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瓦格纳法则即随着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会不断的增长

2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很小,甚至为零时,无论产权如何规定,市场最后的均衡结果都是有效的,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

3林达尔价格林达尔经济中,每个人都要为公共产品的成本承担个性化的分担份额,这种分担份额的作用和竞争性市场的价格十分相似,称作林达尔价格。

4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是在一组林达尔价格上实现的,在这组价格(份额)上,每个人都同意相同的公共产品数量。

5 经营性支出是计入经常帐户的公共支出,大致包括用于维持政府日常运转,提供各类公共产品,对私人部门的经常性转移(如补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6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计入资本帐户的公共支出,一般包括政府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如政府用于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和对私人部门的资本性转移(如投资补助)。

]

7购买性支出也就是政府部门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等等。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8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无偿转移给私人部门(和外国)的那部分支出。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是政府部门向私人部门的转移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9三农问题三农是指农业、农民和农村。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一体化问题。

10经济基础设施是指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11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12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是指第三者的总成本不超过交易的总收益,或者说从结果中获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对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这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的具体结果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

二、主观题

1、外部性(计算)当某个人经济行为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反映在市场交易价格中,此时经济中就存着外部性。P45--50

2、鲍莫尔模型(计算、问答)鲍莫尔(Baumol,1967)提出了两部门模型,可以用于从工资膨胀的角度来解释公共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张。

在鲍莫尔看来,经济中存在着两个部门:进步部门(progressive sector);非进步部门(nonprogressive sector)

假定私人部门是经济中的进步部门,也就是私人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断提高的,这可能是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因素;

假定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也就是其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慢于私人部门。

假设私人部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资率也相应等量提高,这样其单位成本就保持长期不变。

为了防止经济中的劳动力从公共部门流向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不得不把工资率提高到和私人部门一样的水平。

(

由于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慢于私人部门,这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是不断提高的。

这样,即使公共部门干的事情没有任何变化,公共支出也会由于政府雇员的工资提高而扩张。

构建两部门模型——

用 XG表示公共部门的产出,LG表示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假定其生产率水平保持不变。

XP表示私人部门的产出,假定其劳动生产率以指数r 的速度增长,LP表示私人部门的劳动力。

t为时间下标,a 为常数。

则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XGt=aLGt

{

XPt=a(1+r)t LPt

假设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工资率相等,与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保持同步增长,用wt 表示t 期的工资率,w0 为常数。则:wt=w0(1+r)t

可以得出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C1为:

CGt=wt LGt / XGt=w0(1+r)t/a

而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C2为:

CPt=wt LPt / XPt=w0 /a

这说明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是一个常数,而公共部门的单位则以指数r的速度增长。

)

3、尼斯卡宁模型公共选择理论从公共支出供给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特别是从政府部门内在的膨胀因素来解释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的官僚模型。

尼斯卡宁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僚将会选择远远超过有效率的水平来提供公共产品。这实际上就解释了为什么公共支出的规模会以如此快的速度增长

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的官僚模型为用经济学分析官僚行为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分析框架。

在尼斯卡宁看来,官僚与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

他认为官僚的效用函数变量包括他的薪金、为他工作的职员人数和他们的薪金、他的公共声誉、他的额外收入以及他的权力或地位、装修考究的办公室、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公费活动等等。鉴于官僚效用函数中的许多变量(包括薪金、权力、声誉、人情等等)都与预算规模直接相关,故可以认为——官僚是通过追求预算最大化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

正是因为官僚以预算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假定由政治家向官僚提供预算以购买官僚生产的公共产品,他们希望看到项目是有净收益的,即项目总收益要超过总成本。:

因此,官僚受到向它提供资金的政治家的约束,即公共产品的总成本不能超过总收益。

假定官僚与政治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但在这种双边垄断关系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政治家并不清楚公共产品生产的真实成本函数,这是官僚的私人信息。

{

"

如图,纵、横轴分别表示价格和和公共产品产量。VV曲线表示社会总收益,其斜率为社会边际收益。CC曲线表示社会总成本,其斜率为社会边际成本。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有效率的产出水平是Q*。

但是对于官僚而言,他们会在“总成本不大于总收益”的约束下选择最大产出水平Qb,从而实现其预算最大化。

·

##但为什么政治家不选择Q*呢

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政治家并不清楚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函数,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官僚只向政治家提供两种选择方案,要么Q=0,要么Q=Qb,这样政治家就只能选择Qb的预算规模了。

下面我们来证明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

假定收益曲线vv的形式是:

V=aQ-bQ2

成本曲线cc的形式是:

C=cQ+dQ2

其中,a,b,c,d都是大于0的常数,且a>c。

·

官僚选择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预算规模,则C=V,即:

aQ-bQ2= cQ+dQ2

解得:Qb=(a-c)/(b+d)

而社会最优的预算规模是, MC=MV,即:

MV=a-2bQ=MC=c+2dQ

解得:Q*=(a-c)/2(b+d)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

Qb=2Q*

$

当然上述结果是在特定的成本和收益函数下推导出来的,这个结论并不具有一般性。但官僚提供公共产品的规模要远远超出社会有效率的规模这个结论在一般意义上还是成立。

4、班扎夫指数通常人们认为,人人平等,因而公平的投票规则应该是每人一票。

但是如果参与投票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呢

比如欧共体国家为是否通过一项决议投票时,参与投票的是这些欧共体的国家,那么是否应该实行一国一票呢

如果一国一票,那么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是否就不公平了呢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人们会赋予人口比较多的集体一个比较高的票数,而相对人口较少的集体一个较低的票数。

