计

网页有首页、主页与内页之分,首页具有导读与索引得作用,因而又被称为“导航页”、“大首页”。

一、首页得组成要素

网页空间伸缩性很大。一般网站得首页空间以不超过7屏为宜。

总体上说,栏目不能频繁变更,要保持相对得稳定性。

首页作为推介页面,就是网站得“风水宝地”。

广告就是支撑网站得经济基础。

二、首页得布局结构

栏目导航应安排在首屏得“天头”位置。

要闻与即时新闻。由于首屏具有区位优势,要闻安排在首屏得哪个区间,要闻区得长度(行);它得宽度(字)以不超过23个标准正文字为宜。

网站介绍与友情链接

第八节新闻页面得设计

网络得新闻页面安排,目前大致分为两种。一就是设首页与内页。二就是设主页与内页,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苴在旅游过程中提供^^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次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2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 “、古代旅行:(/)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刃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吕)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貞?)、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務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诫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嶄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倍技术的进步。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枕会、生态、美学、统计。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 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旅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J旅游本质:一种以获得心理上的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愉悦过程 矽、旅游学研究对象:要素论:,?旅游活动过程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0旅游活动运行机制中^^要素(旅游活动主体客体媒介〉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者、资源、产品、市场、业、组织、影响。 第二章旅游者 人对有关术语的定义:居民:在短期初访他国之前,已经在本国至少居住了70个月以上的人。国际旅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连续停留时间少于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问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国际旅游者:彩小时以上少于一年。国际一日旅游客:不足羽小时且未在所到访问国家住宿设施内过夜「过夜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羽小时的游客。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到访并上岸访问的邮轮乘客) 次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旅客。国内一日游游客:矽千米以外,不超过6个小时但不足的个小时,并未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问题的提岀、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其他客观条件

自考04753管理学概论2016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这种职能属于()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2. 在组织中负有全面职责并具有最高权力的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操作者 3.通过把管理问题抽象成一个模型,求解模型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解,依据最优解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组织计划的方法是() A.滚动计划法 B.网络计划法 C.运筹学方法 D.盈亏平衡分析 4.针对公司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在某一行业或某一细分内确定其市场地位和发展态势的战略的是() A.公司总体战略 B.经营业务单位竞争战略 C.职能战略 D.增长战略 8.在各种组织理论中,强调以工作为中心是() A.古典组织理论 B.新古典组织理论 C.权变组织理论 D.文化组织理论 9.综合运用传统设计原则,组织结构比较严谨复杂而且相当正规,运用集权式的管理进行运作,这种组织属于()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生产型组织 D.服务型组织 10.把决策权集中在组织领导层,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办事的是() 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集权 D.分权 12.在管理者的技能中,对于高层次的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技能是() A.概念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服务技能 13.属于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来的观点是() A.职能工长制 B.激励性付酬制度 C.存在“非正式组织” D.一般管理理论 14.提出“在管理中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观点的学派是( ) A.社会系统学派 B.决策理论学派 C.权变理论学派 D.系统管理学派 15.“完全按照结果或后果制定道德决策”的观点属于() A.道德的功利观 B.道德的权力观 C.道德的公正理论观 D.社会契约整合理论 16.在狭窄的市场上寻求成本优势或者是差异化优势,这种战略被称为() A.增长战略 B.聚焦战略 C.差异化战略 D.低成本战略 21.从领导者的性格、品质来分析领导的成败,试图从中找出成功领导者的品质,这种理论属于() A.领导行为理论 B.领导特质理论 C.权变理论 D.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2.工作结束后进行的控制是( D ) A.预先控制 B.前馈控制 C. 预先控制 D.反馈控制 23.具有高度灵活、适应性强、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是()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服务型组织 D.生产型组织 24.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A.管理幅度减小,管理层次减小 B.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增加 C.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减小 D.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不变 25.在计划的类型中,组织内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所需要遵守的规则被称为() A.政策 B.方法 C.规划 D.程序

