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zufe版)

公共支出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瓦格纳法则即随着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会不断的增长

?2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很小,甚至为零时,无论产权如何规定,市场最后的均衡结果都是有效的,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

3林达尔价格林达尔经济中,每个人都要为公共产品的成本承担个性化的分担份额,这种分担份额的作用和竞争性市场的价格十分相似,称作林达尔价格。

?4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是在一组林达尔价格上实现的,在这组价格(份额)上,每个人都同意相同的公共产品数量。

5 经营性支出是计入经常帐户的公共支出,大致包括用于维持政府日常运转,提供各类公共产品,对私人部门的经常性转移(如补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6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计入资本帐户的公共支出,一般包括政府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如政府用于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和对私人部门的资本性转移(如投资补助)。

7购买性支出也就是政府部门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等等。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8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无偿转移给私人部门(和外国)的那部分支出。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是政府部门向私人部门的转移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9三农问题三农是指农业、农民和农村。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一体化问题。

10经济基础设施是指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11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12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是指第三者的总成本不超过交易的总收益,或者说从结果中获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对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这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的具体结果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

二、主观题

1、外部性(计算)当某个人经济行为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反映在市场交易价格中,此时经济中就存着外部性。P45--50

2、鲍莫尔模型(计算、问答)鲍莫尔(Baumol,1967)提出了两部门模型,可以用于从工资膨胀的角度来解释公共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张。

在鲍莫尔看来,经济中存在着两个部门:进步部门(progressive sector);非进步部门(nonprogressive sector)

假定私人部门是经济中的进步部门,也就是私人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断提高的,这可能是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因素;

假定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也就是其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慢于私人部门。

假设私人部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资率也相应等量提高,这样其单位成本就保持长期不变。

为了防止经济中的劳动力从公共部门流向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不得不把工资率提高到和私人部门一样的水平。

由于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慢于私人部门,这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是不断提高的。

这样,即使公共部门干的事情没有任何变化,公共支出也会由于政府雇员的工资提高而扩张。

构建两部门模型——

用XG表示公共部门的产出,LG表示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假定其生产率水平保持不变。

XP表示私人部门的产出,假定其劳动生产率以指数r 的速度增长,LP表示私人部门的劳动力。

t为时间下标,a 为常数。

则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XGt=aLGt

XPt=a(1+r)t LPt

假设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工资率相等,与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保持同步增长,用wt 表示t 期的工资率,w0 为常数。则:wt=w0(1+r)t

可以得出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C1为:

CGt=wt LGt / XGt=w0(1+r)t/a

而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C2为:

CPt=wt LPt / XPt=w0 /a

这说明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是一个常数,而公共部门的单位则以指数r的速度增长。

3、尼斯卡宁模型公共选择理论从公共支出供给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特别是从政府部门内在的膨胀因素来解释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的官僚模型。

尼斯卡宁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僚将会选择远远超过有效率的水平来提供公共产品。这实际上就解释了为什么公共支出的规模会以如此快的速度增长

尼斯卡宁(Niskanen,1971)提出的官僚模型为用经济学分析官僚行为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分析框架。

在尼斯卡宁看来,官僚与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

他认为官僚的效用函数变量包括他的薪金、为他工作的职员人数和他们的薪金、他的公共声誉、他的额外收入以及他的权力或地位、装修考究的办公室、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公费活动等等。鉴于官僚效用函数中的许多变量(包括薪金、权力、声誉、人情等等)都与预算规模直接相关,故可以认为——官僚是通过追求预算最大化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

正是因为官僚以预算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假定由政治家向官僚提供预算以购买官僚生产的公共产品,他们希望看到项目是有净收益的,即项目总收益要超过总成本。因此,官僚受到向它提供资金的政治家的约束,即公共产品的总成本不能超过总收益。

假定官僚与政治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但在这种双边垄断关系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政治家并不清楚公共产品生产的真实成本函数,这是官僚的私人信息。

如图,纵、横轴分别表示价格和和公共产品产量。VV曲线表示社会总收益,其斜率为社会边际收益。CC曲线表示社会总成本,其斜率为社会边际成本。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有效率的产出水平是Q*。

但是对于官僚而言,他们会在“总成本不大于总收益”的约束下选择最大产出水平Qb,从而实现其预算最大化。

##但为什么政治家不选择Q*呢?

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政治家并不清楚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函数,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官僚只向政治家提供两种选择方案,要么Q=0,要么Q=Qb,这样政治家就只能选择Qb的预算规模了。

下面我们来证明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

假定收益曲线vv的形式是:

V=aQ-bQ2

成本曲线cc的形式是:

C=cQ+dQ2

其中,a,b,c,d都是大于0的常数,且a>c。

官僚选择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预算规模,则C=V,即:

aQ-bQ2=cQ+dQ2

解得:Qb=(a-c)/(b+d)

而社会最优的预算规模是,MC=MV,即:

MV=a-2bQ=MC=c+2dQ

解得:Q*=(a-c)/2(b+d)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

Qb=2Q*

当然上述结果是在特定的成本和收益函数下推导出来的,这个结论并不具有一般性。但官僚提供公共产品的规模要远远超出社会有效率的规模这个结论在一般意义上还是成立。

4、班扎夫指数通常人们认为,人人平等,因而公平的投票规则应该是每人一票。

但是如果参与投票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呢?

比如欧共体国家为是否通过一项决议投票时,参与投票的是这些欧共体的国家,那么是否应该实行一国一票呢?