比如美国总统大选,实行的是选举人团制度。

&

根据每个州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人数确定各自的选举人票数。尽管每个州都有2名参议员,但由于每个州人口数量不同,各州的众议员数量各不相同,从而各州的选举人票数是不同的。

全美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持有538张选举人票,其中人口众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有55张选举人票,而人口稀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票。

因此在美国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假如总共有10张票,投票参与者A的选票是3张,那么是否表明集体A拥有30%的话语权呢

未必。班扎夫(Banzhaf,1965)的研究表明,每个投票参与者的权力并不等于他所拥有的选票份额。

班扎夫认为,投票者的权力不在于他的选票份额,而在于他能通过自己加入一个要失败的联盟而挽救它,使得它获胜,这同时也意味着他能背弃一个本来要胜利的联盟而使得它失败。此时,我们称该投票者就是这两个联盟的关键加入者(轴心人物)。这里所谓的联盟是一个投票者集合,他们都投票支持某一项议案。

据此,班扎夫定义,一个投票者的权力指数就是他作为关键加入者的获胜联盟的个数。

<

5、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试图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角度对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作出解释。

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的市场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得商业规则和契约变得很有必要,从而要求建立一套司法制度来执行这些法律,即管理制度。

此外,城市化和人口密集的现象,导致了外部性和拥挤问题,这也要求公共部门进行干预和管理。这些都意味着对于包括法律、警察和金融等各个方面在内的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

对于教育、娱乐、文化、医疗与福利等方面的公共支出的增长,瓦格纳将其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他认为对这些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具有收入弹性的。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实际收入的提高,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共支出的比例也会提高。

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即随着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是不断增长的。

瓦格纳法则是基于经验分析得出的结沦,它正确预测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它不能解释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共支出的规模将趋于稳定。

瓦格纳的另一个局限在于他把政府部门看作是一个有机体,将国家看作是一个人,它的存在和决策都独立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瓦格纳没有考虑到公共选择问题,也没有看到政府部门作为一个机构,具有某种内在的膨胀因素,从而瓦格纳法则不能能对公共支出的增长作出全面的解释

6、梯度渐进理论(问答)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1961)在《英国公共支出的增长》一书中,对英国政府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公共支出的时期模型。有时候人们将他们的理论称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他们的分析建立在公共支出的政治理论上。他们假定,政府愿意多支出,而公众却不愿意多纳税。作为投票人的社会公众乐于享受公共产品的收益,又不愿为此多纳税。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受到纳税人投票赞同或反对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决定预算的支出方向时,必须密切关注公众的意愿,关注公众对其隐含的税收将作出的反应。

据此,皮科克和怀斯曼假定存在一个公众可容忍的纳税水平,这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在经济成长的正常时期,由于经济的增长,政府税收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会相应增长,公共支出规模也会不断增长。但同时,在经济和社会正常发展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纳税人对其所处的环境感到满意,不愿在增加纳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额外的公共产品的提供。这样公共支出就难以获得额外的增加或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呈现出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如图1中第一个正常时期对应的公共支出趋势曲线。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常时期(如发生社会大动乱、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公共支出的逐渐上升曲线就会受到影响而改变。战争或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将导致公共支出大幅增长,相应的,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不得不提高税收水平。但是在非常时期,这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

这就意味着私人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和私人支出减少,公共支出对私人支出产生了“替代”,表现为公共支出的趋势曲线向上移动,如图1的第二个阶段“战时”。这就是所谓的公共支出对私人支出的“替代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皮科克和怀斯曼进一步指出,非常时期结束后,公共支出水平尽管会有所回落,但不会回到其原有的水平上。因为,一方面战后或灾后都存在一个重建家园的问题,还要偿还非常时期举借的大量公共债务。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非常时期之后,社会公众会理性地反思自己对整个社会承担的责任,他们会意识到可容忍的课税水平不可能回到原先的水平了。如图1的第三个阶段“战后正常时期”,公共支出的趋势曲线向下移动,但仍然高于第一阶段的趋势。这种事后的反思,并经过反思后接受较高纳税水平的现象,称为“检查效应”(inspection effect)。

在“替代效应”和“检查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公共支出呈现出“梯度”增长的趋势。

7、克拉克税现在考虑某个小镇的居民决定是否要合作建设一个中心小广场

假定建设成本已知,用C表示。每个人i对广场的评价用Vi表示。

根据离散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可知如果每个人的评价之和大于或等于建设广场的成本,那么提供广场就是有效的:

∑Vi≥C

现在小镇政府要求每人如实报告自己对广场的评价。

如果全镇所有人所表示的评价总和大于或等于建设广场的成本,那就建设广场,否则就不建。

\

如果决定建设广场,则建设成本按所表示的评价的比例分摊:

即如果你透露你对广场的评价越高,你就得承担较大比例的建设成本。

这个方案的结局是意料之中的——

为了避免多付钱,所有人都会有意报低对广场的评价,结果广场就修建不了。

现在考虑换个方案。镇政府要求每人如实透露对广场的评价,而每人所承担的成本与他所汇报的评价无关。比如说,建设成本由全体居民平均分摊。

这时,对广场评价高于其负担成本的人就会夸大其对广场的评价,希望广场能建成。

而对广场评价低于其负担成本的人就会极端低估他们广场的评价,希望取消建设广场的计划。

我们还是无法得到人们对广场的真实偏好。

]

我们是否对诱导出个人公共产品的偏好毫无办法呢

也不尽然。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能够成功诱导出个人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的机制——

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简称轴心机制)。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机制——

