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格赛尔和伊尔克,1949年)。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二、行为主义的观点(一)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遵循着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华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解释受到洛克“白板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认为发展是儿童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的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会体现出阶段性。华生将条件反射广泛运用于对儿童行为的研究上。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他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改变了当时过分重视意识研究的倾向,开始强调和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华生否定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行为是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斯金纳同时认为,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而且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具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积极行为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表现出淡化,这些观点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三)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老行为主义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行为的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不足。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

作用。新行为主义的重要特点是,承认在S—R之间有一个机体的内部过程作为中介,而不是S对于R的简单的、直线的决定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言,“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以及接受流行歌曲的传播等,观察或模仿所起的作用更大。通过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班杜拉坚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看法。社会学习理论开始注意到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随着儿童早期发展和早期教育的要求.新行为主义的这些观点和技术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是他们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观点则应当坚决加以反对。三、精神分析理论(一)西蒙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第一次从精神动力学或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幼儿的发展和行为进行了描述。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1.本我弗洛伊德学派认为,婴儿的所有活动都是“本能冲动”(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倾向)以及原始的反射,是由大量不受约束的精神能量所组成,这些精神能量几乎不顾一切地追求欲望的满足。最初阶段的婴儿会以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追求其欲望的满足,例如,一个处于饥饿中的婴儿不会等待.马上就要吃奶。 2.自我婴儿在生活中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马上得到满足,当婴儿在饥饿啼哭时。母亲正在做其他的事情,婴儿愿望的满足总是被推迟或拒绝。在生活中婴儿逐渐知道了不能随时随地排泄。成人的要求与儿童之间会发生冲突,本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的不断冲突导致了人格的第二种水平,即“自我”的发展。“自我”是人类人格中的理性水平,是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儿童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组织。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的心理成分,它一方面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弗洛伊德还形象地将自我与本我比喻为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马能提供能量,而骑手则指导马朝着他想去的路途前进,但有时候,骑手也不得不沿着马想走的路行进。 3.超我超我是人格中最高部分,超我在儿童早期已开始发展,并且主要来自于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儿童努力像他人一样,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成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觉遵守。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否则个体就感到焦虑。因此。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其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弗洛伊德对三种人格水平,本我、自我和超我发展的描述为儿童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解释.又通过五个阶段儿童性心理的发展及表现,解释儿童人格发展的特征。(二)埃里克森(E.H.Erikson) 埃里克森(1902—1994)是一个出生于德国的精神分析学家,他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他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平行的.在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危机或任务,而这一危机是每个人在这一阶段必须解决的,而17岁之前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儿童都有主要要完成的任务。

新版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精】

儿童发展理论(王振宇主编)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社会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2020下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A.强化学习 B.直接感知 C.实际操作 D.亲身体验 1.【答案】A。专家解析: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应了小班幼儿()。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2.【答案】B。专家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题干中幼儿对"包子"、"油条和"麻花"的认知是在其对橡皮泥的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建立的,即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袋评价法 D.实验法