《旅游学概论》课程学习大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教学目的是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重点掌握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基本概念;掌握一些重要的旅游组织;旅游对于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了解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在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运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主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必须开设在所有专业课程之前。 后续课程:导游实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1、教材 李天元主编《旅游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参考书目 (1)刘伟、朱玉槐《旅游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勇《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柏杨《旅游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8月版 (5)王洪滨《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版 (6)普国安《旅游学概论》,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年版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课堂(20%)+作业(10%)+考试(7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 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学科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学概论培训教案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总课时数72 理论时数44实践时数20 复习考试8其其它0 授课周数18 周学时4 教材名称旅游学概论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授课教师朱云娜实践教师辅导教师朱云娜授课班级11大专酒店1、2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教学主任签字

教务处编印 二O一一年元月 授课计划管理制度 授课计划是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学期授课内容、教学进度以及采用主要教学方式的主体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因此对制定授课计划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任课教师在承担某一课程授课任务后,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要充分了解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与要求。作为课程的教学组织者、实施者,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认真编写授课计划。 第二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学期初第二周完成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工作。 第三条授课计划内容包括: (一)按讲授一次课(2学时)编写授课内容提要; (二)授课类别应分别注明理论讲授(包括理论讲解、讨论、练习答疑等)或实验(训); 第四条授课计划经教研室、系(部)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授课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任课教师如要对学期授课计划作部分改动时,需经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批准。如作重大变动,需经系部、教务处及教学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督导室备案。 第六条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检查教师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督导小组,可将授课计划作为检查教学情况的主要依据。教务处、督导室在系(部)、督导小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原则上,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小于±4课时。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主讲教师写出书面理由。 第七条学期授课计划填写部分统一用小四、楷书打印一式四份,系部、教务处、督导室各一份,任课教师留一份。

新闻学概论资料教学大纲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学概论适用层次、专业:(二本)新闻学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新闻学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新闻的性质、特征、发生、发展、传播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对新闻学基本原理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因此,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能够以良好的理论素养指导新闻实践,并尝试解决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新闻的本质与特征,把握新闻传播及其规律,认识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对新闻学本体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作较为全面的概括,分析和论述,从而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及其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新闻专业素养,用以指导新闻实践,适应社会对新闻事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讲授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总学时:6 ;理论学时:6 ;实验学时:0) 授课容:新闻学的基本含义;新闻学的学科结构;西方国家不同时期的新闻理论;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基本状况;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基本要求 (1) 了解新闻学的形成 (2) 了解新闻学的发展 (3) 了解新闻学的容 (4) 掌握新闻学的研究方法 (5)学习新闻学的意义 2.重点、难点 (1) 重点:新闻学的学科结构 (2) 难点:各国不同时期新闻理论及发展 (二) 新闻的定义(总学时:6 ;理论学时:6 ;实验学时:0) 授课容:新闻的起源;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定义;新闻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 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 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9、旅游本质:一种以获得心理上的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愉悦过程 10、旅游学研究对象:要素论:1.旅游活动过程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2.旅游活动运行机制中各要素(旅游活动主体客体媒介)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者、资源、产品、市场、业、组织、影响。 第二章旅游者 1、对有关术语的定义:居民:在短期初访他国之前,已经在本国至少居住了12个月以上的人。国际旅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连续停留时间少于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问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国际旅游者:24小时以上少于一年。国际一日旅游客:不足24小时且未在所到访问国家住宿设施内过夜。过夜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到访并上岸访问的邮轮乘客) 2、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旅客。国内一日游游客:10千米以外,不超过6个小时但不足24个小时,并未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问题的提出、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其他客观条件 3、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康体旅游)、文化(文化旅游/软探险)、社交(人际)、地位和声望、购物(商务、会议、修学旅游)。几种旅游动机:观察异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游览风景名胜、了解新鲜事物、体验某种浪漫生活、参加冒险、有益健康、访问自己的出生地、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54管理学概论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管理学概论)(854) 一、考查目标 “管理学概论”是贵州师范大学财经商贸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重点考查学生对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及其应用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管理学概论》考试主要考查管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该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实践问题,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内容 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计划,第三部分是组织,第四部分是领导,第五部分是控制,第六部分是创新。 第一部分是总论。要求考生掌握管理的定义和职能,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掌握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其发展,理解大数据时代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实际理解和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部分是管理的计划职能。要求考生掌握决策的定义、决策类型、决策理论、决策过程,理解决策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分析;掌握计划的概念和类型,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目标的性质。 第三部分是管理的组织职能。要求考生掌握组织和组织结构的含义,理解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集权和分权的影响因素,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分、直线与参谋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组