首先来看上面两个方案失败的原因,原因在于人们偏离真实的评价不需为此支付成本。

上述两个方案都没有让人们如实表示自己对公共产品评价的激励,却有着促使其过低或过高评价公共产品的激励。

让我们来考虑这样的诱导机制。

已知建设成本为C,我们预先规定成本的分摊方案,每个人i的负担是Ci,∑Ci=C。

Vi表示各人对广场的评价,我们用Ni表示每个人i从广场中得到的净收益,Ni=Vi-Ci。

如果Ni<0,他便会反对建设广场,因而将其对广场的评价说得极低;如果Ni>0,他便希望建设广场,因而会夸大其对广场的评价。

如何来防止这两种扭曲呢

为简便分析,我们现在要求每人汇报他们对广场的净评价,记做 Bi

集体决策根据全镇居民的汇报而定,如果∑Bi≥0,则建设;如果∑Bi<0,则不建。

现在的问题是,在何种机制下, Bi才会是Ni的真实汇报

这里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如果某人的汇报并没有改变社会决策,那便无碍大局,我们可以不加理会。

例如,当所有其他村人所汇报的总和已经大于零,那么你故意夸大对广场的评价便无碍大局。因为你的谎报并没有改变社会决策,因而也不改变资源的配置。

[

但如果所有其他人所汇报的总和大于零,而你的谎报则使最后的总和小于零,那么你的行为改变了社会的决策——所有其他人决定要建设广场,而由于你的意见,否定了建设方案,这时候你就是所谓的轴心人物。

——我们将那些改变社会决策的人物叫做轴心人物(pivotal agent)。

可能不存在轴心人物,也可能所有人都是轴心人物。

轴心人物的重要性在于必须给予他们说出真话的激励,而非轴心人物其实无关紧要。当然任何人都可能是轴心人物,所以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

如何阻止轴心人物谎报呢

当轴心人物的表决改变了社会决策时,他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了损失——

比如当所有其他成员的集体意愿是要建设广场时,那表明他们从广场中得到净值总和是正的,即∑Ni>0(i≠j),由于成员 j 的反对,广场不能建设,他们便得不到好处。

因此,j 给其他成员所带来的损失为 Hj=∑Ni>0(i≠j)。

,

同样,如果其他人的集体意愿是反对建设广场,那么∑Ni<0(i≠j),假若因为成员 j 的汇报而导致决定建设广场,那么j 给其他成员所带来的损失为Hj=-∑Ni>0(i≠j)。

为了给予成员 j 恰当的激励以决定是否成为轴心人物,我们将让他来承担这部分社会成本。

这样他在进行决策时就将面临真实社会成本——即他施加于其他人的损害。

要求轴心人物承担社会成本,相当于向他征收一道税,这种税收在经济学上叫做克拉克税(Clarke tax)。

征收克拉克税可以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起来,谎报就可以避免。

现在我们就得到了一种所谓的轴心机制:

1、根据公共产品的成本向每个成员指派成本 Ci,使得∑Ci=C,其中C为总成本。这是指如果公共产品决定提供,那么每个人必须支付的费用。

2、要求每个人都汇报各自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净值Bi,这里Bi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他的真实净值 Ni。

$

3、规定,如果∑Bi≥0,便提供该公共产品;如果∑Bi<0,则不提供。

4、要求每个轴心人物必须交纳克拉克税。即如果轴心人物的汇报而导致决策由提供变为不提供,他所要交纳的税收将是:

Hj=∑Bi(i≠j)

如果他使决策由不提供变为提供,他所要交纳的税收将是:

Hj=-∑Bi(i≠j)

克拉克税不能交纳给任何一个社会成员,而是交纳给政府,这样这笔税收才不影响任何其他人的决策。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

税收要由轴心人物交纳,以使他们能面临真实社会成本,从而有了一种说真话的激励。

8、马斯格雷夫——罗斯理论马斯格雷夫(Musgrave)和罗斯托(Rostow)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对政府支出的不同要求,来解释政府支出的增长及其结构变化的具体原因。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的发展一般应经历五个阶段:

①传统阶段;②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

⑤大众高额消费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起飞和起飞前的准备阶段,公共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医疗与教育,以及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等。

他们认为,公共部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中等发达阶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增长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此外,无论是在发展的早期还是中期,都存在着市场失灵,从而有可能阻碍经济趋于成熟,因此,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的干预也应该增加。

马斯格雷夫认为,整个发展阶段,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但公共部门的投资占GNP的比重却会下降。

罗斯托则指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将会产生变化,将从关于基础设施的支出转移到对于教育、医疗和福利服务的支出。

而在“大众消费”阶段,用于收入维持和福利再分配政策的公共支出,相对于公共支出的其他项目将会大幅增长,也会快于GNP的增加速度。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理论十分关注公共支出内部各个项目相对比例的变化,因此他们的经济发展阶段模型实际上是关于公共支出结构长期变化的理论。

9、连续型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帕累托)P31---35

-

10、林达尔模型

11、成本收益分析如果一个项目,它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或者说净收益大于0,我们就认为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为了使不同时期的成本与收益具有可比性——

在项目的分析与评价中,必须把预测的各期收益与成本折算为现值(贴现)。

现值——未来一定货币额的现在价值。

P=Rt / (1+r)t

Rt为t 期的货币金额,P为现值,r为基本折现率(或贴现率,discount rate)。

;

对于私人项目而言——

基本折现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国债利率)或贷款利率加上风险升水。

如何测算成本和收益

为项目生产能力要有一个预测

为未来的市场需求和价格要求一个预测

对各项成本(投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要有一个预测,通常是借鉴已有项目的经验,参考行业平均值。