3.【答案】B。专家解析:"以作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作品分析法的特点之一,题干中教师对幼儿评价以"幼儿的图画"为依据,正 是作品分析法特点的体现。 4.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舰反映的特点是()。 A.过度规范化 B.扩展不足 C.过度泛化 D.电报句式 4.【答案】B。专家解析:"语言泛化现象〃是指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题干中幼儿把〃飞机"说成是〃大鸟",这里的"大鸟"已经超出了"大鸟"的正常指称范围。 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发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提 供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 5.【答案】A。.专家解析: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社会行为获得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 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6.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A.体重和头围 B.头围和胸围 C.身高和胸围 D.身高和体重 6.【答案】D。专家解析: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 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身高、体重、坐高、肩宽、头围等,其中身高和体重是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2018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发展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发展试卷 (课程代码l2340)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个体在胎儿期有一个特大的头颅,头的部分约占身长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八分之一 2.几个月的婴儿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这种原始反射叫 A.行走反射 B.游泳反射 C.巴宾斯基反射 D.手掌抓握反射 3.让婴儿减少哭泣,并能让他们发笑和咂嘴的味道是 A.酸味 B.苦味 C.成味 D.甜味 4.王老师边熟练弹琴边教小朋友唱歌。王老师的注意活动表现出较好的 A.分配性 B.稳定性 C.转移性 D.选择性 5.一般来说,学前)乙童在某个年龄段记忆不能永久保持,称之为“幼儿健忘”。这个年龄段是 A.3岁前 B.3~4岁 C.4~5岁 D.5~6岁 6.幼儿对古诗词的含义难以理解,往往采用简单的、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记忆。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7.幼儿把珠子放在玩具小狗的嘴里,说“小狗吃药”。这种心理现象主要是 A.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感觉 8.大班小朋友暖暖在做“3+4”算术题时,依靠头脑中的实物表象(如,3个苹果和 4个苹果)得出答案“7”。这说明暖暖的思维特点具有 A.形象性 B.拟人性 C.抽象性 D.逻辑性 9.一岁半的幼儿果果有不同需求时,常只会缠着妈妈叫个不停“妈妈,妈妈”。妈妈要根据当时的情景判断,或抱他,或给他吃东西,或给他拿玩具玩。果果的这种言 语表达形式属于 A.简单句 B.复合句 C.电报句 D.单词句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2017年04月自考学前教育原理00398真题和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39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鼹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后世誉为“儿童的发现者”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皮亚杰 D.卢梭 2.提倡贫民化幼儿教育、创办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和第一所劳工幼儿团并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学门 3.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爱弥JL) 4.提倡中国化的活教育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学门 5.把教育看作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自身生产的需要的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学前教育作用于政治的主要途径是 A.普及教育 B.培养人才 C.制造舆论 D.教育立法 7.我国学前教育充分吸收外国的教育理论如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瑞吉欧的课程理论等,体现了学前教育对文化的 A.传承功能 B.交流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学前教育的性质 B.人口的数量、质量、布局决定着学前教育的目的 C.文化影响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 D.政治制度决定了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9.网络课程、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了现代幼儿园的教育技术,表明对学前教育产生这种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社会经济 B.政治制度 C.社会文化 D.科学技术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试题

全真模拟演练(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德 D。皮亚杰 2.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典酌实验,详尽地描述了儿童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发展事实,最后归纳出年龄常模和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格塞尔 D.班杜拉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环境 B。教育 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研究,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取决于【】 A.遗传因素 B.饮食习惯 C.环境影响 D.生理成熟 5.儿童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属于【】 A.动作能 B.应人能 C,语言能 D应物能 6.华生认为,适用于人所熟悉的材料,例如浏览一段熟悉的诗歌,这种思维应用属于【】A.习惯的思维 B.无声的思维 C.计划性思维 D.动作性思维 7.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操作 B.强化 C,增强 D.守恒, 8.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霍妮 D.华生 9.力比多转化为社会赞同的高级文化活动,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叫做【】 A.暴增 B。退化 C.升华 D.转化 10.当儿童从伊底帕斯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 A.本我 B.自我 C。升华 D。超我 11.“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种现象用霍妮的防御机制理论解释属于【】 A.盲点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自以为是 D.犬儒主义 12.儿童进人学龄期后,开始感受到幼儿期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觉,从而产生不满和不快。埃里克森把这种感觉称为【】 A.挫败感 B.进步感 C.勤奋感 D。自卑感 1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发展的早期是【】 A.生理敏感阶段 B。无意识阶段 C.感知一运动阶段 D.认知阶段 14.儿童早期的动作,最终会内化为【】 A,表象和运算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观经验 15.维果茨基认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 A.科技研究 B.历史研究 C。人类遗传研究 D.人类生理研究 16.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2018上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真题解析】2018上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2018年上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关于学前教育任务最准确的表述是()。 A.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B. 促进幼儿身心的快速发展 C.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D.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答案】D。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现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 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时,合理的做法是()。 A. 要求幼儿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唱歌 B. 鼓励幼儿用最响亮的声音唱歌 C. 鼓励幼儿唱八度以上音域的歌唱 D. 要求幼儿用自然声音唱歌 【答案】D。 解析:《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提出4~5岁的幼儿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情绪体验()。 A. 羞愧

