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愤》集体备课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教学

《书愤》集体备课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教学

《书愤》集体备课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教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当代作家阎连科及他的代表作《书愤》。

2.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探究其中的人性问题。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技巧,包括隐喻、比喻、符号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文本材料,展开说理、分析和表述。

3.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让学生接触文学材料,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2. 让学生知晓世界上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想法,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

1.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分析。

2.技巧分析:隐喻、比喻、符号等。

【教学难点】

1.主题的探讨及人性解读。

2.鉴赏技巧的运用。

【教学方法】

1.导读法

2.讨论法

3.分组发言法

4.个人或集体写作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授课环节:

一、导入:

通过提问,引出主题:当代作家阎连科及其作品《书愤》。

二、学习阅读: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小说,根据自己的反应和理解,进行个人观

察和思考。

三、集体探讨:

1.针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展开讨论。

2.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人物解读,理解其性格特点及其与

主题的联系。

3.针对小说中的隐喻、比喻、符号等技巧进行分析,探究其在

表达主题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及总结:

请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并进行集体总结。

五、个人论文写作:

请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出一篇与主题相关的论文,并进行审读和修改。

六、分组汇报:

请学生们分组,进行论文的汇报和分享,进行互动讨论和答疑解惑。

七、总结:

在集体讨论和个人写作之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对主题和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和回顾,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答。

【课堂作业】

1.全文阅读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技巧,撰写一篇个人论文。

【板书设计】

《书愤》

主题:

人性问题

技巧:

隐喻、比喻、符号等。

《书愤》集体备课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教学

《书愤》集体备课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教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当代作家阎连科及他的代表作《书愤》。 2.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探究其中的人性问题。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技巧,包括隐喻、比喻、符号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文本材料,展开说理、分析和表述。 3.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让学生接触文学材料,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2. 让学生知晓世界上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想法,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 1.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分析。 2.技巧分析:隐喻、比喻、符号等。 【教学难点】 1.主题的探讨及人性解读。 2.鉴赏技巧的运用。 【教学方法】

1.导读法 2.讨论法 3.分组发言法 4.个人或集体写作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授课环节: 一、导入: 通过提问,引出主题:当代作家阎连科及其作品《书愤》。 二、学习阅读: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小说,根据自己的反应和理解,进行个人观 察和思考。 三、集体探讨: 1.针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展开讨论。 2.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人物解读,理解其性格特点及其与 主题的联系。 3.针对小说中的隐喻、比喻、符号等技巧进行分析,探究其在 表达主题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及总结: 请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并进行集体总结。 五、个人论文写作: 请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出一篇与主题相关的论文,并进行审读和修改。 六、分组汇报:

请学生们分组,进行论文的汇报和分享,进行互动讨论和答疑解惑。 七、总结: 在集体讨论和个人写作之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对主题和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和回顾,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答。 【课堂作业】 1.全文阅读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技巧,撰写一篇个人论文。 【板书设计】 《书愤》 主题: 人性问题 技巧: 隐喻、比喻、符号等。

人教版-语文-高二《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 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一、由《示儿》导入,背诵。谈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关于陆游的文学常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三、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鉴赏品味诗歌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明确: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五、拓展阅读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你还能列举陆游其它的此类诗句并作简要分析吗?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

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默写专题集训(伶官传序、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 统

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默写专题集训(伶官传序、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专题08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默写专题集训(二)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伶官传序》一文中,作者引用《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伶官传序》一文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8.《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9.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欧阳修在文章开头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提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 学问目标1.了解作者及“赋”的相关学问 2.把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多义词、词类活用及常见的 文言句式 辨析古今 异义词 力量目标1.学习景情理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体会本文用语奇妙的特点,理解极富哲理的语言 情感 目标 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其豁达乐观的精神 [知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诗代表作有《海棠》《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定风波》《卜算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赤壁赋》等。 [知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一些投机新法之人,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苏轼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遭逮捕。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这些就成了患病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幸亏亲友营救,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黄州。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巡游了黄州四周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为前赤壁赋。其实,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知常识] 1.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时任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2.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消灭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进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有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一、了解行文脉络

