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摘要:人类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有着大量的表示色彩的颜色词。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基本色彩意义外,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然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既然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发展变化就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表现。”①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保持其基本文化内涵的同时,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化。颜色词也以它们解释角度的不同包容了多重甚至相矛盾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不同时空和不同视角来探讨红、白、黑、黄、绿五种常见中国颜色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颜色词;文化内涵;发展;矛盾

一、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一)红色

提到中国,提到颜色,很多人想到的词就是“红色”: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对联、红色的汉服、红色的国旗、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结婚场面……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民间有俗语说“紫多发恶,红主新”,②因此在新婚婚礼上和辞旧迎新的春节人们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开门红”“红双喜”“生意红火”“走红”,这些词都表达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能带来运气的颜色。

红色在中文中最早也被称为“赤”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中国人以红为贵,古书上的记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会被附会出一段这种神秘的故事,罩上一层九五之尊的光环。红色从而演化为高贵、尊严的意义。古代宫殿室内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帝王宫殿叫丹墀、朱阙、丹楹等,象征喜庆和富贵。古代高贵人家叫朱门,杜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朱户、朱邸、朱轮皆是尊贵者、有权有势者专有词。红色服饰自古也显得尊贵,“《诗经·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子居名堂太庙……衣朱衣,服赤玉。’中古时代以朱赤为高官之服色也与此一脉相承。”③

这种自古以来的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要穿大红衣服,盖红头巾,门窗上要贴大红喜字,桌上点上红蜡烛,这样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让人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点红蜡烛、贴红对联、新衣以红色为主。逢年过节,送的是红包……出现

了“红娘(促成他人美好姻缘的人)”、“红颜(女子美艳的容颜)”、“红人(得到上司崇信的人)”等一系列很“红”(很流行)的词。

这种影响也反映到了现当代的政治生活中。“红色”寓意进步、发展的力量,象征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例如红军,红色基地,红色政治,红旗等。在文革期间,红卫兵“将大街小巷的商店门面、房屋墙壁都刷成红色油漆”,要把中国变成“红海洋”。④

当然,由于和血的颜色一样,红色也容易让人联想到血腥。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因而“亮红灯”往往成了很让人忧虑的事情。

可以说,红色是个让人欢喜又让人烦忧的颜色词。

(二)白色

中国人常说“红白喜事”,这里“白”和“红”是相对而言的:“红”指的是“婚礼”,“白”指的是“葬礼”,这里“白喜事”是指比较老的人死去时,福享尽了,“升仙”了,所以谓之为“喜事”。但是更多的时候,对人们而言,丧事还是不幸的,白也就成了一个禁忌颜色词。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与“红色”象征着“共产党革命政权”相对,“白色”象征资产阶级、反革命等,例如反动势力占据地被称为“白区”,反动势力对革命的疯狂镇压被称为“白色恐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白色的象征源跟它自身的色体源有联系”,⑤如白色与白云、白雪、白花、白玉之色相连,故有纯洁、纯净、素雅、明亮等意义。这一点和西方文化很相似——在圣经中,white象征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西方人认为 white是纯粹的、优雅的,所以他们崇尚白色。在西方国家,孩子都穿着白色进行洗礼。新娘穿着传统洁白的婚纱,因为白色代表纯洁和贞操。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白色的西服、礼服、婚纱、鞋子等服装、首饰等也逐渐流行开来。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正在变化发展着,不同角度看似矛盾的文化内涵却并行不悖。

(三)黑色

和白色一样,中国人把黑色也认为是凶色,两者在服饰方面都有所忌讳。黑、白两色都与死人的事相关联,或者能够令人想起阴间的勾魂鬼——黑无常、白无常来。举办丧事,都带黑纱,或穿白色孝服,佩戴白纸花等。所以白色、黑色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详之事,故而一般人忌讳穿着,尤其是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裳,唯恐大不吉利。