B. 伤心 C. 害怕 D. 生气 【答案】A。 解析:羞愧感属于高级情感,在幼儿期形成。 4.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主动协商处理玩伴关系,主要考察的是()。 A. 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B.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C. 幼儿的规则意识 D. 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答案】B。 解析:协商处理玩伴关系是幼儿同伴关系的体现,同伴关系属于社会交往的一种。 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A. 信任感 B. 主动性 C. 自主性 D. 自我同一性 【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第二个阶段自主感对怀疑感的年龄划分为1~3岁。因此选C。此年龄段的儿童是开始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以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6. 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多种发声玩具,小班幼儿在摆弄这些玩具时()。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解

《保教知识与能力》 一、教师资格统考介绍 实施地区: 浙江、湖北、河北、上海、广西、海南、山东。 二、笔试课程安排 1、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掌握、运用五个层次。 2、试卷结构分析 三、往年部分考题示例

1、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福禄贝尔 C.杜威 D.蒙台梭利 2、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A.预演说 B.剩余精力说 C.复演说 D.松弛消遣说 四、学科内容分析及备考建议 *大纲是依据是方向;教材是基础;方法是关键;主观努力很重要。 五、关于课程 1、精讲 2、精简 3、精选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 大纲分析 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复习整理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发展:是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 的过程。发展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2.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 缘,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发展。 3.可知度:是吉布森知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 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4.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 作用。 5.观察学习:亦称为代替学习。班杜拉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 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6.神经病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 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这是一种病态,表现形式很多。 7.离众: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 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8.同化:皮亚杰把连接个体认知结构中所有已被组织的成分与环境中现 存的成分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同化。 9.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的介 于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之间的心理区间。 10.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 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二、简答 简述发展理论的任务(p6) 我们把发展理论界定为论述发展的全过程和探讨发展机制的理论。通常,发展理论的任务是: 第一,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第二,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第三,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由于人的心理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研究对象,持有不同的理论立场、关注不同的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都会造就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解释。因此,迄今为止,人类还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包容人类所有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发展理论。每一种具体的发展理论,只能反映心理的某一方面的规律和真理。 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p48) 1.知觉特异性增加。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知觉与刺激信息之间的一 致性增加,也就是说,儿童知觉知觉变得越来越准确。 2.注意实现最优化。作为注意行为的结果,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某些信 息,同时忽略另一些信息。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儿童通过确定几次的外部特征、获得恒常性和形成知觉结构单位从而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p118)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所构成的。本我,是最原始的系统,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近的部分。本我永远追求快乐原则。自我,是本我得以与外界接触的通道,是连接本我和超我的部分。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超我,超我的非理性表现在道德规则上。人格结构中的三个成分是一组实现不同功能的精神过程,个人的行为就是这三种精神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述同一性混乱及其危害(p160) 同一性混乱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典型的同一性混乱表现为“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结果退学、离开工作。整夜在外逗留或孤独陷入古怪而难以接近的心境之中。埃里克森还用同一性混乱理论解释

《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1、有位教师在带领幼儿散步时,听到几个孩子作如下的对话: 甲:嘿,告诉你,小慧的爸爸妈妈是瞎子。 ……小慧顿时露出痛苦的表情,哭了起来。 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幼儿教师应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幼儿心理。 答:幼儿教师必须主动掌握了幼儿心理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了解幼儿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很多,其中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干预性观察和间接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严格意义的观察,是在完全不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对幼儿直接进行观察。干预性观察仍然是使幼儿处于自然状态,只是根据观察目的,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条件,或采取某种方法诱发幼儿的心理活动,观察其表现。自然观察法和干预性观察法都属于直接观察法,即研究者亲自对幼儿进行观察。研究者还强以用间接观察法,即通过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人来了解幼儿的心理。间接观察法有:调查访问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2)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或称实验观察法,是心理学上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自然实验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下,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进行干预性观察。这样,幼儿表现自然,研究者又可以按研究任务控制幼儿心理活动的产生和进行。这种方法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法,兼有二者的优点,是最常用的方法。 (3)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上的谈话法和日常话的区别在于,谈话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甚至准备好谈话提纲,以达到获取必要的信息的目的。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一种间接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幼儿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成人,去了解该幼儿心理表现的一种方法。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拟定调查提纲。最好事先让被访人了解意图和内容。调查访问法的不足之处是被调查人的报告往往依据回忆而提出,因而不十分准确。另外,被调查人所介绍的情况常常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很多,以上介绍了常用的几种。中案例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由于这位教师比较细心观察幼儿的言谈和行动,而及时地了解到幼儿的心理。她了解到小朋友们对“瞎子”的好奇心,以及对不幸者不懂得去同情的态度。只要及时了解孩子,就能够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地做好教育工作。 2、如今走在大街上,时常会遇以一个又一个“小眼镜”;……视力不佳的幼儿明显增多了。”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并教育幼儿注意眼的保健。

