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城市安全规划

3城市安全规划

3城市安全规划
3城市安全规划

第三章城市安全规划

城市是人口、建筑物、生命线网络工程密集、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区域。随着城市化造成人口急剧膨胀,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事故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挑战。随着人为因素对于城市安全影响的逐步加深,仅靠传统的空间结构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安全环境的动态发展,人们开始考虑通过城市安全规划的方法,来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从而,城市安全规划在经历了侧重对外军事防御方面、自然灾害方面、空间结构方面、防控城市犯罪方面的发展阶段之后,开始向系统整合的方向发展。

由于同学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城市规划》这门课程,因此本次课,不再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定义等进行重复。本次课的侧重点在于,让大家掌握什么是城市安全规划,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城市安全规划的现有理论和方法侧重点有哪些?以及城市安全规划的对象和要素是什么?它和我们常说的四项专项防灾规划有什么区别?它和防灾规划有哪些区别?城市安全规划的原则有哪些?城市安全规划的程序有哪些?城市安全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哪些问题?城市安全规划的实施(按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思路展开)?

古人言“谋城者谋万世之太平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古人的智慧,对城市安全规划带来了深刻启示-。

城市公共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城市安全规划是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科学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减少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和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一、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含义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是在城市规划中通过调整灾害源、防护保卫目标、应急救援力量三者的合理布局, 减小灾害的影响范围, 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响应和处理能力, 进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从于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作为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应根据城市的

实际发展做出相应调整, 具有一定的规划期限。

二、城市安全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安全规划的思想,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安全迫切需要通过安全规划的方式加以保障。

城市安全规划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体现在对外军事防御方面

2.体现在自然灾害方面

3.体现在空间结构方面

4.体现在防控城市犯罪方面

5.系统综合思想

三、城市安全规划现有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城市工业危险源的安全规划方面

城市灾害源: 地震、洪水、火灾、滑坡等自然灾害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工业场所。

2城市生命线系统和交通的安全规划方面

城市基础设施及重要机构(防护保卫目标): 以人为中心的各类建筑物、生命线, 以及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等。

3应急避难场所的设备设施选址方面

城市应急救援力量及设备:政府应急中心、消防、公安、交警、医院、防疫、环境等应急救援方面的资源。

4综合决策模型方面

四、城市安全规划的对象和内容

对于城市安全规划的对象而言,城市防灾规划针对的是自然灾害,以及由于人类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难,通常分为城市抗震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消防规划、城市人防规划等。而城市安全规划的内容要更为广泛,要涉及城市内的各种突发事件。也就是说城市安全规划的的对象,除了要以防灾规划的对象以外,还要涵盖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城市社会安全事件等。

对于城市安全规划的内容而言,城市安全规划考虑的不仅是防灾减灾的问题,还要考虑应急救援的规划为题,就是说不禁要涵盖防灾减灾规划,又要涵盖应急救援规划。

(在这里我们给同学们提一下,什么是应急救援规划,参加我们的教程154页。

五.城市安全规划与防灾专项规划有什么区别?它和防灾规划有哪些区别?

传统而言,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现代城市安全科学的观点是,我们提出了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安全规划涵盖城市安全总体规划与防灾专

项规划两个层次。

六.城市安全规划的基本原则

( 1) 容灾原则

从人类减灾的实践来看,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灾害,但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冲击,防止发生连锁复合式的灾害。因此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其实是一种容灾规划。

( 2) 系统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不仅体现在整合预防规划、响应规划和恢复规划等各个阶段的规划,而且要对现行体制中各个专业领域防灾规划进行整合。

( 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的发展除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并以不危及下代人的需要为前提。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必须从传统规划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即从人类支配环境转向人类与环境相互依赖,从集中式布局转向分散式布局,从经济成本支配决策转向以社会、环境成本支配决策。

七.城市安全规划的程序

结合教程159页进行讲解

八.城市安全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哪些问题?

