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九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专题九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专题九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专题九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专题九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课题】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力平衡(第1~2课时)总第1~2 课时

【课标及考纲要求】1. 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会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4.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

【教学难点】Fe3+的氧化性,认识Fe3+ +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归纳;推理

【自主梳理】友情提示: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载体。

考点1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辨析

【讨论与思考】请指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哪些是强电解质,哪些是弱电解质(填序号),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⑴H2SO4 ⑵液氨⑶Ca(OH)2 ⑷石墨⑸NH3·H2O ⑹H2O ⑺CH3COONH4⑻C2H5OH ⑼CaCO3 ⑽氨水⑾H3PO4⑿Na2O

电解质:判断依据:

非电解质:判断依据: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判断依据:

强电解质:判断依据:

弱电解质:判断依据: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⑴电解质的概念:常见物质类别:。

⑵非电解质的概念: 常见物质类别:。【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

4.溶剂化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以―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形态存在,这种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相互吸引的作用叫做溶剂作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⑴强电解质的概念:常见物质类别:。

⑵弱电解质的概念:常见物质类别:。

【注意】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 、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 、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 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 4、BaCO 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6.强弱电解质与物质分类的关系:(参考<三维设计>)

【例1】(2006高考全国Ⅰ,11)11.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2)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①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②浓度:当弱电解质溶液被稀释时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A、加水,有利于弱电解质的电离,虽离子浓度减小,但离子数目增加B、加碱于弱酸电离的H+反应使电离正向移动,但H+浓度减小。C、加强酸提供H+,抑制弱酸电离,但H+浓度增大,溶液酸性增强.D、加同阴离子的强电解质,同离子抑制弱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B

【例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NO3D.SO2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基本概念,因此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能够加以区别切记不能混淆这些概念。Cl2及溶液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为Cl2不是化合物其水溶液又是混合物。SO2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所以也不是电解质因此是非电解质。

答案:B

【例3】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B.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解析]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生成了HCl、NH3·H2O等电解质,而氯气为单质,氨气为非电解质,故C错;

【答案】C

[规律总结] 一定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对象是化合物。高考中也常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理解,他们不是一个全集。

考点2 常见强弱电解质的电力平衡及特征

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⑴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⑵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①―动‖:。②―等‖:。

③―定‖:。④―变‖:。

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内因(主要因素):

外因(次要因素):

①浓度:。②温度:。

③酸碱性:。④其它条件:。

⑷电离平衡常数:

一元弱酸:CH3COOH CH3COO-+H+

①电离平衡常数不变K不变。

②K值越,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该弱电解质越

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常用α表示:

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

α=%

100

原有溶质分子总数

5.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特征:①②③④⑤

COOH CH3COO-+ H+为例)

(2)影响因素(以CH

①浓度:加水稀释电离,溶液中n(H+) ,c(H+) ②温度:升温电离(因为电离过程是热的)③相关离子:例如加入无水CH3COONa能电离,加入盐酸也电离,加入碱能电离,仍然符合原理

【注意】

(1)电离常数服从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规律,只受温度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温度一定时,弱电解质具有确定的电离常数值。

(2)电离常数越大,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越多,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大。

(3)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常数,每一步电离程度各不相同,差异较大,且逐级减小,故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氢离子主要由第一步电离产生。

【例4】(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将0.5mol/LCH3OOH 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少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解析:常温下,c(H+)·c(OH-)=K W,加水稀释,c(H+)减少,c(OH-) 增大,据电离平衡移动原理,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D

【例5】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KNO3溶液③水

④CH3COONa固体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离子浓度大小变化以及量的变化之间的判断判断。此类题目要抓住反应后变化和速率影响的因素结合考虑,对基础知识要求能熟练应用。盐酸一定,铁粉过量产生H2的总量取决于盐酸的多少,为减缓反应且不影响H2的产量,应从降低c(H+)入手。

答案:D

【例6】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O 4Na++H++SO42一B.NaHCO3Na++ HCO3一

C.H 3PO43H++PO43-D.HF+H2O F-+H3O+

解析: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形式及强弱电解质的识别。此题一般单独出现在高考题中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训练题值得大家去思考,特别第四个答案中的水合氢离子容易被同学忽略。

答案:D

【点评】

【例7】(2004年广东高考)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 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的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mol/L 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解析:由同浓度的甲、乙两酸,甲酸中的c(H+)大于乙酸中的c(H+),说明甲酸的酸性强于乙酸,由pH:a>乙酸>b知c(H+):a<乙酸<b,a的浓度一定小于乙酸的浓度,b的浓度与乙酸的浓度关系不能确定,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也可以等于。

答案:A

【课堂练习】. 已知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 2+H2O HCl+HClO,HClO H++Cl O—,达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加,可加入

A、H2S

B、CaCO3

C、HCl

D、NaOH

【解析】对于A选项,由于H2S与HClO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会使次氯酸的浓度减小。CaCO 3能与HCl反应而使Cl2+H2O HCl+HClO的平衡正移,使HClO的浓度增加,同时还要注意,因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所以CaCO3不能与

HClO H++ClO—电离的H+结合,因此不会使次氯酸的浓度因平衡正移而减小。故应选B。对于D,NaOH与H+中和,因而可使两个都正向移动,结果会使HClO浓度减小。

考点3 常见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溶液中粒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7.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⑴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⑵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步为主:

例如:(写出电离方程式下同)

NH3·H2O

H3PO4

(3)酸式盐:强酸的酸式盐电离,一步写出,如NaHSO4。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酸根,分步写出:如NaHCO3;HCO3一

(1)强酸、强碱、正盐(个别情况除外如醋酸铅)在水溶液中,不写可逆符号:

示例:H2SO4; NaCl ; Ba(OH)2

(2)弱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每步可逆

示例:CH3COOH CH3COO- +H+

H3PO4H2PO4-HPO42-

(3)弱碱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写完):

示例:NH3·H2O Fe(OH)3

(4)两性氢氧化物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双向电离,双向可逆

示例:H++AlO2-+ H2O Al(OH)3Al3+ +3OH-

(5)可溶性酸式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金属阳离子全部电离且不可逆,酸式酸根除HSO4-外全部分步电离,每步可逆