评价指标:

1、净现值 NPV 净现值=收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

b(t)为项目在第t 年所产生的收益;

c(t)为项目在第t 年所产生的成本;

T 为项目周期。

If NPV<0,项目不可行;

If NPV≥0,项目可行。

注意——

如果存在多个替代性项目,其净现值均大于0,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项目,因为它实现的净收益最大。

2、收益-成本比 B/C 收益-成本比率=收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

If B/C<1,项目不可行;

If B/C≥1,项目可行。

3、内部收益率 IRR 内部收益率是使某个项目的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

以λ表示 IRR,则其将被定义为:

以r 表示基本贴现率,则——

If λ<r,项目不可行;

If λ≥r,项目可行。

'

三、案例

1、为什么公共支出要用于教育

参考: 1、教育是一种很强的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或称作准公共产品)

2、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优值产品(merit goods),也就是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要大于私人对教育的评价。

3、商品平均主义——从道义和公平的角度,人人都应该受到起码的学校教育。(起点公平)

4、由政府部门提供教育,带有收入再分配的性质,有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 (结果公平)

5、通过资本市场提供教育贷款可能失效,从而要求政府部门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

2、医疗卫生体系的构成,不同

参考:1、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接近于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外部性很强的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

2、医疗服务:特指医院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是对各种疾病的医治,属于私人产品。

医疗服务的两个层次——

基本医疗服务: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

政府必须向每个公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的是保证每个人获得公平的起点(为控制浪费,个人需少量付费)。非基本医疗服务:为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服务,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为了降低个人和家庭的风险,鼓励发展自愿性质的商业医疗保险,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保”。

3、基础设施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所采取的方式

参考:1、经济基础设施——

①永久性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包括——

②公用事业(电力、管道煤气、电信、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和排污系统、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③公共工程(大坝、灌渠和道路)及

④其他交通部门(铁路、城市交通、海港、水运和机场)。

2、基础设施的特点——

①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有很多基础设施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是全社会共同消费的(也就是非竞争性),同时它们也很可能是非排他的

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比如水、电、气等基础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效应

③地域性——经济基础设施往往固定在某一地方,为地区经济服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3、基础设施的类型——

①竞争性和排他性均很弱

比如城市环卫和农村道路,它们是非竞争的,而且很难排他收费,基本上属于纯公共产品。因而一般由公共部门提供。

②竞争性和排他性均很强

比如城市用电、用水,这类产品是竞争性的,而且是收费的,属于私人产品,应由私人提供。但这一类基础设施往往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这是它们由公共企业来生产的主要原因。

③竞争性弱和排他性强

比如城际高速公路,几乎不发生拥挤,但可以通过收费来实现排他,属于排他性公共产品。对这类产品,可以考虑由私人生产和私人提供,通过收费来补偿建设成本。现实中,这类基础设施往往采取BOT的运作模式。

&

④竞争性强和排他性弱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城市里的道路,在高峰时间经常出现拥挤,但无法有效排他。这类产品也只能由政府部门提供。

补充计算

一、计算题

1、泰山和简(Tarzan and Jane)独居于丛林之中,训练美洲豹(Cheetah),使之在他

们的居住区周围巡逻和采集热带水果。美洲豹每小时能采3磅水果,它每天必须要睡觉10小时,其余时间的安排是: 6小时巡逻,8小时采集水果。(1)在这个故事里,什么是公共产品,什么是私人产品(2)如果泰山和简愿意每人放弃1小时的巡逻来换取2磅果子,那么美洲豹的时间配置是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它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巡逻时间

解:巡逻是公共产品,水果是私人产品。

MRT=-△X/ △G= 3(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

MRST=MRSJ= -△X/ △G =2

(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边际评价)

MRST+MRSJ=4> MRT=3

(说明对公共产品的评价之和大于边际生产成本)

结论:应该增加公共产品提供数量,即增加巡逻时间。

2、假定10个人住在同一条街上,每个人都愿意为每新增加的一盏路灯多支付2美元而

不考虑已提供的路灯数量。如果生产x盏路灯的成本为c(x)=x2。达到帕累托有效的路灯数量应是多少

解:∑iMRS=10×2=20

MC=dc(x)/dx=2x

有效条件:∑iMRS= MC

即: 20 =2x,x=10

3、考虑一个经济由A、B两人组成。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P=2+Q。A、B的个人需

求曲线分别为:PA=5-Q; PB=6-Q。(1)如果该商品为私人产品,求市场需求曲线和均衡的产量和价格。(2)如果该商品为公共产品,求市场需求曲线和均衡的产量和价格。

解:如果是私人产品,D:2P=11-Q 或,P=11/2-Q/2.

解得,P=13/3,Q=7/3

如果是公共产品,D:P=11-2Q,

解得,P=5,Q=3,PA=2,PB=3.