如果一国一票,那么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是否就不公平了呢?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人们会赋予人口比较多的集体一个比较高的票数,而相对人口较少的集体一个较低的票数。

比如美国总统大选,实行的是选举人团制度。

根据每个州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人数确定各自的选举人票数。尽管每个州都有2名参议员,但由于每个州人口数量不同,各州的众议员数量各不相同,从而各州的选举人票数是不同的。

全美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持有538张选举人票,其中人口众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有55张选举人票,而人口稀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票。

因此在美国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假如总共有10张票,投票参与者A的选票是3张,那么是否表明集体A拥有30%的话语权呢?未必。班扎夫(Banzhaf,1965)的研究表明,每个投票参与者的权力并不等于他所拥有的选票份额。

班扎夫认为,投票者的权力不在于他的选票份额,而在于他能通过自己加入一个要失败的联盟而挽救它,使得它获胜,这同时也意味着他能背弃一个本来要胜利的联盟而使得它失败。此时,我们称该投票者就是这两个联盟的关键加入者(轴心人物)。这里所谓的联盟是一个投票者集合,他们都投票支持某一项议案。

据此,班扎夫定义,一个投票者的权力指数就是他作为关键加入者的获胜联盟的个数。

5、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试图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角度对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作出解释。

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的市场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得商业规则和契约变得很有必要,从而要求建立一套司法制度来执行这些法律,即管理制度。

此外,城市化和人口密集的现象,导致了外部性和拥挤问题,这也要求公共部门进行干预和管理。这些都意味着对于包括法律、警察和金融等各个方面在内的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

对于教育、娱乐、文化、医疗与福利等方面的公共支出的增长,瓦格纳将其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他认为对这些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具有收入弹性的。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实际收入的提高,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共支出的比例也会提高。

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即随着经济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是不断增长的。

瓦格纳法则是基于经验分析得出的结沦,它正确预测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它不能解释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共支出的规模将趋于稳定。

瓦格纳的另一个局限在于他把政府部门看作是一个有机体,将国家看作是一个人,它的存在和决策都独立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瓦格纳没有考虑到公共选择问题,也没有看到政府部门作为一个机构,具有某种内在的膨胀因素,从而瓦格纳法则不能能对公共支出的增长作出全面的解释

6、梯度渐进理论(问答)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1961)在《英国公共支出的增长》一书中,对英国政府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公共支出的时期模型。有时候人们将他们的理论称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他们的分析建立在公共支出的政治理论上。他们假定,政府愿意多支出,而公众却不愿意多纳税。作为投票人的社会公众乐于享受公共产品的收益,又不愿为此多纳税。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受到纳税人投票赞同或反对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决定预算的支出方向时,必须密切关注公众的意愿,关注公众对其隐含的税收将作出的反应。

据此,皮科克和怀斯曼假定存在一个公众可容忍的纳税水平,这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在经济成长的正常时期,由于经济的增长,政府税收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会相应增长,公共支出规模也会不断增长。但同时,在经济和社会正常发展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纳税人对其所处的环境感到满意,不愿在增加纳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额外的公共产品的提供。这样公共支出就难以获得额外的增加或大幅度的增加,而是呈现出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如图1中第一个正常时期对应的公共支出趋势曲线。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常时期(如发生社会大动乱、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公共支出的逐渐上升曲线就会受到影响而改变。战争或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将导致公共支出大幅增长,相应的,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不得不提高税收水平。但是在非常时期,这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

这就意味着私人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和私人支出减少,公共支出对私人支出产生了“替代”,表现为公共支出的趋势曲线向上移动,如图1的第二个阶段“战时”。这就是所谓的公共支出对私人支出的“替代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皮科克和怀斯曼进一步指出,非常时期结束后,公共支出水平尽管会有所回落,但不会回到其原有的水平上。因为,一方面战后或灾后都存在一个重建家园的问题,还要偿还非常时期举借的大量公共债务。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非常时期之后,社会公众会理性地反思自己对整个社会承担的责任,他们会意识到可容忍的课税水平不可能回到原先的水平了。如图1的第三个阶段“战后正常时期”,公共支出的趋势曲线向下移动,但仍然高于第一阶段的趋势。这种事后的反思,并经过反思后接受较高纳税水平的现象,称为“检查效应”(inspection effect)。

在“替代效应”和“检查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公共支出呈现出“梯度”增长的趋势。

7、克拉克税现在考虑某个小镇的居民决定是否要合作建设一个中心小广场

假定建设成本已知,用C表示。每个人i对广场的评价用Vi表示。

根据离散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可知如果每个人的评价之和大于或等于建设广场的成本,那么提供广场就是有效的:

∑V i≥C

现在小镇政府要求每人如实报告自己对广场的评价。

如果全镇所有人所表示的评价总和大于或等于建设广场的成本,那就建设广场,否则就不建。

如果决定建设广场,则建设成本按所表示的评价的比例分摊:

即如果你透露你对广场的评价越高,你就得承担较大比例的建设成本。

这个方案的结局是意料之中的——

为了避免多付钱,所有人都会有意报低对广场的评价,结果广场就修建不了。

现在考虑换个方案。镇政府要求每人如实透露对广场的评价,而每人所承担的成本与他所汇报的评价无关。比如说,建设成本由全体居民平均分摊。

这时,对广场评价高于其负担成本的人就会夸大其对广场的评价,希望广场能建成。

而对广场评价低于其负担成本的人就会极端低估他们广场的评价,希望取消建设广场的计划。

我们还是无法得到人们对广场的真实偏好。

我们是否对诱导出个人公共产品的偏好毫无办法呢?

