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数学(交大)教案第一章

高等数学(交大)教案第一章

高等数学(交大)教案第一章
高等数学(交大)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 微积分的理论基础

内容及基本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3、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ε–N 、ε–δ定义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

6、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7、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阶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

10、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断点的类型

11、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

学习重点:函数概念;复合函数概念;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

极限;函数连续概念。

学习难点:极限概念。

第一节 函数

一.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1.函数的定义 设x 与y 是变量,D 是给定的一个数集.y D x ,∈?按照一定的法则总有

确定的数值与之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记作)(x f y =.其中D 为函数的定义域, x 是自变量, y 是因变量. 0x 处的函数值记为)(0x f ,即)(00x f y =.

}),(|{D x x f y y W ∈==称为函数)(x f y =的值域.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 如果自变量在定义域内任取一个值时,对应的函数值总是只有一个,这种函数称为单值函数,否则称为多值函数.本书一般指单值函数. 2.定义域的求法 (1)实际问题由实际意义确定:如自由落体运动2

02

1gt x x -

=,则其定义域为0≥t .

(2)数学式子由算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一切实数值所确定:如21x y -=,其定义域为

]1,1[-=D .

3.函数的图形

建立直角坐标系后,点),(y x 的集合C :

}),(|),{(D x x f y y x C ∈==

称为函数)(x f y =的图形. 4.特殊函数 (1)绝对值函数:

x x x x x x x y sgn .0,,

0,=?

??<-≥==.

(2)符号函数:

??

?

??<-=>==.0,1,0,0,0,1sgn x x x x y

(3)取整函数:

][x y =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2]5[,2]2[,1]1[=-=-=.

(4)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范围中,用不同式子表示的同一个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如绝对值函数,取整函数,符号函数都是分段函数.两个不同式子的分界点称为分段函数的分段点.

二. 线性函数的基本属性

1.改变量 对于函数)(x f y =,当自变量在其定义域内从一点0x 变为异于0x 的点x 时,

相应地,函数值从0y 变为y ,我们称0x x -为自变量x 在0x 处的改变量,简称为自变量的改变量,记作0x x x -=?,称0y y -为函数)(x f y =在0y 处相应的改变量,简称为函数的改变量,记作

)()(00x f x f y y y -=-=?.

2.均匀变化与非均匀变化 对线性函数,无论自变量x 从哪里开始变化,只要它的改变量一样大,则函数的改变量也一样大。换句话说,线性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是均匀的,即

α=??x

y

.

三.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1.复合函数 设函数)(u f y =的定义域为1D ,函数)(x u ?=在2D 上有定义,而

}),(|{22D x x u u W ∈==?,且12D W ?,那末,对2D x ∈?通过函数)(x u ?=有确定的u 与

之对应,对于这个u 通过)(u f y =有确定的y 与之对应,从而得由)(),(x u u f y ?==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记作)]([x f y ?=,而u 为中间变量.

注意 (1)不是任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函数都复合成一个复合函数.如u y arcsin =,

22+=x u 就不能复合成一个复合函数.

(2)任一复合函数都可以分解成一些简单函数的复合.此点在求复合函数的导数时很重要.

如函数2tan ln x y =可分解成:.2

,tan ,ln x v v u u y ===

2.反函数 设函数)(x f y =定义域为D ,值域为W .对W y ∈?,总..,t s D x ∈?x 与y 对

应,这样就确定了一个以y 为自变量的函数x ,称为)(x f y =的反函数,记作)(y x ?=,也记作 )(1

x f y -=.相对于反函数)(1

x f

y -=,原来函数)(x f y =称为直接函数.

注意(1)单值函数的反函数不一定是单值函数;但当直接函数)(x f y =不仅单值且单调

时,其反函数)(1

x f y -=必为单值函数.

(2) )(x f y =和)(1

x f y -=的图形关于直线x y =对称.

四. 初等函数与双曲函数 1.基本初等函数

1.幂函数:μ

x y =,(μ是常数). ○

2.指数函数:)1,0(,≠>=a a a y x

,特别地:x

e y =. ○3.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特别地:x y ln =. 注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4.三角函数:.csc ,sec ,cot ,tan ,cos ,sin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5.反三角函数:x arc y x y x y x y cot ,arctan ,arccos ,arcsin ====. 2.初等函数 由常数与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有限次复合所构成的并且用一个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如

2

tan

ln x

y =).1ln(,2x x y ++= 都是初等函数. 3.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

○1.双曲函数

双曲正弦:),(,2

+∞-∞=-=

-D e e shx x

x ,奇函数,图形过原点且关于原点对称.在

),(+∞-∞内↑,当+∞→x 时,,21x e y shx =

→当-∞→x 时, x e y shx --=→2

1.

双曲余弦:),(,2

+∞-∞=+=

-D e e chx x

x ,偶函数,图形关于y 轴对称.在)0,(-∞内↓,在),0(+∞内↑.+∞→x 时,,21x e y chx =

→当-∞→x 时, x e y chx -=→2

1.

双曲正切:),(,+∞-∞=+-==

--D e e e e chx shx thx x

x x

x .奇函数,图形过原点且关于原点对称.在),(+∞-∞内↑,且1

thx 的两条水平渐进线.

性质: ,)(,)(shxshy chxchy y x ch chxshy shxchy y x sh ±=±±=±

x sh x ch x ch shxchx x sh x sh x ch 22222,22,1+===-.

2.反双曲函数 反双曲正弦:)1ln(2x x arshx y ++==,(单值). 反双曲余弦:)1ln(2-+==x x archx y ,(主值)0,1>>y x .

反双曲正切:x

x

arthx y -+=

=11ln

21.

函数举例:

例1 设2

1)(x

x x f +=

,求]])]([[[)( x f f f x f n =.

解 2

2

2

2

2

221)1(

11)

(1)()]([)(x

x x x x x

x f x f x f f x f +=+++=+=

=;

2

2

231)(,,31)]([)(nx

x

x f x

x x f f x f n +=

+=

= .

例2 设22

1

)1(x

x x

x f +=+,求)(x f .

解 2)(,2)1()1(22

-=?-+

=+t t f x

x x x f ,即2)(2-=x x f . 例3 设2

)(x e x f =,x x f -=1)]([?,且0)(>x ?,求)(x ?及其定义域.