其实,黑色并非一直都被视为凶色。“《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在冬季也要‘居玄堂’,‘乘玄路’,‘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论语·乡党第十》:‘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这是写孔子的服饰,‘缁’就是‘黑色’”。⑥古书有记载“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⑦黑具有邪恶的涵义是在六朝的时

候,佛教色界善业一向名白,白业即善业,而黑业就是恶业,“《俱舍论》卷十六云: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随着佛教影响扩大,黑的邪恶涵义就为人们接受了。黑色容易引起沉重、深厚、幽深、摸不着、失落、厚硬、焦苦、黑烟、煤炭等联想。现在黑色的象征意义有非法性、灾难性、耻辱、反常、阴险、狠毒等,如黑市、黑色星期五、黑色幽默、黑心肠、黑枪、黑帮、黑话、黑势力。它在精神分析学中表示完全失去意识,堕入黑暗和哀伤,穿黑衣的人、阴影中的房屋都是令人绝望的东西。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正义人物都是黑色脸谱。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黑色具有了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深受大众喜爱。

黑色逐渐突破了传统禁忌,已成为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

(四)黄色

提到黄色,中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了象征着皇权的黄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寓意着神圣、尊贵和权势。黄色是一直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的颜色,“据《清稗类抄》云:‘皇子得服金黄蟒袍,诸王则菲特此者不得服’。”⑧皇上登基称“黄袍加身”。所以黄色也称帝王颜色。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黄是土地的本色,华夏民族就发祥于这黄色的土地。横贯于中原的黄河也是这种与黄土地一样的黄色的河。先民崇拜土地,进而崇拜黄色。而这和土地和阳光同色的黄色象征着地上的黄金、丰收的喜悦、生命的源头,常引起明朗、希望、贵重、喜悦、黄金、收获、富丽的联想。

黄色因为为皇家所垄断,因而象征着权势和威严。对普通人而言还象征着金色的作物,象征着收获。但是,现在“黄”也成了“扫”的对象,所谓“扫黄打非”,其中“扫黄”指清理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制品及歌舞娱乐场所、服务行业的色情服务,就是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这里“黄”的“淫秽、媚俗”文化内涵主要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黄色的文化内涵不止再局限在冲过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内涵之中,黄色既可以是“高贵”,也可以是“低俗”。

(五)绿色

绿在自然界是青春和生机的表象,所以绿色是生命和环保的色彩,大自然除了天空和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绝大部分植物是绿色,象征宁静、和平与安全,同时也常令人想到活力、希望、新鲜、青春、春天、年轻等文化内涵。尤其是和平、希望的文化内涵,和世界各地基本是相通的。

另一方面,绿色还象征低贱,如汉朝时的仆役带着绿色头巾,元朝以后凡娼妓也都得带绿头巾,以示地位低下,因妻子又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低人一等叫给丈夫戴绿帽子。此外,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他们是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盗匪或是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儿女绿林好汉。

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成了安宁和不安定因素都可寓之于内的一个颜色词。

二、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五个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时代的变化和当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颜色词因其理解角度和色彩源的多样性,其文化内涵本身就可能包含着矛盾对立的内容,它们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对待颜色词,一定要多探究其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从而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陈昌来.《应用语言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67

②周大正.《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9

③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26

④武斌.《百年流行时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96

⑤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50

⑥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54

⑦邓启耀.《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53

⑧仁骋.《中国民间禁忌》.北京:作家出版社,1990: 233

12个词说尽中国古代诗词主题【诗词中国】

12个词说尽中国古代诗词主题【诗词中国】 1 12个词说尽中国古代诗词主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三千余年漫长而又辉煌的诗的历史。 诗以言情,诗以道志,诗以赋形,诗以析理。 在中国,不学诗,无以言。 因为,诗是一个民族心灵徜徉的脚步,诗是你和我共同的心路历程。 诗为我们的生活命名,诗寻找、彰明我们活的意义。这是一份何等珍贵的精神遗产,满眼云蒸霞蔚,触目锦绣辞章。那芬芳悱恻之怀,那沉郁顿挫之作,百千万亿,无以计数。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里,是东方的诗国,东方诗文化带我们寻找中国生存的诗意。 你是否曾经骄傲,为你是东方诗国的子民,为你是诗仙