也不尽然。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能够成功诱导出个人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的机制——

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简称轴心机制)。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机制——

首先来看上面两个方案失败的原因,原因在于人们偏离真实的评价不需为此支付成本。

上述两个方案都没有让人们如实表示自己对公共产品评价的激励,却有着促使其过低或过高评价公共产品的激励。

让我们来考虑这样的诱导机制。

已知建设成本为C,我们预先规定成本的分摊方案,每个人i的负担是Ci,∑Ci=C。

V i表示各人对广场的评价,我们用Ni表示每个人i从广场中得到的净收益,Ni=V i-Ci。

如果Ni<0,他便会反对建设广场,因而将其对广场的评价说得极低;如果Ni>0,他便希望建设广场,因而会夸大其对广场的评价。

如何来防止这两种扭曲呢?

为简便分析,我们现在要求每人汇报他们对广场的净评价,记做Bi

集体决策根据全镇居民的汇报而定,如果∑Bi≥0,则建设;如果∑Bi<0,则不建。

现在的问题是,在何种机制下,Bi才会是Ni的真实汇报?

这里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如果某人的汇报并没有改变社会决策,那便无碍大局,我们可以不加理会。

例如,当所有其他村人所汇报的总和已经大于零,那么你故意夸大对广场的评价便无碍大局。因为你的谎报并没有改变社会决策,因而也不改变资源的配置。

但如果所有其他人所汇报的总和大于零,而你的谎报则使最后的总和小于零,那么你的行为改变了社会的决策——所有其他人决定要建设广场,而由于你的意见,否定了建设方案,这时候你就是所谓的轴心人物。

——我们将那些改变社会决策的人物叫做轴心人物(pivotal agent)。

可能不存在轴心人物,也可能所有人都是轴心人物。

轴心人物的重要性在于必须给予他们说出真话的激励,而非轴心人物其实无关紧要。当然任何人都可能是轴心人物,所以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

如何阻止轴心人物谎报呢?

当轴心人物的表决改变了社会决策时,他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了损失——

比如当所有其他成员的集体意愿是要建设广场时,那表明他们从广场中得到净值总和是正的,即∑Ni>0(i≠j),由于成员j 的反对,广场不能建设,他们便得不到好处。

因此,j 给其他成员所带来的损失为Hj=∑Ni>0(i≠j)。

同样,如果其他人的集体意愿是反对建设广场,那么∑Ni<0(i≠j),假若因为成员j 的汇报而导致决定建设广场,那么j 给其他成员所带来的损失为Hj=-∑Ni>0(i≠j)。

为了给予成员j 恰当的激励以决定是否成为轴心人物,我们将让他来承担这部分社会成本。

这样他在进行决策时就将面临真实社会成本——即他施加于其他人的损害。

要求轴心人物承担社会成本,相当于向他征收一道税,这种税收在经济学上叫做克拉克税(Clarke tax)。

征收克拉克税可以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起来,谎报就可以避免。

现在我们就得到了一种所谓的轴心机制:

1、根据公共产品的成本向每个成员指派成本Ci,使得∑Ci=C,其中C为总成本。这是指如果公共产品决定提供,那么每个人必须支付的费用。

2、要求每个人都汇报各自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净值Bi,这里Bi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他的真实净值Ni。

3、规定,如果∑Bi≥0,便提供该公共产品;如果∑Bi<0,则不提供。

4、要求每个轴心人物必须交纳克拉克税。即如果轴心人物的汇报而导致决策由提供变为不提供,他所要交纳的税收将是:

Hj=∑Bi(i≠j)

如果他使决策由不提供变为提供,他所要交纳的税收将是:

Hj=-∑Bi(i≠j)

克拉克税不能交纳给任何一个社会成员,而是交纳给政府,这样这笔税收才不影响任何其他人的决策。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

税收要由轴心人物交纳,以使他们能面临真实社会成本,从而有了一种说真话的激励。

8、马斯格雷夫——罗斯理论马斯格雷夫(Musgrave)和罗斯托(Rostow)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对政府支出的不同要求,来解释政府支出的增长及其结构变化的具体原因。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的发展一般应经历五个阶段:

①传统阶段;②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

⑤大众高额消费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起飞和起飞前的准备阶段,公共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医疗与教育,以及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等。

他们认为,公共部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中等发达阶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到了增长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此外,无论是在发展的早期还是中期,都存在着市场失灵,从而有可能阻碍经济趋于成熟,因此,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的干预也应该增加。

马斯格雷夫认为,整个发展阶段,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但公共部门的投资占GNP的比重却会下降。

罗斯托则指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将会产生变化,将从关于基础设施的支出转移到对于教育、医疗和福利服务的支出。

而在“大众消费”阶段,用于收入维持和福利再分配政策的公共支出,相对于公共支出的其他项目将会大幅增长,也会快于GNP的增加速度。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理论十分关注公共支出内部各个项目相对比例的变化,因此他们的经济发展阶段模型实际上是关于公共支出结构长期变化的理论。

9、连续型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帕累托)P31---35

10、林达尔模型

11、成本收益分析如果一个项目,它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或者说净收益大于0,我们就认为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为了使不同时期的成本与收益具有可比性——

在项目的分析与评价中,必须把预测的各期收益与成本折算为现值(贴现)。

现值——未来一定货币额的现在价值。

P=Rt / (1+r)t

Rt为t 期的货币金额,P为现值,r为基本折现率(或贴现率,discount rate)。

对于私人项目而言——

基本折现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国债利率)或贷款利率加上风险升水。

如何测算成本和收益?