解 2)(x e x f =,所以)

(2

)]([x e x f ??=.又0)(>x ?,所以

?????>-=-=)2(,11)1(,1)

()(22

x e

x e

x x ?? 由(1)得)1ln()(x x -=?;由(2)得0

例4 设),(),(+∞-∞∈=x x f y 的图形关于直线a x =与b x =对称)(b a <,则)

(x f 为周期函数. 证明 )2()(x a f x f -= ()(x f 关于a x =对称) )]2(2[x a b f --= ()(x f 关于b x =对称)

)](2[a b x f -+=,

即)(x f 为周期函数.

五.函数的参数表示与极坐标表示

1.函数的参数表示 把y 与x 的函数关系通过变量t 间接地表示为

??

?∈==D t t y y t x x ),

(),

( 上式称为y 与x 函数关系的参数表示式,也称为此曲线的参数方程,t 称为参变量,也称为参数。

2.函数的极坐标表示 在平面上选取一条具有起始点O (称为极点)和长度单位的半直线Ox ,称为极轴,这样在此平面上就建立了极坐标系。对平面上任一点P ,将线段OP 的长度记为ρ,成为极径,极轴Ox 到射线OP 的转角记作?,称为极角。如果限制)2,0[π?∈,

0≥ρ,那么平面上除极点O 外任一点P 便有唯一的有序数组),(?ρ与其对应;反之,任给

一数组),(?ρ,以?为极角,?为极角,必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因此,我们把),(?ρ称为点P 的极坐标。

点P 的直角坐标),(y x 与极坐标),(?ρ之间有如下关系

??

?

??=+=???==x y y x y x ?ρ?ρ?ρtan ,sin cos 2

2

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

一. 数列 1.数列 无限多个数有次序地排成一列

,,,,21n x x x

称为数列,记为}{n x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第n 项n x 称为数列的一般项.数列

}{n x 也可看作自然数n 的函数:

N n n f x n ∈=),(.

在几何上,数列}{n x 也可看作数轴x 上的一系列点. 2.子数列

设数列}{n x .在}{n x 中第一次抽取1n x ,第二次抽取,),(,122 n n x n >第k 次抽取

,k n x 得新数列

1n x ,,,2 n x ,k n x

称为数列}{n x 的子(数)列}{k n x . 二. 数列的极限:.lim A x n n =∞

1.引例:刘徽的割圆术.

2.数列极限的定义

设数列n x n 1

=

.观察当n 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的变化趋势.具体写出来是: ,1

,,51,41,31,21,1n

当n 无限增大(即要多大就有多大)时,一般项n

1

无限接近(要多近就有多近)于常数0=A ,此

时称数列}1{n 的极限为零,或数列}1

{n

收敛于零.由此有

定义(描述性定义)

当n 无限增大时, 数列}{n x 与常数A 无限接近,称数A 为数列}{n x 的极限,或称数列

}{n x 收敛于A .记作.lim A x n n =∞

→,或)(,∞→→n A x n .

下面我们对数列}1

{n

来具体分析:

要使

n 1与0=A 的距离小于10

1=ε,即

10

11011=<=-=-εn n A n . 则101

=>

ε

n ,取10=N ,当10>n 时,

10

1

01=<-εn ,即从第11项开始,所有项与0=A 的距离小于

10

1

.

取100

1

=

ε,要使10011011=<=-=-εn n A n ,则100>n .取100=N ,则当100=>N n 时,

100101=<-εn ,即从第101项开始,所有项与0=A 的距离小于100

1.

…………………………………………

0>?ε,要使

εε11>?<-n A n .取],1[ε=N 则当]1

=>N n 时, ε<-01n .即从1+N 项开始, 所有项与0=A 的距离小于ε.

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有

定义 给定数列}{n x 和常数A :0)(,0>=?>?εεN N ,当N n >时,有

ε<-A x n

成立,则称常数A 为数列}{n x 的极限,或称数列}{n x 收敛于常数A ,记为

.lim A x n n =∞

→,或)(,∞→→n A x n .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则称数列是发散的.

注意 (1)ε反映了数列}{n x 中项n x 与常数A 的接近程度.由于ε可以任意小,此时

ε<-A x n 反映了n x 与常数A 无限接近(要多近就有多近),不是越来越近.

(2))(εN N =反映了数列}{n x 中与常数A 接近的项的范围,即从1+N 项1+N x 开始,所

有项与A 的距离小于ε.因此N 是ε的函数.一般地, ε越小,则N 越大.

(3) .lim A x n n =∞

→主要是对于给定的ε,能够找到一个N ,使得 ,,,,21n N N x x x ++与A

的距离小于ε,而前N 项N x x x ,,,21 是否与A 的距离小于ε没有任何影响. (4) N 是否存在才是关键,不必找最小的N . (5) .lim A x n n =∞

→的几何意义:

由定义: 0)(,0>=?>?εεN N ,当N n >时,有

ε<-A x n ),(),(εεεA U A A x n =+-∈?,

即 ,,,,21n N N x x x ++全部落在A 的ε邻域内.

例1 证明1)1(lim

1

=-+-∞→n

n n n . 分析:由注(3)的思路:0>?ε从不等式ε<-A x n 解出n ,从而确定N . 证明 0>?ε,要使

ε<=--+=--n n n A x n n 11)1(1

则ε

1

>n .取]1

=N ,则当N n >时,有

ε<-A x n

所以1)1(lim

1

=-+-∞→n

n n n .

有时,由ε<-A x n 解出n 是非常麻烦.由注(4)可知,此时可将不等式ε<-A x n 适当

放大(不能太大),即

)()(n g n f A x n <=-

由ε<)(n g 解出n ,从而确定N .则当N n >时,有

ε<<=-)()(n g n f A x n

故.lim A x n n =∞

注:这里的适当放大意思是)()(n g n f A x n <=-放大后)(n g 还可小于ε. 例2 证明1lim

2

2=+∞

→n

a n n . 证明 0>?ε,要使

ε<-+=-+=

-n

n

a n n a n A x n 222

21

此时直接解出n 很难.将A x n -适当放大,

ε<<++=-n a n a n n a A x n 2

222

)

(

所以ε

2

a n >

,取][

2

ε

a N =即可.

或如下放大:

ε<=-+<

-n

a n

n

a n A x n

则ε

|

|a n >

.取]|

|[

ε

a N =即可.

