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回顾,着重分析了他们关于教育的本质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重要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在我国的继承发展和对现实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虽然没有直接写过教育理论方面的专著,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探寻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及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革命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他们总是把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对许多重大的、带有根本性的教育理论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他们的教育思想使人类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更加科学的武器,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谱写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指南。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与作用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根据这一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制约,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并反过来对社会起着某种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也决定了考察一定时期的教育,一定要把它置于这一一定的历史当中。当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时,教育也就具有了阶级性,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剥削阶级把教育变成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工具,利用教育来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马克思、恩格斯以雄辩的事实,揭露了资本主义教育的资产阶级特性。恩格斯在1844—1845年写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中,论述了产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揭示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实施教育的虚伪性及其阶级实质,尖锐指出,英国工人阶级所受的教育极其可怜,统治阶级控制了一切知识的来源,他们向工人灌输的只是宗教的狂热和偏

见,根本谈不上智力的、精神的及道德的教育。鉴于此,马克思、恩格斯号召消除教育的资

产阶级性质。他们在驳斥资产阶级否定教育的阶级性这一反动论调时指出:“而你们的教育

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 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 不也是由社会

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 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影响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

以往的教育理论大多用唯心主义观点来解释教育的本质,因而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第一次科学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为人

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

(二)关于教育的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又具有反作用,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总是把教育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通过教育

来灌输本阶级的思想,培养本阶级所需要的人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巩固

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愿意也害怕劳动人民受教育。“资产者唯恐其灭亡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

数人来说不过是把人训练成机器罢了。”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向人民进行的教育,也是为

了自身的利益,只是把人训练成会说话的工具,以便工人们创造更大的利润,这种教育充其量

只能叫训练、异化,它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人的全面发展,导致了人的发展的片面和扭曲。马克思、恩格斯进而把教育同劳苦大众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强调教育在消灭阶级、消

灭剥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强调教育对工人阶级的彻底解

放和建设共产主义的重要意义,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

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可见,教育在阶级斗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给我们遗留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给我们遗留了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作风,尤其是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他们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中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感情,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对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马克思作了高度的评价,1866年2月20日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 恩格斯已成为马克思一家躲避生活风雨的港湾,马克思一到这个港湾,就显得安静和快乐多了。1855年4月,马克思最喜爱的儿子埃德加尔病逝,这给马克思沉重的打击,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倾诉了无限悲痛的心情:“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的比自己都重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这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告诉我们: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 纵观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一、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弥合矛盾的根本思想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战友,绝非那些为一时意气和庸