为项目生产能力要有一个预测

为未来的市场需求和价格要求一个预测

对各项成本(投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要有一个预测,通常是借鉴已有项目的经验,参考行业平均值。

评价指标:

1、净现值NPV 净现值=收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b(t)为项目在第t 年所产生的收益;

c(t)为项目在第t 年所产生的成本;

T 为项目周期。

If NPV<0,项目不可行;

If NPV≥0,项目可行。

注意——

如果存在多个替代性项目,其净现值均大于0,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项目,因为它实现的净收益最大。2、收益-成本比B/C 收益-成本比率=收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If B/C<1,项目不可行;

If B/C≥1,项目可行。

3、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是使某个项目的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

以λ表示IRR,则其将被定义为:

以r 表示基本贴现率,则——

If λ<r,项目不可行;

If λ≥r,项目可行。

三、案例

1、为什么公共支出要用于教育?

参考:1、教育是一种很强的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或称作准公共产品)

2、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优值产品(merit goods),也就是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要大于私人对教育的评价。

3、商品平均主义——从道义和公平的角度,人人都应该受到起码的学校教育。(起点公平)

4、由政府部门提供教育,带有收入再分配的性质,有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结果公平)

5、通过资本市场提供教育贷款可能失效,从而要求政府部门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

2、医疗卫生体系的构成,不同

参考:1、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接近于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外部性很强的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

2、医疗服务:特指医院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是对各种疾病的医治,属于私人产品。

医疗服务的两个层次——

基本医疗服务: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

政府必须向每个公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的是保证每个人获得公平的起点(为控制浪费,个人需少量付费)。非基本医疗服务:为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服务,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为了降低个人和家庭的风险,鼓励发展自愿性质的商业医疗保险,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保”。

3、基础设施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所采取的方式

参考:1、经济基础设施——

①永久性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包括——

②公用事业(电力、管道煤气、电信、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和排污系统、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③公共工程(大坝、灌渠和道路)及

④其他交通部门(铁路、城市交通、海港、水运和机场)。

2、基础设施的特点——

①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有很多基础设施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是全社会共同消费的(也就是非竞争性),同时它们也很可能是非排他的

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比如水、电、气等基础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效应

③地域性——经济基础设施往往固定在某一地方,为地区经济服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3、基础设施的类型——

①竞争性和排他性均很弱

比如城市环卫和农村道路,它们是非竞争的,而且很难排他收费,基本上属于纯公共产品。因而一般由公共部门提供。

②竞争性和排他性均很强

比如城市用电、用水,这类产品是竞争性的,而且是收费的,属于私人产品,应由私人提供。但这一类基础设施往往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这是它们由公共企业来生产的主要原因。

③竞争性弱和排他性强

比如城际高速公路,几乎不发生拥挤,但可以通过收费来实现排他,属于排他性公共产品。对这类产品,可以考虑由私人生产和私人提供,通过收费来补偿建设成本。现实中,这类基础设施往往采取BOT的运作模式。

④竞争性强和排他性弱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城市里的道路,在高峰时间经常出现拥挤,但无法有效排他。这类产品也只能由政府部门提供。

补充计算

一、计算题

1、泰山和简(Tarzan and Jane)独居于丛林之中,训练美洲豹(Cheetah),使之在他们

的居住区周围巡逻和采集热带水果。美洲豹每小时能采3磅水果,它每天必须要睡觉10

小时,其余时间的安排是:6小时巡逻,8小时采集水果。(1)在这个故事里,什么是公

共产品,什么是私人产品?(2)如果泰山和简愿意每人放弃1小时的巡逻来换取2磅果子,

那么美洲豹的时间配置是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它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巡逻时间

解:巡逻是公共产品,水果是私人产品。

MR T=-△X/ △G= 3(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

MRST=MRSJ= -△X/ △G =2

(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边际评价)

MRST+MRSJ=4> MR T=3

(说明对公共产品的评价之和大于边际生产成本)

结论:应该增加公共产品提供数量,即增加巡逻时间。

2、假定10个人住在同一条街上,每个人都愿意为每新增加的一盏路灯多支付2美元而不考虑已提供的路灯数量。如果生产x盏路灯的成本为c(x)=x2。达到帕累托有效的路灯数量应是多少?

解:∑iMRS=10×2=20

MC=dc(x)/dx=2x

有效条件:∑iMRS= MC

即:20 =2x,x=10

3、考虑一个经济由A、B两人组成。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P=2+Q。A、B的个人需求曲线分别为:PA=5-Q;PB=6-Q。(1)如果该商品为私人产品,求市场需求曲线和均衡的产量和价格。(2)如果该商品为公共产品,求市场需求曲线和均衡的产量和价格。解:如果是私人产品,D:2P=11-Q 或,P=11/2-Q/2.

解得,P=13/3,Q=7/3

如果是公共产品,D:P=11-2Q,

解得,P=5,Q=3,PA=2,PB=3.

4、商品X的私人边际收益为10-X,其中X表示消费的单位数量。生产X的私人边际成本保持在5美元。每生产一单位X,给社会成员带来的外部成本是2美元。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会有多少X被生产出来?X生产的效率水平是多少?产量从无效率水平变为效率水平,社会会有多少收益?提出一个能使产量达到效率水平的庇古税。政府通过此税能筹措到多少收入?