三. 收敛数列的性质 定理1(极限唯一性定理) 如果数列}{n x ,则其极限必唯一. 证明 设.lim A x n n =∞

→B x n n =∞

→lim .B A <.取2

A

B -=

ε. 由.lim A x n n =∞→则01>?N ,当1N n >时,有2

A

B A x n -=

<-ε.

由B x n n =∞→lim ,则02>?N ,当2N n >时,有2

A

B B x n -=<-ε. 取},m ax {21N N N =,则当N n >时,有

???

???

?

-<--<-.2,2

A B B x A B A x n n 解得

???

???

?+>+<.2,2

A B x A B x n n 矛盾. 定理2(有界性) 收敛数列必有界.但有界数列不一定收敛.

证明 设.lim A x n n =∞

→则给定0,0>?N ε,当N n >时,有0ε<-A x n .则

0)(ε+<+-≤+-=A A A x A A x x n n n ,

取},,,,max{021ε+=A x x x M N .则对任意的n ,有

M x n ≤

即数列}{n x 必有界.

反之,数列})

1{(1

--n 是有界的(因为1)1(1=≤--M n ),但1)1(lim -∞

→-n n 不存在(为什么?见

下面的解释).

定理3(保号性),lim A a n n =∞

→设)0(0<>A A ,则+N ∈?N ,使得N n >?,恒有

)0(0<-≤>≥q a q a n n

其中q 为某一正常数。

例3.5

31

lim 2

32+--→x x x x 求 解)53(lim 2

2

+-→x x x 5lim 3lim lim 2

2

2

2

→→→+-=x x x x x

5lim lim 3)lim (2

2

22

→→→+-=x x x x x 52322+?-=,03≠=

531lim 23

2+--∴→x x x x )

53(lim 1

lim lim 22

2

32+--=→→→x x x x x x 3123-=.37=

三. 数列极限的有理运算法则 定理4:

.0,)

3(;

][)2(;][)1(,,lim lim lim lim lim ≠=?=?±=±==∞→∞

→∞

→∞→∞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其中则

推论1 .][,,lim lim lim n

n n

n n

n a c ca c a ∞

→∞

→∞

→=则为常数而存在如果

常数因子可以提到极限记号外面. 推论2 .][][,,lim lim lim n n n n n

n n

n a a

n a ∞

→∞

→∞

→=则是正整数而存在如果

四. 数列极限的判定法则 1.夹逼准则

准则Ⅰ 如果数列n n y x ,及n z 满足下列条件:

,

lim ,lim )2()

3,2,1()1(a z a y n z x y n n n n n

n n ===≤≤∞

→∞

那末数列n x 的极限存在, 且a x n n =∞

→lim . 证:,,

a z a y n n →→

使得,0,0,021>>?>?N N ε

,1ε<->a y N n n 时恒有当 ,2ε<->a z N n n 时恒有当

},,m ax {21N N N =取上两式同时成立, ,εε+<<-a y a n 即 ,εε+<<-a z a n

恒有时当,N n > ,εε+<≤≤<-a z x y a n n n

,成立即ε<-a x n .lim a x n n =∴∞

例4:).12111(

lim 2

2

2

n n n n n +++++

+∞

→ 求

解:,1

11

12

2

2

2

+<

++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111lim

lim

2

+=+∞

→∞

→又 ,1=

2

2

111

lim

1

lim

n n n n n +

=+∞

→∞

→,1=

由夹逼定理得

.1)12

11

1(

lim 2

2

2

=++

+++

+∞

→n

n n n n

2.单调有界准则

满足条件如果数列n x ,121 ≤≤≤≤+n n x x x x 则称此数列单调增加;或者 ,121 ≥≥≥≥+n n x x x x 称此数列单调减少

准则Ⅱ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几何解释:

例5:.)(333的极限存在重根式证明数列n x n +++=

证:,1n n x x >+显然 {};是单调递增的n x ∴

,331<=x 又 ,3

1

231

+n n A

{};是有界的n x ∴ .lim 存在n n x ∞

→∴

,31n n x x +=+ ,321n n x x +=+ ),3(lim lim 2

1n n n n x x +=∞

→+∞→

,32A A += 2

13

1,2131-=+=

A A 解得 (舍去)

五.子数列及其与数列的关系

定理5(数列与子数列关于收敛的关系) 如果.lim A x n n =∞

→则其任一子数列}{k n x 必收敛,

.lim A x k n k =∞

注(1)逆否命题:如果数列}{n x 的某一子数列发散或某两个(或两个以上)子数列收敛,但

极限不同,则数列}{n x 必发散. 例6 证明数列})1{(1

--n 是发散的.

证明 取两个子列: 奇子列:})

1{(1

2+-k ,显然1)1(lim 12-=-+∞

→k k .又

偶子列: })1{(2k

-,显然1)1(lim 2=-∞

→k

k .

因为≠-=-+∞

→1)

1(lim 1

2k k 1)1(lim 2=-∞

→k k ,所以1)1(lim -∞

→-n n 不存在.

(2)如果数列}{n x 的奇子列与偶子列均收敛于同一极限,则数列}{n x 必收敛.

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

主要讨论:在自变量的某一变化过程中,函数是否与一常数无限接近,即 (1)A x f x x =→)(lim 0

;

(2)A x f x =∞

→)(lim .

一.自变量趋于变大时函数极限的概念 A x f x =∞

→)(lim .即自变量x 无限接近∞时,)(x f 无限接近于A .

∞→x 包括+∞→x 和-∞→x .

定义 (1)设)(x f 当M x >时有定义.0,0>?>?X ε,当X x >时,有

ε<-A x f )(

成立,则A 称为)(x f 当∞→x 的极限,记为A x f x =∞

→)(lim 或)(,)(∞→→x A x f . (2)设)(x f 当M x >时有定义. 0,0>?>?X ε,当X x >时,有

ε<-A x f )(

成立, 则A 称为)(x f 当+∞→x 时的极限,记为A x f x =+∞

→)(lim 或)(,)(+∞→→x A x f . (3) 设)(x f 当M x -<时有定义. 0,0>?>?X ε,当X x -<时,有

ε<-A x f )(

成立, 则A 称为)(x f 当-∞→x 时的极限,记为A x f x =-∞

→)(lim 或)(,)(-∞→→x A x f .