2018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12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外在行为的心理学家是(B) A.维果茨基B.华生C.弗洛伊德D.皮亚杰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A) A.假设B.实验C.分析 D. 调查 3.儿童发展中,“进两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两步”体现的发展原则是(C)A.个体成熟原则B.发展方向的原则C.自我调节原则D.发展阶段的原则4.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C) A.运算B.自我中心C.动作逻辑D.对应逻辑 5.格赛尔成熟理论认为,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A.生物学结构B.教育质量C.家庭氛围D.社会文化 6.华生认为,人格是由我们的系统构成的,这一系统是(D) A.环境系统B.能力系统C.知识系统D.习惯系统 7.以下不属于班杜拉“攻击实验”电影中攻击行为的结果是(D) A.攻击-奖赏型B.攻击-惩罚型C.无结果型D.无攻击-奖赏型8.《梦的解析》的作者是(A)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格赛尔D.乔姆斯基 9.超我的来源是(B) A.快乐B.良心C.自恋D.自居 10.弗洛伊德认为性欲的前生殖期包括口唇期和(C) A.潜伏期B.青春期C.肛门期D.宣泄期 11.心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是(B) A.投射B.精神分析暗示法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12.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重心是(D) A.社会过程B.本能过程C.生物过程D.自我过程1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所有生物体结构共有的机能是(B) A.适应B.顺化C.认知结构D.智慧 14.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A) A.自我中心 B.动作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15.维果茨基认为,制约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是(A) A.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B.人的生物成熟规律 C.学校教育发展规律D.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16.3岁以前儿童的学习依据是(A) A.自己的大纲B.学校的大纲C.社会的大纲D.母亲的大纲17.视崖实验表明知觉活动具有(A) A.主动性B.选择性C.回避型D.敏感性 18.对儿童发展影响最深远的环境是(D)

《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幼师资格统考

1、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首先是指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也包括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和状况。 (2)发展性原则。幼儿心理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研究幼儿心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观点。一方面要注意那些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品质,注意这些特点和品质的发展过程;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研究过程 (3)教育性原则。研究工作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研究过程的影响必须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和幼儿接触时的语言、态度,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 2、简述幼儿园常识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1)丰富幼儿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 (2)培养幼儿对认识自然、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智力。 (4)形成对待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3、简述《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答:(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4、简述幼儿中暑时应如何处理。 答:夏季天气过于炎热,或曝光长时间照射幼儿头部,可致幼儿中暑,出现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等症状。处理办法如下: 第一,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第二,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电扇或扇子扇风,助其散热。 第三,给病儿人丹、十滴水。 第四,给病儿喝一些清凉解暑的饮料。 5、幼儿教师应如何这前儿童2眼的保健? 答:(1)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4)教育学前儿童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5)照顾视力差的学前儿童。(6)培养和发展学前獐的辨色力。 6、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 答:(1)营养。合理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2)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疾病可以干扰正常的新陈代谢,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3)体育锻炼和劳动。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4)生活制度。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可以保证儿童进行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和劳动,定时进餐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5)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或过量,对生长发育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儿童用药应小心谨慎。(6)季节和气候。一般来说,儿童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在秋季体重增长最快。(7)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如贫困、食物缺乏、文化落后、疾病流行、居住拥挤、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等都严重影响着儿