解:私人的选择:MB=MPC,即:

10-X=5,XP=5

社会有效率的水平:MB=MSC,即:

10-X=5+2=7,X*=3

无效到有效的社会收益:1/2 × 2 ×2=2

庇古税率等于外部边际损害=2

庇古税收入=2 ×3=6

5考虑三个投票者甲、乙、丙要在三种政府提供的军备规模A、B、C之间进行选择,A 表示低,B表示中,C表示高。每个人都对三个选择方案进行排序,最后运用多数同意规则决出所要提供的军备规模。如表:

6、考虑一个项目,初始投资是2000元,以后的每一年能够收入120元(永续年金),贴现率是5%。计算:(1)该项目的净现值;(2)该项目的收益-成本比;(3)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解:(1)计算净现值。该项目的收益现值是B=120/0.05=2400元,成本现值是C=2000元,净现值NPV=B-C=400元>0

(2)计算收益-成本比。

B/C=2400/2000=1.2>1。

(3)计算内部收益率。

IRR满足—— 2000=120/IRR,

IRR=0.06>0.05

上述三个指标均表明项目可行。

7、小镇政府搞啤酒节项目,拟向本镇唯一啤酒商采购啤酒,数量100桶。已知啤酒

价格80元/桶,边际生产成本40元/桶,啤酒商以前每月生产啤酒500桶,本月生产了560桶,如何确定本项目采购啤酒的影子价格?

解:

二、证明题

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萨缪尔森条件

3、林达尔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1)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政策导向功能。(2)政策控制功能。(3)政策协调功能。(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自下而上的途径; “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工具选择途径等。 11.什么是政策执行? 答: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成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12.什么是政策评估? 答:政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13.政策评估有什么标准? 政策评估有如下五个标准: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 ☆14.政策评估有哪几种模式? 答:政策评估有八种模式:目标达成模式、附带效果模式、无目标模式、综合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经济模式、职业化模式。 15.什么是政策监控? 答: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的系

工程经济学-复习资料

工程经济学 第一章 1、工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p4) 答:工程经济学是以工程技术项目的方案为对象,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工程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科学。它不研究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本身,也不研究影响经济效果的各种因素自身,而是研究这些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研究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 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即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 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 2、工程经济学有哪些特点?(p5) 答:主要特点有综合性、实用性、定量性、比较性、预测性。 3、你如何理解工程经济学的发展趋势?(p3) 答:(1)用什么样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来正确地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2)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怎样更好地用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问题; (3)成本管理系统能否更准确地衡量与项目规模、范围、实验、技术和复杂性有关的费用?该系统在方案概念和初步设计中能否通过改进资源分配来减少成本; (4)在多变的市场中,怎样进行再投资决策以保持项目在市场中的动态性。 4、在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6) 答:(1)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2)财务分析与国民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5)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 (6)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7)可比性原则 5、经济评价的可比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9) 答:(1)满足需要上的可比:产品品种可比、产量可比、质量可比 (2)消耗费用的可比 (3)时间的可比 (4)价格的可比 第二章 1、简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p13) 答: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又称固定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投资三大部分构成; 建设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 2、什么叫经营成本?(p17) 答:经营成本是工程经济分析中特有的术语。它是工程项目在运用期的经常性实际支出。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 3、工业产品的总成本费用是如何分类的?(p16) 答:总成本费用是指在运营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 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变化关系,总成本费用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财政复习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财政 二、简答:市场失灵的表现 三、单选 1.财政是一种以()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A企业B个人C国家或政府D市场 2.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B等于C小于D没有固定关系 3.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A资源有效配置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D财政监督 4.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学所讲的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外部性的有() A郊区居民进城引起地价上升而使得地产主的境况改善 B生产同一商品的供应商甲因增加产量而对乙企业的销售带来影响 C大企业从事研究开发,小企业无成本地利用了这项开发所带来的好处 D谷贱伤农 5.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社会个人收入 6.若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坏。这种状况称为() A免费搭车现象B边际效用递减C市场失灵D帕累托最优 第二章 练习题 一、简答:1.简述公共物品的类型和特征。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有哪些? 3.在西班牙,私人公司将完成马德里的环城公路修筑,该公司通过收取过路费赚钱。这条公路是不是公共物品? 二、单选 1.下列哪项是不属于斯密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B保护社会成员不受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2.以下不符合公共物品特征表述的是()。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物品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 练习题 三、多选 1.下列哪些是准公共物品。() A义务教育B国防C影院D公路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 3.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和转型社会的特殊功能 3.行动主体的定义和特性 4.政策不同阶段的参与者 5.具体行动主体有哪些 6.价值取向在政策活动中的作用 7.政策价值的特点 8.价值辩论的意义 9.政策工具的定义和实质 10.政策工具的作用 11.政策工具的类别 12.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13.政策议程的含义 14.政策议程的类型 15.西方政策议程设立途径 16.中国政策议程设立途径(王绍光:六种模式) 17.政策规划的定义和实质 18.政策规划的取向 19.政策规划的步骤和原则 20.政策决策的定义 21.决策模型有哪些