诗圣的后人? 你是否曾经惭愧,愧对先贤先圣的辉煌和诗情,愧对诗魂辞祖的傲骨与仙风? 也许你曾不屑地撇一撇嘴:“那陈腐的劳什子,叫什么诗词?” 让这一切都过去吧,我们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探索生命的深度,重新开始去摸索一种人与意味的境界。 它淳美…… 它高贵…… 它无穷…… 那么,就让我们学诗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记住: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天地自然 山林皋壤,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情的灵泉。 长河大川,是神州昔日墨客画意的渊源。 中国人历来热爱自然。这是一个崇尚天人合一的民族,他们视万物为同类,视自然为亲眷。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他们以人的自然之身来适应、契合于天地自然。

此所谓“以天合天”。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日祁寒,我们的古人长歌短吟,感慨万端; 荒荒流云,寥寥长风,苍苍山海,悠悠江川,我们的先圣神思贮运,随物赋形,精微杳渺,健笔凌云。 你看那芙蓉出水,寒梅傲霜,他们无不畅神悦意,驱之笔端。 你看那松柏常青,孤竹凸节,他们无不比德而崇仰,见诸翰墨和丹青。 古代诗人从不忘对自然的体察,看那山沓水迎,树匝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正因这浩浩天地之气,诗人才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正因这宇宙万物之灵,人类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哦,天地,诗歌之息壤; 哦,诗歌,天地之精韵。 回首历史,你看先人:他们豪气干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才之多少,与风云而并驱矣。 今日我来,伸开年轻的手臂拥抱天地自然,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规律文献综述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文献综述 2011级对外汉语 学号:201105121068 王海湾

摘要:颜色词是人类的色彩感知用自然语言表达和固定下来的结果,一直以来,人们对颜色词的研究充满浓厚的兴趣。古今中外,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对人的色彩感知和颜色词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目前,关于颜色研究方向很多,涉及很多方面。现将近日查阅的各类研究性论文和学术期刊稍作梳理,给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颜色词文化 国内外都不乏对于颜色词的探讨,最具影响力的当数美国民族学家Berlin 和Kay, 他们曾在1969年发表《基本色彩词语: 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 在这部巨著中就近百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进行了深入有趣的研究。国内也有不少语言学家对颜色词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如伍铁平先生“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伍铁平, 1986)对颜色词的模糊语义展开了研究; 张旺熹“色彩词联想初论”(张旺熹, 1988)就颜色词的联想义进行了研究, 较为全面地揭示出颜色词意义复杂性的深层原因。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周一农《词汇的文汇内涵》等书都对部分颜色词进行了研究。章银泉《色彩描写词典》(银川人民出版社,1988)就收有古今汉语颜色词1200个。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地质出版社,1997)共搜集古今流传的颜色名称2500个,同色异名归并后为1867个。颜色词在语言中应用相当广泛,它内涵丰富,色彩鲜明,使众多的研究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人类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 对于颜色词认知和使用也随着发生着变化, 对英汉颜色词