4、商品X的私人边际收益为10-X,其中X表示消费的单位数量。生产X的私人边际成

本保持在5美元。每生产一单位X,给社会成员带来的外部成本是2美元。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会有多少X被生产出来X生产的效率水平是多少产量从无效率水平变为效率水平,社会会有多少收益提出一个能使产量达到效率水平的庇古税。政府通过此税能筹措到多少收入

解:私人的选择:MB=MPC,即:

10-X=5,XP=5

社会有效率的水平: MB=MSC,即:

10-X=5+2=7, X*=3

无效到有效的社会收益:1/2 × 2 × 2=2

庇古税率等于外部边际损害=2

庇古税收入=2 ×3=6

5考虑三个投票者甲、乙、丙要在三种政府提供的军备规模A、B、C之间进行选择,A 表示低,B表示中,C表示高。每个人都对三个选择方案进行排序,最后运用多数同意规则决出所要提供的军备规模。如表:

6、考虑一个项目,初始投资是2000元,以后的每一年能够收入120元(永续年金),

贴现率是5%。计算:(1)该项目的净现值;(2)该项目的收益-成本比;(3)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解:(1)计算净现值。该项目的收益现值是B=120/=2400元,成本现值是C=2000元,净现值NPV =B-C=400元>0

(2)计算收益-成本比。

B/C=2400/2000=>1。

(3)计算内部收益率。

IRR满足—— 2000=120/IRR,

IRR=>

上述三个指标均表明项目可行。

7、小镇政府搞啤酒节项目,拟向本镇唯一啤酒商采购啤酒,数量100桶。已知啤酒

价格80元/桶,边际生产成本40元/桶,啤酒商以前每月生产啤酒500桶,本月生产了560桶,如何确定本项目采购啤酒的影子价格

解:

二、证明题

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萨缪尔森条件

3、林达尔

公共支出分析的相关简答题

一、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行政支出比重差距的原因 【要点】行政管理费作为国家执行其基本职能,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财力保证,是政府预算科目中一个永恒的支出项目。尽管不同国家用于此方面的开支以不同的名称来表示,不同国家在相同名称下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也有差异,但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 主义国家,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用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绝对规模的不断增长。行政管理费绝对规模的适度增长有其必然性。 1.各国行政支出比重的共性与差异 (1)行政支出增长率。从1980年开始,世界各国的行政支出费用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的速率比发达国家要快些,发达国家行政支出增长相对来说比较平缓; (2)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来看,除了我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在10%以下。 (3)行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1995年各国行政管理费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比较高,发展中国家比较低。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行政支出比重差距的原因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证实了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张,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之相适应,政府所从事的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加之随着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政府在公安、司法、安全检察等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广泛。这样,行政管理费的增加也就有了其必然性。而现代许多国家(不论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机构臃肿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导致行政管理费中的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的增加是行政管理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比重上存在较大差距有以下几种原因:(1)不同的政府机构设置。尤其是在政府层次的设置上,如美国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四级政府管理,日本分为1都、1道、2府和43县,其中都道府是属于平级的;而我国的政府层级是最多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每个层级都要供养大量的公务员,开支巨大。 (2)不同的统计口径。虽然在很多资料上都显示了中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高,但是那些用来对比的数据背后还是缺乏相同的统计口径来加以支撑。 (3)不同的行政文化。美国(一些发达国家)的行政文化比较讲求创新还有效率,重视人才,注重对公务员行政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而中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文化中“人治”的因素比较多,官僚主义盛行,办事拖沓事情经受人员过多,制度不严谨,人为可操作的余地较大,寻租空间大。 (4)管理监督的问题。在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较为随意,监督不严,缺乏节约意识。降低行政

公共支出分析

1、政府三项职能:国防;司法公正;提供社会公共设施 2、现代政府的三大经济职能: ①资源配置职能:在竞争性市场均衡不是在(1)所有商品都存在市场(2)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两个假定下成立的,则就未必是有效率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四大类型:市场势力,影响价格的能力(反垄断);信息不对称,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消除信息不对称,强制购买);外部性(正补贴,负征税);公共产品,如搭便车(提供公共产品) ②收入分配:帕累托效率不等于公平。根据福一福二,得可在初始阶段收取一次性税费,即在不影响效率的同时,达到公平。 ③经济稳定职能: 稳定短期波动,促进长期增长。(短期宏观:AD=G+I+C 长期宏观:Y=AF(K,L,H,G) ) 3、公共产品:一种大家共同消费的商品,即每一个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非竞争性: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无法阻止其他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 4、林达尔第一定律:每一个林达尔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的 林达尔第二定律:在满足消费者偏好和生产技术凸性等条件下,每一个公共产品帕累托有效配置都是一个林达尔均衡配置。 5、外部性:当某个经济行为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行为人的福利产生了一种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那么经济中就存在着外部性。 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权利界定清晰的前提下,谈判最终会形成一个帕累托有效的配置。除了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另一种私人对策是合并,使外部性内部化) 公共对策:⑴庇古税⑵行政管理,直接制定排放标准⑶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存在寻租空间)6、公共选择: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说经济学在政治科学的分析。 三基本要素:方法论个人主义,经纪人,政治作为交换。 投票悖论:虽然每个人投票人的偏好前后一致,但整个社会的偏好却不一致。 将会导致(投票循环,投票操纵) 中间投票人定理:在每个人都具单峰偏好,且人数为奇数时,中间投票人最偏好的方案将成为最终获胜的投票结果。但并不意味该结果是有效率的。 互投赞成票不一定有效率,其实质是利用民主程序将多数人的利益建立少数人的损失之上官僚理论的分析:BG=aG—b G2C(G)=cG+d G2 7、公共支出规模: ①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与服务的成本;转移性支出:政府部门无偿转移给私人部门 ②经常性支出:维护政府日常运转,提供经常性公共产品,以及经常性转移;资本性支出:政府对固定资本的投资。 公共支出规模变化的解释:①瓦格纳法制: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会提高。(随着社会进步和工业化,市场规模将不断变化,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密度提高;人们对文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将产生更大的需求;新兴工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政府投资)缺点:不能解释何时平稳,以及没有考虑到公共部门由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经纪人组成 8、国防支出概述:反映了当期军事活动中的全部成本。(军事防御;民防;对外军事援助;