示例:NaHSO4完全电离;NaHSO3-分步电离

【例8】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HCO3 = Na++ H+ +CO32-

B. H2S 2H+ + S2-

C. Na2HPO4 = 2Na+ + HPO42-HPO42-H+ + PO43-

D. 2 H2O H3O+ + OH-

[解析]根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律,NaHCO3的电离分为两步,其中第二步是可逆的,而多元弱酸也是分步电离,且每一步都是可逆的,所以A、B都错了。

【答案】C、D

[规律总结]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时,有人要么全部拆开,要么一步到位,要分清楚。一般强电解质一步电离、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分步电离、可逆电离。

8.弱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类型(1) 守恒; (2) 守恒;(3) 守恒; (4)综合关系(含等量和不等关系) 如在0.1mol/L的氢硫酸溶液中,根据H2S的分步电离,得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H+)>c(HS-)>c(S2-)>c(OH-),根据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关系:

c(H+)= 。

根据物料守恒关系,得0.1mol/L=c(H2S)+ c(S2-)+ c(HS-)

Ⅳ、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合理答案,请将合理答案的序号填在第Ⅱ卷题首的答案栏内,填在其它地方无效)

1. 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导电能力强的溶液其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

D、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2. 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H2O NH4+ + 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

使OH-浓度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

A、NH4Cl 固体

B、硫酸

C、NaOH

D、水

3. 将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度减小

D、溶液PH增大

4. 在含有酚酞的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A、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

5.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A、熔融的NaOH

B、石墨棒

C、盐酸

D、氯化钠晶体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可能有1~2个合理答案)

6. 医院常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

但易溶于NaCl饱和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

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

D、是一种弱电解质

7. 把0.05molNaOH固体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NH4Cl溶液

8.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

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OH固体

B、H2O

C、NH4Cl固体

D、CH3COONa固体

9. 欲使醋酸溶液中的CH3COO—浓度增大,可加入

A、NaOH

B、NaHCO3

C、CH3COOK

D、H2O

10.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a2HPO4溶于水:Na2HPO4 = 2Na+ + H+ + PO43—

SO

B、NaHSO4熔化:Na HSO4 = Na+ + H+ + -2

4

C、HF溶于少量水中:HF H+ + F-

SO

D、(NH 4)2SO4溶于水:(NH4)2SO42NH4+ + -2

4

11. 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一元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会发生分解

B、该酸可以分解石灰石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溶解

D、该酸浓度为0.1mol/L时的PH为1

12. 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NO2 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 溶液的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0.1mol/LHNO2溶液的PH=2.1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 用0.0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完全中和PH=3的下列各溶液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

大的是

A、盐酸

B、硫酸

C、高氯酸

D、醋酸

14. 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

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 、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1>V2 >V3

B、V1=V2=V3

C、V3>V2=V1

D、V1=V2 >V3

15. 已知:(1)PH=2的次碘酸(HIO)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

性;(2)0.01mol/L的HIO3或HMnO4溶液与PH=12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均呈中性。则下列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A、HIO是强酸

B、HIO3是强酸

C、HMnO4是强电解质

D、HIO是弱酸

三.填空题

16.已知:某种硫酸盐(MSO4)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溶液,却可以溶解于某种铵盐溶液中(NH4B),形成无色的溶液。在所形成的无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黑色沉淀生成(已知HB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弱电解质),有关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未知离子可用M2+、B—表示)

17.根据电离平衡移动的原理,设计两种实验方法,证明氨水是一种弱碱。除氨水外,限从

以下范围内选用试剂:蒸馏水、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氯化铵晶体、消石灰,浓盐酸、醋酸铵晶体。

方法1

方法2

18.某二元弱酸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

A H+ + HA—HA—H+ + 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程度H2A >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HCl溶液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

D、0.02mol/LNaOH溶液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c(H2A)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c(A2—)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19.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程度,第二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三步电离程度。

今有HA、H2B、H3C三种一元、二元、三元弱酸,根据―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

HA+HC2—(少量)= A—+H2C—H2B(少量)+2A— = B2—+ 2HA

H2B(少量)+H2C—= HB—+H3C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最强的是;

(2)A—、B2—、C3—、HB—、H2C—、HC2—六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

最难结合质子的是。

(3)判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填标号)。

A、H3C+ 3A— = 3 HA + C3—

B、HB—+ A— = HA + B2—

C、H3C + B2—= HB—+ H2C—

(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H3C + OH-(过量)=

B、HA(过量)+ C3— =

专题九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课题】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3课时)总第 3 课时

【课标及考纲要求】1. 了解酸碱理论;

2.了解水的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的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4.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5. 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

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水的电离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及误差判断;

【教学方法】归纳;推理

1 水的电离平衡概念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⑴水的电离和电离平衡:水是一种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和离子,电离方程式为,简写为:;ΔH<0。在一定温度下,纯水电离生成的c(H+)=c(OH-),实验测得在25°C时,c(H+)=c(OH-)= 。此时水的电离度为。

【例1】.能发生自电离的共价化合物很多。如BrF3 + BrF3 BrF4-+ BrF2+,从水的自电离进行思考,写出液氨,乙醇,乙酸自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解析】NH3+ NH3NH4++NH2-,

CH3CH2OH+ CH3CH2OH CH3CH2OH2++CH3CH2O-,

CH3COOH+ CH3COOH CH3COOH2++CH3COO- .

⑵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水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这时水中的c(H+)、c(OH-)如何变化?

②浓度:往水中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是,若往水中加入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是,

③易水解的盐:在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显什么性,均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只要温度不变,KW变。

④加入因电离而使溶液呈酸性的酸式盐, 如:NaHSO4、NaHSO3和NaH2PO4等,相当于加入酸的作用,使水的电离度。

⑤其他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与水电离出的H+直接作用,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特别提醒]: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溶液。

⑶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下,水中或中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用Kw表示,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温度不同,Kw不同,在25°C时,Kw= = ;当温度升高时,Kw将,比如在100°C时,Kw= ,此时水的电离度为。在常温下,c(H+)=0.01mol/L的强酸溶液与c(OH-)=0.01mol/L的强碱溶液中,Kw= ,水的电离度= 。

【例2】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KHSO4固体(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A、pH值升高

B、[H+]和[OH-]的乘积增大

C、酸性增强

D、OH-离子浓度减小

考点2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⑴溶液的酸碱性:25°C时:中性溶液c(H+)=c(OH-)= pH= ;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值是否等于7 (填有关或无关),与溶液中c(H+)和c(OH-)的有关。