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无疑是发展的需要, 也有利于增进彼此合作与交流。 按照研究对象的大的范围,可以将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和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 一方面是对汉语颜色词进行研究。主要从颜色词的发展、语义和文化内涵角度分析,相关论文如:《说文糸部颜色词同源发展认知分析》《释白》《颜色字白及其文化阐释》《语素白的结合能力分析》《说文解字颜色词探究》《色彩文化地理透视》《颜色的文化内涵》《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超常组合》《汉语色彩词衍生法之探究》《论黑色词》《绿的文化内涵及构词》《色彩词及其分类》等等。 另一方面是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扩大,中西文化交流影响着不同民族间人们的学习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学者开始对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的范围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探讨英汉颜色词的异同。 1、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比较英汉颜色词运用方式和意义的不同,相关论文如:《浅谈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运用》《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比较》《颜色与跨文化交际》《论颜色的跨文化差异及其传播》《中英颜色词跨文化对比研究》。 2、从翻译角度,比较英汉颜色词的差异和不对应性,探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如:《中英文中红白黑颜色习语的翻译》《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翻译研究的跨文化交际

带有颜色的诗句

篇一: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于二月花。(红) 2、日照香炉生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 3、儿童急走追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 4、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5、骝马新跨__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7、两个黄鹂鸣__柳,一行鹭上青天。 8、春风又_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江碧鸟逾白,山__花欲燃。 10、日暮__山远,天寒屋贫。 11、毛浮水,掌拨清波。 12、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13、小时不识月,呼作玉盘。 14、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6、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7、接天连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18、渭城朝雨轻尘,客舍柳色新。 19、返景入深林,复照苔上。 20、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黑、白)(白)(碧、绿)(翠、白)(绿)(青)(苍、白)(红、绿)(白)(白)(白、黄)(黄)(碧、红)(青青)(青)(黄、白)(白、绿、红) 21、天门中断楚江开,水东流至此回。(碧) 22、常恐秋节至,

昆华叶衰。(黄) 2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白) 24、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螺。(白、青) 25、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白) 26、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28、咬定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30、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1、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 33、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34、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5、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 36、万丈泉落,迢迢半氛。 37、宿昔云志,蹉跎发年。 38、树村边合,山郭外斜。 39、大漠风尘日色落,旗半卷出辕门。 40、弄篙莫溅水,畏湿莲衣。 41、荆溪石出,天寒叶稀。 42、桃复含宿雨,柳更带春烟。(红)(青)(紫、红)(黄)(白)(黄)(绿、红)(青)(红)(红、紫)(青、白)(绿、青)(红)(红)(白、红)(红、绿)(青、绿)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

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

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

关于的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

关于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元素,而颜色词更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更为准确地使用颜色词的同时,进一步到达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基本颜色文化特征对比交际 一、颜色词语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带有颜色的词汇时,要充分理解该颜色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中的显著特征和具体内涵,切不可“望文生义”。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大干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数量不一,分类各异。但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 red(~),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不同之处主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和心理上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下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主要颜色词进行一下对比研究。 二、颜色词语的翻译 1.红色 (red)

12个词说尽中国古代诗词主题

12个词说尽中国古代诗词主题 12个词说尽中国古代诗词主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三千余年漫长而又辉煌的诗的历史。 诗以言情,诗以道志,诗以赋形,诗以析理。 在中国,不学诗,无以言。 因为,诗是一个民族心灵徜徉的脚步,诗是你和我共同的心路历程。 诗为我们的生活命名,诗寻找、彰明我们活的意义。这是一份何等珍贵的精神遗产,满眼云蒸霞蔚,触目锦绣辞章。那芬芳悱恻之怀,那沉郁顿挫之作,百千万亿,无以计数。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里,是东方的诗国,东方诗文化带我们寻找中国生存的诗意。 你是否曾经骄傲,为你是东方诗国的子民,为你是诗仙诗圣的后人? 你是否曾经惭愧,愧对先贤先圣的辉煌和诗情,愧对诗魂辞祖的傲骨与仙风?

