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概念的理解: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并不意味着原子不能再分。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共同体现,单个的分子无法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体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注意:固体物质中的分子不能自由运动,但是在原地振动,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自由运动。

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列如:无论什么地方的水都能解渴,但是油不能解渴。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二、分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三、原子:

1、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叫原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宏观现象是指分子、原子、离子等大量粒子的集合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微观现象是指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杯水无色无味,当你加入少量的蔗糖用玻璃棒搅拌,会发现固体蔗糖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而“水”变得有甜味了这种用自己的眼睛、舌头能观察、感触的现象叫宏观现象。

而蔗糖又是由许许多多的很小很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粒子”——蔗糖分子构成,由于水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全部消失,这种不能

被我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出来的现象叫微观现象。

1、王安石有一首《咏梅》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请说出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并设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化学知识。(包括实验名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答案: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名称:品红在水中扩散。

操作步骤:1、在50ml的烧杯中放入25ml的水

2、烧杯静置,取3/1钥匙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开始品红周围的水变红,不久品红逐渐扩散,最后烧杯内的水完全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的不同点是:------------------------

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或原子总数不同。

2、都含有氧原子。

3、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D )

A:O4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1个O4分子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4、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个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3万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材料一说明:分子很小。

(2)材料二说明:分子运动速度、分子间的空隙与能量有关。

5、小明见邻家的5岁小孩在西红柿上挖个洞,用勺子搅了半天,突然哭了起来,小明问“怎么哭了”小孩回答说:“你们说西红柿里含有维生素,可我怎么也找不到。请你用所学知识给小明一个合理的解释:

答:维生素以分子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或结合于植物组织中,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6、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图中的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玻璃杯中的糖块消失了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分子间有间隔。

(3)再加入足量的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蔗糖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不能再溶解蔗糖。

7、氧化汞受热的变化图图中大圆表示汞原子,小圆表示氧原子。

(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2)物质汞和氧气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答: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

(3)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2、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对且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3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3种粒子构成的,如普通的氢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又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此可见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三、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认识

(1)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的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原子,最外层不超过2个)。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相对稳定结构(8个,第一层是2个)的,该元素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可决定元素的类别、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正、负化合价等性质。

四、离子

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

的原子叫阴离子。

1、离子符号的意义:

2Mg2+:前面的2表示:两个镁离子

后面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2)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3)原子团:在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4)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五、相对原子质量的推算:

Ar=质子质量x质子数+中子质量x中子数+电子质量x电子数

碳-12质量的1/12

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略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六、常见易形成离子元素:

(1)易失去电子的元素:K、Ca、Na、Mg、Fe、Zn等。

(2)易得电子的元素:F、Cl、Br、O等。

(3)常见原子团形成的离子:

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氯酸根离子

七、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的平方。即K层(n=1)为2x1的平方=2个。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

近年中考经典题型: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都可以再分。

2、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氘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

A、1

B、2

C、3

D、4

解析:氘和氚都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故氘的核电荷

数与普通的氢原子一样,都是1.

3、元素

一、

1、元素概念: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

2、理解元素概念的标准:

(1)一类原子的标准是什么?

答: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如:氧气中的氧原子,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水中的氧原子。无论哪一种物质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为8.

(2)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答: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

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一个质子,一个中子【氘】

一个质子,两个中子【氚】

3、地壳中含量前9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4、生物细胞中前四位元素:

氧、碳、氢、氮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二、

1、元素符号的写法: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N、O、H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 a、表示氢元素b、表示一个氢原子。

3、对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还表示一种单质。

如:Fe:a、表示铁元素b、表示一个铁原子c、表示铁单质。

4、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红色区元素,汉字用“金”字旁表示。(汞除外,汞是金属,常温下是液态,由汞原子构成)

(2)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黄色区元素(除稀有气体外)汉字用“气”字头,“三点水”“石”字旁,如:氧元素、溴元素、硫元素等。

A、“气”字头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如:氢气、氧气、氮气、氯气、氟气,这几种气体都是双原子构成,还有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这几种气体都是由单原子构成即:He、Ne、Ar、Xe.

B、溴单质常温下是液态,双原子分子构成(Br2)碘单质常温下是固态由双原子分子构成(I2)

C、“石”旁元素组成是单质,常温下是固体,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如:硫、磷;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碳、硅。由于它们单质结构都很复杂,所以表示单质时用元素符号代替。如:S、P、C等。

D、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族,汉字都用“气”字头,常温下单质都是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5、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1、金属单质(铁、铜、铝)2、固态非金属单质(碳、硫、磷)3、稀有气体。

5、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6、比较法理解元素、原子、单质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种单质。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但氧气和臭氧水两种不同的单质。

(2)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但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氦原子核电荷数为2,氢分子中的两原子的核电荷数和也是2.