【例3】.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 含H+离子的溶液

B. 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 pH﹤7的溶液

D. c(OHˉ)

【解析】任何水溶液中均含H+和OHˉ,故A错。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其pH <8 ,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中性或碱性,故B 错。纯水在1000C 时pH=6 ,但为中性,故pH <

7 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中性或碱性,故C 错。答案为D 。

⑵溶液的pH值:

①概念:。

②表达式:,pH值适合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酸碱性的基本规律

(1)溶液酸碱性判定规律:①pH相同的酸,酸越弱,酸物质的量浓度越大;pH相同的碱,碱越弱,碱物质的量浓度越大。

②酸与碱的pH之和为14,且等体积混合时,强酸与强碱混合,pH=7;强酸与弱碱混合,pH>7;强碱与弱酸混合,pH<7。

(2)稀释后溶液pH的变化规律

①对于强酸溶液,每稀释10n倍,pH增大n个单位(增大后不超过7)。

②对于强碱溶液,每稀释10n倍,pH减小n个单位(减小后不小于7)。

③对于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稀释相同倍数时,pH变化不同,其结果是强酸或强碱的变化的程度大。

④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不同,其结果是强酸稀释后pH 增大得比弱酸快(强碱、弱碱类似)。

【例4】(1)某温度下,某溶液的pH=7,该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吗?

(2)某温度下纯水的c(H+)==2.0×10-7mol/L。在此温度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为4.0×10-13mol/L,则该溶液的pH值可能是________。

[解析]在该温度下,kw= c(H+)·c(OH-)=2.0×10-7×2.0×10-7=4.0×10-14。

c(H+)=4.0×10-13mol/L,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若酸性溶液,溶液中的c(H+)=4.0×10-14/4.0×10-13=1.0×10-1mol/L。所以溶液的pH值=-lg c(H+)=-lg(1×10-1)=1;若碱性溶液,则溶液的pH值=-lg c(H+)=-lg4.0×10-13=13-lg4=12.4。

【答案】(1)不一定(2)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或12.4。

[规律总结](1)在25℃时是中性溶液,低于25℃时是弱酸性溶液,高于25℃时是弱碱性溶液。

(2)本题的情境转换成非理想状况,主要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

3.酸、碱批示剂及溶液pH值的实验测定方法

⑴常用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⑵测定溶液pH值方法:精确方法:pH计法

常用方法:pH试纸法。不能先用水湿润pH试纸的原因是;酸碱指示剂:粗略地测溶液pH范围

专题九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课 题】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第4课时 ) 总第 4 课时

【课标及考纲要求】1. 了解酸碱理论;

2.了解水的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的PH 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 的简单计算;

4.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 的方法,

5. 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水的电离和溶液PH 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及误差判断;

【教学方法】归纳;推理

[知识归纳] 考点3 pH 值计算的基本规律(参考三维设计相关内容)

(1)单一溶液的pH 计算

①强酸溶液,如H n A ,设浓度为c mol·L -1,c (H +)=nc mol·L -1,pH =-lg c (H +)=-lg nc 。

②强碱溶液,如 B (OH )n ,设浓度为c mol·L -1,

c (H +)=nc 1410- mol·L -1,pH =-lg c (H +)=14+lg nc 。 (2)酸、碱混合pH 计算

①两强酸混合c 混(H +)=212211)H ()H (V V V c V c ++++ ②两强碱混合c 混(OH -)=212211)OH ()OH (V V V c V c ++-- ③强酸与强碱混合

碱酸碱碱酸酸混混V V V c V c c c +-=??

???-++-|)OH ()H (|)H ()OH ( (3)混合溶液pH 的计算

①两种pH 不同的强酸溶液混合时,要先求出混合后溶液中c (H +),再求其pH ,当等体积混合时,可用速算法,即

ΔpH=1时,pH 合=pH 小+0.26 ΔpH≥2时,pH 合=pH 小+0.3

②两种强碱的稀溶液混合时,必须先求出混合后溶液中c (OH -),再利用K W 换算成c

(H +)求其pH 。

当等体积混合时也可用速算法: ΔpH=1时,pH 合=pH 大-0.26

ΔpH≥2时,pH 合=pH 大-0.3

(4)稀强酸与稀强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要先根据H ++OH -==== H 2O 计算出哪种物质

过量,然后计算出过量的c (H +)或c (OH -),再求其pH 。

(5)pH 之和等于14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相混合时,其混合溶液的pH 的判断:

①若两者都是强电解质,则混合后pH=7。 ②若酸为强酸,碱为弱碱,则混合后pH>7。 ③若酸为弱酸,碱为强碱,则混合后pH<7。

(6)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的判断:

①强酸和强碱混合,pH=7;②强酸和弱碱混合,pH<7;③弱酸和强碱混合,pH>7;④弱酸和弱碱混合,pH 由强者决定;⑤未注明酸、碱强弱时,pH 无法判断。

(7)等体积强酸(pH 1)和强碱(pH 2)混合:

①若溶液呈中性,二者pH 之和为14。 ②若溶液呈碱性,二者pH 之和大于14。

③若溶液呈酸性,二者pH 之和小于14。

【例5】 求下列溶液的pH :

(1)某H 2SO 4溶液的浓度是0.005mol/L :①求此溶液的pH ;②用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100倍;③再继续稀释至104倍

(2)pH=3的盐酸与pH=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

(3)pH=10和pH=12的两种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4)pH=12的NaOH 和pH =4的HCl 等体积混合

[解析](1)① c (H +)=0.005mol/L×2=0.01 mol/L ,∴ pH=-lg10-2=2

② c (H +)=0.01mol/L÷100=10-4 mol/L ,∴ pH=-lg10-4=4

③ pH=7(强调酸稀释后不会变成碱!)