古诗词鉴赏陆游《书愤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南湘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书愤其一①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写作此诗时,陆游73岁,闲居鉴湖边已多年。②张巡,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的一个“卧”字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孤居山野,无所作为的状态,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B.诗歌颔联写苏武的“厄穷”,张巡的“忧愤”,这是运用典故来含蓄的表达诗人自己的困境与忧愤。 C.诗歌颈联对仗精工,细腻地描画出“上林苑”“洛阳宫”这些皇家园林宫殿在春雨夜月中美好的景象。 D.诗歌尾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英雄本色。 16.陆游曾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渭南文集》),试结合全诗,分析诗中积累了陆游怎样的“悲愤”。(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C(这里是虚写想象中的沦陷区皇家园林宫殿荒凉颓败的景象。) 16.首联以“白发萧萧”的外貌描写,一个“卧”字的动作描写,表达出诗人因年迈力衰,远离朝廷而生的悲愤;颔联运用典故,以苏武忠心不改,却遭遇长久的困厄,张巡的矢志不渝也只能徒然地死去而感伤自己也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悲愤;颈联虚写沦陷区的皇家园林与宫殿已经如此荒凉与颓败,朝廷却没有收复的行动与打算,让诗人悲愤不已。总之,这首诗歌抒发的就是自己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悲愤。(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古诗词陆游《书愤》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枣庄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重"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5.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14分) (1)《燕歌行》中表现边塞荒凉,孤城寂寞战斗艰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6)《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7)《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14.DD项,"消极情绪"错误。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情绪。 15.(1)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 (2)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

古代诗歌《书愤》《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广东汕头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广东省汕头市2021-2022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陆游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①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该诗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②淳熙十三年春,诗人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奉诏自家乡山阴赴临安,此诗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见时所作。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书愤》前两联回顾过去,首联以比喻突出早年立志收复故土的豪情,领联两句概括了作者身临抗金前线的往事。 B. 《书愤》颈联用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尾联则盛赞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想要效仿两位英雄,立志为国家鞠躬尽瘁。

C. 《临安春雨初霁》领联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颈联则刻画闲适恬淡的场景,实则暗示诗人的郁闷与惆怅。 D. 两首诗情感深沉,风格各异。《书愤》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临安春雨初霁》则恬淡清新,含蓄深婉 16. 两诗写于同一年,显现出诗人思想情感在短时期内的反复,请分析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答案】15. B 16. ①《书愤》尾联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②《临安春雨初霁》尾联表示想要远离污浊的京城,希望早日回家,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鄙视)和志不得伸的惆怅落寞。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达了想要效仿两位英雄,立志为国家鞠躬尽瘁”错误,颈联用檀道济的典故,并非是表达效仿英雄、为国家鞠躬尽瘁之意。“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是以檀道济的典故,表明自己空自期许、壮志难酬的悲愤。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出师表

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古诗词诵读《书愤》理解性默写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古诗词诵读《书愤》理解性 默写--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书愤》理解性默写 问卷版 1. 《书愤》中的“”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2. 《书愤》中,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 3. 《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而到了晚年却“”,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 4. 《书愤》中,颔联“”两句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5. 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6. 《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7. 《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8. 《书愤》中,“”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9. 《书愤》中,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写出他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10. 《书愤》中,“”写壮志未酬,年华已老,统治者无心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空。 11. 《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

酬情怀的诗句是“ 。 12. 《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 13. 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14. 《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15. 《书愤》中,“!”两句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16. 《书愤》中,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但终归名满天宇,“”。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17. 《书愤》中,“!”两句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18. 《书愤》中,“!”两句是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19. 《书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之理想与“”之现实对比。 20. 《书愤》中,诗人之“愤”有四:所愤之一乃“”(愤报国无门);所愤之二乃“”(愤壮志难酬);所愤之三乃“”(愤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乃“”(愤无人领军)。 答案版 5.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6.《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古诗词鉴赏陆游《书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1月山西阳泉高二期末考试)

山西省阳泉市2021-2022 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评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也暗示今日的壮志难酬。 (3分) B.颔联撷取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充满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C.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D.尾联诗人高度赞美诸葛亮的《出师表》,旨在表明千百年来难有与之相提并论的佳作。 15.全诗紧扣一“愤”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人生和明月可以共存的哲理。 (2)李白在《将进酒》中显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最后以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表示不是今日追忆才感慨,当时就已经十分惆怅。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4.(3 分) D (尾联运用典故,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功绩,表达了词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 15.(6 分) ①对比显“愤”。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与当下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几多郁愤。 ②叙事言“愤”。颔联追忆昔日辉煌战斗生活,感慨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

11 百年孤独(节选)-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 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11.百年孤独(节选) (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情节,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理解题目中“孤独”的意蕴,分析小说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历史的发展总是夹带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当一个闭塞的小村庄被卷进世界文明的浪潮,被迫前行时,又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跟着马尔克斯一起,走近那个如梦似幻的“马孔多”,一探究竟。 1.了解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2.了解《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百年孤独》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百年孤独》作品影响 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