【课外阅读】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教育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教育思想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必须实现与实践的结合,这在今天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如果我们把系统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称为理论教育,把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称为实践教育,那么,这两种教育形式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实践教育的高度重视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等重要文件,先后提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强国必先强教,对于我国教育目前“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现实,中央是十分清楚的。2008年,在国务院的主持下,中央开始制定新世纪的第一份教育发展纲要,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于2010年5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纲要》指出,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在这个现状中,无论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还是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创业能力不强,都根源于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片面地强调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 针对这些问题,《纲要》对于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安排,把实践教育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纲要》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践教育的具体措施,《纲要》也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设想,例如:“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位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在教师教育活动中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等。而且,在实践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纲要》也提出:“加强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回顾,着重分析了他们关于教育的本质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重要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在我国的继承发展和对现实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虽然没有直接写过教育理论方面的专著,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探寻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及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革命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他们总是把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对许多重大的、带有根本性的教育理论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他们的教育思想使人类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更加科学的武器,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谱写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指南。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与作用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根据这一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制约,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并反过来对社会起着某种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也决定了考察一定时期的教育,一定要把它置于这一一定的历史当中。当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时,教育也就具有了阶级性,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剥削阶级把教育变成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工具,利用教育来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马克思、恩格斯以雄辩的事实,揭露了资本主义教育的资产阶级特性。恩格斯在1844—1845年写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中,论述了产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揭示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实施教育的虚伪性及其阶级实质,尖锐指出,英国工人阶级所受的教育极其可怜,统治阶级控制了一切知识的来源,他们向工人灌输的只是宗教的狂热和偏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个人勇于革命实践和勤于理论探索的结晶,同时与他们的家庭和接受的教育也不可分。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深刻的转变过程,这就是在哲学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在政治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主体条件 马克思的个体特征 一、马克思的家庭、教育与爱情 (一)家庭。 (二)教育 1、中学教育。1830—1835年,特利尔中学 特利尔中学毕业证书 中学毕业论文 2、波恩大学教育。1835年10月——1836年6月 (1)学习; (2)参加同乡会,骑马、酗酒、决斗。父亲的责备 (3)参加青年作家协会,写诗。父亲的担忧 3、柏林大学教育。1836年10月?a?a1841春: (1)以诗寄情。马克思的情诗; 父亲的担忧 (2)刻苦学习,获得柏林大学毕业证书 (3)参加博士俱乐部,成为明星。 赫斯对马克思的推崇 (4)撰写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证书. 附录:父亲对儿子的责备: 散漫的生活方式; 对家人和亲人的不关心; 对女友的责任感不强; 偏离法学专业的泛化的学习; 过于铺张的消费。 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 1820年11月28日生于莱茵省巴门市。 恩格斯与马克思比较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941.3) 列宁:“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 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 撰写博士论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早获得博士学位,以便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自由。马克思借探讨亚里士多德以后希腊哲学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德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希腊化时期“自我意识哲学”的当代意义就在于表明了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马克思通过肯定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学说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的意义,因为“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理论前沿 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的理论创建之初就有了如何用自己的科学理论去宣传、教导广大的工人群众的迫切现实问题。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的概念,但他们却对如何宣传马克恩主义,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理论如何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问题作了重要的论述,并从哲学意义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了原则上的重要阐述。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充分重视科学理论对人民群众的巨大指导作用,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2〕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具体的、零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最基本、最一般规律和原则的抽象和总结。因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论述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们有关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之中。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3〕而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就表现为方法,所以马克思主义本身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因 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从而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当然,在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时,我们还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区别开来。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这两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构成。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主要内容的。这表明我们在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立场;同时要联系社会历史与现实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树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做到唯物史观与辩证方法的统一。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也不断获得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形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成发展和宣传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性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丁国浩 (上海大学社科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虽然马克思恩格斯 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的相关概念,但他们却对如何正确对待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如何武装人民、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并从哲学意义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作了重要阐述,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思想,认真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5—0005—02 [收稿日期]2012—09—30 [基金项目]上海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平台”;2010年度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丁国浩(1980—),男,广东梅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2012年第5期理论观察N o.5,2012(总第77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7 5——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5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第15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对裴斯泰洛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批判继承的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希特 D.杜威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教育批判继承裴斯泰洛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 B.资本主义制度 C.阶级的产生 D.社会分工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3.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 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 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答案】B 【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句话表明人与人的之间的差距主要不是由遗传造成的,而是由分工造成的。这说明遗传并不最终决定人的发展,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心理模仿 B.人的理智 C.生物本能 D.生产劳动 【答案】D 【解析】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该观点被苏联和我国教育学者广泛接受。A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的是心理起源说;B项,没有这种观点;C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的本能的是生物起源说。 二、简答题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教育思想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教育思想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其教育思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借助于他们所创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考虑,科学地论述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思想。它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正确地进行教育方面的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实践纲领和远大的目标。 一、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基于对近代科学技术、近代大工业生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给社会生活、教育和人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新情况的思考和研究,也是他们珍惜前人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遗产。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作用,论述通过教育培养新人等方面;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无论是才能或天才,由于它们首先是单纯的禀赋,它们就应当依照一般通用的方法来加以完善”;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分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关于普及国民义务教育等方面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批判继承。他们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的批判表示赞赏,同时也指出了空想要从人性论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教育中的各种弊端只是由于它不符合人性或者是所谓的人的理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教育的资产阶级本质,为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教育弊端指明了方向。二、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教育无疑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生产既为人类社会自身的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又要求人类自身通过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

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故事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故事读后感 《高山和大海》读书笔记 阅读思考 1、高山和大海的寓意。 2、讲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些故事。 3从中受到什么启示?你有好朋友吗?关系怎样? 今天我读了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书《五一班的备忘录》中的<高山和大海>。在人类生活中,高山和大海似乎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好比人类社会的高山和大海,百年千年,世世代代,永远傍依在一起,思索、活动,以那自身辉煌的光彩,照亮了大千世界,芸芸万物。 革命导师列宁这样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本身也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深厚友谊的概括。

恩格斯的父亲是个商业资本家,他要求恩格斯继承他的事业,可恩格斯对商业资本家的剥削行为十分憎恶,决心永不经商。马克思的家庭经济条件又极其贫困,生活毫无着落,这使他从事的革命理论的研究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为了使马克思不中断科学巨著《资本论》的写作,恩格斯违心地接受了父亲的要求,来到曼彻斯特的营业所经商,在经济上给了马克思无私的援助。 当马克思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反杜林论》时,马克思也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编写有关部分。他们就是这样用无私和牺牲精神培植友谊的。 坦率的争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外貌、性格、气质、感情上都有所不同,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时常有争论。有一次,为了阿尔比教派的问题争论了好几天。为了取得一致的意见,他们每次见面后,都要先冷静地仔细地思考争论的问题。争论时态度严肃,又互相尊重。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比交换意见更重大。 1881年马克思的夫人燕妮突然患癌逝世,1883年他的大女儿突然有去世,马克思内心的痛苦无法抑制,本来病弱的身体完全垮了,那些日子,恩格斯总是天天来看望马克思,并请伦敦最有名的医生为他会诊。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教育思想