织变革的一般规律分析当今组织变革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第四部分是管理的领导职能。要求考生掌握领导的基本概念,理解领导的性质和作用,了解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掌握激励的基本概念,理解激励的性质,能运用激励理论分析组织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沟通类型与方式,理解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第五部分是管理的控制职能。要求考生掌握控制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控制的基本方法。 第六部分是管理的创新职能。要求考生掌握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基本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陈传明、贾良定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学科。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学的总体认识,迅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从宏观上初步将旅游学各方面的知识贯通起来,会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的现象,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旅游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的联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2.理解战后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3.掌握旅游的定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难点:世界与中国各时期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教学内容: 1.旅游与旅游学;

2.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3.现代旅游的特征; 4.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二章旅游者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 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动机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 3、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旅游者的定义与本质属性; 2.旅游动机及动机的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旅游动机; 难点:旅游者的动机及形成。 教学内容: 1.旅游者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3.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5.文明旅游——旅游者的素质修养。 第三章旅游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旅游业的概念、构成、性质和特点; 2.了解或掌握旅游业各构成企业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概况; 3.理解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及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业的构成与特征; 难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的经济活动规律。 教学内容:

12-2020年本科插班生《新闻学概论》考试大纲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新闻学概论》考试大纲 新闻学专业注重新闻学的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打下基础。专插本考试的重点让考生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理清新闻学的主要范畴,建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念。使考生能站在新闻学的高度,运用新闻学相关知识分析新闻现象。 一、参考用书: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9135886,李良荣著,2018年11月。 二、考试内容纲要: 绪论(了解) 第一节新闻学 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章新闻活动(了解)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新闻(重要)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新闻本源 第四节新闻要素 第五节新闻类别 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重要)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重要)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 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重要)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第二节新闻与宣传 第三节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了解) 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了解) 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 第二节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第三节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第四节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 第七章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重要) 第一节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 第二节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 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 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了解)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 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 B.吃、穿、住、用、行、游 C.住、穿、用、行、游、购 D.吃、住、行、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 B.2015年 C. 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01L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管理系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周学时:3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建议修读学期:3 一、课程介绍 《基础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有关原理为基础,探讨旅游活动(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根据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融会贯通所学理论知识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 基本要求 理解旅游产生的条件;熟悉旅游的本质与特征;掌握旅游、余暇的概念。 教学重点 1.旅游产生的条件 2.旅游的本质和特征 3.旅游的概念及与迁徙、旅行的关系 教学内容 1.1余暇、审美与旅游的起源 1.1.1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余暇时间的存在 1.1.2旅游产生的主观条件:自然审美意识的出现 1.1.3旅游的产生 1.2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1.2.1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 1.2.2旅游的本质规定 1.2.3旅游的基本属性 1.2.4旅游的特征 1.3旅游的概念 1.3.1旅游的定义 1.3.2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

第2章旅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的萌芽与发展;了解现代旅游的特点;掌握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综合应用现代旅游的特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1.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及旅游产业形成的社会背景 2.现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内容 2.1旅游的萌芽与发展 2.1.1旅游的萌芽 2.1.2旅行的发展 2.1.3游览的出现 2.2古代旅游的形式与特点 2.2.1古代旅游的社会背景 2.2.2古代旅游的主要形式 2.2.3古代旅行的表现形式 2.2.4古代旅游的特点 2.3近代旅游的兴起与特点 2.3.1近代旅游的社会背景 2.3.2旅行社的问世与发展 2.3.3近代旅游特点 2.4旅游产业的形成 2.4.1现代旅游社会背景 2.4.2现代旅游特点 2.4.3旅游产业地位的确定 2.5我国旅游业的历史与发展 2.5.1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2.5.2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3章旅游者 基本要求 熟悉旅游者的概念;熟悉旅游者旅游条件及其基本运动模式;掌握旅游流的概念;简单应用旅游需求的特点和一般规律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旅游动机及影响旅游流运动的因素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新闻采编教学大纲