古诗词诵读《书愤》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书愤》学历案 【设计者】富源县第一中学尹亚娟 【内容出处】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书愤》 【课标要求】 1.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获得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2.在本课学习中,通过诵读,感悟诗歌语言美;通过理解,感悟诗歌情感之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体会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悟南宋爱国词人的情怀。 4.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评价任务】 1.通过活动1了解陆游生平,体会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检测学习目标1; 2.通过活动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意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且准确找出作者所书之事与所发之情,检测学习目标2。 3.通过活动3小组合作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情感,小组合作体会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检测学习目标3。 4.学习本课,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检测学习目标4。【学习过程】

活动任务一文学积累 一、知人论世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两宋之交1125年。靖康之难的前一年。 (一)少年立志 靖康之耻: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及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的刺痛了汉人的内心,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 (二)官场遇阻 陆游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 范成大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主和派诋毁他“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自号“放翁”。 陆游为礼部郎中,何澹弹劾他“喜论恢复”“不合时宜”,朝廷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罢官。 (三)军旅不顺 46岁,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僚。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略要塞大散关(宝鸡)一带巡逻。 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 (四)晚年抱憾 66岁直至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乡村生活。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通讯报道、名著阅读为主,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教材还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逻辑的力量?学习任务,集中学习古典名著经典。 本册教材仍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五个单元。全册共编排了1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8篇,自读课文7篇,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革命精神〞。正视历史,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思念。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 第三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作品,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这是全册教材中惟一的学习活动单元,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逻辑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第五单元:古诗词诵读。 二、教学目标 从教材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来提高学生的相应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展。指导学生运用比拟、分析、归纳等方法,开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时机。 4.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继续进行系列化训练。要求学生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古诗阅读专题 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4—18题。(17分) 水口行舟①朱熹 其一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其二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鹈鴂②两山相对鸣。 【注释】①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大兴党禁,朱熹被列入“伪学党”并削职,与门生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本诗即此间感时之作。水口,地名。②鹈鴂:即杜鹃,春末夏初而鸣,声如“不如归去”。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绝句”“律诗”都是近体诗。 B.这两首诗,全都属于“七绝”。 C.绝句对联语的对仗不作要求。 D.绝句可以四句,也可以六句。 15.下列对《其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雨一蓑”,与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同,表现出诗人思绪的浩渺与心胸的旷达。 B.“昨夜”“夜如何”的“夜”意义相同,但所指具体时段不同,后者是指入睡之后。 C.“试卷”,意思是“尝试着卷起”,表明作者内心想看又不敢看的极度矛盾的心态。 D.“依旧”,交代出虽经一夜风雨,而眼前的景色没有丝毫变化,仍然是“青山绿水”。 16.下列对《其二》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郁郁”写出了两岸山峦色彩的青翠。 B.“无声”一词隐约透漏出作者的心绪。 C.“一棹”意为单桨行船,喻处境危险。

D.结尾“鹈鴂相对鸣”一语,耐人回味。 17.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当 ..的一项是(3分) A.《其一》时空穿梭回旋,曲尽其致。 B.《其二》全由眼见写起,表现胸臆。 C.两首诗都受到所见景物感发。 D.两首诗都流露出归隐的情绪。 18.钱钟书《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诗以情韵 ..擅长, 宋诗以思理 ..见胜。”按照这个标准,朱熹这两首诗哪一首可算“唐诗”,哪一首可归于“宋诗”?试选择其中一首,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6分) 14.(2分)D (绝句只能四句) 15.(3分)C(“试”意为请,没有“尝试”的意思。作者也没有“想看又不敢看”的心理) 16.(3分)C(“一棹”借代,指船。没有单桨行船,更无处境危险的意思) 17.(3分)D(只《其二》有归隐之意。) 18.(6分)参考答案:①《其一》可算宋诗(2分)。作者景中寓理(2分),借一夜“风雨”之后“青山绿水”“依旧多”的风景特点,体现任何困难挫折都阻挡不住事物的发展的哲理,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被邪恶所扼杀,可谓以思理见胜(2分)。 ②《其二》可算唐诗(2分)。作者寓情于景(2分),陶醉于江水两岸青山的郁郁青青的风景,无声的流水,借杜鹃的鸣叫,表达自己归隐的愿望,可谓以情韵见长(2分)。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望蓟门【1】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萧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2】,论功还欲请长缨【3】。 注释:【1】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2】投笔吏:西汉时班超家贫,常为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5)名篇名句默写