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其教育思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借助于他们所创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考虑,科学地论述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思想。它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正确地进行教育方面的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实践纲领和远大的目标。 一、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基于对近代科学技术、近代大工业生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给社会生活、教育和人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新情况的思考和研究,也是他们珍惜前人有关教育方面的理论遗产。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作用,论述通过教育培养新人等方面;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无论是才能或天才,由于它们首先是单纯的禀赋,它们就应当依照一般通用的方法来加以完善”;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分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关于普及国民义务教育等方面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批判继承。他们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的批判表示赞赏,同时也指出了空想要从人性论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教育中的各种弊端只是由于它不符合人性或者是所谓的人的理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教育的资产阶级本质,为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教育弊端指明了方向。 二、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教育无疑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生产既为人类社会自身的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又要求人类自身通过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所以从根本上讲人的形成与发展,人类教育的发展和演进,都与人类生产相关联。 教育是由社会、社会关系所制约,并要求其为社会服务,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教育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而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反映这种关系的教育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强调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但他们又认为教育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育对社会关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他们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只是强调改变资本主义教育的性质,使教育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因此他们重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争取教育权利的斗争,并对工人运动给予高度评价。 三、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不同生产力水平为教育提供不同的物质基础,也对教育提供了不同的要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推动了教育的内容,科学技术和各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教育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等等都与教育有关。教育是生产、再生产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马克思与恩格斯伟大友谊的密码 众多的古今中外的故事告诉我们,慎交友,交好友,朋友会让你得益终身,朋友会成为你事业的扶手,朋友会让你实现奋斗目标,青史传芳;不慎交友,会使你走向深渊、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革命导师列宁这样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 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 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伟大友谊的密码。 一、相遇 11842年11月,恩格斯前往他父亲开办在曼彻斯特的营业所,路过科伦,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会见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次会面,由于马克思在接见恩格斯时,显得过分的矜持与冷淡,招致了血气方刚的恩格斯的不满。当恩格斯离开编辑部走到街上的时候,不由折断了父亲作为礼物刚刚送给他的那根华贵的手杖。 2、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回家,路过巴黎时第二次会见马克思,并在马克思家里住了10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知 1、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 2

3、分开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三、彼此精神和物质上的相助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当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就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铸造了一段不朽的友谊。 四、伟大友谊的考验 1863年1月7日,恩格斯的爱妻玛丽不幸去逝,怀着沉痛心情,他从英国的曼彻斯特向伦敦的马克思去信报告了这一噩耗。然而,此时的马克思正处于生活极度困顿与绝望之中:“家里没有煤和食品,女儿小燕妮卧病在床”,“母亲一身是病,过得很痛苦”,家里“还呆着房东打发来的评价员”(有权处理因欠债而查封财产的政府官员),并且为家庭生活的极度困窘还和妻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在此极端恶劣的情绪氛围中,马克思给恩格斯的回信,除了简单的对玛丽去逝表示“意外”和“震惊”外,主要内容是埋怨自己命运不幸,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生活的困苦和所遭受的折磨。整个信中没有对死者的怀念和哀伤,也没有对恩格斯表示真诚的关心和安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教育思想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教育思想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当前对农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要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必须对其进行教育,明确了国家在农民教育中应处于主导地位,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和政治教育方式教育农民,改变农民落后的小农意识,实现农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标签:农民教育;小农阶级;小农意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和文章来论述农民教育的思想,但在《法德农民问题》、《法兰西内战》等众多著作中,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过程中,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对许多农民教育方面的问题做了科学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的开创者,其农民教育思想使无产阶级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掌握了更为科学的思想武器,开启了农民教育的新局面,一百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教育思想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指导意义,成为了无产阶级教育农民的重要指南。 一、对农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农民被称为小农或者小农阶级。最初他们并不是很重视小农阶级,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向前推进和系列民主革命斗争的开展,他们渐渐改变了原来的看法,逐步认识到了农民的重要性,恩格斯指出:“小农阶级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重要影响因素。”[1]同时他们也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和后备军。但是农民自身的特性带来的两重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对其进行教育,才能真正使他们成为无产阶级可依靠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方面由于农民处于所有阶级之下,是遭受剥削压迫最严重的阶级,官吏、城市贵族等阶级对其的压迫和剥削,使本就贫苦的农民更加贫穷,大量农民处于破产状态,徭役经济和农奴制的残存使农民具备了深厚的革命根基和源泉,但农民的革命性不会主动爆发出来,正如列宁后来所指出的,农民的革命性是潜藏在他们内部的。这就决定了只有通过对农民进行教育,才能激发出农民的革命性,因此恩格斯指出:“一旦运动全面展开,农民阶级会一个跟着一个参加进来。”[2]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具备小资产阶级性以及业主倾向与无产阶级倾向的对抗性,使得农民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恩格斯说:“农民从不会采取一个独立阶级的立场。”[3]这也决定了不对农民进行教育,就会增加其倒向资产阶级的可能性。只有通过对农民进行教育,才能紧密团结他们,实现农民与无产阶级的联合,并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从而使农民潜在的革命性转化为现实的革命力量,因此恩格斯指出:“城市无产阶级成为现代一切民主运动的核心……尤其是农民,总是跟在他们后面。”[4] 二、辩证地分析教育对象