也许你曾不屑地撇一撇嘴:“那陈腐的劳什子,叫什么诗词?” 让这一切都过去吧,我们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探索生命的深度,重新开始去摸索一种人与意味的境界。 它淳美…… 它高贵…… 它无穷…… 那么,就让我们学诗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记住: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天地自然 山林皋壤,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情的灵泉。 长河大川,是神州昔日墨客画意的渊源。 中国人历来热爱自然。这是一个崇尚天人合一的民族,他们视万物为同类,视自然为亲眷。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他们以人的自然之身来适应、契合于天地自然。 此所谓“以天合天”。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日祁寒,我们的古人长歌短吟,感慨万端; 荒荒流云,寥寥长风,苍苍山海,悠悠江川,我们的先圣神思贮运,随物赋形,精微杳渺,健笔凌云。 你看那芙蓉出水,寒梅傲霜,他们无不畅神悦意,驱之笔端。 你看那松柏常青,孤竹凸节,他们无不比德而崇仰,见诸翰墨和丹青。 古代诗人从不忘对自然的体察,看那山沓水迎,树匝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正因这浩浩天地之气,诗人才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正因这宇宙万物之灵,人类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哦,天地,诗歌之息壤; 哦,诗歌,天地之精韵。 回首历史,你看先人:他们豪气干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才之多少,与风云而并驱矣。 今日我来,伸开年轻的手臂拥抱天地自然,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2.人文胜景

浅谈古诗的色彩美

浅谈古诗的色彩美 中国古典诗歌因其语言优美、画意隽永而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坛的瑰宝。我国古代诗人往往将诗和画联系起来,构筑完美的艺术境界。诗人们以精湛的艺术画笔,铺陈色彩,借色传情,寄寓内心的情绪和审美意趣,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色彩瑰丽、意境深远的画卷,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色彩意象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顶峰。 1.古诗色彩的视觉认知 色彩的运用和组合,能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创造优美的意境。例如:《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写一片翠竹,葱郁秀丽,生意盎然,呈现出一派清新繁茂的色调。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桃花一片,火样鲜红,色彩明艳,夺目耀眼。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经过清晨春雨的滋润、洗刷,柳叶柳枝更加清翠,颜色焕然一新。柳色青青,映照得客舍青青,呈现出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自然图景。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云销雾散,杲杲日出,显露出一片绿水青山,突出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和纯净,令人悦目怡情。 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一“白”色绘出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天下白”使诗人“迷魂”觉醒,心胸豁然,壮志勃发。 这些诗所描绘的色彩,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它们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人们常见的色彩美。 以上所举诗例,其中的色彩均属单色。 单色,给人以整体的印象,全面的感受。 单色,描绘出自然环境、客观世界的纯净美。 除了单色,诗歌中经常有双色的运用。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山水之美,简直是被这首小诗刻画得淋漓尽致了。“红”、“蓝”两种颜色的运用,巧妙地概括了江南水乡景色的特征,使景物鲜明怡目,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江南春景图。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红花、绿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