(1)城市总体规划缺乏公共安全的理念。在一些不适当的地方进行城市开发

已经成为城市不安全感的一种制造者。

(2)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规划、设计带来的脆弱性,部分是因为城市基础设

施运营管理不当。

我们知道,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长期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所以城市生命线管网越来越庞大而且长期处于超高负荷运转的状态。

(3)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不足。

城市的防灾减灾规划大多是针对单一灾种和单一系统的规划,各专业防灾规划各行其是、条块分割,有的时候甚至互相矛盾。这和我们目前的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但体制的改变不是那么容易。

九.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实施

包括在城市功能区改造、扩建和新建的过程当中,公共安全规划与功能区建设规划应该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建设和实施:

第一,在现有的老城区内,需要考虑功能区的类型与分布结构,来补充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确保城市区域安全体系的合理规划和设置。

第二,在城市建设改造的过程当中,城市公共安全规划要作为城市改造的重要目标;

第三,在城市新开发区内城市建设规划应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同时论证、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和实施。当城市功能区建设规划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有矛盾的时候,要统筹考虑,进行安全性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同时利用安全计算方法,优化拟采取的各项措施,既可以满足城市功能,又可以满足城市安全。

举一个例子。从消防的角度来看,以北京为例,北京这两年建了“大鸭蛋”这种大剧院,建设了非常复杂的像中央电视台的建筑,也包括一些奥运场馆,毫无疑问要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但是按照现有建筑消防设计的规范,都没法覆盖,或者说它超出了现有消防规范可以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这个问题很显然后果就有两种,一种就是拿现有消防规范把这些建筑都枪毙掉,你不安全不能建;另外一种是用替代的办法来做,要确保这些建筑的建设能够与消防规范所要求的安全处于同一水平。显然第一种是没法做到的,因为无论是领导还是老百姓都会认为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我们需要功能性、艺术性高度融合得非常好的建筑,如何既满足安全的要求,也要满足这种建筑艺术化、功能化的要求,于是就提出来一种性能化的规划和设计。

不硬性的规定你一定要采取什么措施,但是这些综合措施的结果达到了安全需求,这就是安全性能化的规划设计。

因为规范里面所规定的措施是依赖在比较小尺寸的情况之下所开展的火灾和消防的实验来决定的。比如说再一个餐馆或者一个房间里面,有多大的面积,可燃物的荷载是多少,这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探测器,需要几个喷淋头,做一个实验就行了,把东西堆在那里在实验室里烧起来,探测器报不报警,喷淋头喷下来之后能不能把火控制住,经过了若干实验之后,世界各国认可了这样一个结果,于是就给出了一个处方式的规范(什么样的功能,多大的房间需要安什么样的探测器,需要安几个喷淋头,就照那个办就完了。)但是当建筑变得很高很大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做全尺寸的实验,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再来规定,比如说到底几个喷淋头就安全合理了,什么样的探测器就安全合理了,那这个规范就没有办法覆盖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搞火灾、搞消防的这些科技工作者,就是用这种性能化的办法。因为核心的功能是什么?就是说人员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生了火灾,我要让这里面的人有足够的时间疏散到安全地带,这就是安全第一位的准则。

让人有足够的时间疏散到安全地带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当然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因素是火起来的快慢,如果这个区域里面有2000个人,火起来的非常快,只到了3分钟这里面的人就跑不出去了,或者说烟气浓度太大,或者说火释放的热量太多,这里面就很难保证安全了。另外一个方面,就看房间里面的人往外疏散需要多长时间,大家都会了解,比如房间开的门比较多,那疏散的时间就比较短,同样想要火烧的稍微慢一点,就用阻燃的材料就比用不阻燃的材料火起来的就比较慢。要想让烟气下降的比较慢,不要更快的侵蚀到人,假定有一个排烟系统,火灾烟气冒上来就抽走了,一旦发生火灾人有足够的时间疏散到安全地带,这个就可以了。