(2)c (H +)=210105

3--+=5×10-4, ∴ pH=-lg(5×10-4)=4-lg5=3.3

(强调10-3是10-5的100倍,所以10-5可以忽略不计) (3)因为溶液呈碱性c (OH —)=210102

4--+=5×10-3∴ c (H +)=314

10510--?=2×10-12

∴ pH=-lg(2×10-12)=12-lg2=11.7

(4)NaOH 中c (OH —)=10-2 mol/L,HCl 中c (H +)=10-4 mol/L 二者等体积反应,碱过量,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所以反应后c (OH —)=210104

2---=5×10-3 ∴ c (H +)=314

10510--?=2×10-12

∴pH=-lg(2×10-12)=12-lg2=11.7

【例6】.( 2006 年广东高考题)室温时,将 xmL pH=a 的稀NaOH 溶液与ymL pH=b 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 pH 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x=y ,且 a+b=14 ,则 pH>7

B. 若10x=y ,且 a+b=13 ,则 pH=7

C. 若ax=by ,且a+b=13,则pH=7

D. 若x=10y ,且a+b=14,则pH>7

【解析】 pH=a 的稀NaOH 溶液c(OH -) =10-14+a mol·L -1, pH=b 的稀盐酸c(H +)=10-b mol·L -1. 若

x=y,且 a+b=14, 则 n(H +)=n(OH -),pH=7,故A 错。若10x=y ,且 a+b=13 ,则n(H +)>n(OH -), pH

<7故B 错。若ax=by ,且a+b=13,则n(H +)>n(OH -), pH <7故C 错。答案为 D 。

专题九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课题】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5课时)总第5 课时

【课标及考纲要求】1. 了解酸碱理论;

2.了解水的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的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4.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5. 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水的电离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及误差判断;

【教学方法】归纳;推理

考点4 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3)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答案:中和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反应的终点。)

2.中和滴定所用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3.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Ⅰ、准备:

(1)滴定管:

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Ⅱ、滴定:

①用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1~2滴指示剂

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②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5.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原理:滴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从计算式分析,当酸与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c(标)·V(标)·n(标)=c(待)·V(待)·n (待)(c、V、n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故c(待)

=)

()()()()(待待标标标n V n V c ???,由于 c (标)、n (标)、V (待)、n (待)均为定值,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大,则c (待)大,V (标)小,则c (待)小。

6.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①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溶液,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 很大,随着强酸的滴入,溶液的pH 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 为7;当酸过量一滴时,溶液立即变为酸性。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恰恰相反。 ②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只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酚酞,当用酸滴定碱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红色刚好褪去;当用碱滴定酸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7.中和滴定实验主要仪器的使用

①中和滴定中使用的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使用时不能混用。酸式滴定管还可用于盛其他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碱式滴定管还能用于盛装其他碱性物质。

②中和滴定中有关仪器的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自来水洗(必要时用特殊试剂洗)再用蒸馏水洗,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③要注意滴定管的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也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8.误差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理解)。

(一)仪器润洗不当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结果 。

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 待测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值偏大。

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结果 。

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c 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少。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结果 。

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总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加,导致c 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二)读数方法有误

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结果 。

分析:由图1可知:

仰视时: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

俯视时:观察液面高于实际液面。

所以滴前仰视V 前液偏大,滴后俯视V 后测偏小。这样V 标准液(V

标=V 后测-V 前测)的值就偏小,导致c 待测液偏小。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结果 。

分析:同理推知V 标准液偏大,c 待测液偏大。

(三)操作出现问题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结果 。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c 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结果 。

分析: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会把V标准液的值读大,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反之亦反。

3.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结果。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少,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结果。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5.移液时,将移液管(无―吹‖字)尖嘴处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结果。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多,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结果。

分析:快速滴定会造成:当已达终点时,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内壁,而此时立即读数,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大。

(四)指示剂选择欠妥

1.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结果。

分析:由于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选用酚酞势必造成酸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小。

2.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结果。

分析:同样,由于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用甲基橙也势必造成碱的用量减少,从而致使c弱酸的测定值偏小。

(注:①强酸滴定弱碱,必选甲基橙;②强碱滴定弱酸,必选酚酞;③两强相滴定,原则上甲基橙和酚酞皆可选用;④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五)终点判断不准

1.强酸滴定弱碱时,甲其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停止滴定。结果。

分析: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是由黄变橙,所以这属于过晚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2.强碱滴定弱酸时,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半分钟后溶液又变为无色)结果。

分析:这属于过早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3.滴至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半滴尚未滴下(或一滴标准液附着在锥形瓶内壁上未摆下)结果。

分析:此时,假如把这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滴入反应液中,肯定会超过终点。所以,这种情况会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六)样品含有杂质:用固体配制标准液时,样品中含有杂质。

1.用盐酸滴定含Na2O的NaOH样品。结果。

分析:由于1 mol HCl~40 g NaOH,而1 mol HCl~31 g Na2O,所以实际上相当于NaOH质量变大了,最终使w(NaOH)的值偏大。

2.用含Na2CO3的NaOH标准液滴定盐酸。结果。

分析:若以酚酞作指示剂,由于1 mol HCl~40 g NaOH而1 mol HCl~106 g Na2CO3~80 g NaOH,

V(NaOH)变大了,最终导致c盐酸的值偏大。

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L-1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A.①=③>②B.③>②>①

C.③=②>①D.①=②=③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化学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电离平衡移动、盐类水解等的综合题。―陷阱‖设在①中,蒸发时溶液中的水分子和HCl分子将同时挥发出来,溶液中盐酸浓度要降低;对

于②中加入CH 3COONa 固体,CH 3COO -

+H +CH 3COOH ,但用NaOH 溶液中和时,CH 3COOH 也同时被中和,所以消耗NaOH 的体积不会变化。

答案:C

【例2】 取相同体积(0.025 L )的两份0.01 mol·L -1 NaOH 溶液,把其中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

时间后,溶液的p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

用已知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和上述两份溶液,其中第一份(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所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 (A ),另一份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V (B ),则:

(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 (A )和V (B )的关系是:_________;

(2)以酚酞为指示剂时,V (A )和V (B )的关系是:_________。

解析:NaOH 溶液放置于空气中,因NaOH 与空气中CO 2反应造成NaOH 减少,故溶液的pH 减小。用H 2SO 4滴定Na 2CO 3溶液,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 ①H ++CO -23====HCO -3(此时溶液呈弱碱性)

②H ++HCO -3====CO 2↑+H 2O (此时溶液呈弱酸性)

滴定过程中,按哪种反应进行,取决于选择的指示剂。

(1)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因其变色范围在pH=3.1~4.4。故滴定反应按②进行,由

关系式:2NaOH ??→?2CO Na 2CO 3??→?+H 2CO 2↑可知消耗的H 2SO 4量不变,故答案为V (A )

