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李愿归盘谷序》赏析

《送李愿归盘谷序》赏析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解题】



韩愈从贞元二年(786)18岁到京师求仕,直到贞元十八年(802)34岁,才被授以四门博士。在这十几年中,仕途一直不顺利。他四次参加考试,直到贞元八年,才登进士第;但以后连续三次参加吏部博学宏词考试,均未中选,因此没有授予官职。他求仕心切,于贞元十一年春,连续三次上书宰相,要求仕进,均被置之不理。不得已先后在汴州、徐州幕府中任职,郁郁不得志。到了贞元十七年(801)又赴京师求仕。韩愈求仕,不只是为了求得衣食,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救世的志愿。他在《与卫中行书》中说:“仆之心或不为此(指饮食衣服)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志耳。”这篇《送李愿归盘谷序》就是他在贞元十七年33岁时又到京师后写的。当时,他求官未遂,心情郁闷,满腹牢骚。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流露出了不遇之叹,不平之鸣。



李愿,当时住在盘谷的一位隐者,生平不详。盘谷,在今河南省济源县北。序,指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帙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以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的也都叫赠序,如本文。



【注评】



太行(háng)之阳有盘谷, 太行: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南、河北平原之间。阳:山的南面。○交代盘谷的地理位置。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xiǎn)少。 甘:甜。鲜:少。○说明盘谷环境幽美。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有人,代词。谓:通

“为”,因为。其:指盘谷,代词。环:屈曲环绕。两山之间:即山谷。曰:名叫。○解释命名原因之一:依谷中地势解释“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是:这个,代词。宅幽:位置幽僻。宅,位置。势阻:地势险阴。之:助词,不译。所盘旋:代词“所”与动词“盘旋”组成名词性所字词组,可译“所流连的地方”。盘旋,流连,逗留。○解释命名原因之二:就隐者之所盘旋解释“盘”。虽举两种说法,实际侧重后说,以启下文。友人李愿居之。○点明主人。



第一自然段为文章第一部分,交代李愿所居盘谷的位置、环境和命名原因。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之:助词,用在主谓句之中,变主谓句为词组,作主语。者:的情况,代词。○总起。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利泽:利益、恩泽。昭:显著。○此段写得志的大丈夫。先说功成名就。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坐于庙朝:指在朝廷做官,参与国家大事。古代聘享、命官、议事常在宗庙进行,与朝廷出政并重,所以庙朝并举。进退:指任免、升降。佐:辅佐。出令:发布政令、国家文告。○在朝发号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máo),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奔驰。 树旗旄:树起饰有旄牛尾的旗帜,指大官僚出行的仪仗。旄,旗的一种,用旄牛尾系于旗竿上以为装饰。罗弓矢:陈设弓箭。罗,罗列。武夫:指士卒。呵:喝道。供给之人:指服侍的仆役。○在外显威风。 喜有赏,怒有刑。 ○凭喜怒刑赏。 才畯(jùn)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才畯:才能出众的人。畯,通“俊”。道古今:说古论今。誉盛德:颂扬(他的)大德。誉,赞美。烦:烦躁,厌烦。○听门客称颂。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pián)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jū),翳(yì)长袖。 曲眉:弯曲的眉毛。丰颊:丰满的面颊。清声:清脆的声音。便体:轻盈的体态。秀外:秀丽的外貌。惠中:聪慧的内心。惠,通“慧”。飘轻裾,翳长袖:(起舞时)轻薄的衣襟飘飘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裾,衣襟。翳,遮掩。这几句写家妓。家妓是古代豪门贵族家中的歌舞女伎。○看家妓歌舞。 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粉白黛绿者: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亲。粉白,用粉把脸搽白。黛绿,用黛把眉画成青绿色。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者,指代姬妾。列屋:在排列的房屋中。闲居:清闲地住着。妒宠:妒忌别的姬妾得宠。负恃:自负仗恃(自己的美貌)。争妍:争着比