我们举个例子,日本东京的城市安全规划基本的想法就是:第一、确保城市构造的防灾性安全;第二、提高地域防灾性能;第三、每个建筑物的耐震、耐火等防火性能提高。

采取的措施:第一、火灾蔓延阻断带的整备,包括城市计划道路的整备,防火地域的规制,沿道不蔓延化等,还设有中心防灾轴,然后主要的火灾还有一般火灾蔓延的阻断带;第二、城市街区的整备,危险街区优先整顿,不燃率达到70%以上,然后还包括了建筑物的修复;第三、避难所的整备,大规模公园的扩

充,避难所周边建筑不燃化等等。

1923年日本发生了一场非常大的地震,然后诱发了一个非常大的火灾,正是那场火灾烧死了几万人。于是后来他们就考虑,如果人到公园里面避难,为了避免火从公园外面烧进来,就是在树的下面来布设相当于消防的喷头,只不过这种喷淋是从下往上,一旦发生了事,水由下往上喷,把树都给搞湿了,这时候火就烧不过去,从而保证了在公园里面的人能够比较安全的有这样一个避难场所。所以从城市的整体安全角度来讲,东京还是考虑的比较仔细的。

十.以天津市为例,

结合本次课,第四部分城市安全规划的内容,并结合

第九部分第二点(在城市建设改造的过程当中,城市公共安全规划要作为城市改造的重要目标),

我们讲一下,城市安全规划在应急避难场所改进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

1.首先我们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防救灾设施包含哪些类型?

城市的防救灾设施主要包括避难场所、道路网络、消防机构、医疗机构、物资场所、治安机构、废弃物设施等七大类。

(1)避难场所

当发生突发性城市灾害时,需要对居民进行有组织的疏散和避难,以避难者的角度,第一阶段为寻求紧急避难场所即供居民紧急自救和交流信息的场所。第二阶段为寻求过渡避难场所即无家可归的居民中长期使用的避难场所。对于不同类型的灾害应具有不同的避难场所,如地震和火灾需要具有防火隔离带的较开阔空间,洪灾则需要坡度不宜过大的高地势空间。

(2)道路网络

道路网络在避难与救灾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其它防救灾设施的功能发挥都以道路的正常运作为基础。为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救灾者赶到突发现场,以及各类救灾物资运输到避难场所,公众安全抵达避难场所,我们要根据灾后道路实际宽度和用途将道路网络分为救灾道路和避难道路。

(3)消防机构

依据行政辖区不同可分为高层指挥机构与基层执行机构。高层指挥机构包括

市政府、消防局等;基层执行机构则包括消防支队、消防站等。

(4)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是提供灾时紧急医疗救助的机构,依据医疗技术水准可分为高层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高层医疗机构包括卫生局、防疫站、急救中心等; 基层医疗机构则包括社区医院、诊所等。

(5)物资场所

依据物资场所的功能,可分为接收场所和发放场所。

物资接收场所应以过渡型避难场所或大型仓储商作为发放场所。

物资接收场所是指接收外援物资及分派各灾区物资的场所,通常为区域性物流中心。

(6)治安机构

依据行政辖区不同,可分为高层指挥机构与基层执行机构。高层指挥机构包括市政府、公安局等。基层执行机构包括派出所、武警等。

(7)废弃物设施

依据废弃物设施的功能,可分为收集场所和处理场所,收集场所包括垃圾桶、中转站等;处理场所则包括填埋场、污水处理场等。

2.接下来我们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一下救灾单元区域

在整合各类防救灾资源的基础上,将它们的空间区位分布和服务范围所涵盖的区域综合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则形成救灾单元区域。防救灾设施根据人口规模为设置,以各类防救灾设施的分布与服务范围为研究对象,在服务设施最少, 服务范围最大的目标原则下,获得一个最佳的救灾单元区域。

关于单元区域划分

依据紧急救灾设施的区位特征及救灾所需时间,确定救灾设施的有效服务范围,其中时间一般包括通报时间、准备时间和出勤时间,用规定救灾时间扣除通报和准备时间,得到出勤时间再综合考虑灾后路况下的车速,最终确定救灾设施的有效服务范围。

关于单元设施资源

先统计出服务范围内的人口和灾害源数量,依据各类救灾设施的装备及人力配置标准,计算出该救灾设施的资源量。在既有人口数量、各类救灾设施资源

数量及区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灾害,可以合理有效地分派和调整现有救灾资源,达到及时救灾的目的。