(5)名篇名句默写 一、默写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孔子用"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自己识别好学之人的标准,即要做 事敏捷、说话谨慎,并且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 (2)孔子认为要识别君子和小人就要看其价值追求,看其对“义”与“利”的态度的两句是 (3)《老子》中"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两句告诉我们不仅要知人,也要自知。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与思是不可或缺的。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学》中强调空想不 如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 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 (3)《论语•卫灵公》中,了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了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 a Q n,,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典故,

暗含鱼雁不能传音信之意,两人音信断绝,相思无着落。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书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书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书愤》教学设计 ①收复失地的宿志得不到实现,而国土沦陷的愤懑却一如既往。诗人回忆起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过去,想起自我期许的落空、失地收复的无望。通过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暗示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全诗感情沉郁,齐韵浑厚,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诵读此诗,应体会诗作内容与诗人亲身经历的关系,理解“书愤”的丰富内涵。 1.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分析艺术手法,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根源。 3.理解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4.背诵全诗。 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情景导入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 环节一:知人论世 1.走近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但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他也多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2.相关背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

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赵眘)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3.解题 ①书:书写 ②愤:愤慨,愤懑 ③标题的含义是:书写愤慨的意思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塞上(sài)衰鬓(shuāi bìn)千载(zǎi) 2.解释词语 ①早岁:早年,年轻时。 ②那:即“哪”。 ③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④堪:能够。 ⑤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3.明晰典故 ①“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②“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共3篇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屈原列传》教 学设计共3篇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屈 原列传》教学设计1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引言 《楚辞》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学遗产,其内容涉及哲学、伦理、政治、文学等方面。其中《离骚》和《天问》被誉为楚辞之冠。而《屈原列传》具有鲜明的历史色彩,对于了解楚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楚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屈原列传》的学习也是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对楚国文化的贡献。 2.理解《屈原列传》中所传达的思想,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 3.通过学习《屈原列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是《屈原列传》,主要讲述楚国大夫屈原的生平、成就和悲惨的结局。屈原一生虽然遭遇了重重困难,但仍然倡导爱国主义、崇尚民主、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对楚国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屈原列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楚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教学方法 本单元主要采用讲述、讨论和阅读分析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和成就,以及《屈原列传》在楚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分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楚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为学生进入《屈原列传》的故事情境做好铺垫。然后利用开放性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你们了解过楚国文化吗?”、“你们知道楚国的特点是什么?”、“作为一个民族,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莲都区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让我们跟随小莲的“吃货日记”在语文的世界享受一场饕餮盛宴! 1.全卷共五篇日记,20小题,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日记一 2021年8月31日晴吃香喝辣(18分)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说:“欢乐的气氛能使一盘菜变得像一个宴会。”怀着愉悦的心情完成下面的题目吧。 1.跟着名家吃。阅读《雅舍谈吃》中的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七分虾肉要加三分猪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点点芡粉,捏成圆球,下油锅炸.,要用猪油,用温油,炸出来白如凝脂,温如软玉,入口松而脆。蘸椒盐吃。(梁实秋《水晶虾饼》)(1)加点字“炸”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zhà B.zhá ⑵把“略按成厚厚的小圆饼状”一句插入文中“Ⅴ”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跟着菜单吃。“火山飘雪”这菜名(其实就是切瓣西红柿撒上白糖)着实吸引人,但菜名中有一个字偏旁模糊了。 小宇:“糖拌.西红柿,应该是‘拌’字。” 小文:“糖伴.西红柿,我觉得是‘伴’字。” 你认为是哪一个字?请说明理由。(2分) 3.“火山飘雪”这菜名真有想象力!七年级的古诗文名句也充满了想象力。请根据语境,填写正确的古诗文名句。(7分) 孔子面对川流不息的江水,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不由感叹“逝者如斯夫,①”(《论语》十二章);曹操登上碣石山,极目远眺,想象着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掌中,于是他说“②,若出其中;③,若出其里”(《观沧海》);李益登城远望,但见“④,⑤”(《夜上受降城闻笛》),在想象中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李商隐雨夜写信寄北,想象与妻子团聚时的欢乐“⑥,⑦”(《夜雨寄北》)。借助想象,我们可以体验古人的精神世界。 4.新学期的古诗文学习真有挑战,但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只要敢于“___________”,迎难而上,一定不会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