马克思的成长经历及与恩格思的相遇相知

马克思的成长经历及与恩格思的相遇相知 环院111200040 李宗桦 1835年夏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中有几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我被自己的梦想牵引,还不如说是被紧跟梦想实现之后的或虚或实的利益与满足所牵引。如果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胸怀与博大,那将自己生命的全部奉献给全人类的幸福的追求上,就是超越与境界。 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去学习法律。他本来希望在这里能够认真地学习专业,谁知道,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波恩大学已经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整日追求的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马克思感到不能再在这里呆下去了。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 柏林大学在当时不仅学习气氛浓厚,而且学术方面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这使他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份,加强了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的思想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对环境的高要求实际上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如果没有锐气改变环境,那么就要自寻出路。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马克思正好借《莱茵报》来宣传革命思想,与反动政府作坚决斗争。1843年深秋,马克思被驱逐出德国,来到了法国巴黎。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1848年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 ——我很孤独,但我并不寂寞,我是徘徊在欧洲大陆上的幽灵。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而说到马克思就不得不提他的好朋友----恩格思。二人协力完成了人类史上一巨著﹐甚至乎后人都会并称二人作马恩﹐可见二人联系之紧密。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学习体会最近阅读了刘老师的博客中的一篇文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体会颇多。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这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和阶段 四、对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和重要特征的科学预测 五、马克思恩格斯将未来社会预测了六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1)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2)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3)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4)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5)国家开始消亡。(6)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内容,从中可以体会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是它的总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了天才般的预测。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一些基本原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我相信,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作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而且,我们不只是体会这一篇文章,而是应该深深体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认识,所以我们应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 1103060410 管营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2科学的分类思想 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4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5科学技术与生产动因 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8技术的异化 1 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 科学的分类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

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一系列重大的教育问题科学的进行论述,形成了一种富于创新的、具有独特意义的教育观。 1.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诞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当时的教育问题有着诸多的看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其思想上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进行赞赏,但也提出了他们对人性认识的局限性。 ②关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赞赏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并提出,在合理的社会,所有人都将在德、智、体等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并用最好的教育来发展人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④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真正从本质上揭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规律。 2.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①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与人类的生产联系在一起,既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条件也取决于生产关系,受社会生产条件的制约; ②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也有其相对稳定的内在特点。 3.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不同的物质基础,也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具体如下: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推动了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②教育的社会功能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学校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 4.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具体如下:

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1818—1883)和恩格斯(1820—18 95)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

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评价: 197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着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Samuelson Paul A)在其“当代西方最着名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经济学》中指出:“在一切科学和革命的编年史中,不可能有比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之间还要更加不平凡的友谊。” 海尔布罗纳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非凡的志同道合者、赡养者、同胞和同事”。 梅林说过:“我们谈到恩格斯, 就不能不谈马克思, 而谈到他们两人, 就不能对他们的友谊一字不提。” 列宁所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 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 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虽然无论是在家庭背景、性格和习惯特征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一差异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伟大的友谊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下,不仅将各自的聪明才能、毕生的生命交给了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且,正是在这一过程之中,结下了深厚的、人类历史上传奇式的友谊。 1855 年,马克思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十分钟爱的儿子因病去世。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到:“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影响: 1、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才华的学者,而且恩格斯的着作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刚》,《英国工人阶级状况》2、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进入经济学领域的“引路人”,而且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