3. 我们来看一下城市公共安全的规划探索(天津为例)

城市公共安全的规划探索_以天津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提升规划

为例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冯长安 摘要:高速铁路从诞生至今已近50年,纵观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而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依据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在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本文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形势、国外高铁建设的相关经验、高铁建设的作用与目标进行系统的说明,通过区域的视角和严密的论证来分析高铁建设对城市本体以及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以及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铁建设;城市发展;区域空间结构 1引言 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仅有的普通铁路运输系统已经日益饱和,负重越来越大,日渐不能满足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形势下,加快作为资源节约型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应运而生,由此我国开始了高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在我国即将进入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时期,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以便为今后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建设,合理发展。 2研究意义 2.1我国高铁建设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4年1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其规划至2020年实现“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 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建设完成。建 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运速度目标值 达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如图所示: 在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又确定了高速 铁路建设的近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实现 “五纵六横八连线(568网)”;远期实现 “8 图 1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 纵15横26连线(81526网)”。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 2.2高铁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名词解释】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灾害风险,依据风 险理论、灾害学原理等对城市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2.回归模型: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其他一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由回归 分析求出的关系式通常称为回归模型。 3.风险管理:是指各组织机构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合 理的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各项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实现城市公共安全。 4.人群管理:是指为了对人群进行监督,使人群在场所内有秩序地活动,为保障人群 的安全而进行的规划或采取的措施。 5.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 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6.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 程。 7.应急决策:是指在灾难事故突然发生或出现某些征兆时,在极短的时间内,收集、 处理灾难事故现场的信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组织实施并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对决策进行调整,直至应急救援完成的过程。 8.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 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多选题】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目的: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降低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 城市的破坏。 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①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②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 共安全效益。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基础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两部分。 4.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目标的依据之一。 5.在公共安全综合规划中需要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率(或故障率)、死亡率、 事故损失等指标。 6.统计预测的方法按照方法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回归预测法和时间序 列预测方法。 7.定性预测法,可分为专家评估法(德尔菲预测法)和主观概率法。使用条件:历史 数据不多、不够准确。 8.常用的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 法。 9.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法有灰色预测法,使用条件:变量随时间的 变化。 10.统计预测的步骤:①确定目标;②搜集和审核资料;③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和方 法;④改进预测模型;⑤提出预测结果报告。 11.事故率与死亡率的预测方法有:德尔菲法(历史数据不足、精度要求不高),中位 数和平均数原则;灰色预测法(步骤)。 12.财产损失预测方法:回归预测(不考虑各个因子使用一元回归,考虑使用多元回 归);灰色系统分析预测。