注:(1) A x f x =∞

→)(lim 的几何意义:

(2) A x f x =∞

→)(lim A x f x f x x ==?-∞

→+∞

→)(lim )(lim .

(3) A x f x =∞

→)(lim ,则A y =为曲线)(x f y =的水平渐进线.

例1 证明0sin lim =∞→x

x

x .

证明 0>?ε,要使

ε<≤=-=-x x x x x

A x f 1sin 0sin )(

则ε

1

>

x .取ε

1

=

X ,则当X x >时,有

ε<-0sin x

x

即0sin lim =∞→x

x

x .

例2 求x x arctan lim ∞

→.

解 2

arctan lim π

=

+∞

→x x ,2

arctan lim π

-

=-∞

→x x ,所以x x arctan lim ∞

→不存在.

同理

π==-∞

→+∞

→x arc x arc x x cot lim ,0cot lim ,所以x arc x cot lim ∞

→不存在.

记住:x x x x cos lim ,sin lim ∞

→∞

→均不存在.

二. 自变量趋于有限值0x 时函数的极限

A x f x x =→)(lim 0

,即自变量x 无限接近0x 时,)(x f 无限接近于A .

定义

定义 设)(x f 在)(00

x U 内有定义.0,0>?>?δε,当∈x ),(00

δx U 时,有

ε<-A x f )(

成立,则A 称为)(x f 当0x x →时的极限,记作

A x f x x =→)(lim 0

或 ,)(A x f →0x x →.

注(1)由极限的定义知,)(x f 当0x x →时是否有极限与)(x f 在0x 处是否有定义无关. (2)ε反映了)(x f 与A 的接近程度.由于0>ε可以任意小,故)(x f 与A 可无限接近. (3)0)(>=εδδ反映了自变量x 与0x 的接近程度.

(4)给定0>ε,问题是是否存在0)(>=εδδ.如果δ存在,则当0x x →时)(x f 以A 为

极限;否则, )(x f 的极限不存在.因此,只要确定一个δ,而不必找出最大的δ.一般地,如果ε越小,则δ也越小.

(5)

δ的求法是由不等式ε<-A x f )(接出)(0εg x x <-(不是解x ,取)(εδg =即

可.同数列极限,如果ε<-A x f )(解0x x -较困难,可将A x f -)(适当放大,即

ε<-<-)()(0x x h A x f

再解出0x x -.

(6)几何意义:当δ<-<00x x ,即∈x ),(00

δx U 时, 有

εεε+<<-?<-A x f A A x f )()(.

(7)显然有00

lim ,lim x x c c x x x x ==→→.

例3 证明21

1

lim

21=--→x x x . 证明 1

1

)(2--=x x x f 在1=x 处无意义,但极限存在.

0>?ε,要使

ε<-=-+=---=-12)1(21

1

)(2x x x x A x f

取εδ=,当δ<-<10x 时,有

ε<---21

1

2x x 即21

1

lim

21=--→x x x . 例4 证明04

lim

4

=-→x

x x .

证明 0>?ε,要使

ε<-=--=-x

x x x A x f 404

)( (解出4-x 几乎不可能) 将x

x A x f 4)(-=-适当放大,怎么放呢?因为4→x 时,不妨设140<-

53<

ε<-<-=

-3

44)(x x

x A x f

解得ε34<-x .取}3,1min{εδ=,则当δ<-<40x 时,有ε<--=

-04

)(x

x A x f ,即04

lim

4

=-→x

x x . 左、右极限: A x f x x =-→)(lim 0

0,A x f x x =+→)(lim 0

0.

(1)左极限: A x f x x =-→)(lim 0

0(或A x f =-)0(0)?

,0,0>?>?δε当00<-<-x x δ时,有ε<-A x f )(成立.

(2)右极限: A x f x x =+→)(lim 0

0(或A x f =+)0(0)?

,0,0>?>?δε当δ<-<00x x 时,有ε<-A x f )(成立.

(3)左、右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A x f x x =→)(lim 0

?=-→)(lim 0

0x f x x A x f x x =+→)(lim 0

0.

注:如果)(x f 在0x 处的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或都存在但不相等,则)(lim 0

x f x x →不

存在.该结论经常用来讨论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极限是否存在.

例5 求符号函数x x f sgn )(=当0→x 时的极限x x sgn lim 0

→.

解 ??

?

??<-=>==.0,1,0,0,

0,1sgn )(x x x x x f 0=x 为x x f sgn )(=的分段点.

.1)1(lim sgn lim )0(,11lim sgn lim )0(0

-=-==-===+-→-→+→+→x x x x x f x f

因为)0()0(-≠+f f ,所以x x sgn lim 0

→不存在.

三. 函数极限的性质与运算法则

1.性质 ○

1. 唯一性 定理 若)(lim x f 存在,则极限唯一.

2. 局部有界性 定理 若在某个过程下,)(x f 有极限,则存在过程的一个时刻,在此时刻以后)(x f 有界.

3. 局部保号性 定理 如果A x f x x =→)(lim 0

,且0>A (或0

x U 时,有

0)(>x f (或0)(

证明 设0>A ,取2A

=ε,则0>?δ,当δ<-<00x x 时,有

0)(2

3)(22)(>?<

x f A A A x f ε.

注:如果取2

A =

ε,则?)(00

x U ,当∈x )(00

x U 时,有2

)(A x f >

.

4.保序性 .

),()(),

,(,0.)(lim ,)(lim 000

B A x g x f x U x B x g A x f x x x x ≤≤∈?>?==→→则有若设δδ

推论:

).

()(),

,(,0,)(lim ,)(lim 000

x g x f x U x B A B x g A x f x x x x <∈?>?<==→→有则且设δδ

5.夹逼准则 如果当)(00

x U x δ∈(或M x >)时,有

,)(lim ,

)(lim )2(),()()()1()

()

(00

A x h A x g x h x f x g x x x x x x ==≤≤∞→→∞→→

那末)(lim )

(0x f x x x ∞→→存在, 且等于A .

2.运算法则

定理1 设B x g A x f ==)(lim ,)(lim ,则

)(lim )(lim )]()(lim[x g x f B A x g x f ±=±=±.注意:(1)运用该公式时)(x f 与)(x g 的极限必须同时存在,否则出现错误.