公共支出分析 案例

Y :年份 V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V3: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V4: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V5:商品价格指数 V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V7:原材料、燃料、功力购进价格指数 V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为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收集1991~2010年20组数据,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这里,被解释变量为民消费价格指数(V2),解释变量为商品价格指数(V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V6)、原材料、燃料、功力购进价格指数(V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V8)。解释变量筛选策略先采用强制进入策略(Enter ),并作多重共线性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系数R — 2、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依据该表可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由于该方程中有多个解释变量,因此应参考调整的判定系数。由于调整的判定系数(0.981)接近于1,因此认为拟合优度较高,被解释变量可以 被模型解释的部分较多,未能被解释的部分较少。

表1-2中各列数据项的含义依次为:被解释变量的变差来源、离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中F统计量的观测值和概率p值。可以看到,被解释变量的总离差平方和为147383.846,回归平方和及均方分别为145129.333和36282.333,剩余平方和及均方分别为2254.513和150.301,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241.398,对应的概率p值近似为0。依据该表可进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应拒绝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各回归系数不同时为0,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可建立线性模型。 表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强制进入策略)(三) 表1-3中各列数据项的含义依次为:偏回归系数、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中t统计量的观测值、对应的概率p、解释变量的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依据该表可以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写出回归方程和检测多重共线性。可以看到,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05,除商品价格指数以外,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概率p值都大于显著性水平α,因此不应拒绝零假设,认为这些偏回归系数与0无显著差异,它们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是不显著的,不应该保留在方程中。由于该模型中保留了一些不应保留的变量,因此该模型目前是不可用的,应重新建模。同时,从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看,投入各解释变量之间均存在多重共线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其他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很严重,在重新建模时可考虑提出该变量。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瓦格纳法则即随着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会不断的增长 2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很小,甚至为零时,无论产权如何规定,市场最后的均衡结果都是有效的,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 3林达尔价格林达尔经济中,每个人都要为公共产品的成本承担个性化的分担份额,这种分担份额的作用和竞争性市场的价格十分相似,称作林达尔价格。 4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是在一组林达尔价格上实现的,在这组价格(份额)上,每个人都同意相同的公共产品数量。 5 经营性支出是计入经常帐户的公共支出,大致包括用于维持政府日常运转,提供各类公共产品,对私人部门的经常性转移(如补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6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计入资本帐户的公共支出,一般包括政府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如政府用于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和对私人部门的资本性转移(如投资补助)。 7购买性支出也就是政府部门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等等。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8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无偿转移给私人部门(和外国)的那部分支出。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是政府部门向私人部门的转移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9三农问题三农是指农业、农民和农村。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一体化问题。 10经济基础设施是指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11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12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是指第三者的总成本不超过交易的总收益,或者说从结果中获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对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这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的具体结果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 二、主观题 1、外部性(计算)当某个人经济行为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反映在市场交易价格中,此时经济中就存着外部性。P45--50 2、鲍莫尔模型(计算、问答)鲍莫尔(Baumol,1967)提出了两部门模型,可以用于从工资膨胀的角度来解释公共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张。 在鲍莫尔看来,经济中存在着两个部门:进步部门(progressive sector);非进步部门(nonprogressive sector) 假定私人部门是经济中的进步部门,也就是私人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断提高的,这可能是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因素; 假定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也就是其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慢于私人部门。 假设私人部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资率也相应等量提高,这样其单位成本就保持长期不变。 为了防止经济中的劳动力从公共部门流向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不得不把工资率提高到和私人部门一样的水平。 由于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慢于私人部门,这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是不断提高的。 这样,即使公共部门干的事情没有任何变化,公共支出也会由于政府雇员的工资提高而扩张。 构建两部门模型—— 用 XG表示公共部门的产出,LG表示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假定其生产率水平保持不变。 XP表示私人部门的产出,假定其劳动生产率以指数r 的速度增长,LP表示私人部门的劳动力。 t为时间下标,a 为常数。 则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XGt=aLGt XPt=a(1+r)t LPt 假设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工资率相等,与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保持同步增长,用wt 表示t 期的工资率,w0 为常数。则:wt=w0(1+r)t 可以得出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C1为: CGt=wt LGt / XGt=w0(1+r)t/a 而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C2为: CPt=wt LPt / XPt=w0 /a 这说明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是一个常数,而公共部门的单位则以指数r的速度增长。 3、尼斯卡宁模型公共选择理论从公共支出供给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特别是从政府部门内在的膨胀因素来解释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的官僚模型。 尼斯卡宁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僚将会选择远远超过有效率的水平来提供公共产品。这实际上就解释了为什么公共支出的规模会以如此快的速度增长 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的官僚模型为用经济学分析官僚行为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分析框架。 在尼斯卡宁看来,官僚与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支出分析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p8 布坎南的论文《政府财政的纯理论》标志着财政学的英美传统和欧洲大陆传统两大流派的汇合。 2、p11 公共部门包括各级政府和公共法人机构。公共支出是公共部门执行政策履行职能的全部成本。 3、p19 条件要素需求函数:在产量水平达到y的条件下使成本最小化的要素要求。成本函数:表示给定要素价格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4、p21 所谓竞争性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指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一组资源配置和一组价格使得生产者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市场出清。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每一个竞争性市场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的。帕累托效率,也称为帕累托最优,是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一个社会成员能够改善自己的福利,而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 5、p32 逆选择: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保险公司面临的索赔概率大于平均概率的现象。 6、马斯格雷夫1959年首次全面概括了现代政府的三大职能。 7、p36 一次总付税:税额大小与个人行为无关的一种税(不会影响市场本身的效率,这是因为它只是改变了初始配置,但没有改变相对价格,根据福一定理,不管初始配置如何,竞争性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的。 8、p47 公共产品:是一种大家共同消费的商品,即每一个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 非排他性排他性 非竞争 性 纯公共产品 (国防、法律制度) 排他性公共产品 (有线电视) 拥挤性拥挤性公共产品 (拥挤的城市道路) 俱乐部产品(游泳池、高尔夫球 场) 竞争性共有资源 (公共草原、公共湖泊里的 鱼) 纯私人产品(苹果、冰淇淋) 9、p56林达尔价格:林达尔经济中,每个人都要为公共产品的 成本承担个性化的分担份额,这种分担份额的作用和竞争性市场的价格十分相似,称作林达尔价格。林达尔均衡是在一组林达尔价格上实现的,在这组价格(份额)上,每个人都同意相同的公共产品数量。 林达尔经济第一定理:每一个林达尔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的。 10、p59提供本质上是指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承担费用的行为,而生产的本质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也就是讲生产要素、原材料等投入品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11、p63 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的关键之处在于,让轴心人物承担他们造成的社会损失。轴心人物:那些改变社会决策的人 12、p71 当某个经济行为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行为人的福利产生了一种直接影响,也就是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那么经济中就存在着外部性。 13、p91 公共选择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新政治经济学)。 14、p95 投票悖论(孔多塞悖论):虽然每个人的偏好前后一致,但整个社会的偏好却不一致。单峰(多峰)偏好:我们将所有的备选方案按顺序排列,对于某个投票人而言,如果在其最偏好方案的两边,对其他各备选方案的偏好持续下降,那么他的偏好曲线只有一个峰,这种偏好结构就叫做单峰偏好。曲线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值,称为多峰偏好。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都具有单峰偏好,总数为奇数,那么简单多数规则将产生一个稳定的投票结果,而且最终胜出的方案将是中间投票人最偏好的方案。 15、p102 关键加入者:是指这样的投票人,如果他加入一个本来或失败的联盟将会使这个联盟获得胜利,或者说如果他退出某个获胜联盟会导致这个联盟失败。 16、p108寻租: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团利用政府的权力获取超过正常收益的额外收益。 17、购买性支出:也就是政府部门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和