公共安全规划及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要: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灾害是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已经进入比较严峻的时期,且随着现代化城市布局的扩大和经济发展而呈现出突发性、扩张性、多样性、群发性和防灾难度大等特点,城市的日常应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安全法则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对城市灾害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城市灾害;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灾害的威胁正不断地加剧,但灾害应急能力却十分脆弱。所以,确定公共安全规划原则,建立合理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非常重要。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已成为许多国家抵御灾害的重中之重。 一、公共安全规划原则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营造安全城市、整合城市公共安全资源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现实需要出发,建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成了现在工作的重点。要做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需遵从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综合性 在公共安全规划内容上综合考虑更多灾种。从单一灾种、个别部门的条块管理扩大到多种灾害、多部门条块结合式、综合管理,再到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社会稳定发展为目标的危机管理,体现信息、组织、物资、人员等各类资源统一调度,综合化、集约化利用。 (二)全程化 在规划层次上,建立由注重城市灾害的预防到关注城市灾害的预防、应急、恢复重建在内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包括硬件设施和软的管理系统的建立;由对城市单个系统的个别规划扩大到城市的所有系统共同规划,保障整个城市系统的运行安全。 (三)科学性 在公共安全研究阶段,加入规划评价的内容,包括城市土地承灾脆弱性评估、城市建筑受灾易损性评估、各种灾害的风险评估、防灾工程措施的经济性评估以及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评估等,充分采用国际先进的致灾因子风险分析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城市公共安全分析和评价,实现公共安全规划与公共安全研究的有利结合。 二、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模型 纵观城市灾害从发生、发展,直至采取应急措施的全过程,可以发现城市灾害及其应对中存在三个主体:其一是灾害事故本身,通常称之为“突发事件”;其二是突发事件作用的对象,可以称之为“承灾载体”;其三是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通常称之为“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者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闭环框架。进一步深入探寻可以发现,虽然突发事件的类型众多,但突发事件的作用基本可以归为三类: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灾害要素,如图2-1所示。认识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方面的属性特点,掌握三者间的联系和规律,是实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 图2-1 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架构 在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模型中,应急管理是可以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后果的各种人为干预手段,应急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灾害要素及其演化与作用过程。应急管理的核心是获知应急管理的重点目标,掌握应急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关键技术,把握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恰当时机和力度。构建一个有效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是公共安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名词解释】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灾害风险, 依据风险理论、灾害学原理等对城市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2.回归模型: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其他一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由回归分析求出的关系式通常称为回归模型。 3.风险管理:是指各组织机构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并在此基 础上合理的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各项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实现城市公共安全。 4.人群管理:是指为了对人群进行监督,使人群在场所内有秩序地活动,为保 障人群的安全而进行的规划或采取的措施。 5.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6.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 理过程。 7.应急决策:是指在灾难事故突然发生或出现某些征兆时,在极短的时间内, 收集、处理灾难事故现场的信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组织实施并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对决策进行调整,直至应急救援完成的过程。 8.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 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多选题】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目的: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降低由于自然灾害、人为 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①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②最小的投资获取最 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基础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两部分。 4.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目标的依据之一。 5.在公共安全综合规划中需要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率(或故障率)、死 亡率、事故损失等指标。 6.统计预测的方法按照方法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回归预测法和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7.定性预测法,可分为专家评估法(德尔菲预测法)和主观概率法。使用条 件:历史数据不多、不够准确。 8.常用的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 归预测法。 9.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法有灰色预测法,使用条件:变量随 时间的变化。 10.统计预测的步骤:①确定目标;②搜集和审核资料;③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 和方法;④改进预测模型;⑤提出预测结果报告。 11.事故率与死亡率的预测方法有:德尔菲法(历史数据不足、精度要求不 高),中位数和平均数原则;灰色预测法(步骤)。 12.财产损失预测方法:回归预测(不考虑各个因子使用一元回归,考虑使用多 元回归);灰色系统分析预测。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作用谈谈 了解城市规划,首先从了解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而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则加强了全面规划;宋开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北宋中叶,开封城已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而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代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纺机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子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 通过研究前人对于城市规划的研究,我们知道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而城市规划就有着有它无法取代的作用: 城市规划师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也有行政