2014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12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C) 1-25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德 D.皮亚杰 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D) 1-30 ~32 A.心理的实质 B.量变与质变 C.遗传与环境 D.心理与生理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C) 2-35 A.环境 B.教育 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B) 2-37 A.连续性变化 B.结构性变化 C.跳跃式变化 D.间歇式变化 5.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A) 2-40 A.尊重儿童天性 B.以儿童为中心 C.引导孩子发展 D.及时教育 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3-48 A.斯金纳 B.华生 C.班杜拉 D.巴普洛夫 7.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D) 3-61 A.强化和动机过程 B.运动复现过程 C.保持过程 D.注意过程 8.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C) 4-83 A.本我 B.自我 C.本能 D.超我 9.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B) 4-86 A.前生殖器期 B.口唇期和肛门期 C.潜伏期 D.青春期 10. 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A) 4-89 A.性节制 B.道德焦虑 C.压抑 D.移情 11. 霍妮认为儿童焦虑的防御策略有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和(D) 4-95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趋众作用 D.合理化作用. 1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B) 4-87 A.心理的发展 B.性欲的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3.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C) 5-118 A.认知结构 B.顺化 C.适应 D.同化 14.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A) 5-124 A.吮吸反射 B.循环反应 C.智慧动作 D.反射性动作 15.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 (C) 6-18 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 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 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 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 16.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B) 6-147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语言符号 D.社会的交互作用 17.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B) 6-155 A.个人经验 B.词语 C.抽象思维 D.动作发展 18.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A) 7-176

6-儿童发展心理学打印6页期末考试重点

《儿童心理发展学》一、单选题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C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2.下列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B)。 A.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B.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不会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在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D. 教育的目的方向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年龄特征决定的。 3.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A A.横向设计B.纵向设计C.相关设计D.交叉设计 4.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C A.相关设计B.横向设计C.纵向设计D.交叉设计5.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最大的优点是()。B A.可同时对几个群体进行观测,比较不同年龄群体中某一发展趋势是否相同。 B.只需相对较短时间的追踪测量,就可分析个体某一心理特征在较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 C.减少了反复测量对结果准确性带来影响,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 D.减少了被试流失的机会,降低了研究费用。 6.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是()。A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实验法 7. 通过操纵和控制研究的某些变量,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实验法 8. 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的缺陷是()。A A. 儿童在实验室环境中会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使得实验结果有局限性 B.实验室内的条件控制得过于严格 C. 不能对儿童得行为进行重复观察 D. 对影响儿童心理活动得各种因素根本无法控制 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霍尔B.杜威C.皮亚杰D.普莱尔10.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德国学者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出版的时间是(B)。 A. 1879年 B. 1882年 C. 1900年 D. 1905年 11.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C A.霍尔B.比纳C.皮亚杰D.格塞尔 12.弗洛伊德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A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调节的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 13.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阶段。C A.三B.四C.五D.八 14.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儿童的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易发生于()。B A.口唇期B.崇拜性器官期C.潜伏期D.生殖期15.艾里克森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B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调节的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 16.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将人格发展分为()阶段。D A.三B.四C.五D.八 1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8.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B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9.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A A. 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B.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20.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D A. 自我同一性 B. 同一性扩散 C. 同一性混乱 D. 心理社会危机 21. 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C A. 怕 B. 怒 C. 悲 D. 爱 23.幼儿看到榜样攻击行为受到奖励时,就倾向于模仿这类行为;当看到榜样行为受到抑制时,就抑制这种行为的发生,这是()在发生作用。C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2015,下,《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解析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接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A.强化学习 B.直接感知 C.实际操作 D.亲身体验 【答案】 A。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放映了小班幼儿()。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答案】B。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题干中幼儿对“包子”“油条”和“麻花”的认知是在其对橡皮泥的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建立的,即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露自身的动作。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袋评价法 D.实验法 【答案】B。“以作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是作品分析法的特点之一,题干中教师对幼儿评价以“幼儿的图画”为依据,正是作品分析法特点的体现。 4.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反映的特点是()。 A.过度规范化 B.扩展不足 C.过度泛化 D.电报句式 【答案】C。“语言泛化现象”是指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音范围的现象。题干中幼儿把“飞机”说成是“大鸟”,这里的“大鸟”已经超出了“大鸟”的正常指称范围。 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吉林省2017年上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_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题(卷)