=V (B )。

(2)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为pH=8~10,滴定反应按①进行,由关系

式:2NaOH ??→?2CO Na 2CO 3??→?+H NaHCO 3可知消耗H 2SO 4的量减少,故答案为V (A )

<V (B )。

答案: 减小因NaOH 与空气中CO 2反应,造成NaOH 减少,故溶液pH 减小

(1)V (A )=V (B )

(2)V (A )<V (B )

【例3】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 mL 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 4)2C 2O 4晶体,反应生成CaC 2O 4沉淀。 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 2C 2O 4后,再用KMnO 4某酸性

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 2,还原产物为Mn 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 mol·

L -1的KMnO 4溶液。

(1)写出用KMnO 4滴定H 2C 2O 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mL -1。

解析:因为KMnO 4溶液至反应完毕过量时,会使溶液呈紫色,故可用滴入一滴KMnO 4酸性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的方法来判断终点。由题意知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Ca 2++C 2O -

24====CaC 2O 4↓、

CaC 2O 4+2H +====Ca 2++H 2C 2O 4。

设2 mL 血液中含Ca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

5Ca 2+~5CaC 2O 4~5H 2C 2O 4~2MnO -

4

5 2

x 20.0×10-3 L×1.0×10-4 mol·L -

1 x =5.0×10-6 mol ,1 mL 血液中Ca 2+的浓度为mL 2mol g 40mol 100.51

6--???=1.0×104 g·mL -1 答案: (1)2MnO -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1.0×10-4

【例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 等于

A .9.0

B .9.5

C .10.5

D .11.0

解析: 方法一:盐酸与某一元强碱恰好完全反应时:n (OH -)=n (H +)。所以有c

(OH -)×10V =c (H +)·V ,c (OH -)=10)H (+c ,c (OH -)=10

L mol 1015

.2--?=10-3.5 mol·L -1

pH=-lg c (H +)=-lg )(OH W

-c K =-lg 5.3141010--=-lg10-10.5=10.5。所以选择C 选项。

方法二:若1体积pH =2.5的盐酸和1体积某浓度的该一元强碱恰好完全反应,则酸中H +浓度等于碱中OH 上标-浓度,两者的pH 之和等于14,也就是碱的pH =11.5。将该溶液稀释10倍,就得到题中所用的强碱溶液,其pH 减小1,等于10.5。

答案: C 。

【例2】 25 ℃时,若体积为V a 、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 b 、pH=b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 a

(1)a 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a 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强酸、强碱中和规律的研究,综合性较强。强酸与强碱完全中和,pH 之和必为14,即a +b =14,由此可知a =3或a =5均不合题意。难点在a 的取值范围的确定上。

)H ()(+-=a b b a c OH c V V =a

b a b

c c ---++-=101010)H ()H (1014

14=10a +b -14<1 所以a +b -14<0,而a =0.5b ,即3a <14,a <

3

14。 又pH=b =2a >7,a >27,所以27

(2)否 若a =5,c a (H +)=10-5 mol·L -1,则b =10,c b (OH -)=10-4 mol·L -1,

b a V V =)H ()OH (+-

a b c c >1,不符合题意,故a ≠5 (3)27

14

【例3】在pH都等于9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和Bmol/Lmol则A和B的关系是

A. B.

C.

解析NaOH溶液中,

而NaOH只提供OH-,不提供H+,所以溶液中的H+就是水提供的,

pH=9的CH3COONa溶液中

,CH3COONa不提供H+和OH—,两者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

所以答案为B

CH3COOH

本题也可以根据―酸碱抑制,盐促进‖来估算,立即得答案为B。

答案:B

【例4】 A 和B ,分别加水1000倍稀释,其pH 与所加水的体积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酸比B 酸的电离程度小

B. B 酸比A 酸容易电离

C. B 是弱酸,A 是强酸

D. pH=1时,B 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 酸大

解析:如果一元酸是强酸,pH=1加水稀释103倍后,此时,14101)(--+??=L mol H c ,

A 酸为强酸而

B 酸是

弱酸。pH=1时,B 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 酸大。所以C 和D 是正确的。

答案:CD

Ⅴ.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纯水的pH 值一定等于7

B. [H +]大于10-7mol/L 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 pH=2的溶液中[H +]是pH=1的溶液的两倍

D. [H +]=2×10-7mol/L 的溶液可能是中性溶液

2. 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 是乙溶液的两倍,则甲溶液中的[H +]与乙溶液中的[H +]的关系是

A. 2∶1

B. 100∶1

C. 1∶100

D. 无法确定

3.25℃时,在0.01mol/L 的稀硫酸中,水电离出的[H +]是

A. 5×10-13mol/L

B. 0.02mol/L

C. 1×10-7mol/L

D. 1×10-12mol/L

4.已达电离平衡的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为提高醋酸的电离程度,同时使溶液的pH 值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一定量水

B.加热

C. 加入盐酸

D. 加入冰醋酸

5. 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 11:1

B. 9:1

C. 1:9

D. 1:11

6. 0.1mol/L 某酸HA 溶液的pH=3,将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 值可能为

A. 1

B. 4

C. 5

D. 8

7.用惰性电极在U型管中电解硝酸钾溶液,一定时间后在两极滴加甲基橙试液,则两极的颜

8. 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

仍相同,则m和n的关系是

A. m = n

B. m>n

C. m<n

D. 无法判断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9. 某溶液在250C时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0×10-12 mol· 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的pH可能为2

B.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片一定有氢气产生

C. 若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它一定是酸或碱

D. HCO3-、HS-、HPO42-等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10.常温时,pH=2.7的一元弱酸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体积扩大10倍,则溶液中的变化是

A. [H+]增大

B. [H+]、[OH-]都减小

C. [OH-]增大

D. [H+]×[OH-]不变

11. 等体积混和0.10 mol/L盐酸和0.06 mol/L 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值等于

A. 2.0

B. 12.3

C. 1.7

D. 12.0

12. 若将pH=2的酸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和。混和液中的pH值为

A. 等于7

B. 大于等于7

C. 小于等于7

D. 无法判断

13. 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为

A. 1.0×10-2 mol· L-1

B. 1.0×10-6 mol· L-1

C. 1.0×10-7 mol· L-1

D. 1.0×10-12 mol· L-1

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中和10ml 0.1 mol·L-1醋酸与中和100ml 0.01 mol·L-1醋酸所需同种碱溶液的量不同