城市公共空间安全规划策略论文

城市公共空间安全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广场、公园、滨水空间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将安全规划的理论引入到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中。最后提出了一些安全规划的设计方法,力求从源头上消除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空间安全规划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ity public open space square, park, waterfront space of the existing unsafe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safety planning theory to the to the design of the public open space.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ecurity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strive to eliminate from the source of urban public space not safety factor. keywords: urban public space of open space security pla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公园及滨水公共空间等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同时也是市民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城市设计者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时,大都只考虑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而忽视公共空间的安全性。而城市的这些公共空间却时常存在着碰撞,擦伤,溺水等意外事故,甚至常常同犯罪问题联系在一起。因而将安全规划理念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来,迫切的需要得到我国城市规划人员以及管理者的重视。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简单介绍青岛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分析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其对青岛现在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一、引言 青岛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建设初期基本完全由德国人进行规划,基于青岛的历史背景较为特殊,后期的改造也不同于其他城市,因此,有必要对青岛殖民时期的城市规划对现今的影响做一下研究 二、殖民地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及分析 2.1青岛德占时期的历史简介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德国已经在远东有了属于自己的舰队基地并且有了获得煤矿资源的企图。尤其在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爵游历了山东之后对山东青岛地区的地理经济资源深为注意,从此之后德国政府便不断对青岛深入调查,于1897年11月爆发了“巨野教案”,从此之后的99年里,青岛一直被德国人所占领。 2.2德占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德国占领青岛之后,早期建造的一些建筑类型大多是军事设施和应急建筑,德国人除了在必要的土地上进行勘察调查之外,还强行收购土地,拆除一些民用建筑,使得当时的青岛村仅有天后宫和老衙门得以保留下来,由于属于建设初期,德国人面临着材料和专业工人不足的两大难题,这使得他们前三年的建设速度非常缓慢,在材料上也多为中国式的青砖灰瓦,装饰上也较为简朴,外形上也比较简单。当然这些问题慢慢的都被德国人一一解决。当局政府于1900年制定出了一套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该尝试把青岛建成为德国巩固的军事基地,该方案的市区选址在西南海岸与山丘之间较为平坦的地段,正当胶州湾入口,南面是青岛湾,由两侧伸入海中的团岛和汇泉角控制着湾口;西北面为内海胶州湾,为天然良港之地,东部有群山为屏障。选址从交通技术、环境卫生以及军事上的要求都是极为有利的。沿市区的西边缘和胶州湾的东岸布置铁路线,市区北侧沿铁路设置大、小港码头,使水路交通连成一体。市区道路基本为方格网布局,同时结合地形和街区中心向外设置成放射形道路,如当时的提督府前设为中心广场,现在的北京路、天津路等六条街道交汇处设置为火车下车站的集散广场。规划在区域上将华人与欧洲人分开,欧洲人所在的区域成为青岛区,属于最佳地段。从这可以看出德国政府当时是想把青岛建设成一个它仅有的两块殖民地之一的一个典范。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的探讨

————————————————————————————————作者:————————————————————————————————日期: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滚轮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将重点主要集中在事件发生时的紧急控制和处理阶段,即应对阶段。虽然应急管理也有灾前的准备和灾后的恢复,但应急管理中的准备和预防是为应对服务的,恢复是对灾后造成后果的即时性、被动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是应对活动的自然延伸。而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是建立在防灾、减灾思想基础上的,也就是能够预防的阻止、

3城市安全规划

第三章城市安全规划 城市是人口、建筑物、生命线网络工程密集、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区域。随着城市化造成人口急剧膨胀,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事故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挑战。随着人为因素对于城市安全影响的逐步加深,仅靠传统的空间结构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安全环境的动态发展,人们开始考虑通过城市安全规划的方法,来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从而,城市安全规划在经历了侧重对外军事防御方面、自然灾害方面、空间结构方面、防控城市犯罪方面的发展阶段之后,开始向系统整合的方向发展。 由于同学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城市规划》这门课程,因此本次课,不再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定义等进行重复。本次课的侧重点在于,让大家掌握什么是城市安全规划,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城市安全规划的现有理论和方法侧重点有哪些?以及城市安全规划的对象和要素是什么?它和我们常说的四项专项防灾规划有什么区别?它和防灾规划有哪些区别?城市安全规划的原则有哪些?城市安全规划的程序有哪些?城市安全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哪些问题?城市安全规划的实施(按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思路展开)? 古人言“谋城者谋万世之太平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古人的智慧,对城市安全规划带来了深刻启示-。 城市公共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城市安全规划是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科学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减少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和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一、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含义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是在城市规划中通过调整灾害源、防护保卫目标、应急救援力量三者的合理布局, 减小灾害的影响范围, 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响应和处理能力, 进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从于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作为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应根据城市的