如+∞=+∞=+∞

→+∞

→x e x x

x lim ,lim ,但+∞

=+∞-+∞=-=-+∞

→+∞

→+∞

→)(lim lim )(lim x e x e x x

x x

x 是错误的,虽然结论是正确的. (2)该结论可推广到有限个函数的情形.即

)(lim )(lim )(lim )]()()(lim [2121x f x f x f x f x f x f m m ±±±=±±± .

定理2 设B x g A x f ==)(lim ,)(lim ,则

)(lim )(lim )]()(lim[x g x f B A x g x f ?=?=.

注意:(1)也必须注意定理的条件.如

01

sin lim lim 1sin

lim 000

=?=→→→x

x x x x x x 是错误的,虽然结论是正确的.

001

lim lim lim =?+∞=?=+∞→+∞→+∞→x

e x e x x x x x 是错误的.结论为+∞=+∞→x

e x

x lim

.

(2)该结论也可推广到有限个函数的情形.即

)(lim )(lim )(lim )]()()(lim [2121x f x f x f x f x f x f m m =.

(3)特殊情形:

)(lim )](lim[x f C x Cf ?=,n n x f x f )]([lim )](lim [=.

定理3 设0)(lim ,)(lim ≠==B x g A x f ,则)

(lim )

(lim )()(lim x g x f B A x g x f ==. 注意:定理的条件0≠B ,否则出现错误.如

∞===→→→→0

sin lim lim sin lim sin lim 00

0x x x x x x x x x 是错误的.事实上1sin lim

0=→x

x

x .

∞====∞→∞→∞

→∞→∞→0

sin lim 1lim sin lim 1sin lim sin lim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是错误的.事实上,当∞→x 时,x x sin 是无界函数,而不是无穷大.

由于数列极限是函数极限的特殊情形,故以上的运算法则对数列极限也是成立的. 推论1).(lim )](lim [,,)(lim x f c x cf c x f =则为常数而存在如果 常数因子可以提到极限记号外面.

推论2.)]([lim )](lim [,,)(lim n

n x f x f n x f =则是正整数而存在如果

四.例题

现在运用极限的运算法则可求一些简单函数的极限. 1.有理函数的极限 (1)有理整函数的极限

设011

1)(a x a x a x a x P n n n n n ++++=-- ,(0≠n a ),则)()(lim 00

x P x P n n x x =→.

(2)有理分函数)

()

()(x Q x P x f m n =

的极限

0,)(0111≠++++=--m m m m m m b b x b x b x b x Q .

则)()

(lim

)(lim 00

x Q x P x f m

n x x x x →→=

由于)()(lim 00

x P x P n n x x =→,)()(lim 00

x Q x Q m m x x =→,由商的极限知

(ⅰ) 当0)(0≠x Q m 时, )()

()()(lim

)(lim 0000

x Q x P x Q x P x f m n m

n x x x x ==→→.

(ⅱ) 当0)(,0)(00=≠x Q x P m n 时,∴==→,0)()()()(lim

000x P x Q x P x Q n m n m x x ∞=→)()

(lim 0x Q x P m

n x x .

(ⅲ) 当0)(,0)(00==x Q x P m n 时,先分解因式,约去极限为零的公因子,再根据(ⅰ)、(ⅱ)

两种情形求极限. 例6 .61

31lim 9

3lim

323

=+=--→→x x x x x 例7 ∞=+--→453

2lim 21x x x x , (因为03

245lim

21=-+-→x x x x ) (3) )()

(lim

)(lim x Q x P x f m

n x x ∞→∞

→=.

(a)当n m =时

)()(lim )(lim x Q x P x f m n x x ∞→∞→=0

1110

111lim b x b x b x b a x a x a x a m m m m n n n n x ++++++++=----∞→

m n m

m m n n n x b a x b x

b

b x a x a a =+

+++++

=--∞→010

1

lim . (b)当n m >时

)()(lim )(lim x Q x P x f m n x x ∞→∞→=0

1110

111lim b x b x b x b a x a x a x a m m m m n n n n x ++++++++=----∞→

00lim 010

11==++++++=-+---∞→m

m

m m m n m n n m n x b x

b x b b x a x a x a . (c)当n m <时,由(2)有

∴=∞→,0)()(lim

x P x Q n m x ∞=∞→)()

(lim x Q x P m

n x .

综上有

?????

??>∞=<=∞→.

,,,,

,0)()(lim m n m n b a m n x Q x P m

n m n x

例8 5

151052)

5()3()12(lim =-+++∞→x x x x . 2.杂例

例9 01

sin lim

3

2=++∞

→x x

x x .

例10 .2

11111lim

1lim

)1(lim

=++=++=-+∞

→∞

→∞

→n

n

n n n n n n n n 例11 33

3lim )3(lim ]3)12(31[

lim 2-=+-=-+=-+-+++∞→∞→∞→n n

n n n n n n n n n . 例12 31

03

01)3

2(3

)32

(2lim 323

2

lim

11

1

=++=++=+++∞→++∞

→n n n n

n n n n . 例13 2

1111lim

1lim

)1(lim 22

=

++=++=-++∞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 例14 ∞=++

-=++=-+-∞

→-∞

→-∞

→1111lim

1lim

)1(lim 22

2

x

x

x x x x x x x x .

由以上知)1(lim 2

x x x x -+∞

→不存在.

例15 3)

1)(1(lim

)

)(1()1)((lim

1

lim

2

21

2

41

2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例16 2

111lim 121lim )1211(

lim 12121

=+=--+=---→→→x x x x x x x x .

五. 复合函数的极限 定理 设a x x x =→)(lim 0

?,且)(,0)(00

x U x x ∈≠?,又A u f a

u =→)(lim ,则

=

=→)

()]

([lim 0

x u x x x f ??A u f a

u =→)(lim .