中国公共支出分析

中国的公共支出 中国公共支出自1978年以来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增长率在若干年份也有下跌。就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着,1978—1995年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1996年后又有所回升,见图6-2。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公共部门支配的资源比重有缩小的趋势,这是因为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的进程,中国国家财政不断向企业和个人放权让利。本章将对1978年以来中国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变化状况分别进行分析。 (一)财政消耗性支出 1.总量增长分析。中国公共消耗性支出包括在财政总支出中剔除企业 ①本表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5)。文教科学卫生费的数据由社会文教费减去抚 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得出。公共消耗性支出的合计数为财政支出总额减去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

费、财政价格补贴。由于财政价格补贴在“国家财政分费类支出”一表中未被作为一个支出项目单独列出,在分祈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的结构时无法将其剔除在外,因此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各组成部分的数字加总不等于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的总额。 (续表)

从表6 -5中可以看出,中国公共消耗性支出自1978年以来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只是在1980-1981年间有所下跌。公共消耗性支出的绝对额增长有其客观性。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复杂化,为了保证社会经济能够高效有序地运行,对政府职能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因此政府在行政、国防、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消耗性支出总额不断增长是在所难免的。其次,就中国而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政府职能进行转变,而在转变过程中,旧的体制、机构尚未完全消除,新的体制、机构又正在形成,多重体制和机构的存在无疑又增加了公共消耗性支出。 图6-3①给出了中国1978—1997年期间公共消耗性支出在公共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变动情况。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公共消耗性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1978 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家进行了大量的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1989年以后,随着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份额的下降及“振兴财政”策略的实施,文教科学卫生费、行政管理费等增长很快,公共消耗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又开始缓慢回升。 2.公共消耗性支出内部结构分析。公共消耗性支出可以分为公共消费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科文卫支出,公共消耗性支出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如图6-4所示。 --------------------------------------- ①图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5),财政支出总额中包含了企业亏损补贴。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支出分析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p8布坎南的论文《政府财政的纯理论》标志着财政学的英美传统和欧洲大陆传统两大流派的汇合。 2、 p11公共部门包括各级政府和公共法人机构。公共支出是公共部门执行政策履行职能的全部成本。 3、 p19条件要素需求函数:在产量水平达到 y 的条件下使成本最小化的要素要求。成本函数:表示给定要素价格 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4、 p21所谓竞争性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指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一组资源配置和一组价格使得生产者实现了利润最大 化, 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市场出清。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每一个竞争性市场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的。帕累托效率,也称为帕累托最优,是一 种资源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一个社会成员能够改善自己的福利,而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 5、 p32逆选择: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保险公司面临的索赔概率大于平均概率的现象。 6、 马斯格雷夫1959年首次全面概括了现代政府的三大职能。 7、 p36 —次总付税:税额大小与个人行为无关的一种税(不会影响市场本身的效率,这是因为它只是改变了初始 配 置,但没有改变相对价格,根据福一定理,不管初始配置如何,竞争性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的。 8、 p47公共产品:是一种大家共同消费的商品,即每一个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商品的消 费。 9、 p56林达尔价格:林达尔经济中,每个人都要为公共产品的 成本承 担个性化的分担份额,这种分担份额的作用和竞争性市场的价格十分相似,称作林达尔价格。 是在一组林达尔价格上实现的,在这组价格(份额)上,每个人都同意相同的公共产品数量。 林达尔经济第一定理:每一个林达尔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的。 10、 p59提供本质上是指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承担费用的行为,而生产的本质是一个投入 要素、原材料等投入品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11、 p 63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的关键之处在于,让轴心人物承担他们造成的社会损失。轴心人物:那些改变社会 决策 的人 12、 p71当某个经济行为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行为人的福利产生了一种直接影响,也就是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 格反 映出来,那么经济中就存在着外部性。 13、 p91公共选择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新政治经济学) 。 14、 p95投票悖论(孔多塞悖论):虽然每个人的偏好前后一致,但整个社会的偏好却不一致。单峰(多峰)偏好: 我 们将所有的备选方案按顺序排列,对于某个投票人而言,如果在其最偏好方案的两边,对其他各备选方案的偏好 持续下降,那么他的偏好曲线只有一个峰,这种偏好结构就叫做单峰偏好。曲线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值,称为 多峰偏好。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都具有单峰偏好,总数为奇数,那么简单多数规则将产生一个稳定的投票结果, 而且最终胜出的方案将是中间投票人最偏好的方案。 15、 P 102关键加入者:是指这样的投票人,如果他加入一个本来或失败的联盟将会使这个联盟获得胜利,或者说 如果 他退出某个获胜联盟会导致这个联盟失败。 16、 P 108寻租: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团利用政府的权力获取超过正常收益的额外收益。 17、 购买性支出:也就是政府部门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和 非排他性 排他性 非竞争 纯公共产品 排他性公共产品 性 (国防、法律制度) (有线电视) 拥挤性 拥挤性公共产品 俱乐部产品 (拥挤的城市道路) (游泳池、高尔夫球 场) 竞争性 共有资源 纯私人产品 (公共草原、公共湖泊里的 (苹果、冰淇淋) 鱼) -产出的过程,也就是讲生产 林达尔均衡

