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过读书领悟真谛、提升境界

通过读书领悟真谛、提升境界

通过读书领悟真谛、提升境界

读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成为热爱读书、勤于思考的典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读书,将读书学习看作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要求以读书学习来推动我们事业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多读书,修政德》的文章中指出:“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认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读书问题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各类书籍,从读书中吸收营养、汲取智慧,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好学才能上进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读书有用论”。他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4年2月7日,他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首要爱好是读书。习近平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读书的多种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知青时代的习近平,始终坚持“读书有用论”,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素养,让纯真的心性延续,可以与智者交谈。他在那样艰

苦的条件下仍勤奋读书、以书为伴,甚至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利用“农闲”和各种机会坚持读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老三届”插队知青何毅亭说:“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学习,这是同他接触过的人都熟知的。当年到陕北插队,他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陕北七年,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当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任干部的刘明升回忆道:“近平有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懂得的事情特别多,是个有文化的人。”

读书可以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曾指出:“人的追求是否高远、人品是否贤达、处事是否得体,应该说与是否‘曾读数行书’密切相关。”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习近平靠读书滋养浩然之气。他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从梁家河的七年窑洞生活边劳作边读书生涯到清华大学的课堂读书,从基层工作时的读书积累到治国理政时极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形成,习近平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习近平自担任总书记以来,尽管政务繁忙,但是“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领悟真谛、实现自我超越。2003年7月,习近平曾倡导领导干部学习理论要有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实现自我超越。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成为勤奋学

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读书的这三种境界。他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既要“苦学”也要“善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选择读好书。在“苦学”的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善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近年来,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多本经典著作,内容丰富多彩。这不仅是他个人读书生活的折射,也为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来源。他的主要阅读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以及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早在20世纪70年代,习近平就反复阅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另外,他读的书还包括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战争论》《罗斯福见闻秘录》《太平洋战争:岛屿战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