B. 体积相等、pH相等盐酸和硫酸溶液中,H+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C. 等体积pH=3的酸溶液与pH=11的碱溶液相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D. 250C时,将0.1 mol·L-1 NaOH溶液与pH=1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pH=7

15. 常温下,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与c(H+)的比值约为

A. 1:1

B. 1:2

C. 1:10

D. 10:1

三、填空题

16. 某温度下,纯水中的[H+] = 2.0×10-7mol/L,则此纯水中的[OH-]= mol/L。

17. 某温度下,重水(D2O)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mol2·L-2,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值,则该温度下:⑴纯重水的pD= ;⑵溶有0.01mol的NaOD的D2O溶液1L,其pD= ;⑶100mL0.1mol/L的D2SO4的D2O溶液与100mL0.4mol/L的KOD的D2O溶液混合后pD= 。

18. 双氧水(H2O2)和水水都是极弱电解质,但H2O2比水更显酸性。

⑴若把H2O2看成是二元弱酸,请写出它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⑵鉴于H2O2显弱酸性,它能同强碱作用形成正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酸式盐。请写出H2O2与Ba(OH)2作用形成正盐的化学方程式:

⑶水电离生成H3O+和OH-叫做水的自偶电离。同水一样,H2O2也有极微弱的自偶电离,其自偶电离方程式为: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会科学探究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⑥Na2CO3 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CO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___ 复习提问:什么是电解质? 二、课堂学习研讨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离子参加,我们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新授: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2-1(课本第31页) 引导:由以上实验可知,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分别写出Na2SO4和BaCl2的电离方程式:

当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时,Na+和Cl-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和Ba2+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所以,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Ba2++ SO42-= BaSO4↓ 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以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可以分成"写,改,删,查"四步: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以改写为: (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与反应的离子: (4)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总结:书写过程中“写”是基础,“改”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练习: 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 锌跟稀盐酸反应: ) 演示实验2-2(P 32 向盛有2mlNaOH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的稀盐酸溶液。 我们在该实验中观察不到现象,但我们知道实际上发生了中和反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设想和策略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因而学生很容易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 4溶液和BaCl 2 溶 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和SO 4 2-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过渡到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2】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知道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了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再来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样设计主要有两好处:一是学生很快的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或参加反应),直接写出表达式,再配平,改进了传统的“写”、“拆”、“删”、“查”书写步骤过于机械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又过渡到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课题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较重要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因此主要采用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设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自己推断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说出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学会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交流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 惯; 2. 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 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离子反应学案教案

高中离子反应学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离子反应(1) 编写:胡冰审核:陈日义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强、弱电解质概念;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 3.初步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课前预习】 1.电解质是指,非电解质是指。下列物质中,属电解质的是,属非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①、②NaOH、③C2H5OH、④H2SO4溶液、⑤HCl、⑥铁、⑦CH3COOH、⑧SO2、⑨Na2O 2.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3.强电解质是指,弱电解质是指 。 4.离子反应是指。 知识点一:强、弱电解质 【探究实验】在四只相同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L-1的盐酸、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按图2-1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 (1)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强的原因 完全电离: 、。 (2)醋酸、氨水导电性弱的原因 部分电离: _ 、。 1、强电解质: 含义:。 常见强电解质 有:。 2、弱电解质 含义:。 常见弱电解质 有:。

【交流讨论】 NaOH 溶液的导电性是否一定比氨水强呢? 知识点二:离子反应 【交流讨论】 Na 2CO 3溶液分别与澄清石灰水和CaCl 2溶液反应的现象怎样?反应的实质是否相同? 现象: ,实质: 。 离子反应概念: 。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 件: 、 、 。 知识点三:离子方程式 1、概念: 。 2、书写步骤: 例: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3)删去化学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目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否相等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铜能导电,Cl 2溶于水也能导电,所以铜和Cl 2都是电解质。 B.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C. 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D. SO 3、SO 2、CO 2、NH 3溶于水都 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E. 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F. CaCO 3,BaSO 4,AgCl 的水溶液几乎不能导电,所以它们都不是电解质 2.请写出HCl 、KCl 、Al 2(SO 4)3 、BaCl 2 、NaHSO 4 、NaHCO 3、NH 3·H 2O CH 3COOH 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⑵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⑶碳酸钠溶液与醋酸反应 ⑷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课后练习】第一课件网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 A .Cu 丝 B .熔融的MgCl 2 C .NaCl 溶液 D .蔗糖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2018高考一轮复习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导学案