(在定理中,将a x x x =→)(lim 0

?换成∞=→)(lim 0

x x x ?或∞=∞

→)(lim x x ?,而把A u f a

u =→)(lim 换成

A u f u =∞

→)(lim ,结论仍成立).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 函数、极限、连续 教学要求 1.了解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等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4.了解无穷大、无穷小及其比较的概念,了解函数及其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理解无穷小的性质。 5.了解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准则。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6.理解函数连续与间断概念,会判断间断点类型,了解初等函数连续性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和性质;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难点 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概念;极限定义,两个重要极限;连续与间断的判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函数 一、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集合; 2.邻域; 3.常量与变量; 4.函数的定义; 5.函数的特性。 二、初等函数 1.反函数; 2.复合函数; 3.初等函数。 三、分段函数 一、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集合定义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元素a 属于集 合A ,记作a A ∈, 元素a 不属于集合A, ,a A ? 2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12{,, ,}n A a a a = 描述法 {}M x x =所具有的特征 3集合间的关系: 若,x A ∈则必,x B ∈就说A 是B 的子集,记做A B ?;若A B ?且A B,≠ A B 则称是的真子集;若A B ?且B A ?,则A B =。

4常见的数集 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 它们间关系: ,,.N Z Z Q Q R ??? 5例 {1,2}A =,2{320}C x x x =-+=,则A C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例如, 2 {,10}x x R x ∈+==? 规定 空集为任何集合的子集. 6运算 设A 、B 是两集合, 则 1) 并 A ?B ? {x ∣x ∈A 或x ∈B}; 2) 交 A ?B ?{x ∣x ∈A 且x ∈B} 3) 差“A \B” ?{x ∣x ∈A 且x ?B} 4) 补(余)?S/A ,其中S 为全集 5) 其运算律 (1) A ?B= B ?A , A ?B =B ?A (2)(A ?B )?C =A ?(B ?C) , (A ?B)= A ?(B ?C) (3)(A ?B ) ? C =(A ? C )?(B ? C) (A ? B ) ? C =(A ? C ) ? (B ? C) (4) (),()c C C c c c A B A B A B A B ?=??=? 注意A 与B 的直积A ?B ?{(x,y)∣x ∈A 且y ∈B} 例如:R ?R={(x,y)∣x ∈R 且y ∈R} 表示xoy 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 R ?常记为2 R 7邻域: 设a 与δ是两个实数且0δ>,称集合{}x a x a δδ-<<+为点a 的δ邻域。点a 叫做这邻域的中心,δ叫做这邻域的半径。记作(){}U a x a x a δδδ=-<<+ 点a 的去心δ邻域记做0 ()U a δ ,0(){0}U a x x a δδ=<-<。 注意:邻域总是开集。 8常量与变量: 在某个过程中变化着的量称为变量,保持不变状态的量称为常量, 注意:常量与变量是相对于“自变量变化过程”而言的. x δ δ

高等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所需学时:18学时(包括:6学时讲授与2学时习题) 第一节:集合与函数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高等数学》教案 第一章 函数

第一章函数 函数是积分的主要研究对象,后边关于微积分性质的研究都是对函数性质的研究。本章首先引入集合,然后研究两个实数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函数关系,并介绍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初等函数。 §1.1 集合 一、概念 集合是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或者说是一些确定对象的汇总。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举例: 有限集合:由有限个元素构成的集合。 无限集合:由无限个元素构成的集合。 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X、Y等表示。元素由小写字母a、b、c、x、y等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否则记作a?A。 二、表示方法 1、列举法:按任意顺序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如:A ={a,b,c,d} 即列出集合中所有元素,不计较顺序,但不能遗漏和重复。 2、描述法:设P(a)为某个与a有关的条件或法则,A为满足P(a)的一切a 构成的集合,记为A ={a∣P(a)}。如:A ={x∣x2-5x+6=0} 即把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某个共同属性描述出来,用{a∣a具有的共同属性}。 3、文氏图:可以表示集合以及集合间的关系。 三、全集与空集 由所研究的所有事物构成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为U。全集是相对的。 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为Φ。 四、子集 1、定义: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如果a∈A,则

a∈B”,则称A为B的子集。记为A?B或B?A。 如果A?B成立,且B中确有元素不属于A,则称A为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2、定义:设有集合A和B,如果A?B且B?A,则称A与B相等。 结论:(1)A?A,即“集合A是其自己的子集”; (2)Φ?A,即“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3)若A?B,B?C,则A?C,即“集合的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 五、集合的运算 1、定义:设有集合A和B,由A和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和B 的并,记为A∪B。即A∪B ={x∣x∈A或x∈B}。 性质:(1)A?A∪B,B?A∪B; (2)A∪Φ = A,A∪U = U,A∪A = A。 2、定义:设有集合A和B,由A和B的所有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的交,记为A∩B。即A∩B ={x∣x∈A且x∈B}。 性质:(1)A∩B?A,A∩B?B; (2)A∩Φ =Φ,A∩U = A,A∩A = A。 3、定义:设有集合A和B,属于A而不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记为A-B。即A-B ={x∣x∈A且x ? B}。 4、定义:全集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补集,记为A。即A={x∣x∈U且x ? A}。 性质:A∪A =U,A∩A=Φ。 习题7、8:

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案

教学内§1.1 函数 教学目的】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 4 学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极限是微积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极限的思想与理论,是整个高等数 学的基础,连续、微分、积分等重要概念都归结于极限 . 因此掌握极限的思想与方法是 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条件 . 本章将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介绍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实数概述 1、实数与数轴 1)实数系表 2)实数与数轴关系 x,x 0 1)绝对值的定义: x x,x 0 x,x 0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绝对值的性质 练习:解下列绝对值不等式:① x 5 3 ,② x 1 2 3、区间 (1)区间的定义:区间是实数集的子集 (2)区间的分类:有限区间、无限区间 ① 有限区间:长度有限的区间 设 a 与 b 均为实数,且 a b ,则 (3)实数的性质: 封闭性 有序性 稠密性 连续性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 [a ,b ) 数集{ x a x b }为以a 、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 a ,b ] 区间长度: b a ② 无限区间 数集{ xa x }记作[a , ), 数集{xa x }记作( a , ) 数集{ x x a }记作( ,a], 数集{ x x a }记作( ,a ) 实数集 R 记作( , ) 3)邻域 ① 邻域:设 a 与 均为实数,且 0 ,则开区间( a , a )为点 a 的 邻域 记作U(a, ) ,其中点 a 为邻域的中心, 为邻域的半径 ② 去心邻域:在的 邻域中去掉点 a 后,称为点 a 的去心邻域,记作 U (a, ) (二)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 设有一非空实数集 D ,如果存在一个对应法则 f ,使得对于每一个 x D ,都有一个 惟一的实数 y 与之对应,则称对应法则 f 是定义在 D 上的一个函数. 记作 y f(x), 其中 x 为自变量, y 为因变量,习惯上 y 称是的函数。 定义域: 使函数 y f ( x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全体,即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D 函数值:当自变量 x 取定义域 D 内的某一定值 x 0时,按对应法则 f 所得的对应 值 y 0 称 为函数 y f(x)在 x x 0时的函数值,记作 y 0 f(x 0)。 值 域:当自变量 x 取遍 D 中的一切数时,所对应的函数值 y 构成的集合,记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闭区间,记作 [a ,b ]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开区间,记作 ( a ,b )