22.政策合法化的定义 23.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 24.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25.政策评估的定义 26.政策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27.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28.政策分析的意义 29.政策分析框架 30.政策问题构建过程 31.政策问题的特征 32.头脑风暴 33.德尔菲法 34.政策行动建议的定义 35.政策行动建议的标准 36.公共政策结构的定义 37.政策创新的定义 38.危机事件的定义、特点、类型、危害 39.如何决策危机事件 1.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 戴伊:凡是政府选择作为或所不作为之诸事即公共政策。 威廉.詹金斯:是由政治行政主体或行动主体团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制度的一组相关联的决策,。包括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这些政策原则上是行动力所能及的。 安德森:是某一行动主体或一群行动主体解决问题或相关事务的有意识的行动。 特征:1)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 2)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的。 3)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 4)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的。 5)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和转型社会的特殊功能 ①政策的导引功能: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针对社会利益矛盾引发出来的公共社会问题确立一定的行为准则,凭借这些准则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从而改变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空间分布与实践流动方面的配置,对社会过程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进行约束,使社会生活中基于利益的、复杂的、相互冲突的行为被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轨道上来,保证社会形成合力的秩序,并朝某种既定的目标前进。两种途径: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向。 ②政策的调控功能:必要性: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可能性:因为现代社会运行不是一个自发的、无序的过程,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复习题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采用(D)。 A.市场价格 B.不变价格 C.可变价格 D.影子价格 2.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是以实际可能发生的(B)为基础确定的。 A.市场价格 B.口岸价格 C.不变价格 D.计划价格 3.销售税金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属于(C)。 A.直接费用 B.财务费用 C.转移支付

D.间接费用 4.以下不属于国民经济评价的参数的是(A)。 A.行业基准收益率 B.影子汇率 C.社会贴现率 D.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5.在国民经济评价中,以下不属于转移支付的是(D)。 A.税金 B.国内银行借款利息 C.政府补贴 D.国外银行借款利息 6.下列条目中,属于政府调控价格的投入物的是(B)。 A.外贸货物 B.水、电 C.非外贸货物 D.劳动力 7.国民经济评价中涉及到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均应采用(A)。

A.影子汇率 B.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C.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D.基本汇率 8.社会折现率表示从国家角度对资金(A)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估量。 A.机会成本 B.利用率 C.占用率 D.投资回报率 1 9.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应其国民经济的(D)和供应关系来确定。 A.影子价格 B.计划价格 C.不变价格 D.实际价值 10.在财务评价中工资作为成本的构成内容,属于项目的费用支出,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应采用(B)计量劳动力的劳务费用。

A.名义工资 B.影子工资 C.社会平均工资 D.社会效益 11.国家计委和建设部根据我国劳动力的状况、结构及就业水平等确定一般建设项目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A)。 A.1.0 B.1.2 C.1.5 D.0.8 12.对于非技术劳动力,其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可取为(B)。 A.1.2 B.0.6 C.1.5 D.1.0 13.以下属于特殊投入物的是(D)。 A.固定资产投资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 所谓政策科学,一般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各种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正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它的学科性质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二是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四是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简述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政策的本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⑵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⑶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所谓政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政策所能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作用表现出来,它总是在与某种社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 3、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它们的关系如何? 公共决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五个子系统构成。 它们的关系是: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双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得以顺利运行。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信息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子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政策的拟定,主要是客观实际,参照历史经验和未来预测结果,以系统内外的各种信息为基础,以决策问题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供决策系统参考。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对决断子系统的要求是:决策正确合理,规划周密可行。执行子系统贯彻决断子系统的指令,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作用是使条文上的政策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现政策目标。监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的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确保围绕着政策目标执行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政策系统尤其是信息子系统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信息了系统并没有及时做出反映,没有主动出击收集相关病毒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也就谈不上对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导致政策决策行为的失效,任其有关歪曲病毒的信息肆意在广大市民和群众中传播,引起全市人民的恐忙,这种情况持续三天后,广州市才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人民发布了关于这个病毒的起因及预防方法,广东卫生厅也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权威的信息一经媒体广泛传播后,才使这种广为漫延的病毒恐慌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策决策系统根据信息子系统提供的权威信息,政府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广泛发动全国人民与“SAS”病毒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 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训: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更加明白:一是信息子系统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地提供各种准确、适用的信息,没有信