美。妍,美丽。取怜:求取怜爱。○养众多姬妾。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遇知:宠遇赏识。于:被,介词。用力于当世:掌握了当代的权力。所为:所作所为。○铺写“遇知于天子”的大丈夫的威仪和荒淫。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恶此:讨厌这些。幸而致:侥幸得到。幸,侥幸。致,得到。○不愿为此种“大丈夫”,而说“是有命焉”,妙。



第二自然段铺写高官权臣的显赫声威和穷奢极欲。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zhuó)清泉以自洁。 穷居:在荒僻之地居住。野处:在山野之地居住。处,居住。濯清泉:用清泉洗涤。濯,洗涤。○此段写不得志的大丈夫,即隐居之士。先写居处之幽。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采于山:从山上采的水果。茹:食。○再写饮食之便。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起居:作息。无时:没有定时。惟适之安:只求安于舒适的环境,这是动词宾语前置。○再写起居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 与其……孰若……:固定格式,表示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前者不如后者,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有誉于前:当面受到称赞。无毁于其后:背后不受毁谤。于,在,介词。其,代词,指自己。有乐于身:身体受到享乐。无忧于心:心中没有忧虑。○再写无毁无忧之乐。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 车服不维:不受官职约束。车服,车辆和服饰。古代以车服标志官阶高低,这里借以指官职。维,约束。刀锯不加:不受刑罚惩处。刀锯,杀人的刑具,此指刑罚。○再写刑赏不相及。 理乱不知,黜(chù)陟(zhì)不闻。 理乱:治乱,指朝政。“理”是“治”的代用字,是为了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讳。黜:贬官。陟:升官。○再写朝政不关心。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不遇于时:不被时代赏识,指不被任用。遇,遇合,赏识。于,被,介词。时,时代。○铺写“不遇于时”的大丈夫的隐居生活。 我则行之。 ○结出本文旨意,并与上段“不可幸而致”相照应。



第三自然段铺写隐居之士的洁身自好和无毁无忧。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公卿:指达官显贵。奔走于形势之途: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形势,意指权势。○此段写趋炎附势的钻营之徒。 足将进而趑趄(zījū),口将言而嗫嚅(nièrú), 趑趄:欲前不前的样子。嗫嚅:欲言不言的样子。○先写他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的态度。处秽污而不羞,秽污:指卑贱的地位。○再写他处于卑贱地位而不知羞耻。

触刑辟而诛戮, 辟:法。○再写他仗势胡作非为,如触犯刑法就要被杀。 侥幸于万一, 指获得权势的机会极少。 老死而后止者, 止:罢休。○再写他尽管得到权势的机会极少,但他至死方休。 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不肖:不贤,不好。○以问作结,语含讥讽。



第四自然段铺写钻营之徒的趋炎附势,行为卑劣可鄙。



以上三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借李愿之口描写了三种人:高官权臣、隐居之士和钻营之徒。在描写中寓有褒贬,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昌黎:韩氏的郡望。郡望,就是郡中的名门望族。唐代重世族,所以作者标郡望。壮之:以之为壮,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以“壮之”二字肯定,说明“愿之言”合作者之意。 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 维:句首语气词,无义。子:您。宫:房屋。○“中”“宫”押韵。 盘之土,可以稼; 稼:种庄稼。○照应一段的“土肥”。“土”“稼”古音同韵,属鱼部,故可相押。 盘之泉,可灌可沿; 沿:指沿泉散步。○照应一段“泉甘”。“泉”“沿”押韵。 盘之阻,谁争子所? 阻:险阻。所:住所。○照应一段“势阻”。“阻”“所”押韵。 窈而深,廓其有容; 窈而深:(盘谷)幽深曲折。窈,幽深。廓:空阔,广大。其:助词,无义。有容:有很大容量。○“深”,古音侵部;“容”,古音东部,侵东通韵。 缭而曲,如往而复。 缭:缭绕,指回环曲折。如往而复:好像往前走却又绕回来了。○以上二句具体写“盘之阻”。从“盘之中”至此,极写盘谷是隐居圣地。“曲”“复”押韵。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兮:语气词,用于诗赋中,相当现在的“啊”。且:并且,连词。无央:无穷无尽。○提“乐”字,承上启下。 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远迹:足迹远离。遁藏:遁逃躲藏。呵禁:呵斥禁止。不祥:不祥之物,指虎豹蛟龙、魑魅魍魉之类。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寿而康:长寿而安康。奚所望:还有什么奢望?奚,什么,疑问代词。望,旧有平(wáng)、去(wàng)两读,这里要读wáng以押韵。○以上写隐居之乐。 膏吾车兮秣(mò)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cháng yāng)。” 膏吾车:给我的车轴加上润滑油。膏,油脂,这里作动词用,加上油脂。秣吾马:用饲料喂饱我的马。徜徉:徘徊游荡。○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夹、藏、祥、康、望(wáng)、徉”押韵。