公共支出分析 东方学院 期末

公共支出分析 (2014.7) 名词解释: 1、混合产品:同时具有使用或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与收益上的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2、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 3、购买性支出: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成本。 4、转移性支出: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表现为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5、财政幻觉:即纳税人以及投票者可能无法准确的评估支出的成本—低估由公共支出所对应的税收负担。 6、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7、经济基础设施:是指永久性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

简答题: 一、行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 1、科学规范原则。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 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公平公开原则。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3、绩效相关原则。正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选结果应该清晰反映支出和产 出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4、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 织实施 二、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 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 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所影响。 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 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 三、购买性支出的经济效益: 1、乘数效益,它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由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一个部门的支出就必然成为另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某个部门支出的增加势必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收入与支出的增加,最终表现为增加的国民总收入是某部门最初支出的倍数。 2、加速效益,由于乘数效益的存在,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进而刺激对产品的需求,这势必要求增加投资支出以适应扩大的需求。这就意味着由于增加购买性支出而发生的收入变动会反过来对投资支出的变动产生加速作用。 3、引致效益,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私人投资和消费会被抑制,也就是说此时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私人投资和消费。该效益是指财政支出的增加会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即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和投资成互补关系。

公共支出分析

名词解释: 1、混合产品:同时具有使用或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与收益上的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2、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 3、购买性支出: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成本。 4、转移性支出: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表现为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5、财政幻觉:即纳税人以及投票者可能无法准确的评估支出的成本—低估由公共支出所对应的税收负担。 6、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7、经济基础设施:是指永久性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 简答题: 一、行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 1、科学规范原则。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 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公平公开原则。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3、绩效相关原则。正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选结果应该清晰反映支出和 产出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二、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 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 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所影响。 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 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 三、购买性支出的经济效益: 1、乘数效益,它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由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一个部门的支

出就必然成为另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某个部门支出的增加势必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收入与支出的增加,最终表现为增加的国民总收入是某部门最初支出的倍数。 2、加速效益,由于乘数效益的存在,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进而刺激对产品的需求,这势必要求增加投资支出以适应扩大的需求。这就意味着由于增加购买性支出而发生的收入变动会反过来对投资支出的变动产生加速作用。 3、引致效益,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私人投资和消费会被抑制,也就是说此时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私人投资和消费。该效益是指财政支出的增加会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即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和投资成互补关系。 四、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1、基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低,风险高。) 2、有些基础设施规模经济显着,具有自然垄断性。(电力,电信,自来水,铁路,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多数是沉淀成本,多家公司投资属于重复投资,浪费资源) 3、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外部性。(公园,治污私人不愿意提供) 4、基础经济建设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经济景气的时候,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内需求;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减少投资,降低需求。) 五、项目融资的主要形式: BOT:即建设—经营—移交,东道国政府国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融资的基础,由项目公司安排融资、负责开发建设提供并承担风险。项目建成后,由项目公司在规定期限内经营该项目以收回其对该项目的投资,以及其他合理的服务费等,经营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让给东道国。 PPP:即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合作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使得公共部门的成本和风险大为降低。 BTO:即建设—移交—经营,该模式是在项目建成后并不交给私人部门,而是立即将所有权转让给东道国政府,由东道国政府垄断经营或与项目开发商共同经营。 TOT:即移交—经营—转移,指东道国把已经投产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私人部门,一次性地融得一笔资金,特许经营期满后该设施无偿移交给东道国。 ABS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的,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的现金净资产的资产,通过一定的法律和融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进而转化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