公共政策分析 复习

1 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型、团体模型、渐进模型(基本含义,优缺点) 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其核心是将公共政策看做是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对公共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 评价现实中的政策过程要比理论模型复杂,但通过过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现实政策。然而,过程模型的构建是基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变化必定引起政策内容的变化这一假设,实际上政策过程并非如此清晰,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对政策内容影响很大。 团体模型认为,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事政治的关键。该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预定和妥协的产物,即公共政策事团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评价团体模型不能描述和解释所有的政策现象和政策问题。团体模型忽略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夸大了利益集团在政策互动中的作用。而且,团体政治仅仅是民主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的途径之一。 渐进模型把公共政策看做政府以往行为的延续。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他们之间的制衡,公共政策实际上是以往政府活动的延续,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性调整。 评价一方面,渐进模型认为政策的制定是根据过去的情况逐渐变迁的过程,进步虽小,却可以保持政策过程的稳定性,达到稳中求变的状态。政治巨变影响政治稳定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虽然看起来比较保守,但可以积少成多,实际效果往往好于政治巨变。 局限性保守性,即只主张对原有政策地继承和调试而反对政策剧变。 2 公共政策的概念、特征、功能 概念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准则和行动计划。 特征 1 阶级性 2 公共性 3 合法性 4 周期性 功能(一)导向功能(行为导向、观念导向、资源导向)(二)调控功能(三)分配功能(四)社会发展功能 3 元政策 在公共政策的层级体系中,原政策是最深层的政策。是由国家、中央政府的层次上制定和实施,一国在较长历史阶段内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与基本任务。(“总路线”、“基本路线”,“总战略”、“总方针”、“总任务”)。是制定、执行、评估政策的原则、程序、模型和方法。 4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范围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范围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 答:1、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 2、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 3、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1、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2、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3、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4、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5、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指的是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效益。外部效应可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纠正措施: (1)外部效应的私人对策。合并(组织重构);科斯定理(明确界定产权)。 (2)外部效应的公共对策。矫正性税收;矫正性财政补贴。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纯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 答: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的预算约束较软。综上所述,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臵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臵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 答:政府投资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性、基础性特点。2、开发性、战略性特点。3、社会效益特点。 政府投资的必要性表现为: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 (第二版)陈庆主编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分析:是指依照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效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已知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好的政策方案的过程。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3.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 4.阿罗不可能定理: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并非只有多数票原则一种。这样,我们就需要在各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而选择又必然涉及到标准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 5.市场失灵:市场尽管有着许多其他途径不可以比拟的优势,但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也存在本质性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发生基本上来源于这样一种事实,即:与现实世界中所有事物一样,市场本身也不是完美的。在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上述优势也就或多或少地要打一些折扣。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不完美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方面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6.政府失灵:与市场途径类似,政府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影响可能使得政府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完成其使命,而是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通常,我们将这些缺陷的发生统称为政府失灵。 7.志愿失灵:对于第三部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萨拉蒙从第三部门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将其总结为“志愿失灵”志愿失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②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③第三部门中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8.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如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即:(a)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的权力。(b)个体对该物品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 9.外部效应:指存在于市场之外因此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 10.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或偏差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当社会中一些人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表现出焦虑和不满,或提出一定主张,采取一定行为时,就说明发生了社会问题。 11.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12.目标群体:就是那种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13.公共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方案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从而达到政策设计的理想状态。它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

工程经济复习题

工程经济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可行性研究是(B)的重要工作内容。 A.设计时期 B.建设前期 C.建设时期 D.生产时期 2、我国增值税采用两档,即基本税率和低税率,其中低税率是(A)。 A. 13% B. 17% C. 25% D. 33% 3、下列属于国民经济评价中经济参数的是(C)。 A.投资回收期 B.投资利润率 C.影子价格 D.资本金利润率 4、当一个常规项目的净现值FNPV大于零时,内部收益率FIRR与基准折现W 的关系为(C)。 A. FIRRi D. FIRR≥i 5、反映项目动态盈利能力的指标是(A)。 A.现金流量表 B.投资利润率 C.流动比率 D.财务内部收益率 6、在采用年数总额法计提折旧时(C)。 A.折旧率各年不变 B.折旧率逐年提高 C.折旧额逐年降低 D.折旧额逐年升高 7、以下资产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A)。 A.存货B.专利权 C.应付账款 D.房屋建筑物 8、以最低的总费用,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一种管理技术称为(C)。 A.工业工程 B.工程管理 C.价值工程 D.成本管理 9、根据预测的对象不同,分为(B)。 A.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B.经济预测、技术预测和市场预测 C.宏观预测、微观预测 D.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宏观预测

10、决策者已经知道未来出现哪种自然状态情况下的决策,这种决策问题称为(A)。 A.肯定型决策 B.非肯定型决策 C.稳健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二、判断正误题 11、建筑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物资生产部门。(?) 12、名义利率一般是指年利率。(?) 13、国民经济评价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14、经济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和关键。(?) 15、资金来源于运用表用来评价项目的融资能力。(?) 16、流动比率指标用于反映项目综合偿付债务的能力。(?) 17、影子价格是指在社会处于正常市场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的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 18、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折旧金额逐年增加。(?) 19、价格系数小于1,说明该分项工程相对不重要,费用也不高,不应该作为价值分析的对象。(?) 20、决策的类型根据性质的不同,分为无风险型和风险型两种。(?) 三、简答题 21、财务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要点:财务评价是根据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有关法规,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贏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此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的赢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平衡分析等。财务评价是项目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影子价格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为使社会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就必须使价格能够真实

2018成本《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A4)