城市规划论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城市生活中人们生产、生活、生存范围内诸多方面的安全,它既是城市及其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需要的满足, 也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 它反映了 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和资源供给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于城市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 1.现行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如管理体制不尽完善,缺乏一个综合常设的权威机构。应急指挥与日常管理工作薄弱,覆盖城市各方面的联动机制未能形成,而临时性的战时指挥机构由于基础工作薄弱、经验缺乏、准备不足,致使应急管理的政令不畅,决策指令难以及时到位;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缺乏协调配合,不同部门和单位自成体系,职能分工不明确,重复建设,自选标准,不仅造成公共安全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大降低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并导致衍生灾害的发生;科技手段较为落后,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仍未建成,数据库建设较为落后,未能形成全面覆盖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和紧急救护网,缺乏系统和长期规划,缺乏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机制。防灾技术、设备、物资和力量处于相互

分隔的状态,救援能力严重不足;非工程建设问题薄弱,立法不健全,全民安全意识薄弱,社会心理防御能力明显不足,保险意识薄弱,管理手段单一,基本停留在以政府为主的行政管理层次上,各种民间的非政府组织、社会救援机构、慈善捐助机构建设工作十分薄弱。 2.城市基础运行系统较为脆弱,公共安全基础建设较为落后。 一方面,由道路、通讯、水、电、热、气等六大系统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是城市运行的生命,其运行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安全状态。而近年来大规模、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增加了更多的安全隐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易燃、易爆、危险品也越来越多地进人家庭,使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处在一个十分脆弱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较为薄弱,重点工程防灾标准低、防护系统薄弱,缺乏全面系统的公共安全工程规划,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工程项目相互之间不匹配,综合监测预测能力不强,预警及通信网络系统不健全、不统一,技术基础薄弱和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尤其是在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洪涝灾害和火灾防治等方面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3.安全规划战略缺失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应该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构建等基础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制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应该将公共安全建设战略融入其中,并且还应占据基础性的重要位置。但由于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城市规划与营造建筑安全小气候

城市规划与营造建筑安 全小气候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城市规划与营造建筑安全小气候对于城市灾害的分类,建设部早在1997年就将“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列为城市主要灾害源;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安全格局有了新变化,研究城市灾情,再不能仅从自然灾害、一般人祸上着眼,而必须包括恐怖事件在内的诸项新灾害源。历史的看: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其主要灾类可归纳为“旱、涝、蝗、震、疫”,20世纪90年代以来减灾科技专家又将它拓展为“气候、污染、交通、火灾、地震、生物”几大类。显而易见,我们在认知北京灾情时,已将生物灾害、环境公害视为致灾源。 那么,如何重新认识城市规划设计潜伏的致灾隐患呢?建筑物的安全,应该说一直是规划设计界所关注的。无论是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一直实践着按国家规范及设计标准完成项目设计,可以这么说,常规条件下项目设计是安全的。然而,对于人们尚不知晓的灾害,过去的规范在客观上就存在欠缺。进一步讲,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城市已愈发脆弱。过去安全的系统可能会失稳,过去完善的设施可能会成为摆设或不安全的。 笔者以为,从城市防灾规划设计视角上看,城市建筑的安康设计是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 国内外与建筑有关的灾害事件无休无止,而建筑的卫生设计,在城市管理的层面长期被忽视,应该令人们猛醒,“吃一堑,长一智”,重要的是促使住宅及居住区规划设计“心中有数”。虽然,不应该仅仅从

一个香港淘大花园,就全盘否定住宅设计的质量与水平;但冷静思考会发现,建筑在许多方面被非典上了一课,我们并未在总体上真正建立起城市减灾与城市安全的意识。为此未来安康住区设计要求建筑师要有新观念;所以说,要提高建筑规划设计者的安康意识,建筑防灾学与建筑卫生学是必补之课。 建筑卫生学是从医学和卫生学的观点出发,将有关医学、卫生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从而使最终完成的建筑环境能达到符合相应的医学、卫生学要求,以保障人们有健康卫生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避免造成“病态建筑”或引起人们患“建筑病”。公共建筑的卫生学问题,以防止细菌、病毒流行、交叉感染为重。住宅是人一生2/3时间停留的场所,如何保证空气清新、日照充足、微小气候适宜。内外环境安静、整洁,生活舒适方便,也有相应的建筑卫生学要求。“以人为本”,建造“健康”“绿色”的人居建筑物成为当今国际科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健康建筑是建设发展的自然结果,它是在满足建筑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营造出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室内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的好坏和人类对其适应的程度决定了人体健康状况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摩天高楼的建造与空调设备的普遍使用,增加了某些疾病的传播机会,必须引起特别的关注。根据调查,由于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或疾病,种类达几十种。根据其对人体的危害,疾病的性质,致病的病源等,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急性