第四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以歌词极写盘谷之美和隐居之乐,

并表达向往之情。



【译文】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一种情况是:)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



(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



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

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简析】



这篇序文,既是赠友之作,又是抒怀之篇。它巧妙地揭露了官场的丑恶,倾吐了内心的不快,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练的笔墨叙写了盘谷之美及得名的由来。第二部分借李愿之口,用两宾夹一主的手法写三种人的作为和生活:一种是高官权臣,声势显赫,穷奢极欲;一种是隐居之士,洁身自好,无毁无忧;一种是钻营之徒,趋炎附势,行为可鄙。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看似叙述李愿言论,实含作者强烈感情。第三部分,先用“壮之”赞美李愿的话,表明“愿之言”即“愈之意”;再以“歌”词极言盘谷之美、隐居之乐和向往之情。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文章虽以引用李愿的话作为文章的主体,但在引用中运用了对照的手法,既有高官权臣与钻营之徒的对照,又有隐居之士与这两种人的对照,造成强烈的反差,因而对照中寓有褒贬,含有爱憎,这样就委婉地表达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这篇文章是散文,却有辞赋的特点:第一部分是散体,第二部分用了铺叙手法和排偶句式,第三部分则是韵语;但全文又贯串着散文的章法和气势。



苏轼曾经说过:“余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平生欲效此作,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引自《韩昌黎全集》世界书局1935年版)虽然有些偏颇,但也可见此文感人之深。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穷,本义是“阻塞不通”,引申为“荒远偏僻”,如本文:“穷居而野处。”又如成语“穷乡僻壤”。再引申为“到尽头”,如《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再引申为“穷尽、完结”,如《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如成语“无穷无尽”。



穷,在古汉语中常指仕途坎坷不得志,与“得志、显贵”的“达”相对。如《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申为“处境困难”,如《论语·卫灵公》:“君子亦有穷乎?”



注意:在古代,特别是上古,“穷”和“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穷”指不得志、不显贵,“贫”指缺少衣食钱财。“穷”的反义词是“达”,“贫”的反义词是“富”。如《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这里“穷达”并举,“贫富”对举,可见“穷”与“贫”的意义是不同的。







处,本义是“停止、停留”,如韩愈《答李翊书》:“处若忘,行若遗。”引申为“居住”,如本文:“穷居而野处”。再引申为“处于”,如本文

:“处秽污而不羞”。再引申为“居住的地方、处所”,作名词,读chù。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处,还有“处理,安排”的意思,如《赤壁之战》:“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烦,据《说文》,本义是“热头痛也”。引申为“烦躁、烦闷”,如本文:“入耳而不烦”。又如《史记·仓公传》:“病使人烦懑,食不下。”再引申为“烦劳”,如《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再引申为“烦扰”,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猥不敢相烦。”再引申为“麻烦”,如《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再引申为“烦琐”,如《淮南子·主术训》:“法省而不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