《新闻采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新闻采编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32理论学时,0实训学时) 总学分:2 适用专业:音乐学(艺术教育)新闻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教育专业新闻方向的核心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生,使学生理解新闻采编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新闻采编的基本规律,掌握新闻采编创作流程,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熟悉不同媒体新闻采编的特色,对新闻作品具有较准确的鉴赏和判断能力,可以对新闻采编的过程进行准确描述与表现,使学生既能够掌握新闻采编的相关理论,分析新闻采编案例,并能参与新闻采编操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应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认真学习和理解教材,达到比较深刻的领会。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要深入领会并能够运用,比较全面地加以把握。学生还应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既要注意认真研读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又要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来进行新闻的采、写、拍、编等。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掌握得较为扎实。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新闻学概论》、《主持礼仪》等,后绪课程《节目主持人概论》、《广播电视节目评析》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上)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闻的涵义、特点、作用及新闻构成要素; 2.理解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及电视新闻的分类; 3.掌握电视新闻业务流程,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做一个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闻的核心本质;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2.难点:新闻伦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 一、《南京零距离》的启示 二、重视受众需求 第二节真实:新闻的生命 一、制造新闻、故意歪曲(故意造假):职业道德的缺失 二、主观妄断、真假不分(判断失误):调查核实的不足 三、摆拍重演、移花接木(表达低劣):制作观念的误识 第一章导论(下)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的分类 2.理解电视新闻的叙事元素 3.掌握并会实际运用电视新闻的业务流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电视新闻的八种叙事元素。 2. 难点:电视新闻业务流程的运用和掌握。 教学内容: 一、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解析 三、电视深度报道解析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 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 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 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 1生活环境的变化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业的开端(P25)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 6.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中国的近代旅游业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 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学时:96 其中:理论学时:90 机动学时:0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让学生在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会以专业的旅游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旅游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 2 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中重要的构成行业;能够辩证地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等等;掌握和了解旅游及旅

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3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调。 三课程学生分配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1、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的构成要素3、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 4、旅游学研究的概况 (二)教学目标:1、明确旅游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比较各种不同观点下有关旅游的定义的异同 2、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和分类,掌握各种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3、了解旅游学研究的概况,明确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3、按照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二章: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旅行活动的概况,明确古代旅行的起源与进程 2、从产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认识其对近代旅游产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1、托马斯库克的旅游活动 2、旅游业诞生的历程(四)教学难点:1、现代旅游的概念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 不属于。在于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点,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去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也由此而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A.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b.商贸旅行占主导地位;c.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属阶层。 4、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生活环境。 B.改变工作性质。 C.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众创造了条件。

D.改变阶级关系。 E.改变运输条件 5、铁路运输的出现何以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 主要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500多人的比以往任何类似活动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团体旅游活动(禁酒大会、特点:公共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2、1845年,托马斯库克开始尝试商业性质的组团活动业务。(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路线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3、1855年,组织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成立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 6、总而言之,托马斯库克在组织团体旅游方面的成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旅游服务的需求已经形成规模足够大的市场。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7、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有何实际意义? 1、世界人口的增加 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大纲1.doc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大纲1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使学生能理解或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工商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具备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基础性知识和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考试大纲是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而制定的,是考试题出题的依据,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的基础内容,把握课程的复习重点。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按章节点明各知识点简要内容,以及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包括知道、了解、理解或掌握等)。 第1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1 人力资源相关概念、性质(领会、识记) 1.2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职能、地位(领会、识记) 1.3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讲解、领会、运用) 第2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人性假设理论(领会、识记、应用)

2.2 激励理论(领会、识记、应用) 2.3 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领会、运用) 第3章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3.1 管理者概述(理解) 3.2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理解、运用) 第4章职位分析 4.1 职位分析概述(领会、识记) 4.2 职位分析的具体实施(领会、运用) 4.3 职位分析的编写(领会、运用) 4.4 胜任素质模型(领会、识记) 第5章人力资源规划 5.1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领会、识记、运用) 5.2 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的预测和平衡(理解、识记、运用)第6章招聘录用 6.1 员工招聘(领会、识记) 6.2 招聘的渠道与方法(领会、识记、运用) 6.3 员工甄选(领会,运用) 第7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