(3)同种化合物组成的元素相同,但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但是水和过氧化氢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近年中考经典题型: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门捷列夫

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事(C)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化学性质)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

度的改变而改变的。(间隙改变,粒子大小不变)

C、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一定比原

子大。(只能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3、某同学在家做实验:向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面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你能推测分子具有哪些性质吗?请选择其中的一点性质,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答: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

3、设计实验方案:

1、将酒精滴在玻璃片上,观察酒精的变化。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酒精不见了,这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用量筒分别量取50ml水和50ml酒精,将其混合在一起,

观察量筒内液面的变化情况知,液面的总体积小于

100ml,这证明分子间有间隙,并不断运动。

%

100⨯⨯⨯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100⨯⨯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纯度某混合物的质量4、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

(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在计算时要注意标清元素的顺序。 (4)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之比 (5)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例】多少吨的氧化亚铁(FeO )中所含铁元素质量和100t 中氧化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同? 解:设需氧化铁的质量为x 。

t 90%100160

42t 100%1007256%

1003

162562

56t 100%100165656=⨯⨯=⨯⨯⨯⨯+⨯⨯⨯=⨯+⨯

x x x

答:需氧化亚铁的质量为90t 。 【注意】列方程时所设未知数不能带有单位。

(7)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

【例】现在有一种化肥,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测得其含氮量为34.3%(杂质不含氮),求这

种化肥的纯度。

解:设该化肥的质量为100g ,该化肥的纯度为a%。

%98%%

3.34g 10080

28

%g 100%

3.34g 100%1003

16214412

14%g 100=⨯=⨯⨯⨯=⨯⨯+⨯+⨯⨯⨯

⨯a a a

答:这种化肥的纯度为98%。 【注意】

① 设这种氮肥的质量是为了使方程有化学意义。

② 纯度是百分数,不能小于0%,也不能大于100%。纯度是未知数时,表示纯度的字母后要跟上百分号。

【例】有一瓶不纯的硝酸铵(NH 4NO 3)样品,经分析其中的含氮量为37%,则所含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Cl

D. NH4HCO3

【分析】解这道题需要三个要素: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指含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这里的37%是求出的平均含氮量,是中间数。

接下来算出NH4NO3中的含氮量:35%。由于35%<37%,所以应该是最小数。

然后算出四个候选答案中每个化合物的含氮量,它是最大数,数值应该大于37%。在这里只有CO(NH2)2的含氮量为46.7%,超过了37%,成为最大值。所以最后答案应该是B。

附表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附表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 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知识结构] 分子 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 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 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构结排布规律 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 的金属原子 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 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 子分类 书写 相对定义 原子公式 质量理解 分布 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 符号意义

元素结构 周期表规律 [知识梳理] 一、分子 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 考点1 原子的构成 1.成原子的粒子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元素——宇宙大爆炸 考点4 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H: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2H:表示二个氢原子,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考点5 物质组成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 ⒈元素周期表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考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⑵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8 离子 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注:本文中加减均为上标)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定义性质联系区别1.2.3.4.5.6.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备注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 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第二节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 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概念的理解: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并不意味着原子不能再分。 2、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共同体现,单个的分子无法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体物质分子间隔最大。注意:固体物质中的分子不能自由运动,但是在原地振动,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自由运动。 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列如:无论什么地方的水都能解渴,但是油不能解渴。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二、分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分子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间有间隔 三、原子: 1、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叫原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对且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3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3种粒子构成的,如普通的氢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又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不显电性 4、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含义: 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有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一、 分子与原子 1、 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只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物理性质;②最小不是指质量、体积最小;③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变,化学性质也要变;④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⑤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还有别的粒子(原子、离子) 基本性质:①分子的体积小、质量也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最大);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结构:都由原子构成(大多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可由同种原子构成分子,如: F 2、Cl 2、Br 2、I 2、 H 2、N 2、O 2、:也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如:CO 、CO 2、H 2O 、P 2O 5等) 2、 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①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包括物理变化等;②最小不是指质量、体积最小,而是指能不能拆分;③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④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⑤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⑥化学应的实质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基本性质:①原子的体积小、质量也小;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 )氯离子( Cl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 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多 种元素) 氧化物 H 2O CuO CO 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SO 4 HNO 3 碱 NaOH Ca(OH)2 KOH 概念 盐 NaCl CuSO 4 Na 2CO 3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多种物质或多种分。)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或一种分子构成) ③单质:由同种元素成的纯净物。(一种元素、一种物质。) ④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两种或多种元素、一种物质。) ⑤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两种元素、其中之一是氧元素、一种物质。) ⑥含氧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两种或多种元素、其中之一是氧元素、一种物质。) 三、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四、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②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电子数不一定相同的原子或离子;③物质由元素组成)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a 、书写方法: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b 、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4种描述方法(以水为例) 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③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有2种描述方法(以汞、食盐为例): 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食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②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一种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NaCl CuSO 4 Na 2CO 3 3、原子的结构 中子(不带电荷) a 、 原子 原子核(正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b 、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c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e 、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f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 a 、定义式: x b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5、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A 、不同种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B 、元素之最:地壳:O 、Si 、Al 、Fe 细胞:O 、 C 、H 、N C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1)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区别: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数量的含义。 (3)使用领域: 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习惯上说组成),如: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原子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习惯上说构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 (4)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液态固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一物质的形成与微粒、元素 一、物质与微粒、元素的关系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二、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三、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Cl-、OH-、SO42-等),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Na+),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Cl-)。 2、形成过程: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常见的原子团:OH-、NO3-、SO42-、CO32-、NH4+ 5、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以钠和氯为例)