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93221142.html, 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者:徐渊 来源:《商情》2019年第43期 【摘要】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而言,城市规划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能够在发展速度方面,对城市的经济水平进行提升。此外,利用城市规划,还能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含义等相关内容入手进行分析,论述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对具体的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竞价发展作用 一、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含义 在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城市规划主要是作为依据而存在的。通过城市规划,能够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战略布署和社会战略部署进行体现,同时也是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在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城市规划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国民经济的构成中,城市经济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的经济运行具有直接关系,是经济运行结果的直接体现,同时也能够对城市经济规模的持续发展进程进行良好反应。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经济、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本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多项内容。 二、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将城市规划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进行运用。现阶段,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划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也已经注意到,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这主要是为了让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得到合理的控制。通过对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和城市规划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分为规模经济规律和集聚经济理论,这两种是体现空间集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通过这两种方式,也能够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生产利益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集聚经济也会有所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对城市的發展进程进行控制,还是对人口资本进行控制,集聚经济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对后发优势理论进行分析能够明确,一般情况下,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其成本相对较低,土地资源利用率以及拥有率也比较低,但经济落后的国家却具有有力的经济政策。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能够率先对先进的

城市安全生产行动规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城市安全生产行动规划

城市安全生产行动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经济强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区“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对于推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促进我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省“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区“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章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把“安全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围绕安全生产“三项建设”、“三项行动”,按照市政府部署的认真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为我区全面完成“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目标任务,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做出积极贡献。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共同抓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格局,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部门各单位年度计划,纳入了 第 2 页共 26 页

各级各部门政绩、绩效、综治、文明和平安建设等考评内容,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考核。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研究制定,出台了《区贯彻落实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区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多项制度,建立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一把手”履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做好“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是“三年行动”成效显著,主体责任有效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区把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解决制约和困扰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问题的主要举措,三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评定等级、分类整改、滚动管理”和“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 级限期整改、D级黄牌督办”的原则,采取认真部署、分步实施,深入发动、细化要求,强化宣传、抓好培训,培植典型、示范带动,严肃约束激励等措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三年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年12月底,全区参评企事业单位7657家(1268家企事业单位和6389家个体工商户),其中企事业单位A级145家,占总数11.44%;B级1033家,占总数81.47%;C级90家,占总数7.09%;下达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通知书4020份,责令整改安全隐患11880条,督促整改11345条,整改率达95.5%。向银行、总工会等单位发出函告书206份,责令 第 3 页共 26 页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案分析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案分析 【摘要】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现状与可行性方案的分析,可为城市公共安全建设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参考意见。本文由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的现状入手,讨论城市公共安全中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行性方案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可行性方案 城市作为现代人民居住的主要场所,在人类整体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人是城市的主体,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与周围环境紧密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明显复杂性的统一整体。同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资源因素等外部因素,作为一种独特的要素成分活跃在城市统一体中,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人为因素风险、自然因素风险对城市社会的影响明显加深,城市公共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现状 1.1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风险要素分析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风险要素主要表现为城市灾害,包括由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制因素而引发的风险形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关键,就是降低城市灾害对社会经济、人类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克服城市生产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是调整风险源头,最终达到降低风险损失、提高城市安全性的目的。我国近几年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频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以2012年为例,在2012年全年,我国因公共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6300亿元,其中包括安全事故损失(2700亿元)、自然灾害损失(1700亿元)、社会治安损失(1800亿元)、生物侵入损失(100亿元)。为进一步降低公共安全损失,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城市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生产力、经济分布等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带来城市公共安全防范基础薄弱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2.1未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 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依然存在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主要表现为:未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安全风险指挥处理结构责任不明确等,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