非电解质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甲烷CH 4、蔗糖C 12H 22O 11、酒精C 2H 5OH 、 甲醇CH 3OH 等 其它:CO 、CO 2、SO 2、SO 3、NH 3等 2018高考一轮复习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 ) 注意: (1) 电解质是化合物,化合物本身含有离子或在水中能够电离出离子,这是电解质导电的内因,溶于水或熔化 是导电的外因。通电后离子定向移动,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导电的过程和实质。 (2) 对于一些难溶物(如BaSO 4)由于溶解度太小,很难测出溶液的导电性,但将BaSO 4熔化成液态时,能电 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a 2+、SO 42- ),所以能导电,它们是难溶的电解质。 (3) 离子型氧化物,如Na 2O 、CaO 等,虽然它们溶于水后电离出离子不是自身电离的,但熔化时,它们可自身 电离且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4) 电解质是化合物,而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HCl 是电解质,而盐酸是电解质溶液;NH 3·H 2O 是电解质,NH 3 是非电解质,而氨水是电解质溶液。 ! ●思考1:Fe 、Cu 等金属以及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 。 … 注意: (1) 非电解质也是化合物,但化合物本身不含离子且不能电离出离子 (2) 有些物质其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非电解质。如SO 2、SO 3、NH 3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 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H 2SO 3、H 2SO 4、NH 3·H 2O 能电离出里离子而导电,所以SO 2、SO 3、NH 3不是电解质。同时,上述物质在熔融状态时也不能导电,故SO 2、SO 3、NH 3为非电解质,而H 2SO 3、H 2SO 4、NH 3·H 2O 是电解质。 ●思考2:O 2、Cl 2、H 2、N 2是不是非电解质 结论:单质(Fe 、Cu 、O 2、Cl 2等)既 电解质,也 非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 酸:HCl 、HNO 3、H 2SO 4、H 2CO 3、H 2SO 3、CH 3COOH 等 碱:NaOH 、KOH 、、NH 3·H 2O 、Cu(OH)2等 盐:NaCl 、、CaCO 3、BaSO 4、AgCl 等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Na 2O 、CaO 、MgO 、Al 2O 3等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 (第三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第三课时) 一、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错误的指明原因。 ⑴铁和稀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2)铜和稀硫酸反应:Cu+2H+=Cu2++H2↑ (3)过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CO2+Ca2++2OH-=CaCO3↓+H2O (4)硫酸铜和氢氧化钡的反应:SO42-+Ba2+=BaSO4↓ (5)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H++SO42-+OH-+Ba2+=BaSO4↓+ H2O ⑹CaCO3溶于盐酸溶液:CO32-+2H+=== H2O+CO2↑ (7)CaCO3溶于醋酸溶液:CaCO3+2H+===Ca2++H2O+CO2↑ (8)往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氨水:Mg2++2OH-=Mg(OH)2↓+2H2O (9)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2Na++CO2↑+H2O (10)Cu(OH)2和盐酸反应: OH-+H+=H2O (11)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 (12)澄清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13)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14)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Ag+Cu2+ (15)Fe3++Cu===Cu2++Fe2+ (16)Fe3++Fe = 2Fe2+ (17)Fe2++Cl2 = Fe3++ 2Cl- (18)钠溶于水:Na+H2O= Na++ OH- + H2↑ 小结: 二、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1.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CO-3、SO2-4、Br-B.Cu2+、NO-3、Cl-、SO2-4 C.H+、Cl-、K+、CO2-3D.K+、Mg2+、SO2-4、OH- 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Fe3+、K+、Na+、SO2-4B.Na+、K+、CO2-3、Cl- C.Mg2+、Na+、Cl-、NO-3D.Ba2+、K+、HCO-3、SO2-4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离子反应的本质学案

离子反应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和发生的条件。 2.掌握离子反应的规律,能正确判断物质间在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常见的一些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活动 2.讨论:举例说明为什么“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 1.列举一些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反应例子。 2.讨论: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举例说明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一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原则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用离子符号表示, 例:HCl 、H 2SO 4、HNO 3、NaOH 、KOH 、Ba(OH)2、Ca(OH)2、NaCl 、K 2SO 4、AgNO 3、CuSO 4等;多元 弱酸根离子:HCO 3-、HSO 3-、HPO 42-、H 2PO 4-、HS -等。 此外都用(分子式)化学式表示。例:H 2O 、弱酸H 2CO 3、H 2SiO 3、CH 3COOH 、HCN 、H 2S 等; 弱碱:NH 3·H 2O ;不溶性碱:Cu(OH)2、Fe(OH)3、Al(OH)3、Mg(OH)2、Fe(OH)2、Zn(OH)2等; 不溶性盐:AgCl 、CaCO 3、FeS 、BaSO 4、CuS 、ZnS 等 二看连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的状态符号是否正确,有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生成的离子 反应才会发生。反应物与生成物用“=”连接,生成沉淀、气体的用打“↓”“↑”符号。 三看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有些反应虽然实质上属于离子反应,但由于不是水溶 液或熔化状态下进行的,即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 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制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 四看生成物或反应物是否有微溶物。微溶物是生成物用分子式表示,微溶物是反应物 的稀溶液用离子符号表示,是浊液或固体用分子式表示。 五看质量与电荷是否同时守恒。 六看产物中是否有多种沉淀或沉淀与弱电解质生成。 2.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问题。在同一溶液中,几种离子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 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若离子 间能生成难溶物则不能共存,如-OH 与+2Mg 、+3Al 、+2Fe 、+3Fe 、+2Cu 等不能共存,+2Ca 、+2Ba 与-23CO 、-23SO 、-24SO 、-34PO 、-23SiO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若离 子间能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则不能共存。如+H 与-HS 、-2S 、-3HCO 、-23CO 、- 3HSO 、-23SO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若离子间能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则不能共存。如-OH 与 +4NH ,+H 与-OH 、-F 、-ClO 、-4HPO 等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一般地说典型 的氧化性离子(如+3Fe 、-4MnO 、-27 2O Cr 、-3NO 等)和典型的还原性离子[如,+2Fe 、-I 、S 2-(HS -) 、-23SO (- 3HSO )等]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离子反应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巩固练习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 化钾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 固体氧化钾 C. 盐酸 D. 熔融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 铝 B. 食盐 C. 硫酸 D. 蔗糖 4.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KOH B. KNO3 C. NH4HCO3 D. 酒精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 A. HCl B. NaOH C. Na2CO3 D. 蔗糖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SO4=2H++SO42- B.NH4NO3=NH4++NO3- C.Na2CO3=Na2++CO32- D. Ba(OH)2=Ba2++2OH- 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a(OH)2=Ca2++2(OH-) B. FeCl3=Fe2++3Cl- B.H2SO4=H2++SO42- D. Al2(SO4)3=2Al3++3SO42-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2010—201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学案编号: 使用时间: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习实验的研究方法;学会一般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探究离子反应发生及其发生的条件。在学习离子反应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学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极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的、合作式的探究模式。 ※学习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自主学习:(利用15分钟,理解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并在课本中做好勾画,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基础梳理: 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之间的反应。 如CuSO4和BaCl2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和 之间的反应。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 拆——————把物质拆成离子的形式 ●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认真完成下面题目) (说明:带☆的B、C层可以不做,带(附加)的C层可以不做)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C、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D、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2、电解质是( ) A、导电性很强的物质 B、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C、在溶于水火熔化状态下全部电离的化合物 D、可溶性盐类 3、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KNO3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4、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溶于水可以导电,因此CO2为电解质 B、Cu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因此为电解质 C、CaCO3在水中不能导电,为此为非电解质 D、盐酸虽然能够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3PO4==== 3Na++ PO43+ B、NaHSO4==== Na++ H++ SO42- C、H2SO4 ==== 2H++ SO42- D、KClO3 ==== K++ Cl- + 3O2- 二、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力方程式: 1、HCl : 2、Ca(OH)2: 3、NH4NO3: ☆4、CH3COOH: 5、Na2SO4: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教学方案(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 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能导电,这样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 中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离的概念及其电解质的判断. 2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及其反应实质思考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探究,养成分析推理、综合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体验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讲解、演示、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分析、 归纳、推理,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总结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必须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用具 1.多媒体的课件,投影 2.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小烧杯、导电装置; 盐酸、CH 3COOH(aq)、NaOH(aq)、CuSO 4(aq)、NaCl(aq)、AgNO 3(aq)、蔗糖溶液、 浓度 mol/LCuSO 溶液、NaCl 溶液、BaCl 溶液,NaCO 溶液、NaOH 溶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实验探索 溶液导电性实 动画演示 导入新课 氯化钠溶液的电离过 电离 电解质和非电