粒子种类原子 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结构示意图 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Na+Cl- 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性电中性带正电带负电 联系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D ) A、铜 B、氧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选项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 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OH-和H+结合成水分子 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 4.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乙、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此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B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C、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7.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从此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B ) A、氢气和氯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是最小粒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裂成原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除外) 1、原子不显电性。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

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原子整体不带电。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原子离子 定义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不带电带电荷 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联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 阴离子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2)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不带单位。 (3)定义计算: Ar(某原子) = 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 1 原子) C 个 m(1 个原子) m(1 12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知识点整理 题1分子和原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x>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 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构成的描述:①x>分子由x>原子和x>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x>分子由几个x>原子和几个x>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氩气。 4、分子与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Matter, as we know it, is made up of atoms, which in turn are made up of protons, neutrons, and electrons. These tiny particle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However, the true mystery lies in how these particl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the diverse array of substances we see around us. The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of matter is a vast and complex field that encompasses various branches of science, such as chemistry, physics, and biology. 对于我们所熟知的物质而言,它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基本构成要素。然而,真正的奥秘在于这些粒子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我们周围看到的各种物质。物质构成的研究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个科学分支。 Chemistry delves into the composition of matter at the molecular and atomic levels, focusing on the chemical bonds that hold atoms together to form compounds. By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se bonds, chemists can predict the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and even engineer new materials with specific properties. This

江苏初中化学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最新大全

江苏初中化学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最新大全 初中化学的显著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江苏初中化学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江苏初中化学知识点最新,欢迎查阅 江苏初中化学知识点 物质构成的奥秘 1.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 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 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 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合价 a. 写法及意义: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 ①写法: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 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③计算: a.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讲学) 课标定位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性质 知识在线 1.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5.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1、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大量的水聚集而成的。 【答案】原子;分子 【解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水、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图中的信息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信息可知:一滴水本身就很小,但其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从而说明了水分子很小。知识点二、分子的概念 知识在线 水蒸发时,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水电解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分子,水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再保持。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易错警示 (1)“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2)“最小”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拓展延伸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前提是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分子外,还有原子、离子(以后学)等。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提高培优)

一、选择题 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 A.Al3+B.13Al3+C.13Al-D.Al13-D 解析:D 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说明该稳定铝原子簇 Al。 带1个单位负电荷,微粒符号可以表示为- 13 故选:D。 2.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①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②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③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D 解析:D ①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硫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说法正确; ②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而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即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氧原子质量的2倍,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说法正确; ③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电子数也等于核内中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说法正确; ④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故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故二氧化硫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冋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冋。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是原子。 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 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 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 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 1. 宏观角度: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 10-26kg.现有27g 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 A .5.02× 1025 B .6.02×1023 C .6.02×1026 D .5.02× 1022B 解析:B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碳的相对原子质 量是1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设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x ,-261.99312=27×10kg x ,27g 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为:-323-262710kg 6.021027 1.99310kg 12 ⨯≈⨯⨯⨯ ,故选B 。 2.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①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②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③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D 解析:D ①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硫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说法正确; ②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而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即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氧原子质量的2倍,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说法正确; ③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电子数也等于核内中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说法正确; ④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故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故二氧化硫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说法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