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表示消极意义时,红色被赋予了激愤和妒忌的情感色彩,如:面红耳赤、眼红、脸红脖子粗等词。 黄色: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世家的专用颜色,因为在五行中,黄色居中,而且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中的“土”有土地,国土的含义,居于正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又象征着中央皇权和社稷。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曰:“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黄色是中央大地之色,是统治者衣服的颜色。因此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大都以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以李白为例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到处是产生诗歌的理想土壤。放眼望去,每座山每处水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篇篇精美的诗章。放眼望去,慢慢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说起汨罗江,谁都会想到五月端阳,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等;说起古浔阳,谁都会想到枫叶芦花,看到琵琶声中白居易湿透的青衫;说起黄河,谁都会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万里黄河绕黑山……忆秦汉,说唐宋,游长城,渡乡关,饮美酒,唱幽情,抒抱负,谁都会看到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歌,“靖康耻,犹未雪”时的岳飞冲起的帽冠,水调歌头苏东坡多情的婵娟,王维渭城客游时青青的柳……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体,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形成了一种大美诗体。其意境之深邃,思想之丰富,情感之深切,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普及之广泛,流传之久远,影响之巨大,是世界许多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所难以比拟的。下面我以诗仙——李白为例,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之所在。 一、美在感染力和说服力上。有人概括说诗美在形象上。诗是情感的象征性图画,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形象的可感性。通过物象的塑造,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再心灵上达到共鸣。《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心雕龙》中也有“神与象通、神与物游”的主张。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形象思维者,三李也。这三李即为李白、李商隐、李贺。其中李白的形象塑造更是出神入化,例如:“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郢门秋怀》)运用不同空间的山衔落日、江汉晚天烘托秋景,又把洞庭湖上的游客与南飞的大雁映衬对照,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漂泊的孤苦情怀。犹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蜀巴。”子规鸟又名杜鹃,而映山红因杜鹃啼叫时开放而名杜鹃花,诗人巧妙的将不同性质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两地相思,委婉动人,给人以尺幅千里之感,意蕴深远。 二、美在情感上。黑格尔说过“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他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诗的本质是抒情,是思想感情的抒发。“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精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可以看出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能感受到诗人坚定不移的冲破重重阻碍的意志。 三、美在风格上。中国诗词有直与曲,露与藏的风格之分。直露型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质朴,其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其诗以阳刚美取胜。曲藏型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委婉曲折,其诗风往往是含蓄细腻,以阴柔美取胜。当然,无论是阳刚美的诗,还是阴柔美的诗,其风格审美效应是可以并存于一体的,古今往来的一些诗人也往往做到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兼济互补,实现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风格的完美统一。如豪放派代表人物李白写了不少美诗,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洒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不过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 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长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 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能够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 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 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 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 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 后世影响长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 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 是我国宋代一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她以他自成一格 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 富有魅力的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石文化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诗词歌赋的文学形式记录和抒写了对宝玉石的审美感受,以玉描述人自然的美妙景观,描述人的美貌,描述人的美德,这说明珠宝玉石文化在华夏民族的心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据考古资料证实,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龙潭发掘的一批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中,就已发现有用水晶、玛瑙和玉髓制作的器物。从原始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出土文物已证实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具有较高的珠宝审美意识了。 赏玉容天地,方寸藏古今 中华民族对玉总是怀有一种传统的敬意。常言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先秦时期,美丽奢华的玉饰品很早就作为民间礼尚往来之物了。如《崧高》中:“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从中可见玉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又如《卷阿》中:“颙颙昂昂,如圭入璋,令闻令望”,这是写君子仪表堂堂,如玉器一般威武壮美,可见玉的独特地位。 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是宽泛的,也是朴素的。诗经作品常称赞人物是:“彼其中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此外,他们还把玉作为喻人、喻物、喻事的最重要组成成分,君王的出场是:“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君子的赠物是“琼瑰玉佩”,“报之以琼瑶”;对君子的祝福是“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等等。先哲们还用玉

来说明事理:“伯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教育君子要执身如玉,言行举止谨慎从事。 屈原是我国在诗赋中撰写玉最早的诗人,他在《离骚》、《天问》、《九歌》中有关玉的描述俯拾即是。在《楚辞。离骚》中描述到:“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岂颙美之能当”,“颙”就是一种美玉。《楚辞?九歌》中有更丰富的玉石审美感受。如在《大司命》中:“便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这里诗人写出了玉饰品七彩杂踏“光怪陆离”的审美感受。 魏晋以后,出现了灿若繁星的玉文化名作与名家。如,隋朝孔绍安的《别徐永元秀才》:“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唐朝李白的《赠瑕丘王少府》:“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北宋王安石的《欲韵子履远寄之作》:“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 袖里新诗干首馀,吟看句句是瑶琚 古代人对玉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对玉赋予了社会文化理念,西周以后,玉的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财富、权力的象征物。不仅认为人如玉一般的美丽,还认为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要如玉无瑕般的洁净。他们用玉作为参照物来描写一些具体的事物,如自然风光、人体美、人的美德等,说明对玉的审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一、以玉描述自然景观 古代诗人用玉描写静态美,如唐?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元?王冕的《素梅四十》:“看来都是梅花树,个个春风玉佩环”等。