第二课时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 2.使学生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解实验装置、常见的酸、碱、盐等。 五、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同时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演示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物质NaCl 固体 NaCl 溶液 水氨水 NaOH 固体 NaOH 溶液 盐酸 溶液 蔗糖 溶液 酒精 溶液 能否导 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 不导 电 不导 电

盐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能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 [提问并小结]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导电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各位同学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和“化合物”!电解质是要什么情况下能够导电呢?(1)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2)一定要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板书] 2、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应是化合物,混合物、单质就不属于这两者的范畴。比如石墨、铜能导电,但是它是单质,所以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练习] 已知:CO2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它是电解质吗? [分析] 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电解质化合物。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分析]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另外,这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和金属的氧化物,他们在熔融状态都是能够导电的,所以是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电解质是化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那么电解质又为什么能导电呢?物质导电要何条件呢?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回答]因为其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提问]为什么NaCl溶液能导电,NaCl固体不能导电呢?又能说明什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离子反应》导学案分析

《离子反应》导学案分析本节分析: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钠、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 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本节没有重点介绍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而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 电离。 . 知道从电离的角度对酸. 碱. 盐下定义。

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主要物质是酸. 碱. 盐。我们会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因此,有必要对酸. 碱. 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 酸. 碱. 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问题引课手湿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交流讨论,感兴趣。 实验探究 Nacl 溶液导电性研究: . 纯净水的导电性 2.固体食盐的导电性

离子反应导学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导学案抚顺二中王金杰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分析氯化钠电离过程让学生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离子反应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课前预习区】: 1、什么叫电离?电离方程式如何书写? 2、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课堂互动区】 【问题1】根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有哪些?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铜、蔗糖溶液、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K 2SO 4 溶液、熔化的CaO 一、酸碱盐的电离 分析NaCl的电离 1、电离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课堂练习1】书写电离方程式 H 2SO 4 Ba(OH) 2 K 2CO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交流讨论1】从电离的角度分析酸碱盐的定义

酸 碱 盐 【引入】酸、碱、盐不仅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如果将它们的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同样也能导电,象这样一类化合物,我们称为电解质。 1、电解质: 2、非电解质: 【交流讨论2】学生讨论找出两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深入理解两个概念 【课堂练习2】练习.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葡萄糖 B. Fe C. 硫酸溶液 D. BaSO 4 【问题2】演示实验:探究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思考同一条件下两种溶液导电,观察灯泡亮度分析原因? 【分组实验】探究实验2-1 【交流讨论3】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进一步得出反应的本质:离子反应的定义。 1、定义: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氢氧化钾溶液能导电,氢氧化钾溶液是电解质 ②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③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SO 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 2 是电解质 ⑤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⑥AgCl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AgCl是非电解质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阴离子的是() A.Na 2S B.Ba(OH) 2 C.KMnO 4 D.KCl 3.分析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本质。

离子反应学案1

江苏省口岸中学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二第一单元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本专题共2课时) 第一课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使学生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 4.使学生掌握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 【知识体系】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 凡是在或在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叫做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和在状态下都不能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注意:⑴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⑵电解质一定是指本身含有离子或能生成离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水溶液能导电, 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产生的,不属于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如CO2、 SO2、SO3、NH3等,但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H2CO3、H2SO3、H2SO4、NH3·H2O 本身能电离,是电解质。 ⑶“熔化或溶解于水能否导电”是判断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只要具备其中一 个条件即可。对于一些难溶物质(如BaSO4),由于溶解度太小,很难测出溶液的 导电性,但将BaSO4熔化成液态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它 们是难溶的电解质。 ⑷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该条件必须满足能使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即 “溶解于水或熔化状态”。其中熔化状态是指金属氧化物、碱、盐等离子化合物的 熔化状态,而不是指硫酸、氯化氢等共价化合物的熔化状态。另外溶液也必须是物 质的水溶液,而不是其他溶剂的溶液,如NaOH溶于甲苯得到的溶液就不能导电。 ⑸一切酸碱盐都是电解质,乙醇、蔗糖,甘油等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金属单 质,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能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只有的电解质。 ⑴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及某些(如强酸)为强电解质,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弱酸、弱碱、极少数盐类)为弱电解质。 ⑵强弱电解质的主要区别是在水溶液里能否完全电离,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⑶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大小无关,某些盐(如CaCO3、AgCl、BaSO4等)均为难溶性盐,其非常小,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它们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相反,溶解度大的物质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NH3·H2O、PbAc2等溶解度非常大,但它们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因此它们是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第1课时) 陈华权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 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 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二)强、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导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环节一:自主复习】 1、概念回顾: 电解质: 非电解质: 2、从下列物质中选出电解质,并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3、写出化学式 常见难溶物: 难溶氯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难溶硫酸盐; 难溶碳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_;难溶氢氧化物 可溶性强酸、强碱 四大强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强酸 4、请写出粗盐(含NaCl、MgCl2、CaCl2、硫酸盐等)提纯实验中,除去可溶性离子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除去Mg2+: 除去Ca2+: 除去SO42-: 情境导入:粗盐提纯过程,除去可溶性杂质离子的过程涉及间的反应 【环节二:明确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通过对比、归纳、分析、综合,加深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反应条件的理解。培养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4、通过与化学方程式的对比,认识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环节三:任务合作】 任务一: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离子反应的概念、发生条件以及实质 (温馨提示:请分组合作,科学规范并迅速完成实验,每个小组6个成员,一人完成一组实验,共四组实验,两名同学负责记录现象,实验结束后,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启示: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之间的反应。 总结:离子反应 ①概念:有参加的反应 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③实质:混合液离子种类以及浓度 ④表示方式: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 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 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 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 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石墨、铜、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或录像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