高等数学同济七版第一章电子教案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节 函数 一、集合 定义:以点a 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 的邻域,记作()U a . 设δ是任一正数,则开区间(),a a δδ-+就是点a 的一个邻域,这个邻域称为点a 的δ邻域,记作(),U a δ,即()(){}{},,||U a a a x a x a x x a δδδδδδ=-+=-<<+=-<,点a 称为这邻域的中心,δ称为这邻域的半径. 点a 的δ邻域去掉中心a 后,称为点a 的去心δ邻域,记作(),U a δ。 ,即 (),U a δ。 ()(){},,|a a a a x a x a a x a δδδδ=-?+=-<<<<+或{}|0x x a δ=<-< 把开区间(),a a δ-称为a 的左δ邻域,把(),a a δ+称为a 的右δ邻域. 二、函数 1.函数的定义 定义:对于任意x D R ∈?,按照对应法则f ,总存在确定的实数y 与之对应,则称y 是 x 的函数,记()y f x =.自变量x 取值的全体称为f 的定义域.对于用抽象的数学式表示的函数, 由于没有实际意义,通常约定这种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得算式有意义的一切实数组成的集合,这种定义域称为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例:设x 为任一实数,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称为x 的整数部分,记作[]x ,例如507?? =???? , 1=,[]11-=-,[]3.54-=-,把x 看作变量,则函数[]y x =称为取整函数.显然[]x x ≥,

定义域为R ,值域为Z .注:若整数[]n x >,则n x >. 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 幂函数:y x μ=(R μ∈是常数) 对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特别地,当e a =时,记为ln y x = 三角函数:sin y x =,cos y x =,tan y x =,1cot tan y x x ==,1sec cos y x x ==, 1 csc sin y x x == 反三角函数:arcsin y x =,arccos y x =,arctan y x =,arccot y x = arcsin y x =:定义域[1,1]-,值域[,]22 ππ - arccos y x =:定义域[1,1]-,值域[0,]π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摘要:一个量无论多么小,都不能是无穷小,零唯一例外.当...的导数的相关公式和运算法...设均可导,则(1);(2)(为常数);(3)30.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均可导,则复合... 关键词:论,算法,导 类别:专题技术 来源:牛档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4b6196164.html,)

本文系牛档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4b6196164.html,)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4b6196164.html,)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4b6196164.html,)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课 题:§1.1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及反函数的定义 教学重点: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形及性质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概念 课 型: 讲授课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某一现象中的各种变量之间,通常并不都是独立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我们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例如:某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p 元,则其销售额L 与销售量x 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L =px 又例如:圆的面积S 和半径r 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2 r S π= 不考虑上面两个例子中量的实际意义,它们都给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对应法则,根据这一法则,当其中一个变量在其变化范围内任意取定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两个变量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就是函数概念的实质。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定义 定义 设有两个变量x ,y 。对任意的x ∈D ,存在一定规律f ,使得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叫x 的函数。记作y=f(x),x ∈D 。其中x 叫自变量,y 叫因变量。 定义10 (集合的观点)A ,B 为两个数集,对任意的x ∈D ,存在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记作:f :A →B 函数两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有的可直接看出,有的需计算),而函数的值域一般称为派生要素。 例1 f(x)=2x 2 +3x-1就是一个特定的函数,f 确定的对应法则为: f( )=2( )2 +3( )-1 例10:设f(x+1)=2x 2 +3x-1,求f(x). 解:设x+1=t 得x=t-1,则 f(t)=2(t-1)2+3(t-1)-1=2t 2 -t-2 ∴f(x)=2x 2 – x – 2 其对应法则:f( )=2( )2 - ( ) -2 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因此,求函数定义域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母不等于0 ②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 ④y=x 0 (x ≠0 ) ⑤y=tanx(x ≠Z k k ∈+ ,2 π π)等. 例2 求函数y=6—2x -x +arcsin 7 1 2x -的定义域. 解:要使函数有定义,即有:

(完整版)《高等数学》(A)教案第六章

讲授内容 §6.1 定积分的元素法 §6.2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教学目的 1. 深刻理解定积分的元素法的思想. 2. 掌握用定积分的元素法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和解题步骤. 3. 熟练掌握平面图形面积和旋转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 会求平面曲线的弧长及简单的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求平面图形面积和旋转体体积及平面曲线的弧长. 难点:求旋转体体积.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建议 1.应用定积分的元素法关键是根据题中的具体条件,利用所学的几何或物理的知识,求出所求量的微元. 2. 计算平面图形面积时,应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积分变量. 3. 当旋转轴与坐标轴平行时,只需作坐标轴平移再用旋转体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4. 求平面曲线的弧长时,重点是记住公式2 2 ()()ds dx dy =+ 教学过程 一、元素法:当实际问题中的所求量A 符合下列条件: 1) A 是与一个变量x 的变化区间[a ,b ]有关的量; 2) A 对于区间[a ,b ]具有可加性,即:将区间[a ,b ]分成许多部分区间,则A 相 应地分成许多部分量,A 等于许多部分量的和; 3) 部分量i A ?的近似值为()i i f x ξ?,即:

()i i i A f x ξ?≈?. 则A 可以用定积分来表示,其方法为: 1) 选取变量x 并确定区间[a ,b ]; 2) 将[a ,b ]分成n 个小区间,并任取小区间[x ,x +dx ],此小区间上的部分量 A ?.且()()()A dA dx f x dx dx οο?=+=+.即()dA f x dx =.称dA 为A 的元素. 3) 以A 的元素f (x )dx 为被积表达式,在[a ,b ]上积分:得()b a A f x dx =? . 这种方法为元素法. 关键在于第二步.求出元素()dA f x dx =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1.直角坐标情形 1)X -型: 由()y f x =、x a =、,()x b a b =<与x 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A : |()|b a A f x dx =? 由()y f x =、()y g x =、x a =、,()x b a b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A : |()()|b a A f x g x dx =-? 2) Y -型: 由曲线()x f y = 、直线y c =、y d =,()c d <与y 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A 为: |()|d c A f y dy =? 由曲线()x f y =、()x g y =直线y c =、y d =, ()c d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A 为:

高等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高等数学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要使学生获得“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常微分方程与无穷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与基本运算;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与要求18学时 1.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叫做集合。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表示方法:用A ,B ,C ,D 表示集合;用a ,b ,c ,d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1)},,,{321 a a a A 2)}{P x x A 的性质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一个集合,若它只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不是有限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常见的数集:N ,Z ,Q ,R ,N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记作B A 若作B A 且B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空集 : A 2、 集合的运算 并集B A :}A x |{x B A B x 或 交集B A :}A x |{x B A B x 且 差集 B A \:}|{\B x A x x B A 且 全集I 、E 补集C A :

高等数学教案各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 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 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 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 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 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 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教学目的: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5、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 的导数。 教学重点: 1、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 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4、高阶导数; 6、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教学难点: 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分段函数的导数; 3、反函数的导数 4、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导数。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了解柯西中 值定理和泰勒中值定理。 2、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 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 其简单应用。 3、会用二阶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 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4、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5、知道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最新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 1.1.1 幂函数 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例如,当m = 3时,y=x3 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内总有定义。最常见的幂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如图] 1.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 >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若0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图1-22)。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正。 若0N时都有,我们就称a是数列{}的极限,或者称数列{}收敛,且收敛于a,记为,a即为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几何解释:以a为极限就是对任意给定的开区间,第N项以后的一切数全 部落在这个区间内。 1.3 函数极限的概念 设函数f(x)在点附近(但可能除掉点本身)有定义,设A为一个定数,如果对任意各定,一定存在,使得当时,总有,我们就称A是函数f(x)在点的极限,记作,这时称f(x)在点极限存在,这里我们不要求f(x)在点有定义,所以才

高等数学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教案

【教学内容】§1.1 函数 【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极限是微积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极限的思想与理论,是整个高等数学的基础,连续、微分、积分等重要概念都归结于极限. 因此掌握极限的思想与方法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条件. 本章将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介绍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一)、实数概述 1、实数与数轴 (1)实数系表 (2)实数与数轴关系 (3)实数的性质: ?? ????? 封闭性 有序性 稠密性连续性 2、实数的绝对值 (1)绝对值的定义:,0 ,0x x x x x ≥?=?-

数集{x a x b ≤≤}为以a 、b 为端点的闭区间,记作[a ,b ] 数集{x a x b <<}为以a 、b 为端点的开区间,记作(a ,b ) 数集{x a x b ≤<}为以a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a ,b ) 数集{x a x b <≤}为以a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a ,b ] 区间长度:b a - ② 无限区间 数集{x a x ≤<+∞}记作[a ,+∞), 数集{x a x <<+∞}记作(a ,+∞) 数集{x x a -∞<≤}记作(-∞,a ], 数集{x x a -∞<<}记作(-∞,a ) 实数集R 记作(-∞,+∞) (3)邻域 ① 邻域:设a 与δ均为实数,且0δ>,则开区间(a δ-,a δ+)为点a 的δ邻域 记作(,)U a δ,其中点a 为邻域的中心,δ为邻域的半径。 ② 去心邻域:在的δ邻域中去掉点a 后,称为点a 的去心邻域,记作(,)U a δ。 (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有一非空实数集D ,如果存在一个对应法则f ,使得对于每一个D x ∈,都有一个惟一的实数y 与之对应,则称对应法则f 是定义在D 上的一个函数. 记作()y f x =,其中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习惯上y 称是的函数。 定义域:使函数()y f x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全体,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D 函数值:当自变量x 取定义域D 内的某一定值0x 时,按对应法则f 所得的对应值0y 称 为函数()y f x =在0x x =时的函数值,记作00()y f x =。 值 域:当自变量x 取遍D 中的一切数时,所对应的函数值y 构成的集合,记作M , 即{}D x x f y y M ∈==),( 函数的二要素: 定义域、对应法则

第一章高数教案

高等数学 教案 标题:1.1数列的极限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 2.了解数列极限性质,即唯一性、有界性、局部保号性; 3.会计算简单的数列极限.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及性质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 )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 1、引例 观察数列;21 ,41 ,81 ,? ,n 21 ,? ; 21 ,32 ,43 ,? ,1 +n n ,? ; 0 ,23 ,32 ,45 ,? ,()n n 111-+ ,? 2、定义1:设{}n x 为一数列,如果存在常数a ,对于任意给定的0>ε(无论它多么小),总存在自然数N ,使得对于N n >的一切n x ,不等式 ε<-a x n 成立,则称a (常数)是数列的极限,记作:a x n n =∞ →lim , 也称n x 收敛于a , 否则称n x 发散。 3、数列极限的几何意义。 设a x n n =∞ →lim 将定数a 及数列n x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在数轴上作a 的ε一 邻域()εε+-a a ,。 a x n n =∞ →lim 在几何上表示两点: (1) 在点a 的任何邻域(),a ε中都包含了数列{}n x 的无限多个点。 (2)在(),a ε之外,最多只有{}n x 的有限多个点。 备注: ○ ○ ○ 2x 1x a ε-1+N x 3+N x a 2+N x a ε+ 3x x

例1:设()[] n n n x 121-+= ,证明:0→n x ()∞→n 证明:任意给定 0>ε(找N ,使得当n N >时,|0|n x ε-<) 因为 ()n n x n n 3 120≤-+=- 欲使 ε<-0n x ,只须 εn 取13+?? ? ???=εN 即可 当N n >时,就有ε<-0n x 即 0→n x ()∞→n (n x 并非单调地趋于其极限值) 例2:设n n q x =,10<ε,因为 n n q x =-0 欲使 ε<-0n x ,只须ε,取 ?? ? ???????????????=q N ln ln ,1max ε,即可。当N n >时, q q n < 即 ()∞→→n q n 0 二、收敛数列的性质 1、极限的唯一性 定理1:若数列{}n x 收敛,则它的极限是唯一的。 2、有界性 定理2:若数列{}n x 收敛,则 {}n x 有界。 3、保号性 定理3:若a x n n =∞ →lim ,且0a >(或0a <),则0N ?>,当n N >时,都有 0n x >(或0n x <)。 备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