吉林省2017年上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儿童发展理论 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讲:以( )为基本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A.园本课程 B.户外活动 C.区域活动 D.游戏 2.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D.家长与儿童的关系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 个别的心理特征 B.典型的心理特征 C.所有的心理特征 D.笼统的心理特征 4.( )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D.社交技能的发展 5. 幼儿的学习是以( )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A.自身兴趣 B.直接经验 C.实际操作 D.组织活动 6. 家园合作的原则是( ) A.平等原则、尊重原则、合作原则、共同参与原则 B.平等原则、尊重原则、责任分担、共同参与原则 C.平等原则、尊重原则、合作原则、互惠原则 D.平等原则、尊重原则、责任分担、互惠原则 7. 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得少于( )小时。 A.2 B.1.5 C.1 D.3

8. 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园社会教育机构在( )创立 A. 武昌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9.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属于( )领域。 A.社会 B.语言 C.科学 D.艺术 10. 以孤篇享誉全唐的诗人是。 A:陈子昂 B:杜甫 C:张若虚 D:李白 11. 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12. 在儿童的游戏中,“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等各种游戏属于( ) A.移情训练 B.角色扮演 C.模拟活动 D.玩耍活动 13. 幼儿充足的午睡时间一般为( ) A.1-2小时间 B.2-2.5小时 C.11-12小时 D. 2-3小时 14. 对幼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及组织实施等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的内容 A.《幼儿园管理》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D.《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5. 环境的( )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A.相容性 B.界限性 C.转换性 D.相互性 16. 学前教育学的创始人是哪位教育家? (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福禄贝尔 17. 下列属于电脑显示器性能指标的是。 A:速度

幼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保教知识与能力》 1、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首先是指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也包括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和状况。 (2)发展性原则。幼儿心理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研究幼儿心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观点。一方面要注意那些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品质,注意这些特点和品质的发展过程;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研究过程 (3)教育性原则。研究工作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研究过程的影响必须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和幼儿接触时的语言、态度,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 2、简述幼儿园常识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1)丰富幼儿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 (2)培养幼儿对认识自然、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智力。 (4)形成对待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3、简述《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答:(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 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 力; (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 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 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 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 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 力; (6)在走、跑、跳、钻、 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 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4、简述幼儿中暑时应如何 处理。 答:夏季天气过于炎热,或 曝光长时间照射幼儿头部,可致 幼儿中暑,出现头晕、耳鸣、眼 花、口渴,甚至昏迷等症状。处 理办法如下: 第一,将幼儿移至阴凉、 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 休息。 第二,用凉毛巾冷敷头部, 用电扇或扇子扇风,助其散热。 第三,给病儿人丹、十滴 水。 第四,给病儿喝一些清凉 解暑的饮料。 5、幼儿教师应如何这前儿 童2眼的保健? 答:(1)教育学前儿童养 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为学前 儿童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 的读物和教具。(3)定期给学前 儿童测查视力。(4)教育学前儿 童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5)照 顾视力差的学前儿童。(6)培养 和发展学前獐的辨色力。 6、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 发育的后天因素。 答:(1)营养。合理而充 足的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 的物质基础。(2)疾病。疾病对 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疾病可以 干扰正常的新陈代谢,影响儿童 的正常生长发育。(3)体育锻炼 和劳动。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身 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 (4)生活制度。有规律、有节 奏的生活,可以保证儿童进行足 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和劳 动,定时进餐和充足的睡眠,有 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5) 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或过量,对 生长发育有不良的影响,因此, 对儿童用药应小心谨慎。(6)季 节和气候。一般来说,儿童在春 季身高增长最快,在秋季体重增 长最快。(7)社会因素。社会因 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 合性的,如贫困、食物缺乏、文 化落后、疾病流行、居住拥挤、 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等都严重 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育。 7、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试行)》中对于科学教育 的目标。 答:(1)有好奇心,能发 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 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 和解决问题。(3)理解生活中的 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 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4) 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当 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 交流;(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 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8、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 些素质。 答:我国《幼儿园工作规 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 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 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 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