带有颜色的诗句

22 、 篇一: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__ 于二月花。 日照香炉生 __ 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儿童急走追 __ 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骝马新跨 __ 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两个黄鹂鸣 __ 柳,一行 鹭上青天。 春风又 __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碧鸟逾白,山 __ 花欲燃。 日暮 __ 山远,天寒 屋贫。 (红) 2、 紫) 3、 黄)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白) (碧、绿) 白) (红、绿) 碧、红) (青青) 1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东流至此回。 (碧) 常恐秋节至,昆 华叶衰。 黄)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小时不识月,呼作 玉盘。 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接天连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 柳色新。 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翠、白) (绿) (白) (白) (白、黄) (青) (黄、白) (黑、白) (青) (苍、 (黄) 白、绿、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螺。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 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咬定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万丈泉落,迢迢半氛。宿昔云志,蹉跎发年。树村边合,山郭外斜。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青)(紫、红) (青)(红)(红、紫)白、红)(红、绿)(青、绿) 大漠风尘日色落,旗半卷出辕门。弄篙莫溅水,畏湿莲衣。 荆溪石出,天寒叶稀。 桃复含宿雨,柳更带春烟。 (黄)(白 ) (黄) (青 、 白)(绿、青)(红)4、 山横北郭,水绕东城。客路山外,行舟水前。 23 (白) 24 白、青) 25 (白)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青、白) 45 、 青、绿) (红) 绿、红) (红)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

古典诗词中的写景手法 一、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的表现手法。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 【注意】“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又分很多的手法)不能混淆。“写景手法”是写景的方法。抒情方式是指抒情的方法。 二、示例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的第三第四句却笔锋一转侧写,写的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

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 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一幅苍茫的画面。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摘要:人类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有着大量的表示色彩的颜色词。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基本色彩意义外,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然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既然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发展变化就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表现。”①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保持其基本文化内涵的同时,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化。颜色词也以它们解释角度的不同包容了多重甚至相矛盾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不同时空和不同视角来探讨红、白、黑、黄、绿五种常见中国颜色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颜色词;文化内涵;发展;矛盾 一、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一)红色 提到中国,提到颜色,很多人想到的词就是“红色”: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对联、红色的汉服、红色的国旗、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结婚场面……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民间有俗语说“紫多发恶,红主新”,②因此在新婚婚礼上和辞旧迎新的春节人们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开门红”“红双喜”“生意红火”“走红”,这些词都表达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能带来运气的颜色。 红色在中文中最早也被称为“赤”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中国人以红为贵,古书上的记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会被附会出一段这种神秘的故事,罩上一层九五之尊的光环。红色从而演化为高贵、尊严的意义。古代宫殿室内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帝王宫殿叫丹墀、朱阙、丹楹等,象征喜庆和富贵。古代高贵人家叫朱门,杜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朱户、朱邸、朱轮皆是尊贵者、有权有势者专有词。红色服饰自古也显得尊贵,“《诗经·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子居名堂太庙……衣朱衣,服赤玉。’中古时代以朱赤为高官之服色也与此一脉相承。”③ 这种自古以来的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要穿大红衣服,盖红头巾,门窗上要贴大红喜字,桌上点上红蜡烛,这样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让人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点红蜡烛、贴红对联、新衣以红色为主。逢年过节,送的是红包……出现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摘要】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许多词汇蕴涵了不同的民族感情色彩,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本文以颜色词汇为例分析解读了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 Abstract: Owing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 are embedded with different national feel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misunderstanding even wrong transl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some colors for instance to analyz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idden national feelings of vocabula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o a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 colour vocabulary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al connotation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基本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不过,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比如巴西人忌讳绿色,日本人忌讳黄色,泰国人忌讳红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土耳其人忌讳花色,欧美国家大多忌讳黑色。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承载了不同的内涵。某些词汇包含多项文化内涵,其中某一个文化内涵可能与译入语完全契合,某一个可能部分对应,而另一个可能相互冲突。比如中文中,说一个人妒忌的“眼红”,英语却说“眼绿”-green-eyed。我们以颜色词为例,看看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转换的多样性。 RED(红色) 1.red 英汉中相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因为日历中,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 英: red letter day: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里的19种中国色