单选题 01.(B)从非私人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意义上定义公共产品,指出“任何集团和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2.(A)是从不可分割性的角度界定公共产品的,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对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需供应同样数里的物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3.(A)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厂商之外的其他居民和厂商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A.边际外部成本B.边际私人成本 C.边际社会成本D.总成本 04.(A)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货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里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货。 A.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B.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C.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D.量化紧缩的财政政策05.(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整个社会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 A.MPC B.MEC C.MSC D.MSR 06.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利己主义利益观。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7.1789年,英国哲学家(B)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8.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C)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运用折衷主义方法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必要性和职责。 A.霍布斯B.大卫·休漠 C.约翰·斯图亚特·穆勒D.让一雅克·卢梭 09.1883年,奥地利学者(B)在《国家经济导论》一书中,阐述了税收作为公共产品价格的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0.1883年,意大利财政学家(A)在《公共支出分配理论》中,基于最大效益原则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1.1890年,意大利学者(C)在《论财政科学》一书中,研究了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2.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有闲阶级论玲一书中,认为经济学就是对制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研究。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3.1913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周期》一书中,以分析制度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为例,论证了经济统计对分析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4.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福利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15.1924年、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制度经济学》等著作中,把制度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6.1936年,意大利学者(D)在《公共财政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对称性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7.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主张国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财政政策”。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19.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A)在《经济学》一书中指 出,政府规制解决的是市场配置资源失灵问题。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0.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经济学》一书中论 述了税收的两次再分配作用、乘数一一加速数模型等理 论。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1.1948年,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A)发表的《论 集体决策原理》一文,分析并提出了投票假设,阐述了 多数投票原理。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2.1956年,(A)在《地方支出理论》一文中建立了地 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3.1958年,(B)在《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正式 提出单峰偏好理论。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4.1959年,德裔美国经济学家和思想家(D)在《财政 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中首次使用“Public economics”即“公共经济学”一词来论述公共财政问 题。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5.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多数表决的问题玲 一文中,分析了互投赞成票的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6.1961年,日本经济学家(B)在《经济法原理》一书 中,对政府规制进行了界定。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7.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D)和塔洛克在《同意的计 算》一书中,分析了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8.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理论”。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9.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C)在《集体行 动的逻辑》一书中论述了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A.蒂布特 B.布坎南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0.1970年,(D)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中, 主张竞争性市场可以生产公共产品。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1.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规制经济学:原理 与制度》一书中,把规制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安排。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2.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规制论》一文 中,运用经济学基本范略和标准分析方法,提出了规制 的政府俘获理论。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3.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A)在《政治经济 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论述了生产力与社会政治制度 的关系。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34.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脸胀率、经济增长率之间负相关 关系的曲线,被称为(A)。 A.菲利普斯曲线B.二拉弗曲线 C.无差异曲线D.洛伦兹曲线 35.厂商生产经营中的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等于 (A)。 A.社会收益B.公共收益 C.厂商收益 D.边际收益 36.纯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A)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等于1 37.消费的(A)是指,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产品付费, 都无法排斤任一消费者消费该产品。 A.非排他性B.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38.消费的(A)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 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 产品属性。 A.不可分割性B.非排他性 不会增加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也不会增加产品消费的 边际拥挤成本。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D.非竞争性 40.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利用乘数效应,通过减少税收、 增加财政支出,拉动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可以使得国 民收入具有(A)效果。 A.倍增B.稳定C.平衡D.倍减 41.政府税收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税收,会弓}起 国民收入减少(B) A.1/(1-e) B.e/(1-e)C.e D.1 42.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转移性支 出,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B)。 A.1/(1-e) B.e/(1-e)C.e D.1 多选题 01.《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包括()。 A.社会保险,即由国家强制实施,要求每个公民必须 参加,用于保障居民退休、医疗、失业等的基本生活需 要 B.社会救济,即由政府集资、社会捐献,对伤残、遗 属等提供保障,帮助公民克服个人难以解决的困难,满 足居民的特殊需要 C.自愿保险,即由收入较多的公民自愿投保,用于满 足公民个人诸如人寿、财产等有较高愿望的需要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政府税收和政肩福利为主要 方式实现 E.社会保险费用标准应该人人平等 02.1934年,()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里的,因为不可能找到 效用的计里单位。 A.约翰·希克斯B.罗伊·艾伦 C.亚当·斯密D.杰里米·边沁 E.莱昂内尔·罗宾斯 03.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在《福 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以庇古“外部不经济”和 “外部经济”概念为基础,考察了()。 A.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B.受害者行为与外部性 C.社会福利与外部性 D.知识外溢效应与报酬递增现象 E.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 04.1964年至1996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伊 顿·威廉姆森,相继在()等著作中,对市场失效和企 业组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A.《自由裁里行为的经济学》 B.《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 C.《市场与等级制》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E.《治理机制》 05.1968年至1950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 思在()等论文与著作中,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经济增 长的原因。 A.《1600一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B.《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 C.《西方世界的增长的经济理论》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E.《治理机制》 06.1979年和1982年,印度经济学家马蒂亚·森在() 等著作中,提出了解决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假设前提,讨 论了价值判断在研究社会福利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A.《集体迭择与社会福利》 B.《选择、福利和里度》 C.《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D.《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 E.《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 07.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直接干预措施包括()。 A.政府接管与直接注资入股 B.批准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 C.鼓励私募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入股银行 D.暂停卖空交易E.全球监管协作 08.MEC曲线有()情况。 A.递增B.不变C.递减D.倒U E.正U F.倒V 09.庇古税原理的积极意义在于()。 A.通过对排放污染物的厂商征税,把厂商污染行为造 成的外部成本内在化,降低厂商的边际净收益,使生产 规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减少污染物排放里 B.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工 艺、管理等创新 C.作为一种污染税,庇古税提供了主要用于环保事业 的税金收入 D.由于外部性效应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滞 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操作难度较大、成本高 E.可以避免诱发寻租行为 10.标准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结论包括()。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这里又说了一遍关于问题,社会问题的定义,我不再重复。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政策问题,这在前面也说过,有的不需政府解决,有的政府不能解决,有的政府不愿解决。最终,公共政策问题的正式定义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即是“公共政策问题(概念)的内涵” 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首先是客观的社会问题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和感知:社会多数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后者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问题潜在的严重性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社会问题产生之后,价值利益的冲突就会在不同的主体之间产生了,当这 种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时,(要求解决它的呼声也会相应高涨)就会引起当局的重视和行动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某一主体如果想将某一社会问题转化成公共政策问题往往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 5.政府的必要行动:政府往往会选择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和能力范围内的,与自身利益一致的问题采取 行动,而且政府的必要行动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育明教育注:邓恩的观点) 1.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要求树立整 体协调的观念 2.主观性:一方面,一个社会问题能否成为政策问题依赖于人们对它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对某一政 策问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如何界定)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正是政策问题的这一特性才导致了前面所说的第三类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