古诗词里的19种中国色: 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渔家傲 宋·欧阳修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珍珠帘·寿岳君选 宋·蒋捷 书楼四面筠帘卷。微薰起,翠弄悬签丝软。楼上读书仙,对宝狻霏转。绣馆钗行云度影,滟寿觥、盈盈争劝。争劝。奈芸边事切,花中情浅。 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柳雨一窝凉,再展开湘卷。万颗蕖心琼珠辊,细滴与、银朱小砚。深院。待月满廊腰,玉笙又远。 浣溪沙 宋·苏轼 芍药樱花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 洛阳初夏广陵春。 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 尊前还有个中人。 霜花腴·已未用梦窗韵补寿彊邨侍郎 近代·王国维 海漘倦客,是赤明延康,旧日衣冠。坡老黎村,冬郎闽峤,中年陶写应难。醉乡尽宽,更紫萸、黄菊尊前。剩沧江、梦绕觚棱,斗边槎外恨高寒。 回首凤城花事,便玉河柳烟,总带棲蝉。写艳霜边,疏芳篱下,消磨十样蛮笺。载将画船,荡素波、凉月娟娟。倩郦泉、与驻秋容,重来扶醉看。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唐·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节选) 唐·李白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初食太原葡萄时十二月二日 宋·杨万里 淮南蒲萄八月酸,只可生吃不可乾。 淮北蒲萄十月熟,纵可作羓也无囱。 老夫腊里来都梁,飣坐那得马乳香。 分明犹带龙须在,径寸玄珠肥十倍。 太原青霜熬绛饧,甘露冻作紫水精。 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水封不曾拆。 风吹日炙不曾腊,玉盘一朵直万钱。 与渠倾盖真忘年,君不见道逢麴车口流涎。 牡丹 宋·梅尧臣 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 及来江南花亦好,绛紫浅红如舞娥。 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帖妥裁轻罗。 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 粉英不忿付狂蝶,白发强插成悲歌。 明年更开余已去,风雨吹残可奈何。 沈园二首 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寄题徐候雨山堂 宋·刘克庄 竹溪来索后村吟,读记披图已醒心。 岂是沕渊行雨懒,亦非避地入山深。 喜看素瀑飞青壁,不管苍苔卧绿沉。 西北城高刁斗急,将军未可问山林。 州将和丁内翰寄题延州龙图新开柳湖五阕 宋·宋祁

英汉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英文翻译)

Table of Contents ⅠIntroduction……………………………………………………………………….. ⅡSocial attributes of Color…………………………………………………………… 2.1 Color and history………………………………………………………………. 2.1.1 Clothing color symbolizes the throne……………………………………… 2.1.2 Construction and Clothing color reflects ranks…………………………… 2.1.3 Clothing colors reflect the professional…………………………………… 2.2 Color and ritual practices……………………………………………………… 2.3 Color and politics……………………………………………………………… 2.4 Color and the economy…………………………………………………………ⅢDifference Implications of Colors 3.1 Red…………………………............................................................................ 3.2 White…………………………………………………………………………. 3.3 Black…………………………………………………………………………. 3.4 Y ellow……………………………………………………………………….. 3.5 Green………………………………………………………………………… 3.6 Blue…………………………………………………………………………. ⅣEnglish translation of basic color words 4.1 Direct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4.2 Changing color words……………………………………………………… 4.3 Abandoning color words…………………………………………………… 4.4 Adding color words………………………………………………………… ⅤConclus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